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和环境爱护【学问网络】学问点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项目理论基础意义实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可避开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无废弃物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三农”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开系统的失衡和破坏太湖富养分化问题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确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变更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桑基鱼塘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学问点二、生态工程实例问题原理对策案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较多地产出,以解决人多地少的冲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建立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窦店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因地制宜的原理运用多种原理,应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甘肃陇南地区“九子登科”模式大区域生态系统复原工程土地荒漠化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湿地生态复原工程湿地缩小和破坏限制污染、退田还湖江西鄱阳湖的生态复原工程矿区废弃地的生态复原工程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修复土地、复原植被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复原工程城市生态工程环境污染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城市绿化、污水净化、废弃物处理、合理布局等污水及垃圾处理、城市绿化学问点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1)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2)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3)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2.能量流淌、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项目区分联系来源途径特点范围能量流淌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淌,逐级递减食物链各养分级生物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反复利用,循环流淌、全球性生物圈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信息传递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无机环境多种途径发生生理或行为的变更(单向或双向)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比较项目反抗力稳定性复原力稳定性本质反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实力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复原到原状的实力影响因素生物种类越多,养分结构越困难,自动调整实力越强,反抗力稳定性越高生物种类越少,养分结构越简洁,自动调整实力越弱,复原力稳定性越高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其基础为负反馈调整关系都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二者通常成相反的关系学问点四、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详细应用1.(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②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示①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②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③分解者除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蟑螂、蚯蚓等。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包括温度,因为温度既非物质又非能量,但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腐殖质属于该成分。(4)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2.生态系统平衡的调整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反抗力和复原力实现的。反馈机制: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者的作用是相反的。正反馈可使系统更加偏离动态平衡点,因此它不能维持系统的稳态。生物的生长、种群数量的增加等均属正反馈。要使系统维持稳态,只有通过负反馈机制。这种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确定系统将来功能的输入。种群数量调整中,密度制约作用是负反馈机制的体现。负反馈调整作用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自身的功能减缓系统内的压力以维持系统的稳定。反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反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实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整实力有大有小,因此,反抗力稳定性有高有低。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养分结构越简洁,自动调整实力就越小,反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复原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复原到原状的实力。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反抗力稳定性与复原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反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复原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学问点五、分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1.三大功能比较2.特殊强调(1)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例(2)信息传递调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下图(3)能量的利用和能量流淌的区分“能量的利用”是特指ATP等干脆能源物质分解所释放的能量被各类生命活动(例如,肌肉收缩等)所利用,而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叫“能量的转移”。可见,新陈代谢中的“能量的利用”中的“能量”是有特定含义的,利用的是“干脆能源中的能量”。能量流淌的渠道是食物链(网);“能量流淌”过程中,从其次个养分级起先的某个养分级的生物,能干脆对上个养分级的生物身体有机物中能量的摄取和利用。或者说,能量流淌时所涉及的能量利用是指能被机体所同化的能量。学问点六、有关生态环境的爱护1.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各种自然过程或自然灾难,如地震、火山喷发、海洋异样等造成的环境破坏。次生环境问题又称其次环境问题,其可分两类: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使环境受到破坏,称为生态破坏或环境破坏,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另一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2.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物种。可以通过以下的标准定义入侵物种:(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实力;(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3.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限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爱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爱护高频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例1.(2024全国卷II·6)假如食物链上各养分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养分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养分级是牧草,其次养分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养分级是乔木,其次养分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态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解析】假如食物链上各养分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养分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养分级是牧草,其次养分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养分级是乔木,其次养分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正确,B、C、D均错误。【举一反三】(2024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直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生气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务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干脆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A【解析】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是干脆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变式探究】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分解者位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D.阳光、热能属于非生物的物质【答案】B【解析】硝化细菌是生产者,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消费者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CO2,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金字塔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阳光和热能属于非生物的能量。【变式探究】如图是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中有2条食物链B.组分1、2、3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食物网中组分3中生物可以处于不同养分级D.碳元素在三个组分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答案】C【解析】组分1、2、3分别为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组分1和3中生物种类未知,无法推断有几条食物链;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外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分3即消费者包括多种动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于不同养分级;碳元素在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举一反三】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A.a和b的数量保持“J”型增长B.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C.c、d和e的数量大量削减D.b的食性和养分级发生变更【答案】C【解析】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其后各养分级的生物在短期内增加,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天敌的制约,浮游动物a和植食者b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A错误;c与d的食性不同,只存在生存空间和环境资源上的竞争关系,不会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B错误;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会导体水体中溶氧量大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C正确;生物食性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养分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植食者(b)的食性和养分级不会因浮游植物急剧增加而发生变更,D错误。高频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例2、(2024天津卷·5)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快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整种间关系的功能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比照组快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限制烟粉虱供应防治措施【答案】C【解析】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如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可以吸引天敌捕食昆虫,这体现了化学信息传递调整种间关系的功能,A正确;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快速增长,若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削减,而Bt56基因表达未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会增加,C错误;开发能水解Bt56蛋【举一反三】(2024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解析】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养分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变式探究】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整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供应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无机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体内不同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母鸡下蛋后的叫声,养鸡人会知道,C正确;肯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错误。【变式探究】下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g体重,至少须要消耗植物()A.900gB.500gC.200gD.600g【解析】A【解析】当能量传递效率为最大值即20%时,消耗的植物量最少。鹰经兔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蛇、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1/5)÷20%÷20%÷20%=500(g),共计消耗植物量为200+200+500=900(g)。【举一反三】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养分级,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养分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解析】(1)依据题干可知:①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②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养分级。戊占有能量最多,应属于第一养分级;乙和丙能量值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二者之和(23.10)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10.20%),故乙和丙应同属于其次养分级;戊能量值介于其次养分级的10%~20%(15.41%),应属于第三养分级;丁能量值介于第三养分级的10%~20%(13.48%),应属于第四养分级。(2)依据(1)的食物网可推知:甲、乙种间关系是捕食;题干已说明所列数据不包括分解者,而戊属于第一养分级,为生产者,因此其余生物包括丁在内均为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答案】(1)如图所示:(2)捕食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淌生物群落无机环境高频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爱护例3.(2024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得养分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较强,复原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答案】C【解析】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得养分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整实力较差,由于环境恶劣,复原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故选C。【举一反三】(福建双十中学2025届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热带雨林养分结构困难,其复原力稳定性强B.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C.生态系统“反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反抗力稳定性D.农田灭虫除草能调整能量流淌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析】热带雨林养分结构困难,其复原力稳定性弱,反抗力稳定性强,A项错误;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B项正确;生态系统“反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反抗力稳定性,“受到破坏,复原原状”属于复原力稳定性,C项正确;农田灭虫除草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庄稼,D项正确。【答案】A【举一反三】(2024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复原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复原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增加C.复原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养分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养分级【答案】D【解析】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复原,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增加,B正确;复原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后,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变式探究】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不同B.可通过相应物质、能量的投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农田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高D.在制作生态缸视察其稳定性的试验中,生态缸要避开阳光的干脆照耀【答案】C【解析】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不同,其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不同,A正确;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可通过相应物质、能量的投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较单一,其反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低,C错误;人工生态缸的稳定性比较弱,阳光过强会晒死植物及一些小动物,因此要避开阳光的干脆照耀,D正确。【变式探究】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爱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很多野生生物的运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晰,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爱护D.爱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目前尚不明确的运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错误;建立自然爱护区属于就地爱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属于易地爱护,C错误。高频考点四考查生态系统的复原例4、(2024江苏卷·24)下图为一富养分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实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汲取水体氮、磷的实力,可削减富养分化D.增加水体透亮度,复原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答案】BCD【解析】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实力,A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浩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汲取氮、磷等物质,可削减水体富养分化,增加水体透亮度,复原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亮度,复原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C、D正确。【变式探究】(2024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复原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复原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增加C.复原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养分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养分级【答案】D【解析】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复原,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增加,B正确;复原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后,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1.(2024全国卷II·6)假如食物链上各养分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养分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养分级是牧草,其次养分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养分级是乔木,其次养分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态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解析】假如食物链上各养分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养分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养分级是牧草,其次养分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养分级是乔木,其次养分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正确,B、C、D均错误。2.(2024天津卷·5)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快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整种间关系的功能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比照组快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限制烟粉虱供应防治措施【答案】C【解析】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如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可以吸引天敌捕食昆虫,这体现了化学信息传递调整种间关系的功能,A正确;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快速增长,若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削减,而Bt56基因表达未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会增加,C错误;开发能水解Bt56蛋3.(2024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得养分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较强,复原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答案】C【解析】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得养分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整实力较差,由于环境恶劣,复原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故选C。4.(2024江苏卷·24)下图为一富养分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实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汲取水体氮、磷的实力,可削减富养分化D.增加水体透亮度,复原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答案】BCD【解析】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实力,A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浩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汲取氮、磷等物质,可削减水体富养分化,增加水体透亮度,复原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亮度,复原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C、D正确。5.(2024浙江4月选考·1)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损害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亡没有影响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峻干扰【答案】B【解析】臭氧层能汲取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爱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损害,A选项正确;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灭亡,B选项错误;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自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故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选项正确;自工业革命后,主要由于煤、石油和自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峻干扰,D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B。6.(2024浙江4月选考·3)细胞学说认为:全部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全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全部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具有多样性 B.生物具有遗传性C.生物能定向变异 D.生物具有统一性【答案】C【解析】不同的生物组成所需的细胞数量和种类均不同,故生物具有多样性,A选项正确;在个体发育中,肯定的基因在肯定的条件下,限制着肯定的代谢过程,从而体现了肯定的遗传特性和特征,故生物具有遗传性,B选项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选项错误;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故生物具有统一性,D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C。7.(2024江苏卷·26)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_________养分级。(2)从图1所示的养分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肯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①空间分布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养分级(甲、乙)的能量流淌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答案】(1)生产者二、三、四(2)大型真菌、跳虫无机盐、CO2、H2O(3)水平(4)①②⑤(5)ca-b【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于其次养分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养分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养分级。(2)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1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被生产者重新利用。(3)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更、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造成了光照强度的不同,使不同地段上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肯定差异,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4)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种群的空间特征即种群的空间分布,包括匀称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因此①②⑤属于东亚飞蝗种群的基本特征,而③④属于群落水平上探讨的问题。(5)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的摄入量,但是为乙没有消化、汲取的能量,因此不是乙的同化量而是甲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故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图中a为乙的同化量,b为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b。1.(2024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直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生气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务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干脆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A【解析】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是干脆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2.(2024浙江卷,2)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削减的措施是()A.削减氟利昂的运用 B.增加化肥的运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答案】A【解析】空气中的氟里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可见,削减氟利昂的运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削减,A正确,B、C、D均错误。3.(2024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解析】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养分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4.(2024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复原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复原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增加C.复原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养分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养分级【答案】D【解析】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复原,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增加,B正确;复原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后,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1.(2024年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爱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复原。数年后,出现了爱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常常到爱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挚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主动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加【答案】D【解析】爱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常常到爱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挚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主动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错。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加,爱护区内资源不足,须要外出觅食,D正确。2.(2024年江苏卷,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困难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干脆价值【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生态效应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困难,B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合理。3.(2024年江苏卷,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D【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则结果偏高,A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防护林,养分结构困难,则其自我调整实力强,B正确;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了争夺食物鼠,表现为竞争关系,C错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4.(2024年海南卷,28)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犹如“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2)自我调整的实力(3)青蛙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重要环节;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自身具有的自我调整实力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3)次级消费者是青蛙。消费者是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调整种间关系;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2024年江苏卷,26)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变更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接连迁入,并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更属于_______________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纳_______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_____。(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____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养分级,请写出该养分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______________。【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1)荒地存在土壤,适于植物生长,则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同时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水草,所以二者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青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10~30cm的草丛呈长方形,则调查蛙卵密度的方法是等距取样法。(4)水草和浮游生物都处于第一养分级,表现为竞争关系,当水草腐烂后,则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由图可知,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蛙处于第三养分级,猛禽与蛙类之间存在1个养分级,则该养分级为第四养分级,处于该养分级的生物有蛇类、鼠类、肉食性鱼类等。1.(2024海南卷.20)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假如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说明最合理的是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答案】C【解析】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动物应在森林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不能使其适应森林生活。2.(2024海南卷.2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A.田螺B.小球藻C大肠杆菌D.草鱼【答案】B【解析】田螺、大肠杆菌、草鱼均属于消费者,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小球藻具有叶绿体,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3.(2024天津卷.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更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削减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D【解析】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而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肯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丝瓜地的丝瓜和昆虫不能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A项错误;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包括该种群的全部个体,而不只是成年个体,故B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养分级同化能量的比值,而不是相邻两个养分级个体数量的比值,C项错误;依据题意和图示可推知丝瓜、昆虫甲和昆虫乙构成的食物链为丝瓜→昆虫甲→昆虫乙,乙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甲种群个体数量削减,进而会削减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故D项正确。4.(2024课标1卷.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相识和阅历,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依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学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前者具有全球性、可以被生物群落循环反复利用,后者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的,二者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项正确,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提高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项正确;人类的活动应当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D项正确。5.(2024新课标Ⅲ卷.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方向【答案】C【解析】鹰迁入该树林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蝉的数量削减,故A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利用的化学能(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且能量流淌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所以细菌不论作为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能量产生均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养分级越多,在能量流淌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养分级,所以也就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项正确;能量流淌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增加该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方向,D项错误。6.(2024江苏卷.20)为修复长期运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符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削减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肯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削减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B【解析】加入菌剂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该菌剂削减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削减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7.(2024新课标Ⅲ卷.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绘图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企行政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考默写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考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大数据公司考试试题及答案
- 衡中物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针灸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中级技能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2025-2030电子蒸炖盅市场前景分析及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研究报告
- 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英语试题及答案)(广东二模)
- 河南省许昌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素质评估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家庭开销计划协议书模板
- 武汉一调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专项训练专题04整式的混合运算与化简求值(原卷版+解析)
- 银行保密知识培训课件
- 脑卒中多学科会诊制度
- 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流程管理办法
-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 断绝兄弟关系协议书(2篇)
- 2025年山东银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