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冲刺题型专练-选择题(三)_第1页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冲刺题型专练-选择题(三)_第2页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冲刺题型专练-选择题(三)_第3页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冲刺题型专练-选择题(三)_第4页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冲刺题型专练-选择题(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冲刺题型专练-选择题(三)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C.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D.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2.如果用下图表示各概念间之间的关系,则表中各概念与图相符的一组是()A.A B.B C.C D.D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将机械能转换成内能B.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所以0oC冰块的水分子不做热运动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D.温度从热量高的物体传递给热量低的物体4.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C.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D.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5.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6.在科学实验中,把难于测量或测准的科学量通过转换变成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科学量,或者把某些不易显示的科学现象转换为易于显示的现象的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下列实验中不是利用了转换法的是(

)A.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中,用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B.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煤油升高温度的大小来反映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C.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性能的实验中,用加热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D.在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是否有关的实验中,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不同电阻丝进行实验7.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B.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D.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8.如图,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如果此时小明取下凸透镜,并将带有小孔的遮光板换上去(小孔与凸透镜光心位置重合),此时光屏上()A.看不到像 B.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C.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D.以上现象都有可能9.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A.O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12时附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10.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人肺颗粒”。雾霾天气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出门戴防护口罩

B.开窗通风

C.减少户外活动

D.打开空气净化器11.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A.悬浮B.漂浮C.沉底D.无法判断12.电子驱蚊器利用变频声波直接刺激蚊虫中枢神经,使其非常痛苦,食欲不振,繁殖力下降,无法在此环境生存,从而达到驱蚊的目的。其部分参数见表格,取g=10N/kg,关于驱蚊器下列说法错误的()电子驱蚊器参数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W声波频率22kHz~55kHz产品质量60g产品尺寸9.9×6×3.3(cm3)A.驱蚊器的重力为0.6N B.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被正常人C.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声波 D.驱蚊器工作10h消耗电能为0.02kW·h13.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干燥氧气C.测定某溶液的pH

D.检查气密性14.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设计中,能够实现的是(

)A.CONa2CO3BaCO3B.CuOCu(OH)2CuSO4C.Fe

Fe2O3Fe2(SO4)3D.CaOCa(OH)2NaOH15.2020年初,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较严重时会导致肺炎、严重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做好预防工作,其中勤洗手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来说是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发热时消化功能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了C.若某人体温一直维持在40℃左右,此时他的产热大于散热D.要治疗某人的病毒性肺炎,要给他使用抗生素16.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则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出现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17.2020年疫情期间,深圳机场员工近千人参与献血,创下疫情期间人次最多的团体献血记录。若其中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血型各不相同,用B型标准血清测定,只有乙、丙两人发生凝集。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那么甲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18.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图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02的情况下,产生的0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图丙表示往锌中加入足量的稀H2S04,产生的H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图丁表示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人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2与NaOH溶液质量m1的关系19.2022年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25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图,9月23日,地球所处的位置在图中(

)A.甲B.乙C.丙D.丁20.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A. B.C. D.21.小金将科学老师的眼镜片对准太阳,发现镜片的另一侧的白纸上有一很小的亮斑。小金先将镜片放在如图的O位置,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眼镜片左侧的b、c两点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老师是近视眼患者B.该眼镜片与汽车观后镜属于同一类光学元件C.蜡烛放b点,右侧不放光屏,将不能成像D.蜡烛放b点处成的像比c点处的像要小22.分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测定溶液的pH D.a处进气收集H223.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观察图甲硬质玻璃管和试管中的现象,可验证该气体是否为COB.观察图乙装置中的现象,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C.观察图丙装置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镁与锌的活动性强弱D.观察图丁装置中的现象,检验空气中是否有水分24.小吴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此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B.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C.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25.如图甲所示,R1的阻值是20Ω,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R2消耗的最大功率是(

)A.0.80W B.0.50W C.0.45W D.0.90W参考答案:1.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A正确;在消化道内,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B正确;C、消化腺分为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腺和唾液腺,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分泌唾液;小腺体有肠腺和胃腺,肠腺能分泌肠液,胃腺能分泌胃液,C正确;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里面不含消化酶,只是对对脂肪起乳化作用,D错误。考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胃和肠的结构特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2.C【解析】【分析】1、抵抗微生物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眼、伤口等防御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抵抗入侵的各种病原体。第三道防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反应抵抗入侵的病原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也称为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消灭抗原,也称为细胞免疫。2、细胞中的细胞核以及一部分细胞质含有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称为染色体用来存储主要的遗传信息,而DNA上有成千上万个DNA片段称为基因。3、宏观世界的能量,主要是内能和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4、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是将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组成部分,异化是将自身的物质释放出去。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种同化作用。【详解】选项A错误,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丙把丁包括在里面错误。选项B错误,DNA和蛋白质一起组成了染色体。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光合作用是同化作用,不属于异化作用。所以选择C3.C【解析】【详解】A.做功冲程是燃料释放的内能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而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0℃冰块的水分子仍然在做热运动,故B错误;C.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由于水比热容大,所以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由于水比热容大,所以水的温度降低的少,造成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故C正确;D.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即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而热量是个过程量,不能说热量高或者低,故D错误.【点睛】要注意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实例,如作为热机的冷却物质,作为北方冬季的取暖物质,本题中解释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等.4.C【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详解】A、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A正确;B、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则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8g=92g(合92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B正确;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不正确;D、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D正确。故选C。【点睛】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5.B【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B.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C错误;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6.D【解析】【详解】A磁性的大小无法看到,可以根据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热量的多少无法看到,可以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判定产生热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转换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吸热的多少看不到,可以通过加热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是否有关的实验中,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不同电阻丝进行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D错误。符合题意。7.C【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详解】植被密布的山中空气清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出现高原反应。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符合题意。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严重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8.B【解析】【分析】当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时,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小孔成像时,光屏距小孔越远,成的像越大。【详解】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时,像距大于物距;如果此时小明取下凸透镜,并将带有小孔的遮光板换上去,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由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大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9.C【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中曲线光合作用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曲线呼吸作用在一天中变化不大。【详解】A、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所以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B、据图可见:a、c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C、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错误。D、12时附近,植物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也有所下降,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10.B【解析】【详解】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所以雾霾天气时开窗通风是不正确的。故选B。11.B【解析】【分析】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算出物体B的密度,作出判断。【详解】甲图中,木块A在液体中漂浮,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则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即:则液体的密度:;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则),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因为整体漂浮,所以浮力等于总重力,即:,,化简可得:则B的密度:故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漂浮。故选B。12.B【解析】【详解】A.驱蚊器的重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22kHz~55kHz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所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能被正常人听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C.22kHz~55kHz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所以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声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蚊器工作10h消耗电能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3.D【解析】【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发生飞溅,故A不正确;B、干燥氧气时,氧气要从长管进入浓硫酸,从短管流出,故B不正确;C、测定某溶液的pH的方法是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于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的变化,不能将试纸放入溶液中,这样会污染试剂,故C不正确;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该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出是否有气泡冒出,故D正确。故选D。14.D【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得到碳酸钠,故A不能实现;B、氧化铜不溶于水,需要用酸溶解,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铜,故B不能实现;C、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故C不能实现;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D能实现。故选D。【点睛】掌握常见的酸碱盐化学反应是解题的关键。15.B【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详解】A.勤洗手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来说是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错误。B.人体消化需要消化酶的作用,37℃酶的活性最强。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消化功能受到影响,B正确。C.产热大于散热时,温度应一直上升,不能一直维持在40℃左右,C错误。D.抗生素能杀死会抑制某些细菌而对病毒不起作用,所以不能通过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措施。16.C【解析】【详解】A、酚酞试液遇碱性的溶液都会变红,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是盐,故错;B、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不仅仅碳酸钙,铁等活泼金属也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故错;C、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故对;D、硫酸钡和氯化银都是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所以加入氯化钡溶液并不能判断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故错。故选:C。17.B【解析】【分析】(1)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不同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即:A型血含只抗B凝集素、B型血含只抗A凝集素、AB型血两种凝集素都不含有、O型血两种凝集素都含有。(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详解】只有乙和丙的血与B型标准血清(含有抗A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说明乙和丙可能是A型或AB型;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所以丁是O型;又因为甲乙丙丁四人血型各不相同,所以甲的血型是B型血。故选:B。【点睛】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不能死记硬背,注意理解和掌握。18.D【解析】【分析】A、根据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关系分析;B、根据双氧水放出氧气的质量与有无催化剂无关分析;C、根据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和时间的之间的关系分析;D、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入NaOH溶液,首先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当稀盐酸反应完,CuCl2再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详解】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故A错误;B、双氧水放出氧气的质量与有无催化剂无关,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C、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锌完全反应,氢气质量不增大,故C错误;D、向含有盐酸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开始没有沉淀生成,因为如果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也会被盐酸溶解。当盐酸完全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开始生成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不再生成沉淀。故D正确。故选D。19.C【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详解】9月23日是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当日昼夜等长。读图可知甲为春分、乙为夏至、丙为秋分、丁为冬至,所以9月23日,地球所处的位置在图中的丙处,故选C。【点睛】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日期是解题的关键。20.B【解析】【详解】A、鸡蛋进入瓶内,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B、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所以不足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C、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D、塑料瓶变瘪是由于NaOH与CO2反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产生的现象。故选B。21.D【解析】【详解】A.将眼镜片对准太阳,发现镜片的另一侧的白纸上有一很小的亮斑,这说明眼镜片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即矫正老花眼,故A错误;B.汽车观后镜为凸面镜,故B错误;C.由图可知,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