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2.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利用分子动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分析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m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2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建议二:分子动理论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热现象,即从物体内部微小粒子的运动情况分析问题,可以从本质上解释有关的热现象。进行解释时,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与题目相运动这两个观点进行解释。建议三:根据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这一点可以借用化学里的一些知识加以说明。另外,构成物质的分子直径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可以用宏观物体间的尺寸比来说明。要做好演示实验,例如打开香水瓶瓶盖后,满教室都能闻到香味;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等。另外,我们还可以用课件来模拟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扩散现象,使这种看不见的运动在快慢,如观察红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快慢。3教学重点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教学难点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以及用微观理论定性解释宏观现象教学手段讲授、实验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一般很小运动分子总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在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将一乒乓球由一定高度静止释放,提出问题乒乓球运动的机械能上哪儿去了?讲解、举例通过实例讲解分子数目巨大,让学生体会分打开香水瓶盖,提问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味?香料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鼻子的?演示NO气体与空气演示硫酸铜溶液与水的扩散现象,教师引导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联系化学中有关分子学生思考并回答问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相似现象学生观察实验,并讨论通过这个实验对分子的四、分子间的作用力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原因。五、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扩散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做两段熔丝间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实验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播放多媒体,提出问题:气态、液态、固态之间分子有什么区别?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学生观看短片,并讨论归纳总结(也可列表对比)6“分子动理论”探究活动专题讨论:哪些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专题调查研究活动: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微小事物?可上网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或请教专家,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征及优、缺点写成科技小文章相互交流。教学目标a.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b.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d.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按照分子运动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7标志。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题,可以从本质上解释有关的热现象。进行解释时,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与题目相关的物两个观点进行解释。建议三: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这一点可以借用化学里的一些知识加以说明。另外,构成物质的分子直径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可以用宏观物体间的尺寸比来说明。8我们还可以用课件来模拟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扩散现象,使这种看不见的运动在学生心目中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快慢,如观察红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快慢。建议五:分子间作用力较难、较复杂,尤其是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教学时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能知道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且知道什么时候分教学设计示例课题:分子运动论教学重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和相对应实验事例,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教学难点: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以及用微观理论定性解释宏观现象.教学手段:讲授、实验教具:烧杯、红墨水、清水、香水、乒乓球、集气瓶、NO2气体、铅块、计算机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物质由分子构成三、分子的运动分子总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在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9四、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原因.五、思考题(能力提高)扩散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将一乒乓球由一定高度静止释放,提出问题:乒乓球运讲解、举例通过实例讲解分子数目巨大,让学生体会分子非常小.打开香水瓶盖,提问: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味?香料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鼻子?演示NO2气体与空气间的扩散过程演示红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现象教师解释原因计算机模拟演示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计算机模拟演示扩散过程教师讲解做铅块间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比较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快慢实验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并回答问联系化学中有关分子的知识思考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相似现象学生观察实验,发散思维专题讨论:哪些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专题调查研究活动: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微小事物?可上网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或请教专家,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征及优、缺点写成科技小文章相互交流.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a.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b.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d.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按照分子运动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分子运动论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以及用微观理论定性解释宏观现象讲授、实验块、计算机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物质由分子构成子数目一般很多三、分子的运动分子总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在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四、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将一乒乓球由一定高度乒乓球运动的机械能上哪儿去了?讲解、举例通过实例讲解分子数目巨大,让学生体会分子非常小.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味?香料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鼻子?演示NO2气体与空气间的扩散过程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并回答问题.联系化学中有关分子的知识思考学生思考并回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相似现象学生观察实验,发散思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原五、思考题(能力提高)扩散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演示红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现象教师解释原因计算机模拟演示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计算机模拟演示扩散过程教师讲解做铅块间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实验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快慢实验专题调查研究活动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微小事物?可上网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或请教专家,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征及优、缺点写成科技小文章相互交流.2.内能和热量(3课时)教学2.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影响内能多少的因重点3.燃料热值的理解与应用。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二.新课讲授。(一)温度与热运动[实验]温度对扩散的影响[思考]实验表明了什么?[结论]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热水温水冷水(二)物体的内能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出去温度外,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讨论交流]南极的冰山有内能吗?[总结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观察并回三.小结和课后练习。并归纳方法后回答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按照课本图1-2-7所示,事先组装好仪器。应用温度-压强传感器探究气3.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机械能与内1.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③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3.热量的单位:焦(J)。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4.小结:(1)通过师生共同议论,总结热传递现象。①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③热传递的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④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物体。不存在内能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2)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3)强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四.课堂小结与当堂检测第3课时热值及热量计算生活中有哪些燃料?【新授内容】一.燃料的热值2.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3.单位:J/kg4.性质: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热学性质,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二.热量的计算公式:Q=mq。[讨论交流]学生讨论道煤气收费标准为0.87元/m3,有一户人家一个月内燃烧煤气30m₃,那么答案:1.17×109J26.1【当堂训练】完成第12页自我评价第二节内能和热量课题第二节内能和热量(3课时)教学4.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6.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7.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8.知道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常见10.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重点难点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教具烧杯、清水、红墨水等。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学生学生活动一.复习:1.机械能分哪些?学过程设计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二.新课讲授。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4)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问题呢?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内能就减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3.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5.练习、布置做业。1.热传递: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教学过程设计③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例子:锯条温度上升了)4.热量的单位:焦(j)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5.小结:(1)通过师生共同议论,总结热传递现象。①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③热传递的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④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由低温物体(2)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3)强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三.布置作业:《课课通》学生举例总结1.2内能和热量教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扩散的影响,在上节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材解读认识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接着通过实验探究“让笔杆热起来”,鼓励学生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具体了解人类广泛利用内能的手段和方法。最后通过讨论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过程,引出燃料的热值这一概念,注意使学生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内能以及能量转化的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②通过信息处理认识燃料热值的含义,了解常用燃料的热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探索精神;重点难点重点:①影响内能多少的因素;②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③燃料热值的理解与应用。教学建议本节是概念性很强的一节课,不能从物理实验或物理现象直接得出结论。对于物理概念要知道引入的目的、确切的含义、与其他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做几个与生活相关的实验,例如开啤酒瓶,观察瓶口发生的现象等,帮助学生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做“让笔杆热起来”的小实验,借助实例、练习,使学生了解温度、内能、热量、做功的区别与联系。[小结](1)热传递①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到温度相同时,②产生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③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④方向:内能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无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不存在内能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情况。(2)纠正:热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是过程量。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学点1温度与热运动观察如图1-2—1所示的实验。冷水热水冷水热水图1—2—1问题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问题2: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阅读教材P8第1、2、3段。问题1: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1)阅读教材P9第1段。 做功。问题2: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它们的本质不同。做功改变②物体吸热升温的“热”指的是热量。④热传递的“热”指的是热量。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符号是J/kg。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具试管两支、酒精灯、水和铁砂、温度计、停表学生活动一.复习同?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1.演示实验:P14图1-3-3实验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了△t,则Q/m△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回想生活经验观察实验,思考得出结论练习比热单位的写法与读法查表(2)查铜、铝等物质的比热容,并与水的比热容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问完成表格内容得出热量的计算式记忆公式记忆公式注意学法注意分辨易混概念练习升高温度吸收热量通过填写以上表格引入热量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的公(1)Q吸=cm(t-t。),用△t升=t-t表示升高的温度,公式也可写成Q吸=cm△t升(1)Q放=cm(t。-t)用△t降=(t。-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t降(2)公式的应用。注:1。学生容易把t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温。)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四.练习、布置作业1.理解热机的原理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2.了解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1.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2.提高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二、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飞机、汽车、拖拉机、轮船、坦克、火车、火箭等交通工具的图片,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驱使这些机械运动起来的?组织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总结:酒精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小叶轮的机械能。(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二)蒸汽机利用教材上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图,让学生试着分析蒸汽机的工作原理。通过视频学习蒸汽机的发展史,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热机的改进和新型热机的出现,使我们这个世界经历了革命性变化。三、例题讲解例1:下列能量转化的实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答案:B能转化成光能;D项是弹性势能转化成机械能。点评:会分析生活中的各种能量转化情况,是初中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能减少,温度降低。按工作过程排列四个特点的顺序是()教材解读热机的发明、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变革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现代社会中,热机的发展和应用及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更加重要和复杂。本节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热机的发明、热机的原理、热机的应用对人类的进步、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严重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热机的概念、原理及能量转化;②知道热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③掌握几种常见的热机。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②通过介绍热机的发展史,掌握几种常见的热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①知道热机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②知道几种常见的热机。难点:热机能量的转化。教学建议①在做演示实验时,老师应该先做适当的准备,排除实验不利的干扰因素,确保实验演示成功;②多媒体演示用的图片、视频等材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利于学生的认注:内能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加热;(2)做功。观察如图2—1-2所示的实验。 观察如图2-1-3所示的蒸汽机示意图。曲柄带动轮子作为燃料蒸汽图2—1-3内燃机2.内燃机2.通过分析发动机的四个冲程,了解活塞式发动深对技术应用的了解,提高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具演示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学生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教师提问: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什么?2.内能有哪两方面的主要应用?举例说明。3.什么叫热机?举出几种常见的热机,说明热机中能的转化。二.进行新课学生回答面所学的相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1.汽油机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1)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汽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轴的动作情况)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汽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汽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做功冲程〉压缩冲程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示出各冲程的生:接“马达”。引导学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师: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们异同点。)生讨论回答引导学生试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学生自主学习。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些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同“发展空间”之“自我评价”部分。四.教学反思:(略)教材解读柴油机的教学比较简单,只是说明了其工作过程,并分析了它和汽油机的区别,指出了柴油机的应用。教材最后还提出了问题,思考汽油机和柴油机在工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内燃机中能量的转化;②知道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③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过程与方法①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②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技术进步在工业文重点难点重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原理。难点:内燃机能量的转化情况,飞轮在内燃机中的作用。教学建议本节如果利用挂图分析汽油机、柴油机的基本结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有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比较,联系实际这些环节。汽油机:利用挂图和实验仪器演示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使学生理解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联系,体会到汽油机的发明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在技术应用领域人类(1)观察如图2-2-1所示的实验,在透明塑料盒上钻一个小孔,把电子式火花发生器图2—2—1o o问题2:影响实验成败的原因可能有许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塑料盒盖盖得太紧或酒精太少等o_问题3:在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功,燃气的内能减少,转化为塑料问题4: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制造出的机器是内燃机o(2)阅读教材P24第2、3、4段。问题2:应用:常见的活塞式内燃机有汽油机和柴油机o图2-2—2图2-2—3图2-2-4(2)压缩冲程,观察如图2-2-3所示的示意图。 (3)做功冲程,观察如图2-2-4所示的示意图。问题1:在排气冲程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问题1: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问题2:汽油机与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有以下不同点:o___热机效率教材解读本节教材详细分析了汽车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图,说明了其中损失的能量流向,以及有用功在汽车运行中的分配。教材中先引导学生思考热机的效率指的是什么,而后讲解了热机的效率,并指出了蒸汽机的效率很低,内燃机的效率较高。然后又详细地介绍了热机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热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节是在前面学过的热机和内燃机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对前面知识的深教材联系实际情况,分析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人们开阔思路利用损失的能量用于其他地方,达到了既节省能源又使废物再利用改善环境的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从生活中体会热机改变着我们的世界;②常识性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讲解汽车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图了解燃料燃烧时能量的主要流向;②通过了解一些热机的效率进一步感悟热机效率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热机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②培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重点难点重点:热机的效率及影响热机效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和意义。难点: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建议用学生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利用能流图分析问题还是首次接触,可以结合图解帮助学生想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本节的一个较大特点是紧密联系实际,考查了能量在具体过程中的损耗,要注意让学生细致地分析问题,养成缜密的思维形式。注意联系实际教学,学生要能够利用所学到的提高效率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中要结合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了解热电站相比一般的火电站的优点,并结合所生活的社区,思考关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学点1热机效率燃料释放的热量(100%)废气(33%~35%)废气(33%~35%)输出有用功汽车内燃机的能量流向问题1:热机所做_有用功与所用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2)观察如图2—3-2所示的汽车发动机的能量分配图。 机械机械量E₃废气量E₂量E₅一些热机的热机效率蒸汽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柴油机汽油机问题1: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学点2热机的使用和环境保护阅读教材P30~P31的内容,并结合“图2-3-2汽车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分析。问题2:内燃机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但在使用内第4节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教学目标】1.会读、会画串、并联电路。2.知道混联电路。二、过程与方法在电路创新设计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电路连接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电路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突破】让学生充分利用电路图分析实际电路的连接情况,并能根据电路图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材料(需要展示的电路图、课堂练习题等)、干电池2节、小灯泡1只、开关两个、导◆学生准备干电池3节(或学生电源)、小灯泡4只、开关4个、电铃1个、导线若干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批注师: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哪些?师:对!不论电路如何复杂,如何神秘,都可以简化成串联和并联电路来分析。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几个“小工程师们”的电路创新设计的连接情况,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图3-4-12.画教材图3—4-3改进的节日彩灯的电路图(见图3图3-4-2(2)其他合理的创新设计(见图3-4-3)。图3-4-31题2题1题2题A4题B4题答案2题答案B图3-4-4解答:如图所示,在纸板的后面有很多导线,把代表每一道题的曲别针和代表该答案的曲别针连接起来,故当A点接触“1题”时,只有B点接触“1题答案”才能使电路成为通路,小灯泡发亮;A点接触“2题”时,只有B点接触3.拓展:能不能设计出一个回答正确时绿灯亮,回答错误时红灯亮的装置?1.学生活动:结合教材图3—4—5连接实物电路。每张床边都有一个开关,每个开关与护士值班室里的一个灯泡相对应,某一床位病人按下开关后值班室中对应的电3.提出问题:如果在值班室,当病人呼叫时,不仅有灯光显示,还需有声音呼叫,应当怎样改进呼叫电路?学生完成方案的改进如下(见图3—4—5):图3-4-5电路图如图3—4-6所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这个门灯开关电路的电路图,让门外开关门内开关图3-4-6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教学小结|【板书设计】(一)设计1:改进小彩灯的连接电路(见图3-4—7)。高压电图3-4-7(二)设计2: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见图3—4—8)。1题2题3题题A题答案3题答案5题答1题2题3题题A图3-4-8(三)设计3:病房呼叫电路(见图3-4—9)。图3-4-9【教学探讨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鼓励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除了探究完成教材中的几个设计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其他创新成果【教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提出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和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2.通过关于“电路短路造成的危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教学难点】【教学突破】让学生经历“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过程,通过探究理解来突破重点,通过阅读说明书、讨论交流和实际操作等形式来突破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流表仿真课件、电流表、开关、干电池若干、小灯泡、导线若◆学生准备电流表、小灯泡(不同规格四只)、开关、干电池若干、导线若干。教学过程设计I第1课时教学过程批注1.播放一组图片:手电筒的光亮和汽车前灯2.演示实验: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分别供电的一个小灯泡的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关于电流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怎样描述电流?电流的单位是什么?怎教师介绍: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多少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同时指出,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电流的大小一教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大家桌上摆的仪表就是电流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利用图片及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样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的教学认识电流表是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前提。从观察开始来让学2.电流表的使用。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电流表的说明书,了解一下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说明书,结合实物来了解如何学生叙述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①实验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需调零;②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③必须使电流从“十”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④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可以用试触法确定量程的选择。注意: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进行读数练习(用电流表仿真课件演示),教师演示,学“动手做”活动: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值。教师强调:(1)要遵守科学规则,即电流表连接电路时要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生接触一个新的仪表,比直接讲解怎样把电流表连入电路要来得缓和,学生在心理上不会感到突然,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认识上有充分的准备,又可以为后面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试触,清楚违反以上规则造成的危害,实验可以多准备一些器材,争取每一个同学都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下一课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节电流(1)【教学探讨与反思】电流本身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比较抽象的物理量,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刚接触电,只能通过电流的某些效应来认识电流。本节引入时以灯泡发光来使学生认识电流,即电流的热效应,也可以通过电流的磁效应来认识电流的存在。通过电流表仿真课件演示,学生进行读数练习,具有直观、改变示数方便等特点,起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教学过程批注一、复习并观察图片,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复习提问2:电流表读数时要注意什么?如何读数?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节日里的彩灯、马路上的路灯有的彩灯暗?学生:彩灯的亮暗与通过它的电流有关。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它就越亮。图4-1-1组1的猜想正确;如果C点电流大于B点电流,B点电流又(小组讨论设计数据表格)教师:把设计好的数据表格拿到投影仪下展示,统一数据表格后宣布开始实验。(学生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后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用公式表示为:I=I教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组的同学猜得最准,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组的同学敢于猜想,敢于发表意见,同样也是很棒的。交流与评估:课件显示以下问题供讨论。(1)实验设计有不合理、不充分及不完善之处吗?仅测两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普遍适用的结论?是否应该换用不同的用电器,测量多个电路的普遍规律?(2)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小灯泡是否都发光?电流表是否正确接入?读数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测量的数据中有没有不符合规律的数据?图4-1-22.讨论交流: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路图如图4—1—2所示:实验次数123a点的电流b点的电流c点的电流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用公式表示为:I=I+I₂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思维程序,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科学素养,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在讨论交流得出猜想以后,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来验路中的电流”大致相仿,在上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够自己完成,教师尽量少干预,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活动。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实验的情况,及时反馈出现的错误,通过师生讲评,及时纠正错误,以确保探究的顺利进行。(2)完成教材第57页“自我评价”第1【板书设计】第1节电流(2)电路中的电流规律。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结论: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用公式表示为:I=I₂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用公式表示为:I=I+I【教学探讨与反思】通过灯的亮度来进行猜想和寻找依据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节中对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猜想显得举足轻重,即同学们在提出猜想时,要指出猜想的依据,不是没有依据的乱猜。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培养他们做好电学实验的能力,注意做电学实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如电流表量程的选择,电流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等,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做电学实验打好基础,培养科学探究的素质。本节课的评价,不要把探究的结论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所反映的学习状态,对其学习态度、优缺点和进行情况等作出适当的评价,在对学生交流给予充分重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目标】2.会正确使用电压表。二、过程与方法1.提出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2.结合电压概念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随堂实验及相应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本质的兴趣。2.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团队协作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电压的概念。【教学突破】让学生经历“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的过程,用电压与水压进行类比来理解电压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的PPT课件、电压表仿真课件、电池两节、灯泡一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个、导线若◆学生准备灯泡四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设计上第1课时教学过程批注提问:水流是怎样形成的?电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出示课件)问题:①水轮机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动?在什么条件下又停止转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水压是形成水才能得到持续的水流?用抽水机提供水压,就能得到持续的成,指出其相似之处,如图4—2—1所示。水路抽水机犹如犹如犹如犹如犹如(1)实验探究:怎样才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通过改变1000μV蓄电池的电压一般是2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大小,使用时一定要用“一正一负”的接线柱;③量程和分度值:接“—”和“3”时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接“—”和“15”时量程是0~15V,分度2.电压表的使用。(2)连接电压表时,必须使标有“—”的接线柱靠近电源(3)所用量程的最大值必须大于被测电路的电压。问题:电压表的连接方法与电流表的连接方法有什么异同?3.电压表的读数方法。压表的正接线柱和两个量程)读数方法:(可与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相比较)①先看清所用接线柱,确认电压表的量程;②确定每大格和每小格的电压值;进行读数练习(用电压表仿真课件演示),教师演示,学讨论: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总结)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探究小灯泡不发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是断开的,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学生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是V;电压表的读数采取自学的方式,因为前面已经有了电流表读数的基础,学生很容易从电流表的读数过渡到电压表的【板书设计】第2节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1)(一)认识电压水流的形成:抽水机→水压→水流3.电压的单位。(二)电压的测量2.电压表的使用。4.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教学探讨与反思】电压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建立电压的概念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本节课用水压类比来理解电压,并通过课件演示使之更形象化,学生理解起来较简单。对于电压表的使用,通过与电流表的对比,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加深明确了两者在使用时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有一箭双雕的教学过程设计I第2课时教学过程批注一、复习旧知,发散思维,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复习提问2:电压表的读数要注意什么?如何读数?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你已经了解了串联电路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样的关系?也和电流一小组1:我们认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应该和电流的关系小组2:我们认为电压应该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小组3:我们认为灯泡大的地方电压大,灯泡小的地方电压小组4: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串联图4-2-2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实验来求证,大家先设计实验。实验次数AB间的电压(V)BC间的电压(V)AC间的电压(V)123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数据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用公式表示为:U=U=U讨论交流:小鸟会触电吗?图4-2-3如图4—2—3所示,图中鸟A提示鸟B:“快飞,你会触电的!”解答:图中开关闭合后,鸟A无电流通过(或鸟A两爪间无电压),鸟B有电流通过(或鸟B两爪之间有电压)2.作业:“自我评价”第3题。不会触电而右边的小鸟会有危险。结合上述探究规律,指出在左边的小鸟的两只脚与导线的接触点之间,电压几乎为零;而右边的小鸟的两脚之间,存在一定电压(以后学习了欧姆定律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只有电流通过小鸟的身体,才会有触电危险。这一讨论交流活动的设计,形式较为活泼,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电压概念以及电路中电压分布规律的理解。活动中需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见解,最终的合理解释能够通过学习讨论|教学小结上【板书设计】第2节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2)(三)电路中的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用公式表示为:U=U+U【教学探讨与反思】在本节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地组成电路,选择量程,进行接线操作,读取数据,完成正确使用电压表的各种技能训练。这些技能的训练,是初中电学实验共有的,也是电学实验的基础。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对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2)课型教学目标工作原理。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习。(引起学生思考.)引出【电阻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电阻器,它是电子的发散思维实验、讨论体验引出【变阻器】:交流讨论不过,这样的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可行。思考:1.有何不足之处?2.如何改进?讨论:老师展示自制简易变阻器的过程:(图片展示、实物)引出【滑动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注意点: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必须把滑片学生实验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动机转速提示问题:1.怎样连接可以改变电动机转速?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滑动变讨论、交流观察、体会交流学习刻理解其构造学生利用手头的滑动变阻器改变后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滑动变阻器阻器的模型(展示滑动变阻器模型)1.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是哪一段?汇报总结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投影)【变阻箱】请同学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自学变阻箱相关知识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改变了电动车、电风扇、电风速测量仪也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前后呼应)【课堂小结】【课后小实验】这是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来的电位器,它也是变阻器的一种,课后,请大家利用它将你自制的小台灯改成亮度可以连续变化的台灯,并思考能否利用电位器控制小台灯【板书设计】自主学习迁移创新安全教育3.变阻器的应用发现问题解决方案方案改进实际应用发现新问题需要调节灯泡亮度改变电阻化直为曲、刮绝缘层调光灯、变速器等滑动变阻器的缺点细致的观察大胆的设想理性的分析积极的动手持续的思考《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2——变阻器》教学设计九年级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路中的作用;1.通过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发明创造、科技革新的过程;2.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原理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可调光灯,3m长的镍镉合金丝,电池组,灯泡,导线若干,学生实验汇总表格,电阻箱,滑动变阻器模型学具学生实验8组每组含: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带夹导线若干、2B铅笔芯、1m长的裸露金属丝、废旧塑料水管、滑动变阻器教学方法问题激发,实验探究,合作互动,自主生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魔术揭秘激趣引入王老师有一种超能力,我可以用意念控制灯泡,你们相信吗?【演示魔术】鼓励学生参与与回答,并告知学生与本节课观察魔术尝试揭秘由魔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灯泡头脑风暴温故知新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思考,解决问题1.是什么原因导致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呢?2.既然电流改变会使得灯泡亮度发生变化,那怎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3.我们怎样才能改变电阻的大小呢?学,积极动脑思考,交流讨1.复习旧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夯实基2.三个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体现出物理知识之间的相关一步步引导学生找到改变灯泡亮度的办法,即灯泡的亮度——通过电路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导体长度。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最方便最方便最常见的改变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就是改变导体的长度。【课件】自制调光灯初探变阻器1.告知实验的目的,介绍实验的器材。鼓励学生动手,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来自制调光灯。【课件】2.巡视学生实验。3.鼓励学生展示成果。1.通过实验验证理2.通过实验中观察灯泡亮度的改变,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变寻找不足处改进变阻器你觉得要将调光灯应用于生活还可以怎样改进呢?引导学生分析铅笔芯的不足(易断、电阻小),想到要换更结实电阻更大的材料。【演示】将3m长的镍镉合金丝接入电路,使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有长到短改变灯泡亮度。的前提下更节省空间更方便的接入电路3.提供器材,学生亲自缠绕电阻丝。分析紧密缠绕和疏松缠绕的优劣之处,紧密缠绕时怎样保证金属丝之间相互绝缘?通过讨论得到最后的结论,选择涂有绝缘层的导线紧密缠绕,并将与滑片接触处的绝缘层刮去。【滑动变阻器模型】1.观察现象2.客观的分析现有实验器材的不足,并用所学的知识找3.亲自动手缠绕金属丝让学生体会发明创不断完善的过程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请同学们取出实验桌内的滑动变阻器,观察它的构造,并自己阅读课本94~95页,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的1~3题。1.熟悉滑动变阻器各部分名称和结构。2.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在电路中的作用。自主学习,对改进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寻求理论支持2.结合实验理解滑动变阻器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新2.培养学生养成先理解再记忆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记忆效3.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知道其代表的物理意义4.滑动变阻器应该串联接入电路的原理和作用制定计划1.当我们把滑动变阻器像灯泡一样串联接入电路中,使得电流从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的话,我们需要2个接线柱,【问】但是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同学们觉得可以怎样接呢?2.介绍各小组分工情况,将滑动变阻器以不3.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实验结果,汇总各组实验现象,寻找普遍规律,得到滑动变阻器可以变阻的接法1.观察实验装置,明确实验目的,与同组作。2.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现象3.综合其它小象,归纳滑动1.通过探究实验,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2.在实验过程中体味到探究的魅力和3.通过对较多现象的处理。提高学括的能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探究接法向右滑动时,灯泡才会变暗,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阻丝变长,这两种接同上或同下接入电路时,灯泡亮度都不变,说明电路中的电阻大小不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也没变,但是当AB接入电中的中时,灯泡较暗,而CD接入电路中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保证滑片移到“一上一下、关键在下”了解电阻箱使用滑动变阻器虽然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但是我们不知道它某个位置时的电阻到底有多大,而有一种变阻器不仅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我们还能清楚的知道电阻的大小,这就是电阻箱将电阻箱接入电路不仅可以改变电流,还可以知道任意时候的电阻的大小,旋转旋盘上学生练习读书认识到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各有优劣之处联系生活1.与学生一起寻找滑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2.补充学生不熟悉的应用,如调音台、油量1列举生活当中滑动变阻器的应用1.呼应课堂伊始的魔术,巩固所学的内容学以致用3.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揭秘魔术2.揭秘魔术2.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于生活,让生活更精彩课堂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所经历的发明创造、科学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养成总结与反思的习惯课外探究升华提高虽然这节课结束了,但是同学们不断探究的过程尚未结束.1.动动脑:将滑动变阻器的任意三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2.动动手:利用变阻器自己设计一个可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认识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多个“动手做”和“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理解控制变量和类比物理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动手、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认识物理与技术的联系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教学突破】让学生经历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通过课件与实物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滑动变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的PPT课件、电线(铝制和铜制的各一条)、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学生准备电线(铝制和铜制的各一条)、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小灯泡、电池、电流表、开关、电阻定律演示器(横截面积相同的镍铬合金丝、锰铜合金丝、铁丝等)、铅笔芯、滑动变阻器。|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教学过程批注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问:这是什么东西?生: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师:请大家从导线的截面观察,能够获得哪些信息?生: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电线芯的外面包了师:现在请同学们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到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学生讨论交流一段时间以后,教师提出问题:是否是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然后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导电性检测器”,了解一些常见器材的导“动手做”活动:制作一个“导电性检测器”,即把电流表、学生总结归纳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很大,不引导学生指出所观察的电线上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能说明普通电线内部的导线多用铜制成是因为用铜做导线比铁导电性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学生观察并得出:导教师介绍电阻的概念: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符号R。常用单位:千欧(kQ)、兆欧(MQ),1kQ=103Ω,1MQ=106师:前面的实验中,铜丝和铁丝是用不同材料制成的,虽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但电阻不同,这说明什么呢?师:(拿出两根导线)用同种材料制作的导体,它们的电阻大小就一定相同吗?生:不一定。师:同种材料制作的导体,其电阻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电学知识作出大胆合理的猜想,能从生活中找到支持你的猜想的依据吗?教师: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可能与这几个因素有关,怎样设计实验验证呢?在研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中,控制什么因素相同?改变什么因素?师: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要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可以网络搜索,也可以借鉴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应尽可能提出有同,改变导体长度;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要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1.横截面积相同,长度相同的铁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2.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3.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关,横截面积相同的同种材料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长度相同的同种材料导体,横截面教师:综合上述结论可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投影“一些材料制成的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导线在20℃学生观察,指出观察到的问题:电阻的大小除了与导体的材2.作业:观察家用电器中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是绝缘培养学生阅读表格数据、获取【板书设计】第3节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1)(一)物体的导电性1.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较小,容易导电的物体。2.绝缘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很大,不容易导电的物体。3.电阻(R):(1)物理意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2)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Q),1kQ=103Ω,1MO=106Q。(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教学探讨与反思】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直接感知出发,逐步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先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确认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而不是硬性地将电阻的概念灌输给学生。在引入电阻的概念后,用设问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依据生活的经验或情景,将生活与物理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出“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猜想和探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的新课程理念。第2课时教学过程批注图4-3-1师:电阻器简称电阻。介绍并板画电阻在电路中的图形符号(见图4—3—1)。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4-3-7和有关内容,了解电阻器的2.变阻器。提问:调节台灯亮度变化的原理是什么呢?生变化?教师:上述四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改变电阻比较方便?提问:在不改变电压的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逐渐改变灯泡的亮度?通过实验试一试。学生进行“动手做”活动:让小灯泡逐渐亮起来,用铅笔芯师:出示滑动变阻器,分发给各小组,学生观察,教师介绍其结构(见图4-3-2)、结构示意图(见图4-3—3)、在电路图中的符号(见图4—3—4)。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很容易理解下面要讲的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PPD图4-3-3阻器的最大阻值是500,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使①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使用哪两个接线柱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几乎为零?使用哪两个接线柱时,连入电路中图4-3-5生:如图4—3—5所示,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使用C、②讨论当滑动变阻器采用如图4-3-5所示各种连接方式,教师补充:使用滑动变阻器可以连续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但不能读出具体数值,如果要改变电阻又要读出具体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板书设计】第3节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2)(三)电阻器1.电阻器(电阻)。电路图符号:2.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①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②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③符号:④使用:a。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要改变电流的电路中;b。闭合开值位置;C。“一上一下”接法。(2)电阻箱。【教学探讨与反思】本节课在讲述滑动变阻器这一部分时,以调节台灯的亮度这一情境引入,之后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并通过“让小灯泡逐渐亮起来,用铅笔芯改变电路中电流”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铅笔芯实验的验证让学生充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思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展开教学。第1节欧姆定律第1课时【教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2.结合欧姆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教学难点】【教学突破】通过学生讨论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认识到电压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其定量关系,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调光台灯、实验电路、实验表格、图像坐标纸、课堂巩固练习等多媒体课◆学生准备干电池(2节)、学生电源、2.5V和6。3V的小灯泡、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Q、100、200)、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批注1.播放:灯光逐渐变亮,音乐渐起,幽静的湖畔,朦胧的月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和演色,一群美丽的白天鹅出现在舞台上,随着灯光变化,翩翩2.演示:闭合台灯开关,然后调节旋钮,使其亮度逐渐发生示实验找出其共性,经分析思考,明白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从而提出问题:哪些因3.演示:调节录音机的旋钮,使其音量逐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想法?素影响电流的大小?(一)实验探究:怎样改变电流的大小?提出问题:根据经验,你能猜想出哪些因素能影响电流的大小?怎样改变电流的大小?教师用线路板组成(或多媒体出示)与图5—1-1的电路图相教师出示实物图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实物情境,便于学生思考、探讨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教师不要忽略这一环节。对于学生回答的其他问题,一般都可以归结到电压或电阻上,对学生的猜想作相应的引导。就能想到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方法了。这里仅仅列举了学生最易得出的两种方法,如还有别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到电压及电阻的改变上来分析。错,教师都应认真对待,但应应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根据、符合逻辑地进行猜想。所以,在这里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真正认识到影响电流的因素有电路两端的电压及电路中的电阻,为下一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奠定基础,同时在这两个实验中也隐含体现了下面的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设计实验部分是一个难点,教师要进行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SSRR图5-1-1(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所以电压越大,电流越(2)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电阻越大,电流(1)改变电池节数,通过改变电压来改变电路中的电(2)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那么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1)把2.5V小灯泡和电流表分别跟一节干电池和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的亮度。分析实验现象,验证猜想(1)是否正(2)把2.5V小灯泡和电流表及滑动变阻器串联在一起组成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的亮度。分析实验现象,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1)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①问题:电流可能受电压和电阻两个因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4专项担保授信协议:债权追偿条款版B版
- 房产中介二手交易合同2024年度定制2篇
- 2024年劳动协议法普及与人力资源实操培训版B版
- 2024年业务合作详尽合同一
- 2024专项产品市场推广合同版B版
- 2024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转让条件补充协议
- 2024年企业并购合同
- 2(2024版)高端装备制造海外市场拓展合同
- 2024年创新药械采购及供应协议版B版
- AWS D8.10M-2021 汽车焊接质量规范.钢的激光束焊接
- 建设工程项目临建标准化图集
- 爱护公物_从我做起ppt
- 幼儿园绘本故事:《感谢的味道》 PPT课件
- GRRJMP分析步骤实用教案
- 商务团队合作培训通用PPT课件
- 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一英语知识点讲义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复习课件PPT小学优秀教学课件
- 网络安全检查表完整参考模板
-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360道
- PIV操作流程详解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