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享誉世界的手工业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1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享誉世界的手工业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2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享誉世界的手工业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3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享誉世界的手工业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4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享誉世界的手工业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限时集训(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史料记载:“古代中国实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A[依据材料可知,妇女在农家亦有其必要的工作,“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在农隙实行婚礼,可以不至妨及农事,所以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古代中国实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C项与材料无关;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2.右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探讨者发觉,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运用,一牛挽犁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B.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B[材料“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运用,一牛挽犁渐渐取代了耦犁”说明冶炼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与土地私有无关,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技术更新推动生产发展,解除C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解除D项。]3.(2024·郑州模拟)北朝时期,土地买卖仅限于永业田,仅仅“得卖其盈”,“买所不足”;到唐朝时,在好几种状况下,口分田都可以买卖,广阔贫困农夫可依法货卖自己的份地。这一改变(l)A.加速了大土地全部制的发展B.稳固了自耕农经济C.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减轻了农夫赋税负担A[“口分田都可以买卖”体现出唐朝均田制的瓦解,土地兼并进一步发展,加速了大土地全部制的发展,故选A项;土地兼并的发展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瓦解,解除B项;均田制的瓦解削减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解除C项;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的发展,使农夫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加重了农夫赋税负担,解除D项。]4.宋朝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改变,以及南方的开发、农作物的传播与发展,原来的作物种植结构几乎全被突破,以粟、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被以稻、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取代。其主要缘由是()A.稻麦轮作使耕地亩产增加B.粟的产量已达传统农业极限C.玉米种植面积快速扩大D.北民南迁刺激江南麦类发展A[材料“以粟、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被以稻、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取代”说明稻麦轮作更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故选A项;B项表述过于肯定,故解除;明清时期中国起先种植玉米,故解除C项;D项不是主要缘由,故解除。]5.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松江一带“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太仓等地“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八”,嘉兴地区“物产直稻”却“每不能自给,待食于转输者十之三四”。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经济结构的变动 B.城镇化进程的加快C.农业经济的衰退 D.人地冲突日益尖锐A[依据材料可知,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超过农作物,这体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故选A项;城镇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其次、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这与题干信息不符,故解除B项;江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反映的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故解除C项;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体现人地冲突,故解除D项。]6.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白西周晚期()A.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B.宗法分封制严峻破坏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A[由材料“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可知,西周晚期已出现土地私有化的趋势,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故解除B项;题干未反映青铜铸造的工艺,故解除C项;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这一制度下不允许土地买卖,故解除D项。]7.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全国已开垦的田地为827053600汉亩,人均拥有田地13.88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人均可占有的土地数量100汉亩。据此可知()A.农业资源得到全面开发B.经济重心实现南移C.土地兼并成为社会问题D.土地问题亟须解决D[材料“公元2年……人均拥有田地13.88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人均……100汉亩”说明当时土地数量偏少,不能满意农夫需求,这一问题亟须解决,故选D项;材料反映不出农业资源是否得到全面开发,故解除A项;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才完成,汉代时期经济重心仍旧在黄河流域,故解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地主和农夫所占有土地量的比例,故解除C项。]8.宋太宗曾颁发圣旨:“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这反映了宋代()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起先出现土地全部权登记制C.已有明显产权意识D.实行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材料反映了典卖东西要“并立合同契四本”,说明宋代已经有产权意识,留意利用契约爱护自己的产权,故选C项;由材料可以看出有土地买卖存在,但无法说明相当频繁,故解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从宋太宗时期才起先出现土地全部权登记制,故解除B项;宋代政府虽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不符合题意,故解除D项。]9.商王武丁妻子的妇好墓,曾出土200多件青铜礼器、5件大铜铎、16件小青铜铃、44件青铜器具、4件青铜镜、1件青铜勺、130多件青铜兵器、4个青铜虎、20余件其他青铜器。这些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代青铜器()A.生产地点广泛 B.品种种类单一C.铸造水平较高 D.日常应用普及C[在商代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种类比较多,数量也比较多,这充分反映出商代青铜器的铸造水平较高,故选C项,解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这些青铜器的生产地点,解除A项;商代的青铜器铸造技术比较发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普及,解除D项。]10.秦统一后,对酿酒业征收重税,导致酒价极高,十倍于成本;《秦律·田律》还规定禁止农夫酿酒,沽卖取利。这些举措旨在()A.使酿酒业获健康稳定的发展B.杜绝贪腐奢侈之风的兴起C.稳定市场秩序便利商业活动D.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D[酿酒业的发展与盛行会耗费大量的粮食,限制酿酒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进而增加整个国家的赋税收入,故选D项;严格限制酿酒业无益于该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与杜绝贪腐奢侈没有关系,故解除A、B两项;酿酒业属于商业的一种,对其课重税明显不利于商业活动的健康发展,故解除C项。]11.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一般铁炉每炉可装矿砂2000余斤,一日出铁6次,共需矿砂万余斤,燃料运用煤炭。这反映出当时()A.雇佣劳动的盛行 B.生产技术停滞不前C.手工业得到发展 D.政府对冶铁的重视C[由材料可知,明代炼铁中须要的铁矿砂和燃料的量比较大,这体现了明代的冶铁规模比较大,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故选C项;冶铁规模较大不能反映雇佣关系的产生,故解除A项;冶铁规模大与技术停滞不前没有关系,故解除B项;材料未体现官府对冶铁的看法,故解除D项。]12.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元代明初明末清初官窑4758346官搭民烧(窑)-26941民窑220285356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手工业快速发展D.政府丢失了对经济的限制C[材料反映出从元代到清初民窑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现出私营制瓷业发展快速,但不能体现出制瓷业利润的改变,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能体现民窑数量上占主导,但不能说明官窑在制瓷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解除B项;民窑数量增加不代表政府无法限制经济,故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魏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全部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激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淌的改变无常,使宋代土地全部权的转换特别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和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逝,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旧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肯定的不利影响。——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学问》材料二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起先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拓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很多领主买下农夫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快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亲密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困的农夫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作用。——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10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其次句话和所学学问概括即可;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四、五句话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当时中国和英国的社会性质,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不同所在;其次小问,从宋代农业的发展和土地兼并带来的影响上分析租佃关系的发展对宋朝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相关学问上分析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历史背景:唐中后期以来土地兼并日益严峻;宋朝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频繁。特点:租佃关系更加普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更加松弛(或佃户地位有所提高);佃户与田主形成相互依存关系。(10分)(2)本质不同:宋代租佃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属于封建生产关系;英国圈地运动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影响:宋代租佃制进一步推动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佃农生产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土地的过度集中,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英国圈地运动加速农夫与土地的分别,引起了农夫阶级的分化;推动英国社会结构发生改变;推动了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化;为资本主义发展供应了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国内市场,为工业革命打算了条件。(15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秋战国公元前338年,苏秦对秦惠文王说:“(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所谓天府(关中平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秦汉时期《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在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关中和巴蜀并称“天府之国”,这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史上最辉煌绚丽的时期唐宋时期唐初曾转东南之粟以供京师;安史之乱后,关中粮食供应,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南宋学者说: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盐池之利,今称海盐,天下仰给,而解盐荒芜;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无闻;浇灌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反映了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缘由》等整理依据材料,自拟一个详细的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首先拟定论题,依据表格内容可知不同时期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并不断发生着改变。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关中及巴蜀地区开发比较早,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而到了唐宋及明清时期,中国东部及东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远远超过西部,而西部却慢慢衰落,所以围绕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这些改变提出相关论题,并进行阐述,最终对阐述进行总结。答案:示例一:论题: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不断变动)(2分)阐述: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铁器和牛耕的应用,以及水利工程大规模的兴修,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隋朝政治统一,大运输河开凿,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东部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唐代关中粮食供应,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宋代,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没落,表明东部经济发展很快,西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