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位于辽河上游的牛河梁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丰富的石器、精美的玉器、极具特色的陶器和规模宏大的“祭坛”“神庙”“积石冢”等建筑群。考古学家初步推断,这里曾经存在过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考古学家的推断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坛、庙、冢等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象征B.精美的玉器最能从本质上彰显社会等级C.丰富的石器证明了先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D.特色的陶器展现出相当发达的手工业水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牛河梁遗址存在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主要是因为在此发现的“祭坛”“神庙”“积石冢”等建筑群。这些建筑通常是为进行复杂的宗教活动和社会礼仪而建造的,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等级和组织结构,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社会等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等级划分上,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在国家方面的特征上,与农事生产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发达的手工业水平,排除D项。故选A项。2.《礼记》载:“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由此可知,夏商周三代治国理念()A.利用神权来强化王权的意识渐趋消亡B.使敬天保民思想一定程度上得以传承C.不断完善的制度避免了社会矛盾激化D.均受到原始宗教和儒家民本思想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夏人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可知,夏商周三代治国理念都体现了敬天保民思想,B项正确;“夏人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可知,夏朝利用神权来强化王权的意识并未消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社会矛盾激化,排除C项;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3.下表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料。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史料“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多自知不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亚也”《司马错论伐蜀》“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来一耜一钱,若其事立”《管子·海王》“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愚珠方,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汉书·艺文志》A.各诸侯国纷纷称霸中原 B.处于社会的大变动时期C.新兴的士阶层迅速崛起 D.土地私有制已逐步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亚也”的大致意思为,秦国凭借九鼎,依据地图户籍,挟持周天子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抗拒的,这才是帝王的大业啊。这反映出当时在政治方面已经出现了政治失序的问题,周天子权威受到挑战。材料“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来一耜一钱,若其事立”反映出经济方面,在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应用于耕织等生产活动中,说明在当时生产力获得发展,铁器已经应用于生产。材料“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愚珠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各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出于社会的大动荡、大发展和大变革时期,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各诸侯国纷纷称霸中原,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百家争鸣的背景之一是新兴的士阶层迅速崛起,不能完整包括材料所有内容,排除C项;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但只涉及经济领域,不能完整包括材料所有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4.据《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奇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上述材料可以折射出当时()A.豪强地主已经成为中央政府的直接威胁B.田庄经济已经背离了自然经济的自给性C.封建土地私有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东汉政权的稳定得益于豪强地主的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据材料“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奇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可知,题干显示了豪强地主的富有,豪人拥有大量良田美宅、奴婢徒附。结合所学,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允许买卖,在东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情况下,豪强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广占田园,豪强地主集团逐渐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成为东汉社会的主导力量,C项正确;材料在阐述东汉豪强地主实力的雄厚,其原因是土地兼并的结果,并未阐述其势力对中央政府造成威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的自给性,且田庄经济采用田庄式的生产规模进行经营,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豪强地主对东汉政权的支持,无法得出政权稳定与豪强地主有关,且结合所学,豪强地主盘踞一方,最终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政权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5.哲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艺境》中曾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下列表述属于该时代“艺术精神”的是()A.古代戏曲走向成熟已有完整故事情节B.文人山水画盛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C.隶、草、行、楷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D.关注市民生活状态和思想的小说兴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末魏晋六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到魏晋南北朝时,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C项正确;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排除A项;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多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排除B项;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关注市民生活状态和思想的小说兴盛,排除D项。故选C项。6.唐初名将李靖曾讲:“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唐太宗也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上述材料体现的唐朝民族政策是()A.“以德服人,开明宽柔” B.“恩威并施,羁縻治之”C.“中国既安,四夷自服” D.“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与“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靖认为,人无番汉之别,通过恩信和衣食来安抚,可以使他们成为汉人,唐太宗认为,夷狄也是人,只要德泽普及,就可以使四夷如一家。这些言论体现了唐朝民族政策的“以德服人,开明宽柔”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唐朝开明宽柔的政策,没有体现唐朝在边疆地区的羁縻管理政策,排除B项;“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强调了中原的安定能自然吸引四夷归服,而材料更多地阐述了主动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来达到这一目的,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强调保留边疆民族的部落结构和风俗习惯,材料虽有“衣食周之”体现了一定的尊重和融合,但未直接提及保留其部落和风俗,排除D项。故选A项。7.宋代对债务的清偿,强调官为理索,严禁债权人私自强牵债务人财物和以身代当。《宋刑统》中明确规定:凡“违法积利,契外制夺,及非出息之债者,官为理”。凡“依令合理者,或欠负公私财物,乃违约乖期不偿者”,则以刑罚相加。凡不经官而私自强牵财物及身代当者,要追究债权人的法律责任。这表明,在宋朝()A.官府对私人债务纠纷“一切从严追理”B.严禁暴力清偿旨在维护债务人的利益C.民间债务纠纷已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D.体现了政府对于民间借贷的干预规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凡‘违法积利,契外制夺,及非出息之债者,官为理',凡‘依令合理者或欠负公私财物,乃违约乖期不偿者'则以刑罚相加,凡不经官而私自强牵财物及身代当者,要追究债权人的法律责任”可知,宋朝时期,政府严禁债权人私自强牵债务人财物和以身代当,通过颁布法律明确规定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说明政府对民间借贷进行干预规范,D项正确;材料强调政府对民间借贷进行干预规范,未体现“一切从严追理”,排除A项;材料强调政府对民间借贷进行干预规范,旨在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并非维护债务人的利益,排除B项;“民间债务纠纷已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内容涉及了有关债务纠纷的法律,但不代表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8.科举取士是从隋朝开始的,但是直到唐朝中后期,科举出仕的比例仍不高,到了宋代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加,科举出仕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书中自有黄金屋”逐渐变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A.利于社会阶层流动和社会结构变化B.避免了腐败现象能客观的选拔人才C.造就了人才辈出和科技发达的局面D.杜绝了世族门阀参政的不公平现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录取人数的增加”“‘书中自有黄金屋’逐渐变成了一种社会风气”等概括得出主要结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结合所学可知,在宋代之前,出仕的途径相对较少,社会阶层相对固化。而宋代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使得更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凭借自身的学识和努力获得官职,改变自己和家族的社会地位。从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打破了原有的阶层限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A项正确。科举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对公平地选拔人才,但并不能完全避免腐败现象,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科举与科技的关系,故从题干中无法得出“造就了人才辈出和科技发达的局面”,排除C项;虽然宋代科举制扩大了录取人数,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但不能说完全杜绝了世族门阀参政的不公平现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9.《元史·地理志》云:元朝的版图“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土,元朝中央政府依据地域的不同,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对边疆实行了前所未有的有效管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特有的贡献。下列关于元代的边疆治理,说法正确的是()①东北地区设行省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②在吐蕃地区设羁縻机构由理藩院专门负责③在西域地区设都护府作为管理的军政机构④在隶属于福建的澎湖设巡检司以经略台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元朝(中国)。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元代的边疆治理说法正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边疆治理更多的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元朝在隶属于福建的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以上都是元朝边疆治理的措施,①④说法正确,B项正确;元朝在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清朝则设理藩院专管蒙古、回部等边疆民族地区事务,②说法错误,排除A、C项;唐朝在西域地区先后设安西、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③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0.《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欺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据此分析,朱元璋废丞相旨在()A.摆脱皇权旁落的现实处境 B.吸取历代小人乱政的教训C.承袭自古无相的历史传统 D.加强自身的专制集权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由于多种原因,废除丞相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目的是加强皇权,D项正确;朱元璋时期没有皇权旁落的现象,排除A项;吸取历代小人乱政的教训是原因,不是目的,排除B项;承袭自古无相的历史传统也不是朱元璋废丞相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11.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的进步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历史进步性的主张。黄宗羲严厉抨击了封建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并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和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主张限制君权,加强监督。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开始摆脱理学僵化模式并否定传统儒学B.猛烈抨击皇权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进程C.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猛烈冲击了传统道德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在社会剧烈动荡的背景下,对传统的儒学进行反思和批判,提出新的主张,如黄宗羲的“工商皆本”、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君权的思考等,这反映了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发展,C项正确。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而非否定传统儒学,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理学的僵化模式,但并非完全摆脱,排除A项;思想家们对皇权专制进行了批判,但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并未开启政治民主化进程,排除B项;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思想家们对封建制度和集权政治制度的批判以及新的经济思想,重点并非商品经济对传统道德观念的猛烈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12.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下列各选项,体现“论从史出”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广东军务记》载: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军

B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洋务新政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已经取得显著成果C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伦理,主张变革社会D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及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的纲常伦理,主张社会变革,C项正确;据“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可知,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军队的侵略,但仅据此不能得知其是否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军,排除A项;据材料“《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曾国藩在1961年所上的奏折,陈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积极影响,此时期洋务运动尚未取得显著成果,排除B项;据材料“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可知,这体现了人民主权和自由平等的原则,没有涉及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三权分立,排除D项。故选C项。1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中国近代社会各个阶层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此开始。以下符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特点的是()①中华文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导致走向衰落②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③学习西方的过程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和反侵略性质④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深化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②依据材料“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西方之间文化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有近代中国在列强侵略下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②正确;③在这一学习西方的过程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和反侵略性质,③正确;④近代史上,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深化过程,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中华文化“走向衰落”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①,即排除ABC项,故选D项。14.《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据材料分析,三大土地政策()A.都明确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均维护农民利益并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C都体现反封建土地制度和关注民生理念 D.付诸实践后都一定程度满足了农民需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中共《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相比较,三者都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反封建土地制度和关注民生的思想,C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没有明确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没有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没有付诸实践,排除D项。故选C项。15.1919年《申报》主笔陈冷曾发表《图穷而匕首见》一文,文章称:“今和会之划约已宣示矣,其结果如何?所谓中国之主张者,今犹有丝毫存在者耶……若不能自谋、自助而欲望诸人,则终归于空想而已。”这表明()A.作者号召国人应奋起抗争维护主权B.中国民众已经果断地采取自救行动C.社会舆论受到外交失败的强烈影响D.报纸开始成为抗击外敌的宣传工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民国初年的中国。1919年1月,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人们郁积已久的愤怒。材料中的“和会”指的就是巴黎和会,“中国之主张者,今犹有丝毫存在者耶”指的是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据材料“若不能自谋、自助而欲望诸人,则终归于空想而已”可知,作者号召国人要奋起抗争来实现民族自救,A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文章的观点,未提及民众的态度和行动,不能断定已采取行动,排除B项;材料仅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是整个社会舆论,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开始”,报纸成为宣传工具的时间要早于1919年,排除D项。故选A项。16.孙中山1904年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一文中写道“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起颠覆”。孙中山意在()A.推动清朝加速政治改革 B.指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C.扩大三民主义的影响力 D.宣扬反清革命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中国)。据题干“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强调清政府的灭亡是必然的,已经无药可救了,因此意在宣扬反清革命的合理性,D项正确;孙中山此时是要推翻清王朝,而不是改革,排除A项;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而不是仅仅指出清王朝的腐朽,排除B项;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交通信息不便,中央和地方以及中央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沟通,巡视制度在防止中央和地方官员与君主离心离德、结党营私、贪污腐化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摘编自余少祥《中国古代巡视制度考略》材料二隋唐时期,我国古代巡视制度走向成熟,隋朝对“掌诸巡察”的司隶台中的巡察官员规定“其所掌六条”,要求其按六条巡省。唐承隋制,也制定了巡察法规,至此,隋唐以来中央对地方的巡视大都有明确的条例和法规,保证了巡视的规范。隋唐“六条”除有政治性的巡视内容外,还增加了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此外,地方中报灾害、教灾措施、劝课农桑、户口流散、赋役征收等涉及财政经济的内容也被列入巡视范围。安史之乱前后,唐前期的诸道监察使臣系统逐步被破坏,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唐朝开辟了新的这视途径,主要是以出使郎官巡视地方、以转运使和巡院行察访州县之责。——搏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成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巡视制度的特点。【答案】(1)原因:生产力水平与交通信息限制;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官僚体系庞大需要监督;调节社会矛盾的需要;保障君主专制强化的稳定。(2)特点:机构与人员专业化;监察法规不断细化;监察制度不断传承与发展;内容范围不断扩大。【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交通信息不便”可知,生产力水平与交通信息限制;根据材料一“中央和地方以及中央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沟通 ,巡视制度在防止中央和地方官员与君主离心离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以及官僚体系庞大需要监督;根据材料一“在很大程度上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可知,调节社会矛盾的需要与保障君主专制的稳定。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唐朝开辟了新的这视途径,主要是以出使郎官巡视地方、以转运使和巡院行察访州县之责”可知,机构与人员专业化;根据材料二“至此,隋唐以来中央对地方的巡视大都有明确的条例和法规,保证了巡视的规范。”可知,监察法规不断细化;根据材料二“唐承隋制,也制定了巡察法规,至此,隋唐以来中央对地方的巡视大都有明确的条例和法规”可知,监察制度不断传承与发展;根据材料二“此外,地方中报灾害、教灾措施、劝课农桑、户口流散、赋役征收等涉及财政经济的内容也被列入巡视范围。”可知,内容范围不断扩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确实是那些被边或自愿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这些城市通过鸦片战争和此后的被迫开埠通商,尤其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城市的开放,为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理念、科学技术和文化,从而开始了现代化的艰难进程。这些城市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转型。——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材料二民国时期的城市,随着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型商业中心,民众得以到商业中心的新式百货公司购物,例如当时的北京王府井与上海的南京路,而不像以前,只能到街坊菜市与小商店购物。作为北京的大众市场与娱乐场所的天桥,也因为有轨电车的出现,而吸引了更多北京市民的参与……此时的街道已经加入城市的秩序与管理的概念,像是下水道的修筑、摊贩的管理与街头警察的巡查,这些都有助于城市环境的清洁与管理……在国民政府所推动的新生活运动时代,国家对于各人公共行为的监督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某种程度上,国家对于街道空间有了更为严密的管控。——摘编自江沛《城市化进程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城市化发展对当时经济和生活产生的影响。【答案】(1)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运动。(2)在经济方面:促进商业的繁荣,推动经济的增长。在生活方面:改善了购物环境和消费方式;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社会秩序。【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确实是那些被边或自愿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可得出“通商口岸的开放”;据材料一“这些城市通过鸦片战争和此后的被迫开埠通商,尤其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城市的开放,为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理念、科学技术和文化”可得出“西方列强的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运动”“交通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分析对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经济方面:据材料二“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型商业中心”可得出“促进商业的繁荣,推动经济的增长”。生活方面:据材料二“民众得以到商业中心的新式百货公司购物”可得出“改善了购物环境和消费方式”;据材料二“也因为有轨电车的出现”可得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据材料二“这些都有助于城市环境的清洁与管理”可得出“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据材料二“也因为有轨电车的出现”可得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据材料二“国家对于街道空间有了更为严密的管控”可得出“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社会秩序”。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末,清政府派驻国外的个别外交人员以及西方传教士等开始向中国零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1901年后,赴日留学生转译日本关于社会主义的专著。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赞赏,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后,增加了法国、俄国等传入途径,大量报刊开始摘登社会主义著作介绍马克思主义,各地陆续成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准确、全面的阐述,马克思研究丛书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单行本陆续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被全面引进和翻译。——摘编自李奕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当代启示》材料二在党的历史上,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曾经造成严重危害,几乎葬送了党的事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人从实际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世情、国情,科学认识中国革命形势,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事关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战略策略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取得了科学结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创建工农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摘编自王伟光《从百年党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20-40年代的相关史实,说明人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答案】(1)变化:传入途径从以日本为主到增加了法国、俄国等;传播主体从多元到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主;传播方式逐渐多样化,从翻译转译到创办报刊、成立研究和宣传团体等;传播内容从碎片化到准确、全面和丰富。(2)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从国情出发制定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后,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统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01年后,赴日留学生转译日本关于社会主义的专著。……五四运动后,增加了法国、俄国等传入途径”可知,传入途径从以日本为主到增加了法国、俄国等;根据材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赞赏,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准确、全面的阐述”可知,传播主体从多元到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主;根据材料“大量报刊开始摘登社会主义著作介绍马克思主义,各地陆续成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可知,传播方式逐渐多样化,从翻译转译到创办报刊、成立研究和宣传团体等;根据材料“马克思研究丛书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单行本陆续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被全面引进和翻译。”可知,传播内容从碎片化到准确、全面和丰富。【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事关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战略策略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取得了科学结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从国情出发制定纲领;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后,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统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中共的领导下,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多采取四种方式,包括纵向收权、横向分权、行政区划体现“犬牙相入”原则以及监察制度。①纵向收权(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层层控制,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②横向分权(分割地方权力,相互制约);③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对地方主要长官规定任期年限并须籍贯回避);④采用犬牙交错的地方行政区划原则。这些方法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既有利于国家政治权力的集中和统一,也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从材料中任选一种或多种中央集权方式,结合中国古代史某一时期的相关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解释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论题:西汉时期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中央集权。说明:纵向收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坐大,出现了“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使得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削弱,地方权力不断向中央集中。横向分权:在地方上,西汉设置了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同时还有封国存在。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负责地方的行政管理;封国的诸侯虽然有一定的权力,但受到中央的严格限制,如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要听从中央的指挥,从而实现了地方权力的相互制约。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西汉设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刺史的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员是否遵守法律法规、是否廉洁奉公等,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受地方官员的干涉,这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采用犬牙交错的地方行政区划分原则:例如,在划分郡界时,往往不按照自然地理区域进行划分,而是将一些地理单元分割开来,使得地方势力难以凭借地理优势形成割据。这样的划分方式有利于打破地方的封闭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过以上多种方式,西汉时期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是从材料中任选一种或多种中央集权方式,结合中国古代史某一时期的相关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解释说明。首先,根据材料“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多采取四种方式,包括纵向收权、横向分权、行政区划体现‘犬牙相入’原则以及监察制度。”及所学可得出论题:西汉时期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中央集权。其次,由材料“纵向收权(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层层控制,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及所学可知,分别从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推恩令”的作用说明;由材料“横向分权(分割地方权力,相互制约)”及所学可知,分别从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封国的诸侯受到中央的严格限制等方面说明;由材料“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对地方主要长官规定任期年限并须籍贯回避)”及所学可知,从西汉设立刺史制度的影响说明;由材料“采用犬牙交错的地方行政区划原则”及所学可知,在划分郡界时,往往不按照自然地理区域进行划分,而是将一些地理单元分割开来,使得地方势力难以凭借地理优势形成割据。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通过以上多种方式,西汉时期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位于辽河上游的牛河梁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丰富的石器、精美的玉器、极具特色的陶器和规模宏大的“祭坛”“神庙”“积石冢”等建筑群。考古学家初步推断,这里曾经存在过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考古学家的推断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坛、庙、冢等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象征B.精美的玉器最能从本质上彰显社会等级C.丰富的石器证明了先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D.特色的陶器展现出相当发达的手工业水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牛河梁遗址存在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主要是因为在此发现的“祭坛”“神庙”“积石冢”等建筑群。这些建筑通常是为进行复杂的宗教活动和社会礼仪而建造的,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等级和组织结构,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社会等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等级划分上,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在国家方面的特征上,与农事生产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发达的手工业水平,排除D项。故选A项。2.《礼记》载:“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由此可知,夏商周三代治国理念()A.利用神权来强化王权的意识渐趋消亡B.使敬天保民思想一定程度上得以传承C.不断完善的制度避免了社会矛盾激化D.均受到原始宗教和儒家民本思想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夏人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可知,夏商周三代治国理念都体现了敬天保民思想,B项正确;“夏人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可知,夏朝利用神权来强化王权的意识并未消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社会矛盾激化,排除C项;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3.下表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料。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史料“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多自知不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亚也”《司马错论伐蜀》“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来一耜一钱,若其事立”《管子·海王》“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愚珠方,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汉书·艺文志》A.各诸侯国纷纷称霸中原 B.处于社会的大变动时期C.新兴的士阶层迅速崛起 D.土地私有制已逐步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亚也”的大致意思为,秦国凭借九鼎,依据地图户籍,挟持周天子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抗拒的,这才是帝王的大业啊。这反映出当时在政治方面已经出现了政治失序的问题,周天子权威受到挑战。材料“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来一耜一钱,若其事立”反映出经济方面,在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应用于耕织等生产活动中,说明在当时生产力获得发展,铁器已经应用于生产。材料“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愚珠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各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出于社会的大动荡、大发展和大变革时期,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各诸侯国纷纷称霸中原,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百家争鸣的背景之一是新兴的士阶层迅速崛起,不能完整包括材料所有内容,排除C项;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但只涉及经济领域,不能完整包括材料所有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4.据《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奇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上述材料可以折射出当时()A.豪强地主已经成为中央政府的直接威胁B.田庄经济已经背离了自然经济的自给性C.封建土地私有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东汉政权的稳定得益于豪强地主的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据材料“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奇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可知,题干显示了豪强地主的富有,豪人拥有大量良田美宅、奴婢徒附。结合所学,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允许买卖,在东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情况下,豪强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广占田园,豪强地主集团逐渐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成为东汉社会的主导力量,C项正确;材料在阐述东汉豪强地主实力的雄厚,其原因是土地兼并的结果,并未阐述其势力对中央政府造成威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的自给性,且田庄经济采用田庄式的生产规模进行经营,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豪强地主对东汉政权的支持,无法得出政权稳定与豪强地主有关,且结合所学,豪强地主盘踞一方,最终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政权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5.哲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艺境》中曾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下列表述属于该时代“艺术精神”的是()A.古代戏曲走向成熟已有完整故事情节B.文人山水画盛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C.隶、草、行、楷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D.关注市民生活状态和思想的小说兴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末魏晋六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到魏晋南北朝时,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C项正确;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排除A项;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多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排除B项;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关注市民生活状态和思想的小说兴盛,排除D项。故选C项。6.唐初名将李靖曾讲:“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唐太宗也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上述材料体现的唐朝民族政策是()A.“以德服人,开明宽柔” B.“恩威并施,羁縻治之”C.“中国既安,四夷自服” D.“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与“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靖认为,人无番汉之别,通过恩信和衣食来安抚,可以使他们成为汉人,唐太宗认为,夷狄也是人,只要德泽普及,就可以使四夷如一家。这些言论体现了唐朝民族政策的“以德服人,开明宽柔”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唐朝开明宽柔的政策,没有体现唐朝在边疆地区的羁縻管理政策,排除B项;“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强调了中原的安定能自然吸引四夷归服,而材料更多地阐述了主动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来达到这一目的,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强调保留边疆民族的部落结构和风俗习惯,材料虽有“衣食周之”体现了一定的尊重和融合,但未直接提及保留其部落和风俗,排除D项。故选A项。7.宋代对债务的清偿,强调官为理索,严禁债权人私自强牵债务人财物和以身代当。《宋刑统》中明确规定:凡“违法积利,契外制夺,及非出息之债者,官为理”。凡“依令合理者,或欠负公私财物,乃违约乖期不偿者”,则以刑罚相加。凡不经官而私自强牵财物及身代当者,要追究债权人的法律责任。这表明,在宋朝()A.官府对私人债务纠纷“一切从严追理”B.严禁暴力清偿旨在维护债务人的利益C.民间债务纠纷已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D.体现了政府对于民间借贷的干预规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凡‘违法积利,契外制夺,及非出息之债者,官为理',凡‘依令合理者或欠负公私财物,乃违约乖期不偿者'则以刑罚相加,凡不经官而私自强牵财物及身代当者,要追究债权人的法律责任”可知,宋朝时期,政府严禁债权人私自强牵债务人财物和以身代当,通过颁布法律明确规定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说明政府对民间借贷进行干预规范,D项正确;材料强调政府对民间借贷进行干预规范,未体现“一切从严追理”,排除A项;材料强调政府对民间借贷进行干预规范,旨在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并非维护债务人的利益,排除B项;“民间债务纠纷已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内容涉及了有关债务纠纷的法律,但不代表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8.科举取士是从隋朝开始的,但是直到唐朝中后期,科举出仕的比例仍不高,到了宋代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加,科举出仕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书中自有黄金屋”逐渐变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A.利于社会阶层流动和社会结构变化B.避免了腐败现象能客观的选拔人才C.造就了人才辈出和科技发达的局面D.杜绝了世族门阀参政的不公平现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录取人数的增加”“‘书中自有黄金屋’逐渐变成了一种社会风气”等概括得出主要结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结合所学可知,在宋代之前,出仕的途径相对较少,社会阶层相对固化。而宋代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使得更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凭借自身的学识和努力获得官职,改变自己和家族的社会地位。从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打破了原有的阶层限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A项正确。科举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对公平地选拔人才,但并不能完全避免腐败现象,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科举与科技的关系,故从题干中无法得出“造就了人才辈出和科技发达的局面”,排除C项;虽然宋代科举制扩大了录取人数,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但不能说完全杜绝了世族门阀参政的不公平现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9.《元史·地理志》云:元朝的版图“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土,元朝中央政府依据地域的不同,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对边疆实行了前所未有的有效管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特有的贡献。下列关于元代的边疆治理,说法正确的是()①东北地区设行省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②在吐蕃地区设羁縻机构由理藩院专门负责③在西域地区设都护府作为管理的军政机构④在隶属于福建的澎湖设巡检司以经略台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元朝(中国)。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元代的边疆治理说法正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边疆治理更多的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元朝在隶属于福建的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以上都是元朝边疆治理的措施,①④说法正确,B项正确;元朝在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清朝则设理藩院专管蒙古、回部等边疆民族地区事务,②说法错误,排除A、C项;唐朝在西域地区先后设安西、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③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0.《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欺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据此分析,朱元璋废丞相旨在()A.摆脱皇权旁落的现实处境 B.吸取历代小人乱政的教训C.承袭自古无相的历史传统 D.加强自身的专制集权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由于多种原因,废除丞相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目的是加强皇权,D项正确;朱元璋时期没有皇权旁落的现象,排除A项;吸取历代小人乱政的教训是原因,不是目的,排除B项;承袭自古无相的历史传统也不是朱元璋废丞相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11.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的进步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历史进步性的主张。黄宗羲严厉抨击了封建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并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和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主张限制君权,加强监督。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开始摆脱理学僵化模式并否定传统儒学B.猛烈抨击皇权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进程C.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猛烈冲击了传统道德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在社会剧烈动荡的背景下,对传统的儒学进行反思和批判,提出新的主张,如黄宗羲的“工商皆本”、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君权的思考等,这反映了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发展,C项正确。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而非否定传统儒学,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理学的僵化模式,但并非完全摆脱,排除A项;思想家们对皇权专制进行了批判,但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并未开启政治民主化进程,排除B项;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思想家们对封建制度和集权政治制度的批判以及新的经济思想,重点并非商品经济对传统道德观念的猛烈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12.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下列各选项,体现“论从史出”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广东军务记》载: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军

B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洋务新政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已经取得显著成果C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伦理,主张变革社会D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及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的纲常伦理,主张社会变革,C项正确;据“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可知,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军队的侵略,但仅据此不能得知其是否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军,排除A项;据材料“《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曾国藩在1961年所上的奏折,陈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积极影响,此时期洋务运动尚未取得显著成果,排除B项;据材料“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可知,这体现了人民主权和自由平等的原则,没有涉及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三权分立,排除D项。故选C项。1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中国近代社会各个阶层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此开始。以下符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特点的是()①中华文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导致走向衰落②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③学习西方的过程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和反侵略性质④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深化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②依据材料“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西方之间文化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有近代中国在列强侵略下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②正确;③在这一学习西方的过程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和反侵略性质,③正确;④近代史上,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深化过程,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中华文化“走向衰落”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①,即排除ABC项,故选D项。14.《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据材料分析,三大土地政策()A.都明确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均维护农民利益并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C都体现反封建土地制度和关注民生理念 D.付诸实践后都一定程度满足了农民需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中共《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相比较,三者都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反封建土地制度和关注民生的思想,C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没有明确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没有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没有付诸实践,排除D项。故选C项。15.1919年《申报》主笔陈冷曾发表《图穷而匕首见》一文,文章称:“今和会之划约已宣示矣,其结果如何?所谓中国之主张者,今犹有丝毫存在者耶……若不能自谋、自助而欲望诸人,则终归于空想而已。”这表明()A.作者号召国人应奋起抗争维护主权B.中国民众已经果断地采取自救行动C.社会舆论受到外交失败的强烈影响D.报纸开始成为抗击外敌的宣传工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民国初年的中国。1919年1月,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人们郁积已久的愤怒。材料中的“和会”指的就是巴黎和会,“中国之主张者,今犹有丝毫存在者耶”指的是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据材料“若不能自谋、自助而欲望诸人,则终归于空想而已”可知,作者号召国人要奋起抗争来实现民族自救,A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文章的观点,未提及民众的态度和行动,不能断定已采取行动,排除B项;材料仅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是整个社会舆论,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开始”,报纸成为宣传工具的时间要早于1919年,排除D项。故选A项。16.孙中山1904年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一文中写道“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起颠覆”。孙中山意在()A.推动清朝加速政治改革 B.指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C.扩大三民主义的影响力 D.宣扬反清革命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中国)。据题干“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强调清政府的灭亡是必然的,已经无药可救了,因此意在宣扬反清革命的合理性,D项正确;孙中山此时是要推翻清王朝,而不是改革,排除A项;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而不是仅仅指出清王朝的腐朽,排除B项;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交通信息不便,中央和地方以及中央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沟通,巡视制度在防止中央和地方官员与君主离心离德、结党营私、贪污腐化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摘编自余少祥《中国古代巡视制度考略》材料二隋唐时期,我国古代巡视制度走向成熟,隋朝对“掌诸巡察”的司隶台中的巡察官员规定“其所掌六条”,要求其按六条巡省。唐承隋制,也制定了巡察法规,至此,隋唐以来中央对地方的巡视大都有明确的条例和法规,保证了巡视的规范。隋唐“六条”除有政治性的巡视内容外,还增加了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此外,地方中报灾害、教灾措施、劝课农桑、户口流散、赋役征收等涉及财政经济的内容也被列入巡视范围。安史之乱前后,唐前期的诸道监察使臣系统逐步被破坏,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唐朝开辟了新的这视途径,主要是以出使郎官巡视地方、以转运使和巡院行察访州县之责。——搏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成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巡视制度的特点。【答案】(1)原因:生产力水平与交通信息限制;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官僚体系庞大需要监督;调节社会矛盾的需要;保障君主专制强化的稳定。(2)特点:机构与人员专业化;监察法规不断细化;监察制度不断传承与发展;内容范围不断扩大。【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交通信息不便”可知,生产力水平与交通信息限制;根据材料一“中央和地方以及中央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沟通 ,巡视制度在防止中央和地方官员与君主离心离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以及官僚体系庞大需要监督;根据材料一“在很大程度上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可知,调节社会矛盾的需要与保障君主专制的稳定。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唐朝开辟了新的这视途径,主要是以出使郎官巡视地方、以转运使和巡院行察访州县之责”可知,机构与人员专业化;根据材料二“至此,隋唐以来中央对地方的巡视大都有明确的条例和法规,保证了巡视的规范。”可知,监察法规不断细化;根据材料二“唐承隋制,也制定了巡察法规,至此,隋唐以来中央对地方的巡视大都有明确的条例和法规”可知,监察制度不断传承与发展;根据材料二“此外,地方中报灾害、教灾措施、劝课农桑、户口流散、赋役征收等涉及财政经济的内容也被列入巡视范围。”可知,内容范围不断扩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确实是那些被边或自愿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这些城市通过鸦片战争和此后的被迫开埠通商,尤其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城市的开放,为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理念、科学技术和文化,从而开始了现代化的艰难进程。这些城市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转型。——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材料二民国时期的城市,随着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型商业中心,民众得以到商业中心的新式百货公司购物,例如当时的北京王府井与上海的南京路,而不像以前,只能到街坊菜市与小商店购物。作为北京的大众市场与娱乐场所的天桥,也因为有轨电车的出现,而吸引了更多北京市民的参与……此时的街道已经加入城市的秩序与管理的概念,像是下水道的修筑、摊贩的管理与街头警察的巡查,这些都有助于城市环境的清洁与管理……在国民政府所推动的新生活运动时代,国家对于各人公共行为的监督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某种程度上,国家对于街道空间有了更为严密的管控。——摘编自江沛《城市化进程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城市化发展对当时经济和生活产生的影响。【答案】(1)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运动。(2)在经济方面:促进商业的繁荣,推动经济的增长。在生活方面:改善了购物环境和消费方式;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社会秩序。【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确实是那些被边或自愿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可得出“通商口岸的开放”;据材料一“这些城市通过鸦片战争和此后的被迫开埠通商,尤其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城市的开放,为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理念、科学技术和文化”可得出“西方列强的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运动”“交通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分析对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经济方面:据材料二“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型商业中心”可得出“促进商业的繁荣,推动经济的增长”。生活方面:据材料二“民众得以到商业中心的新式百货公司购物”可得出“改善了购物环境和消费方式”;据材料二“也因为有轨电车的出现”可得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据材料二“这些都有助于城市环境的清洁与管理”可得出“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据材料二“也因为有轨电车的出现”可得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据材料二“国家对于街道空间有了更为严密的管控”可得出“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社会秩序”。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末,清政府派驻国外的个别外交人员以及西方传教士等开始向中国零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1901年后,赴日留学生转译日本关于社会主义的专著。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赞赏,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后,增加了法国、俄国等传入途径,大量报刊开始摘登社会主义著作介绍马克思主义,各地陆续成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准确、全面的阐述,马克思研究丛书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单行本陆续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被全面引进和翻译。——摘编自李奕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当代启示》材料二在党的历史上,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曾经造成严重危害,几乎葬送了党的事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