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龙东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龙东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龙东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龙东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龙东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不同生物所具有的DNA和RNA有差异 D.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答案】B【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一般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RNA是单链结构,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也不完全相同,含有D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详解】A、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A正确;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B错误;C、由于遗传物质的特异性,不同生物所具有的DNA和RNA有差异,C正确;D、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细胞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D正确。故选B。2.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的主要生理作用不包括()A.维持细胞形态B.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C.是细胞结构物质之一D.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答案】C【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无机盐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进而维持细胞形态,A正确;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正确;无机盐不属于细胞的结构物质,C错误;有的无机盐离子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正确。3.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液泡中的无机盐、糖类等可以调节渗透压B.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C.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也参与物质运输D.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一定是分泌细胞【答案】D【分析】一、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其中溶解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细胞液的高浓度使得植物细胞经常处于充分膨胀的状态。二、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三、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四、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详解】A、液泡中的无机盐、糖类等可以调节渗透压,保持细胞坚挺,A正确;B、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说,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B正确;C、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生长分裂等,C正确;D、有高尔基体的动物细胞不一定是分泌细胞,如肌肉细胞,绝大多数植物细胞,D错误。故选D。4.2020年的新冠肺炎、2003年的SARS和2012年的中东MERS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冠状病毒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RNA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冠状病毒只由核酸构成 B.为研制疫苗要先在富含无机培养基上培养冠状病毒C.冠状病毒只有侵入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D.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生命特征【答案】C【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等。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详解】A、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RNA,即冠状病毒的组分包括核酸和RNA,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因此流感病毒在人工配制的不含活细胞的培养基上不能生存,B错误;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C正确;D、病毒能够在宿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因此冠状病毒有生命特征,因此,尽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依然属于生物,D错误。故选C。5.下图是人体内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组成人体蛋白质的A有21种B.图中①可表示脱水缩合反应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直接取决于A的多样性D.链状多肽中A的数目大于B的数目【答案】C【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1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多肽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详解】A、由题图可知,A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1种,A正确;B、①过程表示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B正确;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而不是A氨基酸的多样性,C错误;D、多肽中B肽键的数目=A氨基酸的数目-肽链数目,所以多肽中A氨基酸的数目一般大于B肽键的数目,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真核生物中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化酶、抗体和胰岛素都是分泌蛋白B.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后通过膜融合将分泌蛋白转移到内质网C.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能体现出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关系D.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说明生物膜之间可能会进行转化【答案】B【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机体中有一类在细胞内产生,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和胰岛素都是蛋白质,且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所以它们都是分泌蛋白,A正确;B、核糖体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加工蛋白,但核糖体无膜结构,不能通过膜融合将分泌蛋白转移到内质网,B错误;C、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结构参与,相互协调配合,故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能体现出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关系,C正确;D、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通过囊泡发生联系,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发生联系,囊泡的移动实现了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膜成分的更新,故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说明生物膜之间可能会进行转化,D正确。故选B。7.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等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是双层膜,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B.核孔是部分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染色质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核仁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D【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核膜是双层膜,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A正确;B、核孔是部分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C、染色质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C正确;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细胞组成成分、结构与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蓝细菌细胞中含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糖原等有机物B.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C.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要在游离的核糖体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D.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素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持着许多细胞器【答案】C【分析】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详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蓝细菌不能合成。A错误;B、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B错误;C、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要在游离的核糖体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C正确;D、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可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持着许多细胞器。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特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B.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有无,决定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种类C.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多少D.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答案】D【分析】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同时需要消耗能量;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离子选择吸收。在一定范围内,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速度,但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无关。【详解】A、植物的特性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A正确;

B、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载体的有无,决定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种类,B正确;

C、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对离子选择吸收的数量,C正确;

D、在一定范围内,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速度,但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无关,D错误。

故选D。10.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衰老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答案】B【分析】一、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二、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A正确;B、衰老的细胞中大部分酶的活性降低,少数酶活性上升,如溶酶体中的水解酶,B错误;C、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如可以作为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D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A.蛋白酶能催化脂肪酶分解B.酶需要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作用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D.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答案】B【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及酶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详解】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而能被蛋白酶催化分解,A正确;B、只有条件适宜,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错误;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蛋白质和RNA属于大分子,C正确;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即酶能更强烈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即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D正确。故选B。12.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增多B.用乙烯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延迟发生D.呼吸跃变发生后,果实中各种酶的活性都会下降【答案】C【分析】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含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各部分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苹果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B、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处理,可使呼吸跃变现象提前出现,从而起到催熟的作用,B错误;C、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比较低,细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正确;D、呼吸跃变发生后,果实中与此过程相关的酶的活性会上升,D错误。故选C。13.在适宜的光照和最适温度条件下,向豌豆植株供应CO2,测定细胞间隙不同的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与b点相比,c点时叶肉细胞中ATP和NADPH的含量高B.与b点相比,c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内因主要是色素的含量C.若升高温度,c点将向左上方移动D.c→d,叶肉细胞中产生氢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答案】C【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等。【详解】A、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O2首先与C5结合形成C3,然后C3经NADPH和ATP还原后形成有机物和C5,据图可知,与b相比,c点的C5相对含量较低,则c点的C3较少,说明还原较多,则c点时叶肉细胞中ATP和NADPH的含量低,A错误;B、分析题意可知,实验是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的,c点后C5的含量不再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变化,限制因素可能是酶的数量有限等,B错误;C、图示曲线是在适宜的光照和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得的,c点是二氧化碳饱和点,若升高温度,光合速率降低,c将向左上方移动,C正确;D、c→d叶肉细胞间的CO2浓度较高,C5含量基本维持不变,表示植株达到了CO2饱和点,此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中产生氢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C。1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凋亡和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凋亡B.健康成人体内的骨髓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减小D.细胞衰老过程中部分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答案】C【分析】一、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二、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会产生过量的神经细胞,人体需要调整神经细胞的数量,这种调整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A正确;B、在健康成人体内的骨髓和肠中,每小时约有10亿个细胞凋亡,B正确;C、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C错误;D、细胞衰老过程中部分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故选C。15.某同学观察成熟植物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B.有的植物细胞除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可能含有色素C.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D.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答案】D【分析】一、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三、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四、液泡:单膜,成熟植物有大液泡,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结构最大的细胞器。五、核糖体:有些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有些附着在内质网和核膜上。【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B、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B正确;C、内质网是细胞内分布最广的细胞器,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C正确;D、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D错误。故选D。16.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不含有染色单体,其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乙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C.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D.丁细胞的染色体P和Q上不存在等位基因【答案】C【详解】甲细胞中不含有染色单体,而且移向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可推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A项正确;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两种不同大小的染色体,所以有两对同源染色体,而细胞内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有两条,所以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项正确;丙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推知丙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故C项错误;丁细胞的染色体P和Q是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一般不存在等位基因,但如果P和Q之间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则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项错误。17.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寿命有120天左右,然后衰老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分化的红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B.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变小,细胞核变大C.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D.检测血红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造血干细胞是否分化为红细胞【答案】D【分析】一、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细胞,幼红细胞排除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二、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完成分化的红细胞不会再分裂,A错误;B、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故其衰老的过程中不能出现细胞核变大的现象,B错误;C、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因此控制成熟红细胞凋亡的基因可能在未成熟的红细胞期就开始表达,C错误;D、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检测血红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造血干细胞是否分化为红细胞,D正确。故选D。18.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常被用作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下图表示玉米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的部分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则b等于20,c等于4B.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则a等于20,d等于1C.若③时期细胞内无X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D.若①时期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答案】C【分析】据图可知,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均加倍,说明应该处于着丝点(粒)分裂之后的状态,即图中①②③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和末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后、末期。【详解】A、①到②变化后染色体条数加倍,是着丝点(粒)分裂导致的。该植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染色体组数目为2,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均加倍,则a等于40,b等于20,c等于4,A正确;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粒)分裂,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数目相等,a等于20,b等于10,c等于2,d等于1,B正确;C、玉米没有性染色体,所以③时期细胞内无X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可能是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C错误;D、图示①②③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和末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若①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正确。故选C。19.X染色体上存在一段序列Xist,该序列会转录出非编码RNAXist(图中虚线),Xist能够结合在X染色体上,招募一系列蛋白,导致染色体聚缩,随后进一步招募其他类型的染色质修饰分子,增加染色质的修饰(图中空心圆圈),进一步使其聚缩,该过程最终会导致()A.X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X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改变C.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D.DNA聚合酶和X染色体结合加快【答案】C【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该变化不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因此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错误;B、该变化不会改变X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其传递过程中仍然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根据题意分析,Xist能够结合在X染色体上,招募一系列蛋白,导致染色体聚缩,因此最终的结果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从而会导致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C正确;D、由于该基因的复制会受阻,因此DNA聚合酶和X染色体结合会减慢,D错误。故选C。20.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甲病和乙病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B.若Ⅱ3与Ⅱ4生一个正常孩子,其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9C.Ⅱ7与Ⅲ9的乙病致病基因可能都来自亲代的Ⅰ1D.若III9与III11结婚后生一男孩,则该男孩患两种病概率为1/9【答案】D【分析】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A、根据Ⅱ3与Ⅱ4结婚生出患甲病的女儿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题干信息“甲病和乙病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可知,乙病应为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A正确;B、若甲、乙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则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若Ⅱ3与Ⅱ4生一个正常孩子,对于甲病来讲,二者生出患甲病孩子(aa)的概率为1/4,不患甲病的概率为3/4;对于乙病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因此二人婚配生出的正常孩子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Aa×1/3XBXb=2/9,B正确;C、对于乙病,Ⅱ7的基因型是XbY,Ⅲ9的基因型是XbY,据系谱图分析,Ⅲ9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Ⅱ4,Ⅱ4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据系谱图分析,Ⅱ7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故Ⅱ7与Ⅲ9的乙病致病基因可能都来自亲代的Ⅰ1,C正确;D、若III9与III11结婚后生一男孩,对于甲病,III9(1/3AA,1/3Aa)与III11(1/3AA,1/3Aa),则该男孩患甲病的概率为1/4aa×2/3×2/3=1/9,对于乙病,III9(XbY)与III11(XBXb),则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2XbY,故该男孩患两种病概率为1/9×1/2=1/18,D错误。故选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21.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外界溶液中,1h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溶液ⅠⅡⅢⅣ质量变化率+6%0-4%-6%A.Ⅰ的浓度最低 B.Ⅱ的浓度较Ⅲ低C.Ⅳ的浓度最高 D.Ⅳ可能是蒸馏水【答案】ABC【分析】成熟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渗透系统,它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详解】成熟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渗透系统,它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Ⅰ溶液中的马铃薯条吸水质量增加了,Ⅰ溶液浓度最低,可能是蒸馏水;Ⅲ、Ⅳ溶液中马铃薯条失水且Ⅳ中的马铃薯条失水比Ⅲ的多,Ⅳ溶液浓度比Ⅲ溶液浓度高;Ⅱ中无明显变化,其溶液浓度与马铃薯条细胞液浓度相当。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22.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综合放氧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CO2浓度B.氧检测电极检测O2浓度前已排除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C.图2显示15min后果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停止D.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曲线的斜率将变为正值【答案】AB【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水和矿质元素等;分析图2,图中1-15min氧气浓度增加,细胞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15~20min氧气浓度不变,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详解】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A正确;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B正确;图2中15~20min氧气浓度不变,说明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C错误;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消耗氧气速率不受影响,因此氧气不断减少,曲线的斜率为负值,D错误。23.细胞周期受到一系列功能蛋白的调控。如p53蛋白是一种由抑癌基因控制的蛋白质,可以判断DNA损伤的程度。若损伤小,该蛋白能促使DNA自我修复;若DNA损伤大,则诱导细胞凋亡。蛋白激酶CDK2被周期蛋白CyclinE激活后促进细胞由GI期进入S期;蛋白激酶CDK1被周期蛋白CyclinB激活后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则细胞不能分裂B.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分裂间期缩短C.抑制CyclinB基因的表达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交界处D.CyclinE可能与细胞内染色质螺旋化和纺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答案】ABD【分析】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细胞的有丝分裂需经前、中、后,末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由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详解】A、p53蛋白是一种由抑癌基因控制的蛋白质,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则细胞分裂更旺盛,A错误;B、如p53蛋白是一种由抑癌基因控制的蛋白质,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分裂间期延长,B错误;C、蛋白激酶CDK1被周期蛋白CyclinB激活后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抑制CyclinB基因的表达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交界处,C正确;D、蛋白激酶CDK2被周期蛋白CyclinE激活后促进细胞由GI期进入S期,胞内染色质螺旋化和纺锤体的形成出现在前期,D错误。故选ABD。24.研究表明,染色体上位置相距比较远的两个基因(如图甲)因为发生交换重组的概率很高,所以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如图乙)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很接近,难以区分。已知雌果蝇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雄果蝇却不能。若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下列能证明果蝇的基因A和B的位置是如图甲而不是如图乙的杂交组合是()A.AaBb(♀)×aabb(♂) B.aabb(♀)×AaBb(♂)C.aabb(♂)×AABB(♀) D.AaBb(♂)×AaBb(♀)【答案】BD【分析】据图分析,甲、乙的基因型都是AaBb,但是前者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但是由于两对基因离的比较远,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换重组的概率很高,接近于自由组合;后者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假设果蝇的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且距离比较远,根据题干信息已知,雌果蝇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而雄果蝇却不能,则AaBb(♀)与aabb(♂)杂交后代的情况与按照自由组合产生的后代的情况相同,难以区分,A错误;aabb(♀)与AaBb(♂)杂交,因雄蝇不能发生交叉互换,因此若为甲图,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若为乙图,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能证明果蝇的基因A和B市图甲而不是图乙,B正确;aabb(♂)与AABB(♀)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无法判断,C错误;选择不能发生交叉互换的雄果蝇AaBb与可以发生交叉互换的雌果蝇AaBb杂交,若符合甲图,则分别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和四种雌配子;若符合乙图,则分别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雄配子和四种雌配子,后代性状分离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不同的基因连锁产生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同,因此该组合可以证明果蝇的基因A和B的位置是如图甲而不是如图乙,D正确。故选BD。25.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要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则应该在广大人群中随机调查B.该病可能为Y染色体遗传病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是杂合子,则Ⅲ2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D.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为杂合子,则Ⅳ1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答案】CD【分析】一、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I3患病,Ⅱ4不患病,故不可能是Y染色体遗传病,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二、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若要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则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A错误;B、图示为某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I3患病,Ⅱ4不患病,故不可能是Y染色体遗传病,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是杂合子,因为Ⅱ2也是杂合子,所以后代中正常个体中纯合子:杂合子=1:2,又因为Ⅲ2表现型正常,所以Ⅲ2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C正确;D、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为杂合子,设相关基因为A、a,则Ⅲ1的基因型为XAXa,Ⅲ2的基因型为XAY,XAXa×XAY→XAXa、XAXA、XAY、XaY,且由图可知,Ⅳ1为正常女性,则Ⅳ1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D正确。故选C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下面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请回答:(1)植物光合作用中水光解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___,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_______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2)给某植物提供C1802和H20,释放的氧气中含有18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示为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当b点转向a点时,叶绿体中C3浓度__________。(填“增大”,“减少”,“不变”)。对植物乙来说,c点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内部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d点时,甲真正光合速率______乙真正光合速率(填“>”,“<”,“=”,“不能确定”)。(4)植物长期处于缺水状态,蒸腾作用会减弱,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氧气、[H]光照强度(2)C1802和H20光合作用生成了含180的有机物(葡萄糖),有机物(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含180的水,180的水光解产生含180的氧气。(3)增加光合色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4)减少气孔关闭,导致吸收C02含量降低,暗反应减弱【分析】一、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三、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1)植物光合作用中水光解生成的产物是氧气、[H],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2)给某植物提供C18O2和H2O,释放的氧气中含有18O。氧气中含有18O是由于C18O2中的部分氧转移到H218O中,H218O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合作用之故。(3)图示为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当b点转向a点时,光照强度减弱,影响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减少,间接影响C3的还原,C3的还原减弱,叶绿体中C3浓度增大。对植物乙来说,c是光饱和点,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内部因素可能是光合色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在d点时,甲净光合速率=乙净光合速率,但由于甲的呼吸速率大于乙的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甲真正光合速率大于乙真正光合速率。(4)植物长期处于缺水状态,蒸腾作用会减弱,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会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导致吸收C02含量降低,暗反应减弱。27.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该时期细胞内主要完成染色质的复制。为探讨染色质复制的起因,有人将不同时期的Hela细胞进行融合,并研究融合后细胞中核的复制情况,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实验结果实验一G1期核进入复制早S期核继续复制实验二G2期核不进入复制S期核继续复制实验三G1期核不进入复制G2期核不进入复制(1)G1期细胞中所发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时期某些蛋白质由细胞质通过__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2)G1期的细胞核不进入复制,而实验一中融合后的G1期的核进入复制,有学者认为S期细胞中存在活化因子。若上述观点是正确的,则融合细胞中G1期核进入复制的原理最可能是____________,表中结果表明该活化因子可作用于____________(“G1”“S”“G2”)期的细胞。(3)表中结果表明,G1期、S期、G2期细胞中发生的代谢反应存在差异,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转录和翻译②.核孔(2)①.该活化因子能起始核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该活化因子能起始染色质复制)②.G1和S(3)不同时期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析】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小问1详解】G1期的细胞中进行旺盛的蛋白质合成,所发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该时期某些蛋白质由细胞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为S期的DNA复制做物质上的准备。【小问2详解】S期细胞中存在活化因子,当G1期细胞与S期细胞融合后,该活化因子能起始核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该活化因子能起始染色质复制),导致融合细胞中G1期核进入复制。表中信息显示:G1期细胞与S期细胞融合后,G1期核进入复制,S期核继续复制;G2期细胞与S期细胞融合后,G2期核不进入复制,S期核继续复制;G1期细胞与G2期细胞融合后,G1和G2期核都不能进入复制。可见,该活化因子可作用于G1和S期的细胞。【小问3详解】G1期、S期、G2期细胞中发生的代谢反应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时期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8.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甲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的部分遗传系谱图,其中Ⅲ7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据甲图分析,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_。图中II8的基因型是_________。(2)乙图中细胞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若细胞②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此时细胞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排列在赤道板。(3)甲图中Ⅲ7个体色觉正常,他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后生下一个患此遗传病且色盲(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的孩子,Ⅲ7基因型是_________,其妻子基因型是_________。已知该孩子是由乙图中的③与卵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若该卵细胞与乙图中的④结合,则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基因型是_________。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_。【答案】(1)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Aa(2)①.初级精母细胞②.染色体的着丝粒(着丝点)(3)①.AaXBY②.AaXBXb③.AaXBXb④.9/16【分析】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小问1详解】分析图甲可知,Ⅱ5和Ⅱ6正常,后代女儿患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Ⅱ3患病aa,Ⅱ4正常A_,所以Ⅱ8基因型为Aa。【小问2详解】乙图表示的是精子的形成过程,①代表的是初级精母细胞;②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染色体的着丝粒(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可知,Ⅲ7色觉正常,他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后生下一个患此遗传病且色盲(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的孩子,这个孩子的基因型是aaXbY,是男性;其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故Ⅲ7基因型是AaXBY,其妻子的基因型为AaXBXb;形成该孩子的卵细胞是aXb,精子③是aY,由图可知,另一个精子④的基因型是AXB,则该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XBXb;这对夫妇(AaXBY×AaXBXb)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基因组合为A_XB_,概率为(A_)3/4×(XB_)3/4=9/16。29.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鼠源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治以及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到的技术手段有_____________,制备过程需要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是由小鼠的_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__细胞融合形成,其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时,传至10~50代左右时,其增殖能力_____________(填“逐渐减弱”或“基本不变”)。(2)为了获得有效的单克隆抗体,科学家又开展了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该技术是一种体外克隆和表达单个抗原特异性B细胞抗体基因技术,具有基因多样性好、效率高、需要的细胞量少等优势,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表达载体除含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应含有________________序列。推测其中目的基因的作用是:使B细胞具有____________能力,从而可获得大量B细胞。【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已免疫的B细胞(浆细胞)骨髓瘤细胞基本不变(2)启动子和终止子无限增殖【分析】一、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到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二、1975年,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柯勒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尝试,并且充分发挥想像力,设计了一个极富创造性的实验方案。他们想到,如果把一种B淋巴细胞与能在体外大量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所得到的融合细胞就能大量增殖,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根据这一设想,他们用羊的红细胞对小鼠进行注射,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从产生免疫反应小鼠的脾脏细胞中,他们得到了抗羊红细胞的抗体,这说明在小鼠的脾细胞中形成了相应的B淋巴细胞。他们又设法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产生的B淋巴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这种杂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对上述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这样,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三、基因表达载体在组成上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五部分。【详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到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制备过程需要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是由小鼠已免疫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时,传至10~50代左右时,其增殖能力基本不变。(2)表达载体除含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应含有启动子、终止子序列。B细胞不具有增殖能力,不能在体外大量培养,据此推测目的基因的作用是:使B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不同生物所具有的DNA和RNA有差异 D.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答案】B【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一般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RNA是单链结构,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也不完全相同,含有D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详解】A、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A正确;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B错误;C、由于遗传物质的特异性,不同生物所具有的DNA和RNA有差异,C正确;D、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细胞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D正确。故选B。2.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的主要生理作用不包括()A.维持细胞形态B.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C.是细胞结构物质之一D.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答案】C【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无机盐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进而维持细胞形态,A正确;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正确;无机盐不属于细胞的结构物质,C错误;有的无机盐离子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正确。3.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液泡中的无机盐、糖类等可以调节渗透压B.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C.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也参与物质运输D.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一定是分泌细胞【答案】D【分析】一、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其中溶解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细胞液的高浓度使得植物细胞经常处于充分膨胀的状态。二、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三、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四、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详解】A、液泡中的无机盐、糖类等可以调节渗透压,保持细胞坚挺,A正确;B、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说,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B正确;C、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生长分裂等,C正确;D、有高尔基体的动物细胞不一定是分泌细胞,如肌肉细胞,绝大多数植物细胞,D错误。故选D。4.2020年的新冠肺炎、2003年的SARS和2012年的中东MERS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冠状病毒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RNA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冠状病毒只由核酸构成 B.为研制疫苗要先在富含无机培养基上培养冠状病毒C.冠状病毒只有侵入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D.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生命特征【答案】C【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等。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详解】A、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RNA,即冠状病毒的组分包括核酸和RNA,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因此流感病毒在人工配制的不含活细胞的培养基上不能生存,B错误;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C正确;D、病毒能够在宿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因此冠状病毒有生命特征,因此,尽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依然属于生物,D错误。故选C。5.下图是人体内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组成人体蛋白质的A有21种B.图中①可表示脱水缩合反应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直接取决于A的多样性D.链状多肽中A的数目大于B的数目【答案】C【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1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多肽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详解】A、由题图可知,A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1种,A正确;B、①过程表示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B正确;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而不是A氨基酸的多样性,C错误;D、多肽中B肽键的数目=A氨基酸的数目-肽链数目,所以多肽中A氨基酸的数目一般大于B肽键的数目,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真核生物中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化酶、抗体和胰岛素都是分泌蛋白B.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后通过膜融合将分泌蛋白转移到内质网C.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能体现出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关系D.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说明生物膜之间可能会进行转化【答案】B【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机体中有一类在细胞内产生,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和胰岛素都是蛋白质,且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所以它们都是分泌蛋白,A正确;B、核糖体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加工蛋白,但核糖体无膜结构,不能通过膜融合将分泌蛋白转移到内质网,B错误;C、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结构参与,相互协调配合,故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能体现出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关系,C正确;D、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通过囊泡发生联系,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发生联系,囊泡的移动实现了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膜成分的更新,故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说明生物膜之间可能会进行转化,D正确。故选B。7.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等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是双层膜,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B.核孔是部分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染色质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核仁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D【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核膜是双层膜,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A正确;B、核孔是部分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C、染色质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C正确;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细胞组成成分、结构与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蓝细菌细胞中含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糖原等有机物B.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C.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要在游离的核糖体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D.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素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持着许多细胞器【答案】C【分析】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详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蓝细菌不能合成。A错误;B、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B错误;C、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要在游离的核糖体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C正确;D、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可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持着许多细胞器。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特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B.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有无,决定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种类C.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多少D.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答案】D【分析】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同时需要消耗能量;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离子选择吸收。在一定范围内,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速度,但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无关。【详解】A、植物的特性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A正确;

B、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载体的有无,决定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种类,B正确;

C、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对离子选择吸收的数量,C正确;

D、在一定范围内,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速度,但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无关,D错误。

故选D。10.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衰老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答案】B【分析】一、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二、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A正确;B、衰老的细胞中大部分酶的活性降低,少数酶活性上升,如溶酶体中的水解酶,B错误;C、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如可以作为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D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A.蛋白酶能催化脂肪酶分解B.酶需要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作用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D.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答案】B【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及酶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详解】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而能被蛋白酶催化分解,A正确;B、只有条件适宜,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错误;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蛋白质和RNA属于大分子,C正确;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即酶能更强烈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即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D正确。故选B。12.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增多B.用乙烯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延迟发生D.呼吸跃变发生后,果实中各种酶的活性都会下降【答案】C【分析】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含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各部分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苹果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B、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处理,可使呼吸跃变现象提前出现,从而起到催熟的作用,B错误;C、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比较低,细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正确;D、呼吸跃变发生后,果实中与此过程相关的酶的活性会上升,D错误。故选C。13.在适宜的光照和最适温度条件下,向豌豆植株供应CO2,测定细胞间隙不同的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与b点相比,c点时叶肉细胞中ATP和NADPH的含量高B.与b点相比,c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内因主要是色素的含量C.若升高温度,c点将向左上方移动D.c→d,叶肉细胞中产生氢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答案】C【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等。【详解】A、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O2首先与C5结合形成C3,然后C3经NADPH和ATP还原后形成有机物和C5,据图可知,与b相比,c点的C5相对含量较低,则c点的C3较少,说明还原较多,则c点时叶肉细胞中ATP和NADPH的含量低,A错误;B、分析题意可知,实验是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的,c点后C5的含量不再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变化,限制因素可能是酶的数量有限等,B错误;C、图示曲线是在适宜的光照和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得的,c点是二氧化碳饱和点,若升高温度,光合速率降低,c将向左上方移动,C正确;D、c→d叶肉细胞间的CO2浓度较高,C5含量基本维持不变,表示植株达到了CO2饱和点,此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中产生氢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C。1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凋亡和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凋亡B.健康成人体内的骨髓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减小D.细胞衰老过程中部分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答案】C【分析】一、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二、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会产生过量的神经细胞,人体需要调整神经细胞的数量,这种调整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A正确;B、在健康成人体内的骨髓和肠中,每小时约有10亿个细胞凋亡,B正确;C、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C错误;D、细胞衰老过程中部分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故选C。15.某同学观察成熟植物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B.有的植物细胞除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可能含有色素C.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D.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答案】D【分析】一、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三、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四、液泡:单膜,成熟植物有大液泡,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结构最大的细胞器。五、核糖体:有些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有些附着在内质网和核膜上。【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B、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B正确;C、内质网是细胞内分布最广的细胞器,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C正确;D、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D错误。故选D。16.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不含有染色单体,其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乙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C.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D.丁细胞的染色体P和Q上不存在等位基因【答案】C【详解】甲细胞中不含有染色单体,而且移向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可推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A项正确;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两种不同大小的染色体,所以有两对同源染色体,而细胞内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有两条,所以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项正确;丙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推知丙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故C项错误;丁细胞的染色体P和Q是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一般不存在等位基因,但如果P和Q之间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则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项错误。17.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寿命有120天左右,然后衰老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分化的红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B.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变小,细胞核变大C.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D.检测血红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造血干细胞是否分化为红细胞【答案】D【分析】一、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细胞,幼红细胞排除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二、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完成分化的红细胞不会再分裂,A错误;B、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故其衰老的过程中不能出现细胞核变大的现象,B错误;C、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因此控制成熟红细胞凋亡的基因可能在未成熟的红细胞期就开始表达,C错误;D、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检测血红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造血干细胞是否分化为红细胞,D正确。故选D。18.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常被用作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下图表示玉米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的部分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则b等于20,c等于4B.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则a等于20,d等于1C.若③时期细胞内无X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D.若①时期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答案】C【分析】据图可知,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均加倍,说明应该处于着丝点(粒)分裂之后的状态,即图中①②③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和末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后、末期。【详解】A、①到②变化后染色体条数加倍,是着丝点(粒)分裂导致的。该植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染色体组数目为2,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均加倍,则a等于40,b等于20,c等于4,A正确;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粒)分裂,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数目相等,a等于20,b等于10,c等于2,d等于1,B正确;C、玉米没有性染色体,所以③时期细胞内无X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可能是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C错误;D、图示①②③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和末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若①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正确。故选C。19.X染色体上存在一段序列Xist,该序列会转录出非编码RNAXist(图中虚线),Xist能够结合在X染色体上,招募一系列蛋白,导致染色体聚缩,随后进一步招募其他类型的染色质修饰分子,增加染色质的修饰(图中空心圆圈),进一步使其聚缩,该过程最终会导致()A.X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X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改变C.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D.DNA聚合酶和X染色体结合加快【答案】C【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该变化不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因此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错误;B、该变化不会改变X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其传递过程中仍然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根据题意分析,Xist能够结合在X染色体上,招募一系列蛋白,导致染色体聚缩,因此最终的结果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从而会导致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C正确;D、由于该基因的复制会受阻,因此DNA聚合酶和X染色体结合会减慢,D错误。故选C。20.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甲病和乙病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B.若Ⅱ3与Ⅱ4生一个正常孩子,其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9C.Ⅱ7与Ⅲ9的乙病致病基因可能都来自亲代的Ⅰ1D.若III9与III11结婚后生一男孩,则该男孩患两种病概率为1/9【答案】D【分析】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