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
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
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
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
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
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
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
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二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
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
“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
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
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渚”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
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
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
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椒”
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
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
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
只是犯了正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二在蒲芜苑一处拟
联,有人道「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
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靡芜满院泣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
颓丧!”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
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说“不
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
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
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
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
而只在“外部”的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特别表露
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落
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
0,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雅”
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
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
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
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
极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
(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材料二:
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
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
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
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
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
”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园林散文、题
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
亭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
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材料三: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灼,一带清流,从花木
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
插空,雕薨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
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
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
“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
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
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
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J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
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
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
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省亲驻理别居
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
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
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
“有用‘泻玉'二字,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
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鉴赏,依据的
一个重要原则是雅俗之辨。
B.“稻香村”最初被题“杏花村”获赞赏,贾政却认为不宜用“杏
花村”这类已有实指名字。
C.“淇水遗风”“睢园遗迹”被认定为“俗二因为这两个典故是
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
D.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张岱提出了“无有一字入
俗”的园林命名的最高标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对沁芳桥的命名,表露出了“新雅”的含义,得到了贾
政的赞赏,也有力证明了“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
B.园林中匾额和对联为了追求文辞华美,从而生造出此地没有
的景致,这不应该归于“俗”的命名方式。
C.《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
林命名是如何在一种细致的审思及体悟中诞生的过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
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
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
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
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
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
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3)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
定要研读文本,①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②要放在具体语境
中去理解;③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④要依据题干和选
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
和外延。
(4)此题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首先要求写出文章的行文
思路,即概括地说明本段先写了什么、其次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
者说本段从哪些方面(正面与反面、客观与主观、古今中外、理论与
事例、举例与引用等)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或说
明或补叙什么。
(5)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
1.D.“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张岱提出了……"说法
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一第一段只是说“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
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
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可见张岱提出这
一标准与是否认识到园林命名关键并无因果关系。技答案为:Do
2.A.“为了证明'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
一”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
而只在‘外部'的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雅’虽要切景,
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
真正的‘实在'"和材料三”此处虽云省亲驻辟别量,亦当入于应制
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可知,
此处证明的是“雅”不仅要切景,还要含蓄蕴藉口B.“这不应该归于
'俗’的命名方式”说法错误,由材料一第四段“'俗’并不只针对
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可知,这种为了追求文
辞华美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也应该归于“俗二
D."……因为……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说法错误,根据
材料二“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
代园林的造景依据……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知,应该是给人“中”的感受。
故答案为:Co
3.材料二中提到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如“中国古代园林的文
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朕和刻石
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
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A.洞门"穿越
性”是与“桃花源”意境有关,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
B.是对园林设计建造者的要求,与园林造景和诗文关系无关。
C.是司马光对先贤的敬慕,与园林造景无关。
D.是“园林文学”的概念知识,与园林造景和诗文关系无关。
故答案为:Ao
4.此题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共四句话,第
一句“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
的‘主题园’的区别”,这是引用张岱的名言,同时将张岱的观点和
现代“主题园”进行比较,第二句指出二者的区别点,“后者……而园
林命名的关键……更在于雅俗”,指出园林命名的关键在“雅俗”,这
两句为第一层;
第三句先指出“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接着
列举《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两处题名驳斥这一观点,最后以“通观全
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
中'”指出《红楼梦》中所涉用典之俗的三大问题,这是第二层。
故答案为:首先通过引用张岱名言以及与现代“主题园”对比,
表明园林命名的关键在于雅俗;然后以“曲径通幽”和“沁芳桥”两
处命名为例驳斥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的认识,指出《红楼梦》
第十七回所涉园林命名用典之俗有三个角度。
5.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由
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知道园林命名的规则,然后结合具体的名字进
行分析。如材料一中提到园林命名要“雅”,用典要有新意;不能“犯
忌”,一犯在违制,二犯在重名,三犯在“颓丧”;不能“不中”,就
是要切合景物;不能太“实”,要含蓄。
再看材料三第一段中,当诸人认为当名“翼然”时,“翼然”是指
“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而贾政说“但此亭压水而成,
还须偏于水题方称”,可见这“翼然”与此处景致特点不合,也就是犯
了“不中”这一条,所以从“中”这一方面来看,就不如“泻玉”更
切合景致。
第二段中宝玉认为“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
处虽云省亲驻蹿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
雅”,可见这“泻玉”粗陋不雅,犯了违制这一条。
结合“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
可知,这“沁芳”切合此处景观,同时又含蓄蕴藉,非常雅致。
故答案为:①“翼然”有“不中”的缺点,不如“泻玉”更切合
景致;②“泻玉”粗陋不雅,犯在违制;③“沁芳”既切景又没有太
“实二做到了“蕴藉含蓄”,体现出了“雅”的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场
萧红
文本一:
老王婆工作剩余的时间,尽是述说她无穷的命运。今夜院中一个
讨厌的孩子也没有,王婆领着两个邻妇,坐在一条喂猪的槽子上,她
们的故事便流水一般地在夜空里延展开。
天空一些云忙走,月亮陷进云围时,云和烟样,和煤山样,快要
燃烧似地。再过一会,月亮埋进云山,四面听不见蛙鸣;只是萤虫闪
闪着。屋里,像是洞里,响起鼾声来,布遍了的声波旋走了满院。天
边小的闪光不住的在闪合。王婆的故事对比着天空的云:
“……一个孩子三岁了,我把她摔死了……那天早晨……我想一
想!……早晨,我抱她坐在草堆上,我去喂牛;草堆是在房后。等我
想起孩子来,我跑去抱她,我看见草堆上没有孩子:看见草堆下有铁
犁的时候,我知道,这是凶兆,偏偏孩子跌在铁犁一起,我以为她还
活着呀!等我抱起来的时候……啊呀!”
一条闪光裂开来,看得清王婆是一个兴奋的幽灵。全麦田,高粱
地菜园,都在闪光下出现。妇人们被惶惑着,像是有什么冷的东西,
扑向她们的脸去。闪光一过,王婆的声音又继续下去:
“……啊呀!……我把她丢到草堆上,血尽是向草堆上流呀!她
的小手颤颤着,血在冒着气从鼻子流出,从嘴也流出,好像喉管被切
断了。我听一听她的肚子还有响;那和一条小狗给车轮压死一样。我
也亲眼看过小狗被车轮轧死,我什么都看过°这庄上的谁家养小孩,
一遇到孩子不能养下来,我就去拿着钩子,也许用那个掘菜的刀子,
把那孩子从娘的肚子里硬搅出来。孩子死,不算一叵事,你们以为我
会暴跳着哭吧?我会嚎叫吧?起先我心也觉得发颤,可是我一看见麦
田在我眼前时,我一点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泪都没淌下。以后麦子收
成很好,麦子是我割倒的,在场上一粒一粒我把麦子拾起来,就是那
年我整个秋天没有停脚。没讲闲话,像连口气也没得喘似的,冬天就
来了!到冬天我和邻人比着麦粒,我的麦粒是那样大呀!到冬天我的
背曲得有些厉害,在手里拿着大的麦粒。可是,邻人的孩子却长起来
了!……到那时候,我好像忽然才想起我的小钟。”
王婆推一推邻妇,荡一荡头:“我的孩子小名叫小钟呀!……我
接连着熬苦了几夜没能睡,什么麦粒?从那时起,我连麦粒也不怎样
看重了!就是如今,我也不把什么看重。那时我才二十几岁。”
闪光相连起来,能言的幽灵默默坐在闪光中。邻妇互相望着,感
到有些寒冷。
狗在麦场张狂着咬过去,多云的夜什么也不能告诉人们。
忽然来了一道闪光,大手的高大的赵三,从屋里炕沿站起,用手
掌擦着眼睛。他忽然响叫:“怕是要落雨吧!一一坏啦!麦子还没打
完,在场上堆着!”赵三感到养牛和种地不足,必须到城里去发展。
他每日进城,他渐渐不注意麦子,他梦想着另一桩有望的事业。
“那老婆,怎不去看麦子?麦一定要给水冲走呢?”赵三习惯地
总以为她会坐在院心,闪光更来了!雷响,风声。一切翻动着黑夜的
村庄。
“我在这里呀!到草棚拿席子来,把麦子盖起吧!"喊声在有闪
光的麦场响起,声音像碰着什么似的,好像在水上响出,王婆又震动
着喉咙:“快些,没有用的,睡觉睡昏啦!你是摸不到门啦!”赵三为
着未来的大雨所恐吓,没有与她拌嘴。
高粱地像要倒折,地端的榆树吹啸起来,有点像金属的声音,为
着闪光的缘故,全庄忽然裸现,忽然又沉埋下去。全庄像是海上浮着
的泡沫。邻家和距离远点的邻家有孩子的哭声,大人在嚷吵,什么酱
缸没有盖啦!驱赶着鸡雏啦!种麦田的人家嚷着麦子还没有打完啦!
农家好比鸡笼,向着鸡笼投下火去,鸡们会翻腾着,
黄狗在草堆开始做窝,用腿扒草,用嘴扯草。王婆一边颤动,一
边手里拿着耙子。“该死的,麦子今天就应该打完,你进城就不见回
来,麦子算是可惜啦!”
早晨了,雨还没有落下。东边一道长虹悬起来;感到湿的气味的
云掠过人头,东边高粱头上,太阳走在云后,那过于艳明,像红色的
水晶,像红色的梦。远看高粱和小树林一般森严着;村家在早展趁着
气候的凉爽,各自在田间忙。
种麦的人家,麦草堆得高涨起来了!福发家的草堆也涨过墙头。
福发的女人吸起烟管。她是健壮而短小,烟管随意冒着烟;手中的耙
子,不住的耙在平场。侄儿打着鞭子行经在前面的林荫,静静悄悄的
他唱着寂寞的歌;她为歌声感动了!耙子快要停下来,歌声仍起在林
端:“昨晨落着毛毛雨,……小姑娘,披蓑衣……小姑娘,……去打
鱼。”
(节选自萧红《生死场》,有删改)
文本二:
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
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
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节选自鲁迅《序》)
不用说,这里的农民蚁子似地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
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食粮,养出畜
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的威力下面。
(节选自胡风《读后记》)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流水一般地在夜空里延展开”这一比喻,写出老王婆讲
故事时流畅性,这与故事本身的悲惨性形成反差,增强了震撼力。
B.文中多次将夜色中讲故事的老王婆称为“幽灵”,是有意塑造
老王婆人性异化的形象,与卡夫卡《变形记》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C.文中划波浪线句子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大雨即将到
来时村庄的慌乱,充分休现了鲁迅所说的“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
D.结尾部分第二天早晨的长虹、凉爽的空气和高涨的草堆等,
写出了闪电后的忙碌和平静,表达了作者对勤苦劳作的人们的赞美。
7.下列对文中划线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王婆以两个疑问句,将人们的预想和自己的实际表现形成
鲜明的对比,“一点”“一滴"两个数量词耐人寻味。
B.麦子的丰收,竟让一个母亲忽略了孩子的不幸,甚至感受不
到一丝悲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
C.文中连用三个“没”,生动地表现了老王婆在收获时节的忙碌
辛劳,其实老王婆也正是借劳动来逃离丧子之痛。
D.丰收过后,当老王婆看到邻人的孩子长大时,又忽然想起自
己的孩子,这说明老王婆仍然保有着基本的母性良知。
8.文中反复写到夜空中的“闪光”,有怎样的作用?
9.学过《祝福》之后,老师给同学们拓展阅读了本文小说节选。
通过阅读对比,同学们发现,样林嫂和老王婆的故事有着相近的主题,
但在叙述艺术上存在较大差异。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叙述艺术的差异
性。
【答案】6.D
7.C
8.①引出下文夜间村子里的忙乱,与结尾部分第二天清晨的凉
爽平静形成反差;
②与老王婆的故事相呼应,营造紧张、悲凉的氛围。
9.①叙述视角:《祝福》采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讲述祥林嫂的故
事,而这篇小说则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②叙述方法:《祝福》中在“我”回鲁镇的故事中插入叙述了祥
林嫂的故事,而这篇小说则主要以顺叙的方式展开;
③叙述语言:《祝福》中叙述祥林嫂故事的语言简净客观,而这
篇小说在叙述中穿插景物描写,语言更加细腻,,富有一定的情感张力。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
表现手法;对文本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判断;理解概括文本主
要内容;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
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
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
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
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3)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一般来说,环境描
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
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
作铺垫,打基础等。
(4)本题考查把握叙述视角的能力。答题角度总结,叙述方式: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作用
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作用便于交流感
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第三人称,作用视野开阔,不受
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视角:全知全能视角、有限视
角、客观视角。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
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叙述安排上的技
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
中。
6.D.“赞美”错,这段描写出了人们的忙碌和欣喜,暗含了作者
对人们这一生存状态的惆怅和沉思。故答案为:Do
7.C.从下文“到那时候,我好像忽然才想起我的小钟“可知老
王婆整个秋天的没有停脚只是丰收的忙碌,并不存在借此逃离丧子之
痛的意图。故答案为:Co
8.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根据原文“天边小的
闪光不住的在闪合”“喊声在有闪光的麦场响起”“光着闪的缘故,全
庄忽然裸现,忽然又沉埋下去”,可知,这些“闪光”的反复出现,
引出下文夜间村子里的忙乱;由原文“远看高粱和小树林一般森严着,
村家在早晨趁着气候的凉爽,各自在田间忙”,与前文村子里的忙乱
形成反差。
根据原文“天边小的闪光不住的在闪合。王婆的故事对比着天空
的云”“闪光相连起来,能言的幽灵默默坐在闪光中。邻妇互相望着,
感到有些寒冷”,可知,闪光的反复出现闪光相连起来,能言的幽灵
默默坐在闪光中。邻妇互相望着,感到有些寒冷。
故答案为:①引出下文夜间村子里的忙乱,与结尾部分第二天
清晨的凉爽平静形成反差;②与老王婆的故事相呼应,营造紧张、悲
凉的氛围。
9.本题考查把握叙述视角的能力。
本文:①根据原文“老王婆工作剩余的时间。尽是述说她无穷的
命运”,可知,这篇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故事。
②根据原文“她们的故事便流水一般地在夜空里延展开。天空一
些云忙走,月亮陷进云围时”“早晨了,雨还没有落下“,可知,这篇
小说主要以顺叙的方式展开。
③根据原文“忽然来了一道闪光,大手的高大的赵三,从屋里炕
沿站起,用手掌擦着眼睛,他忽然响叫:'怕是要落雨吧!一一坏啦!
麦子还没打完,在场上堆着!'赵三感到养牛和种地不足,必须到城
里去发展。他每日进城,他渐渐不注意麦子,他梦想着另一桩有望的
事业。'那老婆,怎不去看麦子?麦一定要给水冲走呢?'赵三习惯
地总以为她会坐在院心,闪光更来了!雷响,风声。一切翻动着黑夜
的村庄",可知,这篇小说在叙述中穿插景物描写,语言更加细腻,
富有一定的情感张力*
《祝福》:①根据原文“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
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
就在河边遇见她“,可知,采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讲述祥林嫂的故事。
根据原文“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
渐渐的舒畅起来。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
联成一片了”,可知,《祝福》中在“我”回鲁镇的故事中插入叙述了
祥林嫂的故事。
根据原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
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
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可知,《祝福》中叙述祥林嫂故事的语言简洁客观。
故答案为:①叙述视角:《祝福》采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讲述祥
林嫂的故事,而这篇小说则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②叙述方法:《祝
福》中在“我”回鲁镇的故事中插入叙述了祥林嫂的故事,而这篇小
说则主要以顺叙的方式展开;③叙述语言:《祝福》中叙述祥林嫂故
事的语言简净客观,而这篇小说在叙述中穿插景物描写,语言更加细
腻,富有一定的情感张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之初即位也,尝与群臣语及教化,上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
民未易化也。”魏征对曰:“不然。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
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J上深然
之。封德彝非之曰:“魏征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征曰:
“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①,则至于今日,
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上卒从征言。贞观二年六月戊
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
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
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
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贞观六年三月,长乐公主将出降②,上
以公主,里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谏日:
“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
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
后叹曰:“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
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陛下不可不从也。”因请遣中使赍钱四百
缗、绢四百匹以赐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
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J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
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
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
"上乃悦。
(节选自《通鉴纪事木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①浇讹:浮薄诈伪。②出降:此处指帝王之女出嫁。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出相应位置。
魏A征B书C生D未E识F时G务H若I信G其K虚L论M必N
败。国P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与《谏太宗十思疏》“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的“深”字含
义不同。
B.戊子,文中是指一种干支纪日法,古时还可以用来纪年、纪
月、纪时。
C.矜,文中意为骄傲,与《促织》“虫翘然矜鸣”的“矜”字含
义相同。
D.故,意为原因,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含
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和大臣们谈论百姓教化时,魏征认为经历过战乱的百
姓容易接受教化,如同饥渴之人容易对饮食满足,得到了唐太宗的认
可。
B.长乐公主将要出嫁时,唐太宗下令她的嫁妆要比永嘉长公主
多一倍,魏征进谏阻止,唐太宗并不同意,将这件事转告皇后,由她
决定。
C.皇后知道魏征在长乐公主出嫁之事上的谏言后,就请求派宫
中的宦官赏赐魏征财物,并勉励魏征要始终保持正直之心不要改变。
D.魏征在朝廷上的直言进谏曾触怒过唐太宗,唐太宗下朝后也
曾生气地表示要杀掉魏征,而皇后却巧妙地化解了唐太宗心中的怒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②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
14.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魏征在向唐太宗进谏时,每每引用历史,请
结合材料慨述他引用了哪些史实。
【答案】10.DHM
11.D
12.B
13.①君主即使是圣明聪慧的人,仍应当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力量。
②现在看到他援引礼义来抑制君主的私情,才知道魏征是真正的
国家重臣啊。
14.①论及百姓教化时,援引五帝、三王不更换百姓而达到教化
目的;
②论及隋炀帝时,他指出隋炀帝说尧舜之话而行桀纣之事,缺乏
自知之明,最终国家灭亡;
③在长乐公主嫁妆之事上,他援引汉明帝分封自己儿子的历史故
事。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
选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
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
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
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
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
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
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
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
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
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
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
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
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
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
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唐太宗刚继位时,曾经和群臣谈到民众的教化问题,太宗说:“现
在天下刚遭受大乱,我担心百姓不好教化。”魏征说:“不是这样。长
期享受安定生活的百姓容易骄横安逸,骄横安逸的人就难以教化,经
过战乱的百姓忧愁因苦,忧愁困苦就容易教化。就像饥饿的人容易对
吃的东西满足,口渴的人容易对喝的东西满足。”大宗认为他说得很
对。封德彝反对说:“魏征是一个书生,不了解时务,如果相信他的
虚论,一定会使国家败坏。”魏征说:“五帝、三王都不更换百姓却能
达到教化他们的目的。如果说上古人淳朴,后世渐渐变得浮薄狡诈,
那么到现在,应该都成了鬼怪了,君主怎么能统治他们!“太宗最终
听从了魏征的话。唐太宗贞观二年六月戊子(十三日),唐太宗对侍臣
们说:“我翻阅《隋炀帝集》,看到这本书文辞深奥渊博,隋炀帝也知
道肯定尧、舜,否定桀、纣,然而他做事为什么就相反了?”魏征回
答说:“君主即使是圣明聪慧的人,仍应当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那
么有智慧的人就会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力量。隋炀
帝依仗他出众的才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所以他嘴里说的是尧、
舜说的话,而做的是桀、纣所做的事,又没有自知之明,以致国家灭
亡J太宗说:“前事不远,我们要以此为鉴。“贞观六年三月,长乐
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因为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特别怜爱她,
命令有关部门给公主的嫁妆要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劝谏说:“过
去汉明帝想要封皇子采邑,说:'我的儿子怎么能与先帝的儿子相比。'
令封给他儿子的领地比分给楚王、淮阳王的封地少一半。现在陛下给
长乐公主的嫁妆比永嘉长公主的多一倍,这和汉明帝的想法不同了
吧”太宗认为魏征说得对,入宫告诉了空后。皇后感叹道:“妾屡次
听到陛下赞赏魏征,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现在看到他援引礼义来抑制
君主的私情,才知道魏征是真正的国家重臣啊。陛下不可以不听从。
”于是请求派遣它中宦官赏赐魏征四百缗钱、四百匹绢,并且对他说:
“听说你很正直,今天终干见到了,所以赏赐这些财物。希望您始终
保持这份忠心,不要改变「太宗有一次罢朝回宫,愤怒地说:“我一
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征常在朝堂上让我
难堪J皇后听了退进内室,穿好朝服立于厅堂,太宗惊奇地问她缘
故,皇后说:“妾听说君主贤明臣子就正直。现在魏征忠直,是由于
陛下的贤明,妾怎能不祝贺。”太宗才高兴起来。
10.句意:魏征是一个书生,不了解时务,如果相信他的虚论,
一定会使国家败坏。
“魏征书生”为主谓结构,语意完整,“生”的后面应加句读,故
选D;
“若”表假设的连词,故在“若”的前面应加句读,故选出
“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为表假设的句子,“若信其虚论”为假设
的条件,“必败国家”为假设所引起的结果,故“若信其虚论"与“必
败国家”中间应加句读,故选M。
故答案为:DHM。
11.A选项正确。“深”,表程度,很/与“浅”相对。句意:太
宗认为他说得很对/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
B选项正确。
C选项正确。“矜”,均指骄傲、得意之意。句意:骄傲自大,刚
愎自用/蟋蟀昂首挺立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
D选项“含义相同”错°“故",原因/交情。句意:太宗惊奇地
问她缘故/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
故答案为:Do
12.B选项“唐太宗并不同意,将这件事转告皇后,由她决定“
错。原文“上然其言,入告皇后"意思是太宗认为魏征说得对,入宫
告诉了皇后。
故答案为:Bo
13.①“虽”,即使;“受”,接受;"竭”,竭尽。
②"引二援引;“抑”,抑制;“乃",才。
故答案为:①君主即使是圣明聪慧的人,仍应当虚心接受他人
的意见,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
力量。②现在看到他援引礼义来抑制君主的私情,才知道魏征是真正
的国家重臣啊。
1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
能力。
①由原文“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①,
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可知,论及百姓
教化时,他援引五帝、三王不更换百姓面达到教化目的。
②由原文“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
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
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可知,论及隋炀帝时,他指出隋炀
帝说尧舜之话,而行桀纣之事缺乏自知之明,最终国家灭亡。
③由原文“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
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可知,
在长乐公主嫁妆之事上,他援引汉明帝分封自己儿子的历史故事。
故答案为:①论及百姓教化时,援引五帝、三王不更换百姓而
达到教化目的;②论及隋炀帝时,他指出隋炀帝说尧舜之话而行桀纣
之事,缺乏自知之明,最终国家灭亡;③在长乐公主嫁妆之事上,他
援引汉明帝分封自己儿子的历史故事。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洞庭湖①
元稹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驾浪②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③诅④曾过。
唯有君山⑤下,狂风万古多。
【注】①此诗作于元和八年。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
被召回罚俸,之后遭贬谪,困顿州郡十余年。②虞巡:虞舜登帝三十
九年,南巡狩君山。③轩乐:轩辕黄帝之乐。相传黄帝曾在洞庭湖奏
乐。④诅:岂,难道。⑤君山:在今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为湖中众小
山之最有名者U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人生中见过的壮观场面,除了大海就是洞庭湖,可看
出洞庭波的浩荡声势。
B.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波涛汹涌、巨浪滔天、吞吐日月星河的磅
礴气势,炼字精妙形象。
C.颈联用典,对虞舜巡狩君山黄帝在洞庭奏乐表示疑问,借以
体现洞庭湖的险恶。
D.本诗既通过写景来抒情,同时又直抒胸臆,充分达到了写景
与抒情的和谐统一。
16.本诗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均为仕途失意后于洞庭湖
的即景抒怀之作,但诗人描写的洞庭湖景色及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不同。
【答案】15.D
16.①元诗着重描写洞庭湖汹涌的波涛巨浪,象征宦海风波的险
恶,抒发了诗人身处宦海风波的抑郁之情与厌恶之感。
②张词着重描摹皎洁月光下平静澄澈的洞庭湖胜景。抒发了词人
高洁的人格操守以及超越宠辱得失的豪迈气概。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
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
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以及鉴赏诗歌意象与情感的能
力。解答此题可通过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情感。《洞庭湖》是一首五
言律诗。名句“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这两句写傍晚时分洞庭湖
上的景色:湖水掀起了巨浪,太阳如驾浪西沉;湖面清可见底,天空
映在湖中,水天相接,西方天际一线明光如河,好像湖水把天空吞了
似的。聊聊十字即写出了洞庭湖吞吐日月、包罗群星的磅礴气势,语
言凝炼,写景如画,吟咏之余,有一股开阔胸怀的力量。
15.D.“直抒胸臆”错。此诗前两联写洞庭波的浩荡声势,第三
联写关于洞庭湖的传说,且对此隐隐表示怀疑以衬托洞庭波的险恶。
最后一联写君山之下的狂风怒号、浊浪滔天“万古多”,含蓄地表达
了作者自己被贬谪后的隔世之感。没有使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故
答案为:Do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以及鉴赏诗歌意象与情感的能力。
①元诗作写景,起首便冒出“人生”二字,又以海涛比洞庭波,
把洞庭波的浩荡声势形容出来了。第二联是对洞庭波的直接描写,那
吞吐日月星河的气势丝毫不逊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第三
联似乎对传说中的舜帝南巡到君山,黄帝张乐洞庭湖这荒蛮之地,隐
隐表示怀疑。亦为反用典故,以衬托洞庭波的险恶。最后一联写君山
之下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自古以来经常发生的
事。元诗着重描写洞庭湖汹涌的波涛巨浪,象征人世宦海风波的险恶,
抒发了诗人身处宦海风波的抑郁之情与厌恶之感。②张词着重描摹皎
洁月光下平静澄澈的洞庭湖胜景,“玉鉴琼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
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
了湖水。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表
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
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
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
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
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
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
写自己品格之美。总之,张词抒发了词人高洁的人格操守以及超越宠
辱得失的豪迈气概。
故答案为:①元诗着重描写洞庭湖汹涌的波涛巨浪,象征宦海
风波的险恶,抒发了诗人身处宦海风波的抑郁之情与厌恶之感。
②张词着重描摹皎洁月光下平静澄澈的洞庭湖胜景。抒发了词人
高洁的人格操守以及超越宠辱得失的豪迈气概。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以“,”两句描
写阿房宫嫔妃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2)《登岳阳楼》中“,”两句虚实交错,今
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点明
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答案】(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3)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
写易错的字词有:肌、妍、肃。
故答案为:(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3)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
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
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五、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展望历史,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黄埔军校是培养军事、政治人
才的国共两党革命摇篮。在那个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一批
批热血青年奔赴黄埔,一批批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他们在东征、
北伐、抗战的疆场上,浴血奋战,为救亡图存,为民族独立,为实现
国家统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伟大的黄埔精神。
近一个世纪之后,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
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祖国
统一大业尚未最终实现,两岸中国人仍然需要①一,共同反对“台
独”分裂活动,携手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作为反对分裂、促进统一的
强大精神力量,历久弥新的黄埔精神在反“独”促统方面无疑具有重
要的时代价值。
走进新时代,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两岸综合实力差
距越来越大,大陆已经牢牢掌握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更加充满信心。虽然当前两岸关
系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前进道路也不可能②—,还会遇到各种艰难
险阻,但两岸关系由和平统一迈向融合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势不可挡。两岸中国人应当大力传承与弘扬黄
埔精神,进一步强化“统一中国,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认清“祖
国统一、民族复兴”是③—、人心所向,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
奋发有为的旺盛斗志,积极投身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追求祖国完
全统一的历史征程,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
创属于全体中华儿女的美好未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原文画框的句子改为“在那个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
热血青年奔赴黄埔,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与原句表达的意思基
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8.①齐心协力;
②一帆风顺;
③大势所趋。
19.回望历史,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培养
军事、政治人才的革命摇篮。
20.原句中的两个“一批批”间隔反复,强调数量众多。”一批
批"修饰“热血青年”可以突出表现热血青年们前赴后继奔赴黄埔学
习救国;“一批批”修饰“革命军人”可以突出黄埔军校在培养军事人
才方面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语句表达效果的
对比、鉴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
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
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
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
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
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
不当等问题。
(3)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阅读这两
个句子,找到两者的不同点,从句子间关系、句式的使用、以及表达
效果等方面分析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语境强
调两岸中国人仍然需要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可用“齐心协力、
“齐心协力”,形容思想认识一致,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第①空,语境指前进道路不可能非常顺利,可用“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第①空,语境指“祖国统一、民族复兴”是局势发展的趋向,可
用“大势所趋“大势所趋,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故答案为:①齐心协力;②一帆风顺;③大势所趋。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一是“展望历史”搭配不当,改为“回望历史
二是语序不当,“国共两党”应放在“培养”前面。
故答案为:回望历史,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黄埔军校是国共两
党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革命摇篮。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一批批热血
青年奔赴黄埔,一批批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中,两个“一批批
”间隔反复,强调数量众多;“一批批”修饰“热血青年〃,强调无数
热血青年们前赴后继奔赴黄埔学习救国;“一批批”修饰“革命军人”,
强调黄埔军校在培养军事人才之多,突出黄埔军校在培养军事人才方
面的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原句中的两个“一批批”间隔反复,强调数量众多。
“一批批”修饰“热血青年”可以突出表现热血青年们前赴后继奔赴
黄埔学习救国;“一批批”修饰“革命军人”可以突出黄埔军校在培养
军事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帝内经》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困”是属于“天人相应二气候逐渐变暖,我们就会感到头昏脑胀、
身体疲乏、困倦瞌睡,难以集中精神工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春困
If
O
冬季、春季的气候变化大,人体需要有适应调整的过程。人体在
寒冷的时候,皮肤通过汗腺收缩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从而维持人
体正常体温。而春季气温回暖,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
状态,使更多的血液流向皮肤和肌肉,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刺激信息减弱,就会出现我们俗称“脑缺氧”的表现。我们的身体
没有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血管、神经调节也就不灵敏,生物钟也就
不那么准了,②O
“春困”除了与天气变化相关,③—。“白领”是“春困”的高
危人群,久坐办公室,活动减少,长时间对着电脑,易出现头昏、口
干、嗜睡、头颈部酸痛、眼睛发痛等现象。其次,不吃早饭易造成大
脑缺氧,注意力不易集中、昏昏欲睡;而午饭吃得过饱会加重肠胃负
担,也易犯困。另外,熬夜、失眠、早醒等造成日夜颠倒也会导致出
现疲倦的感觉。
21.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是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A.您所言极是,我们就按照您的建议来把这件事做好吧。
B.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日子。
C.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D.“不躺平,从头越”,热血青年们如是演绎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C
22.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减少;
②于是出现“春困”的现象;
③还与工作(运动)、饮食、睡眠等因素有关。
【知识点】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用法的能力。
学生可以结合语境,首先理解画横线处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然后再
分别理解选项,找出其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
分析语段的特征;检查样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
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
如满意无问题,写到答题卡上。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原文中的“是”表示判断。
A.“是”为形容词,正确,合理;
B.加重语气;
C.表判断;
D.指示代词。
故答案为:CO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前文“使更多的血液流向皮肤和肌肉”,后文“出
现我们俗称‘脑缺氧'",可知当填写“进入大脑的血液减少”等相
关内容;
第②处,总结句,前文在讲“春困”产生的原因,此处总结,应
填:于是出现“春困”的现象;
第③处,前文讲“除了与天气变化相关”,后文提到工作(运动)、
饮食、睡眠三个方面,故填”还与工作(或运动)、饮食、睡眠、运
动等有关二
故答案为: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减少;②于是出现“春困”的现
象;③还与工作(运动)、饮食、睡眠等因素有关。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
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而个体的
精神成长则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如果没有阅读可能就不会有个体心
灵的成长,也可能不会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在放暑假前,光明中学学生会要召开读书分享会,邀请你代表高
一年级的同学发言,请参考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经历和思考,写一篇
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书香氤氯素养,阅读受益终身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香氤氯素养,
阅读受益终身”。
赫尔博特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十月,学校一如既往
地让书香沁满校园,而一些同学却对此不理解,他们认为读书占用了
他们大量课外时间;认为考上大学即可,现在读不读书也无所谓;认
为除了考试,其他“读书”没有太大用处……正因此,今天我站在这
里便是想告诉大家:书香可氤氯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业务员年终述职报告范文
- 疫苗推广技巧培训
- 危重症护理技能与培训
- 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
- 双十一旅游营销指南
- 湖南工业大学《财务管理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工程学院《语言学导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危重新生儿监护与护理
- 中考数学复习第4章三角形第21课时全等三角形课件
- 外阴癌术后护理
- 物理-湖南省长沙市(炎嘚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试题和答案
- 二年级24点练习题库
- (完整版)跌倒风险评估量表
- 等级评审接待手册
- GB/T 18488-2024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
- ISO27001 2022版内审全套资料(内审计划+检查表+审核报告等)
- 老旧排水管网改造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
- 大学生国家安全观论文1500字【3篇】
- 反恐怖宣传教育进校园主题班会
- 山东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