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大概念是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学科内容的整合,面对知识的碎片化和学科知识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标引领下,科学而又整体地规划单元教学内容,可以改善当前教师过分关注知识细节、忽视学科本质等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文章从“自然环境对区域的影响”主概念出发,提出了大概念指导下的单元教学基本过程,即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概念重构,确定学习主题和大概念,形成指向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提高学生整合知识和创新迁移的能力。通过对概念详细解读,结合具体的情境教学设计,探究大概念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大概念教学;自然环境;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一、问题的提出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1]。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与地理学科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化时代,地理学科知识的来源多、获取途径广、更新速度快,这对基础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知识点的松散分布导致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以至于在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的过程中无处下手,不能合理地将地理知识迁移应用,同时,为应对各种考试,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为关注的也是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备课和上课过程中仅针对每个新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实际上学生大多只学到了碎片化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树立学科知识的整体认知,缺乏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运用,忽视了整个学科的育人价值。大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应通过紧扣重点知识来弱化零碎烦琐的知识学习,使课程与教学内容系统化,大概念的习得使学生形成了学科知识体系图,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与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学科整体意识,相应地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二、大概念的内涵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一)大概念的内涵大概念也称为大观念,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一定的生活价值[2],它是学科最具价值的核心内容,既是各种逻辑关系的核心,又可以使事实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应用。简而言之,概念的大小是有区别的,任何小范围的概念都与适用于更多范围的大概念相联系,通过类比,大概念可以被还原为更广泛的概念。大概念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只有当一个概念带有系统的观点时,它才是大概念。例如“自然环境”,它包含着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这样的观念就是大概念的体现。因此,大概念成为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联结点,更是学生理解学科体系的关键知识[3]。(二)大概念教学的意义大概念对学科基本知识具有整合性的意义,并体现出层级的区别。如图1所示,“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平原地区”,这是具有现实层面的知识,探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河流给两岸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而江河湖泊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据此,可以提炼出“大气降水是湿润地区水资源的重要来源”的大概念。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问题——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作为层级较高的概念,可以作为学习区域地理的大概念。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梳理教学内容,将重点内容中反映的大概念作为教学的核心逻辑,组织并迁移转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大概念引领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即大概念具有迁移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因为创新的基础就是对知识进行迁移。创新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表现,由于大概念本身具有解析学科知识和基本事实的特点,居于上位,所以具有明显的迁移价值。三、以大概念为导向的地理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学中,知识点往往较为分散,需要教师系统整合,提炼出单元内容的大概念。特别是在八年级下册的“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中,这种整合尤为重要。大概念的内涵较为抽象,需要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境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因此,在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教师应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可以阅读课本和相关材料,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思考这些特征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时,可以借助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地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本文以晋教版初中地理“自然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单元为例来说明以大概念为导向的地理教学设计。(一)提炼大概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该单元内容是初中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通过该单元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地形、气候和河流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从而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单元内容在教材中分别将我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这三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状况。而“自然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晋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的重要内容,根据教材内容讲授容易造成学习成为知识点间的简单堆砌,学生很难进行深入学习,教材中的三部分内容就很快被学生遗忘和混淆,下册内容“中国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就很难让学生进行知识间的迁移和转化。基于大概念引领下的教学,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精准提炼出这一单元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围绕该单元的大概念设计课堂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大概念统领下的系统知识体系。大概念确定的途径有很多。1.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的具体文件中就暗含了很多大概念。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自然环境对区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说明中,分别这样描述:“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4]由此可见,“自然环境对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是一个大概念。2.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育人目标,并不能直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大概念统领单元设计,需要通过教学内容的结合体现与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的学习主题来分化。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内容时,可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两大核心素养转化为“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地形特征是气候、河流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形影响了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3.学科本质和意义的思考。初中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意义在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大概念的提炼过程中,避免不了要思考该单元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获得什么,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什么关联,以及学习该单元内容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例如,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不仅仅要知道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要素是气候、地形、生物、土壤、水文,更要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理解这些大概念才是学习自然环境的真正目的。(二)分析大概念,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分析“自然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单元的教学内容发现,晋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由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复杂多样的气候和数以万计的河流这三大部分内容构成,其中“地形”的基本知识是学习第二部分“气候”的重要基础,同时地形特征又对气候、河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避免将知识点分散成单独的知识点,应将各要素系统整合,分析并提炼单元内容的大概念,以便对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进行知识间的迁移和转化。八年级下册“我国的地域差异”单元是在上册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归纳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比较其自然地理差异,并能用事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地域差异”单元内容是“自然环境”单元内容的上位概念,通过对构成我国自然环境几大要素的学习,将知识迁移转化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内容中,从而促成“自然环境对区域的影响”这一核心概念。遵循该思路的分析方法,构建起教学内容与概念之间的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通过将以上具有逻辑关系的知识组织成概念体系,将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一个大的概念框架,促成知识间的迁移和整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对知识进行关联和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展开创造性思维。如,学生在学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时,可以借助上述概念模式来掌握某一地区不同知识间的本质问题。(三)结合大概念,创设学习情境从大概念本身来说,其内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将单元概念迁移整合才能使学习的过程变得系统化,从而减少概念学习过程中的抽象化,便于单元学习所获的概念通俗易懂。在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可以通过以下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阅读课本“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及材料,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内容。材料一:高原“神牛”在自然环境极其严酷的广袤青藏高原上,生长繁衍着一种神秘而神奇的动物——牦牛。其中90%以上生长繁衍在我国的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等海拔3000米—6000米的青藏高原,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和品种类群最多的国家[5]。同时,牦牛与北极熊、南极企鹅并称为“世界三大极地高寒动物”[6]。结合材料一和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思考:青藏地区牦牛与普通的牛有什么不同?青藏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青藏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是什么?材料二:歌曲《新疆好》这样写道:“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麦穗金黄稻花香啊,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弹起你的冬不拉啊,跳起舞来唱起歌,各族人民大团结……”思考: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突出特征?材料三:填表(表1)比较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小组活动:结合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讨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是一个一般概念,其上位概念为“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突出特征及规律”,从而形成“自然环境对区域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这个大概念,下位概念联系着“地形”“气候”“河流”“生物”等零碎的知识点。由于“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所包含的地理要素及地理知识较为繁杂,因此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该知识体系的理解,从而形成该单元的概念结构,便于学生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上,基于大概念的地理教学设计,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构建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知识结构。如,在设计“自然环境对区域的影响”一课时,依据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并落实单元内容所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将学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5章 传感器 1 认识传感器(1)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工作计划怎么写15篇
- 202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六课 师生之间 第1框 走近老师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高校教师讲课心得7篇
- 学生会年终述职报告(集合15篇)
- 销售人员个人述职报告(8篇)
- 维修施工方案(范文)
- 个人留学申请书
- 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效应
- 上市公司资产置换案例4篇
- 2023-2024学年新疆吐鲁番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 黑龙江省佳木斯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 安装通风管道安全协议书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4人力行政年终总结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综合素质检测含答案
- 2024年北京市离婚协议书样本
- 2023年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保安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
- 北京邮电大学《操作系统》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3年税收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