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暮春①陆游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牧贫。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注]①这首诗是诗人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退居山阴时所作,时年诗人73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藏书虽多却不能救贫,仅靠着几间茅屋蔽身,戏谑之语中透着几分失落。B.颔联点题,诗人借“燕去燕来”“花开花落”这些特征鲜明的事物点明时节。C.诗人凭高之时仍不失慷慨之气,以一“笑”字显其渴望杀敌报国的豪迈之情。D.本诗虽题为暮春,但重点不在伤春,而是展现诗人退居后的生活场景与心境。2.本诗第三联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获得是不够的。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________,难以从整体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特别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的发展则为空间遥感提供了基础。随着数据获取越来越,多源影像被综合应用于考古研究。我国遥感考古技术应用较晚,开始主要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比如,上世纪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考古工作人员利用航空照片对库区古代遗址、墓葬的分布进行分析。2006年,我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但这项工作并非________。困难之一是目前运河的不少踪迹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只留下保存在地下的遗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大运河的存在、走向?这时,遥感技术便可以________。科学家根据遥感数据,有的放矢地制定了大运河遗址的生态保护措施。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获得是不够的。B.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获得是不够的。C.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遗址,如果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D.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支离破碎便捷轻而易举大显身手B.七零八落便捷驾轻就熟小试牛刀C.七零八落快捷轻而易举大显身手D.支离破碎快捷驾轻就熟小试牛刀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因为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C.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D.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江南的田野上,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面对整个世界的金黄,我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①转眼间那金黄又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了金色的骇浪。②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③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④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⑤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A.②①③⑤④B.②③①⑤④C.⑤④②③①D.⑤④②①③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的年代,野生动物的确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但自从进入农耕文明,很大部分人已经不吃野味。现在怎么还有野味消费?卖家的心态很容易,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但买家为什么就“吃”心不改呢?说好吃肯定是牵强的。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培育,势必是依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好吃的放生。至于营养价值,更是没有数据支撑。但为什么要吃呢?基本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缺,二是玄。吃野味,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稀缺。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另一种原因就更显荒谬,是因为“玄”。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强调看重“天然”,在传播的过程中甚至异化为一种“玄学”。典型代表就是关于“药引子”的说法,现实中偏偏就有人信这个邪,相信虎骨去风湿,相信吃狼能壮胆,相信“以形补形”。我们必须牢记的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犹如一张大网,每个物种都是网上的一道经纬,对人类来说,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发生孔洞,任何每一个孔洞都是绝对危险的。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茹毛饮血揣测筛选仅仅 B.筚路蓝缕揣测选用过于C.茹毛饮血揣度筛选过于 D.筚路蓝缕揣度选用仅仅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而任何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B.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显示孔洞,而任何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C.对人类来说,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而任何一个孔洞都是绝对危险的。D.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而任何每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3.下列各句的引号和文中的“药引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的一项是A.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B.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D.多数媒体都使用“新型冠状病毒”或“新冠病毒”来称呼此次疫情。5、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鹦鹉罗隐①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②寒。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鹉白居易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注)①罗隐:唐末诗人,虽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半生,无所遇合,晚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得安身之地。②陇西:指陇山以西,旧传为鹦鹉产地。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罗隐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去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中。诗人劝慰:切莫感叹自己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B.诗人罗隐劝诫鹦鹉说话不要过于明白,明白的话难以说出口,其实也是在劝自己,因为语言不慎,足以招致祸患。C.白居易诗中的鹦鹉经过多年的人工喂养,更加鲜红艳丽,巧言善语,深得主人的怜爱。鹦鹉对其主人也是情深义重,不离不弃。D.这两首诗均为咏物诗,罗诗借向鹦鹉说话来吐露心曲,话语平淡,却耐人咀嚼;白诗托物寄意,词浅意丰,形象生动,讥讽辛辣,力透纸背。2.这两首诗词中的鹦鹉有何相似之处?两位诗人借鹦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乡长文/冷江在稠岭干了二十年,今天要退下来。人们开始喊他老乡长。尽管很不适应但还得乐呵呵地应承,以免别人说自己闹情绪。上午交接大会开得很隆重。县委组织部张部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老乡长表示了感谢,尤其提到在老乡长任期内成功实现全乡最后一个贫困村脱贫。退休了能被组织上肯定,老乡长很激动。新任乡长已经到任,按规矩,老乡长在开完交接大会后就算光荣退休了。但是会后老乡长提出来想再去陈家窝看看,这是他的扶贫联系点,离乡政府有十里多路,全是沟沟坎坎,没有公路,车子很难开进去。乡党委刘书记听说老搭档要去陈家窝,忙过来劝阻:“老乡长,别去了,不急在一时,等明年道路通了,我让司机送你去。”老乡长说:“书记,你的好意我领了!不去看一下,就是退下来,我这心也不会安生啊!”“那,这样吧,让小孙去雇辆三轮车!”老乡长说要锻炼锻炼身体,走小道快,坚决不让雇车。书记拗不过他,只好叮嘱小孙,路上多照应。小孙给陈家窝挂了电话,村长二奎在电话里大声说:“你放心,我一定安排好这顿庆功宴!”整个上午气氛一派祥和。老乡长和小孙出发了。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终于到了卧牛岭。站在岭上往下看,尽是沟沟壑壑,一片苍茫。这时候天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小孙忙搀着老乡长躲到一个山洞里避雨。雨越下越大,小孙劝老乡长:“大雨路滑,太危险,咱等雨停了回去吧!”老乡长不高兴了:“这点雨就吓住了?我年轻时跑邮政,早上去,晚上回,从没有过差错,这条道我闭着眼睛都能走!”看看雨势弱了些,老乡长带头钻出山洞,继续赶路。又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雨终于停了,两人到了山脚下,找了路边一块山岩,坐下来歇息。山岩下面是一片果树林。有桃树、也有板栗。老乡长走过去,随手拔起一棵,举到眼前察看,小孙忙跑过来问:“怎么啦,老乡长?”老乡长说:“走,咱往前走走,再看看别的地块。”两人往前走到另一片果林,老乡长又拔起一棵板栗树苗察看,完了让小孙拿着这棵树苗,老乡长明显加快了步伐,小孙在后面气喘吁吁地小跑起来。二奎家里已经聚集了村两委的干部,听说老乡长退休了,大伙儿今天都要来表示感谢。老乡长一到,二奎连忙让婆娘泡茶,大伙儿全围拢过来,准备听老乡长的退休感言。老乡长大声说:“先别忙喝茶,正好大伙儿都在,我问这是怎么回事?”说着从小孙手上一把夺过树苗举到二奎面前。二奎看了看,说:“有枯株,很正常啊!”“正常?我看不正常!”老乡长说,“陈家窝今年报了脱贫,你们就拿这些新栽的果林充数?”二奎笑了:“老乡长,咱们村是您老的扶贫联系点,今年陈家窝能脱贫,您可是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啊!”“是啊,”有人附和,“要不是您老,咱村公路猴年马月才能上呢!”还有人说:“如今您退休了,咱们村可不敢给您拖后腿啊!”“就因为是我的联系点,就因为我要退休了,你们就给我整这出?”老乡长锐利的眼神扫视了一圈在场的所有人,然后紧盯着二奎。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二奎满脸堆笑,就像哄小孩一样哄老乡长:“您老别上火!这些果林面积都是实数!我是您看着长大的,还能蒙您吗?”“那好!我问你,你报的多种经营收入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个嘛,”二奎顿了一下才说,“这些果园成林后每年的收入应该还不止这些数!”“是,可那是三年后的数啊!”老乡长不依不饶。二奎给老乡长上烟,老乡长一把推开:“少拿这些来搪塞我!”“反正已经报了,咱也不算弄虚作假,再说您都退下来了,这事您也管不了了!”“不行,这事我还必须管!”“摘帽是咱陈家窝一百多号老少爷们的脸面啊,您老不也脸上有光吗?”大伙儿都说:“是啊,是啊!”“脸面?你们这么做,我还有脸面吗?”老乡长真是生气了,脸都气绿了。二奎一个劲地赔礼道歉:“我向您老保证,明后年这些果林一准挂果丰收,到不了那些个数,我引咎辞职!”“辞不辞职不是你说了算!我现在要做的就一件事——”“什么事?”二奎和小孙全都紧张地看着老乡长。“打报告给县里,把贫困村帽子戴回来!”“您这何必呢?”大伙全愣住了!“我是要退了,正因为要退了,我不能交给后任算不清的帐!”老乡长掷地有声,把在场所有人都给镇住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乡长察看板栗树苗后一言不发,只是明显的加快了步伐,可以想象老乡长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B.陈家窝村干部为了自己的脸面和不拖老乡长的后腿,拿新栽果林充数提前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这折射出当前我国脱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弄虚作假问题。C.小说语言通俗朴实,刻画人物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D.老乡长坚持要把陈家窝贫困村的帽子戴回来,体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和崇高的思想境界。2.小说中“整个上午气氛一派祥和”、“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两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小说中的“老乡长”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04年中国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垃圾在不分类的情况下,往往只有两种处理方式,填埋和焚烧。然而,填埋浪费土地资源,产生有害渗滤液,存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患;焚烧会产生有害的灰渣和气体。那些未经安全处理的垃圾,兜兜转转,甚至可能回到我们的身体内。美国CNN做过一个调查,追踪8名志愿者的一周饮食,在他们体内发现了几乎所有的塑料类型。当我们还在为站在食物链最顶端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链条的底端早已一片疮痍。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以,垃圾分类,不仅是分类,更是在自救。有分类,才可能更好地无害化处理。最近,网络上嘲笑上海强推垃圾分类的段子铺天盖地,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垃圾分类的最大影响就是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便捷了。其实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9年过去了,收效甚微。看来,垃圾分类绝非只是“政府重视,资金到位”就能快速达成的。(摘编自新浪微博2019年8月21日《垃圾分类,刻不容缓》)材料二1962年,林恩(LynnW.R.)提出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其中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2017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处理比例为2.3%,卫生填埋处理比例为55.9%,焚烧处理比例为39.3%,生物处理比例为2.5%。(摘编自《垃圾处理与利用的“金字塔”层级》,《科学世界》2019年第9期)材料三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减量化为优先。减量化要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就要考虑产品废弃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例如通过减少材料用量、降低重量和缩小体积等一系列手段减少产品废弃后的生活垃圾产量。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推进可持续消费模式,通过缩减不必要的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包装以及尽可能重复利用产品等策略,减少消费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能回收资源和能量,例如从电子废弃物中提炼金、银、铜等金属资源,废弃塑料进行再生和建材化处置,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和厌氧发酵等生物处理回收有机肥和生物燃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对于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摘编自杨建新《生活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世界》2019年第9期)材料四垃圾随意抛掷意味着社会文明还没起步;能够集中堆放,可认定社会文明的开始;如果进行分类处理,就算融入现代文明;只有精细化管理,该国家和地区方能进入先进社会行列。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其城市垃圾分类实施开始于1904年,至今累计出台与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10余项、行政管理条例近5000条。从前端收集到末端处理,德国实现了全覆盖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专门的环境警察,每天展开专项巡逻,每周抽查各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情况。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所以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四五年级还专门开设了垃圾分类的课程。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电车时刻表》和《垃圾回收时间表》;每个社区都有垃圾分类的咨询电话;政府编有详细的《垃圾分类手册》。如果乱丢垃圾,很可能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罚款可达1000万日元。(摘编自汪中求《垃圾分类背后的真相》,《企业管理杂志》2019年7月)1.依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中,“减量化”在最顶端,具有最高综合效益;“简易处置”处于最底层,对环境影响也最大。B.依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约95%都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的处理方式,已基本实现“无害化”。C.“减量化”意味着先从源头减量,在产品设计、生产时就要考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后续消费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D.我们要坚持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对其中可以成为资源的部分尽可能地提取、回收、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循环使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垃圾处理方式和分类意识还处于落后阶段,因而推行垃圾分类管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B.“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是说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参与垃圾分类管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C.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由此可见,垃圾和资源可以相互转化,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D.垃圾处理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对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国家和地区进入社会先进行列的前提。3.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推行垃圾精细化管理还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画家厨师胡玲①经营二百多年的醉翁酒楼,传到老秦这已是第七代了。老秦年迈,希望儿子子墨能接管酒楼生意,可子墨喜舞文弄墨,一心要做个逍遥画家,不愿与锅碗瓢盆打交道。②有一天,子墨离家来到江南桐城,期盼有朝一日能见到他最崇拜的画家陈非凡,聆听他的教诲。两年后的一天,子墨在新闻里看到陈非凡举办“夕阳美”画展的消息,欣喜若狂,奔遂现场。子墨看到所展画作画的均为老人,画中的老人瘦骨嶙峋,满面沧桑,皱纹毕现,视觉冲击力、画面震撼力强大。③画展期间记者问陈先生,这次展出的作品为什么全画老人?陈非凡说,我喜欢画老人,他们的每条皱纹里都饱含着智慧,每根白发里都藏着故事。记者又问,展品里,你最喜欢哪幅?陈非凡说,我最喜欢《父亲》这幅作品。记者要他谈谈《父亲》的创作过程。陈非凡对记者说,父亲离世前,我从未觉得他有多重要,但离开我们后,才发现我这辈子依靠的大山轰然倒塌了。那几天,我什么也没做,就是画我的父亲。每画一幅都是一挥而就,原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早已深入内心,植入骨髓。从那时起,我开始画老人,画我认识的每一位老人,我要留住他们在世间的模样。又有记者问,能谈谈您的什么创作心得吗?陈非凡说,画画时,心中有温度,画出来的作品必然是鲜活的。④陈非凡的话如同子弹,重重击中子墨的心脏,子墨突然呆住了。这话父亲说过,他太熟悉了。当时子墨对父亲说,做不好菜,无法接管酒楼生意。父亲对他说,做菜时,心中有温度,做出来的菜一定是上乘的。⑤子墨盯着《父亲》中的老人,大脑一片空白。蓦然间,他似乎看到了父亲的影子飞入画中,与画上老人重合为一,慈祥地朝他笑着。子墨想起了父亲。孩童时,父亲做面点时,把面粉涂在他脸上,他顶着一张“花猫脸”在酒楼上蹿下跳,逗得客人哈哈大笑。念书了,冬天从学校回来,冷得浑身发抖,父亲把他拉到后厨的炉火旁,端给他一碗热气腾腾的排骨莲藕汤,他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浑身温暖舒坦。读大学初次离家时,父亲打包一盒酒楼的卤鸡爪给他,在火车上吃的时候引得邻坐的小孩直流口水……⑥子墨默默走出展厅,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母亲,听到他的声音,母亲泣不成声。他叫父亲接电话时,母亲哭得更厉害了。母亲说,你爹每天关在房间里摆弄他做菜的炊具,一句话也不说……⑦子墨突然有了新的决定。他回到家后,看到醉翁酒楼大门紧闭。母亲说,你爹年事已高,实在无力撑起酒楼,关门了。⑧子墨说,妈,你把钥匙给我。干什么?开门做菜。很快三菜一汤端出来了。子墨拉着摆弄炊具的爹说,爹尝尝我做的菜。老人家每道菜都尝了尝,露出意外的神色问,这是你做的?子墨说,是的,我从小在酒楼长大,耳濡目染,味道差不了。他认真地看着父亲说,爹,从明天起,咱们的酒楼重新开张。父亲问,当真?不做画家了?子墨说,做菜不耽误画画,画画也不误做菜。⑨子墨接过炊具,醉翁酒楼重新营业。⑩子墨潜心钻研厨艺,他发现画画和做菜是相通的,他把画画的技巧运用到厨艺中。画画讲究色彩搭配,菜也要做得好看有菜色。工笔画下笔时讲究细致,不拖泥带水,切菜配菜也要细致利索。画面不能画得太满,留白才有韵味,做菜也一样,无须太多调料,最简单的烹饪手法,才能保留食物的原味。画画崇尚写意,洒脱自由,炒菜也要行云流水,不拘泥于形式……⑪子墨自创了一套做良心菜的方法。食材只取最新鲜的,每天清早赶往乡下,买农民刚从田地里摘来的蔬菜。取消酒楼的点菜环节,他买到什么做什么,食客就吃什么。酒楼每天最多接待五桌客人,客人来吃饭必须提前预定。⑫母亲觉得子墨这样做恐怕要关门。他说,出色的画家惜墨如金,出色的厨师视菜如命,世间之事宁少勿滥,多了肯定要应付。在子墨的打理下,醉翁酒楼名声大震,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酒楼。⑬有食客听闻子墨以前是画家,好奇问他,老板,为何不见你画画?子墨一笑说,画在心中,画在菜中,好菜如画。(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5自然段,作者运用联想的手法,由实而虚,再现了子墨人生中三次与父亲有关的温馨场面,暗示了老秦是一位出色的厨师。B.电话里母亲的哭泣及老秦每日摆弄炊具的沉默,表现了老秦夫妇对儿子一心要做画家的不满和埋怨。C.文中子墨将画画和做菜进行类比,发现画画和做菜有很多相通之处,这是他精通厨艺的原因,也是他钻研画画的结果。D.画家陈非凡的创作心得与厨师老秦的做菜心得如出一辙,画展作品《父亲》又让子墨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父亲,而陈非凡又是子墨最崇拜的人,这些巧合正是本文构思上的独特之处。2.在陈先生的画展上,记者有多次提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3.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画在心中,画在菜中,好菜如画”的表达效果。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亡何,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十八年,北京宫室成,原吉言:“连岁营建,今告成。宜抚流亡,蠲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大臣不能协赞大计,帝意解,两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议。曰:“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众始叹服。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左右莫得闻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橞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左右/莫得闻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B.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左右/莫得闻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C.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左右莫得闻/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D.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左右莫得闻/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在,即“行在所”,亦称“行所”,古代封建帝王所在的地方称为“行在”。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B.监国,古时君王外出,太子留守,代行处理国政,谓之监国。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权臣或近亲摄政,也称监国。C.牢醴,古代祭祀用的牲品和美酒;牢有“太牢”、“少牢”之分,牛、羊、豕三牲具备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D.午门,帝王宫城的正门,因其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专为皇帝“廷杖”罪臣之地。北京紫禁城正门也叫午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原吉长于治事,不辞辛苦。理户部时,尽心筹划,保证了国家各项开支;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时,处理诸多事务,忙而不乱,秩序井然,令人肃然起敬。B.夏原吉体恤百姓,勤于进言。北京宫室建成后,夏原吉请奏皇上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负担。复请后,皇上下令推行,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C.夏原吉以国为重,颇得器重。三殿灾,言官与大臣互相指责,皇上大怒,原吉独揽过失,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常被委以重任,并获皇帝当众称赞。D.夏原吉宅心仁厚,勇于担当。唐赛儿谋反被平定后,原吉奏请皇上宽免三千多胁从者。谷王橞反叛,原吉以全家百条人命担保,解除皇帝疑心,平息此事。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承元,士真第二子。兄承宗既领节钺,奏承元为观察支使、朝议郎,兼监察御史,年始十六。元和十五年冬,承宗卒,秘不发丧,大将谋取帅于旁郡。时参谋崔燧密与握兵者谋,乃以祖母凉国夫人之命,告亲兵及诸将,使拜承元。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承元谓诸将曰:“诸公未忘先德,不以承元齿幼,欲使领事。承元欲效忠于国,以奉先志,诸公能从之乎?”诸将许诺。遂于衙门都将所视事,约左右不得呼留后,事无巨细,决之参佐。密疏请帅,天子嘉之,授检校工部尚书,兼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郑滑观察等使。邻镇以两河近事讽之,承元不听,诸将亦悔。及起居舍人柏耆赍诏宣谕滑州之命,兵士或拜或泣。承元与柏耆于馆驿召诸将谕之,诸将号哭喧哗。承元诘之日:“诸公以先世之故,不欲承元失此,意甚隆厚;然奉诏迟留,其罪大矣!”遂拜诸将,泣涕不自胜。承元厉诸将,乃尽出家财,籍其人以散之,酌其勤者擢之。承元出镇州,所从将吏有具器用货币而行者,承元悉命留之。承元昆弟及从父昆弟,授郡守者四人,登朝者四人,从事将校有劳者,亦皆擢用。俄而移镇鄘坊丹延节度使,便道请觐,穆宗器之,数召顾问。未几,改凤翔节度使。凤翔西北界接泾原,无山谷之险,吐蕃由是径往入寇。承元于要冲筑垒,分兵千人守之,赐名曰临汧城。凤翔城东,商旅所集,居人多以烽火相警,承元奏益城以环之。承元宽惠有制,所理称治。太和七年十二月,卒于平卢,册赠司徒。(节选自《旧唐书·王承元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B.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C.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D.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钺指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予大臣作为权力的标志,被授予节钺的大臣称为持节。B.元和指年号。年号是汉武帝始创的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太和、天宝、庄宗、穆宗等。C.工部,古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构,长官为工部尚书。D.烽火。古代边防报警时所烧的烟火,遇有敌情时通过点燃烟火迅速传达报瞥信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承元少年得志,屡获举荐。他年仅十六岁,就被兄长奏请朝廷,担任过观察支使、朝议郎、监察御史等多个职位。B.王承元不重名位,效忠国家。诸将因他年幼想让他接任亡兄之职时,他拒绝接受,后因诸将答应一起效忠国家,才同意就任。C.王承元忠君奉诏,劝谕部下。他不恋先祖旧地,密奏朝廷请求另派节帅,在柏耆宣诏时积极劝谕号哭喧哗的将领们接受诏令。D.王承元守职尽责,治政有方。他任凤翔节度使时,在要道修筑堡垒防止吐蕃人侵,在凤翔城东增加城垒护卫居民安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遂于衙门都将所视事,约左右不得呼留后,事无巨细,决之参佐。(2)承元厉诸将,乃尽出家财,籍其人以散之,酌其勤者擢之。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请你以一名媒体记者的身份,在报纸上撰写一篇倡议书。要求:800字左右。选好角度,符合实际
参考答案1、1.C2.①读书如见故友的欣喜之情。诗人视书中先贤为平生好友,将开卷读书当作与好友对话,为此而欣喜;②因年华老去而震惊。诗人以水为镜,发现鬓毛已衰,内心为自己的年华老去而震惊;③壮志未酬的无奈与辛酸。诗人自视“灭胡心尚在”,壮志虽存,但年华已逝,只能在书卷中去求得内心情感的慰藉。【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以一‘笑’字显其渴望杀敌报国的豪迈之情”错误,“笑”更多的是一种志向不得伸展的苦笑或自嘲。故选C。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湖边几间茅草屋是我的家,我家有万卷藏书但是却不能救贫。燕子飞来飞走又是一年,花开花落又是一个春天。打开书卷如同遇见故友一样高兴,从水中倒影看到自己已经两鬓斑白。自己知道内心尚且想着带兵打仗灭掉胡人,可是目前只能在书卷中寻求安慰。陆游少有大志,二十九岁应进士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被秦桧除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终因坚持抗金不为当权者所容而罢官。居故乡山阴二十余年。后曾出修国史,任宝章阁待制。其词风格变化多样,多圆润清逸,不乏忧国伤时、慷慨悲壮之作。“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中,“开编喜见平生友”,可知诗人视书中先贤为平生好友,将开卷读书当作与好友对话,为此而欣喜;“照水惊非曩岁人”,可知诗人以水为镜,发现鬓毛已衰,内心为自己的年华老去而震惊;联系下文“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可知壮志虽存,但年华已逝,只能在书卷中去求得内心情感的慰藉。【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2、1.D2.A3.C【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毛病:①“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遗址”一句中“留下了”有错,应改为“留下的”,排除A项、C项。②搭配不当。“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获得”中“获得”应改为“寻找”,排除B项。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为了与下文“整体性”相照应,宜用“支离破碎”。便捷:方便而迅速。快捷:快速,敏捷。这里强调“数据获取”不仅快而且方便,所以用“便捷”。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其主语多是人。结合“这项工作”分析,选用“轻而易举”。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小试牛刀:比喻有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此处强调遥感技术正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故用“大显身手”。故选A。3.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上文说的是“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的原因,故用“正因为如此”,排除B项和D项;下句将时间状语提前并用逗号隔开,为与下文句式保持一致,排除A项。故选C项。3、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结合“没有”“有的”分析,⑤④在一起;结合“缓缓起伏、慢慢滚动”“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了金色的骇浪”分析,②③①内容衔接紧密。结合画线句前句最后“天的尽头”分析,⑤④描写“尽头”的景,适合放前面;结合“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分析,这主要是这种金黄的骇浪带给我的震撼,②③①应该放在后面。综合分析C项正确。故选C。4、1.C2.A3.D【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等。掌握常见的词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词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词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第一组,茹毛饮血: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根据语境“的年代”,应选“茹毛饮血”。第二组,揣度:推测忖度;揣测:推想,估计,是对事物的发展及结局的判断和猜想。根据语境“卖家的心态很容易”,应选“揣度”。第三组,筛选:利用筛子进行选拣,现泛指通过淘汰的方式挑选;选用:挑选或应用。根据语境“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筛选”符合语境。第四组,过于: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仅仅:形容数量少,或表示,强调限于某个范围。根据语境“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应选“过于”。故选C。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B项,动宾搭配不当,“显示”孔洞可改为“出现”。C项,语序不当,可把“对人类来说”调到“都是”前面。D项,成分赞余,可删去“而任何每一个孔洞”中的“每”。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题干中“药引子”是专有名词、特定称谓。A项,引号作用是引用。B项,引号作用是反语,讽刺。C项,引号作用表示强调。D项,引号作用和文中“药引子”的引号是专有名词、特定称谓。故选D。【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5、1.C2.相似之处:①外表美丽(翠羽,嘴红);②能学人言;③被锁笼中。感情:①罗诗以鹦鹉自比,表达了诗人寄人篱下,无法畅言的无奈(悲慨)②白诗被困笼中的鹦鹉似富贵人家的歌妓,不得自由,表达了诗人对她们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同情,体现了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C项,“鹦鹉对其主人也是情深义重,不离不弃”错误。依据“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可知,怕鸟“高飞”与前“剪翅”,说明主人与鸟不仅是“心意不同”,更是极端对立,水火不容,更谈不上情深义重,不离不弃。故选C。2.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形象特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再结合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把握两首诗中物象的特点,依据意象、物象、手法等分析情感的异同,进而准确作答。第一问是比较两首诗中的鹦鹉有何相似之处,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找出描绘鹦鹉的内容,概括出它们相似之处。罗诗中根据“莫恨雕笼翠羽残”可知鹦鹉具有美丽的外表,被锁在笼子里。“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是劝鹦鹉没必要把话说得太过明白,明白的话难以说出口。说明鹦鹉能学人言。白诗根据“养得经年嘴渐红”说明鹦鹉具有美丽的外表。“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说明鹦鹉被人剪掉翅膀被样在笼子里,只有喂食的时候才暂且把篓子打开。“人怜巧语情虽重”是说人怜惜鹦鹉回说话,而对鹦鹉情谊深重。据此分析可概括出两首诗歌中鹦鹉的相同之处为:外表美丽(翠羽,嘴红);被锁笼中;能学人言。第二问考查两位诗人借鹦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鹦鹉的特点是善于学人言语,罗诗“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表面看是劝诫鹦鹉不要把话说的太明白了,太明白的话语反而难以出口啊!鹦鹉本身是无所谓出语招祸的,显然是作者的自我比况,是借告诫鹦鹉的口吻表达语言不慎,足以招祸的无法畅言的无奈、悲慨之情。白诗“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是说鹦鹉的主人因怜爱鹦鹉灵巧善虽然对其言情深义重,但鹦鹉想的是怎样冲出牢笼远走高飞。鹦鹉的心思和主人的怜爱是多么不同,这些鹦鹉就和富贵人家的歌妓舞妓一样,被深深藏在像牢房一样的后院里。诗人借咏叹鹦鹉来表达对像被困笼中的鹦鹉一样富贵人家的歌妓舞妓的同情指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点睛】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难度不太大。首先要找到探究诗歌情感的突破口,主要是标题、作者、注释、典故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理解诗句内容后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常见的诗歌情感有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寄情山水等。6、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初步构思框架”,根据框架图的要素,结合构思的内容分析。“分享阅读”有分班级和小组两种形式,各组分享阅读主要包括“主题”“书目”“作业”等要素,班级分享阅读活动主要包括“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即可,注意字数的要求。7、1.D2.①前呼后应,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②气氛从“祥和”到“尴尬”的变化,体现了情节的变化,使小说有波澜;③前后形成对比,有助于凸显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3.①作风简朴,意志坚定。走小道去陈家窝,坚决不让雇车,即使下大雨也不退缩。②关心群众,为民谋利。退休了仍去扶贫联系点,为陈家窝能脱贫操碎了心,跑断了腿。③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打报告把贫困村帽子戴回来,不交给后任算不清的账。【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D项,“体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小说体现的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故选D。2.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依据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现的语境,依据语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整个上午气氛一派祥和”,是老乡长退休交接时的环境描写,“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是老乡长当场指出脱贫村弄虚作假问题时的环境描写,两句话分别处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处,从结构上起到呼应的作用;从内容上“祥和”与“尴尬”形成对比,突显情节的变化,突出小说的主题。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由原文“老乡长和小孙出发了。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终于到了卧牛岭。站在岭上往下看,尽是沟沟壑壑,一片苍茫。这时候天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可知老乡长不畏困难,亲力亲为;由原文“二奎家里已经聚集了村两委的干部,听说老乡长退休了,大伙儿今天都要来表示感谢。老乡长一到,二奎连忙让婆娘泡茶,大伙儿全围拢过来,准备听老乡长的退休感言”可知老乡长颇有政绩,受群众爱戴;由原文“老乡长走过去,随手拔起一棵,举到眼前察看,小孙忙跑过来问,‘怎么啦,老乡长?’老乡长说,‘走,咱往前走走,再看看别的地块。两人往前走到另一片果林,老乡长又拔起一棵板栗树苗察看,完了让小孙拿着这棵树苗,老乡长明显加快了步伐,小孙在后面气喘吁吁地小跑起来”可知老乡长做事认真务实,不走形式;根据原文“打报告给县里,把贫困村帽子戴回来!”可知老乡长有责任心,敢担当,不弄虚作假。【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8、1.B2.C3.政府重视立法,严格执法;社区积极参与,重视指导;学校重视宣传,开设课程;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依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中说目前我国城市“已基本实现‘无害化’”理解有误。材料三中说“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减量化为优先”“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能回收资源和能量”“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我国目前只是将大量的生活垃圾进行初步的“卫生填埋和焚烧”,根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还未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进行比对分析。本题C项不正确,“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不能得出“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的结论。而且材料三中说“对于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由此可知是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的。故选C。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间,梳理层次关系,再把握关键语句,具体辨别,从而抓住主要信息。作答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推行垃圾精细化管理还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根据题干提示可知答案涉及内容在材料四中。材料四中二三自然段介绍了德国和日本的垃圾精细化管理举措,抓住关键句“德国……累计出台与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10余项、行政管理条例近5000条。……德国实现了全覆盖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专门的环境警察,每天……,每周……”“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日本每户家庭……每个社区……如果乱丢垃圾,……”进行概括,即可整理出答案。9、1.B2.(1)照应前文,子墨看到所展画作均为老人时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陈非凡的答记者问,进一步使“老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为下文子墨对父亲态度的转变作铺垫;(2)推动情节发展,陈非凡谈及作品《父亲》创作过程及创作心得,使子墨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对后文子墨接管父亲酒楼生意等情节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有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画家陈非凡与厨师老秦的创作体会相似,使子墨领悟了画画与做菜的共通之处。3.(1)“好菜如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做菜与画画的相似之处,体现了子墨对做菜的独特感悟;(2)“画在心中,画在菜中”,不管是画画还是做菜,都可以看出子墨是一个心有温度、热爱生活的人;(3)三句话,句式整齐,富有诗意,充满哲理,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表现了老秦夫妇对儿子一心要做画家的不满和埋怨”错误,母亲哭泣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几代人经营了二百多年的醉翁楼终究还是关门了,心中有无限的不舍和无奈;二是老秦每天摆弄炊具沉默不语,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能深刻理解老秦心里的苦楚。但老秦夫妇还是选择尊重儿子的理想,所以并没有对儿子的不满与埋怨。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回答。内容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概括主要内容,突出对象(形象)特征,表达情感,揭示、升华主题。结构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思考考查的句、段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关系。本题中,记者的提问在第③段,分别是“这次展出的作品为什么全画老人?”“展品里,你最喜欢哪幅?”“又有记者问,能谈谈您的什么创作心得吗?”记者三次问话,陈先生三次回答。其中,“陈非凡说,我喜欢画老人,他们的每条皱纹里都饱含着智慧,每根白发里都藏着故事”写出了子墨看到画作、听到陈先生的回答后内心受到的震撼,对老人的理解更加深刻,为下文他态度的转变做铺垫。“父亲离世前,我从未觉得他有多重要,但离开我们后,才发现我这辈子依靠的大山轰然倒塌了。那几天,我什么也没做,就是画我的父亲。每画一幅都是一挥而就,原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早已深入内心,植入骨髓”让子墨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更深刻地理解对父亲的感情,推动下文改变主意接管酒楼的情节发展;“画画时,心中有温度,画出来的作品必然是鲜活的”与“画画时,心中有温度,画出来的作品必然是鲜活的”语言相似,道理相通,让子墨领悟了画画与做菜的共通之处,也较好地表达了小说的主旨。因此,本题从情节、人物和主旨几个角度作答即可。3.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的能力。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常见的命题角度有:①从句式选用的角度,命题多判定文中长短句或整散句的使用情况。②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命题先判定文中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再结合修辞的作用回答。③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答题步骤上,第一步,概括语言的特点;第二步,联系原文分析;第三步,指出效果。“画在心中,画在菜中,好菜如画”连用三个四字短句,句式整齐,写出了子墨虽不作画,画却在心中,做菜就是在作画,只要带着温度、带着情感,做菜和作画其实道理一样,让人回味悠长;“好菜如画”将菜比作画,既写出了子墨此时对做菜的深刻领悟,也表现做菜与画画道理相通之处,只有心中有爱,爱生活,爱父母,爱自己的爱好,带着温度和情感,都可以在该方面取得较大成就。该句也刻画出子墨的形象——心有温度、热爱生活。【点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鉴赏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在基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常见的命题角度有:①从用词的角度,命题多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用较多的叠词(拟声词)可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②从句式选用的角度,命题多判定文中长短句或整散句的使用情况。如短句常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使用整句容易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能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增强语言的灵动性。③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先判定文中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再结合修辞的作用回答。如文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④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如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等。⑤从人称使用的角度,如运用了第二人称,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答题步骤上,第一步,概括语言的特点;第二步,联系原文分析;第三步,指出效果。10、1.C2.D3.C【解析】
1.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国家大事总是被皇上召去详加议论,左右的人都不得听见。讨平交趾后,皇上问升官与赏赐哪样便利。夏原吉回答说:“赏赐费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升官是以后的费用,则是没有穷尽的。”皇上听从了。具体而言,“左右莫得闻”一句中“左右”是句子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交阯平”一句是被动句,即“交阯”被“平”,主谓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两项;“迁官与赏”是并列关系,从二者中选其一,中间不能断开,“后日费”是“迁官”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故选C。2.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专为皇帝‘廷杖’罪臣之地”分析错误,从原文第三段“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可知,原文中皇帝并没有在午门廷杖罪臣,而是命言官和大臣们都跪在午门外辩论,所以,依据文意可知,午门不是专门用来“廷杖”罪臣之地。故选D。3.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项,“三殿灾,言官与大臣互相指责,皇上大怒”错误,参考原文第3段的文句“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此句意思是,“当初,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诏求直言,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皇上大怒”可以得知,皇上大怒不是因为言官与大臣互相指责,而是因为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另外,“原吉独揽过失”表述有误,原文第3段“原吉独奏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的意思是“夏原吉却唯独上奏说大臣不能协同辅佐国家大事”。故选C。【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夏原吉,字维喆,祖先是德兴人。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来赡养母亲。因为获得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没多久,代理户部的事务。凡各地的户口、府库、田税增减的数目,他都用小本子记好,带在身上,随时查阅。当时,战争刚刚结束,皇上给参加“靖难”的功臣封赏,分封藩王,增设武卫百司。后来又发兵八十万向安南问罪,命宦官监造巨舰通使海外各国,在北京大造宫室。这些事项,供应转输的财物都以数万万计,全由户部支出。夏原吉都尽心筹划,国家各项开支足够使用。永乐八年,皇上北征,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总管行在所九卿事务。当时各部门刚刚创建,每天早上,夏原吉进去辅佐太孙处理各项事务。退朝后,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围上来请示。夏原吉一边回答一边手批,不动声色。向北管理到北京行都,向南开导到南京监国的皇太子,京师秩序井然。皇上回来后,赐给他钞币、鞍马、牛酒,厚加慰劳,不久随皇上回南京,受命侍从太孙周游乡里村落,考察民间疾苦。九年任满,皇上在便殿设宴,款待夏原吉和蹇义等人,皇上指着两人对群臣说:“高皇帝培养贤才留给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臣,这两位便是。”永乐十八年,北京的宫室建成,夏原吉说:“经过多年营建,现在终于大功告成。应该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拖欠的各项征收,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第二年,三殿失火,原吉重申从前的请求。皇上马上命有关部门推行。当初,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诏求直言,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皇上大怒,杀死主事萧仪,说道:“当初要迁都时,曾与大臣们秘密讨论过,很久才确定下来,并不是轻率决定的。”言官借机弹劾大臣。皇上命他们都跪在午门外辩论。大臣们都骂言官,夏原吉却唯独上奏说大臣不能协同辅佐国家大事,皇上怒意消解,将双方都宽恕了。有人指责夏原吉违背初衷。夏原吉说:“我们这些人任职很久了,虽然言语有失,侥幸皇上能够原谅。如果言官获罪,那损失就不小了。”众人这才佩服。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国家大事总是被皇上召去详加议论,左右的人都不得听见。讨平交趾后,皇上问升官与赏赐哪样便利。夏原吉回答说:“赏赐费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升官是以后的费用,则是没有穷尽的。”皇上听从了。山东唐赛儿谋反,被平定以后,有三千多胁从者被俘来京。夏原吉请求皇上,将他们全放了。谷王橞反叛,皇上怀疑长沙有人参与阴谋。夏原吉以全家一百条人命做担保,这事才得以平息。11、1.C2.B3.B4.(1)于是(他)在衙门都将的地方处理政务,告诫左右不能称自己为留后,事情无论大小,都与参谋僚佐决断。(2)王承元激励各位将领,就全部拿出家中财产,按照登记人数来散发它,选择其中做事勤勉的将领来提拔他。【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宜采用排除法。译文:王承元拜拜哭泣不肯接受。众将坚持请求,王承元说:“天子派中贵人作监军,有事何不先与(他)商议?”等监军到后,(监军)也顺着众将的意思赞同他。该句前面的语境是:乃以祖母凉国夫人之命,告亲兵及诸将,使拜承元。所以,本句应断在“不受”之后,从而排除BD。“诸将”是“请之不已”的主语,说明其前应断开,“不已”即“不停”的意思,其后要断开。“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是王承元说话的内容。此处“监军”是中贵人的职责;如果有事应先和中贵人商量,这表现王承元的谦卑有礼,所以在“监军”之后要断开,从而排除A。“及监军至”这里的“监军”用职位代指中贵人。故选C。2.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庄宗、穆宗不是年号,而是庙号。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以偏概全,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在于选项漏掉了“中贵人监军赞同”这一条件;“因他年幼想让他接任亡兄之职时”的说法不当。关于“年幼”是王承元自己的说法,原文是“诸公未忘先德,不以承元齿幼”。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视事”,主持、掌管,处理政务;“约”,动词,约定、规定,引申为“告诫”;“左右”,指左右的人,即亲随。第(2)句采分点:“厉”,通“励”,勉励、激励;“籍”,登记;“酌”,斟酌、选择;“擢”,选拔。【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王承元,是王士真的第二个儿子。兄长王承宗接受朝廷任命以后,奏请朝廷让王承元作观察支使、朝议郎,兼任监察御史,(承元)年龄才十六岁。元和十五年冬,王承宗去世,军中隐瞒不公布死讯,大将策划从其他州郡挑选节帅。当时参谋崔燧暗中和掌握兵权的人商议,就用王承元祖母凉国夫人的名义,通告亲兵与众将,让他们推举王承元继承。王承元拜拜哭泣不肯接受。众将坚持请求,王承元说:“天子派中贵人作监军,有事何不先与(他)商议?”等监军到后,(监军)也顺着众将的意思赞同他任留后。王承元对众将说:“诸公不忘先人恩德,不因我王承元年幼,想让我管理事务。我打算效忠国家,来尊奉先人遗志,诸公能听从我吗?”众位将领都答应。于是他在衙门都将的地方处理政务,告诫左右不能称自己为留后,事情无论大小,都与参谋僚佐决断。秘密上疏奏请朝廷派节帅,天子很赞赏他,授任检校工部尚书,兼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郑滑观察等使。邻镇用两河近年的旧例委婉规劝他,王承元不听,众将也后悔了。等到起居舍人柏耆带诏书前来宣布圣谕将他调任滑州的任命时,兵士有的下跪,有的哭泣,王承元与柏耆在馆驿中召集将领劝谕,众将哭喊喧闹。王承元责备他们说:“诸公因先祖的缘故,不想让我王承元失去此地,情谊非常深厚,但接奉诏命之后拖延不动身,那罪过就大了!”就揖拜众将,哭泣流泪不能自抑。王承元激励众将,就全部拿出家中财产,按登记人数来散发它,选择做事勤勉的将领来提拔他。王承元离开镇守的州郡时,有携带器用和财物随从的将吏,王承元都命令他们留下。王承元的兄弟及堂兄弟,授任郡守官职的有四人,入朝为官的四人,担任将校有功劳的,也都被提拔任用。很快,王承元改任鄜坊丹延节度使,顺路请求觐见,穆宗很器重他,多次召见他咨询。不久,改任凤翔节度使。凤翔西北毗邻泾原,没有险要的山谷,吐蕃由此可径直入侵。王承元在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修筑堡垒,分派一千士兵守卫,赐名叫临汧城。凤翔城东,是商旅聚集的地方,居民经常用烽火相警戒,王承元上奏要求增加城垒来环绕它。王承元宽厚惠民有制度约束,管理的地方以安定著称。太和七年十二月,在平卢去世,册书追赠司徒。12、例文:疫情袭来,如何自我保护,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发端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作出防控部署,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其实,遏制疫情蔓延势头,除了政府部门的决心、努力,每个普通公民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讲究卫生,利人利己。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仅关乎自己,也关乎别人,少一个发病者,就少一个传播源。专家表示,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好个人防护,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如佩戴口罩,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大堂经理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 2024年房产销售个人工作总结
- 酒店前台礼貌礼仪培训
- 结肠癌疼痛护理措施
- 玉林师范学院《管理学原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疗设备基础介绍
- 2024年度摄影修复与数字化转换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2篇
- 湖北省宜荆荆恩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试卷化学试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度大型港口码头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新生儿科专案改善PDCA降低新生儿科患儿入院后臀红率品管圈QCC案例
- “精康融合行动”方案(精神障碍康复)
- 驾驶员雇佣合同
- 基础构成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房屋出租税务办理授权委托书
- 单位授权委托书范本精讲
- 家庭教育主题家长会教案(3篇模板)
- 2024年陕西省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I-L18
- 2024年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套
- (高清版)JTG 2111-2019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