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上历史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夏商周时期目录壹时空定位伍素养提升贰思维构建叁重点回顾肆拓展延伸时空定位思维构建重点回顾拓展延伸素养提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启—世袭制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二里头遗址夏桀历法盘庚迁殷商纣王青铜器甲骨文牧野之战分封制礼乐制周幽王国人暴动青铜器金文《诗经》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尊王攘夷民族交融铁农具牛耕出现老子、孔子哈雷彗星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桂陵、马陵、长平之战民族交融、商鞅变法铁农具牛耕推广、都江堰百家争鸣二十四节气扁鹊四诊法、《黄帝内经》楚辞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空定位思维构建重点回顾拓展延伸素养提升约前2070夏朝西周约前1600商朝前1046春秋前770前221前771前475战国前476地处黄河中下游,南至长江地处山西河南一带分封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时空定位重点回顾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建立: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启-世袭制发展:商——青铜器(司母戊鼎)、甲骨文成熟:西周——分封制分封制走向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封建社会转型(大变革)铁农具、牛耕出现并推广——生产力提高局部统一;民族交融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科技——天文、历法、医学思想——老子、孔子;百家争鸣文化——青铜器、甲骨文、《诗经》“楚辞”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奴隶制王朝更替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中原的“诸夏”在与周边民族的长期交往和斗争中,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发展,华夏族逐渐壮大。时空定位重点回顾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出现,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到了春秋战国,王室衰微,分封制走向瓦解,官僚体制逐步建立。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生产力提高,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制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社会经济取得重大发展。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异彩纷呈。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老子、孔子等大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诸子百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思想文化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朝代夏商西周时间都城开国之君亡国之君制度标志事件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阳城亳、殷镐京(今陕西西安)纣周幽王桀“家天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约公元前1600年禹汤周武王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分封制目的依据对象内容等级作用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宗亲、功臣建立诸侯国,管理土地和人民;再分封进献贡赋,服从调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积极-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消极-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天子
诸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方面表现作用经济与政治关系经济政治口号霸主战役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①农业深耕、山林开发、耕地扩大,生产力水平提高;②新兴地主阶级出现尊王攘夷齐桓公(春秋第一个霸主)、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瓦解。(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化)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经济农业生产工具水利工程时间、人物地点作用影响手工业商业军事战国七雄主要战役政治商鞅变法公元前256年;秦国李冰成都的岷江防洪、灌溉、水运等。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经济基础。齐楚秦燕赵魏韩(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铁器牛耕进一步推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中心城市出现。分工细密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目的时间人物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性质意义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公元前356年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①废除旧的土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第7课
百家争鸣图片人物地位著作主张老子孔子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①核心思想:“道”(顺应自然)②辩证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以柔克刚③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老子》(《道德经》)他的言论被弟子编成了《论语》政治思想: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为政以德,反对苛政。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第7课
百家争鸣背景诸子百家学派人物思想主张代表作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实行礼治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孙子兵法》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孙武旧制度瓦解和新制度确立;“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蜂起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科技天文商朝西周春秋历法夏朝商朝战国医学远古时期战国时期《春秋》——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神农尝百草商朝甲骨文有日食、月食的记载《诗经》——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已有历法历法逐渐完备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文化甲骨文发现人地位意义青铜器特点用途铸刻文字代表象征三星堆遗址《诗经》楚辞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王懿荣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祭祀、军事数量多,种类丰富金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身份地位和国家权力古蜀文明丰富多彩,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共300多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宋玉等人创作,屈原代表作《离骚》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拓展一:西周制度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分封制(政权)宗法制(族权)基础政治体现维护工具家国一体礼乐制井田制基础维护工具基础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拓展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②等级森严: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难以逾越③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下诸侯国权力较大,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④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早期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拓展三:生产工具变革早期人类原始农耕夏商周时期春秋以后从早期人类到春秋时期生产工具有何变化?其变化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据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变化:生产工具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影响:生产工具制作越来越精细,有利于农业深耕细作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结论:生产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拓展四:地方行政制度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国家的土地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域,设立郡、县等行政单位,由皇帝任命官员进行管理。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将国家土地分封给宗亲和功臣等,建立诸侯国,诸侯可以在自己封地内再分封,等级世袭。春秋——设置县、郡西周——分封制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体现了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拓展五:华夏认同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周边蛮夷戎狄逐渐与华夏族融为一体,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华夏认同提升了蛮夷戎狄的文明程度,反过来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战国春秋中原各国文明水平高于周边民族,有较强吸引力,华夏认同观念产生。第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拓展六:百家争鸣人物言论思想主张孔子闻斯行诸?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苛政猛于虎也。”“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孟子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韩非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实行德政仁以柔克刚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变革中央集权时空定位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思维构建重点回顾拓展七: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三大趋势从分裂到统一民族交融从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最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时空定位拓展延伸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素养提升核心素养一唯物史观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根本在于(
)A.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 B.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由于铁犁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难以为继,于是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导致私学兴起,学在官府逐渐下沉到学在民间,如孔子创办私学。这表明了(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的反映C.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
D.百家争鸣促进思想领域的繁荣CB时空定位拓展延伸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素养提升核心素养一唯物史观(1)图一、图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个“大变革时代”。下面是关于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相关说明,请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关系排列它们的先后顺序。A.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B.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C.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E.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排序: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2)材料一局面的形成与图一、图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经济、政治的变革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DBECA时空定位拓展延伸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素养提升核心素养一唯物史观材料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汉书》直接原因: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使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评述:一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另一方面战争使得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利于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材料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时空定位拓展延伸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素养提升核心素养二时空观念2.下列文物按所属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中①处的是(
)A.舜建立第一个王朝 B.盘庚迁都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桂陵之战BC时空定位拓展延伸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素养提升核心素养二时空观念写出图二中1、3、4三处的国家名称。从地图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名称:1是齐国;3是秦国;4是燕国。信息: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大国兼并小国,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核心素养三史料实证时空定位拓展延伸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素养提升(1)将材料二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___。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__。①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于)北燕。——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②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1193号大墓,该墓葬于1986年首次被发掘,出土了以克壘、克盉为代表众多文物。③克盉,酒器,器高27厘米、长25.7厘米、宽16厘米、口径14.4厘米,器身刻有43字铭文。④克盉内铭文,大意是,周王说:太保(指召公)……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克(召公的儿子)做燕地的君侯……②③①④时空定位拓展延伸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素养提升核心素养三史料实证根据材料推断该文字记载出现在什么时期,并简要概括甲骨文记载的主要内容。乙巳卜,殼贞:王大令众人曰為田(注释:协力耕田),其受年?十一月。辛巳卜,争贞:今者王共人呼妇好伐(注释:讨伐)土方。丁巳卜,槱(注释:一种祭祀方法),妇好御于父乙。——摘编自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商朝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主要涉及农牧业、战争、祭祀等。时空定位拓展延伸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素养提升核心素养四历史解释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材料二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摘编自《史记》结果: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措施: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材料二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的哪一措施?时空定位拓展延伸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素养提升核心素养四历史解释材料: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断。他认为顺民心,国之将兴,逆民心,国之将亡。统治者要体会老百姓的忧与乐,把人民的忧乐当做自己的忧乐。君王要善待黎民,减轻百姓赋税和徭役,给人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民贵君轻;善待黎民,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给人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依据材料,概括孟子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统治者”应如何践行这种思想?时空定位拓展延伸思维构建重点回顾素养提升核心素养五家国情怀李冰不改变岷江自然流向,利用地势高低,通过水位差实现“四六分水”自流灌溉,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同时,都江堰避免了坝的弊端,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保证了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此外,都江堰在使用中坚持的适度取水原则和岁修管理制度,使其实现了可持续利用的理想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