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碳的氧化物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1页
【课件】碳的氧化物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2页
【课件】碳的氧化物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3页
【课件】碳的氧化物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4页
【课件】碳的氧化物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那为什么

上面的饮料统称为“碳酸饮料”?“碳酸”是什么呢?如图,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6-3现象结论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CO2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44,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看作29,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倾倒CO2的小纸袋下沉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密度大小充满CO2的气球在空中下落

久未开启的菜窖在进入前,要做灯火实验,将蜡烛放到菜窖中,看蜡烛火焰是否熄灭,如果蜡烛火焰熄灭说明菜窖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较大,人就不能进入。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

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6-4现象结论塑料瓶变瘪了CO2能溶于水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无色气态无味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支持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那为什么

上面的饮料统称为“碳酸饮料”?“碳酸”是什么呢?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①第一朵纸花喷上水

②第二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

③第三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④然后将第三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观察现象实验6-3操作

现象

结论

纸花由红变紫碳酸不稳定易分解(Ⅰ)喷水(Ⅱ)放入CO2中不变色不变色变红CO2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CO2不能使石蕊变红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O2+H2O=H2CO3H2CO3=CO2↑+H2O(Ⅲ)喷水后放入CO2(Ⅳ)烘干第三朵花注意: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碳酸,不是CO2CO2+H2O=H2CO3(碳酸)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CO2↑+H2O当烘干时,碳酸分解,CO2从溶液里逸出所以红色石蕊溶液又变成紫色。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O2能与水反应下图两个实验能证明CO2和水反应吗?实验一实验二差个对照实验只能证明CO2能溶于水(Ⅲ)放入CO2中(Ⅳ)喷水后放入CO2在炎热的夏季,打开瓶盖后碳酸饮料容易喷出来,喝下后,又容易打嗝。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碳酸分解造成的。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CO2+Ca(OH)2CaCO3↓+H2O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沉淀1、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墙壁会“出汗”,为什么?CO2+Ca(OH)2CaCO3↓+H2O原因:2、为什么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会附着一层白色固体?如何除去该白色固体?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通常,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CO2能与水反应: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H2CO3=CO2↑+H2O3、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此反应原理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2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

=Na2CO3+H2O此反应原理是用来除去二氧化碳气体。4、CO2的其他化学反应:5、CO2能参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干冰加压降温气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加压降温CO2的三态变化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制造云雾制作饮料光合作用灭火化工原料气体肥料干冰用于冷藏保鲜CO2的用途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对人体的影响1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4~5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CO2无毒,但CO2不能供给呼吸。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换气!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动植物尸体——微生物分解作用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大气中的CO2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工业生产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能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危害常见的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氯氟烃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CA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D倡导“低碳”生活。提倡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CO2密度比空气大 B.CO2不能燃烧 C.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D.CO2不支持燃烧C2.下图实验只能验证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DCO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无色无味气态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思考:1、家里煤燃烧产生的CO容易察觉吗?2、如何消除家里产生的煤气?

3、怎么收集CO?CO的物理性质可燃性火焰呈现蓝色,放出大量的热。现象:化学方程式:2CO+O22CO2点燃CO的化学性质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空气2CO+O22CO2点燃2C+O22CO点燃C+O2CO2点燃C+CO22CO高温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CO怎么产生的?液化气、天然气等含碳燃料在不充分燃烧时都会有CO生成。

CO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H2O+CCO+H2高温CO的化学性质为了让人们易于察觉一氧化碳泄漏,以免一氧化碳中毒。不对,因为一氧化碳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迅速关上煤气总开关,打开门窗,并且不要使用家里的任何电器。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CO)中掺入微量难闻气味的气体?问题1只要在煤炉边放一盆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了,这种说法对吗?问题2如果发生煤气泄露,我们该怎么办?问题3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还原性现象:化学方程式:①试管中黑色物质变为红色;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CuOCu+CO2△③尾处有蓝色火焰。CO2+Ca(OH)2=CaCO3↓+H2O2CO+O22CO2点燃CO的化学性质先通入CO,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防止生成的Cu再次被氧化;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实验前是先通入CO还是先加热CuO?为什么?问题1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直至固体冷却?问题2改进尾处的酒精灯有什么作用?问题2防止CO污染空气。CO的化学性质还原性: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高温(这是工业冶炼铁的主要原理)CO的化学性质毒性:

一氧化碳有剧毒。这是因为一氧化碳吸进肺里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人体就缺少氧气。如果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会因缺少氧气而死亡。CO的化学性质冶炼金属:如炼铁。作燃料:如家用煤气。2CO+O2=

2CO2点燃3CO+Fe2O3

=2Fe+3CO2高温CO的用途归纳总结可燃性还原性(CuO、Fe2O3)H2

C

CO

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设计意图的是()

A.

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

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

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

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B2.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

分子的不断运动,能使一氧化碳向四周弥漫C3.“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方法,关于CO2与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