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时空坐标
知识讲解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1.政权更替(1)三国①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②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2)西晋①建立:263年,司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②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③灭亡: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2.民族交融(1)三国时期: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2)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知识点二
东晋与南朝1.政权更替(1)东晋①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②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2)南朝①420年,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②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2.江南开发(1)背景: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表现(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3)影响: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知识点三
十六国与北朝1.政权更替(1)十六国①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②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但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2)北朝①建立: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②统一:439年,统一北方。③分裂: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以上五个王朝合称北朝。④结束:北周灭掉北齐后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2.民族交融(1)十六国时期①十六国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②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
(2)北魏时期——孝文帝改革(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合作探究史料实证材料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民族交融扭转了魏晋以来的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的历史出口。——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探究点
正确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互动探究:根据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提示: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为隋唐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论从史出正确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发展趋势。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出现了民族交融的潮流。要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推动了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同时,北方游牧民族也把他们的优秀成果带到中原,与中原文化交融。(3)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典型例题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后“定族姓”,确认汉人士族的法律地位,规定鲜卑中的穆、陆、贺等八姓同汉族中的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只任清职,其余按照三世官爵列入不同的门第等级。其“定族姓”的做法(
)A.加剧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B.标志着鲜卑政权封建化的完成C.进一步推动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D.消除了鲜卑贵族与汉族的矛盾题目立意:进行时空定位是分析历史问题的重要方法。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和认识,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本题旨在考查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放在北魏这个特定的时代中去分析和认知的能力。解题指导: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面对的是黄河流域民族交融的历史局面。虽然当时的门阀政治已成为一种腐朽的社会制度,但是孝文帝“定族姓”,实行门阀政治,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也进一步推动了民族交融。故选C项。答案:C课堂练习1.(2024湖南怀化期中)东晋初期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所谓“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这种门阀政治下皇权与士族势力的动态平衡一定程度维持了统治的稳定。这表明(
)A.门阀政治强化了皇权政治
B.门阀政治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进步性C.门阀政治削弱了中央集权
D.门阀政治与皇权政治之间相得益彰解析:依据“这种门阀政治下皇权与士族势力的动态平衡一定程度维持了统治的稳定”,得出门阀政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政治生态平衡,说明在一定条件下,门阀政治具有一定进步性,B项正确;门阀政治会弱化皇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门阀政治积极的一面,而不是威胁中央集权,排除C项;门阀政治影响皇权强化,二者并不是相得益彰的关系,排除D项。答案:B2.(2024安徽宿州期中)据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近三十年,出猎次数为0,后宣武、孝明、东海王、节闵、安定王诸世只3次出猎的记载。八帝73年平均24.3年才出猎一次。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
)A.传统经济方式发生剧变
B.失去了传统文化C.丧失习武尚勇精神
D.改变了民族传统信仰解析:孝文帝在位近三十年,出猎次数为0,八帝73年平均24.3年才出猎一次,可知孝文帝改革后,鲜卑传统生产方式和习俗发生剧变,由游牧经济为主变为农耕经济为主,A项正确;出猎只是鲜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方面,出猎次数的减少并不能表明鲜卑族失去了传统文化,B项以偏概全,排除;C项表述绝对化,错在“丧失”一词,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传统信仰的改变,排除D项。答案:A3.(2024四川成都调研)西魏北周时期,一方面统治者设立太学,延请文士分授经业,另一方面北方崔、卢、李、郑、杨等高门大族中,尚武习战者人数远远超过专事文教者。不仅“河北文士,率晓兵射”,而且妙龄女子亦能上马骑射。这一现象表明(
)A.高门大族政治实力雄厚
B.儒学已失去正统地位C.民族文化交流是双向的
D.民族交融与冲突并存解析:“西魏北周时期,一方面统治者设立太学”,说明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北方大姓尚武习战说明汉族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由此可知,民族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故选C项。材料表明高门大族具有尚武精神,而不是政治实力,排除A项;儒学此时没有失去正统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民族交融,但没有涉及冲突,排除D项。答案:C4.(2024河北邯郸八校期中)北魏政府在均田令中没有限制垦荒,“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役有土居者,依法封授”。这一做法(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解决了人地矛盾C.打击了士族势力
D.调整了生产关系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北魏推行均田令,鼓励百姓到地广民稀之处开荒种地,这一做法扩大了自耕农队伍,本质上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D项正确;这一做法并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解决了”说法夸大,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与打击士族势力无关,排除C项。答案:D5.(2024辽宁锦州调研,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向南方的汉人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当时大部分北方世家大族率其宗族、乡里、宾客、部曲,南渡江南,在江南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上,大力发展他们自己的庄园经济,竭力吸收北来流民和原住民为佃客和部曲,这使得北方士家大族在江南保持着相对集中的聚居状态。其他南迁汉人则主要集中在荆、扬、梁、益诸州,以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今江苏的淮阴、扬州、南京、镇江、常州一线为最多。——摘编自李克建《中国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演变》材料二
对大批涌入境内的流民,东晋南朝政府采取的措施就是进行广泛的设置侨州郡县,即按其原籍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对其进行登记、管理,并规定只要注籍侨州郡的户口簿上就可以获得优复(免调役)等优待政策。这个政策不仅较好地安置了北来侨民,而且对吸引中原地区人民南徙江南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摘编自张琳《东晋南朝的流民及其安置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汉人南迁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汉人南迁的原因。(4分)答案
(1)特点:规模大,人数多;世家大族举族南迁;聚族而居;南迁民众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4分)(2)原因:中原地区分裂动荡,战火频仍,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东晋南朝政府设置侨州郡县等吸引人民南徙。(4分)解析:(1)据材料一“流向南方的汉人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可知,规模大,人数多;据“大部分北方世家大族率其宗族、乡里、宾客、部曲,南渡江南”可知,世家大族举族南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 2199-2025数字式时钟校准规范
- 前期策划合同范本
- 养牛设备出售合同范本
- 保障性住房购房合同范本
- 加油卡租车合同范本
- 协议单位优惠合同范例
- 医药物流合同范本
- 修叉车合同范本
- 劳务分包协议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已填
- 脱硫自动化控制-洞察分析
- 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培训
-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 2024湖北省金口电排站管理处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油井供水合同范例
- 2025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试题及答案(5套)
- 银河证券-科创板认知测评题目及答案
- 产品方案设计模板
- 部队通讯员培训
- 物业公司水浸、水管爆裂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