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备考建议(古诗文有详译)3_第1页
2024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备考建议(古诗文有详译)3_第2页
2024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备考建议(古诗文有详译)3_第3页
2024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备考建议(古诗文有详译)3_第4页
2024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备考建议(古诗文有详译)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备考建议(古诗文有详译)(这是对2024高考上海语文卷详尽解析及备考建议。内有积累运用的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现代文《迷人的哥白尼》《斑鸠》的文本解读、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古诗《春日山庄》的译文、鉴赏、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古文《韩德基传》《荆巫》《诚意斋记》都有详尽译文、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为了更好地呈现,将古文《韩德基传》调整在积累运用后。最后附有空白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其志洁,故其称物芳”两句,指出屈原志趣高洁,所以其作品多用香草美人作比。(解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彻理解诗文的内容,背熟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文学常识;其次要认真审读题干及出处,特别理解性默写;最后默写时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颠倒,不写错别字。如本题中“彬、渚、清、称、芳”等要正确书写。评分说明: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别字,都不得分。)(建议:这部分题型自2017年春考以来没变化。第⑴题上下句默写,第⑵题上下句默写及文学常识,第⑶题情景默写。试卷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考生提升思想品德修养。默写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等名句,引导考生塑造君子品格,锤炼俊茂风骨。看近5年上海的春、秋考语文卷10套,《论语》考到6次:24和23年春、秋,22年春,21年秋,且都是在第⑴题考。《屈原列传》考到3次:24秋的第⑶题,23秋的第⑵题,22秋的第⑴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考到3次:23春、秋和22秋都是第③题。《登高》考到2次:24秋的第⑵题,22秋的第⑶题。《劝学》考到2次:24春、20春都是第⑵题,《赤壁赋》考到2次:22春第⑶题,22秋的第⑵题。其他的如《蜀道难》《阿房宫赋》《过秦论》《蒹葭》《孟子》等12篇都是考过1次。)2.按要求选择。(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A)。(3分)要想真正铲除食品安全谣言滋生的土壤,需要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以识别和抵御谣言的侵袭。专家指出,应____,____,____,____,____,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①通过搭建平台②填补信息真空地带③把科学家、媒体和企业纳入其中④及时满足公众的需求,减少公众误解⑤及时传播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A.①③⑤②④B.②③①④⑤C.④①③⑤②D.⑤②①③④(解析:我们先从内容上做,看到题干中“专家指出,应……”即建议具体做法。看5个句子,我们发现专家采用的方法是“搭建平台”,“把科学家、媒体和企业纳入其中”是搭建平台后的方案,这样①③组合有了。把“媒体”等“纳入其中”是为了“及时传播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通过“及时传播”能“填补信息真空地带”,从“传播”到“填补”符合认知规律,“填补”后能“满足”“减少”,所以⑤②④组合也就出来了。“减少公众误解”后才能“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最后从整体验证A的5句,从“搭建平台”“把科学家、媒体和企业纳入其中”到“传播,填补信息”再到“减少误解”,符合内在逻辑关系。所以选A。另外我们看选项,采用先排除后比较的方法。看放在选项最后一个位置的可能②或⑤或④,但只有第④句放在最后位置上才跟空格后“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一致,都从“公众”角度讲的。再说④表目的,和“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属同一范畴,故④放最后,这样排除了B和C。再来比较A和D,发现D的②后跟①不顺畅,而A的⑤②④组合顺畅。从整体上验证一下,符合逻辑关系,所以选A。)(建议:第一道题依然是语意连贯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排序。同22年以来的语意连贯题的排序题,保持一致。做这类题的四步骤:首先初读知大意。初读语段,明确语段大意,把握排列时的总方向(主语一致)。其次再读看选项。再读各选项,先排除或确定简单的。再次细读找顺序。细读判断文章、语段的写作顺序寻相关词语确定顺序。⑴文章或语段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①按时间先后②按空间推移的③按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④按事情的发展⑤按总分顺序。⑵表顺序的路标式词语:首先、其次、再次;然后、接着、现在;换句话说,与此同时……⑶没明显的路标式词语,弄清发展变化顺序。如:观点句--材料句;前提/条件/原因--结果…推敲句首尾词语,找出联系,使句子能合理衔接。最后精读巧排列。留意框前后相关词语,与语段首尾句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做好后朗读一遍,看语义是否连贯即可。)⑵吃小龙虾的季节到了,关于“小龙虾不安全”的说法又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小明从报刊和网络上读到一些相关内容,以下最不可信的一项是(B)。(2分)A.标题:《小龙虾干不干净,食客越来越懂经》,来源:《解放日报》。B.标题:《震惊!盘中餐竟然长在污水里》,来源:《最新发现》公众号。C.标题:《小龙虾或与多种疾病有关》,来源:某网站《健康养生》专栏。D.标题:《连续多年抽检合格,本地小龙虾放心吃》,来源:某刊《求证辟谣》专栏。(解析:题干要求我们选“最不可信的一项”,一般情况下,“标题”和“来源”必须具有一致性,而B项的信息来源是“《最新发现》公众号”,“盘中餐竟然长在污水里”不属于“最新发现”的范畴。所以我们选B。)(建议:这考查标题的可信度,与24年春考“(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名称与文章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考查基本一致。需注意23年春秋考2套试卷题目都考查的是“对语言表达不得体并且修改。”试题注重关联考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读写经验,关注考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凸显语文学科特色。这两道小题,借助讨论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境有机关联,指向实际生活需要的媒介素养,落实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教考衔接,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试题与教材、教学衔接紧密。如积累运用题呼应教材中“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等单元学习内容,考查考生对媒介信息的识别能力。)(试卷顺序作了调整,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提前至此。)(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9分)韩德基传【清】陈翼①韩子卓甫,讳德基。丛须頞鼻,黝如也。善诙谐,当其抵掌谭笑,即庸竖孩童,无不爱而慕之焉。蚤失父不甚绳检鞲鹰绁犬颇以驰骋自豪于闾里晚乃折节乐与正士伍。龙山、澉湖诸友人,最其所丽益者也。其间质性之通介贤否不一,卓甫盖无不与之交欢,且时效其规切,诸子亦无不共乐交于卓甫,谓卓甫之乐易可亲,直谅可敬也。(译文:韩卓甫先生,名德基。他的胡须茂密鼻梁高挺,皮肤青黑色的样子。他擅长说笑话,当他与人高兴谈笑时,即使是鄙陋的人和孩童,也没有不喜欢而仰慕他的。早年丧父,不怎么约束自己,臂套上架着老鹰牵着犬,常以驰射、田猎在乡里人面前自鸣得意。晚年才改变志向,喜欢和正直之士成为同伴。龙山、澉湖的诸位友人,最是他依附和帮助的人。那些友人间的资质本性上的通达耿介贤德不贤德是不一致的,卓甫大概没有不与他们交好的,而且时时效法他们的劝诫谏正,那些人也没有不乐于与卓甫交好的,他们认为卓甫和乐平易值得亲近,正直诚信值得尊敬。)②卓甫代居武原之澉城,世业医。卓甫中年而医益工,医亦盛行于时。其药囊中所入,上以为母甘旨奉,馀以散诸弟,己无私焉。(译文:卓甫家世代居住在武原的澉城,世代以行医为职业。卓甫中年时医术更加精妙,行医在当时也很流行。他行医的收入,对上用来奉养母亲,剩余的分给各个弟弟,自己不会私藏。)③又博厚好施。吴子裒仲一家仆病甚,贫不能具药。卓甫私以葠饮之。或嗤曰:“子以重剂饮若仆,若仆一身之外无余者,其能以售若直耶?”卓甫则戒之曰:“子勿言,此仆□病,闻吾以重剂饮之,虑病起而吾取偿焉,计无聊,将病益其病矣。且吾以若仆之贫甚也,而必于取偿焉,其何忍矣。”乡人有缓急于卓甫,卓甫每应之而不责期。其弟征之,乡人怒且詈。卓甫切责其弟曰:“钱财末也,而顾以失乡里欢乎?”因率其弟而谢过焉。其急人之困而不屑于财,类发于性之自然,非慕于其名而勉为之也。(译文:卓甫又宽宏朴厚喜欢施与。吴裒仲先生家有一个仆人病得严重,他穷得不能购买药。卓甫私下把人参(熬成汤)给他喝。有人嘲笑他说:“你把这么贵重的汤药给这个仆人喝,这个仆人除了身体没有其它的东西,他能付得起这个价钱吗?”卓甫就劝诫他说:“你不要说了,这个仆人正在病中,听说我把贵重的汤药给他喝,担心病治愈后我索取报酬,再考虑到自己贫困无依,将会病上加病。再说我因为知道这个仆人家贫,却必定索取报偿,这是多么残忍啊。”乡人有危急之事有求于卓甫,卓甫常常帮助他们而不规定期限。卓甫的弟弟去追讨债务,乡人愤怒谩骂。卓甫严厉斥责他的弟弟道:“钱财是小事,却反而要因此失去乡亲们的欢心吗?”。于是他就带着弟弟前去道歉。他救人危难却不计较钱财,大抵是出于自然本性,不是追慕名声而勉强去做的。)④约其生平,可谓诚心合义、坦率无竞者矣。年三十六,无子,后其弟之子某。(译文:大概卓甫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真心诚意合乎道义、直率不争的人。享年三十六岁。没有儿子,以他弟弟的儿子为后代。)注:①甘旨奉:指对双亲的奉养。②葠:人参。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己无私焉(据为己有)(2)虑病起而吾取偿焉(治愈)(解析:(1)“其药囊中所入,上以为母甘旨奉,馀以散诸弟,己无私焉。”其中,“其药囊中所入”为主语,后三句为谓语,所以“私”为动词;行医的收入,首先用来奉养母亲,其余的分给弟弟们,自己一分钱都不拥有、占有,所以“私”可解释为私自占有、私自拥有、自己占有、自己拥有、据为己有。(2)“(若仆)虑病起而吾取偿焉”,“病起”,主谓结构,起,治愈,痊愈)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计无聊(B)A.烦闷空虚B.贫困无依C.没有依据D.没有意义(2)类发于性之自然(D)A.好像B.等同C.比较D.大抵(解析:(1)据“贫不能具药”、“虑病起而吾取偿焉”,选B。(2)副词,排除B和C。“好像”表推测,“大抵”表一般情况;根据语境,选D。再说在《训俭示康》中“走卒类士服”中“类”就解释为“大抵,大都”。而平时说的“贫索无聊”中“无聊”就是“贫困无依”。)(建议:14、15题,依然是考察实词的填空、选择,分值4分。这些词难度不大,考生复习时要认真复习课内古文教考衔接。)16.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一项是(A)。(1分)A.方B.乃C.且D.安(解析:“此仆□病”。A.方,方才、正在、将;B.乃,于是就、才、竟然;C.且,并且、将要;D.哪里、怎么。根据语境,选A正在。)(建议:这题虚词填空,今年是第一次考查,这本来是文言文二第一题的常考题型。25年春考是否会延续这个出题模式,让我们拭目以待。)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五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5分)蚤失父/不甚绳检/鞲鹰绁犬/颇以驰骋自豪于闾里/晚乃折节/乐与正士伍。(解析:蚤失父(蚤通“早”,副词,“失父”,动宾)/不甚绳检(否定副词“不”+副词“甚”+动词)/鞲鹰绁犬(据“鹰”“犬”,“鞲鹰”和“绁犬”为对称结构,构成并列短语)/颇以驰骋自豪于闾里(“自豪”为中心词,“以驰骋”介宾作状语,“于闾里”介宾后置)/晚乃折节(副词“乃”+动词)/乐与正士伍(乐于做某事,“乐”+介宾作状语+动词。评分说明:标错1处扣1分,扣到0分为止。)(建议:17题的断句,分值有较大的调增,由以往的3分变成了5分。后续考试可能延续,大家要留意噢。)18.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其弟征之,乡人怒且詈。卓甫切责其弟曰:“钱财末也,而顾以失乡里欢乎?”卓甫的弟弟去追讨债务,乡人愤怒谩骂。卓甫严厉斥责他的弟弟道:“钱财是小事,却反而要因此失去乡亲们的欢心吗?”(解析:先根据上下文理解大意,再逐句逐字直译,注意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直译不通用意译。据“钱财末也”,前文大概是说有乡人向韩卓甫借了钱,因为没有规定期限,所以乡人一直没有还钱;所以,“征之”的“之”指乡人所借之钱,“征之”即为索要乡人借的钱。据“怒”,我们可推断“詈”解释为骂。“切责”,副词+动词,“责”为责备、斥责,“切”可解释为严厉。“末”,联想到“本末倒置”,“末”与“本”相对,解释为次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顾”,反而、却。“以”,“以之”,因此,因为这。“欢”,欢心。评分说明:“征”“怒且詈”“切责”“钱财末也”“顾”共5点,1点1分。评分细则:“征”:讨债、要钱;詈:骂;切:表示程度:严厉地、深切地、狠狠地、深深地;钱财末也:判断句,钱财是小事、钱财,是最后考虑的事情、钱财是微不足道的,钱财是不重要的;顾,反而、却、反过来、难道。)(建议:这次实词考查难度较小。而句子翻译应该会上难度。希望大家重视文言文学习,实词积累不可轻视。“詈”实词较为少见,但其他词不难。如在《促织》里有“岁征民间”,其中“征”有“征收”义项,可引申为讨债、要钱,追讨等。在《陈情表》里有“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其中“责”有“责备”的义项,“切峻”有“急切严厉”的解释。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欢”就是“欢心”之意。可见教考衔接,回归课本,重视课本,复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才会有的放矢,提高学习的效率。)19.医者韩德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韩德基是一位外貌粗豪、内心仁厚的医者。他改变早年落拓不羁的行为,乐与士人交往;性格诙谐幽默,平易可亲,真诚直率;行医所得赡养其母,供给兄弟;对仆人慷慨施救,博厚好施,急乡人之困,不计个人得失。(解析:题干中“分析人物形象”即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再在内容上左分析。“结合全文”就是全文的三段都要分析。评分说明:形象特征1点;结合内容分析1点1分,给满3分为止。评分细则:按照段落给分。如第一段,形象特征,7个字,外貌相对比较粗鄙/丑陋,或者写到早年过着纨绔子弟的豪横生活,晚年改变志向,喜欢和正士交往,或写出乐于与世人交往,以上两点重复写,得1分。写出外貌特征或表现反差的,得1分;第二段,行医所得赡养母亲、供给兄弟体现慷慨无私或孝悌自己没有私藏,得1分。写把药分给父母或者弟子,按照皇帝的要求分得父母、兄弟都不得分。第三段,为仆人治病,体现慷慨施救;急人之困,指责弟弟,两件事均体现其博厚好施。两件事情任写一件,1分,最高1分。综上,外貌特征/反差1分,各段落中各1个事情+性格/品质,三段3分。)(建议:这是人物形象分析题,比起往年考查的“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逻辑性”等考点,相对简单。答题时注意:总述定身份,分述注意结合人物描写和典型事例等角度分析人物特点。)(承上“积累运用”)二.阅读70分(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3—7题。(17分)小明在阅读科学史献时,被《迷人的哥白尼》这一标题吸引。哥白尼到底迷人在何处呢?他决定对此进行一文番学习和探究。迷人的哥白尼吴国盛①哥白尼被公认为现代科学的肇始者,他的日心说成为现代科学的常识。但正如黑格尔所说,熟知不是真知。谁是哥白尼?他为何要用日心说替代地心说?通常的回答是:哥白尼是一位天文学家,他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更符合天文观测事实。但这样的回答似是而非。②其实,哥白尼是一位教士,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天文学研究,在最后的岁月里写出了他的传世之作。长期以来,该书多被译成《天体运行论》,但“天体”这个译名并不正确,对哥白尼而言,“天体”其实是“天球”。天球是希腊数理天文学的基本假定,群星每日旋转,周而复始,运动呈现出周期性和稳定性。让群星镶嵌在天球之上,随着天球统一转动,反映了时人对天空确定性和恒久性的理解。后人不承认有天球的存在,便想当然地把“天球”改译成“天体”,一字之差,无意间拔高了哥白尼,体现了译者时代的科学理念。③哥白尼为什么要用日心说替代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托勒密地心说呢?按照实事求是即为科学精神的一般理解,这当然是因为日心说更加符合天文观测结果。20世纪50年代之前,西方科学哲学也认为,所谓科学无非是既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又符合观测事实的理论。如果理论不符合事实,它就被证伪了,反之就被证实了。这种科学哲学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④50年代后期,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打破这种逻辑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启了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强调不能仅从逻辑层面理解科学,而应深入其历史发展过程,考虑科学之外的哲学、宗教和文化背景。在《哥白尼革命》一书中,他指出哥白尼抛弃地心说而提出日心说,并不是因为掌握了什么托勒密体系无法解释的观测证据,而是由复杂多样的时代文化背景导致的。哥白尼继承的是希腊化的数学传统,重在模拟和预测天象,可以自由地构想宇宙体系,不必关心天界的实际物理构造。在他生活的年代,人文主义者相信自然的数学简单性崇拜太阳,这对他有直接影响。哥白尼明确表示,托勒密体系是一个怪物,各部分之间不够协调统一,不符合希腊人的审美理想。⑤是的,托勒密体系不美,而日心地动体系很美,这就是哥白尼提出天文学变革的主要动机。⑥日心说并不是观测引导的结果,而是审美引导的结果,这使得哥白尼学说一直饱受争议。直到18世纪末,在他去世近250年之后,日心说才慢慢成为欧洲人的共识。此时牛顿物理学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全方位胜利,作为牛顿力学前提的日心说也被默认。库恩说“哥白尼革命”是一场宇宙论革命、物理学革命,尽管哥白尼只是开启了这场革命。⑦库恩显然把包括日心说在内的欧洲近代科学巨变描绘成了一场“科学革命”。又过了半个多世纪,西方科学史界更注重回到原始语境,强调尽量消解宏大叙事,把研究深入到更微观更具体的社会运作中。2011年罗伯特•韦斯特曼出版的《哥白尼问题》打破了库恩的“哥白尼叙事”。他更多采纳人类学的方法,深入调查从哥白尼到牛顿两百多年间数十位相关人物的著作、言论和社会关系,提出必须考虑占星术这条线索,才能充分理解哥白尼的故事。⑧1496年皮克•米兰多拉《驳占星预言》一书中出版,书中指出作为占星术基础的天文学存在着根本上的不确定性。韦斯特曼认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深层原因,是为了回应皮科对占星术的批判。包括库恩在内,20世纪科学史家都忽视了这条线索。实际上哥白尼非常熟悉占星圈子的动向,他只是遵循自托勒密以来的传统,严格区分天文学写作和占星术写作。传统研究把哥白尼的故事叙述得过于宏大,但整个16甚至17世纪都不存在“支持哥白尼”和“反对哥白尼”的清晰阵营,根本没有“哥白尼革命”这种整体性的概念。通过牛顿物理学的成功而被人们接受的日心说,已经不是哥白尼的日心说了。⑨哥白尼的故事的确十分迷人。(有删改)(文本解读:在正文前面,出题老师放了一段文字,表明这是“情境化阅读”。其中的“在阅读科学史献时”表明阅读对象,“哥白尼到底迷人在何处呢?”表明阅读任务。让我们带着阅读任务去感知文本。正文第①引用黑格尔的话引出自己的质疑。第②段陈述了后人把“天球”改译成“天体”,无意间拔高了哥白尼。第③段陈述了哥白尼用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符合20世纪50年代的逻辑实证主义。第④段陈述了托马斯•库恩指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由复杂多样的时代文化背景导致的。第⑤段明确哥白尼提出天文学变革的主要动机是托勒密体系不美,而日心地动体系很美。第⑥段陈述了库恩认为日心说开启了一场科学革命。第⑦⑧段陈述了韦斯特曼认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深层原因是为了回应皮科对占星术的批判。第⑨段是由衷感叹。可见,“哥白尼的故事”并不是关于哥白尼这个人的故事,也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关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真实的历史事件。通过叙述这些事件,表明了科学以及科学观念的发展历史。)(建议:专家将现代文阅读涉及到的文本分三种:思辨类文本(即一般的议论文,如《师说》《拿来主义》)、实用类文本(如《喜看稻菽千重浪》《中国建筑的特征》《宇宙的边疆》《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和文学类文本(即散文、小说等,如《故都的秋》《哦,香雪》),现代文一考查前二种。部编高中语文选修下册第四单元选了三篇文章,《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阐明科学原理,介绍科学知识,引领我们了解自然,思考人类的未来;《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研讨科学史问题,追溯科学研究的历程。与这篇《迷人的哥白尼》都是属于实用性文本。实用性文本兼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并在试题中关联知识短文,丰富了文本阅读的语境,体现了生活中真实阅读的样貌。考生要关注社会发展,注重价值引导。《迷人的哥白尼》以科学史视角重新审视哥白尼的日心说,要求考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多视角多维度审视科学命题,培养考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为了进一步理解第③段中的“逻辑实证主义”概念,小明查阅工具书并做了摘抄。以下与本文最相关的一项是(B)。(2分)A.可说的就是自然科学的命题,即某种与哲学不相干的东西。B.科学命题是经验判断,通过经验证实它为真为假。C.有没有意义是划分科学和非科学的界线。D.对语言作逻辑分析就是哲学的任务。(解析:这是考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可将此类题简单化为“信息题”,先明确该概念所涉及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一一比对。B项符合文本中“所谓科学无非是既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又符合观测事实的理论。如果理论不符合事实,它就被证伪了,反之就被证实了。这种科学哲学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而其他三项都不符合。A项中“即某种与哲学不相干的东西”不符合文本中“西方科学哲学也认为……这种科学哲学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C项中“有没有意义”不符合文本中“所谓科学无非是既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又符合观测事实的理论”。D项是在定义哲学的任务不符合文本陈述的“这种科学哲学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4.小明围绕文中提到的论著梳理文章内容,以下结论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3分)A.《天体运行论》中的“天球”假定拔高了哥白尼对天空确定性的认识。B.《哥白尼革命》中对日心说的研究开启了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C.《哥白尼问题》力图从微观层面调查研究,消解哥白尼研究中的宏大叙事。D.《驳占星预言》表明占星术是造成哥白尼用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的根本原因。(解析:这是考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可将此类题简单化为“信息题”,先明确该概念所涉及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一一比对。B项符合文本中“所谓科学无非是既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又符合观测事实的理论。如果理论不符合事实,它就被证伪了,反之就被证实了。这种科学哲学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而其他三项都不符合。A项中“即某种与哲学不相干的东西”不符合文本中“西方科学哲学也认为……这种科学哲学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C项中“有没有意义”不符合文本中“所谓科学无非是既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又符合观测事实的理论”。D项是在定义哲学的任务不符合文本陈述的“这种科学哲学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5.能够依据文章内容做出的一项推断是(C)(3分)A.把“天球”译成“天体”反映了译者时代科学理念的落后。B.哥白尼的日心说没有为天文现象提供新的解释。C.牛顿物理学的胜利是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普遍认可的原因。D.哥白尼的日心说带来的观念革命来自于研究者的虚构。(解析:推断题和信息题的区别在于,推断题并不是简单的回到原文,而是要在逻辑上判断原文中的信息能否做出选项中的推论。C项由第⑥段“直到18世纪末,在他去世近250年之后,日心说才慢慢成为欧洲人的共识。此时牛顿物理学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全方位胜利,作为牛顿力学前提的日心说也被默认”可推出,所以选C。由第②段“后人不承认有天球的存在,便想当然地把‘天球’改译成‘天体’,一字之差,无意间拔高了哥白尼,体现了译者时代的科学理念”可知“落后”或“进步”都不能由此推断出,所以A项错。由第③段“哥白尼为什么要用日心说替代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托勒密地心说呢?按照实事求是即为科学精神的一般理解,这当然是因为日心说更加符合天文观测结果”“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关于天文现象的学说,前者不同于传统的地心说,自然是提供了新的解释,可知B项错在“没有”,应删除。由第⑥段“库恩说‘哥白尼革命’是一场宇宙论革命、物理学革命,尽管哥白尼只是开启了这场革命。”第⑧段“整个16甚至17世纪都不存在‘支持哥白尼’和‘反对哥白尼’的清晰阵营,根本没有‘哥白尼革命’这种整体性的概念。”可知,由哥白尼日心说开启的宇宙论革命却是事实,而非虚构,D项错在“虚构”。)6.小明在阅读本文后产生了困惑:作者说“哥白尼的故事的确十分迷人”,文章却没有给人讲故事的感觉。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展开分析,帮他消除困惑。(5分)文学创作和学术写作都会讲故事。文学创作侧重讲述人物命运及其曲折遭遇,往往围绕一些前后连贯、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事情展开。学术写作与此不同,在以一个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为研究对象时,情节再曲折,细节再丰富,文章如果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学术视角也不是学术写作。本文是学术写作。文章虽然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与哥白尼日心说有关的丰富而有趣的历史事件,但目的并不在于讲述哥白尼的命运及其曲折遭遇,而在于通过科学史发展的曲折情节和丰富细节,揭示科学理论和思想观念的演变,启发人们思考。文章从质疑人们通常的认识开始,带着问题意识,从科学史视角讲述与哥白尼有关的历史事件。因此并不会给人以文学故事的感觉。(解析:题干要求考生“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展开分析,帮他消除困惑”。首先要明白小明的困惑作者说“哥白尼的故事的确十分迷人”,文章却没有给人讲故事的感觉。考生要清楚这前后两个“故事”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再读材料,材料讲的是文学创作和学术写作在“讲故事”上的不同。依据材料,“哥白尼的故事”中的“故事”属于学术写作中的故事,而“讲故事”中的“故事”属于文学创作中的故事。据此我们就可答题了。首先要明确这是学术写作。其次要写清本文的学术写作与文学创作不同。最后明确学术写作的特点是“问题意识和学术视角分析”。这种拓展题最简单的解答应该是先表明自己的判断,后将文本仿短文缩写即可。评分说明:判断是学术写作,1分;与文学创作不同,2分;问题意识和学术视角分析,各1分。)(建议:借助知识短文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深度思考,设计综合性、探究性试题来拓展学习领域,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教考衔接,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试题与教材、教学衔接紧密。这题关联考生文学性、学术性文本的阅读经验。)7.哥白尼的故事迷人在何处?小明打算根据本文写一篇读书报告回答这个问题,请你帮他拟写一份提纲。(4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地动体系很迷人。哥白尼的天文学研究动机是追求希腊人的审美理想,也与占星术有关,科学研究与科学之外的哲学、宗教与文化都有关系,十分有趣。科学研究展现出的不断质疑、发现的过程,及观念变化带来的科学理解的变化,本身很有魅力。(解析:审题时我们能明确这是要求考生围绕“哥白尼的故事迷人在何处”写一份读书报告提纲。所谓“提纲”就是要点概括。看到“读书报告”四个字,我们应该能想到选修下册P109第四单元写作研习要求:“1.在相关学科教师的帮助下,选择与你的研习课题有关的一本自然科学著作或者一篇科技论文,认真读完,然后撰写一份读书报告。写作时要尽可能运用本单元学习所学到的方法。”明确提到要撰写读书报告并要求会修改。这是教考衔接啊!这个题目看似新颖,其实一点也不复杂。一般先概述中心问题,后简要陈述段落大意,最后总说文章主旨。评分说明:第1点1分;第2、3点各2分,给满4分为止。)(建议:这题关联考生文学性、学术性文本的阅读经验。这兼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等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设计综合性、探究性试题来拓展学习领域,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教考衔接,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试题与教材、教学衔接紧密。要求考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多视角多维度审视科学命题,培养考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斑鸠赵冬妮①斑鸠的叫声就在窗外。我躺在床上,知道它住在不远处的西山,野兔、松鼠还有山鸡也都住那儿。野兔、松鼠生来沉默,斑鸠就不同。薄暮时分散步,尤其秋冬交替时,总能听到它的叫声,咕咕——咕,声音平和深厚,末尾那一声沉抑下去,仿佛经过了一吞咽,从山里传出,听起来有些孤独。②去年立冬前,我还没有见过斑鸠。立冬那天,清早开门见一只灰褐色的鸟儿卧在露台上,我没敢即刻上前。它的小脑袋缩进脖腔里,动也不动,眼皮轻轻阖住,灰粉色薄薄一小片,盖住眼球,想象不出这怎么会遮得住光。我想它一定怕碰,只好轻声问,你怎么了?你受伤了吗?它像什么都不在乎了,人影声音都不能使他睁开眼,直到我两手捧住它,仍不动,身体却暖暖的。我第一次摸到鸟的体温和脉动,那身体超过我手掌大,但你能感到有颗小小心脏,它还活着。脱落了很多羽毛,右脸到颈部露出皮肤和小耳孔,显然受了外伤。把它放到沙发上,我蹲着看,它慢慢睁开眼,像个大病初愈的人虚弱无比的躺着,圆圆的瞳孔对着我,深如青湖。③它在纸箱里过了一夜。我总忍不住去看它。每次打开纸箱,它都老样子,挤在角落里身体纹丝不动注视着我。一夜北风,清早冷得人发抖,它走出纸箱,摇晃着身体想打开翅膀,翅膀显然不听使唤。它躲开我,看我没跟上来就卧身不动。我拿水和米给它,它再次挣扎展翅试了又试,终于飞离露台,落在一米远的空调外挂机上,又飞下去,摇摇晃晃走进草地,摇摇晃晃走出。透过餐厅窗户玻璃,我看见它正栖在大银杏树上,小小一团。两小时之久,它就那么石化般栖在树的横叉上。④它叫珠颈斑鸠,脖颈两侧两小片黑羽毛,每根羽毛到毛尖就变成白色。不规则的小斑点,缀在两个小块黑绒布上,像扎了条小花巾,看起来像个姑娘。⑤两天后的傍晚,突然一声沉闷巨响,我放下正洗的菜跑过去,玻璃完好无缺,一道裂纹都没有,窗外地上一无所有。想到外面看看,忽而想起去年几乎也这个时候,同样突然异响,也没找到什么投掷物。我陷在惶恐中,在屋里走来走去,突然明白了什么,奔到客厅玻璃窗前,发现上面有一大片模糊印记,一只手伸上去,对准那薄雾般的一团,里外差不多大小,是鸟!原来斑鸠是撞我家玻璃撞晕了,直到醒来,它不会明白发生了什么。⑥次日出门向南走,走出很远再返回来。太阳很好,一排排房屋沐浴在阳光里。一户户窗玻璃看过去,止不住心惊。眼前一片从未见过的景象:墙面砖红色,光照下异常明亮安静。天空、云彩、房子、树木,原封不动地映进玻璃里,白云在飘,房子在沉默,天地浑然一体,世界拓展开了一倍,从里面透着温暖。可以想象,立冬前后,鸟儿眼中是怎样的景象:树木在延伸,天空更辽阔,日落时分,余晖映得西窗玻璃多么辉煌。一面光海里,树木改变了色彩,绚烂如火,天空和云朵也被染红,在光波背后浮动闪耀。那只灰褐色的鸟儿展翅直飞而去,世界在对面呼唤,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没什么不可抵达,直接飞过去,毫不怀疑也无法收束。⑦拉上纱帘,我努力回想起第一次玻璃窗发出的那声巨响,是石头裹着一块厚布投向玻璃的一击,沉闷却有力。我的记忆往回走,浮起曾有的惊恐和惧怕,那时怎么能够想到是一只鸟呢,哪能想到一次飞翔也会如此的充满风险。⑧咕咕——咕咕——咕咕——不用久听,就会知道斑鸠的叫声不止一种。有时我能听出它的焦急,有时它好像要打断些什么,一阵阵短促的低吼。薄暮时分它最为平静,我和先生在山谷间行走,它仿佛吞咽的声音从身后缓慢传来,持续不断的左右低回。你看不到它,却有种无限的留恋。有时野兔会从眼前一箭飞过,这些褐色的小动物常在草地上玩,或者觅食,它们所有动作都显得比我快,眼睛耳朵身手灵敏又矫健,远远发现我们,撒开腿就消失在另一片树林里。松鼠会在暗中注视着你,有时趁你不注意潜进园里,偷走树上的熟杏。至于山鸡只能在初春偶尔听到他几声嘶哑粗糙的鸣叫。兔子,跑吧!先生说不用跑,其实是我们占了人家的地盘。我希望它们都是年幼的,今年新生的,没有什么记忆,以为它们每天跑来跑去的草地,从来就在那里,也以为我们从来就在那里,它们也许怕我们,却不会恨我们。(有删改)(文本解读:本文主要写了去年立冬“我”救下一只受伤是斑鸠,两天后才明白“原来斑鸠是撞我家玻璃撞晕了”。“一排排房屋沐浴在阳光里。一户户窗玻璃看过去……天空、云彩、房子、树木,原封不动地映进玻璃里……立冬前后,鸟儿眼中是怎样的景象:树木在延伸,天空更辽阔……”这令“我”反思人与自然关系。《斑鸠》情理兼备,启发考生与自然中弱小生命共情,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议: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的阅读,标题非常重要。无论是地名、人名还是物名,在作者的笔下常常成为寄托深远的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如“屋舍”“十八月的潭”“蔑匠阿爷”等,我们在阅读时要予以特别关注,按照作者行文的脉络和情感的线索,把握其外在特征和所承载的丰富情感与深刻思考,把它作为读懂文本的一把钥匙。教材中此类文本也有,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哦,香雪》等。此类主题的考查在新高考前较常见。如《又见鹭鸶》《宁静》《湖殇》等,只是近几年考得较少而已。每种类型的文章都有它固有的行文结构,从诗歌到散文,古代政论文到现在的论说类文章,人的思维不变,内在的结构就不会改变。“实—虚—实”的经典结构,在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中都有较多的对应文本。从题目设置上看,还是“3+1”式4道主观题,题型基本保持稳定。所谓“3”,即前3道作用题,不管题干问什么,基本都是“字词句段的好处分析”。不同在是否给明确的答题方向。给了大体方向,如描写的角度,某种修辞等,就根据要求答题即可;若只是单纯的赏析、分析,那就自己确定答题的角度。“1”是散文的最后一道题,大多考查的就是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但出题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如常规题:评析文章的思想意义;也有创新题:如给老师写自荐信,2021春考“11.在纪念珀希拉的活动上,你作为年轻科学家的代表发言,说“如果珀希拉还在世,我希望做她的学生,因为,_____”请结合全文补全发言内容……”等。包括24年秋考第11题。本质上都是引入文章思想意义的理解。)8.赏析第②段画线部分的细节描写。(3分)“轻轻阖住”“薄薄”“灰粉色”等刻画出鸟儿眼皮的特点,笔法细腻;写出斑鸠的弱小和受伤后的虚弱;流露出作者对受伤斑鸠的无声垂怜,情蕴于中。(解析:赏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答题时一般从描写/刻画了那些内容/细节,写出了什么特点,表达/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入手。评分说明:1点1分。)(建议:这是文学类文本的常规题,与一般的字句段的作用及诗歌鉴赏中的炼字炼句基本相同,只不过其他的题一般要写明手法,这题已经明确是细节描写了。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局部、某特征、某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其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②推进情节发展,③表现生活环境,④增强作品的真实性,⑤深化文章的主题等。)9.本文首尾两段都写到斑鸠的叫声,分析其作用。(3分)首段写斑鸠叫声的沉抑,给人以孤独感,引出下文对斑鸠的回忆;尾段写斑鸠叫声的焦急低回,表达了我对其生存处境的忧虑;以声写鸟,首尾呼应,加深情感。(解析:考段落的作用。首尾两段都运用描写,要写清这两段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看到题干中“首尾两段都写到…”我们一般要带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之类。评分说明:1点1分。)(建议:我们要掌握句段的作用的解题方法:首先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其次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的作用:运用了什么手法(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上的作用:开头段①总起全文,②开篇点题,③设置悬念,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⑤引出下文,⑥描写环境,⑦介绍人物,⑧交待写作动机,⑨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中间段①小结上文,②引出下文/话题,③承上启下,④补充交代,⑤照应开头,⑥铺垫蓄势/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结尾段①卒章显志/点明主题/题目/写作意图,②升华主题/画龙点睛,③总结全文,④照应开头/前文/题目,使结构更严谨,⑤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思考,⑥补充交代/对主要内容进行补充,使内容更全面、辩证……)10.第⑥段两次描写映在窗玻璃中的景象,请从构思角度加以赏析。(5分)两次描写突出了窗玻璃中景象的开阔与绚烂,解释了鸟儿撞玻璃的原因;景象的美妙诱人与鸟儿撞玻璃的结果形成反差,强化了悲剧化的效果;暗含作者的悲悯之情;引出下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进一步思考。(解析:这是从构思的角度赏析两次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首先要概述两次描写的内容,然后要分析其在构思上作用。评分说明:1点1分。)(建议:这跟第9题的细节描写一样,都是常规题。文学类文章中描写的作用是必考的,所以考生要掌握各种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③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④推动或暗示情节发展,⑤揭示主旨等。环境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环境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等。)11.尾段展开描写山谷间的多种小动物,最后说“我希望它们都是年幼的,今年新生的”,请分析作者的用意。(5分)尾段写出了小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机勃勃的生存状态(和谐、宁静、自由、无忧无虑、活泼、可爱),以及动物看到人后的惊慌(惊恐、恐惧、机警、提防、不安、畏惧、避而远之、见人就逃);引发对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深沉思考;“我希望它们是年幼的,今年新生的”表达了对人类挤占动物生存空间的歉疚和反思(反思、忏悔、无奈、唏嘘、伤感、自责、悲悯、同情、怜惜、仁慈);同时寄托了对人类与动物在现有生存状态下达成和谐共生的期待。(解析:这题涉及到本文的主旨。虽看起来是考句子的作用,但这句子位于文末,意义非常。这段描写了小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无忧无虑的生存状态以及动物看到人后的惊慌,这引发对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深沉思考。而“我希望它们是年幼的,今年新生的”表达了对人类挤占动物生存空间的歉疚和无奈。这寄托了对人类与动物在现有生存状态下达成和谐共生的期待,明天会变好。评分说明:动物的生存状态,1分;动物看到人后的惊慌,1分;引发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深沉思考,1分;表达歉疚与反思,2分;和谐共生的期待,1分。给满5分为止。)(建议:怎么才能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把握文学类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呢?请从结构入手。正确的阅读应该包括以下七步——①首先要学会一段一段阅读。②关注内容上的重大转折或跳跃。③读完全文后,依据上述转折将文章的层次理出来。④研究其起承转合,关注其关节处的议论性语句。⑤发现前后呼应以及照应标题的句子,进而发现文脉。⑥依据文脉把握作者结尾部分的含义。⑦概括内容及主旨,依据文本和时代背景等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当然,如果操作熟练,这些步骤是可以一遍下来同时完成的。)(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7分)春日山庄初岁开韶月,田家喜载阳。晚晴摇水态,迟景荡山光。浦净渔舟远,花飞樵路香。自然成野趣,都使俗情忘。(译文:春末夏初,农民们在阳光下兴高采烈地劳作着。傍晚时分天气转晴,水面波光粼粼,夕阳余晖在山间游荡。清澈见底的河流里,渔人的小船在远处悠然漂荡。落英缤纷的路上,樵夫走过都能闻到弥漫的花香。在这自然环境中人们情不自禁地沉浸于田野的乐趣中,从而淡忘世间俗虑。)(鉴赏:这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初岁开韶月,田家喜载阳。”开篇即点明时节,春天刚到,农家在太阳下的快乐景象。韶月,即农历的第四个月份,这里指春末夏初,当时正值麦收季节。田家载阳,形象地展现了农民在金黄色麦浪中劳作的情景。“晚晴摇水态,迟景荡山光。”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晚晴指的是傍晚时分天气转晴,水态即是流水的姿态,这形容晚霞与波光相互辉映的情景。迟景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光变化的细腻观察,荡山光可能是指夕阳余晖在山间回旋。“浦净渔舟远,花飞樵路香。”这两句继续描绘自然之美。浦净即水清澈,可见底的河流;渔舟远则指的是渔人的小船在远处悠然漂泊。花飞樵路香,表达了春天花开满径,樵夫经过的小道上弥漫着花香。“自然成野趣,都使俗情忘。”最后两句总结全诗,强调在这样美好的自然环境中,人们会不自觉地沉浸于田园生活的乐趣之中,从而淡忘世间俗虑。自然成野趣,即是说这种田园风光本身就构成了对诗人来说最自然、最纯粹的娱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于春日山庄生活的深切向往,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远离世俗烦恼,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建议:《春日山庄》将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出题老师为了让考生通过领略自然风光,给人以美的熏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诗歌题延续24年春季高考试卷的模式,诗歌赏析也是2道题,分值也是7分。但是23年秋考以前诗歌赏析基本都是3题8分。)1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D)。(2分)A.首联描写初春来临,农家欣然相庆,情感奔放。B.颔联以水态摇漾、山光闪烁写出傍晚艳丽的景致。C.颈联用浦净舟远、花飞径香营造幽远清冷的意境。D.本诗表现春日野趣,富于微妙动感,笔法巧妙。(解析:A错在“情感奔放”,首联意思是初春月光美好,太阳温暖,农家喜悦。B项错在“山光闪烁写出傍晚艳丽的景致”,应是“宁静的自然画面”C错在“清冷”二字,应是“自然悠然”的意境。)(建议:24年春考、秋考的诗歌选择题不再是23年春考前考查诗歌的体裁、题材等知识,而是侧重于诗歌文本的内容理解,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诗歌具体内容的赏析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该诗并未给出具体的作者名字以及朝代。以往,许多同学都会看重诗人的生平经历,比如看到“陆游/辛弃疾”就会想到爱国诗人收复中原的渴望亦或者是壮志难酬的悲愤;看到苏轼就会想到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不给作者名字和朝代,纯粹文本分析,读懂诗歌才是最重要的,有一定的难度。这或许是往后的一个考查新趋势。)13.有人批评结句“都使俗情忘”肤浅俗套,也有人不同意。你支持哪种看法?请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阐述理由。(5分)示例一:支持批评。全诗由景入情,结句写俗情消失。写景颇具匠心,表现了景物的丰富美感,而抒情空泛俗套,两者不够匹配。同时,语言过于直白随意,缺乏个性,与写景句自然而不失琢炼的语言风格不协调。示例二:不支批评。全诗由景入情,结句写俗情消失。写景颇具匠心,表现了景物的丰富美感,结句通过俗情的消失表现自己精神升华,情由衷发,真切不饰,更显春日山庄之美。此句语言朴实直率,与全诗明晰自然的整体表达相协调。(解析:题干列出两种对立的评价意见,要求考生思考“支持哪种看法”,鼓励考生进行个性化解读,侧重考查思维的批判性和灵活性,落实课标“能对同一作品的不同阐释发表自己的观点”的要求。这体现了试题注重关联考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读写经验,关注考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凸显语文学科特色。这跟作文一样,只不过写个段落而已。支持或不支持,只要从诗歌的内容和语言两方面阐述理由即可。评分说明:结句作用1分;内容分析2分;语言分析2分。)(建议:24年春考、秋考比较来看,两题也有相似之处。都以“他人的评价”作为引子出题。目的依然在于考查对诗歌的理解。看似陌生复杂,实则已经给出答题的方向审题看动词,动词后的内容是答题的重点方向。附23春考14题:诗人将情感波动寓于叙事之中,这一写法颇有特色。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赏析。(5分)23秋考14题:请联系首联、尾联内容,分析诗人寄寓的情感。(4分)最后,附上23年春考和秋考的诗歌第二题为例,我们能看出:同年的春考和秋考题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问法上具有一致性。)(古文的第一篇“(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提前到“积累运用”下。)(五)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20—22题。(11分)甲①荆楚人淫祀者旧矣。有巫颇闻于乡闾。其初,为人祀也,筵席寻常,歌迎舞将,祈疾者健起,祈岁者丰穰。其后,为人祀也,羊猪鲜肥,清酤满巵,祈疾者得死,祈岁者得饥。里人忿焉,而思之未得。(译文:荆楚人进行不合礼制的祭祀很长久了。有一个巫师在乡里很有名气。起初,他替人祭祀,祭品很普通,歌舞迎送神灵,祈求治病的人就能治愈,祈求好年成的人果然能丰收。这之后,他替人祭祀,用新鲜肥美的羊肉猪肉,清香的美酒倒满酒杯,结果祈求治病的人死了,祈求丰年的人遭遇饥荒。乡里人对此很愤怒,却想不出什么原因。)②适有言者曰:吾昔游其家也,其家无甚累,故为人祀,诚必罄乎中,而福亦应乎外,其胙必散之。其后,男女蕃息焉,衣食广大焉,故为人祀,诚不得罄于中,而神亦不歆乎其外,其胙且入其家。是人非前圣而后愚,盖牵于心,而不暇及人耳。(译文:恰逢有人说:“我以前去过他家,他家没有什么牵累,所以为人祭祀,一定用尽内心的真诚,福气就在外响应,祭肉也必定会分给人们。这之后,他家的儿女繁衍,生活花费增加,所以替人祭祀,不能用尽内心的真诚,神灵也就不能在外享受祭品的气息,祭肉也收进了他的家中。这人不是因为之前聪明之后愚钝,大概是心中有牵累,没有时间顾及他人。”)。③以一巫用心尚尔,况异于是者乎?(【唐】罗隐《荆巫》)(译文:一个巫师的用心尚且这样,更何况和巫师不同的人呢?)乙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世之为善而不诚者,欲以欺人也。欺人者,未能欺人,而徒以自欺,自欺,则欺天矣。惟君子为能表里洞然,意在是,则心在是,心在是,则天在是。君子之所为,固求以无愧于天而已。古昔圣贤,其教人也必以诚。诚者,所以合外内、贯天人而一之者也。(【元】李祁《诚意斋记》)(译文: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只有上天容不下虚伪。世上行善却不诚心的人,想要以此欺骗他人。欺骗他人的人,是不能够真正欺骗他人的,却只是以此欺骗自己,欺骗自己,就是欺骗上天。只有君子能够做到内外坦荡的样子,意在这,心就在这,心在这,天就在这。君子所做的,本来就是追求无愧于上天罢了。古代的圣贤,他们必定是用诚心来教导世人的。诚心,是用来使内外相合、贯通天人而使之统一的。)(建议:《荆巫》与《诚意斋记》两篇文言文比较阅读,能激发出新话题,让考生在考试中接受新知识,获得新经验,读写融合,学用兼具。材料中所涉及的坦率不争、自律坚卓等品质以及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等德行,教人醇厚仁爱、诚心静意。考生在阅读和答题中,沐仁浴义,涵泳潜化,能更深入地理解民族精神气质,提升人格修养。上海自2017年新高考后,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始于23年春考。23年春考比较阅读甲文《祭杜子美文》与乙文《游大观亭故址记》,24春考比较阅读甲文《崇俭素》(有删节)与乙文《俭说》(有删节)。这三次的比较阅读考查,涉及体裁较多,有游记、图序、祭文,也有文论。而23年以前,这第二篇文言文则主要是“记”类和“序”类文体,秋考的有2017《进学斋记》,2018《心源亭记》,2019《爱山楼记》,2020《守约轩记》,2021《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2022《庄达甫<摄山采药图>序》,2023《游京师郭南废园记》。春考的有2017春《林和靖先生诗集序》,2018春《书善最堂卷后》,2019春《答湖广巡按朱谨吾辞建亭》,2020春《见苏仁仲提举书》,2021春《芷堂记》,2022春《十君子堂记》。再看全国其他省市的试卷比较阅读似乎很流行,上海今后会不会延续这种比较阅读模式,让我们期待一下吧。)20.对甲文第①段内容分析恰当的一项是(D)(2分)A.荆巫的超人能力让祭祀成为荆地风尚。B.祭祀仪式越盛大,祭祀效果越不明显。C.里人的诚意如何决定了神祇赐福与否。D.祭祀效果的前后对比构成了故事张力。(解析:文中只说“荆楚人淫祀者旧矣”,并未点出祭祀成为荆地风尚的原因,故A错。从“其初”句和“其后”句可知,原文是一个现象,前后内容没有因果关系,所以B错。根据第②段,是“荆巫”的诚意,而不是“里人”的,可知C错。)21.请分析甲文第②段“言者”是如何解答“里人”疑惑的。(4分)“言者”运用正反对比。先说巫师无家庭拖累时,祭祀充满诚意,没有贪欲,因此祈福者获得赐福;再说巫师家人口增多之后,衣食需求大,祭祀诚意不足,产生贪欲,导致祈福无效。由此得出巫师并不是前圣后愚,而是有了私欲,用心不诚,才影响了祭祀效果的结论。(解析:在答题时要分析言者用来什么手法,从那几个方面解答。评分说明:正反对比,1分;正面描述1分;反面描述1分;结论1分。评分细则:①正反对比论证,作比较都对;②第二、三两点主语可放宽;③第二、三两点的因果关系对就给分;④第四点写心意不诚、贪心都对。前面凸显诚意的重要性,后面写的结论不太完整的结论也给1分。常见错误(不给分):①举例论证、照应;②因果关系未写出;③不出结论,抄原文;④抄第二篇文言文的结论,成立给分,不成立不给分;⑤未扣住题干“如何解答”,如答论据的可信度。)22.甲乙两文道理相似,说理各有特点,请加以分析。(5分)甲乙两文都旨在阐明做人要用心诚挚。甲文借祭祀鬼神说理,理从事出,引发深入思考;情节生动,循循善诱,通俗易懂。乙文直接说理,围绕天不容伪、为善以诚的道理展开论述;说理前后对照,层次清晰,论述严密。(解析:审题时,陈述句抓动词“分析”,再往前找宾语—“甲乙两文道理相似”“说理各有特点”,所以,答案包括相似的道理和不同的说理特点。说理特点的分析角度:说理思路、说理方法(学过的如前后对照、借事说理,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论据的运用、语言特点等;“特点”需要用形容词或短语句子来表述,如“论述严密”“通俗易懂”。评分说明:道理的相同点,1分;甲文的说理特点,2分;乙文的说理特点,2分。评分细则:相同点提到不欺己、不欺人,1分;乙文直接论述诚或概括说理过程(如先提出不诚的表现是欺人、自欺、欺天;再提出君子应做到意、心、天皆诚,最后总结真正的诚是内外、天人合一),1分,说理特点,1分。)(建议:延续多年的虚词考查放到了第一篇文言文中考了,所以第二篇的分值少了2分。这次考查侧重于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行文思路,弱化了语言的赏析,与23年出题有些差异——23年的2套试卷都有考察语言的表达效果、环境描写的特点分析等。)三.作文70分23.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简析:写作题围绕“认可度”展开,引导考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透过“认可度”重新审视事物价值,学会独立思考,提升辨别事物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知物”方可“论物”①宇宙之大人居之,品类之盛人接之。人活于世,必与物接。既与物接,往往用之论之。用而有美恶,论而分高下。美恶高下,即今之“认可度”也。②所谓“认可度”,乃人认知事物价值之程度。其高者,举世追捧,如左思《三都赋》成,遂致洛阳纸贵。其低者,寂寂无声,如昙花开落,转瞬即逝③物无贵贱,而“认可度”有高低,何也?一系于物,物有价值,方能自贵,自贵而人贵。贺知章读太白诗赞其“谪仙人”,欧阳修览东坡文言己当退避。若太白诗、东坡文空泛无道,何以得如此赞誉?二系于时,时移世变,物有兴衰,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观念、价值,必有一时代之“认可度”。孔曰以礼成仁,然厄于陈蔡,而申韩法术大行其道。儒法殊异,以时不同也。然“认可度”终由人也。人使万物,俾物有价值者彰。价值,“认可度”之根本也;时势,“认可度”之外因也;人,“认可度”之尺度也。④自生民以来,器物何其多,消亡何其速,而淘洗犹存者几何?尺度之人,代代相因,度以价值,揆以人情,至今犹存者不为少也。由此可知,“认可度”有一时高低者,更有历经万世而不衰者。历经万世而不衰,揆之尺度而加誉,是可谓“认可度”之高者。司马迁之《史记》、顾恺之之《女史箴》、王羲之之《兰亭》,世代瑰宝也。⑤众议所尚有其好,利而从之享其利,古道也。然今世不比往日。往日“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今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更有互联网者,可变假为真,变真为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无从辨也。更有一种人,深藏于网络之后,运筹于鼠标之上,假人情之便,行徇私之实,每每无往不利。且一人止有双目一心,心目所及,不明万一,难免人云亦云。倘众议为假,不辨而顺之,轻则伤己,重则害人,可不慎思?⑥《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而观,存疑而问;审慎而思;明晓而辨,笃行而取,可谓正道。附:空白卷2024高考上海语文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然后君子。(《论语•雍也》)(2)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两句,指出屈原志趣高洁,所以其作品多用香草美人作比。2.按要求选择。(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要想真正铲除食品安全谣言滋生的土壤,需要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以识别和抵御谣言的侵袭。专家指出,应____,____,____,____,____,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①通过搭建平台②填补信息真空地带③把科学家、媒体和企业纳入其中④及时满足公众的需求,减少公众误解⑤及时传播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A.①③⑤②④B.②③①④⑤C.④①③⑤②D.⑤②①③④⑵吃小龙虾的季节到了,关于“小龙虾不安全”的说法又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小明从报刊和网络上读到一些相关内容,以下最不可信的一项是()。(2分)A.标题:《小龙虾干不干净,食客越来越懂经》,来源:《解放日报》。B.标题:《震惊!盘中餐竟然长在污水里》,来源:《最新发现》公众号。C.标题:《小龙虾或与多种疾病有关》,来源:某网站《健康养生》专栏。D.标题:《连续多年抽检合格,本地小龙虾放心吃》,来源:某刊《求证辟谣》专栏。二.阅读70分(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3—7题。(17分)小明在阅读科学史献时,被《迷人的哥白尼》这一标题吸引。哥白尼到底迷人在何处呢?他决定对此进行一文番学习和探究。迷人的哥白尼吴国盛①哥白尼被公认为现代科学的肇始者,他的日心说成为现代科学的常识。但正如黑格尔所说,熟知不是真知。谁是哥白尼?他为何要用日心说替代地心说?通常的回答是:哥白尼是一位天文学家,他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更符合天文观测事实。但这样的回答似是而非。②其实,哥白尼是一位教士,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天文学研究,在最后的岁月里写出了他的传世之作。长期以来,该书多被译成《天体运行论》,但“天体”这个译名并不正确,对哥白尼而言,“天体”其实是“天球”。天球是希腊数理天文学的基本假定,群星每日旋转,周而复始,运动呈现出周期性和稳定性。让群星镶嵌在天球之上,随着天球统一转动,反映了时人对天空确定性和恒久性的理解。后人不承认有天球的存在,便想当然地把“天球”改译成“天体”,一字之差,无意间拔高了哥白尼,体现了译者时代的科学理念。③哥白尼为什么要用日心说替代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托勒密地心说呢?按照实事求是即为科学精神的一般理解,这当然是因为日心说更加符合天文观测结果。20世纪50年代之前,西方科学哲学也认为,所谓科学无非是既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又符合观测事实的理论。如果理论不符合事实,它就被证伪了,反之就被证实了。这种科学哲学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④50年代后期,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打破这种逻辑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启了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强调不能仅从逻辑层面理解科学,而应深入其历史发展过程,考虑科学之外的哲学、宗教和文化背景。在《哥白尼革命》一书中,他指出哥白尼抛弃地心说而提出日心说,并不是因为掌握了什么托勒密体系无法解释的观测证据,而是由复杂多样的时代文化背景导致的。哥白尼继承的是希腊化的数学传统,重在模拟和预测天象,可以自由地构想宇宙体系,不必关心天界的实际物理构造。在他生活的年代,人文主义者相信自然的数学简单性崇拜太阳,这对他有直接影响。哥白尼明确表示,托勒密体系是一个怪物,各部分之间不够协调统一,不符合希腊人的审美理想。⑤是的,托勒密体系不美,而日心地动体系很美,这就是哥白尼提出天文学变革的主要动机。⑥日心说并不是观测引导的结果,而是审美引导的结果,这使得哥白尼学说一直饱受争议。直到18世纪末,在他去世近250年之后,日心说才慢慢成为欧洲人的共识。此时牛顿物理学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全方位胜利,作为牛顿力学前提的日心说也被默认。库恩说“哥白尼革命”是一场宇宙论革命、物理学革命,尽管哥白尼只是开启了这场革命。⑦库恩显然把包括日心说在内的欧洲近代科学巨变描绘成了一场“科学革命”。又过了半个多世纪,西方科学史界更注重回到原始语境,强调尽量消解宏大叙事,把研究深入到更微观更具体的社会运作中。2011年罗伯特•韦斯特曼出版的《哥白尼问题》打破了库恩的“哥白尼叙事”。他更多采纳人类学的方法,深入调查从哥白尼到牛顿两百多年间数十位相关人物的著作、言论和社会关系,提出必须考虑占星术这条线索,才能充分理解哥白尼的故事。⑧1496年皮克•米兰多拉《驳占星预言》一书中出版,书中指出作为占星术基础的天文学存在着根本上的不确定性。韦斯特曼认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深层原因,是为了回应皮科对占星术的批判。包括库恩在内,20世纪科学史家都忽视了这条线索。实际上哥白尼非常熟悉占星圈子的动向,他只是遵循自托勒密以来的传统,严格区分天文学写作和占星术写作。传统研究把哥白尼的故事叙述得过于宏大,但整个16甚至17世纪都不存在“支持哥白尼”和“反对哥白尼”的清晰阵营,根本没有“哥白尼革命”这种整体性的概念。通过牛顿物理学的成功而被人们接受的日心说,已经不是哥白尼的日心说了。⑨哥白尼的故事的确十分迷人。(有删改)3.为了进一步理解第③段中的“逻辑实证主义”概念,小明查阅工具书并做了摘抄。以下与本文最相关的一项是()。(2分)A.可说的就是自然科学的命题,即某种与哲学不相干的东西。B.科学命题是经验判断,通过经验证实它为真为假。C.有没有意义是划分科学和非科学的界线。D.对语言作逻辑分析就是哲学的任务。4.小明围绕文中提到的论著梳理文章内容,以下结论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天体运行论》中的“天球”假定拔高了哥白尼对天空确定性的认识。B.《哥白尼革命》中对日心说的研究开启了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C.《哥白尼问题》力图从微观层面调查研究,消解哥白尼研究中的宏大叙事。D.《驳占星预言》表明占星术是造成哥白尼用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的根本原因。5.能够依据文章内容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A.把“天球”译成“天体”反映了译者时代科学理念的落后。B.哥白尼的日心说没有为天文现象提供新的解释。C.牛顿物理学的胜利是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普遍认可的原因。D.哥白尼的日心说带来的观念革命来自于研究者的虚构。6.小明在阅读本文后产生了困惑:作者说“哥白尼的故事的确十分迷人”,文章却没有给人讲故事的感觉。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展开分析,帮他消除困惑。(5分)文学创作和学术写作都会讲故事。文学创作侧重讲述人物命运及其曲折遭遇,往往围绕一些前后连贯、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事情展开。学术写作与此不同,在以一个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为研究对象时,情节再曲折,细节再丰富,文章如果缺乏问题意识,没有7.哥白尼的故事迷人在何处?小明打算根据本文写一篇读书报告回答这个问题,请你帮他拟写一份提纲。(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斑鸠赵冬妮①斑鸠的叫声就在窗外。我躺在床上,知道它住在不远处的西山,野兔、松鼠还有山鸡也都住那儿。野兔、松鼠生来沉默,斑鸠就不同。薄暮时分散步,尤其秋冬交替时,总能听到它的叫声,咕咕——咕,声音平和深厚,末尾那一声沉抑下去,仿佛经过了一吞咽,从山里传出,听起来有些孤独。②去年立冬前,我还没有见过斑鸠。立冬那天,清早开门见一只灰褐色的鸟儿卧在露台上,我没敢即刻上前。它的小脑袋缩进脖腔里,动也不动,眼皮轻轻阖住,灰粉色薄薄一小片,盖住眼球,想象不出这怎么会遮得住光。我想它一定怕碰,只好轻声问,你怎么了?你受伤了吗?它像什么都不在乎了,人影声音都不能使他睁开眼,直到我两手捧住它,仍不动,身体却暖暖的。我第一次摸到鸟的体温和脉动,那身体超过我手掌大,但你能感到有颗小小心脏,它还活着。脱落了很多羽毛,右脸到颈部露出皮肤和小耳孔,显然受了外伤。把它放到沙发上,我蹲着看,它慢慢睁开眼,像个大病初愈的人虚弱无比的躺着,圆圆的瞳孔对着我,深如青湖。③它在纸箱里过了一夜。我总忍不住去看它。每次打开纸箱,它都老样子,挤在角落里身体纹丝不动注视着我。一夜北风,清早冷得人发抖,它走出纸箱,摇晃着身体想打开翅膀,翅膀显然不听使唤。它躲开我,看我没跟上来就卧身不动。我拿水和米给它,它再次挣扎展翅试了又试,终于飞离露台,落在一米远的空调外挂机上,又飞下去,摇摇晃晃走进草地,摇摇晃晃走出。透过餐厅窗户玻璃,我看见它正栖在大银杏树上,小小一团。两小时之久,它就那么石化般栖在树的横叉上。④它叫珠颈斑鸠,脖颈两侧两小片黑羽毛,每根羽毛到毛尖就变成白色。不规则的小斑点,缀在两个小块黑绒布上,像扎了条小花巾,看起来像个姑娘。⑤两天后的傍晚,突然一声沉闷巨响,我放下正洗的菜跑过去,玻璃完好无缺,一道裂纹都没有,窗外地上一无所有。想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