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02史部及说理文(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02史部及说理文(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02史部及说理文(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02史部及说理文(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02史部及说理文(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02史部及说理文

(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02史部及说理文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甲】小惠

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

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

外异法也。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

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③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

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乙】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

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未能远谋亲贤远佞高瞻远瞩不远万里

B.小大之狱汉室之隆有识之士赤子之心

C.忠之属也志虑忠纯忠肝义胆忠言逆耳

D.可以一战俱为一体一蹴而就一清二楚

2.下列对文段中【甲】【乙】两处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句的意思是: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

会听从的。

B.【甲】句中鲁庄公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实施“小惠”上,遭到

曹刿否定。

C.【乙】句的意思是:对桓帝、灵帝的作为,尝试过体谅,却总

感觉憾恨。

D.【乙】句中诸葛亮以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警示,告诫后主要

亲信贤臣。

3.根据上面节选文段及下面两则《论语》,在后面语段横线处填

写恰当内容。

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

时⑤。”

(《学而》)

孔子对曰:“举直错⑥诸枉⑦,则民服;举枉错诸直,贝ij民不服J

(《为政》)

【注】①道:治理。②千乘之国:大国。③敬事:恭敬谨慎地处

理政事。④人:指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人。⑤时:农时。⑥错:废置。

⑦枉:邪恶不正的人。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思

想是儒家智慧的结晶。曹刿重视“取信于民”,与《论语》中“”

一句所体现的思想高度契合。诸葛亮提出的“亲贤臣,远小人”,则

是《论语》中“”这一为政原则的延续。

【来源】2023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答案】1.B2.C3.敬事而信举直错诸枉

【解析】1.本题考查词义。文言词语要注意理解在具体语言环

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远大的/疏远/在远处/距离长,与“近”相对;

B.都是结构助词,的;

C.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忠心/诚心尽力;

D.最小的正整数/表示同一/纯,专/表示专一;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和文章内容理解。

C.有误,乙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意思是:没有一

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而不是“尝试过体谅,

却总感觉憾恨”;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曹刿重视“取信于民”意思是:他重视取得人民的信任。结合《论

语》中的“敬事而信”意思是: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

这两句话都强调对老百姓讲信用;故第①空用两则《论语》中的第一

句:敬事而信;

诸葛亮提出的“亲贤臣,远小人”的意思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结合《论语》中的“举直错诸枉”的意思是起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

这两句话都是强调用人要得当,不能任用品德不善的人,故第②空用

两则《论语》中的第二句:举直错诸枉。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

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

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J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

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

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

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

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

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

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J曹

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

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乙文: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

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

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

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

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之事,元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

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

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

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

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

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

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

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

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遍,民弗从也J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J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C刿

曰:“可矣J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而望之,曰:“可矣J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齐师伐我”中“师”字的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A.班师回朝B.为人师表

C.三人行,必有我师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甲】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理解:曹刿的同乡劝他不要进见鲁庄公,是因为同乡认为鲁庄公

和高官们见识非常浅陋,曹刿难以劝说成功。

【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理解:鲁庄公认为分给别人安身立命的东西,这样人们就会服从

他,可以凭借这样的条件取得战争的胜利。

【丙】彼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敌方的士气穷尽了而我方士气正盛,所以战胜了敌军。

理解:曹刿认为作战中士气和战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选择

在齐国军队士气衰竭时进军,进而克敌制胜。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J长勺之战,鲁国以弱胜强,离不开

曹刿的远见。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分别说说“远见”在曹刿、

张文节和苏轼身上的体现。

材料一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①时,所亲或规之曰:“公

今受估俸不少,而目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②之

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

能?顾③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

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材料二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

司农④行手实法⑤,不时施行者以违制⑥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

之坐⑦,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J提举官

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⑧。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掌书记]唐朝官名,相当于宋代判官,故以此代称。②

[公孙布被]汉公孙弘勤俭节约,位列三公还盖布被子。③[顾]但。

④[司农]古代官名,主管钱粮。⑤[手实法]让百姓自报田地财产

的法令。⑥[违制]违反制度。⑦[坐]定罪。⑧[罢之]废止手实

法。

【来源】2023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答案】4.A5.甲6.示例:曹刿懂得战争取胜的关键

在于取信于民,在战场上能准确预判并把握战机。张文节能清醒地认

识到不论是个人还是家庭,都不可能长久地享受奢侈的生活。苏轼能

预见到手实法害民,难以真正推行。

【解析】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齐师伐我”的意思是:齐国军

队攻打鲁国。师:军队。

A.军队;

B.榜样;

C.老师;

D.榜样;

故选A。

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意思是: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

何必去参与呢?从后文的“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可知,同乡人认为如何抵挡齐国的攻势是统治者操心的事,曹刿没有

必要参与;而曹刿认为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是因为同

乡认为鲁庄公和高官们见识非常浅陋,曹刿难以劝说成功"理解错误。

故选【甲】。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结合《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公曰:'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知,战争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认识到取信于

民的重要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在作战过程中,曹刿不急于进攻和追

击,而是善于捕捉战机(“齐人三鼓”后进攻、“辙乱旗靡”时追击),

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从材料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

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可知,张文节清楚地知道由节俭进入

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如果家人已经习惯了奢侈

的生活,不能立刻节俭,到时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

他能清醒地认识到不论是个人还是家庭,都不可能长久地享受奢侈的

生活。

从材料二“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日:

'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未

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可知,苏轼认为司农越权造律,实行手实

法,而苏轼认为手实法不利于百姓,会推行不下去。苏轼的“远见”

体现在预见到手实法害民,难以真正推行。

【点睛】参考译文: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

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

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

谋远虑J于是入蒙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

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

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

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

能件件都了解得清蔻,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

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

许我跟随您一同去C”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

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J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

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

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

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

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

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材料一: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

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

己生活享受却像这样节俭,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清廉节俭,但外

人对您很冷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而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

稍随从众人的习惯c”张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

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

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

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

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

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哪里

像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

天一样呢?”

材料二:当时新的法令纷纷颁布,苏轼在这期间,常常设法使这

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得以安宁。改任密州知州。司农寺实行手实

法,不按时执行的以违反诏令论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诏令的

罪责,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服从?现在出于司农寺,这是擅自制定

法令。”提举官吃惊地说:“你慢一点推行新法不久,朝廷知道法

令对百姓有害,废除了它。

阅读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

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c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J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J

(选自《左传》)

【乙】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

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C若

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

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

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

弗福也。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于享者也,故不可

以不木」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J

(选自《国语鲁语》)

7,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一致的是()

A.衣食所安寝食难安安步当车

B.望其旗靡所向披靡从风而靡

C.一鼓作气欢欣鼓舞擂鼓助威

D.忠之属也忠心耿耿志虑忠纯

8.翻译句子并依据上下文作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是()

【甲】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吃肉的人出身卑微,不能谋划长远。

理解:这些人太多的计算个人的利弊得失,不能从国家百姓的角

度长远考虑。

【乙】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件件察清楚,也一定依据实

情进行评判。

理解:鲁庄公力所能及的从实际情况出发审理案件,表明百姓在

庄公心里占有一定地位。

9.民本思想是两个文段集中表达的内容。摘录原文句子回答问

题。

【甲】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乙】文中,曹刿“赞同庄公作战”的原因是:

10.从下面三个选项中为文段乙选一个标题,并简要阐明你的理

由。

A.长勺之战B.曹刿论战C.曹刿问战

【来源】2023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答案】7.B8.甲9.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乙: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10.C

曹刿问战。标题具有概括内容的作用,文段乙主要介绍了曹刿向庄公

询问作战依据的事情,因此用“曹刿问战”做题目比较合适。

【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

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

古今异义等现象。

A.安:养生之类的东西/安定/缓慢;

B.靡:都是倒下;

C.鼓:名词动用,击鼓/鼓动、激发/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

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

D.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忠诚/忠诚;

故选B。

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

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甲】不正确。重点词语“鄙”是鄙陋,目光短浅,而非“出身

卑微”。故选【甲,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要求摘录原文句子回答问题。

(1)根据【甲】文“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曹刿认为“可以

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根据【乙】文“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庄公

说:“我处理百姓的狱讼之时虽然不能做到体察一切,但一定会依据

情理断案。"曹刿回答说:“这就可以了。假如您内心确实为百姓考虑,

智慧即使有所不及,也一定接近正确的治国之道了。”)可知,曹刿“赞

同庄公作战”的原因是: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10.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根据标题应具有概括内容的作用的原则,结合【乙】文"长勺之

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鲁国将与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交锋,

曹刿问鲁庄公凭借什么力量来作战……)可知,主要介绍了曹刿向庄

公询问作战依据的事情,因此用“曹刿问战”做题目比较合适。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0【乙】

鲁国将与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交锋,曹刿问鲁庄公凭借什么力量来

作战。庄公说:“我对百姓从不吝啬衣服和食物,对神灵从不吝啬牛

羊和玉器”。曹刿回答说:“只有从根本上树德施惠百姓才会对君王有

归附之心,百姓齐心和睦然后神灵才会降临福祉。如果您能向百姓广

施恩德并公平地处理政事,就能使君子甘愿致力于协助治国而平民甘

愿致力于贡献力量;君王的举动不违背时令,财用不去过度耗费,那

么百姓的财用就不会匮乏,大家才有能力共同供奉神灵。所以,君王

需要百姓效力时就没有不听从的,求神降福就没有不丰厚的。现在您

只是到了临战关头才给百姓施以小惠,独自恭敬地向神灵供奉祭品。

而小惠不可能遍及民众,独自供奉也不可能丰裕。不遍施恩德,百姓

就不会一心归附;供奉不丰,神灵就不会降福,这样一来,您还凭什

么去作战呢?百姓所祈求的是财用不感到匮乏,神灵所需求的是祭品

丰裕,所以不可以不从根本上着眼。”庄公说:“我处理百姓的狱讼之

时虽然不能做到体察一切,但一定会依据情理断案。”曹刿回答说:

“这就可以了。假如您内心确实为百姓考虑,智慧即使有所不及,也

一定接近正确的治国之道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涉起靳,至人陈,兵数万。张耳、陈馀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

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

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

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J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

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①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

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

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

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②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

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叱成

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选自《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乙】

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

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丙】

陈涉

唐•周昙

秦法烦苛霸业度,一夫攘臂万夫随。

王侯无种英雄志,燕雀喧喧安得知。

【注释】①罢:通“疲②与:赞同,帮助。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上谒陈涉()

②被坚执锐()

③为秦益敌()

④卒亡秦族()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②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13.【乙】文说“秦失其政”,请从【甲】文或【丙】诗中找出依

据,并简要回答。

14.【丙】诗中称陈涉为“英雄”,请从【甲】文中提取三个四字

短语来印证。

15.张耳、陈馀谋划的“帝业”之策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来源】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答案】1L拜见同“披”,穿着增加最

终(终于)12.①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或“苦于秦朝官

史压迫的各郡县”),都惩外当地的郡县长官,杀了他们来响应陈涉。

(意思对即可)②如今您才到陈地就要称王,(这是)向天下人昭示

您的私心13.“秦为无道”或“秦法烦苛”。(意思对即可)14.披

坚执锐瞋目张胆万死不顾万死一生出生入死存亡继绝

15.立六国后,扩大同盟,力能制敌;占领咸阳,号令诸侯

【解析】1L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

①“上谒陈涉“”的句意是:求见了陈涉。谒,拜见。

②“被坚执锐”的句意是:披着坚硬的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

“被”同“披二穿着_

③“为秦益敌”的句意是:给秦国增加了敌人。益,增加。

④“卒亡秦族”的句意是:最终灭亡了秦朝。卒,最终,终于。

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1)注意“诸郡县苦秦吏者”是一个定语后置的句子,如果直

译要把“苦秦吏”放在前面,翻译为“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各郡县”;

“刑",惩罚;应,响应。

(2)注意“王”的特殊用法,名词用作动词,翻译为“称王”;

“私”,形容词作名词,“私心”。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秦失其政”的意思是: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由【甲】文

中“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

百姓之财”可知,秦国的统治不得人心。【丙】诗第一句“秦法烦苛霸

业照”可以翻译为“秦法过于严苛,导致霸业覆灭”。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将竺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

亡继绝”的意思是“将军披坚执锐,率义军反抗暴秦,重立楚国政

权,使已经被秦灭亡的诸侯国重新复国,让这些诸侯国已经断绝的祭

祀得以延续\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提取四字短语“被坚执锐”“存

亡继绝"。

“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的句意

是“将军怒目圆睁,披肝沥胆,舍生忘死,为天下苍生除残去暴、

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提取出“瞋目张胆”“万死一生”“万死不顾”

“出生入死”这几个词语。这几个词语都能说明陈涉是一位勇敢无畏、

具有反抗精神、匡扶正义的英雄。

1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分析张耳、陈馀的话,“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

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

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

如此则帝业成矣”,这段话的意思是告诉陈涉,首先不要急着称王,

要派人访六国诸侯的后代子嗣,然后帮助他们复国作为自己的同盟军,

让暴秦的敌对势力越来越多,分散秦兵的力量。然后,占据咸阳城来

命令诸侯,用德行让诸侯们归服,这样就可以成就霸业。

【点睛】参考译文:

【乙】秦失其为政之道,陈涉发起反秦义举,诸侯相继造反,风

起云涌,终于灭掉秦国。天下亡秦之端,始于陈涉发难。作《陈涉世

家》第十八。

【丙】秦法过于严苛,导致霸业覆灭,一个匹夫振臂一挥,成千

上万的人追随。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这是英雄的志向,燕雀叫嚷怎么

知道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

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

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

闻天子之诏'J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

约,军中不得驱驰J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

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

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乙】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

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

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

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军士吏被甲/同舍生皆被绮绣

B.固可袭而虏/求之下流,固颠

C.已而之细柳军/辍耕之垄上

D.任座趋出/尝趋百里外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8.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

为上客。

19.试分析选文是如何刻画文帝、文侯这两个人物特点的。

【来源】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新中

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答案】16.B17.(1)天子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

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2)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而

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18.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

迎之/以为上客19.甲文通过对比、对托的手法,把群臣“惊”

与文帝“称善者久之”形成对比突出文帝贤明、识大体;乙文通过语

言、动作的描写来体现文侯求贤若渴、知错就改。

【解析】1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都是通假字,通“披,穿戴的意思;

B.一定/本来;

C.均译为:到;

D.均译为:快步走。

故选B。

1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

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

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

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

完美。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为(被),改容(表情严肃起来),式

(同“轼二扶着车前横木)”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向(刚才),言(话,言语),直(耿

直),是以(因此)”要理解正确。

1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分析,

“文侯悦”是主谓短语,故在“悦”后断句;“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中省略了主语,“使翟璜"“召任座”同为动宾短语,“使”“召”是连

续动作,“而反之”充当补语,故在“之”后断句;再结合句意”文侯

非常高兴,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可断句为: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19.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

结合【甲】文”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

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

驱至,不得入“可知,【甲】文将汉文帝至霸上及棘门军长驱直入受

到将士的欢迎与汉文帝至周亚夫的细柳军营不得入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合“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

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可知,面对周亚夫在细柳军营对待文帝的态度,大臣们

都感到惊诧,但文帝却对他赞许有加;据比可知,群臣的“惊”与文

帝的“称善者久之”形成鲜明的对比,故【甲】文运用对比、衬托的

手法突出文帝贤明、识大体的明君形象;

结合【乙】文“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文侯怒,任

座趋出。次问翟璜”“文侯曰:'何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

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可知,【乙】文通过文侯的语言描写、神

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出一个求贤若渴、知错就改的文侯形象。

【点睛】参考译文:

【乙】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

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

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

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文侯问:“你

凭什么知道?”回答说:“臣下我听说国君七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

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仁德君主。”文侯大喜,派翟

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

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

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

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J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

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

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J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选自《战国策》)

【乙】

是犹秋蓬

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

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

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

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①蚤:同“早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

C.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

D.臣始为太子之时康肃笑而遣之

2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

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

C.乙文写鲁哀侯逃跑到齐国以后,反思了自己“弃国”的原因。

D.乙文鲁哀侯认为秋蓬根“恶”而叶“美”会随时被连根拔起。

2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是犹秋蓬。

23.中国传统文学注重通过“三”的运用,合理铺设情节,如《水

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请你从甲文中列举两处

与“三”相关的情节。

24.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

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唔。

【来源】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真题

【答案】20.B21.A22.(1)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

认为不如徐公美。

(2)这就像秋天的蓬草。23.示例:三次询问,邹忌询问

妻、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三次回答,妻、妾、客都说邹忌要比

徐公美。24.示例:甲文,齐王接纳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最

终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启发我们要善于接纳正确

的建议及时改正自身的问题。乙文,鲁哀侯不听从劝告,最终逃亡齐

国,启发我们做人不能固执己见。

【解析】2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词,这里指身高/动词,修建;

B.名词,早晨/'名词,早晨;

C.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D.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卖油翁;

故选Bo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根据甲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可知,齐威王受到蒙蔽是因为“宫妇左右”偏爱大王,“朝廷之臣"

惧怕大王,“四境之内”有求于大王;“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

”分析有误;

故选Ao

2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孰:同“熟”,仔细;视:看;以为:认为;

(2)是:这;犹:像;秋蓬:秋天的蓬草。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可知,这是三

问,邹忌询问妻、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

根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

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可知,这是三答,妻、

妾、客都说邹忌要比徐公美;

根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

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这是三思,思考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

美的原因;

根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蔽甚矣”可知,这是三比,将邹忌自己的生活经历(“妻之私”“妾之

畏”“客之有求”)与威王所处的环境(“宫妇左右”之私、“朝廷之臣

”之畏、“四境之内”之求)相比;

根据“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这是三赏,齐

王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了三条赏赐的规定;

根据“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可知,这是三变,展现了随着时间的

推移进谏情况的变化。

从中选取两条作为答案即可。

2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注意从“与人交往方面”分别从甲乙两

文中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根据甲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

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

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邹忌反思妻、

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启发我们做人要善于反思。甲文第二、

三段写邹忌叙述了自己家中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

的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

的蒙蔽也最深,这样以事设喻,以小见大,委婉规劝,启发齐威王看

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齐王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最终“战

胜于朝廷";启发我们要善于听取、接纳他人的正确建议,不断提升

自己。

乙文写鲁哀侯年纪轻轻就离开自己的鲁国逃到了齐国,鲁哀侯向

齐侯表述原因,鲁哀侯做太子的时候不听劝谏,不亲近爱戴的人,结

果最后自己听不到消息,没人辅佐;启发我们不能固执己见,要善于

听取他人意见,要善于亲近他人。

【点睛】参考译文:

(乙)鲁哀侯离开自己的鲁国逃到了齐国,齐侯问:“您为什么

这么年轻就这么早早的抛弃鲁国呢?”鲁哀侯说:“我开始做太子的

时候,很多人对我进行劝谏,我听了却不肯用;很多人爱戴我,我接

受他们的拥戴却不亲近他们。因此,我在里面听不到消息,在外面没

人辅佐。这就像秋天的蓬草,枝叶表面上很美然而根却是坏的,秋风

一旦吹起,就被连根拔掉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

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

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J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

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

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J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

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

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

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

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J挺

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

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被:

(2)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