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试卷第=page1616页,共=sectionpages1616页第5章奇妙的二氧化碳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4·湖南永州·二模)为了完成“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去处势在必行。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减少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B.化石燃料燃烧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C.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不变色【答案】D【解析】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有利于减少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B、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故说法正确;C、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正确;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说法错误。故选D。2.生物课上,同学们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和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密封罩内的烧杯中放入下列哪种物质,植物生长更好A.浓硫酸 B.水 C.碳酸水 D.双氧水【答案】C【分析】植物在光合作用时需要二氧化碳、水、阳光等,想要植物生长旺盛可以增强光照,增加水分,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水分减少,不利于植物生长;B、放入水与外部环境基本相同,植物生长无太大变化;C、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碳酸水提供充足二氧化碳、水分,有利于植物生长;D、双氧水缓慢分解少量氧气,与外部环境基本相同,植物生长无太大变化;故选:C。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大理石;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⑤④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答案】B【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加入药品时,应先装入固体,后装入液体,故先加入石灰石,后加入酸液,收集气体。故顺序为:②①④③⑤。故选B。4.(23-24九年级下·河北石家庄·开学考试)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天然气用作燃料C.石墨用于制电极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了天然气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石墨用于制电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5.(2024·上海闵行·二模)用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用启普发生器的目的是使反应平稳进行 B.为加快反应可将块状大理石粉碎成粉末状C.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是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 D.集气瓶口放置毛玻璃片是减少CO2逸散到空气中【答案】D【解析】A.选用启普发生器的目的是及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故A错误;B.启普发生器必须是块状固体和液体的反应,粉末无法与液体完全分离,故B错误;C.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便于把空气排尽,收集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故C错误;D.集气瓶口放置毛玻璃片是增强容器的气密性,减少CO2逸散到空气中,或是混入外部气体,故D正确。故选:D。6.区分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B.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C.观察气体颜色 D.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答案】C【解析】A、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更加旺盛,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二氧化碳无法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则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C、氧气与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则无法通过观察颜色区分,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与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无现象,则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7.(23-24八年级下·黑龙江绥化·期中)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没有“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作用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A、大理石或石灰石放在多孔塑料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控制了反应的进行,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中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反应后关闭开关,固液不能分离,装置不能实现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项符合题意;C、捏塑料软管,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松开塑料软管,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图中反应后关闭开关时,干燥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烧杯,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干燥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A、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则可用于人工降雨,该选项能达到目的;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从而使反应停止,则不能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目的;C、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而不是蓝色,该选项不能达到目的;D、二氧化碳、氮气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不能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目的。故选A。9.(23-24九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图一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图二既说明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又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C.图三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D.图四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答案】D【解析】A、蜡烛的熄灭说明了气体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从下到上慢慢充满烧杯,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说明了白磷着火点较低,同时也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可得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塞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的结论,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具有酸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有关此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实验Ⅲ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会变红B.通过实验Ⅱ、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色C.通过上述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D.将实验Ⅲ中纸花烘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D【解析】A、实验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实验Ⅰ、Ⅱ中水、二氧化碳不显酸性,不能使石蕊变红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通过实验Ⅱ中二氧化碳与干燥的石蕊纸花接触不变色、实验Ⅲ中纸花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接触后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色,实验Ⅰ中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实验Ⅱ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实验Ⅲ中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实验Ⅲ中纸花烘干,发生反应条件是加热,化学方程式是,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自然界存在多种元素及物质的循环。下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A.氮循环 B.硫循环 C.碳循环 D.水循环【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动植物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通过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该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故选C。12.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装置的优点是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B.B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C.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D.D处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答案】B【解析】A.A装置可通过打开和关闭活塞,实现固液接触和分离,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A正确;B.B处紫色石蕊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二氧化碳,故B错误;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C处溶液变浑浊,故C正确;D.D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能透过隔板下部小孔与燃着的蜡烛接触,导致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D正确。故选:B。13.实验小组利用CO2传感器研究水或NaOH溶液(NaOH溶于和①等量的水中)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可能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C.对比曲线①和②,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D.若选用与曲线①等量水配制的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减小,故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液中本身含水,如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减小,则曲线①和②应重合,曲线②二氧化碳浓度减小的多,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C、对比曲线①和②,②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小的多,说明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比水好,不符合题意;D、若选用与曲线①等量水配制的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比水好,比氢氧化钠溶液差,故其曲线在①下方,在②上方,符合题意。故选D。14.(2024·安徽合肥·三模)如图甲是一所现代化的番茄温室大棚,乙是该大棚内CO2含量的变化曲线,丙是一段时间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内番茄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6点到18点,CO2浓度减小是因为番茄光合作用消耗了CO2B.一天中O2浓度最大的时候是中午12点C.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可提高番茄的产量D.菜农不宜在大棚内过夜原因是大棚内番茄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对人体健康不利【答案】B【解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则6点到18点,CO2浓度减小是因为番茄光合作用消耗了CO2,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图乙可知,一天中O2浓度最大的时候是18点,因为此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图丙可知,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可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大番茄的产量,故选项说法正确;D、菜农不宜在大棚内过夜,是因为大棚内番茄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产生CO2,造成大棚内CO2浓度过高,对人体健康不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第II卷选择题(共58分)15.(12分)(24-25九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开学考试)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氯酸钾、二氧化锰等必要的实验用品及相关的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因为氧气,则可用E图所示的方法来收集氧气,收集过程中当看到集气瓶口有的明显现象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3)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A中仪器a的名称是。(4)若需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则F中应盛放的药品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进行G图所示实验时观察到了两支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的现象,则可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的性质。【答案】(1)(2分)(2)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1分)大气泡冒出(1分)(3)AC(2分)锥形瓶(1分)(4)澄清石灰水(1分)(2分)(5)密度比空气大(2分)【解析】(1)根据所给药品,应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可用E图所示的方法,即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看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的明显现象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3)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故填:AC;由图可知,A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4)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若需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则F中应盛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进行G图所示实验时观察到了两支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的现象,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16.(8分)(24-25九年级上·吉林长春·开学考试)如图,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1)实验甲中现象为纸花;(2)实验乙中现象为;(3)实验乙中的方程式为;(4)图1实验丙部分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答案】(1)变红(2分)(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3)(2分)(4)密度比空气大(2分)【解析】(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实验甲中现象为纸花变红;(2)实验乙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实验乙中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丙中,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比空气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17.(8分)身边的二氧化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碳循环如图:
(1)过程Ⅰ应用化石燃料发生燃烧时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在燃烧煤块前需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2)过程Ⅱ利用海水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过多的问题。向海水中通入足量的,大约有1%的会和水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程Ⅲ中二氧化碳发生转化时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答案】(1)温室效应加剧(2分)增大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2分)(2)(2分)(2分)【解析】(1)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的温室效应加剧;在燃烧煤块前需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向海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为:;由图可知,过程Ⅲ中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CH3OH和水,方程式为:。18.(6分)(23-24九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1)物理固碳:CO2气体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来看,CO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2)生物固碳:绿色植物通过吸收CO2。(3)工业固碳: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使用的一种液体火炬燃料——“零碳甲醇”(CH3OH),备受瞩目,它是实现“碳中和”理念的重要途径,过程如图所示。请写出在一定条件下生产“零碳甲醇”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间隔(2分)(2)光合作用(2分)(3)CO2+3H2CH3OH+H2O(2分)【解析】(1)从微观角度来看,CO2被压缩,发生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3)由图可知,生产零碳甲醇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19.(8分)(2024·湖北十堰·模拟预测)助力“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重要研究课题,下面是验证二氧化碳有关性质的实验。步骤①:按图1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步骤②:两注射器中分别吸入50mL澄清石灰水和50mL稀盐酸(足量),再从中间瓶口通入CO2气体将瓶装满,最后塞上带压强传感器的橡胶塞。步骤③:通过打开或关闭弹簧夹1和弹簧夹2,先后将注射器1和注射器2中液体全部注入三颈瓶中,充分反应直至压强不再改变。步骤④:打开两个弹簧夹,将两个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再关闭两个弹簧夹,继续测量压强变化。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1)步骤①的目的是。(2)在步骤②中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CO2的方法是。(3)步骤③中,为缩短bd段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操作是。(4)最终装置内压强低于起始值的可能原因______(填字母)。A.装置漏气 B.水吸收了部分CO2 C.部分CO2与石灰水反应【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分)(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中间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2分)(3)振荡三颈烧瓶(2分)(4)B(2分)【解析】(1)步骤①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按图1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在步骤②中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CO2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中间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3)b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注入了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为缩短bd段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操作是:振荡三颈烧瓶,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4)A、c~d压强几乎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B、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可以使装置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会导致最终装置内压强低于起始值,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气体产生,压强保持不变,即为c~d段,d点之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有气体生成,压强增大,所以石灰水已经反应完全,所以步骤④,最终装置内压强低于起始值,不会是因为部分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20.(16分)(2024·内蒙古赤峰·一模)2023年9月,《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为推动各国深化碳中和转型、弥合全球碳中和进展提供了重要信息。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基于该思路,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绕“碳中和”的一系列内容展开了项目式学习的探究之旅。任务一:分析“碳中和”的思路【分析讨论】(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主要来自动植物的呼吸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种思路是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另一种思路是。任务二:探究“海洋固碳”原理【查阅资料】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聚集地。据测算,地球上每年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35%为海洋中的海水、浮游植物、藻类生物等所吸收。【分析讨论】(2)同学们结合生物学知识,认为藻类生物与浮游植物一样,都是通过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这一方法属于“生物固碳”。【做出猜想】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原理是水溶解了二氧化碳。【进行实验】(3)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对猜想进行验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用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用橡胶塞塞紧瓶口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原理是水溶解了二氧化碳②用注射器盛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探索植物的奥秘
- 探索音乐剧世界
- 塑造和谐班级
- 物流未来看法与规划
- 湖南工商大学《秘书与实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自动化制造系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考数学复习第1章数与式第1课时实数课件
- 中风瘫痪康复
- 血透室护理质量改进
- 艾滋病治疗目标
- 生物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第9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教案
- DB34∕T 2290-202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 2024年成都港汇人力资源管理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国企业工作人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中国企业投资缅甸光伏发电市场机会分析及战略规划报告2024-2030年
- 2024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实施规划方案(中建集团)
-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道带答案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劳动教育》-全册课件
- 健身器材采购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