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2全卷共3张7页,其中试卷6页,答题卡1页。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殷商时期,大小祭祀仪式由作为神的联结者巫师主导,“礼”以服务鬼神为主。西周时期,周王以下的统治阶层内日常要践行的“礼”有二十余类,每一类从祭品、地点、参与人员服饰到配套礼乐,对不同阶层人规定不同的标准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规范。这一变化反映出()A.儒家礼教的影响增强 B.早期人文精神的凸显C.社会阶层趋于平等化 D.王权与族权日益融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以服务鬼神为主”可知,商朝时期,祭祀仪式重视鬼神,据材料“每一类从祭品、地点、参与人员服饰到配套礼乐,对不同阶层人规定不同的标准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规范”可知,西周时期的祭祀更加强调对社会成员的规范,由重视鬼神到重视人的变化,反映了早期人文精神的发展,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尚未产生儒学,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为奴隶社会,社会阶层之间并不平等,排除C项;西周时期王权与族权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宗法制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与材料中的祭祀活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A.促进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 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聚族而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秦汉实行郡县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商朝的内外服制和西周分封制都重视血缘关系,体现了以血缘为特色的贵族政治,秦汉时期按照地域划分郡县并且任命县官体现了地缘政治与官僚政治,由此可见,这一发展轨迹推动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A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商周到秦汉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华夏认同无关,排除B项;秦汉以后的某些朝代仍然存在地方割据势力,“得到遏制”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六篇关于少数民族的列传,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先例。无论是华夏还是四夷,都被司马迁追述为黄帝的子孙后代。司马迁的民族思想突出反映了()A.西汉大一统的局面 B.北方加速民族交融C.华夏认同观念勃兴 D.中原正统意识淡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少数民族立传,说明在其认识中,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这种意识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汉代是大一统的国家,汉武帝时期对政权的巩固促进了民族融合,A项正确;司马迁的的民族思想包含了各个地方的民族,不仅仅特指北方,不能得出北方加速民族交融的结论,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是指少数民族对中原华夏文明的认同,材料反映的是司马迁认为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排除C项;司马迁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先例。无论是华夏还是四夷,都被司马迁追述为黄帝的子孙后代,这实际恰恰反映了中原华夏正统意识,而不是淡化,排除D项。故选A项。4.《南史·江夏王锋传》载:“(齐)武帝时,藩邸严急,诸王不得读异书,《五经》之外,唯得看《孝子图》而已。锋乃遣人于市里街巷买《孝子图》,期月之间,殆将备矣。”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思想文化领域呈多元格局 B.社会安定助推经济发展C.图书商品化局面开始出现 D.儒学教化功能受到重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根据题干内容,齐武帝时期对诸王的读书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制,只允许阅读《五经》和《孝子图》。这表明当时统治者重视儒学教化功能,强调通过儒家经典和孝道图书来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儒学教化功能受到重视”是正确的推断,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的集中,没有体现文化多元,排除A项;材料只是对于思想文化领域的管理,没有涉及社会稳定对经济的作用,排除B项;图书商品化不符合史实,且这一时期商品经济还未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5.隋唐对前代的继承之处,是汉民族向南方迁移,同时从北方新来的诸民族不断涌入中原。北方民族带到中原来的还有接受波斯文化形成的希腊风伊朗文化和接受印度文化形成的中国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据此判断,隋唐时期()A.兼容并包有利于文化发展 B.中外交流增进了文明互鉴C.文化的整体风格积极健康 D.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扩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北方民族带到中原来的还有……希腊风伊朗文化和……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可知,隋唐时期的文化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外国文化因素,表明兼容并包有利于文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北方少数民族涌入中原促进文化交流,属于民族间交流而非中外交流,排除B项;材料反映文化兼容并包,但不能判断文化的具体内容,不能得出风格积极健康,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而非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扩散,排除D项。故选A项。6.819年,唐宪宗任命抚州司马令狐通为右卫将军,门下省给事中崔植因认为令狐通任寿州刺史时擅自用兵,不宜奖励重用而封还制书,后“上令宰臣谕植,以通父(令狐)彰有功,不忍遂弃其子。其制方行”。这一事件体现了唐代()A.三省体制逐渐崩溃 B.门下省职能被剥夺C政治制度运行特征 D.中枢决策机制失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门下省给事中对皇帝的官吏任命进行了驳回,皇帝借助宰相通过此任命,这体现了唐代政治制度运行的特征,C项正确;门下省的封驳未被采纳,并不能表明三省体制在当时走向崩溃,排除A项;门下省的封驳职能并未被剥夺,排除B项;中枢决策机制并未失灵,三省依然在发挥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7.宋代建立了完善的官员巡行制度,监司、台谏、特使等官员被派遣到各地进行巡视,了解地方治理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巡行过程中,会深入基层,与百姓交流,听取民意,搜集各种信息。宋代官员巡行制度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特点是()A.强调君主专制,权力高度集中B.注重官员监督与考核,强化责任意识C.倡导儒家思想,注重道德教育D.实行分权制衡,避免权力滥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题干“深入基层”“与百姓交流”“听取民意”“搜集各种信息”可知,巡行制度体现了对官员的监督与考核,同时可以强化官员的责任意识,B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中央官员对地方进行巡视,并未直接涉及君主专制或权力集中的问题,排除A项;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题干描述的内容与倡导儒家思想无关,也没有提到道德教育,排除C项;巡行制度是注重对官员的监督与考核,不能体现分权制衡,排除D项。故选B项。8.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以上材料说明()A.地方军事力量膨胀削弱中央集权 B.忽必烈改革遭到蒙古权贵的激烈反抗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全面发展 D.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可知元朝政治体制一方面采行了中原传统王朝的多种制度,但另一方面又保存了不少蒙古旧制,较为生硬地混合了蒙古旧制和汉制,具有镶嵌复合的特点,故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军事力量的对抗,排除A项;材料也未涉及蒙古权贵对忽必烈改革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9.1757年,清军在进军西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际,乾隆就开始组织编纂《西域图志》,调遣专家和传教士统计新疆户口、土地、测量新疆舆图,并亲自指导、督促、审核,最终于1762年编纂成《西域图志》。据此可知,《西域图志》的编纂()A.彰显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反映了清代国家主权观念兴起C.揭示了乾隆帝好大喜功的心理 D.体现了因地制宜处理民族事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域图志》的编纂是在平叛西北的背景下开始的,由乾隆谕令中央政府组织编纂而成,体现了清朝的国家意志,彰显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清代并没有兴起国家主权观念,排除B项;乾隆在平定叛乱、收复新疆的情况下编纂《西域图志》,维护了国家统一,而非好大喜功,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因地制宜处理民族事务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图为明宣德至弘治年间徽州地区白银占总通货百分比。这反映出该地区()A.市场上货币需求量剧增 B.徽商垄断货币流通C.白银在民间的信用增强 D.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题干图片信息,可以看出,白银占总通货的百分比在逐渐增加。白银在总通货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可以说明,人们对白银的信任度和接受程度在增加,促使白银的使用更为广泛,C项正确。仅从白银占比的增加不能直接得出货币需求量剧增的结论,因为货币需求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发展规模、商品交易频率等,排除A项;题干图片所呈现的是徽州地区白银在总通货中的占比情况,无法直接得出徽商垄断货币流通的结论,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在明朝宣德至弘治年间,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也没有加速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11.1848年《瀛寰志略》初刻本问世时,其中“英吉利之人气豪胆壮,为欧罗巴诸国之冠”被时人认作为“颇张大英夷”,士林反应冷淡。1866年,徐继畬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后,总理衙门重刻此书,供“任远事者”参考,士人皆“叹徐氏立言之非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政局危机倒逼思想启蒙 B.救亡新途径为国民普遍接受C.士人舆论影响国家政事 D.中西思想互鉴成为时代必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866年,徐继畲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后,总理衙门重刻此书供‘任远事者’参考,士人皆‘叹徐氏立言之非谬’”且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徐继畲的《瀛寰志略》被重刻,说明政局危机倒逼政府开始重视对外工作人员的教育,希望通过此书来进行思想启蒙,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徐继畲的《瀛寰志略》被重刻,无法体现救亡新途径为国民普遍接受,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徐继畲的《瀛寰志略》被重刻后,作为对外工作人员的参考书,其中的观点也被士人认同,但是无法体现士人舆论影响国家政事,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中西思想互鉴成为时代必然,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历史现象的变化轨迹(图中“数目”为社会关注度)下列描述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民族工业因政府的优惠政策而得到了迅速地发展B.洋务运动中先后出现创办军用和民用工业的热潮C.列强经济侵华主要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晚清政府通过开展自救运动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1911年(中国)。据图表信息可得出,近代中国在1895—1899年、1901—1911年出现了两个高峰期,这与晚清政府推行的“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时间相吻合,而这两个运动均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及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的冲击下,不得不进行的自救运动,D项正确;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在1895—1911年和1912—1919年两个时期,与图中的两个高峰期不对应,排除A项;洋务运动在1895年已经破产,排除B项;列强经济侵华主要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是在1895年,但这一变化无法解释图中的曲折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所示是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的两个文件的相关规定。表中规定的变化()时间文件规定1912年1月《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有统率海陆军之权”“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暨任免国务各员及外交专使须参议院之同意”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A.体现了革命派的妥协性 B.进一步完善了总统体制C.具有明显的政治针对性 D.顺应了广大群众的意愿【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12年1月的《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享有大权,但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限制了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党修改法律以防止袁世凯专权。因此,表中规定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政治针对性,C项正确;表中规定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政治针对性,未体现革命派的妥协性,排除A项;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限制了临时大总统的权力,这是因为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党修改法律以防止袁世凯专权,并不是进一步完善总统体制,排除B项;新法律的规定限制了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意愿,不代表广大群众的意愿,排除D项。故选C项。14.一战期间,日本商人为了挤垮周学熙开办的启新公司,拼命压低价格,不惜以每袋亏损白银2.47两的代价对华倾销。对此,启新公司则通过生产设备的更新与改良,沉着应对。水泥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成本却不断降低,并且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及国内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这可用于说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民族企业家的自强精神和技术革新 B.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D.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激发实业救国思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推动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C项正确;民族企业家的自强精神和技术革新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重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排除A项;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重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C项。15.1923年12月,李大钊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劳动者不过是一个资本家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百个劳动者不及一个资本家,那可加到千个,倘使能够再加到万个,终有平衡的可能了”,并展示了如下示意图。在此,李大钊主张()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改良现有社会制度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加强工人阶级团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中国)。根据材料“一个劳动者不过是一个资本家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百个劳动者不及一个资本家,那可加到千个,倘使能够再加到万个,终有平衡的可能了”结合图片可知,李大钊主张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终究能够战胜资本家,D项正确;中共在1923年中共三大上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李大钊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并非主张改良,排除B项;李大钊意在强调工人阶级团结合作,没有强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16.鄂豫皖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唯一一块坚持到解放战争胜利的红色根据地。1934年11月,留守在鄂豫皖苏区的干部及数千名群众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仅在七里坪,就有2000余名群众被残忍杀害。但当地仍广泛流传着一首歌谣:“哪朵葵花不向太阳,任凭白匪再猖狂,烧我房屋抢我粮,一颗红心向太阳,头断血流不投降。”这说明鄂豫皖根据地()A.群众的革命觉悟和信念坚定 B.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C革命主导力量发生深刻变化 D.始终坚守“工农武装割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4年(中国)。尽管1934年11月留守的干部和群众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但是当地群众仍然表示“一颗红心向太阳,头断血流不投降”,这充分体现了鄂豫皖根据地群众的革命觉悟很高,对革命的信念非常坚定,不惧敌人的残暴迫害,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革命统一战线的相关内容,没有提到不同阶级联合进行革命等统一战线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群众面对国民党屠杀时坚定的革命信念,与革命主导力量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党内出现“左”倾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施出现曲折,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满分52分。
17.[农耕文明与疆域变迁]材料一西汉形势图张骞“凿空”后,西汉开始控制西域,第一次形成由河西走廊连接中原和西域的版图,形状如图。西汉末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东汉前期,朝廷恢复对西域的管控。东汉末年,中原政权再次失去西域。曹魏西晋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再一次形成。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域为高车等游牧政权所据有。盛唐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又一次形成。——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材料二中原王朝一般属于农耕政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经营的区域往往是农耕区。其疆域也往往以该区域的边缘为界:北阻大漠、草原,沿年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修筑长城,区隔游牧;东南阻于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西南阻于山高流急的横断山脉和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只有西北沿河西走廊的狭长农耕带通向新疆。新疆以天山为界,北有准噶尔盆地,南有塔里木盆地,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雪山融化,形成了绿洲农业,也便于中原王朝驻屯军队。——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版图相较秦朝时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设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形状版图反复出现的原因。【答案】(1)变化:西汉控制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并逐渐控制了西域地区。机构: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进行军政管理。(2)原因:中原政权的政局动荡、更迭与强大,影响对西域的控制程度;不同的少数民族势力的兴衰;中原王朝一般的地理环境,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疆的农业优势。【解析】【小问1】本题是变化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变化:根据材料中的西汉形势图和所学可知,西汉时期西部版图相较秦朝时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变化西汉控制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并逐渐控制了西域地区。机构: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进行军政管理。【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据材料一“西汉末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东汉前期,朝廷恢复对西域的管控。东汉末年,中原政权再次失去西域。曹魏西晋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再一次形成。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域为高车等游牧政权所据有。盛唐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又一次形成”可知,中原政权的政局动荡、更迭与强大,影响对西域的控制程度;根据材料一“西域为匈奴所控制”“西域为高车等游牧政权所据有”可知,不同的少数民族势力的兴衰;根据材料二“中原王朝一般属于农耕政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经营的区域往往是农耕区”可知,中原王朝一般的地理环境,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二“新疆以天山为界,北有准噶尔盆地,南有塔里木盆地,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雪山融化,形成了绿洲农业,也便于中原王朝驻屯军队”可知,新疆的农业优势。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名帖亦称名刺(类似今之名片),古已有之,在明朝士大夫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宦官刘瑾受宠用事,“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以致“京师红纸价顿长十倍”。郎瑛(1487—1566年)在其著述中写道:“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可谓暴殄天物,奢亦极矣!”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必兼亲者,方加‘眷’字。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摘编自(日)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名帖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名帖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由普通材质尺寸到红纸、金纸较大尺寸;名帖称呼由普通自谦称呼到巴结自贱;名帖作用由拜谒通报到阿附权贵、奉迎讨好的工具。(2)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尊卑等级制度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科举制度发展,官僚政治的腐朽。【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变化:根据材料“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得出由普通材质尺寸到红纸金纸、较大尺寸;根据材料“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得出名帖称呼由普通自谦称呼到巴结自贱;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可知,名帖作用由拜谒通报到阿附权贵、奉迎讨好的工具。【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根据名帖变化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科举发展等角度回答。如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尊卑等级制度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科举制度发展,官僚政治的腐朽。19.“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大聪——哥哥,省立中学学生)(小敏——弟弟,育才小学学生)小敏:哥哥,我要问“鸦片战争”是怎样一回事?大聪: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小敏:那么,怎么会同英国人打起来的呢?大聪: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小敏:林则徐就吃了败仗?大聪:不!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清朝皇帝就和他们订立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小敏:……材料二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1)大聪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的认识?(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答案】(1)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决心禁烟遭到英国商人拒绝而引发英军侵略;②侵略者是来自印度殖民地的军队,印度总督支援英商而发动的战争。③这场战争中只有林则徐抵抗获胜,其余地方清军反击都失败。琦善是英军再次进攻的罪魁祸首。(2)鸦片战争的书写要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客观的分析。首先,战争的导火索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英国殖民者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其次,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英国远征军率军侵略。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涌现许多抗英的杰出将领。林则徐被革职暴露道光皇帝的懦弱,但琦善的议和不应背负战败的罪名,而是要晚清封建政府中国仍然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等;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当时中国落后世界大势。【解析】【小问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一“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决心禁烟遭到英国商人拒绝而引发英军侵略。据材料一“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可知,侵略者是来自印度殖民地的军队,印度总督支援英商而发动的战争。据材料一“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可知,这场战争中只有林则徐抵抗获胜,其余地方清军反击都失败。据材料一“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可知,林则徐被革职,而琦善的无能作为是英军再次进攻的罪魁祸首。【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从唯物史观的方法来科学、客观的分析历史事件。首先,战争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来分析。如:战争的导火索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英国殖民者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战争过程主要表现:结合所学从清政府内部的杰出将领抵抗、皇帝的懦弱等角度分析,如: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英国远征军率军侵略。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涌现许多抗英的杰出将领。林则徐被革职暴露道光皇帝的懦弱,但琦善的议和不应背负战败的罪名,而是要晚清封建政府中国仍然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等。战争结果:结合所学从晚清封建政府的落后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比分析。如: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当时中国落后世界大势。20.[五四期刊与社会思潮]材料一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现。下图是五四时期期刊创办情况:——摘编自杜波《五四时期期刊研究》材料二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学》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文化类期刊有《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国故》《学衡》等保守主义文化期刊,《侦探世界》等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造》等新文学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主张科学救国,同类期刊有《电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如中共刊物《》《劳动界》,国民党刊物《建设》等。——摘编自《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时期期刊的整体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时期期刊蓬勃发展的背景。【答案】(1)整体特征:①数量迅速增加②类型多样,体现各种社会思潮③宣扬科学民主与救亡图存④分布不均,集中在沿海地区。(2)五四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政党政治的发展,、国民党等的宣传;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新思想的传播等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五四时期期刊创办情况”可知,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创办期刊的数量较多,分布不均,集中在沿海地区;根据材料二“ 文化类期刊有《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国故》《学衡》等保守主义文化期刊,《侦探世界》等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造》等新文学期刊。”可知,数量迅速增加;根据材料二“文化类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可知,期刊的种类丰富,体现各种社会思潮;根据材料二“新文化期刊”“新文学期刊”“主张科学救国”“主张政治革新”可知,宣扬科学民主与救亡图存。【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现”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根据材料二“ 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政党政治的发展,、国民党等的宣传;结合所学从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新思想的传播等角度分析。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2全卷共3张7页,其中试卷6页,答题卡1页。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殷商时期,大小祭祀仪式由作为神的联结者巫师主导,“礼”以服务鬼神为主。西周时期,周王以下的统治阶层内日常要践行的“礼”有二十余类,每一类从祭品、地点、参与人员服饰到配套礼乐,对不同阶层人规定不同的标准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规范。这一变化反映出()A.儒家礼教的影响增强 B.早期人文精神的凸显C.社会阶层趋于平等化 D.王权与族权日益融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以服务鬼神为主”可知,商朝时期,祭祀仪式重视鬼神,据材料“每一类从祭品、地点、参与人员服饰到配套礼乐,对不同阶层人规定不同的标准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规范”可知,西周时期的祭祀更加强调对社会成员的规范,由重视鬼神到重视人的变化,反映了早期人文精神的发展,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尚未产生儒学,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为奴隶社会,社会阶层之间并不平等,排除C项;西周时期王权与族权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宗法制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与材料中的祭祀活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A.促进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 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聚族而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秦汉实行郡县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商朝的内外服制和西周分封制都重视血缘关系,体现了以血缘为特色的贵族政治,秦汉时期按照地域划分郡县并且任命县官体现了地缘政治与官僚政治,由此可见,这一发展轨迹推动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A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商周到秦汉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华夏认同无关,排除B项;秦汉以后的某些朝代仍然存在地方割据势力,“得到遏制”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六篇关于少数民族的列传,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先例。无论是华夏还是四夷,都被司马迁追述为黄帝的子孙后代。司马迁的民族思想突出反映了()A.西汉大一统的局面 B.北方加速民族交融C.华夏认同观念勃兴 D.中原正统意识淡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少数民族立传,说明在其认识中,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这种意识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汉代是大一统的国家,汉武帝时期对政权的巩固促进了民族融合,A项正确;司马迁的的民族思想包含了各个地方的民族,不仅仅特指北方,不能得出北方加速民族交融的结论,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是指少数民族对中原华夏文明的认同,材料反映的是司马迁认为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排除C项;司马迁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先例。无论是华夏还是四夷,都被司马迁追述为黄帝的子孙后代,这实际恰恰反映了中原华夏正统意识,而不是淡化,排除D项。故选A项。4.《南史·江夏王锋传》载:“(齐)武帝时,藩邸严急,诸王不得读异书,《五经》之外,唯得看《孝子图》而已。锋乃遣人于市里街巷买《孝子图》,期月之间,殆将备矣。”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思想文化领域呈多元格局 B.社会安定助推经济发展C.图书商品化局面开始出现 D.儒学教化功能受到重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根据题干内容,齐武帝时期对诸王的读书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制,只允许阅读《五经》和《孝子图》。这表明当时统治者重视儒学教化功能,强调通过儒家经典和孝道图书来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儒学教化功能受到重视”是正确的推断,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的集中,没有体现文化多元,排除A项;材料只是对于思想文化领域的管理,没有涉及社会稳定对经济的作用,排除B项;图书商品化不符合史实,且这一时期商品经济还未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5.隋唐对前代的继承之处,是汉民族向南方迁移,同时从北方新来的诸民族不断涌入中原。北方民族带到中原来的还有接受波斯文化形成的希腊风伊朗文化和接受印度文化形成的中国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据此判断,隋唐时期()A.兼容并包有利于文化发展 B.中外交流增进了文明互鉴C.文化的整体风格积极健康 D.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扩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北方民族带到中原来的还有……希腊风伊朗文化和……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可知,隋唐时期的文化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外国文化因素,表明兼容并包有利于文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北方少数民族涌入中原促进文化交流,属于民族间交流而非中外交流,排除B项;材料反映文化兼容并包,但不能判断文化的具体内容,不能得出风格积极健康,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而非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扩散,排除D项。故选A项。6.819年,唐宪宗任命抚州司马令狐通为右卫将军,门下省给事中崔植因认为令狐通任寿州刺史时擅自用兵,不宜奖励重用而封还制书,后“上令宰臣谕植,以通父(令狐)彰有功,不忍遂弃其子。其制方行”。这一事件体现了唐代()A.三省体制逐渐崩溃 B.门下省职能被剥夺C政治制度运行特征 D.中枢决策机制失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门下省给事中对皇帝的官吏任命进行了驳回,皇帝借助宰相通过此任命,这体现了唐代政治制度运行的特征,C项正确;门下省的封驳未被采纳,并不能表明三省体制在当时走向崩溃,排除A项;门下省的封驳职能并未被剥夺,排除B项;中枢决策机制并未失灵,三省依然在发挥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7.宋代建立了完善的官员巡行制度,监司、台谏、特使等官员被派遣到各地进行巡视,了解地方治理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巡行过程中,会深入基层,与百姓交流,听取民意,搜集各种信息。宋代官员巡行制度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特点是()A.强调君主专制,权力高度集中B.注重官员监督与考核,强化责任意识C.倡导儒家思想,注重道德教育D.实行分权制衡,避免权力滥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题干“深入基层”“与百姓交流”“听取民意”“搜集各种信息”可知,巡行制度体现了对官员的监督与考核,同时可以强化官员的责任意识,B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中央官员对地方进行巡视,并未直接涉及君主专制或权力集中的问题,排除A项;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题干描述的内容与倡导儒家思想无关,也没有提到道德教育,排除C项;巡行制度是注重对官员的监督与考核,不能体现分权制衡,排除D项。故选B项。8.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以上材料说明()A.地方军事力量膨胀削弱中央集权 B.忽必烈改革遭到蒙古权贵的激烈反抗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全面发展 D.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可知元朝政治体制一方面采行了中原传统王朝的多种制度,但另一方面又保存了不少蒙古旧制,较为生硬地混合了蒙古旧制和汉制,具有镶嵌复合的特点,故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军事力量的对抗,排除A项;材料也未涉及蒙古权贵对忽必烈改革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9.1757年,清军在进军西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际,乾隆就开始组织编纂《西域图志》,调遣专家和传教士统计新疆户口、土地、测量新疆舆图,并亲自指导、督促、审核,最终于1762年编纂成《西域图志》。据此可知,《西域图志》的编纂()A.彰显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反映了清代国家主权观念兴起C.揭示了乾隆帝好大喜功的心理 D.体现了因地制宜处理民族事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域图志》的编纂是在平叛西北的背景下开始的,由乾隆谕令中央政府组织编纂而成,体现了清朝的国家意志,彰显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清代并没有兴起国家主权观念,排除B项;乾隆在平定叛乱、收复新疆的情况下编纂《西域图志》,维护了国家统一,而非好大喜功,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因地制宜处理民族事务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图为明宣德至弘治年间徽州地区白银占总通货百分比。这反映出该地区()A.市场上货币需求量剧增 B.徽商垄断货币流通C.白银在民间的信用增强 D.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题干图片信息,可以看出,白银占总通货的百分比在逐渐增加。白银在总通货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可以说明,人们对白银的信任度和接受程度在增加,促使白银的使用更为广泛,C项正确。仅从白银占比的增加不能直接得出货币需求量剧增的结论,因为货币需求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发展规模、商品交易频率等,排除A项;题干图片所呈现的是徽州地区白银在总通货中的占比情况,无法直接得出徽商垄断货币流通的结论,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在明朝宣德至弘治年间,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也没有加速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11.1848年《瀛寰志略》初刻本问世时,其中“英吉利之人气豪胆壮,为欧罗巴诸国之冠”被时人认作为“颇张大英夷”,士林反应冷淡。1866年,徐继畬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后,总理衙门重刻此书,供“任远事者”参考,士人皆“叹徐氏立言之非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政局危机倒逼思想启蒙 B.救亡新途径为国民普遍接受C.士人舆论影响国家政事 D.中西思想互鉴成为时代必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866年,徐继畲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后,总理衙门重刻此书供‘任远事者’参考,士人皆‘叹徐氏立言之非谬’”且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徐继畲的《瀛寰志略》被重刻,说明政局危机倒逼政府开始重视对外工作人员的教育,希望通过此书来进行思想启蒙,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徐继畲的《瀛寰志略》被重刻,无法体现救亡新途径为国民普遍接受,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徐继畲的《瀛寰志略》被重刻后,作为对外工作人员的参考书,其中的观点也被士人认同,但是无法体现士人舆论影响国家政事,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中西思想互鉴成为时代必然,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历史现象的变化轨迹(图中“数目”为社会关注度)下列描述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民族工业因政府的优惠政策而得到了迅速地发展B.洋务运动中先后出现创办军用和民用工业的热潮C.列强经济侵华主要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晚清政府通过开展自救运动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1911年(中国)。据图表信息可得出,近代中国在1895—1899年、1901—1911年出现了两个高峰期,这与晚清政府推行的“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时间相吻合,而这两个运动均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及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的冲击下,不得不进行的自救运动,D项正确;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在1895—1911年和1912—1919年两个时期,与图中的两个高峰期不对应,排除A项;洋务运动在1895年已经破产,排除B项;列强经济侵华主要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是在1895年,但这一变化无法解释图中的曲折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所示是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的两个文件的相关规定。表中规定的变化()时间文件规定1912年1月《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有统率海陆军之权”“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暨任免国务各员及外交专使须参议院之同意”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A.体现了革命派的妥协性 B.进一步完善了总统体制C.具有明显的政治针对性 D.顺应了广大群众的意愿【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12年1月的《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享有大权,但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限制了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党修改法律以防止袁世凯专权。因此,表中规定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政治针对性,C项正确;表中规定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政治针对性,未体现革命派的妥协性,排除A项;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限制了临时大总统的权力,这是因为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党修改法律以防止袁世凯专权,并不是进一步完善总统体制,排除B项;新法律的规定限制了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意愿,不代表广大群众的意愿,排除D项。故选C项。14.一战期间,日本商人为了挤垮周学熙开办的启新公司,拼命压低价格,不惜以每袋亏损白银2.47两的代价对华倾销。对此,启新公司则通过生产设备的更新与改良,沉着应对。水泥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成本却不断降低,并且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及国内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这可用于说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民族企业家的自强精神和技术革新 B.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D.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激发实业救国思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推动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C项正确;民族企业家的自强精神和技术革新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重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排除A项;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重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C项。15.1923年12月,李大钊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劳动者不过是一个资本家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百个劳动者不及一个资本家,那可加到千个,倘使能够再加到万个,终有平衡的可能了”,并展示了如下示意图。在此,李大钊主张()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改良现有社会制度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加强工人阶级团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中国)。根据材料“一个劳动者不过是一个资本家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百个劳动者不及一个资本家,那可加到千个,倘使能够再加到万个,终有平衡的可能了”结合图片可知,李大钊主张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终究能够战胜资本家,D项正确;中共在1923年中共三大上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李大钊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并非主张改良,排除B项;李大钊意在强调工人阶级团结合作,没有强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16.鄂豫皖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唯一一块坚持到解放战争胜利的红色根据地。1934年11月,留守在鄂豫皖苏区的干部及数千名群众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仅在七里坪,就有2000余名群众被残忍杀害。但当地仍广泛流传着一首歌谣:“哪朵葵花不向太阳,任凭白匪再猖狂,烧我房屋抢我粮,一颗红心向太阳,头断血流不投降。”这说明鄂豫皖根据地()A.群众的革命觉悟和信念坚定 B.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C革命主导力量发生深刻变化 D.始终坚守“工农武装割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4年(中国)。尽管1934年11月留守的干部和群众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但是当地群众仍然表示“一颗红心向太阳,头断血流不投降”,这充分体现了鄂豫皖根据地群众的革命觉悟很高,对革命的信念非常坚定,不惧敌人的残暴迫害,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革命统一战线的相关内容,没有提到不同阶级联合进行革命等统一战线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群众面对国民党屠杀时坚定的革命信念,与革命主导力量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党内出现“左”倾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施出现曲折,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满分52分。
17.[农耕文明与疆域变迁]材料一西汉形势图张骞“凿空”后,西汉开始控制西域,第一次形成由河西走廊连接中原和西域的版图,形状如图。西汉末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东汉前期,朝廷恢复对西域的管控。东汉末年,中原政权再次失去西域。曹魏西晋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再一次形成。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域为高车等游牧政权所据有。盛唐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又一次形成。——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材料二中原王朝一般属于农耕政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经营的区域往往是农耕区。其疆域也往往以该区域的边缘为界:北阻大漠、草原,沿年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修筑长城,区隔游牧;东南阻于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西南阻于山高流急的横断山脉和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只有西北沿河西走廊的狭长农耕带通向新疆。新疆以天山为界,北有准噶尔盆地,南有塔里木盆地,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雪山融化,形成了绿洲农业,也便于中原王朝驻屯军队。——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版图相较秦朝时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设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形状版图反复出现的原因。【答案】(1)变化:西汉控制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并逐渐控制了西域地区。机构: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进行军政管理。(2)原因:中原政权的政局动荡、更迭与强大,影响对西域的控制程度;不同的少数民族势力的兴衰;中原王朝一般的地理环境,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疆的农业优势。【解析】【小问1】本题是变化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变化:根据材料中的西汉形势图和所学可知,西汉时期西部版图相较秦朝时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变化西汉控制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并逐渐控制了西域地区。机构: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进行军政管理。【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据材料一“西汉末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东汉前期,朝廷恢复对西域的管控。东汉末年,中原政权再次失去西域。曹魏西晋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再一次形成。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域为高车等游牧政权所据有。盛唐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又一次形成”可知,中原政权的政局动荡、更迭与强大,影响对西域的控制程度;根据材料一“西域为匈奴所控制”“西域为高车等游牧政权所据有”可知,不同的少数民族势力的兴衰;根据材料二“中原王朝一般属于农耕政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经营的区域往往是农耕区”可知,中原王朝一般的地理环境,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二“新疆以天山为界,北有准噶尔盆地,南有塔里木盆地,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雪山融化,形成了绿洲农业,也便于中原王朝驻屯军队”可知,新疆的农业优势。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名帖亦称名刺(类似今之名片),古已有之,在明朝士大夫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宦官刘瑾受宠用事,“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以致“京师红纸价顿长十倍”。郎瑛(1487—1566年)在其著述中写道:“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可谓暴殄天物,奢亦极矣!”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必兼亲者,方加‘眷’字。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摘编自(日)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名帖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名帖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由普通材质尺寸到红纸、金纸较大尺寸;名帖称呼由普通自谦称呼到巴结自贱;名帖作用由拜谒通报到阿附权贵、奉迎讨好的工具。(2)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尊卑等级制度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科举制度发展,官僚政治的腐朽。【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变化:根据材料“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得出由普通材质尺寸到红纸金纸、较大尺寸;根据材料“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得出名帖称呼由普通自谦称呼到巴结自贱;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可知,名帖作用由拜谒通报到阿附权贵、奉迎讨好的工具。【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根据名帖变化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科举发展等角度回答。如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尊卑等级制度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科举制度发展,官僚政治的腐朽。19.“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大聪——哥哥,省立中学学生)(小敏——弟弟,育才小学学生)小敏:哥哥,我要问“鸦片战争”是怎样一回事?大聪: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殡葬服务标准化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虚拟现实技术合伙开发合同协议3篇
- 2024年融资合作权益分配具体合同版B版
- 2024版中国石化设备采购合作协议一
- 2024校车运营安全管理服务承包合同
- 2024演出合作协议书演出策划合同
- 精神科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 采购部员工技能培训
- 福建省南平市文昌学校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消防食品及饮料供应合同
- Unit 4 Plants around us C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化工公司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共1000题)
- 市消化内科质量控制分中心业务指导工作总结
-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 退学费和解协议书模板
- 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计划
- 2024年版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肛周脓肿、肛瘘、直肠阴道瘘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 2024至2030年中国对氯甲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智能教育辅助系统运营服务合同
- 心功能分级及护理
-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模拟试卷10(共258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