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 (下) 授课方案 教案-李丽敏_第1页
电路基础 (下) 授课方案 教案-李丽敏_第2页
电路基础 (下) 授课方案 教案-李丽敏_第3页
电路基础 (下) 授课方案 教案-李丽敏_第4页
电路基础 (下) 授课方案 教案-李丽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3:授课方案使用说明一、本授课方案包含授课方案基本信息、学生名单、课堂教学方案、讲义、授课工作总结和教学评价六部分。二、学生名单应在上课前填写学生姓名,在每次上课时记录学生出勤及考核情况。三、考勤符号:a)△事假○病假x旷课b)/迟到Φ早退四、课堂教学方案书写不得空项,按上课节次编写,每次课的教学方案按90分钟设计。五、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设计等内容,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过程的导课、新知识讲授和课堂小结等教学设计工作,体现教学的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特点。六、讲义主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繁简恰当。七、授课工作总结应在课程全部结束后一周内填写。八、教学评价是教师在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及试卷分析基础上,对本课程的教师水平、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课内外活动等项内容的全面分析,特别是要结合本门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及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行分析,以促进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前沿内容授课方案(1学时)学院教研室授课教师课程名称学年学期授课班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的最前沿内容和最新动态,课程中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正文:五号宋体,行间距:25磅,可加页)教学目标:使工学Ⅳ类各专业的学生了解《电路基础》课程的最前沿内容和最新动态,课程中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教学重点:《电路基础》课程的最前沿内容和最新动态。教学难点:对课程中的热点问题无法深入讲解教学内容:1《电路基础》课程简介:电路理论作为一门统一的学科是在本世纪70年代初期形成的。目前,这一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成为整个电气和电子工程,其中包括电力、通信、控制、测量、计算机、电生物、自动化等技术领域的主要理论基础。电路理论的研究成果直接关系着当前正在进行的微电子革命、计算机革命和信息革命,关系着社会生产的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关系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70年代以来,由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各个技术领域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尤其是各种新型微电子器件的戏剧性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的冲击,信息的扩展和渗透,所有这些导致了电工程理论领域的巨大变革,使人们对于电路、网络、系统、信号等方面有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新的观念,这些新概念和新观念乃是现代电路与系统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现代电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经典电路理论”和“近代电路理论”的阶段。2《电路基础》课程的最前沿内容和最新动态,课程中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经典电路理论是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其计算方法的学科,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漫长道路以后,它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学科,并且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电路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是在本世纪30年代建立起来的。在此之前,它是物理学中电磁学的一个分支。在30年代以后这门学科的奠基和发展过程中,不少人做出了贡献,其中三位学者的工作,应该特别提一下。他们是E.A.Guillemi、W.Cauer和G.Kron,他们在30年代的著作,对于这门学科起着奠基的作用;他们在40年代和50年代的著作,已经成为这门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从方法论上来考察,电路理论经历了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发展阶段。在早期,电路理论着重于时域的分析;40年代以后,理论研究的侧重面转向频域分析;60年代以后,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则趋于结合起来。在40年代频域研究的进程中,H.W.Bode的著作是重要的里程碑。他的著作不仅在电路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自动控制领域内开创了一个新阶段,他的这一著作同N.Wieners的另一著作一起,被誉为控制理论的经典著作。本世纪30年代,由于电力和电信工程的发展,促进了电路理论的早期进展。在那时,电力传输的电压等级已经达到220kV,这使电力网络的供电范围显著增大,复杂电力网络逐步形成,同时对供电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必须用精确的方法来计算电力网络中的潮流分布,所有这些都要用电路理论的观点加以研究。在同一时期电信工程有了迅速的发展,电报和电话的通信距离日益增大,形成了较复杂的电信网络。为了提高通信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需要对信号的传输进行系统的研究,还需要按照给定的特性来构成网络,设计线路。于是,电路综合和频域分析的理论随之而起。进入40年代以后,由于生产的发展和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除了电力和电信以外,自动控制技术急剧兴起。这样,在电气科学技术领域内就形成了鼎足三立的体系:电力系统、通信系统和控制系统。电路理论乃是这三个系统的共同理论基础。在战后的年代里,电力系统、通信系统和控制系统都有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后两者的进展更为迅速。40年代和50年代,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各自的领域内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并且上升为新的理论体系,即“控制论”和“信息论”。通信和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包含着一个信息的交换过程,也就是信息的计算、传输、接收、存取和其他处理过程。通信系统在一般情况下不是重复某种定常的信息,而是按照特定的需求来传递特定内容的信息;控制系统在一般情况下也不是单纯地重复某种定常的运动,而是根据周围环境和工作机理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运动,使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这就是说,在通信和控制系统中运动着的信息带有随机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统计分布特征,是一种时间系列。这些特点对电路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在此期间,J.Vonneumann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控制和信息装置相继问世,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电路理论的发展。同时,50年代以来各种新型电子器件层出不穷,构成了一系列新的电路理想元件。新的电路元件的出现,理所当然地更新着电路理论的内容。这样,50年代末期在整个电工程的领域内形成了所谓“电子革命”(electronicrevolution)和计算机革命(computerrevolution)。所有这些,促进了60年代电路理论的巨大变革,这就是“近代电路理论”。近代电路理论:60年代以后形成的近代电路理论大体上有如下特征:(1)在时域分析方面,由于引用了L.Schwartz在《TheoriedesDistributions》著作中的成果,使冲激函数在电路理论中的应用确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严谨地给出了网络的冲激响应的概念。同时,继过去把全响应分解为稳态分量和瞬态分量之后,又把全响应分解为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在此基础上导出了卷积积分,阐明了电路在任意波形输入下的响应。(2)在频域分析方面,引入了指数信号响应的研究,并且进一步运用和扩展了富里哀分析。这样一来,使网络分析的面目为之一新。(3)在电路学研究中系统地引用了拓扑学特别是一维拓扑学的成果。在过去,拓扑学是从网络几何的意义上来引用的,而现在则作为代数拓扑学来加以引用,从而使电路的拓朴分析成为整个电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电路的计算机研究方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4)从动力学体系引入了电路的状态、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的概念,使哈密尔顿和拉格朗日的著名论断应用到电路的领域中来。状态方程的建立,事实上是与昔日的输入一输出方程的建立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且状态概念的引用为解决非线性电路和时变电路的问题开辟了前景。(5)在信号研究方面,除了考虑连续时间信号外,还考虑离散时间信号,以及在噪声和干扰下的随机信号。于是,在数学工具上就由拉氏变换而及Z变换,由微分方程而及差分方程。这是信号分析方面的新领域。(6)近代电路理论站在集合论的高度,把电路看成是特定拓扑结构的支路集和节点集。据此,在电路研究中就可以应用空间的概念,借助于矩阵和张量的工具来对基尔霍夫两定律加以通扩。这种通扩了的基尔霍夫定律称为“平衡律”。此外尚有“因果律”和“守恒律”。上述三者构成了电路学中的三大律,它们相应于力学中的牛顿三大律。(7)在计算方法上的特征是采用了“系统的步骤”,从此与计算机的辅助方法相适应。计算机要求考虑的是问题的算法解,而不是解题的特殊技巧。由于计算机的使用,就有可能分析和设计一些具有复杂回路和复杂节点的大规模电路,这在以往的手工计算时代是不可能想象的。与此同时,由于采用了计算机的系统步骤,多端网络的问题及时变网络和非线性网络的问题,也变得易于解决了。在形成近代电路理论的十几年中,进展相当于过去的几十年。其所以如此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这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进程较之过去时代来说是空前的,这种空前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迅猛发展,而电路理论则是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理论渊源。具体说,近代电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乃源于控制和通信技术的进展,70年代以后大系统理论的进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进展等等。所有这些进展,对电路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控制技术方面,从40年代到60年代是“经典控制理论”,60年代以后是“现代控制理论”。近代电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现代控制理论直接有关的。经典控制理论所涉及的问题相应于经典电路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而系统本身可以是线性定常的、线性时变的或非线性的。进入60年代以后,由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出现,系统参数的时变性的提高,干扰和噪声的随机性的增强,于是对电路理论提出了新的命题,推动了电路理论的变革。70年代以后,在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系统理论,更为这一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通信技术方面,传统通信方式的特点是以人作为原始的发信者和最终的接收者,为此目的而使用的通信传输线实质上起着延长人的感觉距离的作用。人脑是终端设备的一部分,随机因素并不影响有效的通信。现代通信系统的特点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信息的事先不确定性这一点,恰恰成为通信的对象。现代通信技术要求把信息传输中这种带有偶然性但却又具经验性的过程,归结为具有科学判断性的过程。这些变革,给电路理论带来了新的课题。总之,现代控制理论和通信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运用了电路理论的新成就,另一方面又反过来推动了电路理论的进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不仅为电路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而且从根本上冲击了电路理论的方法论。在电路的计算中一旦使用了计算机,就要求大幅度地改革电路的分析和综合方法。事实上,昔日用传统方法所无法解决的间题,在今天电路理论的计算机时代就可能求解了。新型电子器件的不断出现及其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立,促使原来只有线性、二端、定常、无源、双向元件组成的RLC电路,发展成为兼有非线性、多端、时变、有源、非互易元件组成的复合新型电路。这当然需要从根本上革新电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确实,非线性电路理论,时变电路理论,有源电路理论,多端和非互易电路理论,所有这些,正是近代电路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集成电路特别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使电路的复杂度和密集度大为增高。尤其是在空间技术和军事技术方面被应用的微电子电路,它的苛刻的可靠性要求,展现了电路理论的新研究领域。在近代电路理论向前发展的同时,60年代至70年代首先在自然科学技术的领域内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系统”概念。接着,“系统理论”成为受到普遍重视的研究领域。系统与电路,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系统较之电路更具有一般性;电路较之系统更具有典型性。电路理论与系统理论相结合,可以把系统理论的概括性和抽象方法用于电路,使电路理论的研究站得更高一些;也可以把电路理论的精确性和计算方法用于各种非电系统,使系统问题的研究更加切实一些。于是整个电路与系统的研究便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3总结:以上是关于《电路基础》课程的最前沿内容和最新动态,课程中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的论述。电路理论是在电路理论与系统理论各自发展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电路与系统学科已经成为一门具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学科,它在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的各个技术部门取得了显著的实用价值,同时,它在自己的各个发展阶段汲取了当时自然科学理论的成果。这一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兼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渊源,还在于它兼有学术和工业两方面的背景。它是当代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一门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一门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专业负责人审核意见签字:年月日课堂教学方案(1)授课章节§10.1、2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基本、主要知识点翻转课堂: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究,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重点非正弦周期信号;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计算的思路。教学难点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计算的思路。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首先简单回顾上几章的内容;2.然后介绍第10章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3.再精讲以下新课内容:第一节非正弦周期信号非正弦周期信号;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计算的思路第二节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时各系数的求解方法推导难点: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4.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6.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自学、阅读§10.3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内容。从傅里叶9岁变成一个孤儿到成长为一个科学家谈起,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说明大学生自立自强和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通过才智和创新驱动建设科技强国,完成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复习思考题课后小结课堂教学方案(2)授课章节§10.3、4、5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主要知识点)、期间进行案例、讨论、探究、启发、互动教学重点非正弦周期函数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计算教学难点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计算、熟练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首先复习上一次课主要教学内容;2.精讲以下主要知识点:第三节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重点: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第四节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方法重点: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第五节应用案例3.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进行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的计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方法。4.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6.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自学、阅读§11.1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对同一个电路,在不同频率信号输入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输出结果。人类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又丰富多彩的环境,并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类似于电路中存在多种频率,且频率可以改变。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社会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奋斗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个人总能找到与社会环境同频共振的点。只要我们同心协力,目标一致,各展其能、各尽其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够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复习思考题10-4;10-8;10-9课后小结 课堂教学方案(3)授课章节§11.1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主要知识点)、期间进行启发、互动教学重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教学难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拉氏变换的定义,拉氏变换的性质。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首先复习上一章的内容;2.然后介绍第11章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3.再精讲以下新课内容:第一节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重点:拉氏变换的定义难点:拉氏变换的性质4.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6.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自学、阅读§11.2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内容。从介绍拉普拉斯生平与成就谈起,说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建议大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成为一个肯奉献、善合作、懂感恩、扬正气的合格大学生,在祖国的伟大复兴中成就自我。复习思考题11-111-2课后小结课堂教学方案(4)授课章节§11.2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基本、主要知识点翻转课堂: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究,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重点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教学难点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首先复习上一次课主要教学内容;2.精讲以下主要知识点:第二节拉普拉斯反变换部分分式展开法推导部分分式展开法结论应用重点、难点:部分分式展开法推导及结论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进行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公式推导。4.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6.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自学、阅读§11.3、4运算电路内容。引导大学生在顺境中时常整理思想,善于自省,在逆境中敢于思“变”,不被浮云遮目,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以昂扬的姿态直面挑战,全力以赴,不留遗憾。要学会自主学习,有方向的、有重点的学习。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学者当自树其帜”。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复习思考题11-311-4课后小结课堂教学方案(5)授课章节§11.3、4、5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基本、主要知识点翻转课堂: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究,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重点运算电路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教学难点含有互感电路的运算电路。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运算电路的画法。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首先复习上一次课主要教学内容;2.精讲以下主要知识点:第三节运算电路R、L、C及互感电路的运算电路重点:运算电路难点:含有互感电路的运算电路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重点: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的方法步骤第五节应用案例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的方法。4.组织学生讨论:R、L、C及互感电路的运算电路的获得方法。5.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6.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7.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自学、阅读§12.1网络函数、§12.2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内容。和学生探讨我们活着为了有所作为,而不是虚度岁月;为了思考,而不只是呼吸;为了感受生命而不是表盘上的数字。我们应该用心度过每一分每一秒。爱思考、有想法、敢行动的人活得才有价值。“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多见者博,多闻者智”。复习思考题11-611-1111-12课后小结课堂教学方案(6)授课章节§12.1、2、3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基本、主要知识点翻转课堂: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究,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重点网络函数的定义;网络函数的零、极点教学难点网络函数的零、极点与冲激响应的关系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网络函数的定义,网络函数原函数与冲激响应的关系,网络函数的零、极点。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首先,介绍第12章的教学重点、难点;2.然后,精讲以下新课内容。第一节网络函数重点:网络函数的定义,网络函数原函数与冲激响应的关系第二节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重点:网络函数的零、极点第三节零点、极点与冲击响应讨论极点与冲击响应的关系重点:网络函数的零点、极点与冲击响应3.组织学生讨论:网络函数原函数与冲激响应的关系。5.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6.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7.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自学、阅读§12.4零点、极点与频率响应,§12.5卷积通过网络函数的学习引申到人才的筛选机制与竞争机制。只有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才能获得很好的就业机会。学生时代就要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岗位实践能力,为就业打好必要的基础。复习思考题12-112-2课后小结课堂教学方案(7)授课章节§12.4、5、6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基本、主要知识点翻转课堂: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究,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重点网络函数的零点、极点与频率响应关系教学难点利用卷积求解电路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网络函数的零、极点与冲击响应关系。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首先复习上一次课主要教学内容;2.精讲以下主要知识点:第四节零点、极点与频率响应网络函数的零、极点与频率响应关系重点:网络函数的零、极点与频率响应第五节卷积卷积定义利用卷积求解电路重点:利用卷积求解电路第六节应用案例3.组织学生讨论:网络函数的零、极点与冲击响应关系。4.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6.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自学、阅读§12.4网络函数的零、极点与频率响应,§12.5卷积内容。我们要结合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多一些警醒、反思和忧患,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建议大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成为一个肯奉献、善合作、懂感恩、扬正气的合格大学生,在祖国的伟大复兴中成就自我。复习思考题12-4课后小结 课堂教学方案(8)授课章节§11、§12章习题课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主要知识点)、“翻转课堂”:案例、讨论、探究、启发、互动教学重点§11、§12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1、§12章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11、§12章教学知识点、重点内容。教学内容:§11、§12章教学知识点、重点内容复习巩固。教学主题:习题课。教学设计:1.首先复习§11、§12章主要教学内容;2.精讲以下主要知识点:第11章典型习题第12章典型习题3.组织学生练习:根据典型习题进行举一反三针对性练习。4.通过具体例题讲解、举一反三的练习,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6.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自学、阅读§13.1割集,§13.2关联矩阵、割集矩阵、回路矩阵内容结合课程内容说明大学生要在学习上多做有用功,少做无用功,维持好自己的“耐压”水平,滤除人生旅途中的噪声与干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看问题要全面,不要钻牛角尖,要辩证的解决生活中的人和事。复习思考题课后小结课堂教学方案(9)授课章节§13.1、2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基本、主要知识点翻转课堂: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究,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重点割集概念;独立割集确定;教学难点关联矩阵、割集矩阵、回路矩阵的确定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割集概念,独立割集确定,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的确定。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首先,介绍第13章的教学重点、难点;2.然后,精讲以下新课内容:第十三章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第一节割集割集概念独立割集确定第二节关联矩阵、割集矩阵、回路矩阵关联矩阵推导及结论;基本割集矩阵推导及结论基本回路矩阵推导及结论;关联矩阵、割集矩阵、回路矩阵的确定3.组织学生讨论根据给定的图,进行关联矩阵、割集矩阵、回路矩阵的推导并得出结论。4.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6.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自学、阅读§13.3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和时代脱节,心理要健康,抗打击能力要强,挫折是难免的,要正确面对。大学生要和时代同频共振,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要学会集体成员团结协作,不要搞个人英雄主义。复习思考题13-2课后小结课堂教学方案(10)授课章节§13.3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基本、主要知识点翻转课堂: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究,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重点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的正确列写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的正确列写。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首先复习上一次课主要教学内容;2.精讲以下主要知识点:第三节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推导根据推导得出一般性结论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进行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的推导。4.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6.提前布置学生课外自学、阅读§13.4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13.5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内容。大学生要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有机会多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会,国家及省级的大学生电子竞赛,和老师的相关课题研究工作。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复习思考题课后小结13-3课堂教学方案(11)授课章节§13.4、5、6、7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基本、主要知识点翻转课堂: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究,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重点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教学难点状态方程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首先复习上一次课主要教学内容;2.精讲以下主要知识点:第四节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首先进行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推导然后根据推导得出一般性结论第五节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首先进行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推导然后根据推导得出一般性结论第六节状态方程第七节应用案例3.组织学生讨论,进行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和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的推导。4.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6.提前布置学生课外自学、阅读§14.1二端口网络的概念,§14.2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内容。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求解电路方程延伸到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互联网不停地飞速发展,讲述我国芯片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结合美国对我国发动贸易战和芯片制裁,说明产业的核心技术才是国之重器,理解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重大意义,努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信念自觉融入人生追求之中。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互联网不停地飞速发展,大学生应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比赛、增强社会竞争力。复习思考题13-613-813-9课后小结课堂教学方案(12)授课章节§14.1、2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基本、主要知识点翻转课堂: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究,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重点二端口网络概述;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教学难点二端口网络参数的确定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的确定。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首先介绍引入二端口的意义;2.然后介绍本章重点与难点。3.精讲以下主要知识点:第一节二端口网络概述二端口网络概念第二节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网络参数的确定4.组织学生自学、阅读以上两节内容。5.组织学生讨论:二端口网络的参数的确定方法。6.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7.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8.提前布置学生课外自学、阅读§14.3二端口的等效电路、§14.4二端口的转移函数、§14.5二端口的连接内容。本章研究的二端口网络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设计电路,这类似于我们在现实中看待事物的大局观。同样,我们做事也要纵观整体、运筹全局、未雨绸缪、决胜千里,注意从大局着眼,从而达成更宏伟的人生目标。复习思考题14-3课后小结课堂教学方案(13)授课章节§14.3、4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讲授基本、主要知识点翻转课堂: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究,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重点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的求解教学难点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中含受控源的求解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的求解;二端口的转移函数的概念;二端口网络联接后参数求解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首先复习上一次课主要教学内容;2.精讲以下主要知识点:第三节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推导第四节有载二端口网络和特性阻抗二端口的转移函数概念3.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进行二端口网络的联接后,复合参数的推导。4.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最后进行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总结。6.提前布置学生课外自学、阅读§14.5二端口网络的连接,§14-6应用案例大学生要珍惜时间,脚踏实地,奋发学习,刻苦钻研技术,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努力创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专业实践环节要积极参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复习思考题14-814-11课后小结课堂教学方案(14)授课章节§14.5、6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讲授,期间夹杂案例讨论、探究、启发、互动教学重点§13、§14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端口网络连接后参数求解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二端口网络的连接,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的伏安关系。教学手段: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精讲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启发、讨论、互动、提问及疑难解答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首先复习上一次课主要教学内容;2.精讲以下主要知识点:第五节二端口网络的连接二端口网络的级联;二端口网络的串联;二端口网络的并联第六节应用案例总结第14章的教学重点;3.组织学生课后进行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电路设计。4.通过具体例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