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新课程标准素养聚焦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沟通的角度,相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精选佛教的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西学东渐的相关史料,培育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实力,提高史料实证的水平;相识中华文化在沟通中不断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说明)2.精选四大独创、儒家思想对西方影响的相关史料,相识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中华文化曾起着重要作用。理解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应当向世界呈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为世界供应中国才智。(史料实证、历史说明、家国情怀)必备学问·素养奠基一、中华文化在沟通中发展1.佛教的传入和发展:(1)过程。①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③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④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影响: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①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许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取了佛教的理念,更加留意境界的表达。②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珍宝。③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确定的消极影响。2.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西方的自然科学学问。(2)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见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3)《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4)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3.鸦片斗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时期表现晚清①1862年,旨在培育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相继开设了英文、法文和俄文等馆,还增设了天文算学馆②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化的近代学问分子③1868年,特地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④一些爱国学问分子放眼世界,探究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绽开⑤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民国初年①1915年,新文化运动起先。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主见吸取民主与科学的思想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起先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岀路③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境在线】《西学东渐记》是容闳先生英文自传的最早中译本,它生动地呈现了作者在清末大变局中留学海归,献身祖国近代化事业的精彩人生,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经典文本。思索: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西学东渐经验了哪几步?提示: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亚洲的影响:(1)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表现文字①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②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建了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沟通与发展儒学①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②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社会制度①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②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仿照中国③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心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④越南的教化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⑤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2)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3)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2.对欧洲的影响:(1)四大独创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传入欧洲影响造纸术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对当时欧洲的教化、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①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②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学问界的热情反响。(3)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宠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情境在线】中西文化沟通、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举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的详细史实。提示:12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13世纪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13世纪中期,火药传到阿拉伯,之后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关键实力·素养形成主题一中华文化的沟通【素养探究】1.佛教的传入和影响史料佛教自东汉明帝白马驮经以来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冲突与磨合,东晋以后起先融入中国文化。隋唐时期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佛教快速传播并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儒、释、道三教鼎足而立,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也渐渐形成①。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文化回馈”的历史现象:某个文明社会从另一种文明那里学到了某些优秀的文化因素或先进的文化成果②,诸如科技、文艺、哲学、宗教等方面,然后历经磨合或适应而融入本土文化,又经过千锤百炼而锻造成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明,此时再将这些更精彩、更成熟的文化硕果③,回馈给整个人类文明世界。——摘编自张志刚《文化回馈:人类文明沟通的新境界——以“佛教中国化”为例》思索: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在“文化回馈”现象上的主要表现。(史料实证、历史说明)【点拨】依据史料画线信息①②③可以概括出答案。提示: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道思想融合,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推动主流价值观的发展;中国建筑、文艺带有深厚的佛教色调,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化的佛教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以佛教为纽带,亲密了与印度及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沟通。2.西学东渐史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准确地讲应当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地理等应用科学技术①。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行纪》的传播等为中西文化沟通奠定了基础②。随着新航路的开拓,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实行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③;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精通天文、历法、炮术等学问,而这又是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须要的④。与此同时,徐光启、李之藻等学问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籍⑤。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西学东渐还不足以唤醒沉睡的中国,但它代表中西两种文化已起先了碰撞⑥。——摘编自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因浅析》思索:(1)依据史料一,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缘由、主要内容和影响。(历史说明)【点拨】依据史料一画线信息②③④⑤概括缘由,依据信息①概括主要内容,依据信息⑥分析影响。提示:缘由:古代中西文化沟通奠定基础;传教士的推动;皇帝的支持;有识之士的推广。主要内容:明末清初传入的主要是西方科学技术。影响: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只在少部分学问分子中传播,没有使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变革。史料二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学问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化、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2)依据史料二,概括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是如何“一浪高过一浪”的。(历史说明)【点拨】依据史料二信息“从……到……再到……”概括。提示: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3.中国文化的三次融合史料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①。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其次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沟通②。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殊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拓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其次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③。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起先。——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思索:据史料,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历史说明)【点拨】依据史料中画线信息①②③分别回答,留意是融合对象。提示: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其次次: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宗教并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史论阐释】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及特点1.历程:时期特征表现从鸦片斗争至甲午中日斗争从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地主阶级反抗派主见“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从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层次,用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中国社会(1)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见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动了戊戌变法;(2)革命派主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治,发动了辛亥革命;(3)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经验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成功2.特点:(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学习西方与反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出剧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困难历程。(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主题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素养探究】史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报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独创,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建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德]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思索:(1)依据史料一,结合所学学问简述四大独创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得摘抄原文)(历史说明)【点拨】本题结合所学学问进行概括即可。提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运用,为开拓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供应了条件。总之,四大独创在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史料二尽管18世纪读过有关中国的书和报导的欧洲文化名人和启蒙大师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人对中国的看法各有不同……然而,关于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世界上除了继承古希腊、罗马的欧洲文明之外还存在一个更古老的、更宏大的中华文明的看法,他们却是完全一样的。他们认为,中华文明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正是在这种相识的背景下,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欧洲文明史上,欧洲大地上出现一种对非欧洲文明的“热”是罕见的,它冲击了欧洲人自认为天经地义的“欧洲文化优越感”。——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18世纪的欧洲出现“中国热”的缘由。(史料实证)【点拨】从时间入手可知此时期欧洲正处于启蒙运动时期,从“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文明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它冲击了欧洲人自认为天经地义的‘欧洲文化优越感’”、启蒙思想家借助中华文化进行反封建的需求等方面概括。【史论阐释】东西方之间思想文化沟通的影响1.儒学传入西方,转变了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模式,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2.中国的四大独创传入西方,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觉的时代,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助推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3.“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4.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沟通,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提示:中华文明的悠久与辉煌;中西方文明的差异和互补性;欧洲人能够抛弃自己的文化优越感,主动学习古代中华文明;欧洲启蒙运动期间,反对基督教神学体系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要求,促使启蒙思想家从中华文化中找寻新的出路。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更,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 ()A.儒、佛、道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佛、道的终极目标一样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解析】选A。材料中高僧认为佛教与儒学“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著《抱朴子》的外篇“属儒家”,反映出东晋儒、佛、道出现合流的趋势,故A正确。2.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给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爱护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 ()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本土化D.儒学吸取了佛教基本教义【解析】选C。依据材料“丈夫供给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爱护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等佛经译文的改动可知,体现出佛教渐渐与儒学的三纲五常思想融合,佛教借助儒学实现本土化,故C正确。【深化点拨】理学,以儒学为主导,继承孔孟正宗的治国学说,又吸取了佛道两教关于宇宙、自然、人生命运学说,形成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3.(2024·全国Ⅰ卷)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相互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爱好、关注点动身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格致汇编》“相互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化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解析】选C。19世纪60年头,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近代民族工业也产生并缓慢发展,表中“应用科学、各种技术”栏目的问题在各类问题中占比将近一半,正是确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确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表明这类“诸国富强之术”适应了兴办实业的时代需求,故选C;占比42.5%的“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属于“西学”范畴,解除A;维新思想深化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斗争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解除B;“主流思潮”必须要得到官方认可,被大众接受,解除D。4.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变更,导致这种变更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C.问题与主义之争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选D。依据所学学问,十月革命以后,特殊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变更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而A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B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C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才发生;故选D。5.被称为“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独创分别是中国四大独创中的 ()A.印刷术和造纸术 B.造纸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印刷术 D.火药和指南针【解析】选D。结合所学学问我们得知“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独创分别是火药和指南针。只有D符合题意。所以选D。【补偿训练】中国古代四大独创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供应条件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C.指南针 D.火药【解析】选D。把握关键信息“新兴资产阶级”“军事”“战胜本国封建势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火药,故选D;A、B、C与“军事”的信息不符,解除。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学问分子的剧烈反响。法国闻名油画家布歇此时绘制了中国风作品——《中国捕鱼风光》,这幅油画反映出 ()A.“西学东渐”成果斐然B.启蒙运动吸取东方养分C.“中学西传”成为主流D.文艺复兴借鉴中国文明【解析】选B。18世纪属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们从东方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成分,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故答案为B。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影响西方,属于“中学西传”,不是“西学东渐”,解除A;材料不能反映“中学西传”已成为主流,解除C;18世纪属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解除D。7.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明末士人朱宗光材料二“这些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在传教的同时,传播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文化的新成果,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这个影响是特别深远的。”——《樊树志讲明史:耶稣会士与西学东渐》材料三“1862年附设于总理衙门的京师同文馆,三十年间译著近两百种……延聘法国毕利干教授化学,英国德贞教授解剖学。”“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资产阶级新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政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同传统文化进行着多角度、多层面的较量,并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行逆转地占据了优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位作者谛视“西学东渐”的角度有何不同。(2)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当时“西学东渐”对中国的主动影响。(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学问,以“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特点”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精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解析】第(1)题,材料一认为“泰西诸国……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着眼于中西文明的比较。材料二认为西方的传教士“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这个影响是特别深远的”,着眼于中西文明的交融。第(2)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实力。材料一指出“(西学)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可知西学对中国有可借鉴之处;材料二认为西学东渐“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这个影响是特别深远的”。第(3)题属于论述型的问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学问分析评述问题的实力。答题时首先归纳“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特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史实进行分析论证。答案:(1)不同:朱:着眼于中西文明的比较(差异)。樊:着眼于中西文明的联系(交融)。(2)主动影响:西学对中国有可借鉴之处;推动中国融入世界。(3)特点说明西学的传播渠道多新式学堂;西学书籍;外籍老师;留学生(先进学问分子)西学的内容更广泛科学技术;民主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俗西学传播影响深刻思想启蒙;观念更新;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促进近代化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沟通”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A.东亚文化圈形成B.造纸术传入中亚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剧烈反响【解析】选C。依据图中的时间信息可知,空白处所对应的时间大致为宋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宋代儒学在吸取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即理学,故C正确;东亚文化圈形成是在唐代,故A不正确;造纸术传入中亚是在8世纪,故B不正确;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剧烈反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D不正确。2.唐宋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复兴儒学的运动,这一运动发生的思想背景主要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兴起C.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D.汉唐儒学不能容纳佛教、道教【解析】选C。依据史实,佛教和道教思想只是在魏晋至唐兴盛,始终没成为正统思想,A错误;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末年兴起,故B错误;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如从唐代起起先风行中国佛教界的禅宗是一个典型的儒、释、道三教结合的派别。甚至从唐时起中医药学是儒、道、佛的一种共同语言和联系纽带,D不符合史实,故C正确。3.下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佛教 ()记述出处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唐代惠能《坛经》A.冲击了儒学地位 B.日趋世俗化C.受到理学的批判 D.呈现本土化【解析】选D。依据“助王化于治道者也”“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等内容可知魏晋至唐宋时期的佛教引入了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呈现出本土化的特点,故选D;材料主要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趋势,没有体现对儒学地位的冲击和受到理学的批判,解除A、C;佛教是呈现出本土化特点,而非世俗化,解除B。4.视察下图并结合所学学问,推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朝气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D.起先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解析】选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主动引进西学,并与来华的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朝气,故A正确;B中“融为一体”表述错误,解除;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C错误;近代以后西方民主思想得到介绍并传播,解除D。5.从16世纪起先,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化,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B.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C.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思想文化的沟通【解析】选A。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可知:B、C、D表述符合史实,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根源在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的启蒙思想无关,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6.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A.求同与存异 B.理性与人文C.科学与理性 D.民主与科学【解析】选D。依据“《青年杂志》”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故D正确,解除A、B、C。7.(2024·全国卷Ⅲ)20世纪30年头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意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坚决果断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学问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相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快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解析】选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列宁领先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描述中国的社会形态,材料反映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社会有识之士中影响较广,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在中国得到传播,故D正确;材料说的是“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而非整个“学问界”,故A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官僚资本主义,故B错误;C说法过于确定,故C错误。8.所谓中华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涵盖以下哪些地区 ()①朝鲜半岛②日本③越南④吐蕃⑤南诏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解析】选C。题干所指中华文化圈限定是汉字文化圈,即其文字受到汉字影响,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汉字曾经传入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东南亚,C正确;吐蕃文字受到梵文影响,与汉字不同,解除A、B;D概括不全,解除。9.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急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闻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更是 ()A.天皇驾驭了实权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缓和了各种冲突,稳定了政局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心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解析】选D。大化改新仿照唐制建立起了中心集权制度,使日本迈入了封建文明的发展时代。由题干“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更”信息,可知D符合题意。【补偿训练】朝鲜和日本都是中古时期重要的东亚国家。其共同之处不包括 ()A.都仿照中国建立过中心集权国家B.都仿效中国唐朝制度C.其文字都受到汉字的影响D.都建立了幕府统治【解析】选D。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古时期的东亚,只有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D符合题意;朝鲜和日本的封建时期,都仿照中国唐朝制度,建立过中心集权国家,两国文字都受到了汉字的影响,A、B、C说法与史实一样,不符合题意。10.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在《东亚世界的形成》一文中说:“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为基础而形成的,随着中国文明的开发,在那里形成以中国文明为核心而自我完成的文化圈。”材料中的“中国文明为核心而自我完成的文化圈”主要指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C.法家学派 D.儒家学派【解析】选D。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是在汉代,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为汉字、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和中国化佛教等。汉代以后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所以材料中的“中国文明为核心而自我完成的文化圈”主要指儒家学派,故D正确。11.马克思把四大独创中的三大独创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法宝是 ()A.火药 B.指南针C.造纸术 D.印刷术【解析】选B。由“大航海时代”推断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应用为新航路开拓供应了技术条件,新航路开拓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拓展归纳】四大独创对欧洲的影响(1)造纸术的传入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运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3)指南针的运用,使西欧人开拓了新航路,迎来了大航海时代,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4)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2.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调的“启示宗教”。伏尔泰这样认为主要是为了 ()A.借古讽今促进启蒙 B.为新教作舆论宣扬C.抨击否定君主政体 D.推动中西文化沟通【解析】选A。伏尔泰推崇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体现了对当时法国现实的不满,为启蒙运动供应了思想支撑,故本题选A;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不是宗教改革家,故可解除B;孔子、伏尔泰都不反对君主制,故可解除C;伏尔泰推崇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客观上可能会推动中西文化的沟通,但这是影响,不是目的,故可解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32分,14题20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起先。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明代时期,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的主动应对,并不限于基层商人的层面。在文化学问的层面,同样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涵的态势。一方面,随着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特殊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文化学问界出现了诸如泰州学派及李贽等进步的思想家,他们提倡人的特性,确定人们的物质欲望,强调独立思索的精神。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激烈变动中的下层平民的要求,特殊是反映了那些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城市市民的要求,在当时产生了主动的影响。——陈支平《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相识明代历史》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君学”,但他和许多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们都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李大钊主见“打倒孔家店”,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他反对的是被历代封建帝王塑造成“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这是东西方文明的“根本不同之点”。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留意物质的西方文明,“以创建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摘自《李大钊全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魏晋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出调适性的缘由及表现。(8分)(2)明朝中后期,西方思想及科技日渐向外传播,缘由是什么?依据材料二,面对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有哪些主动应对?(10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8分)(4)综上,分析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销合作合同范本
- 快消品平面广告制作合同案例
- 电脑租赁合同谈判要点
- 全面供货合同样本集
- 有关网络期货交易合同范例
- 术中唤醒手术
- 《k线组合淘金术》课件
- 产后护理身材护理
- 小学生道德讲堂活动
- 海绵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际航班保障流程
- 英文版肺功能检查课件(PPT 50页)
- 《有机合成》说播课课件(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 高中地理经纬网PPT通用课件
- 城市景观生态
-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新版pep)完美版(课堂PPT)
- 2022年修理厂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 败血症PPT优质课件
-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 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范
- 【课件】第六单元第十二节外国影视音乐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