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历史教师赛课一等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设计_第1页
全国初中历史教师赛课一等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设计_第2页
全国初中历史教师赛课一等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设计_第3页
全国初中历史教师赛课一等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设计_第4页
全国初中历史教师赛课一等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封建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2.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对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新教材变化1.新教材依据新课标对部分内容作了重新编排,使教材更符合新课标要求;如第12课新增了兴修水利和耧车,以及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在北击匈奴一目新增设置河西四郡等;2.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课文标题后引语部分增加相应内容的图片信息,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图、新图片、考古新发现的遗物,历史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如第12课引语旁配有《史记.平准书》书影、汉武帝画像、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董仲舒画像、卫青墓、西汉形势图等,使距今久远的历史更加生动形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研读史料,结合相关史实,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识读《西汉形势图》,感受汉武帝开疆拓土取得的成就;(史料实证、时空观念)◆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加强经济管控、北击匈奴。教学难点削弱地方势力、尊崇儒术。教学方法观看视频法、识读地图法、研读史料法、表格归纳法、思维导图法。教学资源ppt教学内容及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请同学们根据时间提示回顾西汉初年的统治状况。设问: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有哪些巩固和发展?二、整体感知,构建知识框架任务:什么是“大一统”?阅读课文小标题,汉武帝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大一统?大一统: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削弱地方势力1.背景任务一:阅读史料,说说汉武帝初年在政治上面临怎样困境?材料一:西汉建立后,汉高祖继续实行郡县制,为巩固统治,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这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势力强大。汉景帝接受晁错建议,下令削夺王国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公元前154年,吴王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举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朝廷出兵平叛,经过数月的战争,叛乱被平定。景帝借机收回诸侯王的部分权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024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材料二:(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史记·平准书》政治困境:①汉武帝即位初期,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强大。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这两股势力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2.措施任务二:阅读教材、观看视频,汉武帝是如何巧妙破解政治上的困境的?观看视频:何为推恩令措施:①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效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教师点拨:巧妙之处:不费一兵一卒,削弱诸侯王势力。3.措施与作用任务三:阅读教材,归纳汉武帝在政治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措施:②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效果: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③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效果:这些豪强离开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④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经济管控1.经济发展的表现任务一: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简述汉武帝时经济发展的表现。汉朝耧车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农业: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②播种工具楼(lóu)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手工业: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2)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2.背景任务二:阅读材料,说说汉武帝遇上了哪些经济问题?材料一:藏(国库)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汉书》材料二:富商大贾或蹛(zhì)财役贫(囤积财物,役使贫民)……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翻译:富商大贾冶铁铸币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而不帮助解决国家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材料三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翻译:富商大贾冶铁铸币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而不帮助解决国家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经济问题:①国库空虚。②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③农民不从事农业生产,农业遭到破坏。3.措施及作用任务三: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概括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经济的管控?措施: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作用: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尊崇儒术1.背景任务一:阅读史料,结合教材,思考西汉初年在思想上面临着什么问题?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背景: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2.措施及作用任务二:说说董仲舒建议的内容。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建议?材料: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翻译:所有不属于儒家,六艺,范围之内,不符合孔子学说的学派,都禁绝其理论,不许它们与儒学并进,使邪恶不正的学说归于灭绝,这样做了就能政令统一,法度明确,臣民就知道该遵循什么了。)措施:①为稳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②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作用:从此,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秦汉对比任务三:观察图片,思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背后有什么相同之处?秦坑儒谷汉代讲经图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汉武帝:尊崇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把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相同之处:都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六、北击匈奴1.背景任务一: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梳理秦末汉初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①秦末汉初,游牧与漠北草原的匈奴,在首领冒顿(Mòdú)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②汉初推行的和亲政策。③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2.措施与作用任务二: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匈奴问题?卫青墓霍去病墓①战争:公元前119年,汉军发起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结果:大获全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一部分匈奴人归附西汉,另一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②设置管辖机构: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七、知识拓展阅读教材,西汉采用什么选官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有何作用?汉武帝确立察举制。西汉初期,汉文帝采用由各地推荐人才的方法选官,但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汉武帝在位时期,将这种新的选官方法加以完善,形成察举制。各郡国每年按照人口比例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皇帝也下诏让公卿大臣举荐人才,经过考察,授予官职。通过察举制,西汉王朝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八、课堂小结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推恩令”的实施,巧妙地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在社会经济方面,汉武帝实行盐铁国有专卖,中央收回铸币权,推行均输、平准等措施,在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改善国家财政状况,进一步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温习旧知,探究新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研读史料,理解背景。观看视频。理解推恩令的巧妙之处。观察图片,梳理经济发展的表现。研读史料,理解汉武帝初期面临的的经济形势。阅读教材,提取关键历史信息。研读史料,了解尊崇儒术的背景和措施。对比秦汉在思想上的不同措施,理解其根本目的。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梳理秦末汉初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以及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史实。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齐读感受复习导入,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使西汉的历史时序更加清晰。理解大一统这一大概念,制作本课的思维导图,从整体感知本课所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研读史料,结合相关史实,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落实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识读《西汉形势图》,感受汉武帝开疆拓土取得的成就;落实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板书设计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核心素养拓展提升查找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活动建议: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找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具体记述。“焚书坑儒”,“七国之乱”,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推恩令”,均输、平准,北击匈奴。评价目标:初步掌握查找可信历史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评价方法:教师评价。评价过程:由学生讲述查找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包括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的什么典籍或者网络,对查找结果的记录、整理、分析、理解和整个过程的总结。教师据此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评价总结:结合评价目标要求,特别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及时准确地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要肯定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有新意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行作出的历史结论,不要简单地评判,要通过评价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解决历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作业设计建议下载使用本课分层作业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掌握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各项措施,知道主父偃和董仲舒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2.时空观念:了解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尊崇儒术、盐铁专卖以及北击匈奴等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初步培养历史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了解“推恩令”“尊崇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4.历史解释:通过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背景,理解汉武帝采取巩固大一统措施的原因。5.家国情怀:通过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教学难点】尊崇儒术,北击匈奴。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首词提到了我国许多杰出的封建帝王,我们已经学过了秦始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汉武帝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贡献,领略汉武帝的风采。(二)新课探究探究一:削弱地方势力教师提问:“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但看似一派繁荣的“文景之治”的背后也暗流汹涌,存在诸多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谈谈汉武帝即位初期,国家面临怎样的形势?学生回答:汉武帝即位初期,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这两股势力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教师提问:刘邦、项羽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场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同。两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项羽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二人已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蜕变为新的封建统治者。楚汉之争是双方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的争战,战争性质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教师提问:这两股势力危及国家统一,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学生回答: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令诸侯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教师提问:“推恩令”的实行有何作用?它“妙”在何处?学生回答:作用: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妙”的体现: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了侯国的忠诚度。教师提问:除实施“推恩令”外,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管理?学生回答:刺史制度。教师讲解: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探究二:加强经济管控教师提问:阅读教材68页,归纳汉武帝时期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学生回答:农业:朝廷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修建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发明。手工业:纺织、冶炼、制陶、酿酒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教师过渡:西汉初年,国家对货币管理和盐铁业的管理较为宽松,私人甚至可以铸造货币,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这种局面对大一统极为不利。结合教材第69页,思考:面对当时的问题,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回答: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财政状况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教师总结:通过统一铸币、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这两项措施,汉武帝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实现大一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保障。探究三:尊崇儒术教师提问:结合教材P69,材料反映西汉建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有何危害?学生回答:诸子百家思想活跃,不利于统治。教师讲解:人们学习和继承不同的学说,持有不同的议论,诸子百家遵从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追求和向往,致使朝廷不能建立固定统一的法令制度;法令制度不断变化,下级官吏和普通百姓无所遵从。由此可见思想的混乱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教师提问:结合教材第69页,思考面对汉初思想混乱的问题,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回答: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教师提问:汉武帝为什么在诸子百家中选择了儒家思想呢?学生回答: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所宣扬的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巩固了汉王朝的统一,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教师讲解: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其宣扬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理论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汉武帝实行尊崇儒术的政策,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探究四:北击匈奴教师提问:秦末汉初,游牧于漠北草原的匈奴,在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西汉初年,汉匈之间的关系怎样?学生回答:西汉立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教师提问: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起来,是如何反击匈奴的?学生回答:汉武帝为了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公元前127年,卫青第一次北击匈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第二次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一部分匈奴人归附西汉,另一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教师提问:卫青、霍去病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一个人要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建功立业?学生回答:启示:我们应该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志向。品质: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需要有刚毅顽强、百折不挠、奋发上进、公而忘私的精神。总结提升: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项目秦始皇汉武帝地方管理推行郡县制采纳“推恩”的建议思想焚书坑儒尊崇儒术文化统一文字(小篆)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作为教材。经济统一货币(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铸币(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开灵渠。北击匈奴。影响巩固了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教师讲解: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远地区,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的版图得以拓展。汉朝利用帝国体系的凝聚力将这种民族认同感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使得汉成为一个民族的称呼。(三)课堂总结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在汉代,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可以说西汉王朝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而今,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正经历一场新的崛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作为青少年的你们一定要奋发图强、奋发有为,不忘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