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_第1页
2024年江苏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_第2页
2024年江苏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_第3页
2024年江苏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_第4页
2024年江苏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江苏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场景生成,如图为“AI棱米生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图中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A.山体格局 B.水系结构 C.农田分布 D.村落布局2.该景观处于()A.石芽为主的时期 B.石林为上的时期 C.峰林为主的时期 D.残丘为主的时期如图为“2024年某月1日地球昼夜状况图”。据此回答3~5题。3.据图推断,该日是()A.2月1日 B.3月1日 C.4月1日 D.5月1日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A.6:00 B.12:00 C.18:00 D.24:005.经过6小时,昼夜状况是()A. B. C. D.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与特定下垫面有关,常引发强对流天气。如图为“河套地区某日干线位置移动图”。据此回答6~7题。6.此次天气过程中,20时干线位置向西移动,主要是由于()A.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 C.风向转变 D.风速减小7.推测此次天气过程引发的对流,在夜晚将()A.稳定不变 B.不断增强 C.逐渐减弱 D.波动变化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是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天坑,底部有堆积体和暗河。如图为“小寨天坑剖面图”。据此回答8~9题。8.天坑底部的堆积体总体上()A.沉积层理清晰 B.砾石大小混杂 C.颗粒形状规整 D.物质分选良好9.天坑底部生境独特,生态价值高,得益于()A.暗河交织 B.地形封闭 C.面积狭小 D.土壤肥沃巴尔喀什湖为中亚大型湖泊、风景宜人,湖泊以乌泽那拉尔水道为界,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东西两部分,沿湖中小城市发展各具特色。如图为“巴尔喀什湖周边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0~12题。10.巴尔喀什湖沿湖城市大多分布于西部,主要取决于湖泊的()A.面积大小 B.形态特征 C.容量多少 D.水体性质11.奎甘市位于伊犁河入湖口,该地区农业发展特色是()A.畜牧业 B.园艺业 C.都市农业 D.灌溉农业12.当前沿湖城市宜鼓励发展的产业是()A.金属冶炼 B.生态旅游 C.船舶制造 D.盐湖化工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泛美公路干线总长26000km,但在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两国交界处的达连隘口段至今尚未连通。如图为“泛美公路达连隘口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题。13.泛美公路建设初期,达连隘口段公路未修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震频繁,地质灾害多 B.隘口狭窄,可用土地少 C.两侧临海,风暴影响大 D.雨林密布,地势起伏大14.达连隘口段公路至今尚未连通,除生态环境因素外,还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建设资金 B.工程技术 C.地缘政治 D.人口数量上世纪90年代以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图为“景迈山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5~17题。15.农业社会时期,景迈山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A.生态经济 B.规模经济 C.集聚经济 D.轮作经济16.上世纪90年代,景迈山部分古茶林被改为现代茶园的主要原因是古树茶()A.种植成本高 B.生产加工难 C.运输难度大 D.市场需求小17.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A.生活方式传承 B.珍稀茶树保护 C.基础设施建设 D.人居环境改善“条田”是法国古代平均分配土地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使每户得到质量大致相当的土地,并能够均衡使用公共资源。美国南部地区早期的法国移民也沿袭这一做法。如图为“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农业区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18~19题。18.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块呈条块状垂直于河道,这种布局主要考虑()A.耕作便利 B.节水灌溉 C.河道共享 D.农田管理19.图中甲处地块平行于主河道,主要由于()A.河岸侵蚀 B.河道变迁 C.河床抬升 D.河谷加深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在城乡间的迁移,一般分为集中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4个阶段。如图为“城镇化阶段模式图”。据此回答20~22题。20.城镇化进入郊区化阶段时,郊区的人口()A.增长数量高于城市核心区 B.迁出规模大于城市核心区 C.主要来自于乡村人口迁入 D.大量向周边乡村地区迁移21.通过再城市化,可判断出()A.城市与乡村的人口数量基本相等 B.乡村人口的数量再次大规模减少 C.城市核心区的人口数量恢复增加 D.城市的郊区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22.经历4个阶段后,城镇化带来了()A.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加 B.乡村生产生活单一化 C.地域景观多样性增加 D.区域文化逐渐差异化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6分。23.(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莱斯岛位于卡特加特海峡,面积仅118km2。中世纪以来,该岛开采地下卤水煮盐。随着制盐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利用漂浮来的大量海草替代易朽易燃的木材,传统木屋慢慢演变为独具特色的海草房。材料二图1为“莱斯岛周围海域表层盐度分布及海草房景观图”,图2为“莱斯岛地下卤水形成与储存地质剖面示意图”。(1)分析莱斯岛所在海域海水盐度较北海低的主要原因。(2)描述莱斯岛地下卤水储存的地质条件。(3)解释莱斯岛地下卤水的形成过程。(4)结合莱斯岛制盐方式和海草特点,说明岛内民居由木屋演变为海草房的原因。24.(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江苏、安徽两省因区域内部差异,通常分为北、中、南三区域。如图为“江苏、安徽两省略图”。材料二为加强南北联系,安徽修建引江济淮工程,于2023年建成通水通航。材料三都市圈是以特大或大城市为中心,以一定距离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19年,国家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都市圈建设。(1)写出将安徽划分为北、中、南三区域参考的自然界线。(2)与安徽相比,从图示信息归纳江苏区域内部差异较小的主要条件。(3)从引江济淮三段工程的命名,分别解读“济巢”“沟通”“北送”所指的功能。(4)概述建设跨省的都市圈对江苏和安徽协同发展的作用。25.(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人类活动形成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近3000年以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地区的人类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一个1000年时期,气候总体温暖湿润,人类活动促进了以东西向为主的民族交融。第二个1000年时期;气候多次发生暖湿、冷干交替,人类活动推动了以南北向为主的民族交融。第三个1000年时期,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巩固壮大了中华民族。材料二如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空间示意图”。(1)分析第一个1000年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人类活动以东西向为主的地理条件。(2)结合主要农业生产方式,简述第二个1000年时期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空间变化的影响。(3)归纳南北交融带长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遵从生态安全思想,列举南北交融带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措施。

2024年江苏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场景生成,如图为“AI棱米生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图中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A.山体格局 B.水系结构 C.农田分布 D.村落布局【解答】解: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其山体格局往往呈现出独特的峰丛、峰林等形态,这是喀斯特地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独特的山体格局,A正确。虽然水系结构在喀斯特地貌中也很重要,但它并不是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部分。水系结构更多地反映了地貌对水流的影响,而非喀斯特地貌本身的独特性,B错误。农田分布是人为活动的结果,与喀斯特地貌的自然特征无直接关联,C错误。村落布局同样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不能作为判断喀斯特地貌特征的主要依据,D错误。故选:A。2.该景观处于()A.石芽为主的时期 B.石林为上的时期 C.峰林为主的时期 D.残丘为主的时期【解答】解:石芽为主的时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阶段,地表多形成低矮的石芽,与图中壮观的峰丛、峰林景观不符,A错误。石林为主的时期虽然也有独特的景观,但石林通常指高大的石灰岩柱群,与图中连续的峰丛、峰林形态有所区别,B错误。峰林为主的时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成熟阶段,但图中的地貌形态已经趋于平缓,不再是高耸的峰林,C错误。残丘为主的时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后期阶段,地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低矮的残丘。这与图中所示的地貌形态相吻合,D正确。故选:D。如图为“2024年某月1日地球昼夜状况图”。据此回答3~5题。3.据图推断,该日是()A.2月1日 B.3月1日 C.4月1日 D.5月1日【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可知,北极点附近有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2月1日和3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AB错误。4月1日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相差11天左右,北极点附近应刚刚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很小,与图示北极点附近昼夜分布图不符合,C错误。根据图上信息,北极附近极昼范围较大,与5月1日最接近,D正确。故选:D。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A.6:00 B.12:00 C.18:00 D.24:00【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纽约(74°W)位于晨线处附近,说明纽约正处于5月1日日出时刻,由于纽约在40°N,位于北半球夏半年的5月1日日出时刻应在6时之前。当北京时间(120°E)6:00时,根据地方时计算可知,74°W地方时为6:00﹣(120°+74°W)×4分钟=20:56,这是当地的上半夜,不会在日出时刻附近,A错误。当北京时间12:00时,74°W地方时12:00﹣(120°+74°W)×4分钟=2:56,纽约当地正值深夜,不会在日出时刻附近,B错误。当北京时间18:00时,74°W地方时18:00﹣(120°+74°W)×4分钟=4:56,应在日出时刻附近,C正确。当北京时间24:00时,74°W地方时24:00﹣(120°+74°W)×4分钟=10:56,纽约当地已经临近中午,D错误。故选:C。5.经过6小时,昼夜状况是()A. B. C. D.【解答】解:根据上题分析得知,此时纽约地方时在4:56附近,经过6小时之后纽约地方时在4:56+6=10:56附近,纽约距离晨线较近,接近昼半球中央经线,已经是完全白昼,A正确。B图中纽约虽然在白天,但其位置十分接近昏线,说明此时纽约是在正午12时之后,B错误。CD两图中纽约在黑夜,不符合题意,CD错误。故选:A。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与特定下垫面有关,常引发强对流天气。如图为“河套地区某日干线位置移动图”。据此回答6~7题。6.此次天气过程中,20时干线位置向西移动,主要是由于()A.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 C.风向转变 D.风速减小【解答】解:干线形成于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其位置移动与气压变化关系不大,A错误。气温降低可能会导致空气下沉,但题目中明确说明干线是由于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且干线向西移动,这更多与风向变化有关,而非单纯的气温降低,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20时干线位置向西移动,这很可能是由于风向发生了转变,使得干气团与湿气团的交汇线向西移动,C正确。风速减小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干线位置的移动,它更多影响的是风力的强弱,而非风向或天气系统的移动,D错误。故选:C。7.推测此次天气过程引发的对流,在夜晚将()A.稳定不变 B.不断增强 C.逐渐减弱 D.波动变化【解答】解:夜晚随着地表辐射冷却,气温逐渐降低,近地面空气容易形成逆温层,这会抑制对流运动的发展。因此,此次天气过程引发的对流在夜晚将逐渐减弱,C正确。稳定不变、不断增强、波动变化均不符合夜晚近地面气温降低、对流减弱的实际情况,ABD错误。故选:C。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是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天坑,底部有堆积体和暗河。如图为“小寨天坑剖面图”。据此回答8~9题。8.天坑底部的堆积体总体上()A.沉积层理清晰 B.砾石大小混杂 C.颗粒形状规整 D.物质分选良好【解答】解:沉积层理清晰一般出现在水流稳定的沉积环境中,而天坑底部的堆积体主要是由流水携带的碎屑物堆积而成,流水速度较快,沉积层理往往不清晰,故A错误。天坑底部的堆积体主要是流水携带的碎屑物,由于流水速度较快,不同大小的砾石混杂在一起,形成了砾石大小混杂的堆积体,故B正确。颗粒形状规整通常与特定的沉积环境或外力作用有关,如风力沉积或冰川沉积,而天坑底部的堆积体主要是由流水携带的碎屑物堆积而成,颗粒形状并不规整,故C错误。物质分选良好通常出现在水流速度较慢、沉积环境稳定的区域,而天坑底部的堆积体形成于流水速度较快的环境中,物质分选并不良好,故D错误。故选:B。9.天坑底部生境独特,生态价值高,得益于()A.暗河交织 B.地形封闭 C.面积狭小 D.土壤肥沃【解答】解:暗河交织虽然可能对天坑底部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它并不是天坑底部生态价值高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天坑底部地形封闭,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减少了外界干扰,使得这里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得以保持和繁衍,从而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故B正确。面积狭小可能会限制某些生物种类的生存和繁衍,对生态价值产生一定影响,但并非天坑底部生态价值高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土壤肥沃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并不是天坑底部生态价值高的唯一或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B。巴尔喀什湖为中亚大型湖泊、风景宜人,湖泊以乌泽那拉尔水道为界,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东西两部分,沿湖中小城市发展各具特色。如图为“巴尔喀什湖周边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0~12题。10.巴尔喀什湖沿湖城市大多分布于西部,主要取决于湖泊的()A.面积大小 B.形态特征 C.容量多少 D.水体性质【解答】解:湖泊面积大小对城市分布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且材料并未明确提及湖泊面积与城市分布的直接关系,故A错误。湖泊的形态特征虽然会影响湖区的气候、水文等条件,但并非决定沿湖城市分布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湖泊的容量多少与城市分布无直接关联,且材料中也未提及湖泊容量信息,故C错误。巴尔喀什湖东西两部分水体性质差异显著,西部为淡水,东部为咸水。由于淡水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必需品,因此沿湖城市大多分布于淡水丰富的西部,故D正确。故选:D。11.奎甘市位于伊犁河入湖口,该地区农业发展特色是()A.畜牧业 B.园艺业 C.都市农业 D.灌溉农业【解答】解:奎甘市位于伊犁河入湖口,该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考虑到中亚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必然依赖于灌溉。因此,奎甘市的农业发展特色应为灌溉农业,故D正确。畜牧业虽然也是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但并非由伊犁河入湖口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决定,故A错误。园艺业和都市农业在材料中并未提及,且与伊犁河入湖口的地理位置无直接联系,故BC错误。故选:D。12.当前沿湖城市宜鼓励发展的产业是()A.金属冶炼 B.生态旅游 C.船舶制造 D.盐湖化工【解答】解:当前沿湖城市应鼓励发展的产业应充分考虑湖泊的资源和环境特点。金属冶炼和盐湖化工对水资源和环境的污染较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故AD错误。巴尔喀什湖周边虽然水域广阔,但考虑到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船舶制造并非适宜的产业选择,故C错误。生态旅游既能充分利用湖泊的旅游资源,又能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是沿湖城市宜鼓励发展的产业,故B正确。故选:B。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泛美公路干线总长26000km,但在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两国交界处的达连隘口段至今尚未连通。如图为“泛美公路达连隘口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题。13.泛美公路建设初期,达连隘口段公路未修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震频繁,地质灾害多 B.隘口狭窄,可用土地少 C.两侧临海,风暴影响大 D.雨林密布,地势起伏大【解答】解:地震频繁和地质灾害多确实是影响交通建设的重要因素,但题目中并未明确提及达连隘口段地震频繁或地质灾害多发,A错误。隘口狭窄、可用土地少确实会限制交通建设,但图中并未显示达连隘口段土地特别狭窄到无法修建公路,且公路可以通过隧道、桥梁等方式克服地形限制,B错误。达连隘口段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雨林密布,地势起伏大,这是影响公路修建的主要自然原因。雨林地区地势复杂,建设难度大,且对生态环境影响大,D正确。两侧临海并不意味着风暴影响就一定大,且风暴影响并非决定公路是否修建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14.达连隘口段公路至今尚未连通,除生态环境因素外,还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建设资金 B.工程技术 C.地缘政治 D.人口数量【解答】解:建设资金虽然是影响交通建设的重要因素,但考虑到泛美公路干线的总长度和已经建设完成的部分,资金应该不是达连隘口段至今尚未连通的主要原因,A错误。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许多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可能,因此工程技术应该不是制约达连隘口段公路修建的主要因素,B错误。地缘政治是影响跨国交通建设的重要因素。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可能是导致达连隘口段公路至今尚未连通的主要原因,C正确。人口数量虽然对交通建设有一定影响,但考虑到泛美公路干线的跨国性和重要性,人口数量应该不是制约其修建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上世纪90年代以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图为“景迈山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5~17题。15.农业社会时期,景迈山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A.生态经济 B.规模经济 C.集聚经济 D.轮作经济【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可知,古茶林与山地环境和谐共生,体现了生态经济的特征,A正确。规模经济通常指的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降低、效益提高的经济现象。题干中并未提及景迈山茶园的规模变化或成本效益问题,因此不能判断为规模经济,B错误。集聚经济是指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相互集中在特定的、有限的地域范围内,以获得外部经济效率的经济活动。题干中并未提及茶园或相关企业的集聚现象,故不能判断为集聚经济,C错误。轮作经济是指同一地块上按预定的种植计划,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题干中并未提及轮作种植的情况,因此不能判断为轮作经济,D错误。故选:A。16.上世纪90年代,景迈山部分古茶林被改为现代茶园的主要原因是古树茶()A.种植成本高 B.生产加工难 C.运输难度大 D.市场需求小【解答】解:虽然古树茶种植成本可能较高,但这并非将其改为现代茶园的主要原因,因为古树茶的价值往往也更高,种植成本通常能够通过市场价值得到补偿,A错误。古树茶的生产加工相对复杂,需要更多的手工操作和专业技术,这增加了生产难度和成本。相比之下,现代茶园通过标准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降低成本,部分古茶林被改为现代茶园,B正确。运输难度并不是将古茶林改为现代茶园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古树茶还是现代茶园产出的茶叶,其运输难度相差不大,C错误。市场需求小更不可能成为将古茶林改为现代茶园的原因,相反,正是因为市场需求大且不断增长,才促使茶农和茶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并改进生产方式,D错误。故选:B。17.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A.生活方式传承 B.珍稀茶树保护 C.基础设施建设 D.人居环境改善【解答】解: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生活方式的传承,因为文化遗产不仅仅包括物质形态的古茶林等景观,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可能逐渐淡化甚至消失,这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构成了严峻挑战,A正确。珍稀茶树保护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因为珍稀茶树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保护和繁育,B错误。基础设施建设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相对较小。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对文化遗产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影响,C错误。人居环境改善与文化遗产保护并不矛盾,相反,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增强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然而,这并不是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D错误。故选:A。“条田”是法国古代平均分配土地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使每户得到质量大致相当的土地,并能够均衡使用公共资源。美国南部地区早期的法国移民也沿袭这一做法。如图为“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农业区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18~19题。18.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块呈条块状垂直于河道,这种布局主要考虑()A.耕作便利 B.节水灌溉 C.河道共享 D.农田管理【解答】解:虽然耕作便利是农田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条块状垂直于河道的布局更多是为了其他目的,而非单纯为了耕作方便,A错误。节水灌溉通常与灌溉系统的设计和灌溉技术有关,与地块形状和布局关系不大,B错误。条田垂直于河道的布局使得每户农民都能靠近河流,便于共享河道资源,如灌溉、排水等,这与“条田”的初衷平均分配土地并使每户农民都能均衡使用公共资源相吻合,C正确。虽然农田管理也是农田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地块形状和布局与农田管理的直接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19.图中甲处地块平行于主河道,主要由于()A.河岸侵蚀 B.河道变迁 C.河床抬升 D.河谷加深【解答】解:河岸侵蚀会导致河岸形状和稳定性的改变,但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地块形状的变化,尤其是地块平行于河道的情况,A错误。河道在长时间的自然作用和人为活动下可能会发生变迁,导致河流改道,这种变迁会直接影响地块的布局,尤其是当河流改道后,原有的垂直于河道的地块可能会被新河道切割成平行于河道的地块,B正确。河床抬升通常与河流泥沙淤积有关,它会影响河流的水位和流速,但不会直接导致地块形状的变化,C错误。河谷加深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它主要影响河谷的形态和深度,与地块形状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B。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在城乡间的迁移,一般分为集中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4个阶段。如图为“城镇化阶段模式图”。据此回答20~22题。20.城镇化进入郊区化阶段时,郊区的人口()A.增长数量高于城市核心区 B.迁出规模大于城市核心区 C.主要来自于乡村人口迁入 D.大量向周边乡村地区迁移【解答】解:城镇化进入郊区化阶段时,随着城市核心区人口密度的增加和生活成本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迁移到郊区居住,导致郊区人口增长数量高于城市核心区,A正确。郊区化阶段实际上是城市核心区的人口向郊区迁移,所以郊区的迁入规模大于迁出规模,而城市核心区的迁出规模大于迁入规模,B错误。虽然城镇化过程中有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但郊区化阶段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从城市核心区到郊区的迁移,而非直接从乡村迁入,C错误。郊区化是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而非向乡村地区迁移,D错误。故选:A。21.通过再城市化,可判断出()A.城市与乡村的人口数量基本相等 B.乡村人口的数量再次大规模减少 C.城市核心区的人口数量恢复增加 D.城市的郊区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解答】解:再城市化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使城市核心区重新焕发活力,吸引人口回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与乡村的人口数量基本相等,A错误。再城市化是城市核心区的复兴,与乡村人口数量的减少无直接关系,B错误。再城市化的核心目标就是使城市核心区的人口数量恢复并增加,以恢复城市的活力和功能,C正确。再城市化主要影响的是城市核心区,与郊区人口规模的变化无直接关联,D错误。故选:C。22.经历4个阶段后,城镇化带来了()A.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加 B.乡村生产生活单一化 C.地域景观多样性增加 D.区域文化逐渐差异化【解答】解:城镇化过程中,随着人口在城乡间的迁移,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加,这是城镇化带来的一个显著影响,A正确。城镇化不仅不会使乡村生产生活单一化,反而可能促进乡村产业的多样化和现代化,B错误。虽然城镇化会带来地域景观的变化,但并不能直接增加地域景观的多样性,C错误。城镇化过程中,随着人口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区域文化可能会更加趋同,而非差异化,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6分。23.(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莱斯岛位于卡特加特海峡,面积仅118km2。中世纪以来,该岛开采地下卤水煮盐。随着制盐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利用漂浮来的大量海草替代易朽易燃的木材,传统木屋慢慢演变为独具特色的海草房。材料二图1为“莱斯岛周围海域表层盐度分布及海草房景观图”,图2为“莱斯岛地下卤水形成与储存地质剖面示意图”。(1)分析莱斯岛所在海域海水盐度较北海低的主要原因。(2)描述莱斯岛地下卤水储存的地质条件。(3)解释莱斯岛地下卤水的形成过程。(4)结合莱斯岛制盐方式和海草特点,说明岛内民居由木屋演变为海草房的原因。【解答】解:(1)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莱斯岛所在海域有较多的入海径流量,这些淡水注入海水后,会稀释海水的盐度;该海域是波罗的海低盐度海水流入北海的通道,波罗的海的海水盐度较低,波罗的海低盐度海水经莱斯岛海域流入北海,使该海域盐度降低。(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莱斯岛地下卤水储存的地质条件非常特殊,首先,上砂砾层允许海水入侵,并有利于卤水下渗,这为卤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其次,下黏土层则能够有效地阻断卤水的下渗,使得卤水在地下形成稳定的卤水层,因此,这种地质条件非常适合卤水的储存。(3)莱斯岛地下卤水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海水入侵、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以及卤水下渗堆积,首先,海水入侵增加了卤水的来源,使得地下卤水得以形成;其次,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使得海水中的盐度升高,进一步促进了卤水的形成;最后,卤水在地下通过砂土过滤后,堆积在黏土层上,形成了稳定的卤水层。(4)莱斯岛内民居由木屋演变为海草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岛屿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多,木材易腐,而海草不易腐;同时,在制盐过程中,高温条件下木材易燃,而海草不易燃,这也为海草房的使用提供了安全保障;此外,岛屿面积狭小,木材资源少,而海峡处海草漂浮量大,便于取材,也是海草房得以普及的重要原因。故答案为:(1)莱斯岛入海径流量较多,注入海水可稀释海水盐度;该海域是波罗的海低盐度海水流入北海的通道。(2)上砂砾层有利于海水入侵,卤水下渗;下黏土层有利于阻断下渗,形成卤水层。(3)海水入侵增加卤水来源;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蒸腾,盐度升高;卤水下渗经过砂土过滤,堆积在黏土层上,形成卤水层。(4)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多,木材易腐,海草不易腐;制盐在高温条件下,木材易燃,海草不易燃;岛屿面积狭小,木材资源少,海峡处,海草漂浮量大,便于取材。24.(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江苏、安徽两省因区域内部差异,通常分为北、中、南三区域。如图为“江苏、安徽两省略图”。材料二为加强南北联系,安徽修建引江济淮工程,于2023年建成通水通航。材料三都市圈是以特大或大城市为中心,以一定距离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19年,国家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都市圈建设。(1)写出将安徽划分为北、中、南三区域参考的自然界线。(2)与安徽相比,从图示信息归纳江苏区域内部差异较小的主要条件。(3)从引江济淮三段工程的命名,分别解读“济巢”“沟通”“北送”所指的功能。(4)概述建设跨省的都市圈对江苏和安徽协同发展的作用。【解答】解:(1)安徽被划分为北、中、南三区域,这些区域的划分主要参考了长江和淮河这两条自然界线。长江从东西贯穿安徽中部,将安徽分为南北两部分;而淮河则位于安徽北部,将北部地区进一步细分为中北和南北两个区域。(2)江苏和安徽相比,其区域内部差异较小的主要条件在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较小,江苏多平原,地势平坦,水系密布且多南北走向,如京杭大运河就贯穿南北,使得江苏的南北交通相对便利;而安徽则多山地,水系多以东西方向为主,这种地理条件使得安徽的区域内部差异相对较大。(3)引江济淮工程的三段命名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其中,“北送”指的是跨流域调水,目的是增加华北地区农业、工业的水源供给;“济巢”则是为了调节巢湖流域的水量平衡,缓解水量不足的问题,并改善水环境;“沟通”则是指完善水运交通网,促进航运的发展。(4)建设跨省的都市圈对江苏和安徽的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促进安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其次,通过产业分工协作,可以促进江苏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都市圈的建设还可以调整产业布局,实现城市功能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此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也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加快经济要素的流动,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故答案为:(1)长江、淮河(2)安徽多山地,江苏多平原;安徽水系多以东西方向为主,江苏水网密布,南北有京杭大运河贯通。(3)北运:跨流域调水,增加华北地区农业、工业水源供给;济巢:调节水量平衡,缓解巢湖流域水量不足,改善水环境;沟通:完善水运交通网,促进航运发展。(4)把安徽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