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文学: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①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也就是说,文学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大家可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②读文学作品,就整个社会来说,不能用来提高粮食产量、钢铁冶炼水平,不能增加物质财富;就个人来说,不像学外语,不像学理科知识、工科技能,不能获得自己谋生和报效国家的实际本领。很多人可能会说,学一种本领,就应该有其实际的功利性,但如果真的把文学当作一种本领、一种工具去学,是学不好的,永远也不能真正走进文学的园林。也许有人会说,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有用的实际本领。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读诗、读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③读文学作品,也主要不是为了认识社会和历史。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但不是主要的。要认识社会和历史及其规律,一些人文社会科学论著,如历史学的、政治学的、社会学的、法学的、伦理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等等著作和论文,讲得更全面、更清晰、更准确。④读文学作品,。那么,人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呢?⑤文学的审美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殊方式,可通过形象化的创造,让人的生命力从种种实际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不断接近这个目标,即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应当有对自由精神和完美境界的追求和向往。⑥让精神超越现实生存,是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内在需要,只是自己不一定明显意识到;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我这里指的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宋代黄庭坚说:“三日不读《汉书》,便觉俗气逼人。”因为《汉书》富于文采,古人也把它看作很好的文学作品。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我们确实能够从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找到平淡的、琐碎的、充满利害考虑的现实生存中没有的美,即便只是寻觅到一点点旷远、悠长的诗意、韵味,也能引起对美好、高远的情感和境界的向往,产生一种解放之感,自由之感,使精神超越现实生存。我们常说“令人遐思”、“心灵放飞”,就是进入了这种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我们在旅游等活动中也会产生,但是读文学作品,沉浸进去,所获得的审美愉快要深刻得多。⑦超越,也就是“不满”,超越现实生存就是不满于现实生存状态。有两种超越,两种“不满”。⑧一种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暴露出十九世纪法国上流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出贵族、资产阶级暴发户在“钱可以买到一切”的信条下的尔虞我诈,他们的贪婪和冷酷。又如鲁迅的《阿Q正传》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国人自欺欺人的精神状态,指出辛亥革命实际上的失败。而这种对现实的否定,会反过来激起我们对正常的、健全的、美好的社会和人性的肯定和向往,也就是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⑨另一种不满,是“不满足”,要把现实生存向上提升。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表达对自己生活和学习过的康桥(即剑桥)的惜别之情,一种依恋难舍的感情。在他心目中,康桥景色、氛围是那么美好,但是要离开了,于是充满温柔而感伤的情绪,如结尾一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写诗表达对康桥的依恋,是要在自己心里保护住这份美好。这种保护,也是对现实生存的超越。为什么?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太多的不美,还有灰暗和污浊,尤其在他那个时代是这样。而且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转瞬即逝。文学作品就想把美好保护起来,留驻永远,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所以保护也是超越,超离凡俗的羁绊。当然,在不少作品里,两种不满兼而有之。⑩两种不满,都是对实际的现实生存的超越。把这种种不满写出来,使我们得到审美的满足,这就是文学,这就是艺术。(节选自王铁仙教授在华东师大的演讲)1.第⑧段画线处可填入的一项是()A.《悲惨世界》 B.《老人与海》 C.《哈姆莱特》 D.《欧也妮•葛朗台》2.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3.根据上下文,用一个复句的形式,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入恰当内容。4.对“文学的审美”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审美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完美境界的追求。B.审美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形象化的创造。C.审美要求文学排斥对“丑”的形象塑造。D.读者通过情感的沉浸体验获得审美愉悦。5.简析第⑥段两处引用在用意上的异同。6.作者在文中谈到文学作品对现实生存的两种“超越”,请选择其一,另举一例并阐述你对这种“超越”的理解。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窦宪,字伯度。父勋被诛,宪少孤。建初二年,女弟立为皇后,拜宪为郎,稍迁侍中、虎贲中郎将;弟笃,为黄门侍郎。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莫不畏惮。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向宪,宪阴喝不得对。后发觉,帝大怒,召宪切责。宪大震惧。后虽不绳其罪,然亦不授以重任。和帝即位,太后临朝,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诰命。内外协附,莫生疑异。宪性果急。初,永平时,谒者韩纡尝考劾父勋狱,宪遂令客斩纡子,以首祭勋冢。后遣客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事发觉,太后怒,闭宪于内宫。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和帝水元元年九月,诏使中郎将持节即五原拜宪大将军,封武阳侯,食邑二万户。宪固辞封,赐策许焉。旧大将军位在三公下,置官属依太尉。宪威权震朝庭,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振旅还京师。于是大开仓府,劳赐士吏,其所将诸郡二千石子弟从征者,悉除太子舍人。兄弟四家竞修第宅,穷极工匠。宪以北虏微弱,遂欲灭之。明年,遣耿夔等将兵击北虏于金微山,大破之。宪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皆置幕府,以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由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宪既负重劳,陵肆滋甚。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等共图为杀害帝。帝阴知其谋,乃与近幸中常侍郑众定议诛之。遣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到国,迫令自杀。论曰: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而后世莫称者,章末衅以降其实也。(选自《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B.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C.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D.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诰命,皇帝赐予爵位或授予官职的诏令,有时也指受有封号的贵妇。B.羌胡,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如称匈奴为“胡”。C.三公,官名合称。周代已有此称,为最高辅政大臣,后有多种说法。D.幕府,军队出征,施用帐幕,指古代将军的府署,也用以泛称幕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窦宪北征匈奴,功绩高不可没。窦宪统率汉朝大军,大破北匈奴,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奠定了中国北疆新格局,功绩显赫。B.窦宪仗势横行,不再被肃宗重用。窦宪仗势欺人,竟至用低价强买沁水公主的园田,肃宗闻知,最终虽未治罪,但不再授予重权。C.窦宪居功自傲,终被逼自杀。窦宪平定匈奴,以为有大功于汉,愈加跋扈恣肆,肃宗与中常侍郑众定计以除之,最终窦宪被逼而自杀。D.窦宪目无法纪,残忍报复父仇。谒者韩纡当年曾审判窦宪的父亲窦勋的案件,窦宪令人将其子杀死,割下首级在窦勋墓前祭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莫不畏惮。(2)宪威权震朝庭,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审慎的生活才能获得宁静、才能获得最高的善;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中国文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与上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不同,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比如,强调天人一体。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源,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对此,儒家道家文献都多有论述,比如《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来。比如,强调德福一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德福一致,认为道德内在于幸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时也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圣人也能“不改其乐”。同时,因为道德带有利他性,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幸福,个人的美好生活必然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之中,内圣外王的个人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由此趋于一致。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文化所表达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精准地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40年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千百年来的文化表达上升为国家发展的目标,锻造成民族复兴的支点,并逐渐赋予了其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的内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概括,对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定义,进一步彰显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体现了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系统性把握,对人民获得感的全面理解,由此也彰显出了中国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精神。(摘编自刘文嘉《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人类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B.中国文化对幸福生活有着永恒的追求,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C.对于何谓美好生活,中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虽有不同的表达侧重,但美好生活与理性的一致性则是其共同的话语。D.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注入了新的内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对比论证突出,特别是将中国表达和世界表达对比,在论述中国表达时又着意于历史和当下的对比。B.文章在论述中国幸福观时,从“德福一致”的传统文化观点出发,借助道德的利他性特征,阐明了幸福的社会整体性特征。C.文章围绕“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这一核心概念,由古希腊哲学而中国哲学,为现时的政治主张构建深广的思想背景。D.文章论据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也体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道德有利他性,所以应把个人幸福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中。B.作者认为,美好生活作为人类共同的超越性追求,既要求真求知,也应尽善尽美。C.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传承传统又立足现实,更指向人的丰富和全面。D.中外哲学家对美好生活都有深刻认知,可见美好生活是人类哲学的重要命题。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李姬者,名香。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①,然不轻发也。②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③,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③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④,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节选自侯方域《李姬传》)(注)①琵琶词:即《琵琶记》,元末的一部南戏,讲述蔡邕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受宠时结党专权,残害忠良,崇祯即位后,被贬,自缢。城旦:古代刑罚。③阳羡君:指陈贞慧。④中郎:董卓擅政时,蔡邕官拜中郎将。学不补行:谓学问虽富,而品行有缺陷。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⑴夏吏部允彝亟称之⑵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⑶不复通⑷此去相见未可期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今君乃亡赵走燕,B.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为除不洁者,引入C.所见岂后于贱妾耶若属皆且为所虏D.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⑴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⑵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4.侯生落榜后,李姬为什么要“歌琵琶词以送之”?5.李姬的性格“侠而慧”,请结合②、③两段作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赠何七判官昌浩李白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注)济南生即西汉伏生,名胜,济南人。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传九篇,即今文《尚书》。汉文帝时召伏生,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的“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两句,直接点出作者积郁于心的“惆怅”。B.“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二句,上承“解世纷”用以状写作者想要隐居过自由自在的生活。C.“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诗人用管仲、乐毅来比喻何昌浩,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怀抱。D.“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2.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6、(1)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2)___________________,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蝶恋花》)(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5)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6)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7)江东子弟多才俊,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题乌江亭》)(8)___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7、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8、根据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题目。欢歌热舞闹新春。春晚是几代人的“春节标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除夕夜人们的共同期盼。下面是2019年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部分节目。请从下列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不超过90字。①《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舞)②《妙言趣语》(相声)③《锦锈梨园》(戏曲)④《可爱的中国》(朗诵)⑤《占位子》(小品)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相较前些年的热闹非凡,2019年圣诞节显然冷清了许多,与之相反的是《中国诗词大会》被热捧,传统节日受重视,这不由得让人感觉到文化自信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参考答案1、1.D2.阅读文学作品不能出于实际功利的目的,否则,就永远不能进入文学深层次的审美境界。3.既不是为了实际功利,也主要不在于认识社会。4.C5.两处引用阐明了优秀文学作品可以让精神超越现实生存的道理;引用黄庭坚的话从反面举例印证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提升人的境界;引用黑格尔的话,从理论上阐明了优秀文学作品使精神超越现实生存的原因。6.示例:如戴望舒的《雨巷》,它以“雨巷”作整体象征,象征诗人所处的现实环境,它阴暗、狭窄、潮湿而寂静;而其中的“姑娘”是局部象征,它时而和诗人合而为一,时而又与诗人分离,表达了诗人既想挣脱现实环境又无法摆脱的寂苦无奈的心情,营造了一种孤独凄美的意境,使我们从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和诗歌艺术美感的享受,这即是对现实生存的一种精神超越。【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家名作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知识即可。《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作品;《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哈姆莱特》作者莎士比亚。故选D。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此题的解答方法是,把句子放在文段中,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但如果真的把文学当作一种本领、一种工具去学,是学不好的”,对应面提到“实际的功利性”,即带着功利目的去学习文学;“永远也不能真正走进文学的园林”指不能达到文学深层次的审美境界。整合以上分析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学生的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要求语意连,意脉相承,符合事理理逻辑。分析第四段所给内容,“那么,人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呢”这句是启下,引出下面的内容。由此看出上一句是承上:对上面内容的总结。上面内容是读文学作品不该有的目的,一是第二段“实际的功利性”;二是第三段“也主要不是为了认识社会和历史”。用“既……也”的复句形式整合两组内容即可。4.本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还原语境,结合上下文全面把握语句意思,在比照选项,分析得出答案。C项,“排斥对‘丑’的形象塑造”理解错误。很多极具审美效果的人物形象就是“丑”的。比如文中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比如世界名著《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老葛朗台。故选C。5.本题考查把握行文思路及理解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熟读文段,分析思路,理解内容,按照要求解答。第六段第一句话是总领句,提出的观点为“读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满足精神超越现实生存的需要”。后面进行论证。“三日不读《汉书》,便觉俗气逼人”,不读好书,精神世界就鄙俗,这是从反面论证观点。“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是分析审美功效产生的原因,后面进一步分析此道理:“我们确实能够从优秀的文学作品里……平淡的现实生存中没有的美……产生一种解放之感,自由之感,使精神超越现实生存”。说明审美为什么会产生审美愉悦。据以上分析整合答案即可。6.本题考查对文中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深入理解相关观点,再结合学过的作品进行分析。文中两种“超越”,“一种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另一种要把现实生存向上提升”。第一种可以理解为对应的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第二种可考虑举浪漫主义的作品为例。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为例。书中写了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一是等级观念决定社交圈。如小说中达西、宾利小姐等不屑与出身比自己低的人往来。二是婚姻受到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三是有些人甚至以社会等级评判人的品质。婚恋观也暴露出19世纪初英国的现实问题,女性社会地位低下。首先,男性主宰了社会的政治,经济领域,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工作等权利,被鼓励的只有弹琴、绘画等才艺。其次,女性没有继承权。这些都是对18世纪英国处于男权主义控制下社会的现实批判。但故事结局却是皆大欢喜。这是简奥斯汀在反驳那些以世俗眼光来看待此事的人。出乎意料的喜剧结局,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讽刺与娱乐效果兼收。读者从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和美感的享受,这即是对现实生存的一种精神超越。【点睛】句子的含意有三个层面:①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而言,句子的表层意义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也不是高考的考查重点所在;②句子的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考查在一定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一般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③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语句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婉等表达言在此而意在比的含意,这也是高考中常考的。2、1.B2.B3.C4.(1)兄弟二人被君王亲近信任,一同在宫中侍奉君王,赏赐颇多,恩宠尊贵日隆,没有人不畏惧忌惮。(2)窦宪威望权势震慑朝廷,公卿们迎合旨意,奏请朝廷,使窦宪职位位居三公之上,太傅之下。【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强汉之众”指强大的汉朝军队,为名词短语,不可断开,由此可排除选项AC;“传”与后面的“其”构成动宾结构,传颂他们为忠臣良将,此处不可断开,“岂”表示难道,放于句首,前面需要断开,所以可排除选项D。句子翻译:卫青、霍去病依仗强大的汉朝军队,连年和匈奴作战,国家耗损过半,却并没有战胜狡猾的敌军,后世人犹且传颂他们为忠臣良将,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终生俱付于此的缘故吗!窦宪带领羌胡军队以及边境地区聚集来的兵力,一举攻破了北方匈奴的宫廷。故选B。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南部”错误,应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需要考生结合语境进行辨析。C项,“肃宗与中常侍郑众定计以除之”错误,根据文章“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等共图为杀害帝。帝阴知其谋,乃与近幸中常侍郑众定议诛之”,此处应该是“和帝”,而非“肃宗”;且皇帝与中常侍郑众定计欲除掉的,并非窦宪,而是郭举等。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1),“亲幸”,被动,指被亲近信任;“宫省”,皇宫、宫禁;“畏惮”,畏惧、忌惮。(2)中,“震”,震慑、震动;“希”,动词,揣摩、迎合;“次”,排列。【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窦宪,字伯度。他的父亲窦勋被杀,窦宪自小便成了孤儿。建初二年,他的妹妹被册立为皇后,任命窦宪为郎官,后又升迁为侍中、虎贵中郎将;弟弟窦笃,为黄门侍郎。兄弟二人都受到了皇帝的亲幸,一起在宫中侍奉,赏赐无数,荣宠日盛,自王侯、公主到阴、马各个皇后家族,没有不畏惧忌惮的。窦宪仗着宫中的权势,便以低贱的价格强行夺取了沁水公主的园田,公主畏惧逼迫,不敢计较。后来肃宗的车驾经过园子,用手指着园子问窦宪,窦宪语塞无法应对。后来事情被察觉,皇帝大怒,召见窦宪并责备他。此后虽然没有判定窦宪的罪过,但也不再对他委以重任了。和帝即位,太后掌管政权,任命窦宪为侍中,掌管宫内机密要事,宣布诏令。内外协调依附,没有产生嫌隙。窦宪性情比较暴躁。起初,永平年间,谒者韩纡曾经审理他父亲窦勋的案件,于是窦宪便派遣刺客杀了韩纡的儿子,以其儿子的头颅来祭祀窦勋的坟。后派遣刺客在屯兵宿卫的地方杀了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事情真相被发觉,太后震怒,将窦宪幽禁在内宫。窦宪担心被杀,便自行请求带兵攻打匈奴以此救赎自己的罪过。当时恰好南单于请求出兵北伐匈奴,于是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金官印紫绶带,属官则依据司空的编制,任命执金吾耿秉为副将,征召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等十二郡的骑士,以及羌胡兵出塞。第二年,和北单于在稽落山交战,大破北单于的军队,敌军阵营崩溃,北单于逃走,追击敌军各个营部。窦宪、耿秉便登上燕然山,和边塞相距三千多里,在石头上刻下此次的功劳,记录下汉室的威德,并命令班固为此作了铭文。和帝水元元年九月,皇帝下诏让中郎将拿着符节前往五原任命窦宪为大将军,封武阳侯,食邑二万户。窦宪执意推辞,朝廷又赏赐策书加以赞许。旧时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下,设置属官时要依照太尉的编制。窦宪权震朝廷,公卿们也都看着在上者的意思曲意迎合,上奏窦宪的职位应该在太傅之下,三公之上。窦宪休整军队返回京师。于是大开仓府,慰劳赏赐将士,他所带领的各个郡守的子弟,全部得到了太子舍人的职位。兄弟四家竞相休整府邸,穷极工匠。窦宪因为北匈奴的势力薄弱,便想要将它消灭。第二年,派遣耿夔等人带兵在金微山攻打北匈奴,并大破北匈奴军,俘虏敌军众多。窦宪平定匈奴之后,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类的人,都被安置在幕府,主要掌管文章之类的工作。刺史、守令大多出于他的门下。由此朝臣震慑,望风秉承他的旨意。窦宪依仗着自己功劳巨大,骄横放纵得越来越厉害。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等图谋弑杀皇帝。皇帝私下里知道了他们的阴谋,于是便和亲近的中常侍郑众商议诛杀他们的策略。后又派遣谒者仆射收回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更改为冠军侯。皇帝又因为太后的原因,不想以谋逆的罪名诛杀窦宪,于是便挑选一些严厉出色的国相监督他们。窦宪回到封地,被逼迫自杀。论说:卫青、霍去病依仗强大的汉朝军队,连年和匈奴作战,国家耗损过半,却并没有战胜狡猾的敌军,后世人犹且传颂他们为忠臣良将,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终生俱付于此的缘故吗!窦宪带领羌胡军队以及边境地区聚集来的兵力,一举攻破了北方匈奴的宫廷。列举他的功绩,要比前代多得多,而后世人却没有称颂的,大多是因为放大了他之后的过失而抹去了他之前的功劳。3、7.D8.A9.B【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A项,“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错误,缩小范围。由原文“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可知,原文只是说“不同伦理学流”,并不是“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A错误。B项,“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错误,由原文“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可知,中国文化对幸福生活有着永恒的追求,不只是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还有“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B错误。C项,“中西方……但美好生活与理性的一致性则是其共同的话语”错误。原文说“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可见原文说的“共同特征”并非中西方的共同特征。C错误。故选D。8.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文章对比论证突出,……在论述中国表达时又着意于历史和当下的对比”错误,从文章三、四段来看,论述中国表达时,的确隐含着“历史表达”和“当下表达”,但着意的并非对比,而是传承和发展。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B项,“也应尽善尽美”偷换概念。原文是“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求善求美”并不一定“尽善尽美”。故选B。【点睛】做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试题,要掌握大体的解题思路和步骤:7.先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铅笔标记重要符号的信息。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在阅读中,通过把握文章的关键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价值趋向。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开启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8.审析题干,吃透选项。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不难迅速找准区域。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吃透各选项的含意,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但是有的选项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考生常常择其一点而丢掉其他。这就要求考生在实际阅读中要培养自己的“多点意识”,力求找准找全对应点,也就是答题的区间。9.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亦即筛选,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7.在辨析过程中,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文中相关内容仔细比较,看有无变化。从句式、陈述对象、句意侧重点、范围大小、程度轻重等方面辨析异同,认清命题者设题常用的干扰方法,避免误入陷阱。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并无改变;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选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就需要仔细辨别其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分析。8.阅读题的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牢记:①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的语言形式。②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考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考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③弃含蓄为直接,弃分说为概括。④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9.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如“意义”“解释”“作用”“原因”“证据”“主要的”“根本的”“属于”“不属于”等。特别注意文中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等,甄别正误。4、1.⑴屡次⑵判罪⑶相来往⑷约定2.D3.⑴(她)特别擅长唱《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⑵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4.表达对侯生的真挚情意,规劝侯生不要因科场失意,玷污自己的品行,要始终保持高洁的操守。5.“侠”指坚守大义,“慧”指见识过人;第②段李姬能识破阮的意图,劝说侯与之终止往来,第③段认为蔡邕文采不能掩盖他品行上的污点,并因此不再唱琵琶词,都既体现其明辨是非的一面,又体现其注重节操的一面。【解析】1.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⑴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夏允彝都屡次称赞她;亟,屡次。⑵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论,判罪。⑶不复通:不再同侯公子来往;通,往来。⑷此去相见未可期: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期,约定。2.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对应相关虚词的用法准确辨析。A、第一个“乃”为“于是”;第二个“乃”为“竟然”。B、第一个“为”表被动;第二个“为”是实义动词“装扮成”。C、第一个“所”和“见”组成所子结构;第二个“所”和“为”一起表被动。D、两个“因”都是连词“于是”。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工,擅长;然,然而;发,弹唱;此处引申为唱给别人听。(2)贫,清贫;非……者,不是……的人;盍,何不;叩,问。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熟读文本,理解文意,结合语境按要求答题。“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这是在夸赞和安慰落地的侯生,可见对侯生的深挚感情;“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又失意,愿终自爱”,这是在警示侯生不要象蔡邕一样没有品行,要保持高洁的情操。5.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按要求答题。“侠”,侠义,指坚守大义;“慧”,聪慧,指见识过人。第②段“阳羡君,其人有高义……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等语言,表明李姬能识破阮的意图,劝说侯与之终止往来;第③段“中郎学不补行……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妾亦不复歌矣”,李姬认为蔡邕文采不能掩盖他品行上的污点,并因此不再唱琵琶词,既体现其智慧,又体现其注侠义,注重节操。【点睛】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一是多朗诵,形成语感;二是多阅读,开阔视野,在大量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积累文言知识;三是多做题,就是要通过做题落实各项文言知识。三者综合起来,效果更显著。参考译文:名妓姓李名香,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商丘侯生,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认识了李香。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干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过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抹杀掉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5、1.B2.情感表达特点: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对比,用典(1)直接抒情:开篇四句,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直接抒发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远大。(2)间接抒情:第一,用典。“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第二,对比。“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表明自己面对安史之乱的混乱局面,即使已年逾花甲,也不会像伏生那样,老死于经文之中,于国于民毫无补益。【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上承‘解世纷’用以状写作者想要隐居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错误,“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二句,应是上承“解世纷”以状写理想与抱负的远大。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的方式,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然后回顾诗歌抒情的技巧,接着联系具体的诗句作答。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如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意思是“有时我忽觉心情惆怅,兀然独坐直至夜半。天亮时空怀壮志,仰天长啸,欲为世间解乱释纷,一展怀抱”,“惆怅”“思欲”等表明这是直接表达情感,直接点出积郁于心的“惆怅”;“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意思是“我的心随长风直上万里,吹散天空中的浮云。我羞作济南伏生,九十多岁了还在啃书本,吟诵古文”,前两句状写理想与抱负的远大,后两句是反面的对比,就李白看来,面对安史之乱的混乱局面,即使自己已年逾花甲,但也不能像伏生那样,老死于经文之中,于国于民毫无补益;“思欲解世纷”用了战国时鲁仲连的典故,表明自己想要解除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意思是“我想您终会一起建功立业,岂能一辈子与长沮、桀溺为伍呢”,表明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由此看来,考生可以围绕直接抒情、用典抒情、对比等方面进行分析。6、士不可以不弘毅吴宫花草埋幽径为伊消得人憔悴善假于物也身世浮沉雨打萍又恐琼楼玉宇卷土重来未可知潭中鱼可百许头【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弘毅、憔悴、琼楼玉宇、百许头。7、认同。薛宝钗八面玲珑、事事力求周全,是知世故而又最世故的人了。宝钗的妥帖和世故,让她得到了王夫人的喜爱、丫鬟们都称赞她,她的风头压过了黛玉。宝钗的圆滑世故,获得了王夫人的好感,让孤苦无依的湘云把她当亲姐姐看待,收买了袭人。但是宝钗却始终得不到贾母的喜爱,除了贾母偏心自己的外孙女黛玉之外,重要的是贾母对宝钗这个人的否定。如果说宝钗是知世故而世故,那么黛玉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宝钗宝钗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己之利而为之,而黛玉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黛玉知道自己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怕下人多嘴多舌,她宁愿自己委屈些,也不肯麻烦别人。宝钗和她推心置腹的说了一番话,她便不再对宝钗设防,还坦然的告诉宝钗自己以前误会了她。贾母对她的宠爱和宝玉是一个层次,她却从来不曾恃宠而骄。王夫人对她心存偏见,她从不违心的讨好。金钏儿被王夫人逼得跳井,王夫人自己都觉得过分了。可宝钗却借机讨好了王夫人,觉得拿几两银子打发金钏儿就尽了主仆之情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林黛玉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薛宝钗是它的肖子宠儿。作者借了抑扬褒贬进行批判,对于钗黛有所抑扬,即扬黛抑钗。《红楼梦》写宝钗,其性格、容貌、言语、举止、学识、才能无一不佳,合于过去对建家庭中女子的“德、容、言、工”四德兼备的标准。本书虽肯定黛玉为群芳中的第一人,却先用第一等的笔墨写了宝钗,又用什么笔墨来写黛玉呢?作者是用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写钗黛的,然而这两枝笔却能够有差别,表现作者的倾向来。双管齐下并不妨碍他的“一面倒”,反而使这“一面倒”更艺术化,也更加复杂深刻了。黛玉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她若是嘲讽一个人,那是比拿刀子刺人还要疼一些。可是偏偏小性儿的黛玉不仅有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宠爱、王熙凤李纨甚至三春都跟她相处的十分融洽,就连湘云也重新亲近她而疏远宝钗。宝钗最后失了人心,只因为她从未真心待人,而黛玉则不同,她知世故却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点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8、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请欣赏歌舞《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的人”,这句话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中国正在发展,未来会更好。请欣赏朗诵《可爱的中国》。【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串词的语言特征:抒情重于叙述,多排比、重复句,注重音节,串词要求语言优美,它必须追求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讲究抑扬顿挫,串词语言注意章节美。本题需要注意从材料所给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紧扣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9、【例文】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的母语都渐渐被英语所代替。就拿中国来说吧,上小学的娃娃,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利索,便学习英语,让中国人从起跑线上就丢失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持续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英语各种考试等同于母语,甚至超越母语。就拿大学来说吧,好些专业没有了大学语文,但却先要有英语过级考试,才能获得文凭。如果细心地作一下调查,不知道有多少学子因为学英语困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可是,毕业之后,又有多少人真正运用上了英语呢?能不能将已经成为“规矩”的英语过级考试改为选考呢?又能不能将大学语文纳入必学科目,将母语的考试列入过级必考而成为“规矩”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融资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度企业财务代理委托合同2篇
- 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样本(2009版)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标的为公司股权
- 2024年度广告投放合同标的及广告投放范围详细描述2篇
- 2024年度人工智能产品研发与授权协议
- 2024年企业劳动合同范本复杂度分析
- 2024中国电信山东德州分公司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互联网保险业务合作与发展合同
- 2024中国国际工程咨询限公司高端人才招聘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ASTMD638-03中文版塑料拉伸性能测定方法
- 贵州省黔南州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单元说课稿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译林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完型及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活动手册答案
- JJF(浙) 1149-2018 生物实验用干式恒温器校准规范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教科版)
- 学校厨房设备投标方案(技术标)
- 大型综合楼新建工程技术方案、施工方案投标文件(投标方案)
- 2025年高考作文专练(25道真题+审题立意+范文)-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总复习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