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考纲陈述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选择题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
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册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
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
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⑵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
偶尔等)
㈢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㈣混淆模态:(可能与
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㈤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便顺序错乱:时间先后
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⑴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
位。加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加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十)答
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
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
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
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题解读】
第一题:内容理解题一“三比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第一题题干要求通常是“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局部内容等作正确或错误的解读,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
容的加工转换,题可要求考生对这种加工转换的正误作出判断。
第二题:论证分析题一“标”“定”“比”,三步巧解题
第二题题干要求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这类题目实质上是全面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
方式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
第三题:观点推断题一“抓”“明”“比”,三步稳解题
观点推断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根据原文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选项内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
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作的“推断”性表述,大多包含前提与结论两方面的内容。
【比对翻飞】
(1)比对词语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
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
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
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
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示例:(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
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
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
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2)比对关系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
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
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
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一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示例①(天津卷第6题D项)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
(3)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布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
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
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
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示例①(辽宁卷第3题D项)“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
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原句: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
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
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
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
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比对:选项由“审美的环境保护”推出“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的结论是有违作者观点
的。原句说保护环境首先要“治理污染”,其次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
(4)读中比对
答题步骤有三:读、找、比。
①读。通读全文,借助关键词语、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为做题作准备。
②找。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准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确定下一步比对的内容。
③比(对)。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反之是错误选项。
示例: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意思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
①选项:(天津卷第7题B项)“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
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原句: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
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比对结果:不一致
理由:“都〃说法绝对。原句说"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自我实现〃。选项中说的“获得一种投射在偶
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是有条件(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的,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能获得。
【答题方法】
:一)平心静气,细致入微
选项信息虽说全都来自原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
有的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做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做题时千万马虎不得,要
细之又细。
:二)逆向阅读,从试题到文本
选文的篇幅一般都超过1000字,涉及的内容往往超出考生的知识面,如果先读文章,读了也记不住,
读了也不懂,做题的时候还得回过头来再读,很耽误时间。所以不能再按常规去阅读,而先从题目入手,
边读边分析,然后带着题目去阅读文本,阅读就会很有针对性,能够很快达到目的。这就是逆向阅读的好
处。所以考生必须适应应试阅读的特殊情况,培养逆向阅读意识,养成“从试题到文本”的逆向阅读习惯。
:三)筛选勾画关键词、关键句
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也要根据试题题干中的要求,养成“筛选勾画习惯”。就是在阅读文本过程中,
边阅读边筛选勾画关键词句。
1.关键词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
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词(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词(如果、可能、
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
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
:5)表示举例子的词(例如、如)。
:6)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准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
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的词,指代词等。
2.关键句
U)从内容上来看,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
(2)从表达上来看,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
:3)从结构上来看,揭示行文脉络的句子,如起始句、过渡句、收束句、指代句等。
勾画出的这些关键词句,即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文意,甚至会出现某个选项的内容刚好与我们勾画的
词句相对应的情况,加快我们判断选项正误的速度。
:四)注意“关系”一一阅读时读出“四关系”
“关系”是指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关系、扩展和被扩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指代与被指代之间
的关系四种情况。
1.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是指在阅读文本时,注意语句之间存在的因果、转折、条件、并列等各种关系。有的句与句之间的关
系根据勾画时的关联词基本能判断出,但是有的句与句之间没有关联词,需要格外注意,在阅读时要根据
语意来分析判断。特别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在论述类文本中,以果求因,以因推果,是常见的思维模式,
含有因果关系的语句比较密集。
2.读“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即要读出文本中的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注意它们自身内涵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当然,这里
所说的“概念”比较宽泛,是指语境中的概念(称陈述对象也可),因为有些选项会着意考查特殊语境造
成的同义“概念”现象。
3.读扩展与被扩展之间的关系
从语流关系来说,论述类文本中前后语句之间存在着扩展与被扩展的关系。扩展部分,既是对被扩展
部分的例证,也是对被扩展句语意的丰富。扩展部分的意义大于被扩展部分.被扩展句有时在前,有时在
后。阅读时,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语流片段,搞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4.读指代与被指代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语言简明连贯,少不了使用代词。而阅读时,就要能随机明晰代词所指的具体内涵。有时,代
词指代的对象明确,容易判断。
在阅读时读出原文中的这几种关系,然后再看选项语句之间表述的关系是否与这些关系相符,进而判
断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五)文脉整合一一理清思路,把握大意
在开始读文本时就思考四个问题:
1.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
2.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3.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4.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文本读完后,再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句或浓缩的每段内容,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
路,把握文本大意,为阅读各题的四个选项时能迅速找出该内容在文章中的大致位置做准备。
【常见命题陷井】
设题误区一:范围不清。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
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
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
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
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
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
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
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
设题误区八:指代不明。
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设题误区九:逻辑错误。
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设题误区十:曲解原意。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解题步骤顺口溜
咬住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
先读全文做标记,依据特点通大意;
再读题干明方向,落实原文对应句;
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
2022年高考论述文答题方法指导
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合二为一,现在叫信息类文本阅读,与现代文阅读n文学类文本阅读对应。
分值:3X3+4+6,3道选择题(3+3+3)+两道主观题(4+6),共19分。
【一)文本特点
L选材:高考信息类阅读选文涉及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本以及新闻、传记等实
用类文本。一般选取多则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也有选取一则文本,如今年新高考•II卷。1800字
左右0
2.文体:多为论述文,所选文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非常严谨。论点鲜明,一般
会在文本的首段就亮出文章的论点;有些文本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结构层次清晰。注意文后的标题,是
作者重要的观点表达。
一、论述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特别强调要注意选项与原文的对应比较。这种对应有时表现为一一对应的
关系;有时,选项的信息是建立在原文一段或几段相关信息的概括的基础上的,切不可简单机械地寻
找一一对应关系。
【真题演示】
错误类型1: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即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
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这类选项若脱离文本,根据个人经验或常识判断,很可能会误
认为正确,迷惑性较强。
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检杳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能否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
来。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信息,分析选项正误。
选项: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
学的科学特征。
原文:①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
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
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②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
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分析:选项中的时间界定与原文表述是一致的,不存在出入;“最能彰显”与原文表述出入较大,属
于“无中生有”,因此,该选项错误。
错误类型2:曲解文意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误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
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看选项是否有意混淆
了各种关系,或者在概括转换时更换了意思。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信息,分析选项正误。
选项: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不包括生活中的静态事物。
原文: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
认识。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
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IS认为,书法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
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
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0
分析:“不包括生活中的静态事物”错误,由原文“汉代书法家蔡邕……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瑾……”
可知,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包括“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其中“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种
种形态”也包括静态事物。该选项曲解文意。
错误类型3:混淆是非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
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解答此类题目,要特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信息,分析选项正误。
选项: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
细致描绘。
原文: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行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
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
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
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分析:根据原文可知,科幻小说应集中笔力创造一个新世界,客观上不需要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
细致描绘,而并非主观上的“无暇”,该选项“混淆是非”。
错误类型4:关系混乱(强加关系)
3)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混乱: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才……”来表示,充分条件
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来表示。两者语意不同,如果混用,就会出现错误。
:2)因果关系混乱:一是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内容说成有因果关系;二是因果倒置,即将
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当选项的表述出现因果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
(3)条件结果混乱:一是条件结果不对应,即本来是甲条件造成甲结果,乙条件造成乙结果,却错误
地说成甲条件造成乙结果或乙条件造成甲结果;二是条件结果颠倒。当选项的表述出现条件关系时,要注
意其是否恰当。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信息,分析选项正误。
选项: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窕,但它并没
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原文:①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
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
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②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
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
地理学的一部分。
分析:根据文意来看,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发达的原因就是它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选
项前一句表述正确。选项中“是因为”将两句组成了因果关系,从原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来看,这种因果
关系并不能成立,因此,该项错误,属于强加“句间逻辑关系”。
错误类型5: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采用以部
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方式,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
的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
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针对部分,是全称还是特称。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信息,分析选项正误。
选项:《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
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
原文: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
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
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
分析:“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错误。原文只是说所选的完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持论
偏颇,并非所选取的宋人作品都持论偏颇,这里属于“以偏概全”。
错误类型6:偷换概念
命题者在解拜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月、发展趋势等)或外延进行
了调换、改变或混淆,表面上与原文说法一致,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并不相同。
解答此类题目,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对象,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句
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信息,分析选项正误。
选项:(2020•高考全国卷II,T1-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
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原文: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
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分析: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错误。原文第一段认为,“实物并不等于原物”,因而需要质疑的是“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
而非“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这里属于“偷换概念”。
错误类型7: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
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句
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XX的观点是XXX”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此类情
况。另外,还要留意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信息,分析选项正误。
选项: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
重、分类复杂。
原文:①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
宗》送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
宗》。
②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
分析:选项采用“调换”“拼凑”的命题手段设误。“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
说法错误。由文章第五段“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
令、议论、叙事三类”可知,选项“张冠李戴”。
错误类型8:推断过度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不尊重原文中事物的客观性,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
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从而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效等,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解答此类题目,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重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
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应”“可以”“能”“就”“才会”“可见”等词语。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信息,分析选项正误。
选项: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艮为中心。
原文: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
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分析:原文“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是“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的前提,由此并不能推理出“在
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结论,造成“推断过度”的错误。
二、论述文第4小题答题技巧
(一)论证手法类
题目形式:材料X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论证方法】
常用手法:举例(例证)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因果论证
1.举例论证: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运用具体
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2.引用论证:即引用诗词名句、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
道理的论证方法。总体上,引用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文采,使论证更有力。具体分析,引用名
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文献资料,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
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对比论证: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
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4.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
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它是一种特殊的论证方法。比喻者与被比喻
者之间类相异而理相同。类相异,才能作比喻:理相同,才能进行推理、论证。
5.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
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6..因果论证: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沿着“为什么”的思路,
对事例中的行为,探求其根源,使内容逐步深化,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而原因就是所要
证明的观点。标志性的词语:因为……所以……,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
以是因为....
【答题模板】
①XX论证。(1分)Xxxxxxxx(文体分析)(1分)②XX论证。(1分)Xxxxxxxx(文体分析)(1
分)③XX论证。(1分)Xxxxxxxx(文体分析)....(1分)。
【真题例析2】【湖南省三湘名校、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①引用论证,引用法国作家德•沃盖的话来证明屠格涅夫的作品既真实又不乏诗意;②
举例论证,列举《猎人笔记》中的具体作品和人物,证明《猎人笔记》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善于选择有代
表性的细节。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给2分,共4分。)
【解题要领】
方法有几种就找几种,尽量不要遗漏。题目分值赋分方式不是固定的。有两种论证方法的,2+2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有三种论证方法的,1+1+2(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
分,答出三点给4分)
【关键能力】
①结合材料,能精准分析判断出材料使用的论证方法。
②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要了然于胸。
③每一种论证方法要抓住其主要特征。
④在做题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并掌握论证方法的特点。
⑤学会运用简练的语言对文本所使用的论证方法进行概述分析。
⑥答论证思路和论证结构时,为保险起见,可以带上论证方法一一前提是文本的论证方法非常突
出一一但只是提出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不必展开论述。
(二)论证思路类
题目形式:请(简要)梳理材料x的行文脉络;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真题例析】
【真题例析1】【2021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新高考(辽宁卷)】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分)
【参考答案】(1)首先亮明观点:我国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其研究的深度、广度
还须进一步深化拓展。(1分)
:2)然后围绕如何推进,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1分)
①先从研究材料上,即文献的科学选用和新发现的材料的使用角度谈推动其研究;(1分)
②再从搜集材料的方法上,即数字技术的使用角度谈推动其研究;(1分)
③最后从观念上,即研究视角的拓展谈推动其研究。(1分)
【真题例析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10月联考】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参考答案】①首先开门见山亮出观点,指出“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1分)②主体部分采用总
分总的论证结构。(1分)③首先提出问题“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然后采
用并列式,从“真情”和“思想”两个角度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进行总结。(2分)
【解析】论证思路里加入了论证结构(全文总分总式、主体并列式)
【真题例析3】【黄冈市2021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参考答案】4.材料二围绕“元艺术”展开论证:首先提出“元艺术”这一术语及重视程度;接着在
第二段中对“元艺术”的国内外早期探讨作了概述,明确提出元艺术具有“自我反思性”,反思的对象包
含艺术家和艺术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在第三段进一步明确“元艺术”的内涵,并对其类别、发展轨迹加
以探讨,分析论证了元艺术创造先于理论的观点。(思路叙述逻辑清晰2分,内容概述基本准确2分。)
【高考风向】
【真题例析41【2021年新高考语文I卷】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参考答案】①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从缘由、推论到结论,纵向展开,
引述其观点,并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一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
核心观点后,以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梳理能力。材料一主要阐释莱辛的“诗画异质”观,1到3段阐述这种
观点产生的缘由,4到6段是观点的推论加结论,7到10段是作者结合个人理解对莱辛观点做进一步阐释。
材料二先引出莱辛“诗画异质”观的主要论点,然后列举中国古人对诗画关系的研究与讨论,借以照应莱
辛的观点。
【风向】
①常规题的不常规命题形式,由一则材料论证思路拓展到两则材料•,信息量增加,难度加大;
②加入了论证方法;
③答案组织更要求语句高度概括。
【真题例析5]【湖北省百校联考2021-2022高三上期语文质检试题】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写作思路。(4分)
【参考答案】4.材料一先总体概括介绍小说的内容、成就等,再详细论达成书过程中作家丁玲的身心、
情感的投入,最后写“我”实地走访温泉电的感悟。(2分)
材料二先总体介绍小说的内容,对小说进行评价,进而指出小说是“丁玲深入生活的产物”,并举例
论述丁玲深入生活的状况及其成书的过程。(2分)
【解题要领】
实际上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答题关键是宏观上对材料结构框架了解,并概括主要内容。
包括:提出什么观点,分几段,每一段都论证了些什么内容。一步步讲清楚。注意可以用“首先”“然
后〃“继而〃”再,,〃接下来”“最后〃这些词语连接起来,体现文章论证思路;也可以直接说出“第x段”写
了什么。答案内容要用小序号间隔开来。看分值,如果是4分,多有四个得分点;如果是6分,
多有6个得分点。
【关键能力】
掌握信息类文体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出主要内容。
(三)论证结构类
题目形式:请(简要)梳理材料X的论证结构。
【结构种类】论证结构通常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总分总式、总分式,这是从文章结构总体上而言的;并列式,对照式,这是从正文部分而言的。
两者并不矛盾。但是考生如果回答材料的论证结构,说是并列式,对照式,那肯定不行,因为这回
答的是材料的正式文部分,不是整个材料的结构。
1.并列式:
(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一一分论点-----分论点二一一分论点三一一结论,照应全文)
(2)并列论据:(引论一一本论一一结论)
2.对照式:
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一一正面阐述一一反面阐述一一结论)
3.层进式(递进式)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
杂。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
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力
(3)针对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
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高考真题例析】
【真题例析】【2021年新高考语文n卷】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5分)
4.【参考答案】文本采取J'总分式论证结构。(先答结构类型)(1分)首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
络规则的必要性;然后亮出观点,引导青年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
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1分)接着从“底线意识”的角度论述“五不”的内容;
(1分)再从“基准意识”的角度论述“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的具体内容。
(1分)(再答论证思路)
(【评分标准】总分式论证结构1分,论证思路3分)
【解题要领】回答论证结构类题目,是在论证思路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结构特点。也就是说,答
论证结构,必须答论证思路。
【答题模板】先指出论证结构是什么,再简述这一结构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论证思路)
(四)论证特点类
题目形式:
材料一(或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两则材料在论证上有何共同特点?请简要说明。
【解题要领】论证特点所包括的内容则要广泛一些,如文章论点的提出方式特点、结构特点、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论证内容、语言特点等,作答时要依据材料内容实际,从以上几个方面思考,踩准得分点。注
意作答时内容表述力求简练达意。
相关知识点:
1.论点的提出方式、角度------开门见山、“以设问开篇”,“以生活日常引出话题”;“释义
开篇;另有卒章显志
2.论据的特点---准确性、新颖性、典型性
3.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驳立结合;先破后立,先立再驳
论证特点的题目,是比较大的一个概念,做题时必须全面考虑论述类文章的论证特点有哪些。论点的
提出方式、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技巧、论证语言等都应在考虑范围。
4.论证的结构---横式,并列式(总分总、总分、分总)纵式,层层推进(是一为一怎)对照式
5.论证的方法---突出的一种、多种综合(例证、引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归谬论证、
因果论证、假设论证等)
6.论证的语言——严密,准确,深刻,客观,逻辑性强;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句式变化;富有文采
等。
【高考真题例析】
【真题例析1】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示例】(1)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论点明晰,
结构清晰严谨。(2)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中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有力。(3)论证语言准确
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本题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得分点突破口: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
【真题例析2】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示例】①结构上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观点鲜明,论证思路清晰。②从空间
和时向两方面论述作品特点,论证全面,说服力强。③多用例证,说理透彻,可读性强。(本题6分,每
点2分。)
得分点突破口:论证结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真题例析315.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的共同点。(6分)
【答案示例】(1)都阐释了美育的功能特点;(2分)(2)都采用了并列的论证结构;(2分)(3)都运用了
例证法和引证法。(2分)(如答出论证语言,酌情给分)
得分点突破口:论证内容+论证结构+论证方法
【答题模板】论点的提出+结构特点+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语言特点+论证内容(依材料实际而定)
【关键能力】
②综合分析,多角度分析文本的论证特点。
②论证语言特点是难点,考生要掌握信息类文本的共性特点,同时还要依据文本材料的语言个性特点。
【补充题型】
阅读议论文,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①准确严密的特点,大多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分寸感强,用语贴切的角度分析。
②以从限制性词语的使用方面进行分析。
③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④从修辞的角度、句式的多样与变化所体现的论辩力量和表达的语势方面加以理解和体会其用词的鲜
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⑤语言的逻辑性强,内在联系紧密,使论述的道理更严密、准确,富有说服力方面进行分析。
新高考模式下考查形式如下:
本文论证语言呈现XXX、XX特点,请结合材料(某段)进行分析。
材料X的语言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例如:
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设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
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
分析:“肤浅”“深刻”是用以表明认识程度的一组反义词,说明两者的差距,而且在“肤浅”贫乏”
之前加上了“何等”二字,说明其严重的程度,后面用了“得多”二字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的实际情况。
(五)概括信息类
题目形式:
标准形式:材料一和材料二话题相同,表达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题目变式:
①有人认为,材料一写了XX,材料二写了XX。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②请概述材料X中某一论述主体有什么特点。
③对材料论述的某一问题(现象),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有哪些治理措施?
等等。
④材料X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某一话题的。
【真题例析】
【真题例析111黄冈市2021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5.材料一作者对元艺术的相关研究深入,见解独到。请结合材料疏理出作者的主要观点。(6分)
【参考答案】5.①《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元小说”的杰出范本,具有显性的元艺术现象(是
显性的元小说):②历史上不乏真正的小说杰作、艺术杰作(人类艺术史上的小说作品、艺术作品)更大
量存在着隐性的元艺术现象;③“元艺术”研究既要关注那些显性的元艺术现象,更要关注更大量存在着
的隐性的元艺术现象;④“元艺术”研究留意于所谓的画中画、戏中戏、艺术中的艺术、作品文本的互文
关联,格外关注艺术中的相互影响作用,是元艺术的一个重要指向(对前人研究的肯定);⑤要更重视艺
术的自我省思(艺术的这种自我省思即元艺术的重要指向之一),要对过往陈腐的艺术传统予以反省、批
判,寻找、创造新的艺术语言、艺术呈现方式。
:答出③⑤各2分;其他各1分,答出两点即可。共6分。③⑤点是文本的主要观点。)
【真题例析2】
4.请概括两则材料论述内容的异同。
【参考答案】同:都对意象及其特性进行了讨论。
异:在内容上,材料一对意象和意境二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讨论了二者的关系:材料二只讨论了意象
而未讨论意境,侧重点是意象的特性/特征“多义性和象征性”。
【真题例析3】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上的联系。(4分)
【参考答案】①主题一致。两则材料都聚焦于中和之美,主题相同。②内容互补。材料一偏重论证中和之
美的利弊及对当今的现代意义,材料二偏重论证中和之美的价值和现代转化问题,两者可以互相佐证。
【真题例析4】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比较了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它们的论证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4.①材料一论证的侧重点是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整体性、统观性的、(51分)、“面西方是分
析性、积累性的(1分);②材料二论证的侧重点是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主观性强(十分):西方人客观性强(1
分)。
【几种概括方法】
L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
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
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3.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三、论述文第5题创新题型答题方法
【真题例解】
【2021年新高考语文I卷】5.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
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不要被不要被题目“情境化”噱头所蒙蔽,要看到题目背后考查的内容,也就是明确知道题目要我们
“答什么”。题目要求很明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结合材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的答案要以材料为依据,说白点,自己不能臆造,不可独创,“坚
信一切答案在材料中”,材料中肯定有这方面的观点表述。记住;题目从材料中来,答题到材料中去。
2.答题思路:题目所问一文本印证。由题目“问点”(题目所问切入点)推向文本“答点”(文本对
应得分点)。
“问点”:唐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是从诗的角度写两个动作。顾恺之说画,“手挥五
弦易,目送归鸿难”,内容也是谈到诗句中的两方面(手挥弦、目送鸿),但要扣住一“易”一“难”,
“易”“难”是画相对于诗而言的,答题在两者对比分析中得出。
“答点”诗和画的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在同一内容上会有什么差别,在文本中找。
反套路题,没有固定模式。本题答案思路:①两句话的字面意义理解:②引用文中观点③结合观点,
对这两句话进行解读。
【参考答案】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
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
“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题方法】
L审题,看要求。如看清从哪一方面来比较异同,这是答题的大方向;需要理解的内容是什么,在文
中找到对应的区域进行精读。不要被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氯检测试剂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推拉管形测力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整体硬质合金R锥度铣刀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反光标志牌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单臂式电镀自动生产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全自动燃油蒸气锅炉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中国改性纳米金刚石发动机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高速打浆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铸件模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试车防锈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2)教案
- 生物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第9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教案
- DB34∕T 2290-202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 2024年成都港汇人力资源管理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国企业工作人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中国企业投资缅甸光伏发电市场机会分析及战略规划报告2024-2030年
- 2024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实施规划方案(中建集团)
-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道带答案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劳动教育》-全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