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下册6中国瓷器记载中国瓷器的辉煌素材冀美版_第1页
九年级美术下册6中国瓷器记载中国瓷器的辉煌素材冀美版_第2页
九年级美术下册6中国瓷器记载中国瓷器的辉煌素材冀美版_第3页
九年级美术下册6中国瓷器记载中国瓷器的辉煌素材冀美版_第4页
九年级美术下册6中国瓷器记载中国瓷器的辉煌素材冀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记载中国瓷器的辉煌富丽堂皇的室内装饰有各种中国瓷器、瓷板画。沿布鲁塞尔比利时王宫外的环路始终走下去,很快能望见一处具有深厚古代中国色调的建筑,这处建筑原为比利时国王莱奥波德二世按他对中国的想像,于1900年建立的。最初是国王用作上层社会的宴会厅,随着时间的消逝,这里已经成为比利时皇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的一个分馆“中国亭”。这个“中国亭”除了以其独特的外形成为布鲁塞尔的一处巡游观光点外,还以其保藏展出17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外销瓷器而著名。在“中国亭”的小广场前,比利时皇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的资深探讨员克罗蒂娜女士走上前来欢迎我们。她指着“中国亭”说,莱奥波德二世当时想到远东去,由于英法等列强的阻拦他没有去成,于是他确定在自己的王宫里建一系列东部的建筑,让比利时人了解东部的艺术。于是,他就依据自己的想像,请一位名叫马塞尔的巴黎建筑师修建了这座“中国亭”。虽说叫“中国亭”,除了小广场上的仿中式亭子,其主要建筑却是一组半中半洋的宫廷式楼房。欧洲人为之倾倒19世纪初输欧的祭红大瓶。克罗蒂娜介绍,“中国亭”保藏的瓷器在整个欧洲特别出名,中国瓷器西来欧洲的各个历史阶段,这里都有最权威的展示。这里展出的约一千件中国瓷器弥足宝贵,充分反映了中国瓷器艺术是如何创建人类美的,中国冰清玉洁的陶瓷,曾使欧洲人极为仰慕,其所蕴含文化内容之广博、意蕴之奇妙、体系之独特,是使欧洲人倾倒的魅力之所在。她说,这些瓷器是一位名叫沃哈根・德・奈耶尔的比利时银行家保藏的。奈耶尔在上世纪初叶就起先保藏中国瓷器,到了晚年,他确定把保藏的上千件中国瓷器全部捐献给国家。在展馆一层,克罗蒂娜指着琳琅满目的中国瓷器说,这些瓷器都是18世纪以前输往欧洲的。早在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第一次通过海路到达了充溢了幻想的远东。打通了海路,为东西方大规模贸易作好了打算。1513年,葡萄牙人最先来到中国,在广州旁边上岸。1517年,西方的8艘船抵达位于澳门东南面的圣约翰岛,起先了与中国的贸易。从今,中国的瓷器起先输往欧洲。18世纪中期的粉彩咖啡壶。她介绍道,在15、16世纪,由于中国瓷器精致和稀有,且又极为昂贵,贵族富豪们只把重金得到的瓷器用于陈设,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把瓷器作为室内陈设和装饰,还成为炫耀财宝的手段,当时盛行用陶瓷来美化建筑的内部空间,墙壁、天花板和窗前凹处都用瓷镶嵌,还往往借瓷器特有的光和镜子的反光相协作,在室内造成一种错综的光影效果。这也仅限于王公贵族。比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就有特地陈设瓷器的中国厅,德国皇后更是把中国瓷器视为艺术品保藏于德累斯顿的瓷宫。西班牙皇宫当时保藏有中国瓷器三千余件,葡萄牙王后的财产清单中,中国瓷器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不仅王室、贵族、其他各阶层人士也热衷保藏中国瓷器。荷兰一位银器艺术家的富孀吉梅伦波洛夫人以保藏中国瓷器精品而著名荷兰。直至今日,欧洲各国博物馆及私人保藏家那里还可以看到相当数量的中国外销瓷器。保藏瓷器作为高雅的社会风气,比利时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莫不以保藏一两件中国瓷器为荣。瓷器西行的历史克罗蒂娜表示,“中国亭”所展瓷器全面介绍了中国瓷器西行欧洲的历史。到了17世纪,在葡萄牙人之后,荷兰人来到中国。荷兰人为了加强与中国的贸易领先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将印度作为与中国贸易的中转站。也在那个时候,荷兰人起先在阿姆斯特丹烧瓷器,从中国运来瓷土,但是烧出来的瓷器总是远达不到中国的水平。1680年荷兰医生邦迪高提出日饮200杯茶能医百病的论点,欧洲起先风行饮用中国茶,当时世界上只有中国种植茶叶。欧洲各国起先争相与中国进行贸易,大量选购 茶叶。然而,问题出来了,茶叶体轻占地,装在返航的货船中,船经不起风浪极易倾覆。也在此时,欧洲对中国瓷器的需求更为旺盛。荷兰人发觉将瓷器放在船舱底,既可以压舱,利于船只反抗风浪,也因瓷器没有气味,不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又可适应欧洲人饮茶对茶具的须要。中国瓷器大规模输往欧洲的历史起先了。18世纪末欧洲订制的纹章盾徽瓷盘。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人发觉运用的铁木餐具易生锈朽毁,不易清洗,而瓷器又美丽又易清洗保存。贵族和富豪餐饮又极为奢华,讲排场,一般的一顿饭下来,就须要数百件瓷器,皇家竟达两千件以上。中国瓷器润如玉、白如雪。又轻又透,欧洲人起先向中国大批量订烧日用瓷。其产地主要在江西景德镇,大部分为青花瓷,最初的图案多饰以佛道珍宝,碗、盘中心多绘山水人物或动物纹样。多为欧式的日常用具,如啤酒杯、芥末瓶、壶、盐尊、剃须盆、高身方形瓶等瓷器。克罗蒂娜特殊指出,运往欧洲各国的瓷器,多数绘有同样内容的图案。但另有一个显著特点是,订烧瓷通常绘有纹章盾徽,或者购买者的姓名字母缩写;也有依欧洲流行版画绘制的,更有为欧洲各皇家、贵族订烧的。不久前,18世纪40年头制作的一对带有菲利普五世纹章图案的中国瓷器,曾以30.72万美元成交,创下了“纹章瓷”拍卖的新纪录。19世纪初表达爱欲的粉彩瓷盘。18世纪早期,中国画工起先摹仿西方图样(如荷兰风景等),将外来画稿画在素胎瓷上,生产所谓欧洲风格的“克拉克瓷”,这些瓷器大多是从外形上摹仿欧洲器皿、玻璃器或陶器而烧成的,有果盘、水壶、杯瓶等,有的作为好用,如盘中放水果;有的作为陈设,如摆在桌、案上供欣赏。欧洲人订烧大量成批成套的瓷器,每套少则80件,多则600件。由于订烧器形不断更新,有人统计供应应中国的图样约数千幅之多,这些图样只有小部分保留下来。另外,宗教题材的瓷器也是中国输往欧洲的一大方面。这些瓷器多为描写圣经内容,大部分题材来自《新约》,应用于宗教场合,只是装饰,一般不做好用。希腊、罗马神话题材源远流长。主要绘制女神、仙女。所绘半裸体之美女,作为社交礼品,在欧洲颇受欢迎。内容多是与表达爱欲有关的绘画题材,在输往欧洲的瓷器中也特别多见。如新婚夫妇的纪念品、婚礼寓言、誓言等等。也有干脆绘制的袒露的村女或塑烧的裸体贵妇,装饰性超过了好用性。克罗蒂娜最终表示,还是在18世纪的时候,欧洲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最多,疾病最少,中国是最富有的国家,欧洲人很憧憬中国。当时,一艘货船的船底可放200只木箱,所载瓷器可达20万-25万件,运到欧洲可以赚到300倍到400倍的利润,但是风险也极大,风暴、海盗,使许多船有去无返。尽管这样,极高的暴利促使欧洲人勇往直前。据不完全统计,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贩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达二千万件,1734年一年销往荷兰的瓷器就达40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