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讲义)_第1页
专题16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讲义)_第2页
专题16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讲义)_第3页
专题16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讲义)_第4页
专题16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考情分析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趋势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命题角度:制度创新/国家治理/民族共同体/国家统一。命题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的意义(考查重点);香港、澳门回归概况;“九二共识”的内涵(考查重点);台湾与大陆关系改善的表现。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了解我国海军、空军的建立,以及陆军、海军、空军发展的史实,了解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与积极贡献。3、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的席位;知道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新成果;了解中国全方位外交的新进展。命题角度:中国力量/中国智造/国际关系/重要会议/对外交往。命题点:海、空军成立;科技强军(考查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内容与意义(考查重点);万隆会议主要内容与意义(考查重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从走向正常化到建交(考查重点);全方位外交的表现(考查重点)等。阶段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政治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经济方面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网络构建时空线索梳理预测考点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夯基知识梳理【2022版课标】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知识点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内容易混易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背景56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不是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实行原因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法律依据(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民族的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下来(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载入宪法,取得重大进展(3)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施情况: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实施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知识点1.2:各民族共同繁荣主要内容易混易错各民族共同繁荣措施作用促进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2)经济:采取优惠政策,并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加强当地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援藏干部:孔繁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3)文化: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政策: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如修建青藏铁路等;兴边富民行动。带动和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知识拓展】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和历史传统。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为香港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④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2.党和政府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①政治: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②经济:采取优惠政策,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加强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③文化: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④综合措施: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代表性的成就——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核心素养】【2022版课标】: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知识点1.3:“一国两制”的构想与香港、澳门回归主要内容易混易错“一国两制”提出背景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区别?港澳问题是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家内政问题;港澳回归前后,社会性质和生活方式都没有变化,唯一的变化是主权归属。2.香港、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但“一国两制”最初并非是针对香港、澳门问题,而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3.香港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不要误以为仅仅是由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提出邓小平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初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目的实现祖国统一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意义国内:“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港澳的回归开辟了途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富强;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国际: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香港回归香港问题由来: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香港岛给英;②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③1898年,英国强租九龙1984年底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恢复香港行使主权澳门回归澳门问题由来: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近代以来,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割占澳门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知识拓展】1.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1)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3)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2.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1)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大大提升;(2)制度保障:“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3)现实原因: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等。【核心素养】知识点1.4: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内容易混易错台湾问题由来:①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②1950年,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1.“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条件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台政策基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不同点: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分别属于中英、中葡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海峡两岸的交往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5年1月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两岸关系的变化走向缓和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打破隔绝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达成共识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不断发展在反对“台独”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日益密切的交往(1)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2)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3)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意义经海峡两岸同胞的努力,初步形成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两岸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蓬勃发展,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拓展】海峡两岸交往的认识?(1)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2)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祖国统一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3)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和国际上反华势力的阻挠【核心素养】技巧得分速记1.不同历史时期中央政府采取的民族政策2.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的比较项目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不同点权限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外交权和国防事务权除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相同点(1)都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设立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区域,都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都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2)都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3.从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的史实,谈谈你对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认识史实:①第一次分离: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②第一次回归: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加强对台湾的管辖③第二次分离:1895年日本通过中日《马关条约》割占台湾。④第二次回归: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⑤第三次分离: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蒋介石逃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至今。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实现海峡两岸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基本方针。(4)港澳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经验。(5)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提升考向预测考向0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命题角度:制度创新/国家治理/民族共同体)【例1】(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77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8436亿元,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 D.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变式1-1】“2018年底,国家投入3亿资金的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正式启动。2006年至2020年,中央投入34亿多元,实施了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等155处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程。”材料表明国家重视民族地区(

)A.经济发展 B.文化遗产保护 C.科技创新 D.新闻舆论宣传【变式1-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被载入我国宪法。这表明(

)A.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B.民族区域自治有着法律依据C.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 D.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考向02“一国两制”构想与香港、澳门回归(命题角度:国家统一/制度创新)【例2】(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香港、澳门回归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中央政府还宣布了多项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这得益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一国两制”的构想C.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D.“九二共识”的达成【变式2-1】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前》。歌曲呈现出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香港的繁荣局面主要得益于(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 ②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的大力支持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④香港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变式2-2】“午夜23时42分仪式开始,米字旗和港英的皇冠狮子旗徐徐下降,7月1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徐徐升起……”这里的仪式指的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仪式 B.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C.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仪式考向03“九二共识”(命题角度:国家统一)【例3】(2017·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直接“三通”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变式3-1】“2022年11月22日,由广西北海市足球协会和台湾花莲县足球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六届‘海花杯’桂台(北海)青少年足球线上友谊赛,分别在北海足球青少年训练基地和花莲县北埔小学以线上形式同时举行。”“2022第四届台商峰会11月2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逾百名台商和大陆企业家参会。”这些新闻体现了(

)A.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B.海峡两岸和平统一C.海峡两岸交往频繁 D.海峡两岸隔绝被打破【变式3-2】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有“五缘”:一是地缘近;二是血缘亲:三是文缘深;四是商缘广;五是法缘久。这从本质上说明(

)A.福建人和台湾人历史交往最密切 B.台湾自古以来是福建省的一部分C.海峡两岸实现统一有坚实的基础 D.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考点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夯基知识梳理【2022版课标】: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国防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知识点2.1:陆、海、空军的建设主要内容易混易错人民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1.1949年4月23日,建国前夕,中国人民海军成立;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1949年11月11日,建国后,中国人民空军成立。2.人民军队诞生于南昌起义;其中,人民海军、人民空军诞生于1949年;3.洋务运动期间创建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四支海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东海、南海、北海三大舰队。发展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接着海军又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军武器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人民空军建立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军刚刚诞生,就经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严峻考验发展1956年我国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知识点2.2:导弹部队的发展主要内容易混易错目的打破核垄断,反对核威胁,维护国家安全战略导弹部队诞生于1966年的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建立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地位: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发展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意义(1)导弹部队的建立,标志着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2)在保卫祖国安全上起着重要作用,对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点2.3:新时代强军之路主要内容易混易错政治建军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强军战略确立。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心理战等,作战价值一点也不亚于传统部队)国防和军队的新格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知识拓展】1.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①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互依赖的关系。②国防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后盾,经济发展促进国防发展;③反过来,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自然要靠国防来创造和平环境。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同时又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2.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纵观海军的发展史,旧中国基本上是有海无防。尽管洋务派建立过近代海军,但腐朽的封建王朝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对外奉行妥协政策,海军不具备保卫祖国海疆的能力。而新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强大的国力做后盾,自行研制新型武器装备的能力大大加强,从而使中国海军的国防能力大为提高。3.科技强军的认识?认识:(1)发展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正向现代化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这既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核心素养】【2022版课标】: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知识点2.4: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易混易错背景国内:新中国成立后,希望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国际: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军事包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方针,是外交指导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方略,是处理具体关系的基本原则。两者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之一。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目的为中国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运用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意义为我国恢复经济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对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点2.4: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易混易错背景(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新中国开展积极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军事包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的时间是1953年,不是1954年,是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来的。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形成过程(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倡导: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这一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知识点2.5:万隆会议主要内容易混易错日内瓦会议时间1954年4月-7月,日内瓦1.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是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不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特点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内容解决朝鲜问题及印度支那问题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万隆会议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国家兴起;美苏之间的冷战加剧,严重威胁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内容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分歧原因帝国主义的破坏;各国之间的矛盾“求同存异”方针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破坏会议。提出针对会议出现的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赢得了与会国代表团的赞同,保证了会议的成功影响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经典史料:“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难点突破】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挑战。(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倡导,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2.如何认识万隆会议上亚非各国的“同”与“异"?万隆会议铸就的万隆精神是什么?“同”:历史遭遇相同一曾经受到殖民主义的压迫;历史任务相同一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万隆精神: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增强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核心素养】【2022版课标】: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知识点2.6:20世纪70年代三大外交成就(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内容易混易错背景(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2)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3)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并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1971年,新中国是“重返”联合国,而不是重新“加入”联合国;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和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重大胜利,而不是中美关系改善的结果,更不是美国把中国“送进”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的创始会员国和常任理事国之一。原因(1)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根本原因)(2)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4)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灵活地开展外交活动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意义(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进一步得到提高和扩大(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使联合国真正具有了普遍性和权威性;打破了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及国际事务的局面(二)中美、中日建交主要内容易混易错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况长达20多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的中美建交。当前中美关系以三个公报为原则: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建交公报》、1982年《八一七公报》原因(1)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2)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又深陷越战的泥潭,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和调整,希望和中国改善关系(3)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过程初步接触:①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②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敌对状态,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标志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意义(1)促进了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热潮(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2)结束了中美双方长期的对峙局面,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3)对世界: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原因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直接原因: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的缓和概况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知识拓展】1.中美分歧的原因: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不同;中美双方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是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角度出发。2.中美建交的认识:(1)中美关系从对抗到正常化使我们认识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和长期对抗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发展友好关系,这无论是对中美两国,还是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3)两国应增进了解,增强互信,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努力发展好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互利共赢【核心素养】知识点2.7:全方位外交主要内容易混易错时间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论坛性质的区域组织,所达成的共识也不具有执行力和约束力。背景国内:经济建设、对外开放需要和平环境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多极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外交政策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外交策略(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步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4)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外交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外交成果截止2023年,中国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承办会议: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多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知识拓展】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打开外交工作新局面原因与启示?(1)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前提)(2)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根本原因),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等感想:(1)弱国无外交,民族独立是外交的前提(2)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后盾和保障,只有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地位,才能推动国际关系进一步改善,为开展对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3)只有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设良好的和平环境,才能发展自己等。【核心素养】技巧得分速记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名称演变,人民军队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作用作用: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艰难曲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筑起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2.我国为什么要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意义?原因: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等等。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从此以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3.从中国对外交往的历程中得到的认识:(1) 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条件(2) 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对外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盛;闭关锁国则导致国家落后(3) 只有国家强盛,才能在国际交往中占据优势地位,否则就会任人宰割(4) 坚持和平交流与合作,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外交的特点及其原因①20世纪50年代特点: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原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②20世纪70年代特点: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加剧,美国逐步改善了对中国的态度等。③改革开放以来特点: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原因: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世界更加需要中国。④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日益开放的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世界需要中国。5.【家国情怀】: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考向01国防建设(命题角度:中国力量/中国智造)【例1】(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事件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

)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组建第二炮兵部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变式1-1】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是我国首次将电磁弹射技术用于航母。材料说明我国(

)A.坚持“政治建军”原则 B.积极推进科技强军策略C.开始产生国防海防意识 D.军事实力已居世界首位【变式1-2】1954年7月3日,初教-5型初级教练机南昌自制首架飞机首飞成功。1954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闻讯,专门寄来嘉勉信。朱德也为320厂写下了“发扬工人阶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国防,保卫祖国”的题词。彭德怀庄重批示;“同意雅克18型飞机成批生产由此可见,新中国自行制造飞机成功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国家领导高度重视 C.苏联的技术援助 D.人民艰苦创业精神考向0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命题角度:国际关系)【例2】(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段话是针对当时我国某方面政策作出的论述。“某方面”指的是(

)A.社会建设 B.文化建设 C.教育改革 D.对外交往【变式2-1】1954年4月,周恩来在祝贺法国《人道报》创刊50周年的电报中指出:“我们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并主张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各国人民包括中国人民和法国人民在内,应该和平共处。”周恩来的电报体现了(

)A.中法共同倡导“求同存异” B.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C.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打破了美国的孤立政策【变式2-2】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倡议:“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此倡议发挥的作用是(

)A.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B.最终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动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合作 D.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考向03万隆会议(命题角度:国际关系/重要会议)【例3】(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这次“会议”(

)A.召开地点是瑞士日内瓦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邀请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因为美国干涉未能成功举办【变式3-1】李克强访问非洲时,在演讲中引用埃塞俄比亚谚语“蜘蛛合力,足以网住狮子”。该谚语生动解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朴素道理。从发挥的作用分析,下列史实中,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独立国家团结合作的是(

)A.“非洲年” B.万隆会议的召开 C.雅尔塔会议召开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变式3-2】周恩来曾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比之于工业高度发展的国家,我们还落后得很。正像其他的亚洲国家一样,我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经济。”由此可见,万隆会议的主题是(

)A.发展民族经济与捍卫国家主权 B.维护国际公平与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社会保障与建设和平环境 D.传承民族文化与推进文化交流考向0420世纪70年代三大外交成就(命题角度:国际关系/对外交往)【例4】(2023·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离开中国前夕说:“我们今天所发表的联合公报概括了我们会晤的结果。这个公报明天将成为全世界的重大新闻。”此“联合公报”的发表意味着(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彻底放弃对华敌视政策【变式4-1】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队应邀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三个月后,基辛格访华,双方发表了有关尼克松总统访华的联合公报。据此可知(

)A.尼克松访华结束意识形态对抗 B.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美关系开始出现转机【变式4-2】世界见证,“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的联合国宪章精神历久弥新,中国声音在联合国舞台上越发响亮。回顾历史,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A.第二十三届联合国大会 B.第二十四届联合国大会C.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 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考向05新时期外交成就(命题角度:国际关系/对外交往)【例5】(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选项属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变式5-1】沙特与伊朗2016年断交。2023年3月10日,在中方斡旋下,沙伊两国代表在北京举行对话,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4月6日,在中方见证下,沙伊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开始主导世界秩序 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C.中东地区的和平已经完全实现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变式5-2】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这反映出中国外交(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C.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D.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链接中考一、选择题1.(2021·西藏·统考中考真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世纪末以来,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2006年,如图中的“天路”全线通车,大大增进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这条铁路是(

)A.青藏铁路 B.拉林铁路 C.拉日铁路 D.兰青铁路2.(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重要原因是()A.亚非会议的召开 B.“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C.“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 D.美国对新中国实施外交孤立政策4.(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我们这么开明的政策?我们采取这个政策解决香港问题,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材料中的“这个政策”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图片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下列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6.(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3月,中国台湾地区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拜谒南京中山陵并宣读祭文。其祭文写道:“两岸人民,同属中华,炎黄子孙,振兴民族,共创未来,薪传绵延。九二共识,和平基础。苍生为念,百姓谋福,共同发展,永继无疆”。这体现马英九等台湾同胞(

)①有浓厚民族认同感

②主张两岸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③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④倡导两岸和平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反映了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中苏同盟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 D.求同存异8.(2022·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日内瓦会议C.参加万隆会议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9.(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10.(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④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二、综合题11.(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国防近(现)代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设计了以下任务,请你参与。任务一【自主梳理——早期军事近代化】材料一

19世纪60-9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一批握有实权的清朝官员,力争恢复旧秩序,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和学习西方的科技,创办近代企业,推行军事现代化。——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人物时间主要活动口号曾国藩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__________________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1866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张之洞1887年广东水师学堂(1)请完善表格“_______”内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推行军事现代化”的主要举措。任务二【情境再现——人民军队新型化】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古田会议解决了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铸造了人民军队的军魂。——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所做的成功探索。(选取两幅及以上图片,简要说明)任务三【成果汇报——钢铁长城筑国防】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在国防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在国防建设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探究活动,谈谈你对国防近(现)代化建设的认识。12.(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民族意识觉醒】材料一(1)近代列强的入侵激起了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19世纪90年代哪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民族意识初步觉醒?由此掀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什么?(2)20世纪初的一场运动因其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实现了民族意识第一次全面觉醒,这场运动是什么?抗日战争使得民族意识觉醒达到全新高度,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国家地位提升】材料二

毛泽东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杨忠虎,王明《中共党史简明读本》摘编)(3)材料二中“最伟大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完成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

衡量战争胜负的标准就是看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确定的基本战略目标是“使美国知难而退”,打到三八线地区,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战争的结果完全实现了这个预期的战略目标,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无论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乃至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和影响。——齐德学《英明的决策、胜利的结果、伟大的意义》(摘编)(4)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深远意义和影响”。【国际影响力增强】材料四图1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

图2(5)材料四图1中C阶段为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阶段我国重大外交成就一例。图2中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写出与此相关的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根本原因。

专题16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考点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考向0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命题角度:制度创新/国家治理/民族共同体)【例1】(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77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8436亿元,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 D.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77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8436亿元,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变式1-1】“2018年底,国家投入3亿资金的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正式启动。2006年至2020年,中央投入34亿多元,实施了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等155处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程。”材料表明国家重视民族地区(

)A.经济发展 B.文化遗产保护 C.科技创新 D.新闻舆论宣传【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018年底,国家投入3亿资金的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正式启动。2006年至2020年,中央投入34亿多元,实施了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等155处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程”,可知是对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西藏博物馆改扩建,文物保护单位维修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国家重视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B项正确;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对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西藏博物馆改扩建,文物保护单位维修等没有联系,排除AC项;新闻舆论宣传,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对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西藏博物馆改扩建,文物保护单位维修等,排除D项。故选B项。【变式1-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被载入我国宪法。这表明(

)A.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B.民族区域自治有着法律依据C.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 D.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都强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以,民族区域自治有着法律依据,B项正确;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未反映,排除C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考向02“一国两制”构想与香港、澳门回归(命题角度:国家统一/制度创新)【例2】(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香港、澳门回归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中央政府还宣布了多项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这得益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一国两制”的构想C.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D.“九二共识”的达成【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香港、澳门回归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中央政府还宣布了多项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正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原则,不适合香港、澳门,排除A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九二共识”的达成与台湾问题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变式2-1】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前》。歌曲呈现出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香港的繁荣局面主要得益于(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 ②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的大力支持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④香港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的回归和繁荣提供了保障,同时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推动了香港经济的繁荣,经过香港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香港在回归后呈现出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香港属于特别行政区,具有高度的自治权,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区,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变式2-2】“午夜23时42分仪式开始,米字旗和港英的皇冠狮子旗徐徐下降,7月1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徐徐升起……”这里的仪式指的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仪式 B.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C.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仪式【答案】B【解析】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7月1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徐徐升起,这里的仪式指的是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B项正确;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题干无关,排除A项;澳门回归在12月20日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考向03“九二共识”(命题角度:国家统一)【例3】(2017·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直接“三通”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结合所学可知,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它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A项正确;实现直接“三通”和加强经济密切合作与海峡两岸交往相关,但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排除BC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变式3-1】“2022年11月22日,由广西北海市足球协会和台湾花莲县足球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六届‘海花杯’桂台(北海)青少年足球线上友谊赛,分别在北海足球青少年训练基地和花莲县北埔小学以线上形式同时举行。”“2022第四届台商峰会11月2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逾百名台商和大陆企业家参会。”这些新闻体现了(

)A.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B.海峡两岸和平统一C.海峡两岸交往频繁 D.海峡两岸隔绝被打破【答案】C【解析】由题干“2022年11月22日,由广西北海市足球协会和台湾花莲县足球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六届‘海花杯’桂台(北海)青少年足球线上友谊赛,分别在北海足球青少年训练基地和花莲县北埔小学以线上形式同时举行。”“2022第四届台商峰会11月2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逾百名台商和大陆企业家参会。”可知,两则新闻反映两岸在体育和商业上的交往,体现了海峡两岸交往频繁,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对外开放,海峡两岸关系不是对外关系,排除A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至今还没有实现,排除B项;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被打破,排除D项。故选C项。【变式3-2】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有“五缘”:一是地缘近;二是血缘亲:三是文缘深;四是商缘广;五是法缘久。这从本质上说明(

)A.福建人和台湾人历史交往最密切 B.台湾自古以来是福建省的一部分C.海峡两岸实现统一有坚实的基础 D.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从本质上说明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D项正确;福建人和台湾人历史交往最密切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的一部分,排除B项;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考向01国防建设(命题角度:中国力量/中国智造)【例1】(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事件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

)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组建第二炮兵部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12年,“辽宁舰”交接入列,符合题意,D项正确;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在1949年4月,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在1966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1964年,排除ABC项。故选D项。【变式1-1】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是我国首次将电磁弹射技术用于航母。材料说明我国(

)A.坚持“政治建军”原则 B.积极推进科技强军策略C.开始产生国防海防意识 D.军事实力已居世界首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是我国首次将电磁弹射技术用于航母”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我国军事科技迅猛发展的表现,也是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强军的结果,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建军”的内容,排除A项;国防海防意识不是现在才产生的,排除C项;军事实力已居世界首位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变式1-2】1954年7月3日,初教-5型初级教练机南昌自制首架飞机首飞成功。1954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闻讯,专门寄来嘉勉信。朱德也为320厂写下了“发扬工人阶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国防,保卫祖国”的题词。彭德怀庄重批示;“同意雅克18型飞机成批生产由此可见,新中国自行制造飞机成功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国家领导高度重视 C.苏联的技术援助 D.人民艰苦创业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主席闻讯,专门寄来嘉勉信。朱德也为320厂写下了‘发扬工人阶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国防,保卫祖国’的题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新中国自行制造飞机成功后各级领导人重视,毛泽东专门寄来嘉勉信,朱德为其写下题词,说明新中国自行制造飞机成功的原因是国家领导高度重视,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在1953-1957年,但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新中国制造飞机的重视,并未强调一五计划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苏联对我国制造飞机的援助,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人民艰苦创业精神是这时期中国自行制造飞机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考向0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命题角度:国际关系)【例2】(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段话是针对当时我国某方面政策作出的论述。“某方面”指的是(

)A.社会建设 B.文化建设 C.教育改革 D.对外交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和所学可知,在外交方面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教育改革,排除ABC项。故选D项。【变式2-1】1954年4月,周恩来在祝贺法国《人道报》创刊50周年的电报中指出:“我们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并主张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各国人民包括中国人民和法国人民在内,应该和平共处。”周恩来的电报体现了(

)A.中法共同倡导“求同存异” B.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C.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打破了美国的孤立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我们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各国人民……应该和平共处”可知,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B项正确;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且材料中的内容并不体现“求同存异”的说法,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A项;中法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64年,排除C项;中国打破美国的孤立政策是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变式2-2】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倡议:“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此倡议发挥的作用是(

)A.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B.最终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动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合作 D.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上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会议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D项正确;中日建交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排除A项;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排除B项;1954年,由苏联倡议,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会议上达成协议,定于同年4月举行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不是亚非国家的合作,排除C项。故选D项。考向03万隆会议(命题角度:国际关系/重要会议)【例3】(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这次“会议”(

)A.召开地点是瑞士日内瓦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邀请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因为美国干涉未能成功举办【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联系所学可知,这是万隆会议的内容,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B项正确;万隆会议是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排除A项;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排除C项;万隆会议成功举办并且达到良好效果,排除D项。故选B项。【变式3-1】李克强访问非洲时,在演讲中引用埃塞俄比亚谚语“蜘蛛合力,足以网住狮子”。该谚语生动解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朴素道理。从发挥的作用分析,下列史实中,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独立国家团结合作的是(

)A.“非洲年” B.万隆会议的召开 C.雅尔塔会议召开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独立国家团结合作”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B项正确;“非洲年”指的是非洲独立运动中的1960年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史实无关,排除A项;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为了协调同盟国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而召开的会议,参会的是苏美英三国,排除C项;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不属于亚非独立国家团结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变式3-2】周恩来曾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比之于工业高度发展的国家,我们还落后得很。正像其他的亚洲国家一样,我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经济。”由此可见,万隆会议的主题是(

)A.发展民族经济与捍卫国家主权 B.维护国际公平与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社会保障与建设和平环境 D.传承民族文化与推进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根据“我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经济。”可知,材料反映万隆会议的主题是发展民族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