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中孔子的天命观浅析目录TOC\o"1-2"\h\u1085《论语》中孔子的天命观 130265摘要 126153前言 125692一、孔子的天命观及其源流 224746(一)孔子对“天”的认知 39279(二)孔子论“命”,“天命” 56257(三)孔子“天命观”的内涵 81462二、道德践履:人对天命的回应 93145(一)学以成人 1018844(二)孔子志道 1110736结语 12摘要孔子的天命鬼神观念一直是讨论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孔子个人的信仰,还决定着孔子之后整个儒家对待天命鬼神的信仰和态度,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哲学和宗教的基本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孔子的天命观,分析孔子对天、天命、天命观的理解,得出天命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准则和规律,天命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仁上的观点。文章第二部分旨在分析孔子的道德实践,即其在社会关系中的实践。孔子在社会关系中的道德实践以仁为核心,君子人格实践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因此本文将从孔子的天命观和其道德实践两个方面,以《论语》为依托,阐述孔子的天命思想。关键词:论语;天命;道德实践;仁 前言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象征。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先秦儒家的研究中,对于孔子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课题,关于孔子的论文、著作书数不胜数。近些年来,关于孔子对“天”“天命”的看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声音。关于孔子对“天”“命”的看法: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孔子关注现实社会,努力改变“无道”的现实,重建遵循礼乐的和谐社会。孔子提出“仁”的学说,重视人自身的修养与实践,把“仁”作为一切道德的源泉与根本。本文全面地看待孔子的天命观,不一昧的肯定孔子相信天或者不相信天,而是从《论语》出发,从相关文本出发,去推测当时的背景条件下,孔子的天命观中所蕴涵的内容。因此本文将从孔子的天命观和其道德实践两个方面,以《论语》为依托,阐述孔子的天命思想。“天人合一”是“天命”产生的主要来源,孔子将这种具有宗教神学性质的理论形式进一步发展为真正的哲学形态。一、孔子的天命观及其源流孔子的天命观是孔子的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到哲学、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天命意识随着人类意识的产生而产生发展,“天命”这一概念,是儒家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学术界经过多年的探讨,争论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孔子是否信仰天命,孔子所理解的天命是天的意志,还是自然规律,天命与人事的关系等等。其中涉及到的材料多集中于《论语》中有关天和天命的语句。天命论有自己的时代背景:夏商周天命观发生变迁,从神灵之天到道德之天,由“以祖配天”到“以德配天”。夏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声称自己的政权是得之于天命,《尚书·召诏》记载说:“有夏服天命。”《尚书·召诏》“天”指天神,“命”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使也。从口,从令。”《尚书·召诏》许慎,《说文解字》,第34页。商王朝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合理性,更是抬出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叫做“帝”或“上帝”,这里的上帝是指天上和人间社会和自然的最高主宰。商代统治者宣称:“帝立子生商。”《诗经·商颂·长发》这就是说,他们的祖先是上帝的儿子,他们自己是上帝的子孙,商朝的统治者就是至上神“上帝”,垄断了上帝与人间的联络。《尚书·吕刑》记载:“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尚书·吕刑《诗经·商颂·长发》《尚书·吕刑》北大哲学系中哲教研室,《中国哲学史》,第七页。到了商周之际,“上帝又被称作“天”。从现在已经刊行的甲骨文与金文资料来看,殷人尚未将“天”与“王”紧密联系起来,没有出现“天子”一类的名词。到了西周,周王才开始自称天子。周人以小邦周取代大国殷,粉碎了商朝统治者宣扬的“政权神授”的永恒化理论。周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提出“以德配天命”。春秋时期,天,天命已经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对信仰范畴,墨子就以天意来论证其兼爱说、非攻说。孔子继承夏商周以来的天命观传统,在传统天命观基础上,脱去天的人格神外衣,但是仍然保留天的最高意志,保留对天的敬畏。孔子把天、天命从至高无上的地位拉入人间,创造性地提出了仁的观点,提出了人在无法预知的天命的情况下,顺天知命,以君子人格为标准去修养自己,符合天命的标准。(一)孔子对“天”的认知要研究孔子的天命观,首先必须考察孔子所说的“天”。即:孔子对“天”的认识及其对待“天”的态度,将直接关系到孔子对“天命”的认识与态度。关于《论语》中的“天”,冯友兰先生已经在《中国哲学史》中为我们做了总结:《论语》记载孔丘讲“天”的地方很多。根据历代儒者对《论语》的解释,以及我们的常识可知,“天”的含义可分为五种:(1)自然之天,就是我们平时肉眼可以看到的苍天,与“地”是相对的;(2)神灵之天,就是殷商时期的至上神“上帝”,有人格意志,行事神秘没有固定的标准,会发出什么样的“天命”全凭他个人的好恶;(3)道德之天,即指西周时期“以德配天”的天,虽然此时的天也是有人格意志的,但是此时的人格意志已经有了道德标准;(4)义理之天,即朱熹所讲的“理一分殊”之“理”,这个天是自然界的每一人和物的存在依据;(5)规律之天,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界的运动法则和事物的发展规律,它们客观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我们人类又可以在顺应这些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人类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这五种可能的含义,除了自然之天,其余四种都有最高主宰的意思。那么,孔子所信仰的“天”究竟是哪一种呢?我们可以根据《论语》来分析孔子的天的意思。1.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论语·八佾》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论语·子罕》3.“迅雷风烈,必变。”《论语·乡党》《论语·乡党》我们从论语中的篇章,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天不是有意志的人格力量。《论语·宪问》中记载:“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困治宾客,祝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论语·宪问》《论语·宪问》从这些话看起来,孔丘所说的天的意思,基本上仍然是当时的传统的宗教中所说的天、帝或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者。孔子虽然没有把天描绘成能直接发号施令的最高主宰,而将天的人格神的外貌丢掉了,但却保留着天具有最高意志,能主宰一切的权威。上文“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是孔子用“天”来做比喻,将天比作最高的道德准则,“吾谁欺,欺天乎”,则是孔子在特定场景下的感叹,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天”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及孔子对“天”的敬畏,对天的最高意志的保留。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论语·阳货》(二)孔子论“命”,“天命”匡亚明说:“人的遭遇是由谁决定的呢?传统观念认为,是由天命即天或上帝的命令决定的。孔子也说是命决定的,但这个命不是人格化的有意志的上帝的命令,而是一种不可知的外在必然性,它以偶然机遇,不可抗拒地降临世间某一个人头上,即所谓时命。”匡亚明:《孔子评传》,齐鲁书社,1985年3月第1版,第215页。匡亚明:《孔子评传》,齐鲁书社,1985年3月第1版,第215页。陈川雄也如是说:“所说的命不是指鬼神,也不是指生命的命,而是指一种自然规律,一种不可抗拒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它是一种超自然的力,超自然的能量。”陈川雄:《论先秦儒家的生命价值观》,《孔子研究》,2001年第5期。陈川雄:《论先秦儒家的生命价值观》,《孔子研究》,2001年第5期。1.“命”的含义第一,指人的寿命。如《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论语·雍也》《先进》篇也有“不幸短命死矣”。《论语·雍也》《论语·先进》第二,言辞之“命”,和语言有关,如命令。如《子路》篇“不辱使命”《论语·子路》,《宪问》篇中的“见危授命”《论语·宪问》,《季氏》中的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论语·子路》《论语·宪问》《论语·季氏》《论语·宪问》第三,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论语·颜渊》第四,天命的观点,是孔子命的本质和核心天命,简单地说,就是天的命令。殷墟卜辞中记载帝可“令风”,“令雨”,“令雷”,也可“害我年”,“降旱”,还可“乍王祸”。可见,上帝,也就是天,在当时是通过直接的命令来主宰自然和社会。天命就是天的命令,是天命最基本的含义。孔子以天为最高主宰,而天就是头顶上的苍天,天通过天命主宰天下。孔子曾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论语·阳货》“道,即天命也。”用“道”来指代“天命”,天已经不是一个喜怒无常,毫无规律可言的上帝了。顺应天的意志,天会给予福佑,违逆天的意志,天会降下惩罚。天根据人事降命。这种“顺吉逆凶”的天命观,是对天处事方式的总结,成为后世普遍信奉的天命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论语·为政》天命也有使命的意思。天命有德。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就是自己的使命。孔子认为自己恢复与重建周礼的活动,就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就是他毕生追求的信念,他的这种活动是命所支持的,也是符合天命的。2.命与天命《论语》中有时单称“命”,有时称“天命”,涵义相近。钱逊说:“《论语》谈命,有时与天连称‘天命’,有时‘天’与‘命’分别单提,含义则相近。”钱逊:《儒学圣典—<论语>》,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113页。美国学者郝大维这样说:“‘天命’和‘命’之间的关系或许可以这样表述:一个已获得像君子或圣人这样高级整体性的人建立了某种与‘天’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使他通过理解力和影响来运用‘天命’。一个人的自控力越弱,他将‘命’视为无法抗拒的决定性条件的感觉越强;一个人的自控能力越强,他自觉到自己在决定外在条件时所起的主导作用就越大。”【美】郝大维:《通过孔子而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265页。【美】郝大维:《通过孔子而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265页。3.知命从《论语》的记载可以看出,孔子的天命信仰,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孔子知命立命,自称肩负上天使命。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先进》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伯牛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称,但是他却得了不治之症,这确实让孔子很无奈。颜回也是以德行著称的,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但是他却始终穷困潦倒,并且还英年早逝。子贡不安本分,囤积投机,猜测行情,却每每猜中,因此很富有。这些孔子都无法解释清楚,这是命的安排。努力在自己,但是成不成功,却不由自己做主,这也是由命决定的,某个人是无法改变的。虽然命是不可认识的,是偶然发生的,它的发生又带有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但是孔子并未对它表现出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的样子,而是承认其神秘性和不可抗拒性,对其存而不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而且,孔子还认为我们应该努力修养自己,去顺应天命。他认为“命”发生的偶然性虽然不能为人所预料,但是人们应该“知命”,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知命就是承认命的不可抗拒性,不妄求一些东西。孔子说的知命,应该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知命意味着承认有人力所不可控制的领域,在命的面前不强求、妄求。《论语》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体现了知命,体现了顺应天命,不强求,不妄为。另一方面,知命又是支持了孔子奋斗不已的信念,孔子认为自己恢复与重建周礼的活动,就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就是他毕生追求的信念,他的这种活动是命所支持的,也是符合天命的。命虽无常,让人无能为力,人们还是可以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是不要强求。(三)孔子“天命观”的内涵通过前面对“天”、“天命”的分析,孔子的天命观已经逐渐明晰起来。孔子曾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论语·阳货》我们后世对于命的理解,很多人以为命就是宿命的意思,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孔子所说的天、命,都是指宇宙间的起主宰作用的东西。天命,就是宇宙的大生命,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境界,而不是一种实体。只有境界高的人才能够知天命、顺天命,体验宇宙的大生命,境界低的人则还不能知天顺天,所以孔子才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的知天命,也是随着对生命体验的加深,慢慢达到一定境界的。天命是一种外在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不能违背,顺应天命规律办事,是孔子一生的追求。《论语·为政》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孔子认为,仁作为人的最高的道德品质,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诚心诚意,仁就会来到。天命、修德的根源不在于外部世界,而是人的本性的需求。做到了这些,人的价值才真正得到肯定。孔子所说的天、天命,本质上就是人的内心的最高道德要求的外化,也就是一定意义上仁的外化,是人们心中对道德的最高要求,也是自己言行的约束和要求的需要。《论语·述而》总之,孔子心目中的“天”“天命”就在“仁”中,就在自己内心,人在做,天在看,其实就是自己的心在看,所以做事要问心无愧,要对自己“诚”。孔子所说,:“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论语·子罕》道德践履:人对天命的回应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真正意义上的人是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人。林存光说:“可以说,孔子思想的意义架构的核心也就是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一个人,就是去成为一个人!’这绝不是一句同义反复的话,前‘一个人’指的是一个自然的、具体的个体之人,而后‘一个人’则是指一个大写的、充分实现了理想人格与普遍人性价值的道德之人。孔子正是围绕人的这一本体自觉而试图从理论上构建一个富有道德理性的人文世界,以此来回应、整顿‘无道’的现实世界秩序。”林存光:《历史上的孔子形象》,齐鲁书社,2004年3月第1版,第20页。林存光:《历史上的孔子形象》,齐鲁书社,2004年3月第1版,第20页。孔子在自己努力学习实践的同时,还总结了一整套实现仁的方法,其中涉及了修身、做人、从政等方面,用来教导学生和当政者。《论语》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就是指君子不仅要有德行,而且要有理想,能坚持理想和节操,为理想奋斗终身。孔子的社会道德实践是以“仁”为核心的,而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信仰体系,只靠纯粹的、空洞的理论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具备一个有血有肉、能够为民众所感知的实体,这个实体就是民众心中道德楷模的君子。马振铎说:“由于仁是构成君子人格的基本要素,因而君子具有仁所派生的各种品德。”“因此,要想理解并实行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实践,必须从君子人格作为着手点,在探讨孔子君子人格的实践过程中去体悟孔子的道德实践精神《论语·颜渊》(一)学以成人“百工巨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论语·子张》各行各业的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则通过学习来掌握道。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论语·述而》没有人生来就知道一切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宪问》《论语·子张》《论语·述而》《论语·宪问》《论语·为政》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知识渊博。《阳货》中孔子向子路讲“六言六弊:“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论语·阳货》“好问”也是孔子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孔子赞赏孔文子“不耻下问”,并且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述而》),《论语》中也说“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述而》《论语·八佾》孔子学习也注重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论语·为政》还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为政》《论语·季氏》(二)孔子志道 孔子从十五岁就立志向学,最大的志向就是实现“道”,他把自己的个人志向和济世之道联系起来。孔子曾经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卫灵公》)、“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论语·里仁》《论语·卫灵公》《论语·卫灵公》《论语·述而》孔子的思想第一个层面意思是指封建国家的政治秩序,这样意义多用于“天下有道”、“天下无道”类似的表述中,指具体的社会秩序是否清明、有秩序。第二个意义是指人生之道。这种意义上的“道”最能体现孔子的思想,在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拆除工程安全教育培训拆房协议范本4篇
- 个人家居装潢服务协议(2024版)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FXBIB房地产经纪网络平台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产业园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安全与应急管理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度高科技园区产权转让合同模板及范文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南京市房产赠与合同(亲情关怀版)3篇
- 事业单位固定期限劳动协议样式版A版
- 2025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合同协议4篇
- 2025年度老旧厂房拆迁评估及补偿执行标准合同3篇
- 2025年度户外活动柴油补给服务协议4篇
- 手术器械与敷料的传递
- 提高护士手卫生执行率PDCA案例汇报课件(32张)
- 日本人的色彩意识与自然观
- 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规划任务书
- 部编版5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学历案
- 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二局培训精简版课件
- 电工(三级)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
- 单位就业人员登记表
- 卫生监督协管-医疗机构监督
- 初中英语知识大汇总(374张)
- 记录片21世纪禁爱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