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早期的殷遗墓葬中,铜器的形制大多具有浓厚的商代遗风,出土铜器所见酒器、食器大致相等,既有商礼重酒,同时又有周礼重食的特点。在西周晚期的殷遗后裔的墓葬中,器物组合具有明显的重食特点,代表商文化的饮酒器基本消失。这反映出()A.西周继承发展了殷商文化 B.中华文明多元性凸显C.西周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 D.分封制推动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西周早期的殷遗墓葬中体现商朝文化的酒器与体现西周文化的食器相等,到了西周晚期,酒器逐渐减少,食器增多,这说明经过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交流,周文化最终得到了殷遗后裔族群的广泛认同,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周文化逐渐取代殷商文化,而不是继承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排除B项;题干强调西周与时代文化习俗的不同,未涉及商朝灭亡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2.据统计,秦惠王至秦始皇时期先后共22人担任丞相,就这些人的籍贯来看,其中15人(占68%)明确不是秦国人,另有6人籍贯不明,但从种种迹象判断,应该不是秦人,而籍贯明确属秦者仅1人。这说明秦国()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选官标准趋向军功C.人才选拔适应社会变革 D.布衣将相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秦国)。据本题材料“其中15人(占68%)明确不是秦国人,另有6人籍贯不明,但从种种迹象判断,应该不是秦人,而籍贯明确属秦者仅1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战国时期,而秦国的人才来自周边国家,说明人才选拔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灵活,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C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秦朝郡县制的确立,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对秦国具体的选官标准作出判断,排除B项;布衣将相格局出现在西汉初年,排除D项。故选C项。3.在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石勒、符坚都曾统一过中国的北方地区,以“中国皇帝”自居,北魏在中国北方建立了稳定的封建王朝,也以“中国”自称,东晋和南朝更是以“中华正统”自居。这一现象反映了()A.南北方政权更迭频繁 B.各民族文化水平发展相当C.民族交融呈现双向性 D.正统观念受到统治者重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由题干中“少数民族首领石勒、符坚……以‘中国皇帝’自居”“北魏……以‘中国’自称”“东晋和南朝更是以‘中华正统’自居”等信息可知,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权均自称“中国”,南北政权都想通过这种方式论证统治的合法性,体现了正统观念受到统治者重视,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政权对正统的强调,没有涉及政权更迭频繁,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各民族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没有体现中原文化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4.唐朝初期,朝廷为了巩固边防,为军队补给供养,在河西地区大量进行军屯。开元以后,军事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士兵长驻防地,允许携带家口,并出现专门从事屯田的军队,某些军屯已具有移民性质。这一做法()A.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通道 B.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C.使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旨在贯彻军民分治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材料表明,唐朝初期在河西地区进行军屯,开元时期,驻军可以携带家口,已经具有移民性质,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对河西地区的控制,同时这些移民促进了河西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河西地区的发展,B项正确;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就已经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通道,排除A项;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排除C项;唐朝军屯的目的是加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巩固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5.晚明时期苏州地区书画临摹、文玩制造水平一流,苏州人的审美趣味遂成世人的跟风目标。“其民利鱼稻之饶,极人工之巧,服饰器具,足以炫人心目,而志于富侈者争趋效”,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引领流行时尚,引发各地“观赴”“趋效”。这反映了当时()A.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B.奢侈观念影响社会稳定C.价值观念出现背离 D.文化发展区域差异较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志于富侈者争趋效”“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引领流行时尚”可知,苏州的社会消费观念出现新的变化,书画临摹、文玩制造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新爱好,这是对旧有的礼制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C项正确;市民文化在宋代兴起,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秩序稳定与否,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其他区域文化发展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6.1883年7月11日的《申报》第六版有一条缠脚药的广告,说此药“不但能使脚易小,并可免缠紧胀痛”;而在1908年6月24日的《申报》第七版中有一条《放脚妇女》的广告,其中说道“现在开放时代,妇女不尚缠足”。这一变化反映出()A.封建制度崩塌 B.女性生存状况的变迁C.社会结构变动 D.女性成为改革的先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材料表明,1883年的广告在推销缠脚药,1908年的广告中已呼吁废除缠脚,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解放的深入,传统的封建陋习逐渐被废止,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一定提高,生存状况有所好转,B项正确;封建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崩塌,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女性成为改革的先锋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7.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一国之中,只有主权居于至高极尊的地位,再没有什么能加乎其上了。上自君主,下至走卒,有一个侵犯这主权的,都算是大逆不道。”据此可知,陈独秀()A.强调国家独立自主 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C.倡导君臣平等思想 D.具有反封建反侵略色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主权居于至高极尊的地位”“侵犯这主权的,都算是大逆不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主张国家独立自主,A项正确;B项中“民主共和”的表述与题干中的关键词“君主”不符,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陈独秀是否倡导君臣平等,排除C项;因“具有反封建反侵略色彩”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陈独秀“强调国家独立自主”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8.“整个北洋时期,四川一直处于分裂和混乱状态——行政长官的平均任期非常短,有一个地区,只有两个行政长官任职满了一年,而22人保持他们的职位不足一个月。1919年,一度有3个敌对的行政长官在同一地区各自建立机构,同时宣称他们有权统治。”这一现象()A.根源于军阀割据的现实 B.说明北洋的统治已分崩离析C.扩大了地方自治的权力 D.造成了地方治理的效率低下【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材料表明北洋时期四川的行政状态十分混乱,行政长官任期短,行政区划不明确,这都容易造成地方治理的效率低下,D项正确。这一现象是北洋军阀割据,互相争夺权力的外在表现,所以军阀割据是直接原因,根源则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排除A项;北洋统治的瓦解是在北伐开始之后,排除B项;当时地方权力被各军阀控制,没有多少自主权可言,排除C项。故选D项。9.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民主人士李鼎铭指出《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草案》过多损害了地主和富农的合理利益。在听取了李鼎铭的意见之后,修改后草案保障了地主的合理利益。这表明()A.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得到加强 B.阶级矛盾基本解决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土地革命成效显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在听取了李鼎铭的意见之后,修改后草案保障了地主的合理利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民主人士李鼎铭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提出边区的土地政策过多损害了地主和富农的合理利益,并被接受采纳,这说明三三制原则得到了有效执行,抗日民主政权得到了加强,A项正确;当时社会仍然存在阶级矛盾,排除B项;政治协商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正式确立,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土地革命的成效,排除D项。故选A项。10.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文盲率却高达80%。1952年,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经过三次大的扫盲运动,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扫盲运动的开展()A.壮大了的干部队伍 B.消除了民间的迷信思想C.适应了社会发展建设需要 D.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据材料“扫盲”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正是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时期,大量文盲的存在影响经济建设的推进,开展扫盲运动正是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扫除文盲与扩大干部队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1952年底已经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D项。故选C项。11.据统计,1984—1988年间,我国农村向乡镇转移的劳动力数量累计高达5566万人,农村地区非农业劳动力人口比重从8.8%提高到21.5%,建制镇数量也从6211个增加至10609个。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C.“左”倾冒进主义错误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农村向乡镇转移的劳动力数量累计高达5566万人,农村地区非农业劳动力人口比重从8.8%提高到21.5%,建制镇数量也从6211个增加至10609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题干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即为其具体体现,B项正确。题干中的“建制镇”不属于城市,排除A项;乡镇数量的增长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是“左”倾冒进主义错误不断扩大的表现,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发生于21世纪初,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984—1988年”,排除D项。故选B项。12.英王威廉一世在1085--1086年间派人分赴各地,对所有各级封臣及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严格、详细的核查,然后载案入册,以之作为征调贡税、军役的准确依据。当时有人对此感到如末日来临一样可怕,便将调查记录称为《末日审判书》。可见当时的英国()A.庄园经济快速发展 B.封建等级关系松弛C.民族国家初现雏形 D.国王权力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85-1086年(英国)。据题干“对所有各级封臣及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严格、详细的核查,然后载案入册,以之作为征调贡税、军役的准确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的欧洲,特别是英国的国王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自己的权力,王权得到强化,D项正确;庄园经济快速发展属于经济范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反映封建等级关系的松弛,排除B项;材料没有信息反映民族国家的雏形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13.1835年德意志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随后德意志掀起一股铁路建设高潮,1845年铁路运营里程2300公里,1865年达到14690公里,形成稠密的铁路网络。当时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上述现象反映当时的德意志()A.国家实力已跃居欧洲之首 B.工业革命进程促进铁路建设C.政治变革促进了交通发展 D.统一民族国家市场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意志。19世纪中期,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开展,为铁路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也刺激了铁路建设,B项正确;此时期的德意志尚未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仍然落后于英法等国,排除AD项;此时期德国也没有出现政治变革,排除C项。故选B项。14.如图为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1919年1月23日创作的漫画《大熔锅》。该漫画揭示出()画面中,威尔逊持一瓶“蜜油”(Sweetol)倒入盛满刀枪剑戟,上写“和平浓汤”(Peacesoup)正被烈焰烹煮的大熔锅中。左边意大利紧抱“国家利益”的罐子,置之不理。右方有着同样罐子的英、法正在窃窃私语。身材瘦小的澳大利亚却面露惊异和惶恐A.英法主导战后国际格局 B.战后和平秩序的脆弱性C.欧洲各国利益分歧严重 D.一战具有非正义的特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9年(世界)。画面中,威尔逊试图将“蜜油”倒入盛满刀枪剑戟的大熔锅,想要煮出“和平浓汤”,这暗示着巴黎和会构建和平的努力。再看左边的意大利紧抱“国家利益”的罐子置之不理,说明意大利更关注自身利益,而非和平构建。右边的英、法在窃窃私语,可能在谋划自身利益,而非真心投入和平。身材瘦小的澳大利亚面露惊异和惶恐,反映出一些国家对这种和平构建的不确定和担忧。综合整个画面,各个国家都在围绕自身利益行动,这充分揭示了战后和平秩序的脆弱性,因为各国利益分歧严重,难以真正达成稳固的和平,B项正确;仅从这幅漫画不能明确得出英法主导战后国际格局,排除A项;依据图画可知各国利益分歧严重,题干问的是欧洲各国利益分歧严重背后的本质,C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C项;漫画主要体现的是各国在和平构建中的态度和利益分歧,而非强调一战的非正义特性,排除D项。故选B项。15.1961年6月,美国好莱坞电影制片人达里尔·柴纳克发表文章称好莱坞影片是“铁盒里的大使,装有一卷卷印着美国电影制片者思想、想象和创作才能的走遍世界的影片,它们是对共产主义最有效的摧毁力量。”这一言论折射出美国政府意在()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遏制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C.推动电影行业繁荣发展 D.利用软实力进行文化渗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1年(美国)。据本题题干“它们是对共产主义最有效的摧毁力量”可知,美国政府意在利用好莱坞电影这种软实力来进行文化渗透,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和思想,以达到其政治目的,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而题目所给时间是1961年,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遏制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也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排除B项;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达里尔·柴纳克强调的是好莱坞影片对共产主义的“摧毁力量”,其重点并非在于单纯推动电影行业本身的繁荣,而是将电影作为对方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16.苏联从5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末,对工资制度曾进行过两次全国范围的调整,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最低工资限额,提高中等工资,按照劳动条件规定工资标准的差距,缩小生产部门同非生产部门的差距,逐步提高奖金在工资中的作用等。这一做法()A.消除了平均主义的弊端 B.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C.刺激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D.造成了农业发展滞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据题干“提高最低工资限额,提高中等工资,按照劳动条件规定工资标准的差距”等信息可知,苏联的工资改革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和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项正确;苏联工资改革并不能消除平均主义的弊端,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对苏联经济结构的调整,只是说工人工资调整,排除B项;对工人进行工资调整与农业发展水平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写道:“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泉州港船舶往来频仍,“杂货山积”,却被“蕃商至必使诸广东,否则没其货”的旧规严重束缚。熙宁五年诏发运使薛向曰:“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比言者请置司泉州,其创法讲求之。”元丰五年(1082年)知州陈得向朝廷极力建议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批复“诏泉州增置市舶”。《方舆胜览》记载,“诸蕃有黑白二种,皆居泉州,号‘蕃人巷’,每岁以大舶浮海往来,致象犀、玳瑁、珠玑、琉璃、异香、胡椒之属”。——摘编自傅宗文《宋代泉州市舶司设立问题探索》等材料二明朝中后期、清朝中前期,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在“限关”的同时,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政策。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北部长城一带至辽东地区,形成了经济繁荣、华夷杂处的边境社会。为应对这一情况,明朝政府于1558年解禁了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的海上航路;1567年松弛海禁,允许漳州府月港的民间海外贸易;1570年以降,在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同、张家口、抚顺等地相继开放“互市”。在相继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后,清朝于1684年开海;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泉州增设市舶司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后期至清前期对外贸易的特点。【答案】(1)原因:宋代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泉州是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泉州旧规严重束缚;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答出三点即可)(2)特点:限关同时也开放;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海陆贸易并举;参与全球性贸易。【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宋代在泉州设市舶司的原因根据 “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并结合所学得出泉州是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根据“ 泉州港船舶往来频仍,‘杂货山积’,却被‘蕃商至必使诸广东,否则没其货’的旧规严重束缚”得出泉州旧规严重束缚;根据“元丰五年(1082年)知州陈得向朝廷极力建议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批复‘诏泉州增置市舶’”得出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明中后期至清前期对外贸易的特点根据“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在‘限关’的同时,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政策”得出限关同时也开放;根据“为应对这一情况,明朝政府于1558年解禁了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的海上航路;1567年松弛海禁,允许漳州府月港的民间海外贸易;1570年以降,在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同、张家口、抚顺等地相继开放‘互市’。在相继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后,清朝于1684年开海;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得出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海陆贸易并举;参与全球性贸易。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试造枪炮弹药,这标志着洋务运动(洋务新政)的起步。洋务运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编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创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催生了近代化。——摘编自单炜鸿《晚清三次变革与历史启示》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以推行戊戌新政,遵照“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光绪皇帝的“西学”主要集中在“西艺”方面,部分涉及“西制”,但对于“西制”中的主体部分,即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实行“君主立宪”,并未触及。——摘编自季云飞《清末三次改革之比较研究》材料三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1903年商部(1906年改组为农工商部)的设立标志着政府正式建立起重商体系。农工商部积极振兴工商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新政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开放,近代西方的文化形态、观念更大程度上为城市居民所接受;大量自开商埠采用西方的建设规划以及管理方法。新式巡警制度的建立基本改变了过去军警职能不分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摘编自臧国亮《晚清新政与中国城市近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三次新政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并简述晚清三次新政与列强侵华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晚清三次新政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答案】(1)变化: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技术向制度深入;领导阶级由单一的地主阶级转换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学习的范畴日益广泛。关系:列强侵华刺激了晚清新政的产生;晚清三次新政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侵华。(2)启示:国家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发展的保证;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现代化的先导。(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试造枪炮弹药,这标志着洋务运动(洋务新政)的起步。”“光绪皇帝的‘西学’主要集中在‘西艺’方面,部分涉及‘西制’,但对于‘西制’中的主体部分,即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实行‘君主立宪’,并未触及。”可得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技术向制度深入;由材料“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1903年商部(1906年改组为农工商部)的设立标志着政府正式建立起重商体系。农工商部积极振兴工商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及所学可得出领导阶级由单一的地主阶级转换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由材料“新政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开放,近代西方的文化形态、观念更大程度上为城市居民所接受;大量自开商埠采用西方的建设规划以及管理方法。新式巡警制度的建立基本改变了过去军警职能不分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城市治安管理模式。”可得出学习的范畴日益广泛。第二小问关系:由材料“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1903年商部(1906年改组为农工商部)的设立标志着政府正式建立起重商体系。”及所学可得出列强侵华刺激了晚清新政的产生;由材料“农工商部积极振兴工商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及所学可得出晚清三次新政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侵华。【小问2】本题是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由材料“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试造枪炮弹药,这标志着洋务运动(洋务新政)的起步。”“光绪皇帝的‘西学’主要集中在‘西艺’方面,部分涉及‘西制’,但对于‘西制’中的主体部分,即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实行‘君主立宪’,并未触及。”“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1903年商部(1906年改组为农工商部)的设立标志着政府正式建立起重商体系。”及所学可得出国家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发展的保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现代化的先导。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兰西民族和国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长期演变的产物。13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击败英国,初步实现国家的统一。14世纪初,腓力四世同教皇的斗争更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英法百年战争(14——15世纪)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意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建立了专制君主制,王权进一步加强。随着王权的加强,继任统治者基本都加大了领土扩张,直至1860年拿破仑三世完成法兰西现代疆域······1789年大革命中,人权宣言把民族确立为集体认同,把公民权和民族主权确定为法兰西民族认同的基础。——摘编自马胜利《法国民族国家和民族观念论析》材料二早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名词。1517年的宗教改革加剧了地区分裂,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进一步削弱了德意志的统一性······18世纪,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地区的主要强国,开始推动统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意志在法国文化冲击下,知识分子开始挖掘和强调德意志文化的独特价值,形成了德意志民族主义。19世纪初,德意志邦联成立,但仍然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工业革命促进了德意志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拿破仑战争期间,德意志民族情感高涨,反抗外来压迫,为后来的统一和民族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1864—1871年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最终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发展为民族国家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答案】(1)原因:国家统一初步实现;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强化;专制君主制的建立;领土扩张民族认同的法定化。(2)消极影响:加剧了欧洲的军事竞赛;促进了军事同盟的对抗性;加剧了殖民地争夺;引发了国际危机。(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一“13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击败英国,初步实现国家的统一”可得出“国家统一的初步实现”,为法国发展为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国家的统一使得法国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实体,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根据材料一“14世纪初,腓力四世同教皇的斗争更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英法百年战争(14、15世纪)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意识”可得出“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强化”,是法国发展为民族国家的重要原因,与教皇的斗争以及英法百年战争使得法国人民对自己的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认同感;根据材料一“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建立了专制君主制,王权进一步加强”可知,专制君主制的建立使得国家权力更加集中,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洽理,为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政治保障;根据材料一“随着王权的加强,继任统治者基本都加大了领士扩张,直至1860年拿破仑三世完成法兰西现代疆域”可知,领土扩张使得法国的领土范围更加明确,增强了国家的实体感和民族凝聚力;根据材料一“1789年大革命中,人权宣言把民族确立为集体认同,把公民权和民族主权确定为法兰西民族认同的基础”可知,人权宣言将民族确立为集体认同,并确定了公民权和民族主权,使民族认同法定化,标志着法国民族国家的正式形成。(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二“拿破仑战争期间,德意志民族情感高涨,反抗外来压迫,为后来的统一和民族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1864-1871年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最终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可知,德国的统一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这加剧了欧洲的军事竞赛;德国统一后的军事扩张引发了其他国家对军备的担忧,各国纷纷加强军备,为后来的冲突和战争埋下了伏笔;根据材料二“德国统一后,为了自身的安全,重新组织了军事同盟,如三国同盟,这促使其他国家也形成了对抗性的同盟,如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加强”可知,德国统一后促进了军事同盟的对抗性,德国的军事同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反应,形成了对抗性的同盟体系,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根据材料二“德国作一个新兴的统一国家,加入了列强对全球殖民地的争夺,与其他大国产生了冲突,尤其是在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可知,德国统一后加剧了殖民地争夺。新兴的德国加入殖民地争夺,与其他大国产生冲突,破坏了国际秩序;根据材料二“德国的扩张主义政策和军备竞赛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引发了多次国际危机,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摩洛哥危机和波斯尼亚危机”可知,德国的扩张主义政策引发了国际危机,使得国际关系更加紧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下半叶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梳理出经济发展脉络:国家宏观调控第三次科技革命赫鲁晓夫改革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世贸组织福利国家欧共体中间阶层跨国公司从表中选择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阐述。(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述要运用所选的关键词,史论结合。)【答案】答案示例:关键词:国家宏观调控、福利国家、中间阶层观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调整阐述: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二战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和影响,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生产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进行国家宏观调控: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利用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取得了显著成效。资本主义各国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服务开支,建立“福利国家”,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促进了企业的发展。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使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本题相对开放,言之成理即可。首先,阅读材料,从表中选择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选择三个关键词时选择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如选择的关键词为国家宏观调控、福利国家、中间阶层,可拟定论点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次,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史实,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史实分析阐述,可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调整的背景、宏观调控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建设、社会阶层的变动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陕西省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早期的殷遗墓葬中,铜器的形制大多具有浓厚的商代遗风,出土铜器所见酒器、食器大致相等,既有商礼重酒,同时又有周礼重食的特点。在西周晚期的殷遗后裔的墓葬中,器物组合具有明显的重食特点,代表商文化的饮酒器基本消失。这反映出()A.西周继承发展了殷商文化 B.中华文明多元性凸显C.西周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 D.分封制推动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西周早期的殷遗墓葬中体现商朝文化的酒器与体现西周文化的食器相等,到了西周晚期,酒器逐渐减少,食器增多,这说明经过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交流,周文化最终得到了殷遗后裔族群的广泛认同,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周文化逐渐取代殷商文化,而不是继承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排除B项;题干强调西周与时代文化习俗的不同,未涉及商朝灭亡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2.据统计,秦惠王至秦始皇时期先后共22人担任丞相,就这些人的籍贯来看,其中15人(占68%)明确不是秦国人,另有6人籍贯不明,但从种种迹象判断,应该不是秦人,而籍贯明确属秦者仅1人。这说明秦国()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选官标准趋向军功C.人才选拔适应社会变革 D.布衣将相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秦国)。据本题材料“其中15人(占68%)明确不是秦国人,另有6人籍贯不明,但从种种迹象判断,应该不是秦人,而籍贯明确属秦者仅1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战国时期,而秦国的人才来自周边国家,说明人才选拔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灵活,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C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秦朝郡县制的确立,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对秦国具体的选官标准作出判断,排除B项;布衣将相格局出现在西汉初年,排除D项。故选C项。3.在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石勒、符坚都曾统一过中国的北方地区,以“中国皇帝”自居,北魏在中国北方建立了稳定的封建王朝,也以“中国”自称,东晋和南朝更是以“中华正统”自居。这一现象反映了()A.南北方政权更迭频繁 B.各民族文化水平发展相当C.民族交融呈现双向性 D.正统观念受到统治者重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由题干中“少数民族首领石勒、符坚……以‘中国皇帝’自居”“北魏……以‘中国’自称”“东晋和南朝更是以‘中华正统’自居”等信息可知,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权均自称“中国”,南北政权都想通过这种方式论证统治的合法性,体现了正统观念受到统治者重视,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政权对正统的强调,没有涉及政权更迭频繁,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各民族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没有体现中原文化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4.唐朝初期,朝廷为了巩固边防,为军队补给供养,在河西地区大量进行军屯。开元以后,军事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士兵长驻防地,允许携带家口,并出现专门从事屯田的军队,某些军屯已具有移民性质。这一做法()A.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通道 B.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C.使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旨在贯彻军民分治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材料表明,唐朝初期在河西地区进行军屯,开元时期,驻军可以携带家口,已经具有移民性质,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对河西地区的控制,同时这些移民促进了河西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河西地区的发展,B项正确;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就已经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通道,排除A项;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排除C项;唐朝军屯的目的是加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巩固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5.晚明时期苏州地区书画临摹、文玩制造水平一流,苏州人的审美趣味遂成世人的跟风目标。“其民利鱼稻之饶,极人工之巧,服饰器具,足以炫人心目,而志于富侈者争趋效”,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引领流行时尚,引发各地“观赴”“趋效”。这反映了当时()A.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B.奢侈观念影响社会稳定C.价值观念出现背离 D.文化发展区域差异较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志于富侈者争趋效”“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引领流行时尚”可知,苏州的社会消费观念出现新的变化,书画临摹、文玩制造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新爱好,这是对旧有的礼制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C项正确;市民文化在宋代兴起,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秩序稳定与否,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其他区域文化发展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6.1883年7月11日的《申报》第六版有一条缠脚药的广告,说此药“不但能使脚易小,并可免缠紧胀痛”;而在1908年6月24日的《申报》第七版中有一条《放脚妇女》的广告,其中说道“现在开放时代,妇女不尚缠足”。这一变化反映出()A.封建制度崩塌 B.女性生存状况的变迁C.社会结构变动 D.女性成为改革的先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材料表明,1883年的广告在推销缠脚药,1908年的广告中已呼吁废除缠脚,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解放的深入,传统的封建陋习逐渐被废止,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一定提高,生存状况有所好转,B项正确;封建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崩塌,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女性成为改革的先锋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7.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一国之中,只有主权居于至高极尊的地位,再没有什么能加乎其上了。上自君主,下至走卒,有一个侵犯这主权的,都算是大逆不道。”据此可知,陈独秀()A.强调国家独立自主 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C.倡导君臣平等思想 D.具有反封建反侵略色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主权居于至高极尊的地位”“侵犯这主权的,都算是大逆不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主张国家独立自主,A项正确;B项中“民主共和”的表述与题干中的关键词“君主”不符,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陈独秀是否倡导君臣平等,排除C项;因“具有反封建反侵略色彩”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陈独秀“强调国家独立自主”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8.“整个北洋时期,四川一直处于分裂和混乱状态——行政长官的平均任期非常短,有一个地区,只有两个行政长官任职满了一年,而22人保持他们的职位不足一个月。1919年,一度有3个敌对的行政长官在同一地区各自建立机构,同时宣称他们有权统治。”这一现象()A.根源于军阀割据的现实 B.说明北洋的统治已分崩离析C.扩大了地方自治的权力 D.造成了地方治理的效率低下【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材料表明北洋时期四川的行政状态十分混乱,行政长官任期短,行政区划不明确,这都容易造成地方治理的效率低下,D项正确。这一现象是北洋军阀割据,互相争夺权力的外在表现,所以军阀割据是直接原因,根源则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排除A项;北洋统治的瓦解是在北伐开始之后,排除B项;当时地方权力被各军阀控制,没有多少自主权可言,排除C项。故选D项。9.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民主人士李鼎铭指出《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草案》过多损害了地主和富农的合理利益。在听取了李鼎铭的意见之后,修改后草案保障了地主的合理利益。这表明()A.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得到加强 B.阶级矛盾基本解决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土地革命成效显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在听取了李鼎铭的意见之后,修改后草案保障了地主的合理利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民主人士李鼎铭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提出边区的土地政策过多损害了地主和富农的合理利益,并被接受采纳,这说明三三制原则得到了有效执行,抗日民主政权得到了加强,A项正确;当时社会仍然存在阶级矛盾,排除B项;政治协商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正式确立,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土地革命的成效,排除D项。故选A项。10.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文盲率却高达80%。1952年,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经过三次大的扫盲运动,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扫盲运动的开展()A.壮大了的干部队伍 B.消除了民间的迷信思想C.适应了社会发展建设需要 D.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据材料“扫盲”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正是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时期,大量文盲的存在影响经济建设的推进,开展扫盲运动正是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扫除文盲与扩大干部队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1952年底已经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D项。故选C项。11.据统计,1984—1988年间,我国农村向乡镇转移的劳动力数量累计高达5566万人,农村地区非农业劳动力人口比重从8.8%提高到21.5%,建制镇数量也从6211个增加至10609个。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C.“左”倾冒进主义错误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农村向乡镇转移的劳动力数量累计高达5566万人,农村地区非农业劳动力人口比重从8.8%提高到21.5%,建制镇数量也从6211个增加至10609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题干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即为其具体体现,B项正确。题干中的“建制镇”不属于城市,排除A项;乡镇数量的增长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是“左”倾冒进主义错误不断扩大的表现,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发生于21世纪初,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984—1988年”,排除D项。故选B项。12.英王威廉一世在1085--1086年间派人分赴各地,对所有各级封臣及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严格、详细的核查,然后载案入册,以之作为征调贡税、军役的准确依据。当时有人对此感到如末日来临一样可怕,便将调查记录称为《末日审判书》。可见当时的英国()A.庄园经济快速发展 B.封建等级关系松弛C.民族国家初现雏形 D.国王权力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85-1086年(英国)。据题干“对所有各级封臣及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严格、详细的核查,然后载案入册,以之作为征调贡税、军役的准确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的欧洲,特别是英国的国王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自己的权力,王权得到强化,D项正确;庄园经济快速发展属于经济范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反映封建等级关系的松弛,排除B项;材料没有信息反映民族国家的雏形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13.1835年德意志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随后德意志掀起一股铁路建设高潮,1845年铁路运营里程2300公里,1865年达到14690公里,形成稠密的铁路网络。当时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上述现象反映当时的德意志()A.国家实力已跃居欧洲之首 B.工业革命进程促进铁路建设C.政治变革促进了交通发展 D.统一民族国家市场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意志。19世纪中期,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开展,为铁路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也刺激了铁路建设,B项正确;此时期的德意志尚未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仍然落后于英法等国,排除AD项;此时期德国也没有出现政治变革,排除C项。故选B项。14.如图为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1919年1月23日创作的漫画《大熔锅》。该漫画揭示出()画面中,威尔逊持一瓶“蜜油”(Sweetol)倒入盛满刀枪剑戟,上写“和平浓汤”(Peacesoup)正被烈焰烹煮的大熔锅中。左边意大利紧抱“国家利益”的罐子,置之不理。右方有着同样罐子的英、法正在窃窃私语。身材瘦小的澳大利亚却面露惊异和惶恐A.英法主导战后国际格局 B.战后和平秩序的脆弱性C.欧洲各国利益分歧严重 D.一战具有非正义的特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9年(世界)。画面中,威尔逊试图将“蜜油”倒入盛满刀枪剑戟的大熔锅,想要煮出“和平浓汤”,这暗示着巴黎和会构建和平的努力。再看左边的意大利紧抱“国家利益”的罐子置之不理,说明意大利更关注自身利益,而非和平构建。右边的英、法在窃窃私语,可能在谋划自身利益,而非真心投入和平。身材瘦小的澳大利亚面露惊异和惶恐,反映出一些国家对这种和平构建的不确定和担忧。综合整个画面,各个国家都在围绕自身利益行动,这充分揭示了战后和平秩序的脆弱性,因为各国利益分歧严重,难以真正达成稳固的和平,B项正确;仅从这幅漫画不能明确得出英法主导战后国际格局,排除A项;依据图画可知各国利益分歧严重,题干问的是欧洲各国利益分歧严重背后的本质,C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C项;漫画主要体现的是各国在和平构建中的态度和利益分歧,而非强调一战的非正义特性,排除D项。故选B项。15.1961年6月,美国好莱坞电影制片人达里尔·柴纳克发表文章称好莱坞影片是“铁盒里的大使,装有一卷卷印着美国电影制片者思想、想象和创作才能的走遍世界的影片,它们是对共产主义最有效的摧毁力量。”这一言论折射出美国政府意在()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遏制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C.推动电影行业繁荣发展 D.利用软实力进行文化渗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1年(美国)。据本题题干“它们是对共产主义最有效的摧毁力量”可知,美国政府意在利用好莱坞电影这种软实力来进行文化渗透,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和思想,以达到其政治目的,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而题目所给时间是1961年,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遏制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也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排除B项;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达里尔·柴纳克强调的是好莱坞影片对共产主义的“摧毁力量”,其重点并非在于单纯推动电影行业本身的繁荣,而是将电影作为对方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16.苏联从5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末,对工资制度曾进行过两次全国范围的调整,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最低工资限额,提高中等工资,按照劳动条件规定工资标准的差距,缩小生产部门同非生产部门的差距,逐步提高奖金在工资中的作用等。这一做法()A.消除了平均主义的弊端 B.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C.刺激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D.造成了农业发展滞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据题干“提高最低工资限额,提高中等工资,按照劳动条件规定工资标准的差距”等信息可知,苏联的工资改革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和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项正确;苏联工资改革并不能消除平均主义的弊端,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对苏联经济结构的调整,只是说工人工资调整,排除B项;对工人进行工资调整与农业发展水平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写道:“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泉州港船舶往来频仍,“杂货山积”,却被“蕃商至必使诸广东,否则没其货”的旧规严重束缚。熙宁五年诏发运使薛向曰:“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比言者请置司泉州,其创法讲求之。”元丰五年(1082年)知州陈得向朝廷极力建议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批复“诏泉州增置市舶”。《方舆胜览》记载,“诸蕃有黑白二种,皆居泉州,号‘蕃人巷’,每岁以大舶浮海往来,致象犀、玳瑁、珠玑、琉璃、异香、胡椒之属”。——摘编自傅宗文《宋代泉州市舶司设立问题探索》等材料二明朝中后期、清朝中前期,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在“限关”的同时,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政策。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北部长城一带至辽东地区,形成了经济繁荣、华夷杂处的边境社会。为应对这一情况,明朝政府于1558年解禁了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的海上航路;1567年松弛海禁,允许漳州府月港的民间海外贸易;1570年以降,在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同、张家口、抚顺等地相继开放“互市”。在相继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后,清朝于1684年开海;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泉州增设市舶司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后期至清前期对外贸易的特点。【答案】(1)原因:宋代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泉州是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泉州旧规严重束缚;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答出三点即可)(2)特点:限关同时也开放;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海陆贸易并举;参与全球性贸易。【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宋代在泉州设市舶司的原因根据 “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并结合所学得出泉州是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根据“ 泉州港船舶往来频仍,‘杂货山积’,却被‘蕃商至必使诸广东,否则没其货’的旧规严重束缚”得出泉州旧规严重束缚;根据“元丰五年(1082年)知州陈得向朝廷极力建议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批复‘诏泉州增置市舶’”得出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明中后期至清前期对外贸易的特点根据“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在‘限关’的同时,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政策”得出限关同时也开放;根据“为应对这一情况,明朝政府于1558年解禁了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的海上航路;1567年松弛海禁,允许漳州府月港的民间海外贸易;1570年以降,在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同、张家口、抚顺等地相继开放‘互市’。在相继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后,清朝于1684年开海;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得出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海陆贸易并举;参与全球性贸易。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试造枪炮弹药,这标志着洋务运动(洋务新政)的起步。洋务运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编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创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催生了近代化。——摘编自单炜鸿《晚清三次变革与历史启示》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以推行戊戌新政,遵照“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光绪皇帝的“西学”主要集中在“西艺”方面,部分涉及“西制”,但对于“西制”中的主体部分,即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实行“君主立宪”,并未触及。——摘编自季云飞《清末三次改革之比较研究》材料三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1903年商部(1906年改组为农工商部)的设立标志着政府正式建立起重商体系。农工商部积极振兴工商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新政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开放,近代西方的文化形态、观念更大程度上为城市居民所接受;大量自开商埠采用西方的建设规划以及管理方法。新式巡警制度的建立基本改变了过去军警职能不分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摘编自臧国亮《晚清新政与中国城市近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三次新政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并简述晚清三次新政与列强侵华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晚清三次新政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答案】(1)变化: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技术向制度深入;领导阶级由单一的地主阶级转换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学习的范畴日益广泛。关系:列强侵华刺激了晚清新政的产生;晚清三次新政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侵华。(2)启示:国家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发展的保证;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现代化的先导。(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试造枪炮弹药,这标志着洋务运动(洋务新政)的起步。”“光绪皇帝的‘西学’主要集中在‘西艺’方面,部分涉及‘西制’,但对于‘西制’中的主体部分,即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实行‘君主立宪’,并未触及。”可得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技术向制度深入;由材料“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1903年商部(1906年改组为农工商部)的设立标志着政府正式建立起重商体系。农工商部积极振兴工商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及所学可得出领导阶级由单一的地主阶级转换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由材料“新政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开放,近代西方的文化形态、观念更大程度上为城市居民所接受;大量自开商埠采用西方的建设规划以及管理方法。新式巡警制度的建立基本改变了过去军警职能不分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城市治安管理模式。”可得出学习的范畴日益广泛。第二小问关系:由材料“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1903年商部(1906年改组为农工商部)的设立标志着政府正式建立起重商体系。”及所学可得出列强侵华刺激了晚清新政的产生;由材料“农工商部积极振兴工商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及所学可得出晚清三次新政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侵华。【小问2】本题是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由材料“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试造枪炮弹药,这标志着洋务运动(洋务新政)的起步。”“光绪皇帝的‘西学’主要集中在‘西艺’方面,部分涉及‘西制’,但对于‘西制’中的主体部分,即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实行‘君主立宪’,并未触及。”“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1903年商部(1906年改组为农工商部)的设立标志着政府正式建立起重商体系。”及所学可得出国家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发展的保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现代化的先导。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兰西民族和国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长期演变的产物。13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击败英国,初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十岁婚姻终止协议书2024年版本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客服系统定制开发与部署合同3篇
- 2024年买卖合同争议诉讼状3篇
- 2024年办公场所软装建材供货合同3篇
- 2024年版的短期商务车辆租赁协议3篇
- 2024年度保险代理合同保险产品销售3篇
- 2024年度品牌授权合同:品牌权利人与授权方之间的品牌使用与许可费用(2024版)2篇
- 二零二四年广告投放协议合同标的:媒体广告位2篇
- 区2024年二手房买卖协议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房地产项目电梯采购安装合同3篇
- 2024秋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
- 复旦大学(张奇):2023年大语言模型评测报告
- 9.2 化学合成材料 同步练习
- 光伏屋顶荷载检测合同模板
- 音乐教育者招聘合同范本
- 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
- 企业2024年年度目标规划
- 金矿地质勘探合同范本
- 医院培训课件:《新进护士职业规划》
- 2024年焊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次月考试卷(1-2单元)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