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裂

车裂,俗称“五马分尸”,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栓在五匹马上,就这样硬生生的把人撕开,这是中国古代酷刑的一种。车裂商君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4课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从古至今重要的变法和改革。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1.商鞅变法铁犁牛耕公田不治私田开垦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社会转型井田制瓦解奴隶主贵族没落背景:①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②政治: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③思想: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1.商鞅变法领域措施作用经济废除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耕织军事/选官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政治实行什伍连坐郡县制承认土地私有;促进小农经济发展调动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打击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严刑峻法,强化统治强化中央集权,利于国家统一局限性:轻视教化,轻罪重罚根据材料以及课本中所提到的的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思考其作用“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资治通鉴·卷二·显王三十一年》目的: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征伐不断。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②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2.北魏孝文帝改革(2)内容措施内容影响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惩贪污。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和征役。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邻长里长党长5家25家125家农民得到土地,提高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政府税收和征役;促进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爵而无禄,故更多贪墨、刑法峻急,故人相残贼、不贵礼义,故士无风节、货赂大行,故俗尚倾夺。”——[北宋]刘放:《<魏书>目录序》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细户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政府由于无力消灭豪强势力,被迫承认其合法性,地方的赋税、徭役也由他们代管、征收。他们往往隐瞒户籍,借机逃避赋税。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2.北魏孝文帝改革(2)内容后期:孝文帝主持,推进汉化,民族融合(1)迁都洛阳洛阳地处中原,文化先进,地理位置重要。远离平城,有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有利于推进汉化改革,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改汉姓易服装说汉化通婚姻(2)移风易俗,实行汉制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楼楼邱穆陵穆贺兰贺独孤刘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峣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影响:加快了北方各民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3.王安石变法(1)背景藩镇割据导致分裂的教训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了“三冗”“两积”的局面政治腐败财政困难边患危机起义不断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官僚机构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北宋中期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3.王安石变法(2)内容目的:富国强兵措施: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打击高利贷者,增加财政收入)富国强兵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豪强兼并,减轻人民负担,增加财政收入兵农合一,节省政府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加武器装备结果: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因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失败。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3.王安石变法(3)为何失败材料一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更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材料三

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工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挑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以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大计。——钱穆《国史大纲》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②用人不当,执行中危害百姓利益;③过于急进,忽视客观规律;④宋神宗动摇(后期)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4.张居正改革①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②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背景:政治: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经济: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措施: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续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

——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差役合并田赋合并赋役合并合并编派核定税额摊丁入亩征收期限合并合并征收征收管理合并粮户缴纳粮银官收官解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商鞅变法王安石、张居正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变革社会制度的改革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思考:哪些因素影响古代王朝改革的成败?是否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p22学习聚焦改革的作用应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评价改革的一般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二1.戊戌变法《马关条约》签订(1)背景①政治: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③思想:维新思想兴起并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救亡图存)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二1.戊戌变法(2)内容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开始:1898.6.11,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维新变法开展领域内容意义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命各省举荐新政人才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维新派参政,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促进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启蒙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二1.戊戌变法(3)评价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戊戌变法为何失败?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主观原因:维新派的不成熟和软弱性;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斗争经验;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抱有幻想,未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改革范围过大,操之过急,树敌太多。③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民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王先明《中国近代史》(他们)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3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英】赫德戊成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孩,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二2.清末新政背景:内容:《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学习任务:自主梳理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前更好的条件....——忻平《清末新政与现代化进程》评价: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化),为辛亥革命增加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武装力量等,加速了清朝的覆灭。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二3.民国时期的改革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诞生;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1)背景(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领域新生活运动法币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改立新约1935年,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改革。1934年,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提倡纪律、品德、秩序、整洁等,教导人们“礼义廉耻”,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1949年,新生活运动“暂停办理”,无疾而终。1935年到全面抗战前,国民政府开展的一个旨在全面发展经济的运动。主要内容有:提倡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探究:如何认识中国近代的改革改革意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改革1.主题:救亡图存不同阶级提供了不同方案2.局限性(失败的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3.意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共和观念、文明风俗和近代教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三1.过渡时期(1949-1956)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结果: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经济改革: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内容:国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结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到1956年底,宣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确立。民主改革: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用:从法律和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三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开端:曲折: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调整: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三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978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中共十八大(2012.1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11)中共十九大(2017.10)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2019)(1)历程改革开放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提出坚持...推进...和治理...的总体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三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978年至今)(2)成就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所有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五位一体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取消农业税,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加入WTO,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贸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道“走出去”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三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978年至今)(3)意义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深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三

材料

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思考: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改革要符合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改革开放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要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战国晚清北宋北魏明朝民国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民国改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成就曲折孝文帝改革张居正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古代:富国强兵近代:救亡图存当代:民族复兴课堂小结“神农氏没,黄带、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周易·系辞下》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主张“变”。后来清未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也引用了这段话,强调变法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1.(2024·咸阳)李悝所著《法经》,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类。其中《杂法》包括惩罚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其中“逾制”旨在惩处器物用具超过规定等级。这一惩戒说明()A.魏国以法律手段维护礼制

B.旧的统治方式已经被取代C.地主阶级是法律打击对象

D.礼乐制崩溃成为时代潮流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李悝通过制定《法经》来对“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