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酮,而向居民取得东西。-----列宁“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税收和死亡。”——本杰明·富兰克林征税的艺术,是尽可能多地拔取鹅毛,而让鹅的叫声最小。-----柯贝尔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残酷性。赋税的概念古代农业税古代工商业税关税个人所得税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奴隶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井田制的概念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交纳贡赋,为王室服役劳役地租:实际上是一种借民力助耕的劳役地租。即借八家民力,助耕公田,而不税私田。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是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的转折“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无论公私田,按田亩实数收税,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制,促使土地从公有向私有的转变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化,开始向私田主人征税,成为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春秋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3、影响:①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②推动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③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封建土地所(私)有制(1)编户齐民:秦汉时期,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即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的制度。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汉朝:汉初休养生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时期实行十五税一,汉景帝时期实行三十税一)人头税秦朝: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汉朝: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规定不分男女。(汉朝还征收财产税:如车船税、算缗钱等)徭役更卒:服役一个月,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秦汉时期的赋役特点:田租较轻而人头税较重更赋是一种代役税。秦汉时期的徭役包括“更卒”、“正卒”、“戍卒”三种役。农民亲自服役,叫“践更”。如果不愿意亲自去服役,可交钱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此种出钱雇人服役的办法,叫“过更”。公元196年,曹操在许昌招募农民屯田。当时正值战乱时期,人民流亡,留下大量无主荒地。屯田农民不服兵役和劳役,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向国家缴纳田租。(土地制度:屯田制)公元204年,曹操颁行租调制。规定百姓每亩田地向国家缴纳粟四升,称田租;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称为户调。其他税收项目一律罢止。废除了两汉以来按人头征收的算赋、口赋。豪强地主也必须土地亩数纳田租、出户调,不准让百姓出租赋。(赋税制度:租调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国家授予成年男子露田80亩+桑田20亩,女子露田40亩,以户为单位,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徭役。(均田制——租调制)租(田亩税):粮食调(人头税):帛或布①使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结合得更加紧密。②有利于赋税收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2、影响:魏晋南北朝男子女子奴婢北魏露田80亩+桑田20亩露田40亩每三人一亩隋口分田80亩+世业田20亩隋世祖即位后废止废止唐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注意:露田和口分田不得买卖均田制唐朝规定:每丁每年缴纳租粟2石,是为“租”。“调”随乡土所产而出.每丁每年纳绢(或绫)2丈.绵3两.不产绢绵的地方,或纳布2丈5尺.麻3斤。此外,每丁每年服役20天.闰年22天.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一天折合纳绢3尺.称为“庸”。租庸调制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新唐书·食货志》根据材料说明租庸调制崩溃的原因?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加上安史之乱的影响,导致均田制瓦解,贫富两级分化加剧;②唐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租庸调制不再适应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两税法应运而生“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旧唐书·杨炎传》量出制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先做预算,定出总税额,再分配到各地征收(户税和地税),全国没有统一的税率。财政原则:不区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登入户籍,缴纳赋税,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课税主体:不以丁身为本,惟以资产为宗课税标准: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纳税期限:两税法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结合材料说明两税法前后中国赋税征收发生的变化确立了“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计税原则,其中关于“租庸杂役悉省”的规定,废除了租庸调制度下以丁身计税的政策,改按土地和家庭资产计征赋税。标示着人头税开始被抛弃。“两税法”摒弃了以前农业赋税皆收实物的做法,改按“以货币计算和缴纳税额”,改变了长期以来“税缴实物”的传统观念,标示着实物税开始受冷落。积极:(1)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2)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租庸调→户税、地税自耕农→贵族、官僚、商人以人丁为主→人丁和财产并重④两税法评价:局限: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方田均税法王安石变法实行的政策之一。熙宁五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募役法又称免役法,于熙宁四年颁布实施。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分担,称“免役钱”,原本免役的官户,僧道户等,也缴纳同样的钱,称“助役钱”。影响:①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纳钱代役的推行有利于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叫“丁税”“地税”,在南方叫“夏税”“秋粮”。但是,元朝在税粮外又设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科差,亦称差科,相当于唐代的调,以户为课税对象,“各验其户上下而科焉”。科差在南北方实行方法有所不同。科差在北方征丝料与包银,按户征收,科差在江南纳户钞与包银。1、明初:夏税秋粮,两次征收,主要是米麦实物。2、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3、明朝中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背景: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通量增加;土地兼并、赋役沉重,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南欲、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四百余万石折银百万余两人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其后概行于天下。——《明史·食货志》②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赋税折银征收,役也改为丁、田共同承担(丁四粮六、丁粮各半或丁六粮四等),折成银两,统一征收;①清查地丁:一条鞭法是在清查土地和人丁的基础上实行的,扩大了赋役的承担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均赋均役的作用。③取消了力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相对减轻农民负担,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农民获得了较大的自由,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④简化了税制,使收入更加稳定可靠,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材料1: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解除了无地农民劳役负担,提高了有田农民农耕积极性,稳定了农业生产。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给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政府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意义》①简化了征收手续,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农业发展。②赋役征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是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材料2:一条鞭法…但在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民间极度缺乏白银,流通的是铜钱,而官方两税收的是白银。民间只有在交税的时候才会将铜钱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
——《中国赋税史•张居正改革》积极:消极:用银缴纳,遭受商人盘剥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地银和丁银分别征收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人口增长快于土地面积的增加,土地又不断集中到大地主手里,农民不断丧失土地,又要承担沉重的丁赋,所以无地农民被迫逃隐,既影响了国家税收,又造成社会不稳。——张守军《中国古代赋税与劳役》摊丁入亩的背景
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月二十九日谕:“将直隶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丁,永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实数另造清册具报。岂特有益于民,亦一盛事也。”五十二年(1713)万寿恩诏:“但据五十年(1711)丁册定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四年(1726),奉旨“以各色丁粮均派入各邑地粮之内,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又匠价向系另征。——「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1)内容:①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②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与役的合并,即人头税归并于财产税的过程;封禁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是生产力得到某种程度的解放。雇佣关系有所发展,这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摊丁入亩后,赋役负担比以前均平合理;地丁合一后,简化了征收手续,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有利于人口的增长,百姓安居,生产发展。——《中国赋税史》摊丁入亩的意义①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②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④隐瞒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促进了人口增长。“永不加赋”并未实现,摊丁入地时不少地区丁银的实摊额超过了原额。比如直隶原额为420800余两,按户部奏准的每田赋银一两摊丁银二钱七厘多计算,实际摊421233两,多出四百多两。各省都如此,全国的溢额总数相当大。征收银两时还有增征的耗羡等负担,此外,当外国鸦片输入后,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以银纳税,人民无形中增加了负担。——《中国赋税史》摊丁入亩的弊端朝代制度发展趋势秦田赋、人头税、徭役汉田赋、人头税、徭役、财产税、编户齐民魏晋租调制唐朝初期租庸调制晚期两税法宋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元租庸调(北)、两税法(南)、“科差”明一条鞭法清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合作探究】根据所学,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一、赋役与王朝更迭: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征收标准:人丁为主
土地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2.赋役形式:劳役地租为主
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以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3.征收种类:繁杂
简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4.征收时间:不定时
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关税的概念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关税的作用1、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2、保护生产,调节经济;3、增加财政收入。总之,关税对一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保护功能,还对一国经济有促进和支持作用。根据材料说明中国早期关税的特点政治军事功能第一,后延伸出财政功能;属于通过税根据材料说明中国早期关税的特点国内税和国境税并存条约第十条:“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伸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铜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规定,英商交纳进口、出口货税、铜费,而交纳的标准则须与英人“秉公议定则例”,标志着鸦片战争后中国由自主关税进入协定关税的时代。——《晚清关税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根据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关税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书本说明哪些条约与之相关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此后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根据这些条约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规定,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盖自关税协定制度成立以来,以进口税率之低,外国纷纷以其过剩制品输入我国而莫之能御,因以造成外商垄断之势力。而同时以出口税之不能免除,致应奖励对外贸易之物品,亦不能免税,此出口贸易之不能发达也。”形成不但不能保护国货,反而处处有保护洋货压迫国货之倾向。
——《晚清关税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根据材料说明近代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带来的影响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关税起不到保护本国产业的能力,自然经济受到冲击,资本主义萌芽被破坏,一些行业甚至遭到毁灭性打击结合书本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主权的努力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发表“改定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1928年发与美国首先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随后同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到1930年,日本也终于同意了《中日关税协议》结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的指定税率史料: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1928年7月,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地位。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其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3000万银元上升到1931年的33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左右。——摘编自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知识探究:国民政府“改定新约”运动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2)影响:国民政府收回了关税自主权,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南京国民政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国内关税国内关税的典型案例:晚清厘金。厘金,是晚清政府在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形势下,为了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开征的一种商品税,因为初征时税率为1%,而1%通常称为一厘,故称厘金。厘金税制混乱,地方往往各自为政,税率不一,但多数省份税率都在5%以上。起运地征收一次后,再在沿途经过卡局时分别多次征收。张謇:“吾国厘务之害商,若吾国永无工作之国,则其害犹较简,盖无产品而不加制作,则尽其所转运之通过道路,受逐卡之剥削而已,至一经工作,则其始以原料入厂而厘之,其继以制成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