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把握】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原则总目标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追根溯源—why把握当下—how明确目标—what展望未来—how前提关键防线基础目标主体基础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考情
分析课标要求年份省份试题类型考查考点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2024江苏选择题科学立法2024广东选择题严格执法、公正司法2024浙江6月非选择题公正司法2024甘肃非选择题公正司法2024山东选择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24湖南选择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24北京非选择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23重庆选择题科学立法2023湖北选择题2题科学立法;全民守法2023浙江6月选择题2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2023浙江1月选择题科学立法2023江苏非选择题科学立法2023辽宁选择题严格执法2023海南选择题严格执法2023全国甲非选择题严格执法2023广东选择题公正司法2023山东选择题科学立法、公正司法2023天津选择题公正司法2023福建选择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23重庆非选择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23新课标非选择题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基本要求★主体★内涵、(原则、特征)意义★推进具体要求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保障、防线)全民守法(基础)●一站式主干梳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尊重规律,提高法律质量。原则:立法体现国体顺应时代,符合国情实际,遵循立法规律。执法机关严格依法办事。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特征:程序和结果公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维权国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公民道德建设①原则+坚持党的领导;②依法立法;③发扬民主;④合理设定权利义务、权力责任。①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②规范执法;③公正执法;④文明执法①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②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和结果公正);④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靠人民;⑤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有利于提升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立良善之法,完善法律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法制前提,双治现代化捍卫法律权威和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建设法治政府。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行政机关(最重要)司法机关全体社会成员二、知识归纳1.(2023重庆,7,3分)我国外贸法以及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变迁过程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①外贸立法与改革之间呈现出了良性互动②国务院在自贸区无权制定外贸行政法规③先行先试是外贸法制定修改的必备程序④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方式逐步优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考点应用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外贸法,确立外贸经营审批制度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外贸法,取消外贸经营审批制度,确立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2019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自贸区试点取消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外贸法,取消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企业自动获得外贸经营权2.(2024山东,5,3分)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做好相关工作,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相关典型案例。
案例:王某向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称,其购买的某普洱古树茶添加某稀有寄生植物属于食品中违法添加药品行为。该局调查后决定不予立案。王某不服,对该局提起诉讼。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该稀有寄生植物在云南本地长期有与普洱茶共同饮用的习惯,也未被纳入相关部门的药品名录,故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高法坚持党的领导,完善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法律体系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规范履行职责,依法接受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③区法院依据事实和法律裁判民事纠纷,支持行政机关严格执法④最高法通过典型案例为审判机关提供示范指引,维护市场秩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考点应用内涵原则是什么怎么办三原则三措施三统一9.1科学立法①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②符合国情和实际③遵循逻辑和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比较】①有法可依主要是从“量”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量”;
②科学立法主要是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归纳总结一:科学立法(前提)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科学立法内涵+立法方向)符合国情和实际,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立法实效)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立法方法)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人民性)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合理性)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内涵+原则推进科学立法重难点突破一:如何推进科学立法(如何提高立法质量)三原则+三措施+三统一99页《探究与分享》(教材变更)第五条
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第六条
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第七条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依法立法发扬民主(民主立法)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注意:1.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2.我国立法体制:即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层级分权相结合的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有各种的立法权限;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好各层级的立法权。3.立法工作格局: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4.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根本法--基本法--具体法
5.立法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6.立法技术:是指在整个立法过程中产生和利用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包括立法体制确立和运行技术、立法程序形成和进行技术、立法表达技术等。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P98)知识拓展1:区分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有立法权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最高)及地方各级人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国家监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法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机关授权立法知识拓展2: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注意:①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立法权的机关②立法机关≠国家权力机关③县级人大(自治县除外)、乡镇人大没有立法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侧重体现立法活动的科学属性突出了立法活动的人民属性对立法活动的合法属性予以关注核心尊重和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法律自身特点立法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立法权区别措施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联系坚持依法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三者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体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拓展3:比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1.(2023浙江1月,17,2分)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扩中”“提低”等重大改革任务,并结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准立法切口,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这一做法(
)A.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B.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诉求C.规范了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D.完善了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B考点一:科学立法——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2.(2023浙江6月,10,2分)2023年,浙江省人大全面修订了2006年出台的《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并针对我省微型企业达到企业总数85%的现状,将条例更名为《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由此可见,浙江省人大(
)①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②坚持民主立法③授予微型企业必要权力
④根据实际立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考点一:科学立法——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制定是如何实践科学立法的?
近年来,虽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显著,但是生态问题仍然严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黄河立法工作。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黄河保护法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相关部门多次公开征求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和立法座谈会,进行实地调研,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经三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高票通过并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黄河保护立法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该法是针对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制定的,将对黄河流域的治理起到促进作用。做到依法立法。该法的立法过程中遵循了立法工作规律,从颁布纲要到纳入计划,从立法草案到保护法通过,符合立法程序。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合理设定权力与责任。该法根据黄河治理需求,授予国务院有关部门及黄河流域沿线地方政府必要的权力和责任。现实应用归纳总结二:严格执法(关键)是什么:内涵怎么办9.2严格执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规范执法坚持公正执法坚持文明执法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为什么:意义知识拓展4:执法和执法机关(1)广义的执法:司法执法+行政执法+监察执法;广义的执法机关包括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监察机关等。(2)狭义的执法:行政执法;狭义的执法机关是指行政机关。(3)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在现代社会,国家行政机关被称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后者制定的法律主要由前者贯彻、执行。
目前,我国大约有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的行政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来执行。
行政执法机关具体包括公安、工商、税务、质量技术、食品药品、环保、城建、卫健、城管、渔政、林业、矿产、交通、劳动安全等部门。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根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严格遵循行政程序,并根据自身判断所作出的行政决定,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节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名词点击1.(2023辽宁,6,3分)甲公司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乙公司侵犯其商标权,该局受理后展开调查,经查明事实,对乙公司作出行政处罚。乙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维持该行政处罚决定,驳回了乙公司的诉讼请求,乙公司未上诉。这体现了该局(
)①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范地行使了行政权力②对争议事实进行查证,有效化解了行政争议③运用了行政裁决、行政诉讼等纠纷解决机制④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彰显了公平正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考点二:严格执法——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2.(2023海南,7,2分)随着互联网发展,各类“自媒体”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自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一些问题,扰乱了网络秩序,干扰了人们正常生活。针对相关问题,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整治“自媒体”乱象(
)①彰显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决心②能有效破解“自媒体”经营管理难题③是政府依法履行基本职能的具体现④有助于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公共生活秩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考点二:严格执法——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归纳总结三:公正司法(防线、保障)是什么怎么办9.3公正司法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意义:司法程序、结果公正的意义P104内涵: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表现:程序、结果要公正为什么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程序(过程)公正≠结果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在立案、审理、判决等环节坚持公开公正。
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结果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素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前提和基础、手段和保障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结果和最终目的知识拓展5:比较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1)司法机关(狭义):人民法院——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依法对司法机关、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诉讼和相关执法过程中是否正确实施法律进行监督;代表国家对刑事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2)监察机关:指的是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对违纪、违法、犯罪的案件追究刑事责任需移送检察机关)(3)司法行政机关:如司法部、司法厅、司法局等,属于行政机关。
主要负责刑罚执行、罪犯改造、律师管理、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管理、组织司法考试等工作。知识拓展6:区分司法机关、监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思考:是否意味着不受任何主体影响?是否是“司法独立”?1.依法独立行使≠不受任何主体的影响①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②法院、检察院受同级人大、上级法院、检察院监督;③法院、检察院受党的领导;④法院、检察院受各民主党派、新闻媒体、其他社会团体、公民的监督。2.依法独立行使≠司法独立我国司法机关显然不可能独立于权力机关,它只有相对独立性,就是在办理司法案件时,享有法定的独立审理和决断权,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具有本质区别。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监督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每个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各自独立,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监督只能通过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来进行,上级法院不能直接指示下级法院如何办理具体案件。与人民法院不同的是,人民检察院的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关系,全国检察机关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行使检察权。1.(2023·福建)在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多组数据呈现“一升一降”的特点引人注目。例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抢劫、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一升一降”说明(
)①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社会秩序持续向好②司法办案重点适时调整,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③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社会法治化水平稳步提高④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考点三:公正司法——建设法治中国的保障、防线(2024广东,7,3分)广东某市实施“政协+检察”衔接转化工作模式。2023年该市某区“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完善泥头车管理机制的提案,区政协将提案移送区检察院。检察机关就此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并邀请政协委员参与现场调查、参加听证会,共同督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开展泥头车全链条深层次治理。该模式(
)①表明检察机关主动接受政协委员的监督和管理②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通过协同治理依法全面履职③表明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权④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同向发力、同频共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考点三:公正司法——建设法治中国的保障、防线[2024浙江6月,25(1),9分]某校高一学生围绕“司法为民”开展综合探究,通过查阅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及相关资料,整理出如下材料:
材料一
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依法严惩重大恶性犯罪,审结严重暴力犯罪案件5.2万件。▲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对465名公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贯彻实施好民法典,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审结涉教育、就业等民生案件539万多件,以公正司法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
依据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中的相关知识,归纳出本次探究的主要结论。①最高人民法院履行维护国家稳定的职能,依法打击侵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活动,严惩重大恶性犯罪,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②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依法纠正冤假错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③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贯彻实施好民法典,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考点三:公正司法——建设法治中国的保障、防线归纳总结四:全民守法(基础)是什么怎么办9.4全民守法地位: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意义:增强全社会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社会氛围,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主体:所有社会成员:全体公民、国家机关和各种组织为什么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国家:①观念—内化于心: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②行动—外化于行: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③道德—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底蕴,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3.(2023湖北,7,2分)
2021年春节期间,某网友发布视频,“曝光”某商场附近的一辆公务用车疑为公车私用.但经核实,该公务用车是在为防疫工作进行“点对点对接”,针对该“曝光”行为。一些人认为太鲁莽,另一些人则认为不必苛责。从法治的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民的监督权利不受调查结果的影响②公民享有的监督权利应以事实为依据③公民有通过网络监督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④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利要履行同等的义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考点四:全民守法——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总要求基本原则、要求
宪法角度
党角度
立法机关角度
行政机关角度司法机关角度国家角度社会角度公民角度归纳提升: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原则:5点P82、83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党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等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加强人权保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建设法治国家,坚持宪法法律至上、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运行;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社会,推动全民守法(2024北京,17,8分)“凭学生证半价?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