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D.宗法制到君主专制的转变2.如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主张或举措简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政治人物辅佐的主张或举措诸侯国子产郑国作封洫、铸刑书、择能吏、立谤政李悝魏国尽地力、食有功、禄有劳、赏有能吴起楚国封君子孙“三世面收爵禄",罢无能、废无庸,捕不急之官商鞅秦国行县制、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A.思想领域的融合趋向凸显 B.国家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C.治民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 D.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增强3.《史记》将少数民族作为记传对象,创立了民族传的书写模式。在各少数民族传记中,清楚地交代了各民族的起源,并将其与中原相连,建构了贯通古今、囊括四海的黄帝谱系。《史记》中民族传记的书写()A.突出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 B.强调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说明了华夏认同观开始出现 D.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分析《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导致唐朝到两宋节妇变化的原因是()朝代统治年限节妇数烈女数节烈合计倍数唐朝2893229611两宋3191521222744.49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受理学观念影响C.各民族政权战争 D.统治者支持节妇5.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6.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专门描写商人形象的商贾小说。在一些作家的笔下,商人既有正面的形象、也有负面的形象,他们有的唯利是图,有的讲究诚信,无论哪一种,大都被作家刻画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心学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7.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8.有人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代表民族情感,但不代表时代的脚步,不是民族觉醒,但促进了民族觉醒。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由救国而误国是一种悲剧。”材料所说运动()A.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促进当时人民的思想解放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9.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19世纪80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一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A.使沿海军事力量布局平衡 B.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制约C.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 D.逐渐由官办向官督商办转变10.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上谕向各国宣战。但张之洞等地方大员却拒绝执行,寻求自保,由此出现了“京城混战,地方和平”的奇怪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A.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说明满清统治土崩瓦解C.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 D.是中央权力式微的体现1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A.推翻了北洋军阀统一中国 B.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12.下表是某校学生为撰写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而收集的资料。抗战时间最长长达14年付出代价最大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抗击日军最多歼灭日军150多万人。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最高达94%,牵制日军240万人支援盟国情况牵制日本北上和南下,支持了苏、美、英盟军的作战:中国军队两次入缅作战,直接支援盟军在印、缅战场对日作战据此推知,论文的主题是()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日军的侵华暴行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C.全民族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D.日本不断扩大战争规模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13.1947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与“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C.战略决战的全面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4.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由此可见中共八大()A.对我国国情有正确认识 B.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C.找到共产主义建设道路 D.注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15.1978年后,我国逐步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上述变化主要得益于()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16.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其中第17小题16分,第18小题14分,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10分,共52分)17.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明初中枢机构基本承袭前元,但君相间对中枢决策权的争夺出现了突变,并奠定了整个明代中枢政治发展的方向。虽然这一突变使君权实现了集中,却难以平衡集权与效率的矛盾,迫使后世嗣君在解决集权与效率的平衡时,不得不对明代中枢决策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摘编自王剑李文王《承继、突变与适调:明初政治变动中的政治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枢机构的“突变”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后来的君主是如何进行调整的?(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18.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40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政权建设问题的党内指示中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共产党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是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其中,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窦红莉《试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材料二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1947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的措施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的土地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该时期中共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纵观中国近代历史,晚清洋务运动所开启的,是一条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不归路,一旦开启,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就绝不会止于清末种种改良与改革举措所规定的界限之内。其“师夷之长技”的实质是经济变革,经济的变革、发展与其迟早必然引发的政治变革与维护清王朝统治之间的矛盾,对于清廷统治集团来说无疑是一道无解之题。所以,只有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方式使其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清廷统治集团才被迫以接受“优待条件”而无奈地退出历史舞台。但辛亥革命中存在诸多弱点,对旧制度的扫除并不彻底,传统守旧的政治势力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继续有待于新的时机与新的推动力量。——摘编自李学智《清末改良与辛亥革命后的建设:以宪法、国会为中心的考察》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8—1988年,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城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摘编自殷江滨、李邮《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材料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流动的阶段性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中“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是指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那县制的实施标志着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项正确;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是指夏朝的建立,排除A;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属于现象,不是本质问题,排除C;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不符合材料中地方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郡县制,解答本题需理解掌握郡县制的特征及意义,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2.【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的主张和举措,这些主张或举措打击了贵族政治,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出现和发展,使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项正确;

材料只是提及部分政治人物的主张或举措,据此无法说明思想领域的融合趋向凸显,A项错误;

材料只是提及一些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的改革主张或举措,并不能说明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改革,使得治民权和土地所有权逐渐融合,而非分离,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与改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3.【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司马迁的《史记》将少数民族作为记传对象,在各少数民族传记中,清楚地交代了各民族的起源,并将其与中原相连,建构了贯通古今、囊括四海的黄帝谱系,这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突出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A项错误;

司马迁为中原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立传,无法体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B项错误;

华夏认同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两汉时期的史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理解司马迁为中原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立传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可知,两宋时期比唐朝的节妇数量多,这是因为宋代理学强调伦理纲常,倡导忠孝节义而导致的,B项正确;

商品经济发展并不会导致节妇烈女增多,排除A项;

材料和各民族政权战争无关,排除C;

统治者的支持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理学发展的影响进行作答,本题难度适中。5.【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D项正确。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东汉开始衰落,A项不合题意;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指一个政权内部的斗争,B项不合题意;

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不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特征,C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所学五代十国、唐分裂割据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即可。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商贾小说中的商人形象有正面的形象,也有负面的形象,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心学对小说创作的影响,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小说,解答本题需结合明清小说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7.【答案】C【解析】【分析】据材料提到,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的权力仍然源于君主专制,故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君权至上的后果,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专制被颠覆,故A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故B排除。君主权力受到制约,不是实质,故D排除。8.【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不代表时代的脚步”“爱国运动”“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可以判定这场爱国运动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D项正确;

选项A,洋务运动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A项;

选项B,太平天国运动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排除B项;

选项C,“促进当时人民的思想解放”不属于义和团运动的意义或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注意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扣住材料的信息“不代表时代的脚步”、“爱国运动”等,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9.【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后期由于经费的短缺,传统的不计价格的军工产品调拨方式有所改变,同时,国内军工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军火市场价格的影响,这说明虽然是官办的和不为交换而进行的军工生产,也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的制约,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这一现象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期间军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与平衡军事力量布局无关;

C选项不能全面概括两则材料的信息,错误;

D选项错误,洋务运动期间军事工业并未转向官督商办。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洋务运动后期由于经费的短缺,传统的不计价格的军工产品调拨方式有所改变,同时,国内军工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军火市场价格的影响,这说明虽然是官办的和不为交换而进行的军工生产,也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的制约。10.【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00年6月”“张之洞等地方大员却拒绝执行,寻求自保,由此出现了‘京城混战,地方和平’的奇怪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局面是指东南互保运动,当时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地方大员拒绝执行清廷的上谕,寻求自保,这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和地方权力的扩张,D项正确;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东南互保运动,与边疆危机的加剧无关,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材料判断出反映的是东南互保运动,结合该运动的背景和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1.【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1年处于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创建人民政权的尝试,B项正确;

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是国民革命运动的目的,而且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A项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才建立,C项错误;

1931年处于土地革命时期,1946年夏解放战争才爆发,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的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2.【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中“抗战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抗击日军最多”“支援盟国情况”等内容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没有提及日军的侵华暴行及其为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B项错误;

材料只是提及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不是强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C项错误;

材料只是提及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无法得出日本方面失败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东方主战场,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信息,结合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以及其地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13.【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及所学可知,“转折点”指的是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性事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1947年7月至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渡江战役取得胜利是在1949年4月,战略决战发生在1948年9月至1949年初,AB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首先判断出“转折点”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然后再依据所学,逐一排除无关选项,得出准确答案。14.【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可知,中共八大制定了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是对当时国情的正确认识,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中共八大上中共在正确认识国情后,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这并不是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体现,B项错误;

中共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成功的探索,而且材料中也没有提及找到共产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中共八大上中共在正确认识国情后,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没有涉及注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相关信息,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结合中共八大的内容和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才来哦可以看出中国油料产量、肉类产量显著提升,农村集市发展,这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扩大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相关,C正确;

A错误,材料只能看出农村经济发展,不能看出改革目标已经实现;

B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D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民的自主权扩大,不是计划的作用增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6.【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讲述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部分内容,在谈话中他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中共十四大上才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故A项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已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材料表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已比之前更进一步,故B项错误;

1987年中共十三大已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

材料中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也要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优势,这一系列讲话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方谈话,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邓小平1992南方谈话的相关知识。侧重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17.【答案】(1)表现: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汉武帝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或中央设中外朝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或设刺史对地方巡视监察);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2)突变:废除丞相制度。消极影响: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降低了决策效率;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易造成统治腐败。调整:设立内阁。(3)皇权逐渐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止。【解析】【分析】(1)表现:依据材料“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结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在制度上的措施解答,即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汉武帝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或中央设中外朝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或设刺史对地方巡视监察);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2)突变:依据材料“明初中枢机构基本承袭前元,但君相间对中枢决策权的争夺出现了突变,并奠定了整个明代中枢政治发展的方向”,结合明初政治体制变化的表现可知,“突变”是指废除丞相制度。消极影响:依据材料“却难以平衡集权与效率的矛盾”并结合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可知,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降低了决策效率;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易造成统治腐败。调整: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废除丞相制度带来的弊端,明朝设立内阁。

(3)趋势:综合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古代中枢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可知,总体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止。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在制度上的措施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及其影响、内阁设立的原因解答;第三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古代中枢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8.【答案】(1)措施: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影响: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有利于赢得抗战的胜利。(2)新变化:由承认地主土地制度变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或从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回答)。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形势的变化;完成反封建革命任务的需要;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获得农民支持,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措施:依据材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是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影响:依据材料“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并结合“三三制”原则的影响可知,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结合教材,可答出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有利于赢得抗战的胜利。

(2)新变化:依据材料“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可知,由承认地主土地制度变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原因:依据材料“1947年7月至9月”并结合解放战争的进程可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形势的变化;依据材料“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并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目的可知,完成反封建革命任务的需要;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获得农民支持,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的“三三制”原则及其内容和影响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进行土地改革的内容和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9.【答案】示例论题:洋务运动开启的近代化加速了清朝覆灭。阐述:19世纪60年代,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启的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在经济领域兴办了一些近代化的工业和商业企业,在教育领域创办了一些近代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这些活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随后又使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传播;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但洋务运动所开启的现代化运动并没有结束。此后中国的近代化进入了制度变革阶段,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改良来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没有达到,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推翻清政府进而实现中国政治的近代化,由此爆发了辛亥革命,最终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由此可见,洋务运动开启的近代化客观壮大了反清力量,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依据材料“其‘师夷之长技’的实质是经济变革,经济的变革、发展与其迟早必然引发的政治变革与维护清王朝统治之间的矛盾,对于清廷统治集团来说无疑是一道无解之题。所以,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