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比较
一、(14分)(2016•鄂州)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菱,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
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耀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
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
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
更T百年不得售其仗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口:"以慰大
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
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ini):即"卑垸”,
城上有孔的矮墙。梁耀(D):屋的正梁.④堡坞(Mow。):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
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
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
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即句(限断两处)。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岸势本才差互
②以其境过羊,不可久居
③至奇而坚
④率日:“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投以小石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加无用潭西南画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环而攻?而不胜
D.若二者,余未信之星日更定矣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
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泉围,表达了凄苦孤寂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
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答案:
1.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做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①像狗牙那样②凄清③更加④有的人
3.①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②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4.D
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分析】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
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
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
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
藤磋,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仃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
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
的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
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
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
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枳
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
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
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
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
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
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辕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
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亳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
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
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
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禁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
不信.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
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
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故”表示总结上文,放在句首,其前断句:"其气之灵"单独成句,突出主语,其后断句,
句子断句为: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句
子翻译为: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
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
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像狗牙那样.
②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清:凄清.
③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益:更加.
④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或:有的人.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
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天句子翻译为:小石潭中
的鱼大约有一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②自:从:径:一直:逾:越过.句子翻译为: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
来.
4.本题考查•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了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
出答案.
A.把一块小石子丢进去.以:介词,用,把/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目光短浅.以:因为.
B.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亳无用处.而:表转折/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而:表修饰.
C.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之:代词,它.
D.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是:这/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是:这.
故选:D.
5.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及“寂寥无人,凄神寒什,悄怆幽邃”,
可以看出作者的凄苦孤寂之情:第二空注意题目中的语境“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
地",景色美却无人欣赏,再注意题目中"借",因而这里就可以概括为:抒发了自己有才能
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点评】通假字
1、少:通"稍",稍微,略微.
2、当:通"挡”,阻挡.
3、伎:通"技",这里指美景.
4、睥睨:同"埠说〃这里指城上如齿般的城墙.
5、傥:同“倘”,或者
词类活用
I、北:方位名词做动词,向北走.
2、下:方位名词做动词,向下走.
3、环:名词活用为动词,盘旋攀爬.
二、(]5分)(2016•黄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端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且,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己.一日,叟携酒至乙翁
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日:“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日:“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
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句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H,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
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臼:“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
己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U市一
带。③囊:以往,过去,从前。
I.解释加点的实词。
①略无阚处()②展引凄异()
③二人对的()④越钱塘,组长江()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皇王命急宣盛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放而知新
C.中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不能察,必以情D.乙翁欲扶石送杜少府?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铤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5.①《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②《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答案:
1.①通"缺",中断②延长③饮酒④横渡
2.C
3.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①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②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5.①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
②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分析】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
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
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
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
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
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
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潦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
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离开了乡下,只有他自己.一
天,他带着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
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
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
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
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
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
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缺:通“缺”,中断.
②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引:延长.
③两个人一起喝酒.饮:饮酒.
④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匚.绝:横渡.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
出答案.
A.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或:有时/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
B.所以三峡中渝民的歌谣唱道.故:所以/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故:旧知
识.
C.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虽:即使/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
据实情.虽:即使.
D.乙翁要扶甲翁.之:代词,甲翁/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之:到.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
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
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囊者”与"今,,相对,在“今”前面断句;"何老之有"就是"有何老",单独成句,前面断句.故
句子断句为:我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句子翻译为:以前的愚
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杳君有无特殊
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省略句:良:实在,的确,确实.句子翻译为: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
无穷.
②自:从;至:到.句子翻译为: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
到半山腰了.
(5)①本题考杳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从文中描写山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
出山连绵不断(山多)、“重岩段嶂,隐天蔽H.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山隐天蔽日
(山高).
②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二翁登泰山讲述的是两个年近六十的老翁不以年老而互
勉登泰山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
困难.
【点评】古今异义
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城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②哀转久绝,"转"通"嘴"鸣叫.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I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省略句(两岸)垂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三、(2016•黄石)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选择题每题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
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
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於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指,枪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曲,美好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好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处往事耳(了解)B.朵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月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
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无砸的一项是()(2分)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了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Fl/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口/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下列说法不氐触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I。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何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⑵何异断斯织乎?(2分)
答案:
1.D
2.B
3.A
4.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
②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分析】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
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学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
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
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
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
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
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
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
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
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
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
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解答】L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
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B.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的时候。
C.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日:每天。
D.并且七年没有回来。遂:于是,就。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
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时话标忐、常见虚词、
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故"为"问"的宾语,所以在“故"后停顿,排除A、D:“无"这里是动词,“没有”的意思,所以
在“无"前面断句,排除C,故选:Bo
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比较选项
与原文之间的异同.根据甲文中的“孤世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孙
权只要求吕蒙不涉猎广泛而已,故A中“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错,故选:A。
4.本题考杳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
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辞:推辞:以:用.句子翻译为: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
②何:什•么;异:不同,区别:断:割断;斯:这.句子翻译为: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
不同呢?
【点评】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明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词类活用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主谓取独。
四、(2016•山东临沂)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15分)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
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央百千求救声,曳
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丸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人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
《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
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将,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
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④叹其
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
④委<qi):屡次,不断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中回力拉崩倒之声()⑵不能名其一处也。()⑶无不毕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不能指基一端②某一犬坐于前。(《狼》)
B.①凡有名苟。.②念无与为乐苜(《记承大寺夜游》)
C.①往往留像干馆②求石兽干水这。(河中石兽)
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⑴凡所应有,无所不有。(3分)
⑵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2分)
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2分)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⑴夹杂⑵说出⑶相像(相似)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2.D
3.⑴(客人们)扬起一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发抖,几乎恁争先恐后地逃跑。⑵猛然看
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
4.C
5.【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
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
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
【解析】
1•艮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名”是动词,不是名词,要根据语
境判断字词义。平时学习时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性的变化,哪一点.相同”都可以。根据注释,
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话的意思,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A
项中“其”都是代词,译为“其中”JB项中“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C项中“于”都是
介诩语为“在”D项中“之”;①助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由②代词,指代“重伤
岳阳楼这件事。”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
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攘词语有:“聚”“惊”“生”,
翻译后耍筑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再分析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语句,
比较判断正误。A.D两项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B项是从侧
面表现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C项只是客观叙述。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提示的答点“写法上的共同点”,闻读两文即可判断出两文都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
写结合的方法,具体举例分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观巴黎油画记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看到所塑造的蜡人,全都仿照活
人的样子,那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从达官贵族以至工艺家
和各行各业的人,凡是有名气的,每每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
有的弯着腰,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博戏,猛然一看,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
似的。我再三赞叹制作蜡人.技术的奇妙。
五、(2016•江苏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7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衰.,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芳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寂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弑《记承天寺夜游》)
【乙】徒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汾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
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
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锚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
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
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举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相与少于中庭—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⑶轼阳武卫营⑷孕全其城一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将古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
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答案:
1.答:⑴散步,漫步⑵只,只是⑶到……去⑷最终,终于
2.答: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⑴译句:(月光下)庭院的地而像枳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芳菜交
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⑵译句: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
安,我和谁守城呢?⑶译句: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
进去。
4.答:⑴宦途失意的苦闷。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
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还要注意辨析
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但”“卒”都与现义不同,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
所停顿,比如“主调”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箍是要弄懂句干的意思。分析本三层
意思,矫划开。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
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
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
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生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译文】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
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
.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
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
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
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也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苏轶把家安置
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
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塔,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六、(2016•山东济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破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则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明日徐公来,熟视之孰:仔细
B.由此观之,王之酸甚矣蔽:缺点
C.群臣吏民能面则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D.数月之后,时时而回进间:间或,偶然
2.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我也。
A.身长八尺,每自比干管仲、乐毅
B.相与步于中庭
C.其受之天也,贤干材人远矣
D.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
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选自《古文观止》)
答案:
I.B.
2.D.
3.①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乂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4.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战!
【分析】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
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
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
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
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
“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
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
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
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
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
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
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
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
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
大臣都未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
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
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
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正确.句意为: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孰:仔细:
B.错误.句意为: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蔽:受蒙蔽;
C.正确.句意为: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刺:指责;
D.正确.句意为: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
故选B.
2.本题考杳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耍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
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例句:句意为: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于",对;
A.句意为:诸葛亮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这样的能人于",同、和;
B.句意为:一同在庭院里散步于",在;
C.句意为:仲永的通达聪越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于",比:
D.句意为: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于一对:
故选D.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
意用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洋,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自信”,相信自己:“复”,又;"孰",谁.句意为: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
徐公美丽,于是乂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②句重点词语有:“期年",满一年:"虽”,即使;.句意为: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
有什么可说的了。
4.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
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
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
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行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
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
顿。
画横线的句子的节奏符合第三条规律: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战!
【点评】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闻)其人之耳者:(使…听到)
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穿戴)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朝)服衣冠:在早晨
名词作状语(暮)寝而思之:在晚上
通假字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徐公来,孰视之)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一词多义
之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代这件事)
c.吾妻之美我者(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1.徐公不若甘之美也(用在主调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i.臣之妻私臣(的)
j.王之蔽甚矣(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匕群臣吏民能面刺黑人之过者(的)
I.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
m.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
朝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c.朝服衣冠早晨(zhao)
<1.能谤讥于市朝(偏指“市”指市集,市场)
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向)
上
a.受上赏(第一等的)
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下
I、乃下令(颁布,下达)
2、受下赏(下等的)
若
I、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动词.)
2、门庭若市(如,像,动词
美
I、不如徐公美(美丽的)
2、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修
1.修八尺有余:身高.
2.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时
1.时时而谏进:有时.
2.时而献焉:到时候.
日
1.旦日:第二天.
2.旦辞爷娘去:早晨.
3.旦旦有是哉:天天.
而
1.而形貌帙丽:连词,表并列.
2.而复问其妾曰:连词,表顺承.
3.窥镜而自视:连词,表修饰.
古今异义
I.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古:规劝
今:讽刺
2.窥镜
窥:古:照,看
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土地方圆今:地点
5.能而刺寡人之过
刺: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
谤讥:指责.古:指责议论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私:古:偏爱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身边大臣今:方位名词
莫:古:没有谁今:不,不要9.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长,原文指身高今:修改,改正
10.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古:即使今:虽然
七、(2016•宁波)(18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
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臣闻'性用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
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
决不能也。泛观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