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清单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_第1页
51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清单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_第2页
51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清单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_第3页
51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清单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_第4页
51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清单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01知识体系02考点速记03题型巩固001知识体系002考点速记知识点一硫1.硫的存在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电子层数为3,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六主族,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以游离态【单质】和化合态【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自然界。游离态的硫——>存在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化合态的硫——>硫化物,如黄铁矿:FeS2,硫酸盐,如FeSO3,等2.硫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硫单质的化合价为0价,处于中间价态,表现出氧化性和还原性】颜色黄色氧化性(氧化性略弱,一般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Fe+S→∆FeS(硫化亚铁,黑色难溶物质)2Cu+S∆FCu₂S(硫化亚铜,黑色难溶物质)Hg+S→HgS(此反应用于除去洒落的汞)H₂+S∆FH₂S(硫化氢,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状态固体(粉末)脆性很脆还原性(还原性略弱,生成低价态的非金属硫化物)O₂+S点燃SO₂,【注意】此反应与O₂的量无关,O₂不管是少量还是过量,均只能生成SO₂。溶解性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CS2)【用途:常用CS2将硫单质与其他物质分离开,也可以用CS2洗去试管内壁上的硫单质】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生成低价态的硫化物)3S+6NaOH∆Na₂SO₃+2Na₂S+3H₂O(可用于清除试管内壁残留的硫单质)。知识点二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属性SO2SO3物理性质类别酸性氧化物颜色无色无色状态气体常温常压下是液体;标准状况下是固体。气味刺激性刺激性密度比空气大比空气大溶解性易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可溶解约40体积SO₂,SO₂+H₂O⇌H₂SO₃【可逆反应】)易溶于水,SO3+H₂O=H₂SO4。化学性质与水反应SO₂+H₂O⇌H₂SO₃⇌H++HSO3【可逆反应】SO3+H₂O=H₂SO4=2H++SO4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₂+CaO=CaSO₃SO3+CaO=CaSO4与碱溶液反应SO₂+2NaOH=Na₂SO₃+H₂O(少量SO₂);

SO₂+NaOH=NaHSO₃(过量SO₂)(可用于处理尾气)。Ca(OH)₂+SO₃=CaSO₄+H₂O①SO₂+H₂O⇌H₂SO₃,②H₂SO₃⇌H++HSO3,③HSO3⇌H++SO32,④OH+H+=H₂O少量SO₂:由于SO₂少,使得可逆反应向右移动,生成更多的SO32过量SO₂:SO₂+H₂O⇌H₂SO₃⇌H++HSO3,HSO3⇌H++SO32,OH+H+=H₂O,由于SO₂多,使得可逆反应向右移动,生成更多的HSO3氧化性SO₂+2H₂S=3S+2H₂O2SO₃催化剂,还原性2SO₂+O₂催化剂,∆2SO₃(SO₃的工业制法)/漂白性有无SO₂的漂白是“化合型”漂白,即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不稳定化合物,与SO₂是酸性气体和具有还原性无关。 知识点三硫酸1.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硫酸是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常用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密度为1.84g·cm32.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还能与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及某些盐等反应。注:稀硫酸与金属反应需遵从金属活动顺序规则。3.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存在于周围环境中的水分,以及混在气体中的水分子,故常用作干燥剂。浓硫酸能干燥:H₂、O₂、N₂、CO、CH₄等中性气体和CO₂、SO₂、HCl、Cl₂等酸性气体。浓硫酸不能干燥:H₂S、HBr、HI等还原性气体和NH₃等碱性气体。

(2)脱水性:浓硫酸能将蔗糖、纸张、棉布和木材等有机物中的氢和氧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注: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根本区别是物质本身是否存在水分子。吸水性——>存在水分子,脱水性——>不存在水分子(3)强氧化性

①本质: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是因为H₂SO₄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而稀硫酸是其溶液中的H⁺得电子被还原,氧化性较弱。4.反应规律(1)Fe、Al的钝化。常温下,当Fe、Al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出现“钝化”现象。

(2)常温下与活泼金属反应(铁、铝除外)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生成硫酸盐和SO₂,硫酸浓度变小后,生成的气体为H₂。

(3)与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规律。①反应需要加热,否则不反应。C+2H₂SO₄(浓)加热CO₂↑+2SO₂+2H₂O;S+2H₂SO₄(浓)加热3S+2H₂O。②还原产物一般是SO₂,一般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的硫酸盐,非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氧化物或含氧酸。如C+2H₂SO₄(浓)加热CO₂↑+2SO₂+2H₂O。③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④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即停止。【注意】a.浸NaOH溶液的棉团的作用:除去SO₂,防止污染环境。b.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既体现了强氧化性,又体现了酸性。(4)与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反应,如与H₂S、HI、HBr、FeCl₂等物质反应。5.工业制备硫酸①制备SO₂:S+O₂点燃SO₂;4FeS₂+11O₂点燃S2Fe₂O₃+8SO₂。

②制备SO₃:2SO₂+O₂催化剂,加热2SO₃。

③吸收SO₃:SO₃+H₂O=H₂SO₄。【注意】工业制硫酸的最后一步是用98.3%的浓硫酸吸收生成的SO₃以制得发烟硫酸,然后根据需要用水进行稀释。不用水吸收SO₃的原因是用水吸收会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酸雾,吸收效果差。(回收率要高)知识点四硫酸根离子的检验1.硫酸根的检验(1)原理:利用Ba²⁺+SO₄²⁻=BaSO₄↓(白色),BaSO₄不溶于稀盐酸、稀硝酸的特性来检验硫酸根离子。

(2)试剂:可溶性钡盐(BaCl₂)、稀盐酸。

(3)操作方法:待检验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若有沉淀,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₂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待检验溶液中含有SO₄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待检验溶液中不含SO₄²⁻)。

(4)排除干扰

①Ag⁺②CO₃²⁻、SO₃²⁻、PO₄³⁻干扰:BaCO₃、BaSO₃、Ba₃(PO₄)₂都是白色沉淀,与BaSO₄白色沉淀不同的是,这些沉淀可溶于强酸中,因此检验SO₄²⁻时,必须先用稀盐酸酸化。【SO₃²⁻+2H⁺=SO₂↑+H₂O,CO₃²⁻+2H⁺=CO₂↑+H₂O】不能用稀硝酸酸化,因在酸性条件下,SO₃²⁻、HSO₃⁻等会被NO₃⁻氧化为SO₄²⁻,从而干扰检验结果。2.除去粗盐中的杂质——可溶性硫酸盐、MgCl₂、CaCl₂。(1)实际上是除去粗盐中的SO₄²⁻、Mg²⁺、Ca²⁺,除杂方法如表所示。(2)加入试剂的顺序为将杂质离子完全除去,要加入过量的试剂。后续所加试剂须将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由此可知,Na₂CO₃溶液要在BaCl₂溶液之后加入,过滤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以除去NaOH、Na₂CO₃。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案。方案1:Ba²⁺+SO₄²⁻=BaSO₄↓(白色),溶液中还存有Ba2+、Cl、Mg²⁺、Ca²⁺、Na+2OH+Mg²⁺=Mg(OH)2↓(白色),溶液中还存有Ba2+、Cl、Ca²⁺、Na+、OHBa²⁺+CO₃²⁻=BaCO₃↓(白色),

Ca²⁺+CO₃²⁻=CaCO₃↓(白色),溶液中还存有Cl、Na+、OH、CO₃²⁻H++OH=H2O,H++CO₃²⁻=H2O,+CO2↑,溶液中还存有Cl、Na+、H+稀盐酸具有挥发性,最后得到NaCl固体知识点五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1.硫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2.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1)相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酸、碱、盐、H20反应实现的SO₂①H₂OH₂SO₃②NaOHNa₂SO₃③SO₂NaHSOH₂O+SO₂=H₂SO₃

【弱酸,存在电离平衡H₂SO₃⇌H++HSO3】H₂SO₃+2NaOH=Na₂SO₃+2H₂ONa₂SO₃+SO₂+H₂O=2NaHSO₃2NaHSO₃+H₂SO₄=Na₂SO₄+2SO₂↑+2H₂O(2)不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可用下图表示。【规律总结】①相邻价态的粒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同种元素,化合价只靠拢,不交叉】,如S和H₂S、S和SO₂、SO₂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当硫元素的高价态粒子与低价态粒子反应时,一般生成中间价态,如2Na₂S+Na₂SO₃+3H₂SO₄=3Na₂SO₄+3S↓+3H₂O。知识点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鉴别与检验1.SO₂和CO₂的鉴别方法:(1)闻气味,前者有刺激性气味,后者无气味。

(2)将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前者褪色【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后者无明显现象。

(3)将气体分别通入酸性KMnO₄溶液或新制氯水中,前者使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二氧化硫与KMnO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者无明显现象(两种方法原理相同,均利用了SO₂的还原性)。

(4)将气体通入氢硫酸中,前者出现黄色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化学方程式为2H₂S+SO₂=3S↓+2H₂O。

(5)用FeCl₃溶液鉴别:使FeCl₃溶液颜色(棕黄色)变浅或变为浅绿色的是SO₂,无明显现象的是CO₂。离子方程式为2Fe³⁺+SO₂+2H₂O=2Fe²⁺+4H⁺+SO₄²⁻。2.SO₂和CO₂共存时二者的检验方法(1)流程设计(2)实验装置及分析现象:A中褪色,C中不褪色,D中变浑浊,证明SO₂和CO₂共存。知识点七漂白剂的分类剂漂白原理1.漂白原理及漂白类型漂白类型漂白原理特点举例氧化型(化学变化)利用物质的氧化性,氧化有色物质而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不可逆,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HClO、Ca(ClO)₂、Na₂O₂、H₂O₂等化合型(化学变化)与有色物质结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