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实验某中学2024届高考压轴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淮北实验某中学2024届高考压轴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淮北实验某中学2024届高考压轴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淮北实验某中学2024届高考压轴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淮北实验某中学2024届高考压轴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淮1年验高级中学2024届高考压轴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亳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亳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下列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李玉本来和同学约好去看电影,但身体不适无法前往。他给同学发了短信:“我偶染微恙,不能前往,望见谅。”

B.李玉对朋友说:“他如此诚信邀请,你如果直接拒绝而却之不恭,那就太失礼了。”

C.李玉在给老师的感谢信中写道:“多谢先生付出心血,玉成此事,学生定当鼎力以赴,不失恩师所望!”

D.周末朋友们到家中聚餐,晚饭后李玉送大家到门口说:“各位慢走,我还要收拾一番,只能就此留步了,抱歉。”

2、下列三副对联分别送给小商店、饮食店、美发店,最恰当的一组是()

甲:东无西有通无有,方与人便人称便。

乙:聚:首一堂杨柳东风初识面,垂丝万缕杏花春雨喜弹冠

丙:妙手调羹能适口,奇缘配偶自欢心。

A.甲一饮食店乙一美发店丙一小商店B.甲一小商店乙一饮食店丙一美发店

C.甲一小商店乙一美发店丙一伙食店D.甲一美发店乙一小商店丙一饮食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在消费时经常遭遇一些“潜规则”,比如找搬家公司谈好价格却临时被告知要按楼层加价,买窗帘遭遇商家

收打孔费等。所谓“消费潜规则”大多是商家的“不成文规定”或所谓的“商业惯例”,消费者面对商家的这些“商

业惯例”,即使很不情愿,但通常只能被动接受。这些“消费潜规则”实际上存在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问题。

调查显示,73.8%的受访者遇到过“消费潜规则”,18.2%的受访者没有遇到过,8.1%的受访者回答不清楚。受访

者认为,装修(46.3%)、家居产品(40.2%)和电子产品(35.2%)领域最容易出现“消贷潜规则”,其他还有:电影

院(22.0%)、网购(2.5%)、搬家(23.12)、物流(16.4%)、餐饮(28.0%)、旅游(34.8%)、影楼(18.2%)和物业(12.3%)

等。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李伟民指出,“消费潜规则”就是不明显的、不公开的、法律法规以外的规

则。“'消费潜规则'屡禁不止,而且变得更加隐蔽。日常消费领域往往是重灾区,比如金融保险、日用品维修和餐

饮等。”

调查显示,遇到“消费潜规则”后,64.0%的受访者会与商家协商解决,41.1%的受访者会找维权部门投诉,36.0%

的受访者会忍气吞声,26.7%的受访者在网上发帖指责,11.3%的受访者会向媒体求助。

面对“消费潜规则,23.6%的受访者觉得维权容易,59.6%的受访者觉得不容易,16.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摘编自王品芝《“消费潜规则”横行,你“被套路”过吗》,《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5日)

材料二:

促销套路”深、“优惠账”难算。早在“双十一”前期,各大电商平台早已拉开预售的战幕,促销手段也是花样

繁多,越来越复杂,让“剁手族”难以比价,倍感促销“套路”深、“优惠账”难算。不少网友反映今年“双十一”

不但要拼网速、手气,还得拼智力。梳理发现,商家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促销模式:定金膨胀模式,即顾客支付定

金后,将按照一定的膨胀比例享受高于其所支付的定金金额的抵扣;满减优惠券模式,即顾客在店铺中领取满减优惠

券,“双十一”当天在该店铺中消费满一定金额可享有直接减价优惠;,元”秒杀模式,即包括在“双十一”当天

的10点、12点、18点等时间点,顾客只需1元,可抢购个别数量有限的商品,以及额客可支付1元来获取特定店铺

或特定商品的大额满减优惠,在“双十一”备天可使用;平台购物津贴模式,指平台提供的跨店铺满减优惠;现金红包

模式,就是在订单支付时直接抵扣金额。促销模式的复杂化既增加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也令很多消费者被误导,这

也是产生各种网购矛盾的原因之一。部分“剁手族”甚至怀念起以往同学粗暴的“半价”“立减”了。

(摘编自《2017年“双十一”网购综合信用评价报告》,信用中国12月13日)

材料三:

把潜规则暴露于阳光之下,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做法。市消委会法律事务部陈朝辉认为:“反对潜规则,最

基本的办法,就是要让它'潜'不起来。只有将其暴露在阳光下,才能引起公众、政府的重视。而被置于众目睽睽之

下的时候,原有的潜规则参与者中,必然有一部分会做出改变,从而打破商家之间的‘松散而沉默的同盟'。”对于

曝光潜规则,社会自治组织有其天然优势,而这更需要每一个消费者都站出来,将自己了解到的潜规则公之于众。

消费潜规则的出现,是商家或行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产物。在市场化初期,秩序很不规范、诚信体系未完全建立,

因此商家尽量钻法律、商业道德、社会公德的空子,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潜规则的出现,意味着商家和企业在有些方面自愿或非自愿地成为松散的“攻守同盟”,他们步调一致。而消费

者是弱势一方,虽然要做到理性消费,但有时明知是不合理不公平的收费,由于生活需求是刚性的,不可能不消费,

而当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自己也就只好被迫接受了。这时就需要有人出来打破这一平衡局面,这可以是政府、社会

自治组织、媒体,也可以是任何一位消费者。目前国家正在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

度。

(摘编自《消费潜规则,商家的“钱”规则》,“深圳新闻闽”2017年6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施的一项是

A.消费“潜规则”在生活中很常见,消费者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动接受了商家的“消费惯例”,就是被“消费潜规

则”了。

B.遇到“消费潜规则”后,大部分人会采用各种方式解决或反映问题,证明在面对“消费潜规则”时,维权很容易做

到。

C.“双十一”期间,商家所谓的促销模式,有的隐藏着“消费潜规则”,复杂的促销模式容易引起网购矛盾和消费者

的不满。

D.在市场化初期,规范秩序和诚信体系尚未健全,因此给了商家钻空子的机会,在最大化利益驱使下,“消费潜规

则”出现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潜规则”现象屡禁不止,日渐隐蔽,且受害人员众多;出现“消费潜规则”的领域较广,日常消费领域尤

为严重。

B.调查结果显示,遇到“消费潜规则”后,一半以上的消费者会与商家协商解决,可见消费者维权意识较强。

C.消费者作为消费关系中的弱势一方,当遇到刚性生活需求从而必须消费时,就只好被迫接受“消费潜规则”。

D.商家和企业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某些方面自愿地结成“攻守同盟”,步调一致地利用潜则侵害消费者利益。

3.“消费潜规则”如何才能避免?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作答。

4、下列诗句全都适合中学生用来自勉的一组是

①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②饱识三千余岁事,已为七十四年人

③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生平年

④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A.①@B.①④C.②③D.②④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

刘禹锡

牌骑①非无势,少卿②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维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注)①骡骑: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汉代骡骑将军霍去病。②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据

《史记》载:大将军卫青日退,而骡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骡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③颓波:大

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用作喻世事变化。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将人生感慨不着痕迹地寄寓于笔墨之间,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

B.首联采用对举方法来叙事。上句称霍去病的官职,下句称任安的字,充满敬重之意。

C.第三、四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表明了心志,感情强烈。

D.“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流露出作者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与怀才不遇的感叹。

2.纵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6、(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况《劝学》)

(2)我欲乘风归去,,o(苏轼《水调歌头》)

(3),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一痂一咏,o(王羲之《兰亭集序》)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范仲淹《岳阳楼记》)

(6)八百里分麾下炙,。(辛弃疾《破阵子》)

(7)落花水香茅舍晚,o(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7、穿墙记

文/马塞尔.埃梅

杜蒂耶尔,在鳌记局当个三等小职员。杜蒂耶尔发现他的穿墙本领时,正年交四十三岁。对这奇异的本领,他不

但派不了什么用场,还觉得有些不快,于是去瞧医生,医生便给他开了处方:应做大运动量活动,并服用长效激素合

计,每年服两片。他吃了第一片药便将药往抽屉里一扔,就把这事丢至脑后。

一天,新来的副主任突然闯进杜蒂耶尔办公室,手里挥动一封信,大声吼道:

“这封信,写得不像样子,给我重新写一封!这种信,称它什么好,真给办公室丢脸!给我重写一封!”副主任

不容他开口,雷鸣般地大吼一声,骂他是因循守旧的老蝗螂,把手中的信揉成一团,照他脸上一摔,转身就走。

杜蒂耶尔虽然地位卑微,自尊心却很强。突然,他计上心来,离开座位,钻进副主任办公室的隔墙中间。不过,

他钻进去时十分小心,只有脑袋从墙的那边露出来。

副主任突然听到办公室里有人咳嗽,抬头一看,吓得他魂都掉了,只见杜蒂耶尔的脑袋悬在墙上,一双眼睛透过

镜片正对他怒目而视。这还不算,这个脑袋竟开口说话了:

“先生,你这流氓,混蛋,无赖!”

副主任吓得魂不附体了。家里人就叫来一柄救护车,把他送进疗养院。

杜蒂耶尔可算摆脱了专横的副主任了,然而,他还觉得意犹未足,又有一种新的无法克制的欲望在他身上作祟。

杜蒂耶尔首次作案,是盗窃塞纳河右岸的一家大信贷银行。他穿过十二三道墙壁,钻进各式各样的保险柜里,兜

里塞满了钞票,临走还用红粉笔留下他的化名:嘎鲁一嘎鲁。

第二天,各家报纸都刊登了他的签名。一周之后,嘎鲁一嘎曾名声大振。他连续作案,盗走布迪卡拉名钻石,席

卷市银行,使群情振奋到了极点。内政部长被迫辞职,登记局长也跟着下了台。

同事们一上班,就在局里评论他夜间所作的奇案,他在一旁听着十分开心。有一天,这种众望所依的气氛,消除

了他的一切顾虑,他觉得再也不能隐瞒下去了。他的同事正围着一份报纸,争看报道法兰西银行盗窃案的经过,他显

得有点羞怯,打量一下同事们,接着语气谦虚地宣布:“要知道,嘎鲁一嘎鲁,就是我呀。”全场顿时哗然,大笑不

止。

几天之后,嘎鲁一嘎鲁作完案,在收款台上留了名,高唱一支饮酒歌,还挥舞一只金杯子,敲碎好多玻璃。结果

被捕了。他这么做的目的恐怕只有一个,就是使他的同事们哑口无言,因为他们不相信他的话,搞得他十分难堪。

笫二天,各报在头版刊登了杜蒂耶尔的照片,他们果然大吃一惊,一个个后悔不迭,自恨有眼无珠,没认出他们

这个同事是个奇才。

监狱位于诺万尔街,嘎鲁一嘎鲁入监一周左右,有一天早上,典狱长走进办公室,发现桌子上有这样一封信:

典狱长先生台饕:我刚看完您藏书室的《三剑客》第二卷,并拟于今夜十一点二十五分至三十五分之间越狱。

典狱长先生,谨致以崇高的敬意。

嘎鲁一嘎鲁

这天夜里,杜蒂耶尔虽然受到严密的监视,还是在十一点半逃之夭夭了。第二天醒来,杜蒂耶尔头疼得厉害,就

从抽屉里翻出两片药,吞下。可能处于声望达到顶峰的兴奋中,头不那么疼了。

越狱三天后,接近正午时分,杜蒂耶尔再次被捕。当时,他在科兰古街的幻梦咖啡馆里,正同几个朋友喝柠檬白

酒。他又被押回监狱,关进一间上了三道锁的黑牢。

杜蒂耶尔对赫赫名声日觉厌倦,对于穿墙过壁的乐趣,也有些腻烦。他现在也是巴黎首富了,他向往穿行巨大的

金字塔中心。他一面考虑埃及之行,一面想过着极其安闲、富足的生活。

杜蒂耶尔决定越狱。可当他在穿越房屋墙壁时,仿佛在一种流动的物质中行动,他越是用力挣扎,周围物质的稠

度就越大。最后,他的身体总算钻到墙心,可发觉再也无法移动了。他心中一惊,猛然想起白天吃的两片药,原以为

是阿司匹林,哪知道却是医生去年给他开的长效激素合剂。

从此,杜蒂耶尔好像铸在墙心里。夜深人静之时,巴黎的喧器过后,夜游者来到诺尔万街,便能听到一种仿佛发

自坟墓的嘶哑声音,人们认为这是呼啸的风发出的裒鸣。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杜蒂耶尔是个三等小职员,年交43岁,对奇异本领还觉得有些不快,暗示主人公是安分的小人物。

B.小说结尾写人们仿佛听到发自坟墓的嘶哑声音,认为这是呼啸的风发出的哀鸣,表达了作者对杜蒂耶尔命运的同

情。

C.杜蒂耶尔越狱前,写给典狱长一封信。此情节将杜蒂耶尔欲望得到满足的得意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为悲剧埋

下伏笔。

D.副主任对待杜蒂耶尔的粗鲁态度激发了杜蒂耶尔内心反抗的因子c副主任被送往医院,反抗胜利又激发了杜蒂耶

尔人性中的恶。

2.请简要分析杜蒂耶尔这一人物形象悲剧性的原因。

3.这篇小说看似怪诞,却具有现实性,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最早于1948年上半年由观察杂志社出版,书中其收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

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先生对新诗创作有个基本观点,即诗歌语言固然应当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更

主要的是新诗必须有节奏。盖中国传统诗歌与音乐有密切关系,而“节奏”是从音乐来的;尽管新诗与音乐已没有直

接关系,却也不能没有节奏。既称为诗,总要读来朗朗上口,因此节奏是不能缺少的。这本书中谈诗歌的文章大抵从

不同角度来阐释并论证这个观点。

书中力作当推《论雅俗共赏》和《论逼真与如画》。这里我想着重谈谈《论雅俗共赏》。先生撰写论文,经常结合

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谈问题,此文自不例外。这篇论文的观点是有倾向性的,即以古今的名著名篇为例,要求今

后的作者能照顾到广大读者层面。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不能只供文化程度高的读者阅读,而应该争取多数人(即一般

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欣赏,这样的作品才能传之永久。这就是我对先生论“雅俗其赏”的粗浅理解,其实我以为,雅

与俗并非彼此不能相容的矛盾对立面,其间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先秦文学中,《诗》三百篇应该是最古老也最典

雅的作品了,但其中“国风”和“小雅”两大类,有不少作品最初也应该是比较通俗的,且曾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

经过上层文化人进行加工,才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楚辞》中的《九歌》也是这样。其后的汉魏乐府、五七言诗

以及词、曲,散体文中的话本等,其发展过程亦大抵如是,不妨说都是由俗变雅,或先俗后雅的。清末谴责小说,如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在当时不过是流行一时供人消遣的“闲书”,现在则成为近代文学史中必

须予以评价的古典名著。可见“雅”与“俗”只是相对而言,不宜划分得太刻板、太绝对。

如果从读者这方面说,则从俗到雅,实即“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主要还是希望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鉴赏能

力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当前有一种风气,强调属于古典范畴的文艺作品非经过人为的改动不可,即使是已被公认

为经典之作,如小说中的《西游记》《红楼梦》或戏剧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也要对它们妄施斧斤。理由是不“改

刀的话就不算“与时俱进”,并认为群众也看不懂。我则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也是行不通的。真正的经典作品,不

下苦功夫是读不懂的。试问,谁敢擅改屈原的《离骚》《天问》以及鲁迅的《野草》呢?成功的作家和艺术家是有责任

提高读者和观众的塞赏能力和艺术水平的,而不是随意迁就读者和观众的低水平,从而降低作品的质量或擅改传世已

久的经典之作。如果拿“雅俗共赏”做挡箭牌,而一味迎合时尚的低级趣味,最终是会葬送我们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

前途的。

一部成功的文学艺术作品能产生“雅俗共赏”的效果,乃是品位很高的美学境界,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不能由

于作者水平低或演员的艺术表现力不足,写不出或演不出达到一定水平的作品和剧目,便以“雅俗其赏”为借口而替

自己文过饰非。在当前这种社会浮躁风气下,在文化滑坡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请读者耐心读一读朱自清先生这本《论

雅俗共赏》旧著,窃以为是大有好处的。

(选自吴小如《<论雅俗共赏》前言》,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第一段最后一句的“这个观点”指的是“新诗语言必须要有节奏”的基本观点。

B.朱自清在《论雅俗共赏》一文中指出,文学作品应重点照顾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

C.《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都经历了由俗到雅的演变历程,这与上层文人的加工有关。

D.“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即提高广大读者的文化素质和鉴赏力,而非一味地迁就读者水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介绍文集基本内容,然后主要就其中一篇文章谈自己的理解和深入思考。

B.作者在阐述“雅俗并非矛盾对立”这一看法时,主要运用事例和引用等论证方法。

C.文章主要从文学史发展和读者鉴赏两方面,阐释了作者对“俗”与“雅”的认识。

D.这篇前言体现作者鲜明的观点和写作动机,文末点明旧著再版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与音乐有关,因此朗诵诗歌时需关注诗歌的节奏,充分体现诗歌的美感。

B.清末谴责小说在当时是闲书,在今天成为经典名著,说明由俗变雅是一种常态。

C.要读懂屈原、鲁迅的作品,读者需下一番苦功夫,而不能寄希望于人为的改动。

D.追求雅俗共赏的境界,既要考虑读者的接受水平,也要致力于高质量的文艺创作。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政策,再到党的

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从未放弃科技强国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初,在国家的整体规划下,一系列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项目率先发力。大庆油田成立,原子弹、

氢弹爆发,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但此时,中国科技成就覆盖的领域并不全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

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科研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复兴号"列车驰聘祖国大地,国产航母下水试

航,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港珠澳大桥建成……各类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2018年,

全球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41.8万篇,26.6万篇和5.9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

和第二位。

中国科技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中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摘编自《70年我国科技发展大跨越》)

材料二

一、2U14・2U18年中图科妙英费文出・况(亿兀J2018^.

25000

中SB朝奇利中员政■力晶占全与2置》

余处就多,询就脱呆的>

2000046.4%

196571545ft

1•-5*0-0)0A17606

一一…⑷加”_小,■葬在弥国之后awi

59.7万件

■科研经费

•曙速

<00031.4J5ft

■IlII归件17.4万件“

IlI।■I]ua□□

20142015201620172018

材料三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科技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人民带来了更美好更

便利的生活。在健康领域,医疗科技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药品成本,很多家庭常用药价格大幅下降。如我国利用最新科

技成果研制出的抗癌药就比国外进口的要便宜60%。在另外一些关键领域,科技成就也显著改善了人民生活。以区块

链为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让市场交易摆脱了第三方的束缚,降低了交易风险。有了区块链的记录储存库,很多本需

辗转几地才能办成的手续,在一台电脑上就能操作完成C

(摘编自《重大科技专项如何改善民生?》)

材料四

人才是支撑科技发展的第一资源。新中国成立初期,专门从事科研的工作者还不足500,到2018年,这个数字接

近420万,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国家在教育上持续加大投入,发展各级教育,为我国

科技发展储备了新生力量。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对外交流。我国留学国外青年学子数量连年增多。从13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

员累计达585.71万人,居世界首位。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近年来,归国学子占已完

成学业群体的84.怒%。学子的出国深造及回归给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和动力。近些年,各类国际级科

技盛会相继在中国召开,汇聚全球智力,是我国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汇聚顶尖大脑,铸就科技强国》)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4—2018年,中国科研经费支出数额持续增加,增速总体却在下降,需要引起注意。

B.2018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支出总量将近2万亿元,这表明了我国对科研事业的高度重视。

C.2018年,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远超其他国家,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的创新实力。

D.2018年全球大部分的专利申请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五个国家或地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防科技、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部分科研论文也在国际上

得到了认可。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科研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跻身科技

强国之笏、。

C.科技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美好更便利的生活,医疗科技的发展降低了药品成本,区块链技术使得相关操作更加安

全、便捷。

D.近四十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的累计数量居于世界首位;近些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留学人员

归国发展。

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因。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与欢,字悦道。嘉定七年进士,中明法科,摄浦城县。丁父忧,作《善庆五规》示子孙。免丧,授大理评事。

转对,言天变、民情、国威三事,又言:“死囚以取会驳勘,动涉岁时,类痍死,而干证者多髡逆旅,宜精择宪臣,

悉使详覆,果可疑则亲往鞠正,必情法轻重可闵,始许审奏。”迁宗正丞兼权都官郎官,改仓部,权度支,以直宝章

闻知安吉州c设铜新县门,欲诉者击之,冤无不直c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

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又差媪仅一子,亦以不孝告,留之郡听,日给馍,伴亲情,晨昏以礼,未周月,

母子如初。二家皆画像事之。明年冬在嘉熙,囊、蜀残破,或望风弃地,召见便殿,言:“韩琦当仁宗朝,犹昼夜泣

血。今主忱臣辱矣。”因具言防边之道,其后多见施行。与欢招刺三千人为忠毅军,又言:“带平虚籍及京口诸郡,

悉宜募兵,统以郡将,财先赡军,余始上供,乞省不急之费。”荐文武士四十人。迁户部侍郎兼权兵部尚书,论边事

至为深切。会饥民相携溺死,帝仍付临安府事,恩例视执政。与欢涕泣奉诏,亟榜谕曰:“今申奏报救,宜忍死须臾,

吝仝性命,伫沐圣恩。”都人相谓毋死。与欢上则祈哀公朝,下则推诚劝分,甘雨随至,米商来集,流移至者有以济

之。与欢三为府尹,尽力民事,都人称“赵端明”,必以手加额曰“赵佛子”也。国事皆缕缕言之,有不胜书,盖其

爱君忧国,本诸天性。拜少傅,卒,遗枣犹不忘规正。帝震悼辍朝,阳少师,谥清敏。

(节选自《宋史•赵与欢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

B.有富关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析然感悟/

C.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

D.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颁布年号称为建元。

B.禁卫,文中指军种称号,即禁卫军,是保卫皇帝或京城的军队。禁,指皇帝的住处。

C.表,古代文体,是呈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如李密的《陈情表》。遗表,即临终谏言。

D.赠,指古代皇帝为犯死的官员或者亲属加封爵位或官职,与下文的“谥”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与欢敢于进言,切中审案弊病。他在审案过程中发现对死刑的审理存在严重问题,对罪犯和证人都有损害,建

议朝廷派精干大臣,详细核查,以便结案。

B.赵与欢为官公正,断案明察秋亳。他在安吉任知州期间,为百姓平反大量冤屈;在审理富民和釐媪的诉讼中,细

致周到,方法灵活,给百姓以满意的结果。

C.赵与欢心怀国家,关注军务边防。面对国家残破、土地被侵的乱局,他极为心痛,积极为边境防务献计献策,并

建议加强战略要地的防卫,皆被当即采纳。

D.赵与欢关爱百姓,做事竭忠尽智。适逢灾荒,大量饥民投水自尽,赵与欢临危受命,立即发榜劝解,同时协调朝

廷及民间各方力量,全力救济,渡过难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果可疑则亲往鞫正,必情法轻重可闵,始许审奏。

(2)今申奏振救,宜忍死须臾,各全性命,伫沐圣恩。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晋毅之战(节选)

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谈蹇叔,蹇叔日:“若

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

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

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②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毅,毅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

摩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③秦师遂东。

④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两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日:“秦师轻而无

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跟,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⑤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书先,牛十二犒师,日:“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速告于郑。

⑥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优牵竭矣。为吾

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囱也。吾子取其糜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⑦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国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⑧者原轸日:“秦违奏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苏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西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令,述兴事戒。子日衰妊,梁弘御戎,莱明为右。

⑨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毅,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⑩文嬴请三帅,曰:“彼实相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蒋。使旧就我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公许之。

(选自《左传》)

1.《左传》是一部(体例)史书。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穆公访诸蹇叔()

(2)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⑶无礼则助()

(4)彼实裕吾二君()

3.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见师本出而不见其入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公辞博/盘盘冷,困困带

C.左右免胄耐下/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D.若谁不知/不为死君乎

4.下列选项与“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得复见将军于此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排以尖草

D.拘于虚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2)子墨衰经,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6.本文中的语言描写,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在政治斗争中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试举文中实

例,分析这一语言特色。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

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为保障开国大典国旗顺利升起,林治远争分夺秒排除万难,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未眠之

夜确保立国大事“万无一失”;为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高远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为确

保五星红旗分秒不差飙扬在香港上空,升旗手朱涛刻苦训练不懈怠,女港警莲姐就就业业守平安,外交官安文彬与英

国人谈判16轮分秒不让;喜迎奥运之际,出租车司机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开幕式门票送给了远赴京城的汶川地震孤儿。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勾连起一段段难以磨灭的全民记忆……“那些默默奋斗、孜孜前行的小人

物,也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动力。”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D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2)

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解。(4)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

改变。

A项,“微恙”,敬词,称对方的病。句中用来称自己的病,不得体;

B项,“却之不恭”,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予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句中用于对方,不得体;

C项,“玉成”,请人帮助或感激帮助成全的客套话。句中指老师帮助了自己,正确;

D项,“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句中用于自己不再送客人,不得体。

故选C。

【题目点拨】

(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

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

(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

(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

(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

2、C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

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

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

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根据“通无有”“与人便”“人称便”可判断出甲对应小商店。“垂丝万缕”代指头发,据此可知乙对应美发店。“烹

调”“适口”说的是烹饪方式,据此可知丙对应饮食店。

故选C。

【题目点拨】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

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

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

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3、1.B

2.A

3.①面对消费潜规则,消费者要主动维权。②消费者要看清商家“套路”,避免掉入消费潜规则陷阱。③面对消费潜

规则,要主动曝光。④打破商家和企业的“攻守同盟”,政府、社会自治组织、媒体、每一位消费者都应作出努力打

破平衡。⑤国家层面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

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

语境。

B项,“维权很容易做到”错,“会维权”并不等同于“维权容易”。由材料一原文“23.6%的受访者觉得维权容易,

59.6%的受访者觉得不容易,16.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可知,维权并不容易做到。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

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

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

干的选项。

B项,原文是“受访者”,选项中是“消费者”。

C项,”就只好被迫接受消费潜规则”,原文提到了两个条件:生活需求是刚性的;大家都这样做。

D项,“自愿地”错。原文是“自愿或非自愿地”。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

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

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三则材料内容虽各有侧重,但都有对“消费潜规则”内容的解说,并且均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面

对“消费潜规则,23.6%的受访者觉得维权容易,59.6%的受访者觉得不容易,16.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分析,面

对消费潜规则,消费者要主动维权。结合“'促销套路‘深、'优惠账’难算。……倍感促销'套路'深、'优惠账.

难算”分析,消费者要看清商家“套路”。结合“对于曝光潜规则,社会自治组织有其天然优势,而这更需要每一个消

费者都站出来,将自己了解到的潜规则公之于众”分析,面对消费潜规则,要主动曝光。结合“潜规则的出现,意味

着商家和企业在有些方面自愿或非自愿地成为松散的‘攻守同盟',他们步调一致。而消费者是弱势一方,虽然要做

到理性消费,但有时明知是不合理不公平的收费,由于生活需求是刚性的,不可能不消费,而当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

自己也就只好被迫接受了。这时就需要有人出来打破这一平衡局面,这可以是政府、社会自治组织、媒体,也可以是

任何一位消费者”分析,打破商家和企业的“攻守同盟”,政府、社会自治组织、媒体、每一位消费者都应作出努力

打破平衡。结合“目前国家正在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分析,国家层面修改《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

【题目点拨】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

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

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

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

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

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

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

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4、B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句子需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需要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所谓“句内

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需要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也就

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婉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

查的重点。

①“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诗句是说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适

合中学生用来自勉,勉励自己努力读书,心无杂念。

②“饱识三千余岁事,已为七十四年人”,诗句是说自己饱识诗书,知道无数的事情,已经是七十四岁的人了。不适

合勉励中学生,有暮气沉沉之感。

③“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生平年”,诗句是说在田间读书仰慕尧舜这样的君主,希望能够等到四海升平的时刻

到来。不适合勉励中学生,只是表明了对贤主的仰慕,对现实的不满。

④“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诗句是说古人曾说“三冬文史足用”,今天的年青人应该学习古人的精神,

读万卷书,方是有志的男儿。适合中学生自勉,勉励中学生向古人学习。

故选B。

【题目点拨】

理解句子几个注意:

1、对语句的理解也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理解之上,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目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在对句子的理解过程中,我们不能

忽略作者这样写可能会表达什么情感,或者表现什么主旨,所以,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

分。

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结构复杂的句子中的每个分句

中还有关键的词语,并且还用了修辞手法,因此我们要拥有整体意识,要综合运用。

4、把握表达还原的原则:敛去浮华,回归本质。

5、1.A

2.“骡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写出霍去病的权势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一般世俗之人,如蝇逐臭,改换门庭.纷纷

投靠票骑。可任安却不是这样。充分肯定任安的不趋奉权贵的可贵精神,赞扬了西汉汉武帝时任安固守节操,不肯趋

炎附势的高风亮节。“世逍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诗人说如今的世道有如流水直下,只有我的

心像中流砥柱一样,毫不动摇。借以表达了诗人心如砥柱,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贵品质。

【解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

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

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A项,“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理解错误,这首诗主要写汉武帝时,骡骑将军霍去病不是没有势力,势

力一天天增大,任安,字少卿,是大将军卫青的属官,不趋炎附势背离卫青而熟去。世道颓废厉害如江河日下,我的

坚持正义的心坚定得如同黄河三门峡中的中流砥柱而不随波逐流。重在表现主观情感,咏史兼抒怀,用意明朗直接,

情怀悲愤沉痛。

故选A。

2.此题的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回答情感题的每一个答题要点要包含以下

内容:既要明确指出诗人的情感,又要指出诗人因何事、何景而产生的这种情感。

本题,诗人的情感主要通过前两联表现出来:“骡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这两句充分肯定任安的不趋奉权贵的可

贵精神。诗人对任安情有独钟,任安的这种行为,如今更是难能可贵。诗人把任安视为知己,他.不向权贵屈服,永远

不向邪恶势力低下那高昂的头。形势越是险恶,他越是坚强。“我心如砥柱”,是诗人的真心表白,是诗人与邪恶斗争

的宣言。着实可佩可敬。

【题目点拨】

诗歌鉴赞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

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

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6、吾尝跋而望矣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当共剪西窗烛亦足以畅叙幽情宠辱偕忘五十弦

翻塞外声断桥头卖鱼人散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跋”“琼”“畅”“偕”“翻”。

7、1.B

2.①外因:上司的压迫、同事的讽刺;②条件:杜蒂耶有可以穿墙的奇异本领;③内因:杜蒂耶尔为社会底层小人物,

渴望赢得尊敬,尝到穿墙甜头后,欲望膨胀。

3.①从人物形象角度:杜蒂耶尔拥有异能,行为怪异,看似怪诞,但符合现实生活中小人物渴望认可,一旦尝到甜头

就欲望膨胀,无法自控的特点;②从社会环境角度:小说以现实社会为背景,如职场关系,社会机构等,真实可信,

无违和感;③从情节设置角度:写杜蒂耶尔最终被固定在墙壁里的荒诞情节,却反映了恶有恶报的社会伦理。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

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

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项,“表达了作者对杜蒂耶尔命运的同情”错误,作者对他没有同情,而是讽刺批判。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

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

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解答此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

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一天,新来的副主任突然闯进杜蒂用尔办公室,手里挥劭一封信,A声吼道”“副主任不容他开口,雷鸣般地大吼

一声,骂他是因循守旧的老婶螂,把手中的信揉成一团,照他脸上一摔,转身就走”“杜蒂耶尔虽然地位卑微,自尊

心却很强”可见,他受到上司的压迫,内心愤懑;当他宣布自己是嘎鲁一嘎鲁时,“全场顿时哗然,大笑不止”,受

到同事工的嘲讽;以上内容造成杜蒂耶尔悲剧的外因。他之所以会被陷进墙壁,是因为他有穿墙的本领,”杜蒂耶尔

对赫赫名声日觉厌倦,对于穿墙过壁的乐趣,也有些腻烦。他现在也是巴黎首富了,他向往穿行巨大的金字塔中心。

他一面考虑埃及之行,一面想过着极其安闲、富足的生活”,他从原来的恶作剧变成以穿墙术获得金钱利益,一而再

冉而三地铤而走险,导致最终被陷在墙壁之中。

3.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这种题目,

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因题而异,要注意的是答题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表述一定要准确、到位、简洁。作

答本题,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整体感知小说,分清情节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和主题进行深入的解

读。杜蒂耶尔是个普通的小职员,长期受到上司的压迫,同事的轻视,一旦有了超出常人的本领免不了希望得到他人

认可而炫耀,这种心理是符合人之常情的;杜蒂耶尔在公司的遭遇,也反映出大部分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这是真实的;

杜蒂耶尔被陷入墙壁无法出来的情节虽然荒诞,却彰显了一种恶有恶报的社会伦理,反映了人们内心真实的希望。

【题目点拨】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

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

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

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

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8、1.D

2.B

3.B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

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指的是‘新诗语言必须要有节奏'的基本观点”错误,根据原文“先生对新诗创作有个基本观点,即诗歌语

言固然应当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更主要的是新诗必须有节奏……这本书中谈诗歌的文章大抵从不同角度来阐释

并论证这个观点。”,可知文本第一段最后一句的“这个观点”指的是“新诗必须有节奏”,而非“新诗语言必须要

有节奏”。

B项,“文学作品应重点照顾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错误,根据原文“这篇论文的观点是有倾向性的,即以古今的名

著名篇为例,要求今后的作者能照顾到广大读者层面。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不能只供文化程度高的读者阅读,而应该

争取多数人(即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欣赏,这样的作品才能传之永久。”,可知朱自清在《论雅俗共赏》一文中

指出,文学作品“应该争取多数人(即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欣赏”,而不是“重点照顾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

C项,“《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错误,根据原文“《诗》三百篇应该是最古老也最典雅的作品了,但其中‘国

风‘和‘小雅’两大类,有不少作品最初也应该是比较通俗的,且曾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经过上层文化人进行加工,

才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楚辞》中的《九歌》也是这样。”,可知《诗经》和《楚辞》中的《九歌》都经历了由

俗到雅的演变历程,而不是《诗经》和《楚辞》。

故选D。

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

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引用等论证方法”错误,原文第二段中,作者在阐述“雅俗并非矛盾对立”这一看法时,列举了《诗》《九歌》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例子,属于运用事例的论证方法,但没有运用引用的论证方法。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

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

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

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

B项,“说明由俗变雅是一种常态”错误,文中举“清末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在

当时不过是流行一时供人消遣的书',现在则成为近代文学史中必须予以评价的古典名著”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雅”

与“俗”只是相对而言,不宜划分得太刻板、太绝对,而不是“说明由俗变雅是一种常态”。

故选B。

9、1.A

2.B

3.①国家一直重视发展科技,制定政策进行规划引领,投入经费开展科研。②加大教育投入,发展教育,培养科研人

才,科技人员数量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③加强对外交流,留学归国学子为科技发展注入动力;国际学术交流,汇

聚全球智力助推科技强国。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

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A项,“增速总体却在下降”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幅图,总体上看,增速是在起伏式增加的,总体上应是上升

的,而不是下降。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

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

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B项,“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跻身科技强国之列"理解错误,从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