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第1节被动运输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C.K+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解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属于半透膜,A项错误。葡萄糖和K+属于溶质而非溶剂,B、C两项错误。答案D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帮助扩散过程中须要蛋白质的参加B.甘油和苯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C.小分子物质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D.帮助扩散过程中物质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的,不消耗细胞中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解析帮助扩散须要转运蛋白的帮助,A项正确;甘油和苯属于脂溶性物质,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B项正确;不是全部小分子物质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C项错误;帮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细胞中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D项正确。答案C3.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改变,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渐渐变红,其缘由是()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细胞膜等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水中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解析紫色水萝卜的色素分子存在于液泡中,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增高,细胞膜、液泡膜将失去选择透过性,色素分子通过液泡膜、细胞膜进入清水中,使水的颜色变红。答案C4.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依照红细胞外形的改变推断蔗糖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C.丙>丁>甲>乙 D.丙>乙>丁>甲解析水分子是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高浓度的一侧。甲中的红细胞吸水裂开,说明其所处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最低;乙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状态,说明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其所处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相等;丙中红细胞失水而皱缩,说明其所处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最高;丁中的红细胞吸水膨胀但没有裂开,说明其所处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质浓度,但高于甲的蔗糖溶液的浓度,即蔗糖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为:丙>乙>丁>甲。答案D5.下列细胞能发生质壁分别的一组是()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③植物的根毛细胞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⑤用解离液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⑥根尖分生区细胞A.①⑤ B.②③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解析能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为活的成熟植物细胞。①是死细胞;④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⑤用解离液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是死细胞;⑥没有大的液泡,这些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别。②和③都是活的成熟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别。答案D6.关于“视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但通透性小于细胞壁B.随着质壁分别的进行,液泡的颜色变深C.用盐酸处理表皮细胞,更简单视察到质壁分别现象D.试验过程中,至少须要对装片进行三次视察并记录结果解析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A项正确;在质壁分别过程中,水不断地从液泡中流出,导致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增大,液泡颜色变深,B项正确;盐酸能杀死细胞,从而使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别,C项错误;在质壁分别和复原的试验中,至少须要用显微镜视察三次细胞,分别是正常细胞、质壁分别的细胞和质壁分别复原的细胞,D项正确。答案C7.(2024福建高一期末)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 B.帮助扩散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解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顺浓度梯度,说明是被动运输;没有蛋白质物质不能运输,说明须要蛋白质帮助,因此是帮助扩散。答案B8.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别、浓缩的膜分别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在肯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将溶液净化、分别与浓缩的目的。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超滤膜技术中运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B.超滤膜技术中运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C.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D.透过超滤膜的水,已被除去了臭味解析生物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组成,其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有关,题目中没有提及滤膜的成分,但依据题意,滤膜可以透过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大于孔径的物质不能透过,可知没有转运蛋白存在,只具有半透性。答案B9.下面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依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图乙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的状态。图甲中:A是清水,B是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1)比较图乙中A和B处溶液浓度的大小:。
(2)图丙中G的名称为,图甲中的C相当于图丙中的,它与图丙中相应结构的区分是。
(3)若把根毛细胞放入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它将出现,再放入清水中,它又会出现。
(4)若用质量分数为50%的蔗糖溶液重复上述试验,试验现象怎样?
。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均是由于发生了渗透作用。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细胞失水过多时,会导致细胞死亡。答案(1)B>A(2)原生质层G图甲中C属于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而图丙中G具有选择透过性(3)质壁分别质壁分别复原(4)在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别现象,再放入清水中不会发生质壁分别复原。因为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根毛细胞失水过多已死亡实力提升1.将某种细菌分别接种到乙醇、乙酸为唯一碳源的培育基上,测定这两种物质穿过细胞膜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想合理的是()碳源的浓度转运速率/(mol·min-1)乙醇乙酸0.12180.36461.0201003.06015010.0200172A.乙酸的转运速率与氧浓度呈正相关B.乙醇穿过细胞膜的速率比乙酸快C.乙酸穿过细胞膜可能须要转运蛋白D.乙醇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帮助扩散解析据表可知,乙醇的转运速率与培育基中的乙醇浓度呈正相关,推想该物质应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转运;在培育基中乙酸浓度较低时,乙酸有较高的转运速率,推想乙酸穿过细胞膜可能须要转运蛋白。答案C2.现有4瓶失去标签的蔗糖溶液(编号为A、B、C、D),已知4瓶蔗糖溶液的浓度不同,现利用半透膜袋进行渗透试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②萎缩。4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A.A溶液 B.B溶液C.C溶液 D.D溶液解析依据图示依据渗透作用分析,蔗糖溶液浓度A溶液>D溶液、B溶液<D溶液、C溶液>D溶液,因此4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B溶液。答案B3.用质量浓度为2mol/L的乙二醇溶液浸润某种植物细胞,视察质壁分别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相对体积改变状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该细胞不行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渐渐增大C.BC段表明该细胞起先因失水过多而渐渐死亡D.用肯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解析能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是具有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因此该种细胞不行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AB段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细胞液浓度渐渐增大;BC段由于乙二醇进入细胞内,导致质壁分别复原;用肯定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该细胞,由于K+和NO3-能够进入细胞内,因此也会发生质壁答案C4.为探讨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试验方案,试验结果如下表:浓度/(mol·L-1)0.150.20.250.3质壁分别状况不分别刚分别显著显著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觉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浓度最可能是()A.≥0.2mol/LB.≤0.2mol/LC.<0.2mol/LD.0.15mol/L<乙<0.3mol/L解析由表格信息知,该植物细胞液浓度接近0.2mol/L,该植物要能在乙地生长,则必需保证能正常吸水,即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故选C项。答案C5.植物细胞在质壁分别复原过程中,能正确表示细胞吸水速率的是()解析植物细胞在质壁分别复原过程中,外界水分子进入液泡,使液泡内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之间的浓度差变小,吸水力渐渐下降。留意题干中“质壁分别复原”的含义。往往有些学生误以为是质壁分别和复原两个过程,事实上是指质壁分别的复原过程,简单理解错误错选D项。答案B6.(多选)红细胞溶血可推断物质运输的速率,其原理是进入红细胞中的物质能增大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更多水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裂开,即发生溶血。某试验小组利用该原理探讨了细胞膜对几种物质的通透性,得到如下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编号溶剂溶血现象时间/s11mL水+0.1mL红细胞悬液有921mL乙醇+0.1mL红细胞悬液有4831mL甘油+0.1mL红细胞悬液有1341mL葡萄糖+0.1mL红细胞悬液无—A.细胞膜对上述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B.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和乙醇接近C.红细胞肯定不能从溶液中汲取葡萄糖D.甘油和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解析依据处于不同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速度的快慢可知,细胞膜对上述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A项正确;依据3比2先溶血可知,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B项错误;红细胞可以通过帮助扩散汲取葡萄糖,C项错误;甘油和乙醇均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D项正确。答案BC7.(多选)(2024山东高一期末)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分别探讨发觉了水通道蛋白和钾离子通道蛋白,因此共同荣获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故水分子都要通过水通道蛋白出入细胞B.甘油和酒精的运输与依靠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不同,须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C.通道蛋白贯穿于细胞膜,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无需与其结合D.人的肾脏中肾小管细胞水通道蛋白发达,与水分的重汲取干脆相关解析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故水分子主要通过水通道蛋白出入细胞,A项错误;甘油和酒精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不须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B项错误;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须要与其结合,C项正确;人的肾脏中肾小管细胞水通道蛋白发达,与水分的重汲取干脆相关,D项正确。答案CD8.脂质体是依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脂质体的形成是由于磷脂分子结构同时具有特点。
(2)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觉,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改变,这一事实说明。
(3)在脂双层膜中加入某些蛋白质后,脂质体汲取了许多水而膨胀,这一事实说明。
(4)依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可以推想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成分有关。
解析(1)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因此既具有亲水性,也具有疏水性。(2)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觉,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改变,说明水分子不能通过脂质双分子层。(3)在脂质双层膜中加入某些蛋白质后,脂质体汲取了许多水而膨胀,这一事实说明这些蛋白质能将水分子运输到细胞内,为转运蛋白。(4)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而(2)说明水分子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因此可以推出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蛋白质有关。答案(1)亲水性和疏水性(2)水分子不能通过脂质双分子层(3)水通过脂双层膜须要蛋白质的帮助(4)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9.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别现象,图a是发生质壁分别的植物细胞,图b是显微镜下视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别指的是细胞壁和的分别,后者的结构包括[]和[]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内填图中序号)。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别所需的外界条件是,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
(3)图b是某同学视察植物细胞质壁分别与复原试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办公用品及办公设备租赁一体化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养老社区入住与紧急救援协议3篇
- 2025年度养猪场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村房屋买卖合同及土地承包权转让与配套设施租赁及物业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农副产品线上与线下销售融合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危化品公路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经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聘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美发行业美容美发行业投资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农村自建房合同协议书(含节能环保建筑材料)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房屋置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数据分析基础与应用指南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月考英语试卷
- 消防水域救援个人防护装备试验 大纲
- 机电样板施工主要技术方案
- 涉税风险管理方案
- 青岛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高空作业安全免责协议书范本
- 石油化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手术后如何防止排尿困难
- 特种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