地理高考复习的几点经验_第1页
地理高考复习的几点经验_第2页
地理高考复习的几点经验_第3页
地理高考复习的几点经验_第4页
地理高考复习的几点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高考夏习的几点经验

一、重计划、重落实、重知识过关、重效率

第一轮复习基础能力过关(8月中一3月初)

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使知识系统化。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

第二轮复习综合能力突破(3月初一5月中)

重在专题复习,行漏补缺,明确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内部联系。进行解题训练,提

升实战能力。

第三轮复习应用能力提高(5月中一5月底)

检验复习,强化记忆,自选模拟题,按考场要求自考,进入考试状态

二、重基础、重课标、重考纲

三、重图表复习

四、重方法与能力

五、重分层教学与培优补差

六、重再学习与师生共同发展

四省区试题存在的共同特点

试题内容覆盖面广,考试难度有所降低。和往年相比,今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

省区的高考地理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很广,但难度没有大起大落,在平稳中略有下降,没有偏

题或怪题,着重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基

本取向,充分体现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

核目标与要求,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式的试题。

例如广东卷,全卷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整卷难度比2006年有所下降,考试内容覆盖了

考试大纲规定的全部必考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试题没有牵涉到任何一个版本教材上的具体

案例,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图表形式多样化,注重考查读图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从四省区高考

地理试题来看,图表的地位更加突出,而且呈现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广东卷共有32幅图表;

海南卷共有17幅图表;山东文综卷地理题目共13道,其中图表达17幅;宁夏文综卷地理

题目共13道,图表共9幅。图表类别涉及曲线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过程示

意图、原理示意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

城市规划图、地质剖面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三角坐标图,还有各类过程统计表或区域

比较表格等。

试题中的图表不但形式多样,而且注重图表信息的组合。例如区域图与局部图的组合、

景观图与文字材料的组合等,这些都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

求,一方面要能够根据地图叙述地理事像和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

还要求考生能够对图表信息中的隐性信息进行提取和对无效信息进行排除,进而得出正确的

结论。面对纷繁更杂的图表,考生要从“读会图”转变到“会读图”,掌握好读图方法。

题材时代感强,体现炮方特色和社会热点。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是地理学科永远的热点,

今年四省区地理试题在材料选取、情境设置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以反映现实生

活和社会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以当前的环境、资源和人口问题为中心,以区

域环境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社会、民

情,体现学以致用、体现培养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试题取材广泛,

不仅增加了试题的可读性,而且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

合,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试题综合性强,注重对考生思维层次的考查。教学目标可分成六个层次,即知识、颔会、

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学习过程,即认知性思维一一理解性思

维一一评价性思维一一创造性思维。相应地,地理考试大纲中考核FI标与能力要求也有四点: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

学习的层次性决定了考查的层次性,在2007年地理高考中,地理新课程的一些理念正

在逐步凸显。探究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之一,这一理念在四省区试题中的非选择题部分得到

充分体现。例如广东卷的第32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云贵高原区域特征分析,问题设置如下:

(1)根据图16,在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

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________m的区间。(4分)

(2)根据表2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

和;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填正

确项字母)。(5分)

A.土地开垦过度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C.降水丰富D.修建梯田E.地表崎岖

(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

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填正确项字母)。(2分)A.云贵高原B.珠江三角洲C.

华北平原D.山东丘陵

(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7分)

从问题的设置中,看出第1、2小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读

懂图表,便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第2小题的最后一问一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和第3小题影响

高速公路造价的自然因素在材料里没有答案,要求考生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

正确的联系,分析然后得出正确结论,显然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以”的能力。第4

小题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条件,考查学生能否知道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地形

条件、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因素等方面去分析,要求考生能准确、辩证、历史地对事

物进行描述和阐述,体现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最后为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

策,是对考生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考生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要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或解决

地理问题,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得到充分体

现,实为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类似的题目设置在其他三省区的试卷中同样得到

体现。非选题部分材料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设问角度灵活多样。要求考生拓宽思维和知

识延伸,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答案增强了开放性,评分说明鼓励考生创造性地分析、提出解

决问题的方法。问题难度由浅到深,考查思维由低级到高级,从而使考试保证了区分度,较

好地实现了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这一功能。

新高考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高考既是选拔性考试,也是能力检测考试,2007年四省区的地理高考将引导高中新课

程改革向正确的方向继续推进。

夯实基础、重视主干知识学习,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尤如“空中楼阁”。地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时,

一定要善于归类、比较、整合,找出地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分解细化复杂的知识点,

打好章节过关的基础。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以此为生长点去获取更多

的知识,构建出知识网络,才能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才能够进

行创新。

重视和加强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现代高考对考生空间思维和读图能力的要求正

在日益提高,因为地理图像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是其他文字无法替代的。高考要求

学生能够根据地图叙述地理事物图像和特征,并能够利用地图进行分析和判断、归纳和总结,

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要求提高J',充分体现「图像语

言在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同时,在地理考试中,世界地理区域特征的表现、地理情境的设置、地理问题的提出,

等等,都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区域图、结构原理图、等值线图、景观图来表现,这就要求教

师要加强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

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

信息是解题的重要前提;阅读地理图表时,要能够正确理解图表表述的地理信息的含义,进

行逻辑推理和综合判断,找出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原理和规律:对于图表中的数

据,要从定量的分析中抓特征、找规律,提取有效信息,并能进行定性阐述。

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高考地理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如广东卷第31题至第37题的综合题,都要求考生具备从图表中获取地理要

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海南

卷第21题,要求考生应用统计资料来分析问题,但考生的能力还十分有限,部分考生在答

题中只罗列统计数字,没有结论,或者只用统计数字把结论说错了而失分。

就地理能力而言,最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地理信息处理、地理思维和区

域地理分析等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学习地理的工具,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及时对

各种地图、图表运用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养成以地理图表辅助记忆进行思维的习

惯,学会图文互换、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从图表上准确、全面、有效地提取显性和隐性的

信息,以培养自己的读图析图、综合运用地图能力;引导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复:习中注意进

行学科内知识综合,将不同章节的材料、图表、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或合并重组,使知识在

迁移过程中自然延伸。文科综合中也要注意地理与政治、历史的交叉点和切入点,在做每一

道跨学科综合题时,多思考运用不同科目的知识生长出延伸知识,多角度思考并解答,以培

养获取延伸知识、综合分析能力。

重视区域地理的学习,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从高考命题者的角度来看,区域地理

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人文与自然地理的最好结合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

程中的重大问题、展示我国热点地理事物和图像的最好平台,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

阐述、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地理考试大纲在必考内容的陈述I:改变原来按

课本内容的编排,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从中可

以看出区域地理在现今地理高考中的地位。近年从高考地理阅卷得分统计来看,考生区域地

理试题方面失分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全题覆没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和区域定位的训练。

正确处理二大美系。一足地理原理、规律与区域地理的美系。在复习系统地理与区域地

理时,不能脱离区域地理而复习系统地理,因为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之•,任何系

统地理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

中楼阁"。也不能脱离系统地理,纯粹复习区域地理,否则区域地理的复习就太肤浅,复习

效率低,也不能达到高考复习的要求。二是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的关系。处理教材知识点

与社会热点的关系时,重心应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适当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学会运

用教材主干知识分析热点问题,而不是盲目地阅读众多的资料和阅览纷繁的新闻。三是高中

地理教学与高考的关系。高中地理教学与高考在目标、过程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

高考的试题设置、解答与高中日常教学过程的学习、研究方式之间也不相同。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

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

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高考面对的是选考的考生,考试要符合选拔的规律与要求,考试大纲说明不可能涵盖课

程标准规定学生掌握的所有内容,也不会超越课程标准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因此,H常教学

不能以考试大纲说明替代课程标准,否则课程改革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一方面加重学生负

担,另一方面又使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虚化。(作者系广东省教研室周顺彬,广州市第四中

学胡伟英,广东实验学校施美彬,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林春鸿。)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

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I地理]高三地理二轮兔习对策

更新日期:2007-03-21来源:点击:1040

摘要:高三复习重点在课堂,关键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益,高三复习课主要有区域综合课、

专题课和评讲课三种课型。不同类型的复习课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对复习课的研

究和实践是高三地理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内容。本文就高三二轮复习的方法和问题,笔者

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观点。

关键词:知识转化基本技能基础知识

1.前言

第二轮复习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

的一个重要阶段。H标是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缺补漏、完善体系,重点是针对第一轮复

习中学生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纲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

2.把握总体尺度

在二轮复习中,要做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在量化的同时更要做到质化。高

三地理任教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1、重视《考试大纲》的研究,准确把提高考复习方向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应该是高考地理复习的依据。重点研究《考纲》的要求

与变化,把握教学与考试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地感受高考命题的有关事项,进入•种“高考

复习”的状态,这是高效复习的必要前提。

2.2、以专题复习为主要的复习形式,以话题为中心展开好习

第二轮复习的目标是提升能力,因此专题复习成为复习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辨析各知

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是对主

干知识的深化。在专题复习中,以话题为中心,围绕话题组织相关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其中关键就是设计好话题,既体现高考要求,又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符合社会主题才能深

化主干知识。

2.3、科学组编试题,合理训练

在第二轮复习中,编试题遵循三个原则:新编的试题要体现教材的特点,要符合考纲要

求和训练思想,要体现新祯性、准确性与导向性,有助于梳理、归纳训练。

在训练量方面,注意“度”的把握。通过一定量的经典习题,检查学生在复习中的薄弱

点,培养其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训练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答题的规范、西谨等应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应避免猜题押宝,搞题海战术。

同时除每周文综训练外,综合专题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教学时段的不同需

要,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各省区的部分模拟试题进行必要的选择变形,较好的把握知识联

系的深度和广度,力求在变化中求深化、细化,使这些试题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工具,

做到做题必有目的,同时重视学生平时练习和考试中的错误,指导学生总结做题的经验和不

足,追求把题做“透”、做题必有“收获”的做题意识。

2.4、注意讲与练的关系,综合复习与分科复习的关系

为了进•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技巧、提高知识迁移能

力,力求讲要讲出主线、讲出新意和规律,评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特别注意“四评”

“四讲”,即:评错误解答、防重蹈覆辙;评优秀解法,培养创新能力:评新题生题,强应

变能力;评旧题新考,增忧患意识。讲共性和个性;讲思路与规律;讲题型与技巧;讲发散

与变化。

3.加强双基训练,培养良好的认知结构

怎样进行高考地理的有效复习,不仅成为高三地理任课老师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广

大学生的一个难题。在复习期间,经常有学生向我反映“不知道怎样复习地理”,“不知道干

什么,看什么?”他们在地理复习过程中有些迷失了方向,卜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

一些想法。

3.1首先要打好基础

地理学科复习有其特殊性,它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时间跨度她很长,从初中•、二年级

到高中三年级,特别是初中二个年级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由于学生年纪尚小,再加上众

所周知的原因,地理学科在初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生的初中地理基础很差,又过去

了几年时间,大部分知识都已经忘记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第一轮复习

尤为重要。学生应十分重视第一轮复习,认真听讲,仔细记录,跟上老师的节奏,把每一堂

复习课当作新课一样,重新打好坚实的基础。在二轮复习中更要注重知识网络结构的架构。

3.2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许多人的眼中,特别是那些并不很了解地理这门学科的人眼中,总是认为地理是一门

简单的学科,无非也就是“这里是什么海,那里是什么洋,这个国家有什么城市,出产什么

物产,那个地方有什么工业,农业怎么样等诸如此类的内容”。在他们心目中,死记也就够

了,而对于我们高三年级同学而言,地理学科往往会很难,总是有许多的难题,不但不会做,

甚至都看不懂,同学们也都知道,地理并没有那么简单,有许多知识与其它学科甚至是理科

性的科H关系密切。如:地球自转意义中的地方时计算,地球公转影响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正

午太阳高度变化、大气运动中的全球性大气运动等,这些问题均涉及了一定的数学、物理、

化学等方面的知识,难度较大。在复习过程中靠死记往往很难奏效,只有真正深入地理解了,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些难题。

3.3要注意地理学科内的联系

中学地理知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部分:初中阶段的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高中阶段的自

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初、高中均涉及的地球与地图知识。

一般来说,初中的世界地理以及地球和地图知识往往是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在某一景

基础上再设置一些自然和人文地理的问题,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则是题目重点考察内容。

同学们在进行地理复习过程中如能认清各个知识点彼此之间的关联,并使这些相关知识有机

地整合在i起,进行专题式;的复习,把地理知识融汇在各个专题之中,这样的复习目标就十

分明确了。

例如:“人口地理”这一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一、人口增长

可涉及由人口迁移所导致的机械增长和人口再生产所致的自然增长,而人口迁移知识和

人口再生产知识又可进一步深入。

二、人口分布

可分为稠密区和稀疏区,其分布地区和分布原因又可与气候、地形、位置等地理知识联

系起

三、人口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问题

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甚至负增长带来的问题

人口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也应有相应的人口政策,第一、二方面主要就是控制人口增长,使

人I」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另外就是提高人I」素质;第三方面

问题解决的措施就是,使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一个“人

II地理”专题,可以涉及世界地理、高一的城市化、高二的人口再生产等内容,如果我们能

抓住这些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专题复习的话,复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4要注意与文综内其它学科的联系

到了高三地理复习的后期,我们复习地理时往往不能太过局限于本学科了,还要同时联

系历史、政治学科加以复习,找出三门学科中的一些共点,也就是特别容易发生关联的地方。

在历年的高考文综题中总会有几个学科综合题的,要么是地理背景下的历史事件,要么是在

历史背景下的政治问题,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科的特点,综合起来考

虑,答起题来会更容易。

4.注重基础和网络结构形成,查难补缺,培养能力。

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往往有懈怠的情绪,以为在一轮时已将知识点完全介绍完了,下面

应该做试卷巩固了,其实不然。二轮复习更应突出对知识的融合贯通,更需要教师的指导。

就二轮复习中对学生的指导,谈谈自己浅陋的认识。

4.1认真抓好“二讲”,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高效率的原则,实行“两讲”总体指导思想。所诅“两

讲”即是“讲结构、讲规律、”。

4』」讲结构,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要摆脱传统的“知识本位”思想、“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

摒充那种面面俱到只注意零散知识的的教学方式,开始的教师应该在复习具体知识之后带领

学生总结知识结构,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形成知识结构的网络。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

知识及其体系,而且形成J'学生一种学习习惯与思维方法。当然在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之后,

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总结其他知识结构。例如在复习高一(下)教材第六章之后列出一些

知识结构。这样使学生对第六章的知识及其结构一目了然,要比单纯复习诸多知识点的效果

要好。当然我们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分析总结整个教材下册或是上册直至高一全部两册教

材的总体知识结构。

4.1.2讲规律,让学生两条腿走路,抓住学习关键。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很多学生学习地理时只注意记忆一些识记性知识,却忽视

了掌握那些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所以一接触到那些应用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解决现实问题

的题目就•筹莫展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的教学。例如对以下

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进行重点复习和记忆。要让学生形成一个框架。

4.2.追求效率,注重能力培养,力图形成能力,观念。

地理学习能力是指一般学习能力基础I:而为地理学科所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

能力,如对地理学工具的灵活掌握运用,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断、绘制、

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得或提取地理信息;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

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种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

综合思维方法。高考文综试题提供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供提取和分析,不断减少对死记硬

背内容的考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一些重点内容。

421.精心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既要紧扣教材,照顾全面,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乂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题

目措词要通俗、明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难易程度。

422.灵活恰当的引导、启发

在指导阅读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做好标记。在组织讨论、引

导交流中,教师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启发,不断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4.2.3有的放矢的精讲

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要讲透重点、

难点内容。小结时注意教材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4.4.4.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巧妙点拨、反馈总结五五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要合理、

灵活,主要是根据各课的具体内容、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安排。

5.总结

以上我通过浅叙了在高三二轮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反映了高考复习阶段的课堂中引入二

轮复习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的学生,无论其处于什么阶段,他都是要向前发展

的。高考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我们复习课阶段教学也不能仅为高考服务,要为

学生更长远的未来服务。

复习的计划应该总体上跟着老师的步骤走,在此同时自己制定计划并执行。如果自J有特殊情况再加

以调整。我是文科,基本上最后的复习是分成三轮。

第一轮是全面撒网式的受习。把高中课本按顺序过一遍(语文除外)。该背的东西在这一轮复习要基本搞定,

数学要把不同的章节中的基础知识巩固一遍,能把内容跨度较小的题目基本解决(如果你的要求比较高的

话),英语要把高一到高三的知识点重过一遍,这个过程应该有一套比较好的题量比较大的资料。文综跟着

老师的复习过程走就可以,重点还是要把基础知识巩固背熟。语文要多注意积累,字音、字形等方面需要

注意,该背的古文等要背熟。这一时期大概从高二暑假到高三上学期结束(不同的地方在具体时间安排上

可能不同).文科生应该把更多的重点放在语数外上.

第二阶段是属于专题性质的复习。这一阶段在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之外,最好自己再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专题

性质的资料。语文除了前面的基础知识之外,要对阅读题和作文加以适当注意。具体方法是多做一些试卷。

可以是历年的考题综合,也可以是最新的高考快递题目等。数学要集中力量解决后面的综合型题目和一些

难题,对于要运用的原理不要有疏漏。英语应该保持大量做题,碰到新的题目要注意总结,要注意听力和

阅读。文综应该市场上有很多专题复习的资料•,可以选择一些。比如说政治需要看一些时事材料,可以对

这些材料中可能牵涉的问题加以总结。历史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复习。地理主要是

把书上易考的重点当专题来复习,还要注意三科结合的题目。这一段时间大概要到高考前一两个月,重点

足多做题,多总结。要适当加强对文综科目的重视。

第三阶段是冲刺阶段。主要是做综合试卷和模拟题。虽然不一定在高考中能碰到,但做一些综合试卷是对

高考的一种模拟。无论从内容还是心理上。记住做完卷子之后要注意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在做卷

子之余可以把以前背过的文综基础知识翻一翻,熟悉熟悉。

当然最后在高考前的调整也是必不nJ少的。到那个阶段可以采取以看历年高考真题为主的复习方式,多思

考思考。

有关2008年高考地理和备考策略

一、与时俱进、科学备考

1.展望2008年的地理高考命题

通过对多年高考和2007年高考试卷的深入分析

以及多渠道的对外学习和交流,及时了解前沿的知识

和信息,推测一下2008年的高考地理命题趋势,仍

然是会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原则,在趋势上应

该有以下儿点:

①立足基础,突出地理核心主干知识和地理基本

能力的考查。地理学科的特点表现为空间性、区域性

和综合性,其突出的规律和原理是地理事项的分布和

地理变化过程,所有地理性非常突出的的内容都是考

试的重点。突出地理核心主干知识和地理基础知识的

理解和地理基本能力的考查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②地理计算仍然是高考一大热点。地理计算能够

较好地检测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

对地理基本原理的运用,多年以来,无论是精确的计

算还是估算,一直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

③突出空间分析,强化综合思维。新课程标准的

考试目标和要求,不仅表达形式简明扼要,更强调对

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核,,即体现“审题、发现和分析有

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

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

结论”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

④关心生活,重视热点,突出热点问题的隐性介

入,烘托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

⑤学科内的知识结构保持稳定,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的比例大致是各占50%,但上下有一定的波动空

间也是很正常的。

⑥非选择题的36题的学科内综合性应该有所加

强知识的覆盖面应该更加扩大。

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可能会更加丰富和深入。

⑧新课标下教育的“生活性”,“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

活,是当前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趋势。综观近年来高

考地理试题可以看出,强调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强调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发展,试题的开放性会进一

步得到加强。

2.深入研讨,把握复习备考的大方向,使地理复

习备考更具有针对性。

新形势下的高考地理复习,必须更新理念,以新

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去迎接挑战。必须认真的学习了解

国家课程标准,因为它是教材编写和高考命题依据的

源头,对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解读,可

以避免因为“一纲多本”的教材应用而出现知识点缺漏

的现象。新课程的教材知识点内容丰富,但广而泛泛,

实际上知识点难度下降了:有些知识点虽然新教材涉

及了,但不做进一步的解释和展开;有些知识点要么

做生活化的解释,要么放入案例分析。假如讲得过难、

过深、过多,会无端增加教师自身和学生负担。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课程标准》和当年的考试

说明就是一把标尺,这两者之间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课程标准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

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对相关知识

点的把握做出了程度和范围的限定,包括要求的侧重

不同、难易不同、详略不同,实际上降低或限定了教

学要求。

二、科学合理的安排好三轮复习的教学,追求复习实

效。

1.一轮复习:从开学初到第一学期末结束。

这是三轮复习中至关重要的一轮,在这一阶段的

复习中要让学生初步明确高考要求,在系统复习、落

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

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

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

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为后期

的拔高和冲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配以阶段性测验

以检测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为本阶

段的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高考,可以说高考成败与

否,这个阶段的基础复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一轮的复习中有一个要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就

是要紧扣课程标准进行复习。命题是按照课程标准,

而不会按照某种教材,所以复习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

学习要点进行。要仔细研究和体会课表要求,如了解、

理解、说出、简述、说明、比较、分析等应达到的要

求。按照这些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分别掌握不同的

知识点。对于教材的具体知识点,以课标为准,课标

中有的,就必须掌握;对照课标和相关教材,对没有

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要进行补充完善,课标中没有的,

一般不作为高考要求,只作一般了解,现在的一标多

本,由于在同一标准下教材编写者的理解不同,说法

也有不同,因此考试的重点不可能是很细的知识点,

只能是课标规定的,比较主要的知识点。

具体做法是:基本上按照课本上的章节顺序,详

细的梳理基础知识,决不遗留任何死角,做到单元过

关,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严

密的知识结构网络,这样做比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具

体知识更具价值,为后期的冲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适当加强的学科内部的综合思维训练,如自

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区域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综

合,区域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中国地理和世界地

理的综合。

在课堂上,首先是教师以一个示例来引领学生,教会

学生进行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在之后的教学中,对

于任何一个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都启发学生用综合

分析的观点推导出最终的结论,久而久之自然就使学

生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思维习惯。地理与其他学科

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地理,不仅涉及自然地理环境,

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与许多学科有交叉点,因

而要求学生具有文理兼备的思维能力。

自然地理的复习,要特别强调学生对基本概念要

的准确把握,因为自然地理的思维性最强,尤其是理

科的思维方式,所以学生对相关知识必须有一个深刻

的理解,否则在思考问题时,可能会出信息供应中断

及思维紊乱。

在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中,有要求学生同

时具备更多的文科思维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地图对于

学习匡堡地理的重要性,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

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

掌握好了图,就等于把握了地理脉络,况且从心理学

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

习方法,是地理学习的核心,而这恰恰是学生最薄弱

的地方,怎样突破这个老大难问题,这是我们在一轮

复习中的一个教学工作重点,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

理上的畏难情绪,其实对地图的掌握并不需要太多的

技巧,只要多下功夫,用心去记忆,而且是要反复的

记忆就行,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及练习和考试

之后的讲评中,基本上能够做到每一节课展示一幅或

多幅区域地图,并特意给学生提示这幅地图的特征,

教给学生如何去记忆,并将每一幅地图进行相应的拓

展,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地图相联系,不断地加强学生

空间思维的训练,日积月累,慢慢的就逐步的构建起

了学生的心理地图,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提高了学

生的区域定位能力,这就相当于啃下了学生区域地理

复习中的一块硬骨头。有人说区域地理是地理试题的

瓶颈,这样说并不过分,因为区域地理包括了自然区

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它往往成为

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

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

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

在复习人文地理时,首先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人文

地理,从表面看,人文地理知识比较简单,似乎没有

什么深奥的道理,但由于人文地理知识内容分散,很

难抓住重点,具有好学难记的特点。因此人文地理的

复习要经过由薄变厚、由厚变薄的反复过程。在认真

钻研《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有选择、

有针对性地将课本中人量的阅读文字和不少孤立、静

态的陈述性与聚集加扎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

性语句果断删减,即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很少有可能

考到的内容,例如:学生在复习自然条件对农业影响

时,在充分理解全面认识教材内容之后就可以大胆的

将这部分内容删减为四个词,即地形、气候、土壤、

灌溉水源。这样做大大的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

复习备考的准确度和效度,在把教材读薄的过程中构

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之后,要求学生要经常根据

教材和《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标题进行回忆

总结,思考每章、每节、每个标题包括的知识内容,

思考地理事物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点带线,以线带

面”充实完善原有的知识主干,在回忆中查漏补缺,细

化主干知识的细节,不断强化主干知识。要熟练掌握

分析问题的知识结构。尤其是人文地理中的有关农业、

工业、商业、交通、城市、旅游区位的分析与选择,

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所以复习时一定在掌握区位分

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掌握区位分析方法分析时要特

别注意以下几点:既要考虑自然因素,又要考虑社会

经济因素,既要考虑有利因素,又要考虑不利条件,

以确保答题的全面性;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主

导因素,分析问题实质,体现答题的主导性;分析时

要注意紧扣题目要求,如要求回答自然条件,就不必

回答社会经济条件,要求回答主导因素,就不必面面

俱到,回答非主导冈素,以避免盲目多写,画蛇添足,

提高答题的针对性,不能光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等过于概括、空洞的语句,一定要结合区域

的实际,增强答题的具体性。还要注意用发展的观点

进行区位分析,要注意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体现

答题的动态性;要把区位因素分析落实到一个区域上,

要主动结合热点实力和热点区域进行分析思考,体现

分析问题的地域性。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通过一轮复习学生明

确原理,掌握规律,接好地立体就入了门,答题时不

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在一轮复习中要

及时进行单元清理和检测,查漏补缺打整体战,在进

行检测训练时,讲究举一反三,重在题型类型的分析、

审题技能的培养、解题思路的形成、答题技巧的套路,

形成个规范性答题模式。

2.二轮复习:从春节后至四月

这一阶段是进行专题研究性复习,知识的整合,

构建主干知识的结构,分层突破,查漏补缺,透过现

象看本质,挖掘知识的内在的线索和规律,进一步帮

助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以有的知识更加的系统化和

条理化,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的分析能力。同时加大训练量,让学生感悟答题技巧,

培养和提高其应试能力。在专题的设置上既要突出主

干知识的覆盖,也要照顾现实热点问题,要注重专题

立意的新颖、创新与教材知识、原理的巩固、再创造、

整合提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具备结合

实际进行自然、人文、区域特征的分析及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初步适应高考。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能过深

地挖掘难题,搞题海战术,也不能匆忙赶进度而忽视

对基础知识的梳理。要遵循考纲要求,充分利用课本、

地图,把握好时间,夯实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这是这一阶段复习的重点。这个阶段要求教师要敏锐

地捕捉现实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原理之间的联系,

尽量创设新情景,突出知识的问题化和联系化(学科内

的联系、学科间的联系、深层次的联系、隐藏的联系)

所以,我们特别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

(1)在一轮结束后二轮开始之前,要与学生一起学

习考试说明中关于文科综合考试的能力目标要求。结

合一轮复习中所积累的知识和所做过的测试题,正确

认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

事务;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要求的不同层次和水平的

界定。使学生清楚的知道通过这一轮的复习,自己应

该达到的目标。

(2)科学划分专题(主题+模块),合理分配时间

地理的三人模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的所有内容具体划分多少个专题进行复习更好,要结

合一轮复习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来进行划

分。

(3)果断取舍,突出知识主干

在这个环节,重点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和构建主干网

络,理清主线。这个工作在整个高考复习过程中是要

不断的反复进行,不断的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孤立的、

块状的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梳理成系,同时也将各种能

力按照由浅入深、由窄到宽归纳成系。特别是知识和

能力之间的过渡,知识载体与能力提升之间的质的飞

跃,都可以在思维和动手的过程中自觉地实现。要精

于构建这些思维网络,经常实践,把握内在联系,亲

历思维过程,最终形成的不仅仅是能力本身,而是一

种“能力源泉”,也就是能力的不竭动力。

(4)精选习题,举一反三

通过定时定量的课堂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原理,形成

正确的解题思路,达到练规范、练速度、提高技巧和

答题能力,这个环节可以说是整个二轮复习中最重要

的一个环节。在训练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各种地理

图表解读、分析和应用的能力。教育部《考试说明》

规定:“将各种比例尺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各种等值线

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

资料和图表作为高考的重要考核内容,地理图表的正

确解读和分析往往是解答地理综合性试题的先决条

件。在近年的地理试题中,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变

式图”、“叠加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和“区域图”以

及“景观图”等。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

在高考中的表现,所以在专题的训练中要求学生能做

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

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在大量的习题训练之后,一定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

解题反思意识,教会学生学会反思,具体来说,就是

学生在做题之后,要反思这个题目具体考查了哪些知

识点,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上有没有漏洞?要反思该

题考查了哪些能力,自己在这几种能力上有没有欠缺

之处?还要明确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自己能否对问

题答案提出质疑,能否联想曾经做过的类似题目,本

题的易错之处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好的答

案?通过这一个题目的练习,能否总结出相关的解题规

律和技巧,解题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在经过这样经常

性的反思和拓展之后,不断提炼解题思路和方法。这

是提高学生复习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3.三轮复习:五月至六月初,

这一个月的时间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

一是引领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把地理原理、地

理规律巧妙的与当前热点问题或热点区域联系起米,

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

会发展和我国的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

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资源及能源问题;三农问

题;南水北调: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

理: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问题:中外的友好关系;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

二是学生的强化训练时期,再次梳理知识,检查知识

和能力方面的漏洞,及时反馈,查漏补缺,进行答题

训练,进一步提高答题能力。回归基础、回归课本,

不要盲目的让学生做过多、过难的试题,要根据学生

的层次水平精选练习题。认真做好每次训练的试卷分

析。要求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练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做到答题语言规范、条理,力求全面、准确;熟题、

易题不丢分,生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熟练的进行

知识的迁移和变通。对于积累的知识和题型有一定的

归类、总结、提升,有个人的感受、体会和收获。培

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分的

知识准备迎接高考。

高考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

1、查漏补缺,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整体把握学科的认知结构:2、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三

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3、总结规律,加深理解,促进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4,强化思维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发展学科智慧。

这是我们的共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把这些指导思想贯穿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是我们•线教师

主要思考的问题。按照学习的一般规律: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升华为创新。今天我就沿着这个思路给大

家汇报我们高三地理复习思路和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一些做法0。

一、巩固和掌握三基

这是一个老话题。

《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和考点,是复习的基石。据统计•地理高考考点共310个左右,其中高中

170个,初中140个。这些考点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元素,逐个落实这些考点,就能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教师把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印发给学生,师生共同研究大纲,根据大纲的要求界定知识和能力要求范畴,

全面细致地组织复习。但是全面细致不是知识大扫荡,不是要求学生把教材都背下来(要求学生背教材在

80年代、90年代是很有用的,但现在不行了)。在地理复习教学中,首先明确一点,教师不能以“我的复

习教学要面面俱到,做到复习无漏,保证考到的都是我复习到的,这才对得起学生”为指导思想。学生不

能以“我必须全都复习到,力争考试中的题我都见过”为目标。皿果老师对所有的知识不讲不放心,要求

不到不放心,一堂课下来,学生感觉到书上所有的知识都是重点,哪一点知识不记不放心、记不牢不放心,

这是我们做老加的应该避免的。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取舍,使学生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提高员习效率。

1、基本数据

2004年广东卷第6题间接考存了云贵高原的海拔高度。第21题考查了各温度带的无霜期天数和N

10C积温等地理指标。2004年上海卷第12题考查我国青藏高原形成的地质年代。2004年江苏卷第20题

考查我国农耕区与牧区的降水指标。

这就说明一些地理基本数据必须掌握。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界定是:对那些能帔表述地理事象特征的基

本数据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速度、黄赤交角、主要气候类型的划分指标等必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不能含糊。。而教材中那些孤立的、静止的、同类罗列的事实,那些琐碎的时间、地点、过细的专业术语只

是教材编者为了论证问题选择的一些论据,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比如中国进军航天大事记、世界人口

超过10亿、60亿的时间、中国森林覆盖率、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还有些中国现有资源占世界的比重等等)。

有些数据不断变化,学生没有记得必要性。

近年来高考对基本知识的考查的灵活性及综合性加强了。2004年江苏卷第20题既考查了我国农耕区

与牧区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又考查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指标,使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明显增强,对考

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灵活性也增强了。比如2004年广东卷第6题是通过

“滇池”间接考查了云贵高原的海拔高度。

对策:1、总结记忆规律,教给学生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2,通过数据对比、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等方法,使死的数据活起来。

比如,通过飞机在10千米高度上的从南极到北极的飞行时穿过的大气层的变化,掌握不同纬度对流

层大气的厚度。。臭氧层、电离层的位置可以通过火箭、航天飞机的发射,探空气球加以应用。

2、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2004年江苏卷第19题考查世界•些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职能)。2003

年江苏卷第1题、第2题就是对工业区位因素基本原理的考查。2004年上海卷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直

接考查更多一些,行的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应用的考查。那么,如何把握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

复习呢?

我主张对概念和原理的表述要要求学生按课本上的原话背下来。因为概念和原理的表述是科学性最

强、最严密、最简明扼要的表述,虽然在高考时不会考概念、原理的填空题,但记住「概念和原理,学生

就掌握了地理术语,掌握了地理思维方法。我记得我们市会考时有一道地震波到达地面后产生的现象的试

题.答案应该是:先是上下醐簸.然后左右晃动.学生错的五花八门.他们的表述有:先是上下好i(也还

可以),上下动,上下运动,二下震动(振动),上下晃动,有的干脆答:上下动、左右动,上下晃,左右

晃,让人啼笑皆非。再比如地质构造部分,问题:背斜构造为何地形倒置,在地貌上形成盆地或谷地?书

上的表述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但很多学生用几十个字还表达不清楚、不准确。再

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的原因是: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但有的学生用了几十

个字,用的字越多越表达不清楚。因此一定要求学生使用地理术语,准确表述地理问题。所有填空题的标

准答案都源于教材上的准确语言,要学会抓住题目的主要问题、关健词,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

准确的表达出来。

其次,在应用中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单纯的理论学习可能显得枯燥乏味,但一旦与实践结台,灰色的理论就会变得鲜活。例如在妥习“H

界线”知识时,引用趣事:孕妇乘海轮西行,在口界线,两侧各生一子,谁大谁小的问题;如何连续过两

次生日等。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一些。如何加深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我们的做法是课本上有例子的要求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例子,没有例子的老师补充典型性的例子,或要求学

生自己举出例子。比如对商业中心、商业街、商业小区、商业网点、市场最优原则、交通最优原则,老龄

可以多举身边的例子。

再次,通过试卷讲评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记忆

2004年江苏卷第7、8题

其中牵涉到的概念有: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沉积岩、层理构造、火成岩、喷出岩(玄武岩)、侵入

岩(花岗岩)、流水沉积作用、流水侵蚀溶蚀作用。本题考查的知识确实很多,其中育儿个概念是用图表示

出来,那么我们平时也要尽可能地使概念和原理这些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具体化。

第四、多角度、多视点地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增加灵活性。

复习不能简单重复,千篇•律的复习方式经常使之感到味同嚼蜡,乏味得很,学生的大脑易于疲劳,

印象不深,效率不高。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枳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深刻

理解和灵活掌握。因此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变式处理

1)方位变式;保持地理事象的原型,只改变其空间方位。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大的原因是什么?(这是问题原形)如果阿尔卑斯山南北走向且位于欧洲西

海岸,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还这么大吗?美洲西海岸如果没有科迪勒拉山系,气候将如何变化?如果

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中国气候将会产生哪些变化?如果中国地势东高西低中国气候将会产生哪些变化?

2)变换角度:地球的逆向自转对地球上的河流、洋流、大气运动会产生哪些不同的影响?教材只讲

了工业集聚的好处,可以反问工业集聚的不利之处:教材只讲了一些类型的工业分散的好处,可以反问工

业分散的不利之处。要善于在原来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拓展,如,地球自转,高考时不会考地球自转

的方向、周期、速度这些死知识,关键要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学会运用。我们可以设问:

方向:①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呢?地球上的昼夜更替、地方时的差别、地球表面运动物体的偏向等

一系列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举例说明:

②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呢?地球上的昼夜更替、地方时的差别、地球表面运动物体的偏向等一系列问题

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周期:①如果地球自转变慢了,地球上的昼夜更替、地方时的差别、地球表面运动物体的偏向等一系

列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举例说明:

②如果地球自转变快了,这一系列因素又将如何呢?

3)层次变式:对地理理性知识提供不同认识层次的范例。如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

归线之间来回摆动。这是一个难点,比较抽象,学生不能一下子理解,可以分解为:

A、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就没有这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的来回摆动。

B、有黄赤交角就产生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的来回摆动。

C、黄赤交角愈大,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来回摆动的范围愈大。

D、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¹.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¹之间的来回摆动.摆动的

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3、基本地图

任何地图都是从课本上的地图衍生的,我把课本上的地图称为基本地图

1)可以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基本图形上,以图作为载体,图文结合:课本上基本地

图下有的设置门、可题,但还可以提取有用信息,多加几个问题,有的图下没有设置问题,有的图是课文基

本原理的一个例证(如各种地理景观图),我们也可以把所隐含的基本信息挖掘出来,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出

来,使学生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这样也便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2)记忆地图。多读多看,特别是在记一些图的时候,不要孤立地记,要有与人类活动相结合匕如物

产图和交通图在记忆时要、工业的发展条件相结合。第二,在记图的时候每天要拿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

看,巩固记忆。每天十分钟读图识图,注意前一段学习知识的保温。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方法,特别是在

看这些区域图的时候,要把区域内各种地理素结合起来,因为各地理要素之间实际上是密切联系的。

3)基本地图的变化

在熟练掌握基本地图的基础上学会基本变式。(此处有三幅图)公转轨道,太阳在这个轨道的位置.,

一般都是一个轨道然后太阳在右边,地球的自转轴右倾,再画•副太阳在左边自转轴右倾。变式:1自转

轴左倾,2、太阳在中间自转轴右倾,3自转轴倾斜方向左边。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

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与柱状图的转换等等。

4)强化训练,形成思维定式、模式。

高中地理下册城巾交通部分有两幅图,其中自这样几个问题:

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学生答题借误率很高,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在于没有形成思维定式、模式,

读图时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基本过程不要省略。读图先看什么,先看''图例和注记和比例尺”

这是地理课入门知识,最最基本的常识,但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刚才的练习题学生错就错在忽略

了图例、比例尺。再比如气候类型的判读,我们要求第一步,先据最高或最低均温所在月份判断所属半球

(即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第•.步再据最冷月气温状况判断所属温度带,第三步据各月降水分布状况断定

所属气侯类型,第四步再据其他的地理特征判断所屈的大洲或国家、地区等,但很多同学往往忽略第一步,

自然认定为北半球,下面的问题就很难说了。我们强调创新,但没有掌握好定式,模式就不可能创新,要

打牢基础,才能将基础的知识内化为能力,才能将基本技能升华为创新能力,这处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

5)重视培养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高考试题所给的资料,文字也好,图也好,•般是没有废话的。在审题时,特别是读图分析时,要穷

尽试题中的一切条件,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都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

误答或答不全,学生审题要象警察破案一样,要搜集尽可能多的素材,掌握尽可能多的线索,要善于在纷

繁复杂的各种线索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另外,第一轮复习教师要注意复习资料的筛选。

高三老师要占有尽可能多的资料。发给学生的所有资料都应该是经过老师精心选编的。据我所知,高

三第一轮的复习资料在高考后才能统稿,但为了抢占先机七J]底就要排版印刷,八月上旬就要发行上市。

时间太紧有的就是粗制滥造:•方面新的东西不会太多,很多过时得遨目也被选匕老师把这些资料

直接发下去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有些会对学生造成误导。有些学生一个题都不想放过,有些错题,条件

不完整的超目浪费「那些好钻牛角尖的同学的时间。另一方面知只的掌握有层次性,有•个从低到高的过

程。很多参考书不管难易一锅端,把一些难度很大的高考题一开始就摆在学生面前,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

律,同时也挫伤了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好旦习资料的筛选工作,把好关。我们的做

法是老师打团体战。高中地理教研组,从高一到高三的所有老师共同建立一个电子题库(我们学校校园网

建设还是比较早的),每位老师可以随时把看到的新题目、新资料补充到电子题库里去,把自己在备课时新

思路、教后感、创新性的题目改造、设计亳无保留地发给其他老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我们已经形成

了一个很好的优良传统,一个很好的合作氛围。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学校高中地理教学从高一到高三没有软

助.不存在薄弱环节.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复习教材,大部分地方是挖坑,个别地方要打井。难点问题要舍得花时间钻深、钻透,我记得有位老

师说:“学新课就好象蒸米饭,蒸透了蒸熟了很好吃,复习的时候再就象蛋炒饭,加点盐、油、放个鸡蛋、

放点调料,越来越有味道了,但如果第一次夹生了,后面就难弄了。”这个比喻是很形象的,对于地理学

科来说,难点并不多,最主要的难点是高中地理的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二单元大气,我经常给学

生讲地理课的难度曲线:前面是两座高山,爬过这两座山以后基本上就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了。这两单元

也是高考的重点,每一份高考地理试卷这部分知识都占较大份量,今后还会如此,为什么?高考的目的是

选拔适合在大学学习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高考试题对于第一、二单元情有独钟的原因除了这两部分知

识在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重要性外,就是看中了这部分知识的难度,有难度才有区分度。所以高中地理的第

一单元、第二单元以后仍然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看看我们选考地理的学生,一个是少(这两年

我校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另一方面优秀学生的比率低,我校毕业过的两届地理班的学生,以及目前在校的

高二、高三地理班的学生优生率远远低于其他班,很多特别差的学生也聚集到地理班来了。所以1、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