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第1页吴文俊,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1919-),男,是中国著名数学家。毕业于交通大学,194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在拓扑学示性类和示嵌类、数学机械化等领域中作出了主要贡献,后者得益于他对中国数学史研究。这是近代数学史上第一个中国原创领域,被国际上称为“吴方法”。第2页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教授,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取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现任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声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声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声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1月3日,袁隆平团体回应转基因水稻研究,还未用于实践。

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教授、印度遗传学家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第3页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1937年2月5日-年2月13日)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和技术责任人。他所领导科研集体研制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第二次创造”。第4页黄昆,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出色教育家,浙江嘉兴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声誉所长,中科院院士。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5页金怡濂,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怡濂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教授,是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开拓者之一。半个世纪以来,金怡濂作为主要技术责任人,先后提出各种类型、各个时期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大型、巨型计算机系统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案,并组织科技人员共同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结果,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跨越式发展和赶超世界计算机先进水平作出了主要贡献。第6页刘东生,地球环境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1911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学籍)地质地理气象系,以后又旁听生物系课程。1944年先后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地质部工程师,从事矿产勘探和工程地质工作。1949年南京大学生物系肄业(原中央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硕士院,吉林大学兼职教授。1958年,他从黄土地层研究中依据黄土与古土壤多旋回特点,发觉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发展了传统四次冰期学说,成为全球环境改变研究一个重大转折,奠基了环境改变“多旋回学说”。第7页王永志,航天技术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男,中共党员,1932年11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国家科技最高奖取得者,火箭技术教授,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王永志被太空探索者协会授予水晶头盔奖。第8页空缺第9页叶笃正,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1916.02~.10.16),男,汉族,又名叶平斋,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桥街道办事处叶祠小区人,生于天津,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当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世界气象组织IMO最高奖取得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气象学会和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气象学会原理事长、声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声誉所长。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1943年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第10页李振声,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男,1931年2月25日出生,山东淄博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取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学术委员会声誉主任、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常委。1990年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入选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教授。在60年科学生涯中,李振声院士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标科学成就,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创造一等奖(1985),陈嘉庚农业科技奖(1989),何粱何利农业科技奖(1995)、中华农业英才奖等。取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第11页吴孟超,肝胆外科学

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国人物,著名肝胆外科教授。1922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擅长疾病肝胆疾病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第12页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男,石油化工催化剂教授,1924年2月8日生于四川成都。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闵恩泽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先行者,绿色化学开拓者,在国内外石油化工界享受高尚声誉,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取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获“感动中国人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企业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总工程师、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家协会理事长,北京油化纵横能源研究院高级顾问。第13页吴征镒,植物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1916-),男,江苏扬州人,祖籍安徽歙县,寄籍江苏仪征[1]

,中国著名、含有国际声誉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权威学者,从事植物科学研究已逾60年,专长植物分类地理学和药用植物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声誉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月20日凌晨1点31分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7岁。第14页王忠诚,神经外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1925.12.20~.09.30),男,汉族,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取得者,中国工程院原院士,天坛医院原声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原所长。王忠诚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是世界著名神经外科教授。他率领中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王忠诚在脑干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内肿瘤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和重大贡献,处理了一系列神经外科领域公认世界难题。9月30日16时08分,王忠诚院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第15页徐光宪,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浙江上虞人,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

。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家协会会长。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第二十二届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声誉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著作有《物质结构》、《稀土溶剂萃取》等。第16页谷超豪,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1926.5.15~.06.24),男,浙江温州人,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1953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撰有《数学物理方程》等专著。研究结果“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研究”、“经典规范场”分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度国家最高科技奖。1月11日,谷超豪取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月24日1时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第17页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1929年4月生于辽宁瓦房店市,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194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1958年毕业并取得全苏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国后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原创工作

。1960年担任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2]

。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责任人。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月1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取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18页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1911月15日生于河北省徐水县,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1941年,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48年,利用1946年考取出国资格,赴美留学。1950年进入圣母(NotreDame)大学任研究助教,同时攻读博士学位。1957年,被任命为高温合金研究组责任人,兼任合金钢研究室主任。1982年创办并兼任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所长。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是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2月27日,师昌绪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第19页王振义,内科血液学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义(1924.11.30-),江苏省兴化人,内科血液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属瑞金医院终生教授。他在医学上最主要贡献是首次利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在临床上极大地提升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完全缓解率和长久生存率。1月14日取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20页吴良镛,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男,1922年生于江苏南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镇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其先后取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多个荣誉称号。2月14日,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21页谢家麟,加速器物理

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家麟,198月8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加速器物理及技术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1960年,成功研制我国肪冲功率最大速调管和我国最早一台可向高能发展3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获胡刚复试验物理奖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22页郑哲敏,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哲敏(1924~)中国物理学家,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原籍浙江鄞县,1924年9月4日生于山东济南。早期在水弹性力学研究中取得成就,后长久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爆炸力学事业。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48~194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求学,获硕士学位;1952年在钱学森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得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弹性力学组组长、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198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曾任《力学学报》主编。1月18日,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23页王小谟,雷达工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企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企业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081001)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信号处理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1月18日,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24页张存浩,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张存浩,是著名物理化学家,山东滨州无棣人。1928年2月出生天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化工系。1950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即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研究员、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组员及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执行局组员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分子科学国家试验室(筹)理事长。现为南京大学声誉校董,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

。张存浩与合作者4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等1次,3等3次),4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等2次,3等2次),还曾获陈嘉庚化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取得者。第25页程开甲,核武器技术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198月3日出生,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