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历史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历史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历史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历史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历史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复习2024年11月23日课前复习默写内容1.写出近代以来形成的世界货币体系。2.写出近代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意义。1.写出近代以来形成的世界货币体系。2.写出近代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意义。世界货币体系:①以英镑为中心国际货币即国际金本位制(1816-1929);②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即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③牙买加体系(1976-至今)国际货币多元化、浮动汇率。意义:①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③为英美大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导入新课我国政府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农业传统税收的终结。从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的农民就必须给国家上缴田赋,那么除了田赋外,我国的农民还有哪些负担呢?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又是怎样演变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演变史实。难点:探究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近代争取关税自主权的影响。概念解析赋役制度: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向人民征收一定数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徭役而形成的基本制度。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赋役制度包括赋和役两个不同的方面。赋指赋税,包括田赋: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人头税:以人口数量为依据的人头税。以及其它杂税。徭役是以成年男子为依据,为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的劳役。包括力役、兵役和杂役。本质:体现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户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田赋:也叫田租,以田亩为征收依据的土地税;丁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杂税:不在上述之列的,包括商业税和临时征收的各种名目。徭役:以成年男子为依据,为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的劳役。包括力役(庸)、兵役、和杂役。时空坐标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田赋:秦朝:“收秦半之赋”;汉朝: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景帝二十税一人头税:秦朝极重;汉朝:口赋、算赋、征收财产税徭役:更卒、正卒、戍卒租调制废除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租庸调制两税法两税法、方田均税法役:代役金、募役法租庸调(北)两税法(南)、科差赋税:夏税、秋粮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一)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1.夏商周时期:贡赋制度——古代赋税制的雏形井田制下土地属周王所有(土地国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要交一定贡赋。诸侯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实行劳役地租,役重于赋。2.春秋战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1)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实际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数实数收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2)影响:①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②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③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二)秦汉时期——田赋、人头税、徭役(编户齐民: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秦朝汉朝田赋人头税徭役田赋税率极高(收泰半之赋)

休养生息、税率大大降低(十五税一、三十税一)口赋(人头税)极重口赋:(7—14)每人每年20钱算赋:(15—56)每人每年120钱,商人和奴婢加倍)财产税(如车船税、算缗钱、税民资等)更卒:在本郡或本县,修筑城垣、道路、运输粮食等,期限一个月;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两年;戍卒: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更赋是一种代役税:农民亲自服役,叫“践更”。如果不愿意服役,可交钱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称为“过更”。特点:赋役繁重

田租较轻,但人头税很重(统治者和剥削者对人民的控制力较强)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三)唐朝时期: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1、唐初:租庸调制(以庸代役)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为户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服徭役期间,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1)发展演变:北魏开始;隋朝沿用;唐朝发展为租庸调制。(2)经济基础: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3)政策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4)制度影响:①保障了政府赋税收入;②以庸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发展。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三)唐朝时期: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2、唐朝中后期:两税法(1)实施背景:①唐中期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②国家财政紧张。(2)具体内容: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①征税标准: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②征税对象:人口以居住地编入户籍,将客户纳入征税对象;③征税原则:量出以制入,即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④征税时间: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三)唐朝时期: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2、唐朝中后期:两税法(4)两税法的评价: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财产为主,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③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是中国古代税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④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四)宋朝时期:承袭唐制,实行两税法和附加税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2、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3、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改革赋役制度,即募役法。①内容: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②影响:人身控制减弱,减轻百姓负担,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财政收入。(五)元朝时期:沿用唐制,南北异制①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丁税、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②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按户等征收丝和银两。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六)明朝时期:两税法、金花银、一条鞭法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2、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3、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1531年(1)时代背景:①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通量增加;②明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赋役混乱,社会矛盾尖锐。(2)政策内容: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银两,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材料: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立法颇为简便。

――《明史・食货志・赋役》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六)明朝时期:两税法、金花银、一条鞭法3、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3)特点:合并征收;赋役征银;统一征收。(4)意义:①标志我国赋役平行制向近代租税制转变,是我国赋税史的一次重大转折;②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促进劳动力商品化。③扩大了货币税的课征范围,促进农产品商品化。④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⑤简化纳税项目,银有定额,纳有时限,官收官解,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官员贪污腐败。不同点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土地产权政府授田,土地自由买卖政府不再对民授田,土地不可买卖土地可以买卖征税原则税额固定,人们较有预算税额不定,符合实际以田地多寡定征收量征税项目分田赋、力役和供品,税项分明分户税和地税,手续简化赋役合并,取消力役,由政府雇人代役课税对象有主户、客户之分,迁徙后仍须向原籍缴税无分主户、客户,一律在定居地登记,按贫富财产多少缴税由丁、田分担征税次数每年征收一次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赋役合并,减少了征税次数课税形式以实物缴纳以钱计算税值,再折交实物由实物改为征银相同点相对减少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都按土地多寡征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总结提升】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的对比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七)清朝时期:摊丁入亩1.时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2.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3.意义:①摊丁入亩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表明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②避免了隐秘人口现象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③有利于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④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经济恢复与发展;⑤税制的简化,有利于政府的征收。朝代制度特点发展趋势

P94思考点秦田赋、人头税、徭役赋役繁重汉编户制度舍地而税人魏晋租调制与均田制配合唐朝初期租庸调制纳庸代役晚期两税法财产税为主;量出为入;简化名目扩大收税对象;宋募役法官府募人代役明一条鞭法简化名目;用银两收税清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及特点(发展趋势)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财产为主转变赋役形式:由劳务地租向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变征收标准:由不定时转变为基本定时;人身依附: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征税种类:由由繁杂到简单。【课堂任务】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思考1: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的基础是什么?指出唐朝从租庸调制到改行两税法的原因及意义。答案:⑴基础:均田制;⑵改行原因: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②为了确保国家财政税收。⑶意义积极:①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②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③加大了货币税收的力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消极:两税法未能遏制土地兼并,政府加征杂税,加重农民负担,社会矛盾加剧。思考2: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赋役制度变革的趋势(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答案:趋势:①赋役合并,统一征收;②纳银代役、丁银摊入田赋的规定;③赋役征银。意义:①降低征税成本;②削弱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奴役关系,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课堂检测1.(2024·广西省·期末考试)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从材料中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可以看出,两税法的实施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故B正确。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只是比较公平,但并不一定会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排除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2.(2024·山西省·月考考试)宋朝常常对农器、粮食、布帛等买卖免税,对民间小摊小贩零星细碎的日常生活品交易免税。据此可知,宋代通过税收()A.抑制土地兼并B.稳定社会秩序C.促进租佃经营D.集聚商业资本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宋朝政府对粮食、布帛减免征税旨在稳定社会秩序.故本题为B。“土地兼并”、“租佃经营"题目中均未体现,排除A、C选项:减免税收无法集聚商业资本,排除D。3.(2024·陕西省·期末考试)明太祖时期,赋税主要是征收实物,由于棉布征收颇受地方官的喜爱,导致棉花种植普遍。1581年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说明了明朝时期()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赋税政策改革利于商业的发展C.农产品商品化减轻了农民负担D.江南商品经济水平超过了北方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明朝赋税政策,未涉及抑制商业的发展,A项错误。由材料“1581年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可知明朝赋税制度采用“折银缴纳”的办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活跃了商品经济,因此赋税政策的变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赋税政策对商业的影响,而非强调农产品商品化对农民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赋税制度的变化促进商业的发展,而非强调南方的经济超过北方,D项错误。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二)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演变史实。难点:探究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近代争取关税自主权的影响。二、民族复兴缩影: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1、概念阐释: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2、中国古代关税的演变:①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起源早);②存在国内关税和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③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二、民族复兴缩影: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3、近代中国的关税演变:关税主权丧失到争取主权的斗争(1)鸦片战争后:关税主权逐步丧失①《南京条约》:协定关税,开始丧失;②《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进一步丧失;③片面最惠国待遇:失去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④列强长期把持海关大权(赫德)。P95【历史纵横】赫德长期把持海关大权有何消极影响?经济: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传统的经济遭到冲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政治:破坏了国家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二、民族复兴缩影: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3、近代中国的关税演变:关税主权丧失到争取主权的斗争(2)中国为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和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国民政府时期: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②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③至1930年,先后与美、意、英、法、西、日等国重新签订新约,关税自主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材料: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3000万银元上升到1931年的33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左右。——摘编自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探究】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定新约”运动的原因及影响原因①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

②民族工业的发展;③南京国民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

④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影响①经济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②政治提高了国民政府的形象;③民族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二、民族复兴缩影: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3、近代中国的关税演变:关税主权丧失到争取主权的斗争(2)中国为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新中国(1949-至今):中国真正收回关税主权。5月4日,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并于当月16日起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1951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1985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1987二、民族复兴缩影: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3、近代中国的关税演变:关税主权丧失到争取主权的斗争(2)中国为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新中国(1949-至今):中国真正收回关税主权。5月4日,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并于当月16日起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1951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1985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1987二、民族复兴缩影: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概念: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英国是开征个人所得税最早的国家,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到了1874年才成为英国一个固定的税种。2、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演变1914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起步)19361936年相继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和《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实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第二次全国税务会议时,决定对薪给报酬所得税停止开征。(计划经济体制)19801980年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制定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①增加财政收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②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稳定;③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在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征收的必要;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才制定颁行。

p97【思考点】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个人所得税法》?课堂探究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思考1: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定新约”运动的原因及影响【答案】原因:①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②民族工业的发展;③南京国民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④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影响:①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②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③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④通过改定新约,使南京国民政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⑤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未从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思考2: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答案】原因:①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调节社会收入水平,确保社会公平和国家有序发展。②在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征收的必要,所以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才制定颁行。课堂检测4.(2024·湖南省·期末考试)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C.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

D.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答案:D。解析:“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表明清朝统治者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故D正确;A与“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不符,排除;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课堂练习1.(2024·河南省·期末考试)周代以前,多数妇女的初婚年龄在二十岁或二十岁以上。战国、秦、西汉期间逐渐提前,至东汉以后,多数妇女的初婚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预期寿命的下降 B.增收赋税的需要

C.贵族政治的解体 D.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役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B.战国以后,妇女的初婚年龄不断提前,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需要更多的税源,增加赋税,因此鼓励女性早婚,故B项正确。A.战国以来,社会生产力提升,预期寿命在提升而非下降,排除A项。C.贵族政治的解体与题干现象无关,排除C项。​​​​​​​D.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未成为主流,因此不能解释这一时期女性初婚年龄提前的现象,排除D项。2.(2024·陕西省·期中考试)据记载,自万历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后,“服舍违式,婚宴无节……用度日益华靡,物力日益耗蠹”俨然成为新的社会风尚。这表明,“一条鞭法”的实施客观上A.冲击了“灭人欲”的说教 B.壮大了市民阶层的力量C.促进了产业资本的积聚 D.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外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条鞭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A.据题干可知行“一条鞭法”实行后社会形成了奢靡浪费和崇尚享乐的社会风尚,老百姓的服饰和建筑不断打破传统等级观念的限制,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鲜明世俗化的趋势,冲击了传统“灭人欲”的说教,故选A项。B.题干中崇尚奢侈享乐的风气并非专指某一阶层,而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排除B项。C.社会财富大量用于奢侈和享乐,并未用于产业资本的积聚,排除C项。D.题干主要形容的是国内奢侈挥霍的社会风气,并未体现财富外流,排除D项。3.(2024·内蒙古自治区·月考试卷)16世纪明朝的赋税改革体现出“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手续简化”的特点。对这一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A.“赋役合一”的具体办法是摊丁入亩 B.“按亩计税”的基础是政府推行均田制C.“用银交纳”的方式适应了货币白银化D.“手续简化”的具体表现是纳庸代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明朝的赋税改革。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一,用银交纳,赋役征收的货币化,是明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C项。“赋役合一”指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排除A项;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明朝没有实行均田制,排除B项;纳庸代役指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而明朝“一条鞭法”赋役合一,排除D项。4.(2024·四川省·期中考试)从高宗、武后开始,唐朝政府对江南地区逐步采取了田租折布的政策,到玄宗时期,江南诸州县“折纳市约五百七十余万端”,江南租米的北运也基本停止。但玄宗以后,江南租米未见折纳为布者,反而有时还将两税钱折纳成米。这一变化体现了(

)A.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B.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C.国内形势发生剧变 D.政府税收制度的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两税法与安史之乱,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C.据题干信息可知,玄宗以前,唐朝江南地区实行田租折布的制度,且江南租米的北运也基本停止,但玄宗以后江南租米不再折布,有时还将两税钱折纳成米,结合所学唐朝安史之乱的史实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地方控制力下降,为了确保京师粮食安全,改变了以往的赋役制度,故C项正确。A.题干反映玄宗前后江南地区田租形式的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A项。B.农产品商品化指农产品走向市场作为商品进行买卖,题干反映的是江南田租形式的变化,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排除B项。D.题干信息反映玄宗前后政府江南地区税收形式发生变化,这主要由于安史之乱后国内局势的变化,唐德宗时期政府税收制度由租庸调制改为两税法,排除D项。5.(2024·陕西省·其他类型)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海关管理权的丧失,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A.据图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这表明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故选A项。B.常关、海关、厘金局的税收是关于商品贸易的,与资本输出无关,排除B项。C.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税收机构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效率无关,排除C项。D.图2反映的是税收机构的业务范围变化,不能看出税收的实际数目,不能得出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的结论,排除D项。6.(2024·甘肃省·其他类型)两税法规定:根据每年政府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