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中国史篇第6单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40~1894年第14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学案含解析_第1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中国史篇第6单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40~1894年第14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学案含解析_第2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中国史篇第6单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40~1894年第14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学案含解析_第3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中国史篇第6单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40~1894年第14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学案含解析_第4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中国史篇第6单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40~1894年第14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学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六单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40~1894年)|宏观把握历史时空时序|〈时空坐标〉|微观了解历史阶段特征|〈阶段特征〉鸦片斗争至甲午中日斗争爆发前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先形成。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起先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1.政治上: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斗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社会主要冲突由农夫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冲突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冲突;中国革命任务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诞生、买办商人出现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自然经济起先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经济近代化起先起步;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对外关系上:清政府被迫由闭关锁国转为对外开放,由夜郎自大转为对外妥协;其次次鸦片斗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起先公开勾结,清政府起先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和工具;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标记着中国外交起先走向近代化。4.思想文化上:“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器物”),“西学东渐”局面再度形成;新式学堂与留学教化出现,中国教化近代化由此起步。5.社会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第14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思维导图||史论术语|1.鸦片斗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定结果。鸦片斗争使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其次次鸦片斗争是鸦片斗争的接着和扩大。侵略规模扩大,侵略区域从沿海深化到内地,攫取中国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交织的背景下发生的,由于农夫阶级的局限性,运动走向了失败。一、鸦片斗争1.缘由(1)根本缘由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eq\x(1)工业革命,主动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②清朝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2)干脆缘由:林则徐在eq\x(2)虎门销烟,英国借端发动侵略斗争。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斗争爆发。(2)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斗争结束。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同等条约。(1)《南京条约》:割eq\x(3)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2)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3)美国、法国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4.影响(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2)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起先沦为eq\x(4)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eq\a\vs4\al(|概念阐释|)1.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一种司法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侨民不论发生何种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也称“治外法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需有条约和依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赐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赐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5.三元里人民抗英(1)概况: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eq\x(5)三元里抢掠,群众打死数名英军、包围四方炮台。(2)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反抗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挡外侮的爱国精神。二、其次次鸦片斗争1.缘由(1)根本缘由:列强不满意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干脆缘由: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斗争。(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eq\x(6)天津条约》。(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同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时间1858年1860年内容(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eq\x(7)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eq\x(8)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4.影响(1)使中国丢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峻的侵害。(2)清政府起先被列强限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拒。(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eq\a\vs4\al(|学问拓展|)近代条约体制的确立、公使驻京的实现、觐见问题的最终解决,使得中国近代外交体制起先取代传统宗藩体制。总理衙门的设立、向外派使的尝试、利用公法学问维护自身国权等行为,表明晚清政权起先较为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其次次鸦片斗争时,清政府与英法两国激烈交涉的主要焦点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一项,它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这充分说明白清政府的无知无能。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背景根本缘由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激化了阶级冲突主要缘由鸦片斗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阶级冲突进一步尖锐干脆缘由自然灾难严峻,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起义打算洪秀全创立eq\x(9)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2.前期斗争(1)初期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eq\x(10)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2)全盛①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孤军深化,最终失败。②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很多州县。3.后期斗争(1)转折:1856年eq\x(11)天京变乱(事务)。从今,太平天国由盛转衰。(2)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让eq\x(12)洪仁玕总理朝政。(3)防卫战:1858年,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短暂稳定。1860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4)天京陷落:eq\x(13)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标记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eq\a\vs4\al(|名师点津|)天京变乱的必定性农夫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行避开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在资本主义成为发展潮流的时代,太平天国缺乏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内乱是必定的。4.纲领内容评价《天朝田亩制度》(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eq\x(14)国库(1)是几千年来农夫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体现的eq\x(15)肯定平均主义思想,严峻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1)政治上主见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2)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3)文教上主见开设新式学堂(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eq\x(16)资本主义的设想(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eq\a\vs4\al(|易混易错|)《资政新篇》不是农夫运动的必定产物《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依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地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制定的,它不是农夫阶级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定结果,更没有反映农夫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夫的剧烈反应。5.失败缘由(1)主观缘由①农夫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阔将士参与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迫于贫困,希望变更经济地位。②领导阶层学识与才略有限。定都天京后,领导者糜烂腐化,又为争权夺利相互残杀,难以形成坚毅的领导核心。③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而孤军深化。④文化上对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得不到学问分子的支持;违反人性的措施,例如在天京强制男女分开居住,不得民心。⑤外交失策:未主动争取外援,清政府因与西方列强签订很多不同等条约而获得支持。(2)客观缘由: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组织的常胜军(洋枪队)围攻下,溃败而亡。eq\a\vs4\al(|归纳总结|)农夫阶级的局限性(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2)从政治上看,农夫阶级不行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3)从思想上看,农夫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宗教思想宣扬和组织群众。(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毅的革命领导核心。►素养提升————————————————素养热词两次鸦片斗争、《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1840年至1894年,中国经验了两次鸦片斗争,外国侵略势力入侵到中国的内地;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历经十四年,转战十八个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历史说明鸦片斗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外国力力起先侵入东南沿海一带,中国社会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次鸦片斗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起先深化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史料实证运用历史文物、文献史料,解读印证1840年至1894年间列强侵华的表现、特点、影响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及影响等。唯物史观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评价列强侵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正确看待历史发展的进程。家国情怀近代中国人民抗拒外来侵略及农夫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主题一两次鸦片斗争(一)史料实证——鸦片斗争的起因[史料]大家都认为鸦片斗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斗争,是鸦片染成的斗争……其实,根本是北京不情愿和英国订立同等国家关系的问题。——[美]费正清《宏大的中国革命》[探究]依据史料,指出费正清关于鸦片斗争起因的观点。如何评价这种观点?[提示]观点:鸦片斗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同等国家关系。评价:这个观点是站在西方立场和价值观的角度作出的结论,掩盖了英国发动斗争的侵略性,也未能揭示出英国发动斗争的真实目的。(二)时空观念——两次鸦片斗争的特点[史料][解读]相对于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了重大变更: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且深化到长江中游;由远离清朝的统治中心到接近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北京。(三)家国情怀——两次鸦片斗争的影响[史料]我们反思这场斗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斗争的输赢,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验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裴钰《变更中国——鸦片斗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探究]依据史料,分析鸦片斗争对近代中国的最大变更是什么。其评价的视角是什么?[提示]变更:鸦片斗争促进中国文明转型,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视角:近代化史观。|历史说明|★两次鸦片斗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社会性质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冲突、革命任务都发生变更,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更,出现洋务派社会经济起先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夫阶级的冲突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更,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社会思想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学问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对应训练1(2025届河北保定二模)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通商口岸须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详细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A.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B.使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C.标记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为以后列强扩大斗争埋下伏笔解析:选A材料中“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体现了该条约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故选A项;材料没有强调主权的丢失,解除B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解除C项;附件中修约的规定为以后列强扩大斗争埋下伏笔,D项与材料无关,解除。◆主题二太平天国运动(一)史料实证——《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史料一]依据《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的确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歼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头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行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宝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剑桥中国晚清史》[史料二]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人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物价低昂。——摘编自洪仁玕《资政新篇》[解读]史料一揭示了太平天国经济变革的深刻性,同时指出其局限性。史料信息“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歼灭”反映《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实行平分土地和产品的方案,包含有严峻的平均主义思想;史料信息“太平军制度不行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宝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说明《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方案严峻脱离实际,无法长期实行,具有明显的空想性。分析史料二关键信息“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新闻馆”可知,《资政新篇》是带有资本主义色调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究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历史说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不同点是否符合历史潮流把土地平分给农夫,希望把整个社会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违反当时中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具有落后性主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具有进步性空想性的内涵平分产品,违反农夫作为小生产者要求发展私有经济、拥有私有财产的主观愿望没有实行资本主义方案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即社会客观条件财产所有制主见实行肯定平均的圣库制度即财产公有制,反对拥有私有财产主见资本主义私有制,爱护私有财产对农夫阶级的影响调动了农夫阶级的革命主动性,但挫伤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没有反映农夫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夫的革命主动性和生产主动性相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因具有空想性而根本没有真正实行(二)唯物史观——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史料]自己以前在思想上总是有一个中国传统社会只有农夫斗争才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框子,而现在重新谛视发觉,要推动探讨,必需跳出这个框框,应当把太平天国放在中国整个历史进程中去考虑。虽然太平天国在变更清朝政府中心与地方的权力结构以及推动社会思潮变更,促使人民群众反清革命斗争方面的确有着主动作用,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夫斗争只是中国社会改朝换代的动力(即太平天国未能跳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周期律怪圈,未能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闻名历史学家茅家琦[解读]作者主见把太平天国运动放在中国整个历史进程中全面考量,客观评估其历史作用。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有肯定的主动作用,但它并不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主要是改朝换代的动力。|历史说明|★用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①从社会经济来说,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变更土地制度,但是对于封建地主分子的人身歼灭和整个地主阶级的经济勒迫,又造成了地主分子的出逃和地主阶级经济的萎缩,部分农夫因此而可以得到肯定数量的土地。斗争的破坏、大量人口的削减,进一步瓦解了占据地区明清以来形成的长期土地租佃制度,从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自耕农,这些自耕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客观上对于后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肯定的意义。②从社会政治方面看,清朝传统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体制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心的统治出现独立的倾向,并且汉族官僚的地位不断上升,从而变更着清朝统治集团力气安排格局。③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使得长江流域传统的封闭状态被进一步打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④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个历史事务对后来的很多政治力气也发生着间接影响。在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借此宣扬维新变法的必要性;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接受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失败的反面教训。(2)阻碍作用①《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肯定平均主义的天国,严峻脱离现实,根本无法实现,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反。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裕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③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其次次鸦片斗争,使中国丢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对应训练2(2025届山西太原一模)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样的内容,但照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其主要目的是()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退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解析:选B依据材料“删改……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样的内容,但照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可知其目的是通过思想的建设来维护太平天国的统治,故选B项;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与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不符,解除A项;依据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可知通过儒家伦理纲常来束缚人们的思想,解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A组|1.(2024年海南卷)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解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解析:选A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故A项正确;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故B项错误;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内容的变更,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看法,故D项错误。2.(2024年浙江卷)近代某不同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吵事务,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吵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解析:选A据材料“如有不协争吵事务,均归佛兰西官办理”,可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符合领事裁判权内容,故A项正确;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开放通商口岸、贸易特权和居住及租地权均无关,故B、C、D三项错误。3.(2015年重庆卷)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缘由是()A.自然灾难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峻 D.官吏贪暴腐败解析:选D自然灾难频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官吏本身的不作为造成民众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社会治安混乱是其表现,故B项错误;土地兼并严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据材料“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可知,曾国藩认为农夫起义是官吏长时间鱼肉百姓、不作为激起民愤所致,故D项正确。4.(2015年江苏卷)某学者说:“农夫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起先建立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缘由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肯定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夫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解析:选D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缘由,但不是根本缘由,故A项错误;“腐朽享乐”导致内部冲突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这是领导者被成功冲昏头脑、进取心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缘由,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主见肯定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行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夫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农夫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说明失败的根本缘由是农夫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5.(2015年安徽卷)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化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爱护,归功于北京的亲密凝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推断,该不同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选B材料中所述内容与《南京条约》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自由传教和公使驻扎北京的特权是从1858年的《天津条约》获得的,1860年《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而材料“归功于北京的亲密凝视条约执行的公使”说明“条约”是在公使已经驻扎到了北京之后签订的,再结合拿破仑三世的在位时间,故B项正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规定的条款中没有涉及材料的相关内容,而且与拿破仑三世在位时间相去甚远,故C、D两项错误。|B组|1.(2025届山西太原二模)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遇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奸夷”。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斗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这反映出()A.英商旨在维护大英帝国尊严B.“海禁”政策阻断了中英贸易C.英国寻求同等的对华关系D.侵华斗争舆论氛围渐渐形成解析:选D依据题干中“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斗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再结合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斗争可知,在鸦片斗争之前,在华英商通过“上书”“请愿”等方式,为鸦片斗争制造了舆论支持,故选D项;通过题干可知,在华英商的“上书”“请愿”等行为属于商人的个人行为,与维护大英帝国的尊严没有多大关系,解除A项;依据题干内容可知,在1830年,中英贸易并没有被阻断,解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商人对华的看法问题,没有提及英国对华的看法问题,解除C项。2.(2025届湖南株洲二模)鸦片斗争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也许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约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主要体现了()A.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B.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C.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D.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鸦片斗争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