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三圣雄甘地教学教案2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三圣雄甘地教学教案2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三圣雄甘地教学教案2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三圣雄甘地教学教案2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三圣雄甘地教学教案2人民版选修4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圣雄甘地【课标要求】1、讲解并描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2、相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了解甘地提倡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相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作用;并通过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和消弭印度教派纷争的努力中,相识甘地成为“圣雄”的主要缘由。结合印度历史发展过程,探讨甘地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并做出历史评价。2、过程与方法老师应注意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依据“成长一思想一实践一评价”的线索,搜集相关材料,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独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20世纪上中期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卑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人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敬重。甘地又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非暴力”学说存在局限性,深厚的宗教色调不利于冲破蒙昧主义的束缚。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擅长学习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1、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2、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教学难点】1、评价甘地其人。2、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印度,很多人立刻就会联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这个人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一有空就纺起纱来。他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阵激烈的欢呼,会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他就是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二)讲授新课生平简介:甘地,诞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派印度教徒刺杀身亡,时年79岁。一、成长历程(即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历程)1、早年身世及求学生涯①早年熏陶:仁爱、素食、苦行、不杀生甘地,于1869年10月2日诞生于印度西部卡提亚华半岛的波尔班达尔土邦(现古吉拉特邦)。甘地的家族信奉印度教,属于毗湿奴教派,奉行仁爱、不杀生与素食,提倡“苦行”。甘地家族在印度处于种姓制度的第三等吠舍,世代经商,甘地的祖父曾弃商从政,先后担当过卡提亚华半岛上几个土邦的首相,甘地的父亲和叔父也做过波尔班达邦王公的首相,这使得甘地家族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甘地的父亲忠勇侠义,慷慨大方,酷爱宗教,母亲是—位虔诚的宗教信徒,虽是文盲却熟谙事理,广交显贵。优越的家庭环境,使甘地受到良好的教化。小时候的甘地也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挚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瞒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去卖(因为向哥哥借钱在外游玩,还不出钱来,把镯子的一小部份刮掉、卖掉,再还給哥哥钱)他始終不敢向父亲承认他所犯下的过错,甘地准备把他犯下的全部罪过都写在一张紙上,情愿接受父親的惩处,当时甘地的爸爸刚好也在生病當中,看过之后,很难受,就病重去世了。甘地特别难受,发誓肯定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第一次“非暴力教化”性情:按部就班、害羞羞怯②英国求学:驾驭丰富法律学问基督教影响——宗教观的形成(不要与恶人作对)甘地7岁起先上学,18岁中学毕业后考取萨玛达斯学院,其次年9月远赴英国留学,攻读法律。甘地学习特别刻苦,不仅读遍全部的课本,还深化细致地攻读了拉丁文的《罗马法》,花了9个月读完英国的一般法,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专业学问。除阅读专业书籍外,甘地还广泛涉猎各种宗教书籍,阅读印度圣诗《纪达圣歌》,并初次接触《圣经》,对《新约》爱不释手。其中《登山宝训》中所说“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假如有人拿你的内衣,你就连外衣也让他拿去”对甘地颇有影响,对他后来“反对暴力,主见忍受”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1891年6月,甘地学成归国,担当律师。③南非工作:领导南非争取印侨权益斗争——人生观的滋生(第一次尝受到种族卑视的味道)接受托尔斯泰思想——形成社会政治观以非暴力为武器领导反南非种族卑视的斗争,迫使南非政府废除卑视印度人的法律。1893年4月,甘地应印度一家商行聘请,去英属殖民地南非处理一起4万英镑的债务纠纷。出乎意料的是,南非之行成为他重大的转折。南非存在着严峻的种族卑视问题,统治南非的欧洲白人看不起有色人种,印度侨民地位极其低下,被称为“苦力”。南非政府甚至规定印度侨民必需领取特制身份证,交纳人头税,印度婚姻无效。甘地起先投身到南非印度侨民争取同等权利的斗争之中。1894年5月,他发起组织了纳塔尔印度人大会,领导印度侨民进行集会抗议,抵制卑视印度人的法案。1899年英布斗争爆发,甘地组织印度人救援队为英军服役,以谋求英国殖民政府改善印度人的地位。1904—1910年期间,甘地创办了凤凰新村和托尔斯泰农场,进行非暴力斗争。在反对南非种族卑视的斗争中,甘地渐渐形成了“非暴力”思想。甘地在南非的22年,以“非暴力反抗”为武器,领导近10万印度侨民取得斗争的成功,迫使南非政府废除卑视印度人的法律。1914年1月,南非政府宣布废除人头税,承认印度的合法婚姻,甘地因此赢得人们的敬重。④回国斗争:印度国大党领袖,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印度国大党:即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的政党。最初只要求在英国统治机构中让印度享有较大的代表权;1906年提出印度独立、抵制洋货、提倡本国民族工业和民族教化的斗争目标;1920年,在甘地的领导下,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提出“非暴力主义”思想(1)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缘由①家庭影响: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②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的影响。③接受托尔斯泰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同等的思想。④在南非尝到种族卑视味道。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来源于宗教。印度是一个有着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佛教和印度教都主见以忍让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甘地家族信仰印度教,吉拉特《以德报怨》的格言诗“逢德报以善,用德报以怨”,成为甘地的座右铭。在伦敦,他结识了各种思想流派的学者和挚友,潜心阅读了各种宗教典籍,《新约》中的博爱思想对甘地影响很深。在南非,甘地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见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同时大量阅读了鲁斯金的《等到这最终》、托尔斯泰的《天国在你心中》和索罗的《非暴力反抗的使命》等著作,接受他们关于财宝、泛劳动主义以及非暴力的主见,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思想,以慈爱的典范去改造人类,甘地主见爱和真理的统一,一方面坚持真理,另一方面宁愿自己做出牺牲也不加暴于敌人。(2)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内容①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消极反抗)②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坚持真理—核心)补充:甘地主义包括①哲学思想:宗教泛爱论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想结合的政治哲学(有利于团结印度不同种族、信仰、民族的人们共同反对殖民统治)②政治主见:非暴力不合作:以不合作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以非暴力限制群众的斗争(反映资产阶级的两面性)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发展民族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古老文明,反对西方近代的物质文明)④社会思想::建立同等和谐的社会:人人团结、小生产者互助同等。3、“苦行僧”生活①“苦行游说”:四处游说,缓和各教派之间的冲突。②土布运动:提倡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评价:①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体现了其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②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1915年初甘地回到印度,受到各界人士的隆重欢迎。时值印度宗教纷争四起,为了使各派和谐相处,甘地“苦行游说”,赤脚走遍印度的穷乡僻壤,到处传播“非暴力主义”思想,同时了解到印度农村广阔人民的疾苦。甘地认为印度人民贫困的根源首先在于农村织布机的衰落,复原传统的手工织布劳动才是振兴广阔农村的关键。“古老的传统工具、犁耙和纺车培育了我们的聪慧才智,为我们带来了华蜜。假如人类独创创建生产牛奶、奶酪和牛类工具的时代到来,那么我们现在必需回到我们的祖先运用简陋工具的时代。”“印度放弃土布,无疑铸成大错,印度因此无法履行民族义务。”1915年5月,甘地创建“真理学院”,大力提倡土布运动,号召复原运用手摇纺车。他带头坚持每天纺纱半小时,坚持身穿土布衣服,从今再也没有变更。“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乌黑,随身携带一架木制纺纱机,一有空就纺起纱来,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阵欢呼,身后都会追随大批信徒”——这就是圣雄甘地,一个苦行僧式的人物。土布运动影响了整个印度,体现了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也是甘地争取印度自治斗争的重要方式,赢得了印度下层人民的广泛支持。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运动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缘由)2、运动内容:包括“非暴力反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看法两部分①学生罢课,抵制英人学校②律师抵制英人法庭③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④士兵不接受英发奖章3、运动特点:实行和平和合法的手段4、主要形式:土布运动,食盐进军、不合作和绝食祈祷。5、过程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次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间一战后(1919-1922)1930年二战后缘由阿姆利则惨案(导火线)1929经济危机,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二战后,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印度人民剧烈抗拒经过基拉法特会议:第一次提出“不合作”的主见。三步走:①印度人放弃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荣誉;②拒绝为殖民当局工作;③抵制洋布,拒绝纳税1930年的“食盐进军”,标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争取印度的统一与独立结果(1)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其经济势力的侵略。(2)1922年,发生乔里乔拉村暴力事务后,甘地宣布终止运动相互妥协:《甘地——艾尔文协定》,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人民煮盐。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6、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①主动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加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念。最终印度取得了自治。②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三、甘地人生结局1、晚年主见印度统一:2、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冲突,主见各派合作3、1948年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四、评价甘地1、功绩:①创立并宣扬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加印度人民的自信念。③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冲突,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诞生命,宏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敬重。2、局限:①政治: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②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③对外: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3、总体评价: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先驱,无愧“圣雄”、“国父”称号。我们下代的子孙唯恐很难信任,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