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难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1)概述亚历山大远征,明晰“希腊化世界”和“希腊化时代”。(2)知道蒙古西征,探讨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蒙古西征。活动方案1.阅读课本第一子目并结合下面所示的地图,概括亚历山大帝国扩张的概况,并从破坏性、建设性方面简析亚历山大远征对文化的影响。活动一:概述亚历山大远征,明晰“希腊化世界”和“希腊化时代”。【答案】
(1)情况: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①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②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③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城市被付之一炬,波斯历代国王的宫殿被烧成焦土。④在中亚,大量当地居民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中。(2)影响:①破坏性: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引发文化冲突,造成文化断裂)。②建设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交融发展,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文化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2.阅读课本第一子目并结合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希腊化世界”和“希腊化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希腊化时代”的表现。材料亚历山大确实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美]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著,董仲瑜等译《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上》【答案】
(1)区分:(2)表现:①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②促使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③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④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希腊化世界”空间角度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北非、西亚、中亚和希腊世界,包括他去世后建立的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希腊化时代”时间角度从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公元前30年)之间大约300年的时期1.阅读课本第二子目并观察课本中的《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内容,自主梳理蒙古三次西征的基本史实。活动二:知道蒙古西征,探讨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时间征服活动第一次
1219—1225年灭掉_______________,蒙古军队直抵____________第二次
1235—1242年征服今_________、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_______________第三次
1252—1260年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_________。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花剌子模国黑海北岸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巴格达2.法国学者麦撒认为:“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中世纪满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见天日。至是乃因蒙古西征,而重现光明。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警醒。”你认同这一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答案】
示例:(1)不认同。理由:蒙古的三次西征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打断了欧洲和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原有的文化发展进程。(2)认同。理由:蒙古的三次西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①蒙古帝国将亚欧大陆连成一片,恢复、加强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直接交往。②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发生了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③蒙古西征推动了四大发明在西方的进一步传播及应用,加速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知识脉络强化练习一、
选择题1.(2022泰安期末)观察下表所示的内容,造成“古希腊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A.罗马帝国的建立B.“世界帝国”的出现C.海洋文明的影响D.世界性航路逐渐形成内容时代古希腊时代(公元前5—4世纪)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末—前1世纪末)社会思想理想主义、地方主义现实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私学盛行公学盛行商业有限的商业活动广泛的海路商业活动【解析】公元前5—4世纪的古希腊时代是希腊城邦时代,地方主义、私学、有限的商业活动与城邦意识有关,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腊、埃及、波斯等地,建立亚历山大帝国,任用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突破了城邦意识的局限,建立起“世界帝国”,故选B项;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且罗马未被希腊化,排除A项;无论是古希腊时代,还是希腊化时代的国家,都具有海洋文明色彩,排除C项;世界性航路逐渐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排除D项。1【答案】B
2.(2022杭州六县九校联盟期中)亚历山大率领大军灭亡了波斯帝国,将马其顿的统治推向两河流域、埃及、伊朗高原,一路直逼印度河沿岸。亚历山大去世后,虽然出现了政治分裂,但希腊、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密切交往和相互交融,“希腊化”蔚然成风。这表明(
)A.战争客观上增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B.“希腊化”的出现得益于波斯帝国的灭亡C.亚历山大东征开始打破东西方文明的隔阂D.亚历山大传承并发扬了东方先进文明22【解析】据材料“亚历山大去世后,虽然出现了政治分裂,但希腊、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密切交往和相互交融,‘希腊化’蔚然成风”可知,战争客观上增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故选A项;“希腊化”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亚历山大统治期间,以希腊文化为主导,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前,东西方文明就已然存在交往,排除C项;亚历山大传承并发扬的是希腊文明,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排除D项。【答案】A
3.(2024南通一模)在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了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檐口通常雕满了各种以希腊神话与生活为主题的图案,杯口边缘饰有希腊式的波浪形葡萄纹和波斯式的直线连珠纹。这些象牙角杯印证了(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西移B.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C.罗马帝国内文化交流加强D.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3【解析】据材料可知,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上面的图案具有古希腊和古代中亚、西亚地区的纹饰特征,这印证了古代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后,推广希腊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和西亚、中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选D项;仅凭尼萨古城出土的象牙角杯上具有希腊特征的纹饰,不能得出希腊文化中心逐渐西移的结论,排除A项;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晚期为亚历山大帝国所灭,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1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答案】D
3
4.(2023扬州期末)希腊化时代是一个东西方文明大交流的时代,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文化大碰撞、大汇合的时代。甚至某学者认为,希腊化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化时代。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希腊文化影响了东方非希腊民族B.东方文化渗透并改变了希腊文化C.希腊化仅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空D.碰撞与交锋推动文化选择与重构4【解析】据材料“希腊化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化时代”并结合所学希腊化时代的知识可知,东西方文明在碰撞与交锋中,推动了新的文化选择与重新构建,故选D项;希腊化的影响是双向的,而非单方面影响东方非希腊民族,排除A项;希腊化时代对于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不仅仅改变了希腊文化,该表述不够全面,排除B项;“仅存在于特定的时空”说法过于绝对,希腊化影响深远,排除C项。【答案】D
45.(2024武汉江岸期末)右图所示为2世纪时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佛教艺术雕像。图中,宙斯之子赫拉克利斯一手握金刚杵,一手持拂尘,身着希腊式服装,以佛教护法的身份出现在释迦牟尼的身旁。该雕像(
)A.代表了希腊化时代的艺术成就B.反映了印欧人迁徙的历史全貌C.凸显了印度文明的世俗化倾向D.见证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55【解析】据材料可知,2世纪印度的佛教艺术雕像包含古希腊文化因素,这为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手史料,见证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印度的佛教艺术雕像包含希腊文化因素,但不能代表希腊化时代的艺术成就,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反映了印欧人迁徙的历史全貌”的论断,排除B项;材料突出印度佛教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的交流,未涉及印度文明的世俗化,排除C项。【答案】D
6.(2023杭州一模)在希腊化时代,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和科学领域的发展。以下成就与其相符的是(
)①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学定理②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③学者们系统整理研究《荷马史诗》④雕刻家米隆创作《掷铁饼者》A.①②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6【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希腊化时代,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故①正确;在希腊化时代,埃拉托斯提尼利用探险家提供的资料,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故②正确;在希腊化时代,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故③正确;雕刻家米隆创作《掷铁饼者》的时间是在古希腊时期,而不是希腊化时代,故④错误;综合上述,故A项正确。【答案】A
6
7.(2022辽宁师大附中等六校期中)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说:“成吉思汗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个部落大帝国,它是一万年来游牧民族部落——文明世界战争的继承者。”下列有关蒙古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历史作用具有双重性②促进了不同文明区的交流③蒙古人西迁,与当地人融合,形成色目人④建立了地跨欧亚的统一大帝国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77【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给当地人带来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①②正确;色目人是元代对来自中亚、西亚和欧洲各民族人民的统称,不是蒙古人与当地人的融合,故③错误;蒙古西征并未建立统一大帝国,故④错误;综合上述,故A项正确。【答案】A
★8.(2024无锡期末)蒙古征服罗斯后,认识到封建割据不利于统治,便将中国古代相关行政管理体制带到罗斯,扶持“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作为代理人。这使罗斯大公尝到了甜头,刺激了罗斯大公攫取专制特权的野心,推动了罗斯国家的统一。这说明蒙古西征(
)A.推动了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B.开启了亚欧大陆的民族交往C.传播了蒙古开明的民族政策D.为东西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8【解析】据材料“将中国古代相关行政管理体制带到罗斯”“刺激了罗斯大公攫取专制特权的野心,推动了罗斯国家的统一”可知,蒙古西征推动了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故选A项;亚欧大陆的民族交往早在汉代就已经开始了,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所述传播到罗斯的是中国的政治体制,而非蒙古的民族政策,排除C项;材料所述是蒙古西征将中国的政治体制传播到罗斯,未体现西方文化传播至东方,并不是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创造条件,排除D项。【答案】A
8★9.(2024佛山S6高质量发展联盟期中)蒙古西征带动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人口移动。如《元史》中记载了抽调汉人千户随旭烈兀西征一事,波斯史料多处记载汉人学者傅孟质协助波斯学者编写中国历法,考古发现随军工匠定居地的建筑遗址充满了汉地艺术风格。据此可知,蒙古西征(
)A.使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东移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C.扩大了元帝国的政治影响力D.客观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9【解析】据材料“抽调汉人千户随旭烈兀西征”“协助波斯学者编写中国历法”“建筑遗址充满了汉地艺术风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在带动中国和伊朗之间人口移动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历法、建筑等)的交流,因此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故选D项;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但并未使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东移,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波斯地区对中华文化的吸收借鉴,不能体现“互鉴”,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影响,不能体现元帝国的政治影响力,蒙古三次西征均发生在1271年元朝建立之前,排除C项。【答案】D
91010.(2024佛山4月联考)下表所示的内容是关于蒙古西征的三个观点。据此,我们可得到的启示是(
)A.应辩证地看待蒙古西征B.蒙古西征阻碍欧亚文化交流C.军事扩张推动文明进步D.蒙古西征旨在传播进步文化观点一蒙古在西征过程中不断攻城略地,对当时的亚欧大陆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观点二西征过程中,大量的汉族工匠被带到了中亚、西亚和东欧。与此同时,蒙古也将大量的西方工匠俘虏到了蒙古草原和中原观点三蒙古将中国的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传播到了阿拉伯,后来这些发明又从阿拉伯传播到了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转型10【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观点一指出蒙古西征对亚欧大陆的破坏性,观点二指出蒙古西征推动了亚欧大陆技术的交流,观点三认为蒙古西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西传及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这说明蒙古西征的历史影响是复杂的,应辩证看待,故选A项;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亚欧大陆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军事扩张客观上可能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其破坏性是主要的,“军事扩张推动文明进步”的表述不能体现军事扩张的破坏性,排除C项;蒙古西征旨在扩张领土与掠夺,排除D项。【答案】A
二、
非选择题11.
(2024山西4月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将波斯帝国版图据为己有,并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包含在亚历山大帝国下。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病逝,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未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且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11
材料二
张骞出使西域,进入了一个和中原汉地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他的所见所闻,包含着希腊化文化的信息。从此,中国的丝绸、漆器、铁器、皮制品,甚至杏树、桃树的种植技术都开始向西传去,有的很快就传到了罗马。而西域的各种特产、奇物、乐舞、宗教也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原,其中最具希腊化文化明显特征的就是融合佛教精神和希腊造型艺术为一体的印度犍陀罗艺术,这是继张骞之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唯一的也是最可以明确辨认的希腊化文化信息。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巨平《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11(1)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11【解析】特点:据材料一“公元前334年……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加工厂职工劳动合同
- Unit 3 The art of painting Extended reading (2)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译林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质量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参展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物联网通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城市学院《MBA运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书记员招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2025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25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GB/T 44927-2024知识管理体系要求
- 2025年环卫工作计划
- 品质巡检培训课件
- 初验整改报告格式范文
- 202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建设工程总承包EPC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案1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务技术标准
- (2024)竹产业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