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检察机关如何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发挥作用_第1页
论检察机关如何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发挥作用_第2页
论检察机关如何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发挥作用_第3页
论检察机关如何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发挥作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检察机关如何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发挥作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刻变迁,社会利益格局大规模调整,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以司法诉求的形式涌入司法领域。因此,检察机关如何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确立化解社会矛盾的执法思想就成为摆在检察机关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检察机关如何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发挥作用谈一些粗浅看法。[关键词]检察机关;化解矛盾工作;工作机制一、当前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面临的新情况从总体上看,当前的社会矛盾实质是利益冲突,绝大多数都是群众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利益个体自发组织起来,通过集体行动,唤起政府的关注,使自身利益能得到政府的确认和保障。因此,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矛盾化解面临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一)从社会矛盾化解的任务来看,任务较以往更加繁重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各类经济纠纷及因这些纠纷引发的各类案件呈上升趋势,刑事案件的发案率不断上升,职务犯罪案件也有上升趋势,矛盾纠纷激化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上访,出现了表达方式组织化的群访,表达方式极端化的缠访、闹访等倾向,群众涉检上访案件增多。这些与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期望有很大关系。司法机关特别是检察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任,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被人们寄予了越来越多的期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使人民群众时常期望,有时“失望”。(二)从社会矛盾化解的主体来看,矛盾主体更加复杂化具体来说,犯罪行为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国家、社会利益与犯罪行为人的矛盾;第二,犯罪行为的被害人和犯罪行为人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个体的矛盾;第三,国家和被害人的矛盾,主要基于国家对作为在国家中生活的社会个体的权利保障关系。(三)从社会矛盾化解的效果来看,工作理念和方式亟待转变化解社会矛盾的方式、途径不能是机械化的、单一的。如果检察工作不能因时制宜,不能正确分析、处理好检察机关所面临的各种矛盾,有时甚至会导致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化或者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比如检察机关如不能处理好追究犯罪行为人刑事责任和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关系——涉及国家利益与犯罪行为之间以及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这两对矛盾,则经常会导致检察机关和被害人之间矛盾的激化。二、检察机关完善化解矛盾工作机制的思维定位如何化解社会矛盾,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检察机关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把社会矛盾化解到基层,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必须完善化解矛盾工作机制的思维定位,只有这样检察机关才能为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检察工作价值观念的转变。任何犯罪在侵害公民个人的权益的同时必然是对国家法律秩序利益的侵害,我们在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应在认真分析主次社会矛盾,处理好刑法正义中报应正义和恢复正义以及国家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关系,改变原有的在国家本位下单纯追求报应正义价值的格局,这就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全面开展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提供了理论标准。在这一理论标准的基础上完善创新一系列相关的司法实践中可操作的具体制度和工作机制。(二)检察机关角色定位的转变。检察机关必须改变传统的“国家(社会)个人”的线性犯罪分析视角,在这一视角下,检察机关仅代表国家追究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检察机关是站在犯罪对立面,是作为矛盾一方存在的。在新的形势下,检察机关要转变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主体之一,即使打击惩罚犯罪,也要放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上进行,将自身定位于矛盾的协调者、化解者。(三)检察工作机制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检察机关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点不在“轻”、“重”,而在于如何“相济”,如何通过“相济”更有成效地体现刑罚预防和惩罚的社会调节作用。(四)检察工作服务目标的转变。我们应当将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目标和评价标准。在具体的检察工作中,原来是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为主要目标,现在应更加侧重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追求案件的社会效果。这一转变要求对原有检察工作机制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如刑检工作的程序、办案标准、具体刑事司法制度等;另一方面,检察机关中的控申、民行检等部门的工作会更加直接地面对矛盾,接触矛盾双方当事人。三、检察机关如何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发挥作用纵观当前社会矛盾化解面临的新情况,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是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是体现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生动实践。面对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的严峻形势,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迫切需要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一)依法推行暂缓起诉和社区矫正制度。暂缓起诉和社区矫正是具有明显检察特色的化解社会矛盾的形式。其适用范围为涉嫌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不大,有悔罪表现,依照刑法应当判处管制、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初犯、偶犯、过失犯罪的嫌疑人。该制度旨在为犯罪人提供一个在非监禁环境中复归社会的机会,使其免受刑事起诉的耻辱。它有利于被追诉者的人格矫正,加速其复归社会的进程,既能起到不起诉制度所缺乏的对犯罪嫌疑人的惩戒、矫正作用,又比起诉制度更有利于促使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二)要在源头上开展息访息诉工作。息访息诉工作的目的是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此,检察机关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创造性地制定了有理上访推定原则、首访接待制、首办责任制、申诉和解制、公开听证制、跟踪回访制等一系列的原则和制度与之配套。如听证会制度是检察机关借鉴和吸收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的一项探索。特别是在一些轻伤害刑事案件和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中得到广泛推广。一方面可以吸收多个部门、地区的人员参与,有利于信访案件的快速解决;另一方面给信访人发表意见的机会,通过质证和辩论可以进一步了解事实真相,化解信访症结,有效避免矛盾激化。这些举措的实践证明,多年来困扰检察机关的涉法、涉检上访、老上访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减少了社会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三)积极探索并适用刑事和解机制。刑事和解制度是在西方“恢复性司法”理论影响下,结合我国国情所设计的一种新型的纠纷解决模式。它以检察机关对达成和解即不追诉犯罪人刑事责任为前提,在检察机关的主持或控制下,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商谈,对物质性补偿等救济途径达成协议,而被害人一方也应不再要求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当前,这种制度还在不断探索中,专家学者也在进行追踪研究,但都充分肯定其对化解当事人之间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就传统的刑事司法模式而言,以国家公诉为主,案件当事人地位被忽略,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只被认为是案件的导火线,在定案中发挥证据作用,犯罪人虽然被追究了刑事责任,但双方的矛盾并没有化解,甚至还会因为定罪量刑使得矛盾加剧。刑事和解正是针对这种缺陷,以一种非刑罚化方式解决纠纷,有利于犯罪人认罪改造,更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四)健全并完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其主要含义是指当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无辜受到伤害,被告人无力作出赔偿,由国家给予陷入生活困境的被害人予以困难救助或合理补偿的制度。单从字面含义去理解,就能发现刑事被害人补偿工作是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职权范围内的,是典型的积极解决社会纠纷的自发行动。检察机关对此的热心和探索,是从国家稳定大局出发,保护那些因受到犯罪侵害而导致陷入生活困境的被害人权益,预防他们可能采取的报复行为,消除他们对犯罪人家属的仇视甚至对社会的敌视态度,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参考文献][1]许秀云.浅谈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法治保障.法制与社会.2010,(12):191-192[2]栾元铎.社会主义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21-23[3]刘中起,张广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