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化【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考点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回顾]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缘由(1)干脆缘由: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裂开,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冲突。(2)根本缘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3.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2)经济上,马歇尔安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4.影响(1)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开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3)世界局势动荡担心,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斗争。[考点深化]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相互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气: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冲突: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其内部也有分歧和冲突,但最终仍要听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安排的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安排背景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逼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救济,也包括军事上的救济经济救济安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实行隐藏的经济手段影响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记着美苏“冷战”正式起先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复原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限制西欧[考题印证]1.(2024·天津高考·11)其次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峻失业问题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斗争危急【答案】A【解析】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冷战”的须要,美国政府须要大力发展军事力气。再结合题干中“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这体现出国家的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故选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美国与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仅是美国应付“冷战”的一种措施,不是其根本国策,解除B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美国就业人数的变更,不能推知军工订单解决了失业问题,解除C项;题干仅是提及了美国政府为了“冷战”须要,与一些国内大企业绽开合作,没有提及该措施加剧了斗争的危急,解除D项。2.(2024·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供应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解析】“美国政府拒绝供应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卑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供应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解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供应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解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供应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反的,解除D项。考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考点回顾]1.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头)(1)表现:欧洲走向联合道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结盟、中国崛起等。(2)影响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②有利于抑制和减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敬重。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九十年头)(1)缘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表现①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②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④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气。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短暂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考点深化]1.全面相识欧洲走向联合的缘由、特点和影响(1)缘由①西欧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②二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原和发展,贸易往来亲密,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须要。③欧洲处于两极格局下,面临苏联的威逼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限制。④法德渐渐实现和解,为欧洲走向联合创建了条件。(2)特点①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②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③合作范围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④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3)影响①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欧洲各国长期保持合作和欧洲的和平发展。②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③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④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市场。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多极化是指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气中心,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②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③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④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快速崛起态势,俄罗斯经济的振兴及大国地位的复原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2)影响①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有利于抑制或减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潮流。③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供应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考题印证]1.(2024.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好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复原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A.推行马歇尔安排 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复原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C项;马歇尔安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解除A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解除B项;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标记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解除D项。2.(2024·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削减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削减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限制D.美国起先建立世界经济霸权【答案】C【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削减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削减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限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解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解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解除D项。3.(2024.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视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图1图2①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欧洲该区域集团组织是欧盟,成员国扩大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故①正确;欧盟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②正确;此时美苏对峙格局已经结束,故③错误;示意图反映出欧盟合作深化,从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④错误,故④错误。只有A项符合题意。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考点回顾]1.形成(1)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2)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2.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3.影响(1)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2)肯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3)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考点深化]1.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缘由及特点(1)必要性:经济大危机及其次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2)契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更——欧衰日破,美国独霸。(3)动力: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4)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5)特点①加权投票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实行加权投票制度。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认缴的资金最多,获得最大的投票权。②“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③一固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2.比较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不同点性质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作用稳定金融秩序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相同点缘由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美国的提倡及其经济实力的强大;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须要目的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世界经济霸权作用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须要,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考题印证]1.(2024·上海单科·29)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8年的上海,有人利用美元和黄金之间的价格波动牟取利润。有学者指出其存在史实错误,理由是当时()A.中国正面临内战全面爆发B.上海已经沦陷为“孤岛”C.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下D.中国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答案】C【解析】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确立美元和黄金干脆挂钩,保持固定价格即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中国内战全面爆发不会变更这一价格,故A项错误;上海已经沦陷不会变更这一价格,故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下固定的价格说明这一史实错误,故C项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确立世界贸易规则,与货币体系无关,故D项错误。2.(2024·海南单科·21)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宝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平安状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行贸易爱护主义D.对欧洲进行经济救济【答案】A【解析】依据“美国拥有世界财宝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平安状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可知美国凭借其经实力加强对世界金融的限制,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这种意图的表现,故A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应付苏联的冷战,属于军事层面,故B项错误;1947年以美国为首签署了关贸总协定,反对贸易爱护主义,故C项错误;对欧洲经济救济是马歇尔安排,也是冷战的组成部分,与美国保持这种优势(世界经济霸主)的“关系模式”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考点回顾]1.区域集团化(1)欧盟:1993年成立,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增加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3)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2.经济全球化(1)缘由: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推动力);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者);两极格局结束(消退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利条件)。(2)评价①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失衡。②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③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阅历,开拓国际市场;国家主权和经济平安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考点深化]1.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基本特点(1)组建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由小到大。(2)区域经济集团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主的体系。(3)(4)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往往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发挥主导作用。(5)区域经济集团对内、对外既有竞争又有合作。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主动影响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②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③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④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供应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阅历,改善产品结构等。⑤有利于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推动人类文明进步。(2)消极影响①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成为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影响国家主权和经济平安。②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加: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靠程度不断加深,某国发生经济危机,将快速扩散,影响全球,传染性和破坏性大大增加。③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发达国家将高污染企业转移和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的掠夺性开采,都严峻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④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考题印证]1.(2024·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快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夫成了相对富有的农场主。这一变更的缘由是()A.马歇尔安排起先发挥作用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答案】B【解析】材料给出的地区是法、德、意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学问推断,应是三国交界的山区地带。此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综合60-70年头的信息(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断,导致变更的缘由可能是经济一体化。马歇尔安排40年头末实施,五十年头就发挥出重要作用,A选项说法错误。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就渐渐建立起来,70年头后渐渐削减,而材料供应的时间是60-70年头,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1971年,故D项错误。2.(2024·江苏高考·20)“在世界很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找寻回来,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A.传统文化的价值B.文化理念的趋同C.商业的文化功能D.外来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刺激人们找寻回来,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A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3.(2024.4·浙江高考·2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大事年表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定归宿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务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答案】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反映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定归宿,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务,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高频考点练兵】1.“帝国主义”可泛指肯定国家、民族对外扩张,并对别的国家、民族建立政治、经济、文化限制的政策、主见或活动。但“帝国主义”一词是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其经典含义的。以下符合“帝国主义”经典含义的是()A.鸦片斗争 B.英法的殖民斗争C.杜鲁门主义 D.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答案】C【解析】“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次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的。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公开反苏、反共的纲领,符合“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发生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前,不符合“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2.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与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当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罗斯福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被剥夺殆尽。这一法案()A.表明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B.意在消退罗斯福新政的影响C.导致美国工人运动持续低迷D.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答案】D【解析】1947年6月,杜鲁门主义已经出台,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从材料信息看,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权利,这一法案明显是受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即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故选D项。3.(2024江苏苏州期末)20世纪50年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民权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并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需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美国此举意在()A.巩固殖民统治B.缓解两大阵营间的冲突C.提升国际形象D.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最高法院认为,美国要想充当世界领袖就必须要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否定种族隔离制度意在提升国际形象,故选C项。废除国内的种族隔离制度与巩固殖民统治、缓解两大阵营间的冲突并无干脆关联,故A.B两项错误。美国此举与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无关,解除D项。4.20世纪60年头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全部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殊会议。上述现象()A.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D.导致国际政治力气对比发生质变【答案】B【解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殊会议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故选B项。20世纪六七十年头,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而非加强,故A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下,国际政治力气对比并未发生质变,故D项错误。5.(2024江苏南通二模)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平安,推行同等、互不侵扰、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一变更表明当今世界()A.霸权主义威逼已解除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加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进入21世纪,不结盟运动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加,故选B项。6.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占据政策由前期主动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方针,转变到后来的包庇、扶植。能够促使其转变的因素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世界金融体系的建立C.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D.日本政治体制的变革【答案】C【解析】由于中国共产党赢得内战并建立了新中国,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须要日原来牵制、对抗新中国,因此渐渐扶植日本,故选C项。1991年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时间“二战后”不符,解除A项。战后世界金融体系以美国为主导,与对日政策无关,解除B项。战后日本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在美国的推动下进行的,解除D项。7.有学者认为,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这主要指()A.美苏分别形成对立的思维模式B.美苏分别形成两大经济集团C.冷战对苏联的损害超过了美国D.美苏划定了东西方地理界线【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可知,在美苏对峙中苏联的损伤远超美国,形成非对称的影响,故选C项。A.B.D三项都具有肯定的对称性,故均可解除。8.20世纪80年头,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就任法国总统之日,特地前往象征法兰西思想和精神圣地的先贤祠为三位先贤进献了三枝玫瑰,其中一枝献给了19世纪40年头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跑呼号的政治活动家。密特朗此举的意图是()A.帮助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B.主动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C.强调第三世界在法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D.突出社会党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答案】C【解析】密特朗特地给“19世纪40年头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跑呼号的政治活动家”献上一枝鲜花,说明其对解放殖民地奴隶的重视,而该问题大多出现于第三世界国家,故选C项。题干述及的是法国总统对“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跑呼号”的一位政治活动家的景仰之情,而非帮助亚非拉人民独立,解除A项。题干论及的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现象,解除B项。密特朗属于社会党人,但题干中没有论述社会党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问题,解除D项。9.(2024江苏泰州期中)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救济欧洲的马歇尔安排,但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状况,制定统一的经济安排,然后确定救济份额。苏联则反对供应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状况,主见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然后由美国负责供应救济。由此可知()A.苏联明确拒绝接受马歇尔安排的救济B.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冲突已不行调和C.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D.马歇尔安排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局面【答案】C【解析】由材料“美国……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状况”“苏联则反对供应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状况,主见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可知,美国在受援国接受其要求的前提下才赐予救济,苏联主见受援国依据自己的需求提出救济要求,其认为供应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状况会损害这些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故C项正确。苏联要求有条件地接受马歇尔安排,而不是明确拒绝,故A项错误。最初马歇尔安排的受援国包括苏联,说明两大阵营的冲突并不是不行调和,故B项错误。美苏冲突的激化是导致欧洲出现对峙局面的主要缘由,马歇尔安排只是加剧了对峙程度,故D项错误。10.(2024江苏泰州期中)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务,并赋以深刻的寓意。对下面的漫画,理解最精确的是()A.日本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和平崛起B.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得到日本关注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谋求成为联合国平安理事会常任理事国D.世界多个力气崛起,形成多极格局【答案】B【解析】依据漫画中电视画面上“CCTV”的字样,可知日本关注中国的崛起,B项正确。日本躲避二战责任,并未吸取历史教训,A项错误;日本在20世纪80年头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目前还没有实现,C项错误;D项在漫画中没有信息体现,且多极格局尚未实现,解除。11.(2024江苏南通期末)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表明多极化趋势起先出现D.使欧洲丢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中“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表明这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故选B。材料反映了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不结盟运动、多极化趋势发生在两极格局期间,解除A和C;材料没有反映欧洲的信息,解除D。12.冷战结束后,国际事务从西方国家垄断向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的方向转变,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围绕责任、权益的合作与竞争同步增长,新兴大国力图在世界秩序重构中占据主动。这说明()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西方已经无力主导国际事务C.旧的世界秩序已经完全崩溃D.国际力气对比已经完全变更【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冷战结束后”及材料中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推断A项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冷战结束后,西方特殊是美国仍主导国际事务,故B项错误。目前两极格局虽然解体,但西方大国占主导的世界秩序依旧存在,故C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