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单元素养评价(三)(第3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无细胞结构,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选C。病毒无细胞结构,是异养生物,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A错误;蚯蚓是需氧生物,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错误;硝化细菌是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正确;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部分,D错误。2.(2024·大庆高二检测)下列可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①初级消费者,其次养分级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④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型生物⑥自养型生物,第一养分级⑦自养型生物,初级消费者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⑤⑥ D.①⑥⑦【解析】选C。初级消费者属于其次养分级,①正确;次级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②错误;分解者是腐生生物,③正确;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④错误;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是异养型生物,⑤正确;生产者均为自养型生物,属于第一养分级,⑥正确;初级消费者是其次养分级,是异养型生物,⑦错误。3.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削减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入,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从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下列关于提倡素食的好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提倡素食能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提倡素食能削减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D.提倡素食能使人类从生产者中获得更多的能量【解析】选B。素食使人类干脆食用生产者,所以使食物链缩短,A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下一个养分级同化量与上一个养分级同化量的比值,一般在10%~20%,所以提倡素食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提倡素食缩短了食物链,所以能削减能量的散失,C正确;提倡素食能使人的养分级降低,缩短了食物链,削减了能量的散失,所以人类能获得更多的能量,D正确。4.(2024·齐齐哈尔高二检测)食物链长度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的缘由是 ()A.随着养分级的上升动物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多B.随着食物链的延长最高养分级可得到的能量越来越少C.随着食物链的延长最高养分级的动物的天敌越来越少D.随着食物链的延长最高养分级的动物获得食物所需的面积越来越大【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能量随养分级上升而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流经5个养分级后所剩下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一个种群生存的最小须要量所以一条食物链的养分级一般不超过5个,B符合题意。5.各个养分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养分级生物为栎树,其次养分级生物为昆虫,第三养分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养分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解析】选B。在某一栎林中,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养分级的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养分级的数量小于第三养分级的数量。6.如图甲、乙、丙分别代表某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属于其次养分级,均为植食性动物B.甲→乙和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左右C.甲、乙、丙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图中箭头仅表示能量单向流淌,不能表示物质移动【解析】选C。乙表示消费者,包括处于其次养分级的植食性动物和其他养分级的动物,A错误;丙为分解者,不能参加食物链的组成,甲→乙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能为10%左右,B错误;甲、乙、丙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正确;图中箭头能表示能量单向流淌,也能表示物质移动,D错误。7.(2024·郑州高二检测)图1是水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内卷叶螟的改变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种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水稻田生态系统内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植物都是生产者B.卷叶螟粪便中的能量值为P,卷叶螟呼吸消耗的能量值为RC.图2可反映诞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具有双向性和逐级递减性D.利用标记重捕法可估算该水稻田生态系统内青蛙的种群密度【解析】选D。该水稻田生态系统内的蚯蚓属于分解者,A错误;卷叶螟粪便中的能量值为M摄入量-M1同化量,B错误;能量流淌具有单向流淌和逐级递减的特点,C错误;青蛙的活动范围比较广,可采纳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该方法只能估算,D正确。8.(2024·长春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消费者的食性越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大B.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生产者在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选A。动物的食性越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小,A错误;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即细胞呼吸来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B正确;生产者在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如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而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C正确;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D正确。【补偿训练】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该图既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也能精确表示能量流淌过程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全部种群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解析】选D。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④过程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代表能量流淌,B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即甲、乙、丙之间)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C错误;群落包含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全部生物的总和,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正确。9.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只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参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因而其是自养生物C.秸秆中的化学能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不会被农作物汲取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其不属于生产者【解析】选C。土壤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作用、固氮作用等参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错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为异养生物,B错误;秸秆中的化学能不能被农作物再汲取利用,C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是生产者,D错误。10.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②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来非生物环境④其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选B。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部,①错误;碳元素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者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②错误;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回来非生物环境,③正确;碳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淌,物质循环是能量流淌的载体,能量流淌是物质循环的动力,④正确。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复原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复原力稳定性低B.人造单纯林易受到破坏的主要缘由是养分结构简洁,自我调整实力弱C.假如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会被破坏D.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选C。森林生态系统的复原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复原力稳定性低,A正确;人造单纯林易受到破坏的主要缘由是养分结构简洁,自我调整实力弱,B正确;在肯定限度内,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可以靠自身的调整实力,维持其相对稳定性,C错误;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12.一个系统作用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或抑制了这个系统的工作,假如是促进,该调整就是正反馈,反之则是负反馈。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整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整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丙→甲C.乙肯定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最可能是草本植物D.图1中存在负反馈调整,图2中存在正反馈调整【解析】选D。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图1中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由图1中种群数量的改变,可得出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乙→甲→丙,B错误;图中乙的养分级肯定比甲和丙低,但不肯定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错误;图1是负反馈调整,图2是正反馈调整,D正确。13.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缘由是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②其复原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强③其反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强④有比较困难的养分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一种生物大量削减后,其位置可由同一养分级的多种生物取代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解析】选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困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越强,①正确;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复原力稳定性强,反抗力稳定性弱,②错误;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洁,森林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强,③正确;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养分结构困难,④正确;地球几乎全部的生态系统所须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⑤正确;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越困难,处于同一养分级的生物种类繁多,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传到顶级,某养分级的一些生物消逝,可由该养分级的其他生物代替,⑥正确。14.为助力“漂亮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养分化水体实施生态复原,先后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丢失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汲取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胜利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复原的重要手段【解析】选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是有限的,不是丢失,A错误;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由于其茎叶部分高出水面,因此它们更能够充分地利用光照,因此引种芦苇、香蒲既可汲取水中的无机盐,又能通过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正确;放养植食性鱼类,其可以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物,这样,浮游植物中的能量就流向鱼类,进而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正确;这一胜利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复原的重要手段,D正确。15.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选B。信息传递对于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A项正确;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向着有利于人的方向流淌,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一般是10%~20%,B项错误;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有差异,C项正确;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D项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假如有人大量捕获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峻C.蛇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D.鼠的数量快速增加【解析】选B、C。大量捕获蛙,短期内会导致害虫数量增多,水稻虫害严峻,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A错误,B正确;大量捕获蛙,蛇因蛙的数量削减而捕食的鼠的数量增多,因此短期内,蛇的数量会基本不变,而鼠的数量会快速削减,C正确,D错误。1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肯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一般状况下②为①的10%~20%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行逆转,所以能量流淌具有单向性【解析】选A、B、D。相邻两个养分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A正确;输入每个养分级的能量中,有一部分通过该养分级生物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B正确;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养分级同化量的一部分,去路包括在⑥途径中,C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不行逆转,所以能量流淌具有单向性,D正确。18.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假如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解析】选A、B、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流淌,A正确;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a代表植物的光合作用,b、d、g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c代表捕食,e、f代表动植物的残枝败叶、遗体和粪便流向分解者,B、C正确;该生态系统在一年中保持平衡状态,a=b+c+e,但是不同的季节不肯定保持平衡,如夏季植物正常生长较快,a>b+c+e,D错误。19.科学家测定了某地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的改变,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用化石燃料的增加、植被的破坏是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的主要缘由B.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改变规律是:夏季下降,冬季上升C.大气中CO2浓度的季节性改变与植物光合作用CO2利用量的季节性差异有关D.在草原上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有效措施【解析】选D。运用化石燃料的增加、植被的破坏是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的主要缘由,A正确;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改变规律是夏季下降(因为植物生长旺盛,汲取CO2多),冬季上升(因为植物光合作用减弱),B、C正确;降低大气中CO2含量可以一方面削减CO2的排放,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但在草原上大面积植树造林是行不通的,因为草原比较缺水,种树不简洁成活,D错误。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淌、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养分化水体出现蓝细菌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物质循环的特点B.信息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C.食物链各养分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非生物环境中的CO2可以在某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解析】选A、B。富养分化水体出现蓝细菌水华是大量无机污染物(如N、P等)排到江湖中导致蓝细菌大量繁殖,为物质循环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的反复性,A正确。信息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比如草原上,草的绿色给羊传递了可食用的信息,羊不传信息给草,这是单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B正确。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成分,C错误。物质循环指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21.(8分)(2024·海南高考)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犹如“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犹如“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的实力。(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青蛙。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重要环节;能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2)自我调整的实力(3)青蛙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重要环节;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2.(9分)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和;调查农田中鼠的种群密度常用法。
(2)如将蛇的食物比例由青蛙∶鼠=1∶1调整为1∶2,水稻生产量不变,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蛇的数量是原来的倍。
(3)鼠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水稻田中长有水稻、杂草,水面有红浮萍、水中有鱼、水底有田螺,该现象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结构。
(5)每年春季是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不断地鸣叫吸引着雌蛙完成交配,这属于信息,可见,信息传递对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1)图中食物网含有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调查农田中鼠的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2)如将蛇的食物比例由青蛙∶鼠=1∶1调整为1∶2,水稻生产量不变,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设该生态系统原来能承载蛇的数量为X,则水稻生产量为1/2X÷10%÷10%÷10%+1/2X÷10%÷10%=550X,设后来该生态系统能承载蛇的数量为Y,则水稻生产量为1/3Y÷10%÷10%÷10%+2/3Y÷10%÷10%=400Y,而水稻生产量不变,因此550X=400Y,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蛇的数量是原来的1.375倍,即Y∶X=550÷400=1.375倍。(3)鼠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余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水稻田中长有水稻、杂草,水面有红浮萍、水中有鱼、水底有田螺,该现象体现了稻田中有群落的垂直结构。(5)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利用该信息完成交配,体现了信息对维持种群的繁衍有重要作用。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标记重捕(2)1.375(3)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4)垂直(5)物理种群的繁衍23.(12分)某生态系统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形成肯定的养分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相关的能量值。下图中的B表示种群甲同化的能量,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回答下列问题: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的能量/kJ1.1×1082.0×1071.9×1099.0×1073.4×106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5.6×1079.5×1063.1×1084.2×1072.2×106(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图中的C表示种群甲用于的能量,其中④的能量值为kJ。
(4)图中种群甲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应属于(填序号)所对应的能量值。
(5)分析上图,能量在养分级之间逐级递减的缘由是。
【解析】(1)依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结合相邻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可知,丙是生产者,甲和丁是初级消费者,乙是次级消费者,戊是三级消费者。食物网如图:(2)种群乙的同化量是2×107kJ,戊的同化量是3.4×106kJ,乙和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4×106÷(2×107)×100%=17%。(3)图中的C表示种群甲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中④的能量值为同化量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即1.1×108kJ-5.6×107kJ=5.4×107kJ。(4)⑦表示种群甲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5)一个养分级同化的能量有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有部分传递给了分解者,还有部分存于体内,因此只有一小部分流入下一养分级,故能量在养分级之间逐级递减。答案:(1)(2)17%(3)生长、发育、繁殖5.4×107(4)⑦(5)一个养分级同化的能量有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有部分传递给了分解者,还有部分存于体内,因此只有一小部分流入下一养分级24.(11分)(2024·福州高二检测)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退化,严峻威逼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爱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复原已退化的生态系统,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复原生态学”应运而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复原生态学”主要探讨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何尽快复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和信息传递。
(2)“复原生态学”主要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特殊强调生态系统的实力与生物的适应性。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3)复原生态的目标是重建某一区域历史上曾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复原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
(4)我们应当主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荒山、沙地复原为绿水青山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明显提高,缘由是。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养分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淌、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与生物的适应性。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3)复原生态的目标是重建某一区域历史上曾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复原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明显提高,缘由是将荒山、沙地变为绿水青山,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组分,使食物网变的更困难,自我调整实力增加,反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养分结构能量流淌、物质循环(2)自我调整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3)结构和功能(4)将荒山、沙地变为绿水青山,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组分,使食物网变的更困难,自我调整实力增加,反抗力稳定性提高25.(15分)(2024·山东等级考)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削减化肥、农药的运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主动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状况如表所示。取样深度(c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类)食物网困难程度(相对值)常规农业151.060-10有机农业191.23无公害农业171.10常规农业131.0010-12有机农业181.11无公害农业161.07(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养分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某同学依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推断依据是
。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依据是。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缘由是。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探讨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削减,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缘由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1)依据图示的食物网可知,捕食性线虫是最高养分级,而食细菌线虫是中间养分级的生物,因此捕食性线虫没有下一养分级,即其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入下一养分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而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是一个生态系统。(2)土壤深度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从表格数据可知,有机农业的生物组成成分多,食物网的困难程度大,稳定性高,因此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有机农业。(3)镉是很难被降解的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养分级的增高而不断富集,因此由于捕食性线虫所处的养分级最高,因此其体内镉含量最高。(4)依据图中信息可知,长期施用有机肥后,首先会导致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削减,削减量多于因根系植株增长而增加的量,因此最终会导致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削减。答案:(1)流入下一个养分级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垂直有机农业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困难程度高(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渐渐积累(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削减,削减量多于因根系植株增长而增加的量【补偿训练】1.如图表示初级消费者能量流淌的部分过程,括号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在A、B处加上标有呼吸作用的箭头B.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修合同附件
- 2024年度物联网技术研发与运用许可合同3篇
- 工程质量各项检测委托合同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标的详细规定3篇
- 专业无人机设备租赁合同合同范本
- 2024年新建住宅小区外墙涂料选购合同3篇
- 暖气安装合同专业版
- 2024年度企业购销合同3篇
- 2024年度福州无人机研发生产合同3篇
- 2024年度动画技术研发与保密合同3篇
- 18项医疗核心规章制度
- 5《对韵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四川省通信网络建设招标文件
- gps抵押车合同范例
-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2024-2025学年
- 大油画课件教学课件
- 矿山系统机电技术人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安徽房屋租赁合同样本(三篇)
- 英语-2025届九师联盟高三11月质量检测巩固试卷+答案
- 计算机文化基础2
- 2024-2030年芯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