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表格式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表格式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表格式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表格式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表格式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表格式)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曲直笔触识斗士,暗夜长歌悼英雄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两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塑造方法的异同,感受革命青年为理想献身的精神。2.通过联合阅读法分析课文,联系写作背景,比较两文的艺术表达,把握鲁迅散文的特点。3.通过革命文学学习与积累,汲取先烈的品格营养,理解革命文学作品的当代意义,传承并发扬优秀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1.通过比较两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塑造方法的异同,感受革命青年为理想献身的精神。2.通过联合阅读法分析课文,联系写作背景,比较两文的艺术表达,把握鲁迅散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汲取先烈的品格营养,理解革命文学作品的当代意义,传承并发扬优秀革命传统。

课前预习任务结合课后的学习提示,思考这两篇文章异同点。

课堂导入温故知新,浅谈鲁迅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有悲苦潦倒的底层人民,有麻木不仁的愚昧之辈,也有着一群焕发着崇高之美的青年。他们在那个苦难的时代,在救国的道路上抗争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近《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的学习,去品味那个苦难的时代,识斗士,悼英雄。学生交流。

任务一:感革命青年崇高之美阅读《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课文后,请你借助表格进行梳理,回顾并比较内容,感受革命青年的崇高之美。1.活动任务:回顾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名称类型主题主要内容《记念刘和珍君》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记念革命青年追忆与刘和珍等人交往的往事,讲述遇难经过。《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记念革命青年回忆自己与白莽、柔石等在文学生活上的交往,记叙被捕后的狱中生活及遇害情景。

2.梳理作者所记叙的刘和珍、白莽、柔石三位青年的主要事件。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主要人物事迹与表现品格刘和珍白莽柔石

刘和珍:“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全年《莽原》周刊————向往革命,渴求真理“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参加学潮斗争————嫉恶如仇、勇于斗争对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有思想,有远见,责任感强烈“欣然前往"执政府前请愿而遭残害————敢于斗争、热忱爱国“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可爱的青年白莽:对彼得裴传和诗的翻译及有意曲译——爱憎分明与鲁迅初次见面后来信并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见"——坦诚刚从狱中释出,热天穿厚棉袍、汗流满面,却毫无愁苦地便登门拜访鲁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坚强乐观柔石:姓名、籍贯、方孝孺的典故——“硬气”和“迂"。在朝花社工作的种种表现——勤奋跟女性走路、和作者走路的表现——淳朴、善照顾人在创作上,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在艺术上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狱中来信——天真、上进和“迂”3.把握内容,品析文字背后的青年群像。内容比较:概括几位青年身上具有的共同的精神品质。——上进、热情、坚强、爱同胞憎反动势力,有斗争精神,身处黑暗政治统治下的爱国进步青年。4.分析情感共同点:无论是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还是有点“迂"的柔石等,他们都是为国为民的进步青年,但是却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被反动派残忍虐杀,那么鲁迅在记念中倾注了哪些情感?对爱国青年:哀悼、痛惜、赞颂对反动派:痛恨、批判、讽刺5.小结两文都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两篇文章主题相近,都是为悼念革命青年而作。同时两文情感相通,都赞颂了革命青年的英勇,悲痛于他们的牺牲,憎恨反动势力的残暴,表现出悲与痛、爱与恨的情感交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任务二:理解“忘却”含义之不同“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我不如忘却"两篇文章都提到了“忘却”,分别具备怎样的含义呢?1.活动任务: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两种“忘却"的理解。文章名称文中的“忘却”对“忘却"的理解《记念刘和珍君》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个“忘却”是作者的讽刺,讽刺世人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忘记烈士的牺牲,忘记了屠杀的惨痛记忆。《为了忘却的记念》开头:“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结尾:“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这篇文章的“忘却”,实际上是“摆脱““搁置”的意思,也就是将“战友"牺牲带来的悲痛暂时搁置一边,使思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脱离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纪念死者。

2.学生汇报。学生品读,填表,展示分享

任务三:析曲直笔触写法之妙1.活动任务:《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被称为“鲁迅散文的抒情双壁”。品读两篇文章,圈画出文中精彩的抒情语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角度在书的空白处以旁批的形式进行品读。学生汇报。《记念刘和珍君》:(1)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批判这浓黑悲凉的“非人间”,表达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警告反动政府及反动文人,不要因为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是一定要以同物来偿还的。(2)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对比,直接发出战斗号召——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偶,反问,反复,表达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4)“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赞扬女子们精神的伟大,沉勇友爱。痛斥中外杀人者的卑劣凶残。(5)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6)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哀伤。直接表达对以徒手请愿行为来革命的不支持态度。《为了忘却的记念》:(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夜"象征当时的黑暗社会,也就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漫漫长夜;“路”象征什么革命的道路,就是与反动统治进行不屈斗争的革命之路。用象征手法含蓄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彻底革命。(2)三处典故的使用①从柔石的硬而且迂想到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②从柔石被捕、自己避难而掉起《说岳全传》里高僧坐化的故事;③从自己纪念战友没有写处,懂得了向子期《思旧赋》只有寥寥几笔的缘由。用司马昭杀害嵇康、吕安,秦桧杀害岳飞,朱棣杀害方孝孺这些惨案冤狱,影射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柔石白莽等革命者和进步青年。3.点拨明确:《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直露显豁,情感浓厚炽烈,汪洋恣肆的激怒与哀痛形成了诗意汹涌的感情波涛,显示着对虐杀者的极端憎恶与仇恨,并深刻总结血的经验与教训,激励革命的人们奋勇向前。《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则内敛深沉,使用了不少曲折隐晦的笔法,把动人心魄的感情力量蕴蓄在心。出之于笔端的,是深沉的纪实。作者用生活琐事寄托深沉的怀念之情,以此来加强那“不能忘却"的感受。4.分析不同原因。同是悼念青年烈士,为何鲁迅先生在面对相似的事情时会有不同的写作风格?请从文章的写作时间、历史背景等角度谈谈认识。(1)写作时间《记念刘和珍君》是写于遇害后第14天,参加追悼会后第7天,作者处于事件的当下期,悲愤难抑,不能自己。因此整篇文章基本采用直接抒情,情感浓郁。《为了忘却的记念》是写于五烈士遇害两周年。激烈的情感沉淀入内心深处,故而情感虽然沉痛,但不激烈波动,因此情感比较克制沉静,因此采用对人物事件的回忆娓娓道来,写出了很多细节。(2)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前期,国民党反动派“围剿”革命,大肆逮捕杀害革命群众,在白色恐怖方面,比1926年段棋瑞政府有过之无不及。这也是“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的主要原因。作者的革命斗争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节制了他的抒情姿态。学生讨论、汇报

任务四:深入体会,探理性之光活动1:结合文章矛盾之处,分析作者情感1.问题:两篇文章中矛盾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记念刘和珍君》:一方面“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找出相关语段,品味“说”与“不说"所表达的内涵与情感。(2)《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说这些“记念”是为了“忘却"呢?找一找本文开头和结尾抒情的句子,品味“记会”上“忘却"所表达的内涵与情感。2.学生汇报3.点拨明确:(1)“说”——痛惜、赞颂、悼念爱国青年;愤慨抨击反动政府及文人;唤醒麻木的民众,激励革命者“不说"——悲愤至极,难于言说“说”与“不说"是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相结合。(2)“忘却”——两年来,一直没有忘记;内心的悲哀,愤怒一直压在心底;发泄痛苦,摆脱令人颓废的负面情绪“记念"——化悲痛为力量,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继续战斗;记住烈士生前事迹,让后人永远记念他们。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了战斗的记念

活动2:结合资料,深入理解鲁迅的理性之光1.结合文章与资料,思考:由此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出示资料:如鲁迅在《华盖集续编空谈》中有这样的文字:“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虛掷生命。”再如鲁迅的《致榴花社》一文,同样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战斗当首先守住营垒,若专一冲锋,而反遭覆灭,乃无谋之勇,非真勇也。"2.学生汇报3.点拨明确:在“说“和”不说“的矛盾表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情感复杂的鲁迅,有对青年人被残忍杀害的悲,又有对执政府的愤恨;有对青年人勇于牺牲的敬佩,又有对青年人盲目牺牲的反省。在“忘却"和“记念”的矛盾表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悲痛而又给人力量的鲁迅,看到了一个把青年牺牲的悲痛化作战斗动力来反抗黑暗现实的理性的鲁迅。在“苟活者"和“猛士”的双重情感寄托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颂扬崇高精神、奋勇向前又拒绝盲目牺牲的理性反思的鲁迅。两篇纪念文章悲愤和自省同在,哀伤和斗争并行,感性和理性交错,鲁迅矛盾纠葛的感情背后是对青年精神应有之义的真实而深刻的思考和再定义。

任务五:担吾辈之重任思考革命文化的当代意义1.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鲁迅笔下的革命精神给你怎样的启示?2.展示鲁迅《热风》中语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先。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先,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3.出示救援社会新闻。2022年8月21日晚,重庆市突发山火,除武警、消防、民兵等救援力量外,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纷纷行动起来,为扑灭山火出力。由于山间地势陡峭,普通车辆无法进入,为了运送物资,一些越野摩托车爱好者自发前来支援,为专业救援力量提供帮助。4.学生思考后交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梦想,一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