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与创新A》教学大纲_第1页
《文化传播与创新A》教学大纲_第2页
《文化传播与创新A》教学大纲_第3页
《文化传播与创新A》教学大纲_第4页
《文化传播与创新A》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传播与创新A》教学大纲适用范围:202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12170021课程性质:专业创新必修课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理论10学时,实践22学时)先修课程:中国文化概要A、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概论后续课程:无适用专业:商务英语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一、课程说明《文化传播与创新A》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创新必修课。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开展探究式、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中国文化六大类别及其代表符号的海外认同的理解,加强对中国文化传播的系统了解和创新思考;促成学生在中国文化主题学习和文化主题探究的实践中生成中华文化英语传播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准确介绍中国文化元素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文化思辨能力。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课程目标1:综合运用学科专业知识,探究文化传播与交流领域的文化主题,设计并选择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了解中国文化六大类别及其代表符号;了解中国文化海外认同现状;熟悉中国著名人物的事迹和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观念的基本思想;了解中国八大艺术形态及其代表作;理解中国生活方式的特点;熟悉中国主要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挖掘中国故事蕴含的中国精神。课程目标2:能够独立或与团队成员合作,对不同文化主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在跨文化背景下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能够在文化主题项目探究过程中与团队成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中华文化传播实践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课程目标3:掌握中国文化相关的英文表达,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文化传播的创新途径,清晰表达文化主题蕴含的核心理念、共性的价值观和凝聚中华智慧的精神财富;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文化传播主题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文化传播与创新A》课程教学目标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见表1。表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支撑强度4.研究:能够综合运用学科专业知识与理论,对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文化传播与交流等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包括问题的提出与判断,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调研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分析与关联,通过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4.1能够综合运用学科专业知识与理论,对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文化传播与交流等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选择研究路径并设计解决方案。课程目标1:综合运用学科专业知识,探究文化传播与交流领域的文化主题,设计并选择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了解中国文化六大类别及其代表符合;了解中国文化海外认同现状;熟悉中国著名人物的事迹和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观念的基本思想;了解中国八大艺术形态及其代表作;理解中国生活方式的特点;熟悉中国主要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挖掘中国故事蕴含的中国精神。M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9.1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有与团队成员或负责人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并发挥作用。课程目标2:能够独立或与团队成员合作,对不同文化主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在跨文化背景下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能够在文化主题项目探究过程中与团队成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中华文化传播实践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M10.沟通:能够就涉外业务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0.2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文化传播与交流等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具备跨文化交流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在跨文化背景下就涉外业务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课程目标3:掌握中国文化相关的英文表达,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文化传播的创新途径,清晰表达文化主题蕴含的核心理念、共性的价值观和凝聚中华智慧的精神财富;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文化传播主题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H注:表中“H(高)、M(中)”表示课程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1.理论部分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见表2。表2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对应的课程目标1.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现状1.1文化传播与创新的发展1.2文化传播与创新的语言1.3文化传播与创新的前提与关键1.4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现状,包括文化传播与创新的发展、传播的语言、前提与关键、传播的意义。重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分析。难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创新形式分析。22、32.中国文化传播的途径2.1政府主导途径之“一带一路”2.2政府主导途径之孔子学院2.3民间传播途径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政府主导途径;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孔子学院的意义;创新民间传播途径。重点:文化传播的政府途径和民间途径。难点:民间传播途径的创新。121、2、33.中国文化的海外认同3.1文化认同的含义3.2中国文化海外认同的变化及原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文化认同的含义及其海外认同的变化及原因。重点:文化认同的含义,自身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难点:海外民众对中华文化认同感的差异性及其原因。121、2、34.中国著名人物的传播4.1中国著名人物概述4.2著名人物的思想、品质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著名人物的生平、思想、影响等;理解并正确传播中国著名人物的优秀品质。重点:著名人物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难点:著名人物思想的传播创新。121、2、35.中国哲学观念的传播5.1中国哲学观念概述5.2阴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5.3仁义的基本含义和体现仁义的典型事迹5.4天人合一的内涵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阴阳的相互关系;把握仁义的含义,理解仁义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传承;理解天人合一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重点: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难点: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传播。121、2、36.中国艺术形态的传播6.1中国艺术形态概述6.2八种艺术形态及其代表作6.3文化传播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载体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八大艺术类别即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八大类别;掌握新形式下实现我国艺术形态良性,正态的创新性传播的途径。重点:新形式下如何实现我国艺术形态良性,正态的创新性传播。难点:新形式下如何实现我国艺术形态良性,正态的创新性传播。121、2、37.中国生活方式的传播7.1中国生活方式的特点7.2中西方生活方式的差异及其原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宗教生活方式的特点;中西方生活方式的差异及其原因;茶、唐装、面子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生活方式的海外传播情况。重点:中西方生活方式的差异及其原因。难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生活方式的海外传播。121、2、3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8.1中国人文资源概述8.2中国人文资源的传播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理解并正确传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英语词汇和表达式。难点:用英语描述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体现的中国智慧。121、2、39.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传播9.1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述9.2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传播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与中国的世界遗产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式;理解并正确传播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中国的世界遗产相关英语词汇和表达式。难点:用英语描述中国的世界遗产及其体现的中国智慧。121、2、310.中国故事的传播10.1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10.2中国故事的叙事体系和路径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和中国故事的受众,提炼中国故事的精神标识,理解中国故事的内涵,掌握讲述和传播中国故事的叙事路径。重点:提炼中国故事的精神标识。难点:中国故事的传播叙事路径。221、2、311.课程综合汇报教学要求:使学生整体梳理所学内容,总结模块内容要点,分析每个项目作业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重点:总结模块内容要点。难点:分析优缺点及改进方向。22、3合计10222.实践部分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见表3。表3实践项目、实践内容与学时实践项目实践内容和要求实践学时对应的课程目标1.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现状实践内容:河南文化海外传播选题及创意分析。实践要求:搜集常见的河南文化符号,分析并解释选题的创意。22、32.中国文化传播的途径实践内容:孔子学院发展历程和现状调研。实践要求:搜集全球孔子学院及海外中国文化建设中心成功传播中国文化的例子,总结文化定位以及传播方式,提出新的传播策略。21、2、33.中国文化的海外认同实践内容: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实践要求:制作一份《近三年海外民众最喜欢的中国元素Top10》调查报告,与教师提供的调查报告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海外认同的中国符号趋势变化,分析变化原因。21、2、34.中国著名人物的传播实践内容:中国人物与国家形象。实践要求:通过对自己崇拜的中国人物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或品质的汇报,塑造完整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的中国人物的介绍,构造健康良好的国家形象。21、2、35.中国哲学观念的传播实践内容:哲学观念之我见。实践要求:通过小组协作学习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哲学观念,小组汇报呈现该哲学观念的来源、传播与影响力等,进而打开全新的哲学世界。21、2、36.中国艺术形态的传播实践内容:中国生活方式内涵分析。实践要求:挖掘中国生活方式的内在含义,分析中西方生活方式差异及产生的原因。21、2、37.中国生活方式的传播实践内容:艺术形态分析。实践要求:阐释艺术形态的意义及影响,探讨在互联网+时代利用艺术形态传播中国文化的实施路径。21、2、3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实践内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实践要求:根据关键词搜集对应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的中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与魂,展示中国智慧。21、2、39.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传播实践内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海外传播。实践要求:搜集并介绍中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展示其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和集体智慧。21、2、310.中国故事的传播实践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实践要求:根据关键词搜集对应的中国故事,讲解故事梗概,挖掘故事体现的中国精神、人民智慧、个人品质等,阐释故事的当代现实意义。21、2、311.课程综合汇报实践内容:课程学习综合汇报。实践要求:梳理所学内容,总结每个模块的内容要点、个人收获等,分析每个项目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方向和建议。22、3合计22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课程以课堂实践为主、课堂讲授为辅,结合讨论、案例、视频资源共享、实践等教学手段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具体元素,在掌握中国文化精神标识和中国智慧的基础上,具有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初步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探究能力,提高跨文化传播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六、课程资源1.推荐教材:无2.参考书:(1)孙有中.理解当代中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8(2)王廷信.中国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2.8(3)赵云利.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20.5(4)束定芳.中国文化英语导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33.期刊:(1)YuanyuanW,NaiangW,XuepengZ,etal.FieldModel-BasedCulturalDiffusionPatternsandGISSpatialAnalysisStudyontheSpatialDiffusionPatternsofQijiaCultureinChina[J].RemoteSensing,2022,14(6).(2)杨春时.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经验与思路更新[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2(04):52-66.(3)肖珺,常乐.2021年中国跨文化传播创新实践研究[J].跨文化传播研究,2022(01):121-145.(4)蔡佳俊,黄永健.走出西方中心主义,重建儒道权威[J].中国文化传播,2022(01):1-16.(5)刘康,张春雨.“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刘康访谈录[J].跨文化传播研究,2021(02):3-21.(6)苏加斯·马欣达·塞纳拉特,卡林迦·维拉特纳,叶琼.正念:跨文化传播的亚洲路径[J].跨文化传播研究,2021(02):109-127.4.网络资源:(1)海霞等,英语漫谈中国文化[DB/OL].北京: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2018-11-18)[2022-07-25]./shortUrl/parse/sVjYt(2)杨亚丽等,中国文化英语[DB/OL].北京: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2019-09-02)[2022-07-28]./shortUrl/parse/sVjp3七、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具体考核/评价细则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见表4。表4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考核环节占比考核/评价细则课程目标123过程性考核课堂表现15(1)根据课堂出勤情况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考核,满分100分。(2)以平时考核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645实践30(1)根据每个实践的操作完成情况和实践汇报质量单独评分,满分100分;(2)每次实践单独评分,取各次实践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3)以实践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6816自主学习15(1)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小组自主协作探究情况评分,学习任务包括但不限于音视频观看、讨论回复等,满分100分。(2)以自主学习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636期末考核40(1)期末考核大作业成绩100分,以大作业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2)主要考核学生选取河南/中原/黄河文化的具体元素(著名人物、哲学观念、人文资源、自然资源、艺术形态、生活方式、河南故事等),运用恰当的传播手段和方式,制作河南文化海外传播创意短视频的能力。(3)考核大作业为:河南文化海外传播创意短视频等。√√√121018合计:100分302545八、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表现、实践、自主学习、期末考核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基本要求:考核总成绩由期末考核大作业成绩和过程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期末考核大作业成绩为100分(权重40%),考核大作业视频标题可为河南名片;你好,河南;家乡印象等,考核大作业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考核分值不超过30%,综合应用和分析技能考核不低于70%;课堂表现、实践、自主学习等过程性考核成绩为100分(权重60%);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