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浙) 1149-2018 生物实验用干式恒温器校准规范_第1页
JJF(浙) 1149-2018 生物实验用干式恒温器校准规范_第2页
JJF(浙) 1149-2018 生物实验用干式恒温器校准规范_第3页
JJF(浙) 1149-2018 生物实验用干式恒温器校准规范_第4页
JJF(浙) 1149-2018 生物实验用干式恒温器校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浙)forbiologicalexperiments2018-08-27发布2018-09-10实施DryBathIncubatorforbiol章青(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邹姝文(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徐慧娟(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孔叶军(宁波市计量测试研究院)任文宇(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JJF(浙)1149—2018I 1范围 3.1温度偏差 3.2温度波动度 3.3温度均匀度 4概述 5计量特性 6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校准项目 7.2校准方法 7.3数据处理 8校准结果表达 9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校准原始记录参考格式 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 附录C温度偏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附录D温度波动度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附录E温度均匀度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生物实验用干式恒温器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测量范围为(-10~+150)℃的生物实验用干式恒温器(以下简称恒温器)的校准。JJF1030-2010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JJF1257-2010于体式温度校准器校准方法JJF1527-2015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校准规范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1温度偏差temperaturedeviation恒温器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之差。3.2温度波动度temperaturevolatility稳定状态下,恒温器中心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量。3.3温度均匀度temperatureuniformity稳定状态下,恒温器不同测量孔之间的最大温度差。4概述恒温器由加热/加热制冷模块、温度控制装置、散热器以及金属测量孔等组过高纯度金属材料快速传热,使各测量孔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并均匀、稳定。2它主要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如酶切、蛋白质变性、核酸扩增检测预反应等)以及其它实验样本保存、血清快速析出、凝固等。恒温器一般分为加热型和加热制冷型两种,其测量孔及传热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a)加热型(b)加热制冷型图1恒温器测量孔及传热部分结构示意图5计量特性恒温器的计量特性包括温度偏差、温度波动度和温度均匀度,各计量特性的技术要求见表1。3技术要求温度偏差温度波动度温度均匀度注:以上所有技术指标不适用于合格性判断,仅提供参考。环境温度为(15~35)℃,湿度应≤85%RH,同时应满足测量表2温度测量标准序号设备名称技术要求数量备注1铂热电阻或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AA级5支也可以使用满足要求的其他设备2多点温度测量仪分辨力优于0.01℃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02级1台4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7.1校准项目恒温器的校准项目为温度偏差、温度波动度和温度均匀度。7.2校准方法7.2.2测量孔的选择离相隔最远的四个孔及中间孔来进行测量,按图2所示A、B、C、D、O的位置图2温度传感器放置示意图一般在恒温器非振荡工作条件下进行校准。按7.2.2布置温度传感器,将恒温器温度设定在校准温度点上,开启恒温器使其工作。当恒温器温度达到设定值并充分稳定后,在20min内每隔2min分别测量并记录恒温器温度显示值和各测量孔的温度值一次,共计10次。7.3数据处理JJF(浙)1149—20185恒温器的温度偏差按公式(1)计算:7.3.2温度波动度恒温器的温度波动度按公式(2)计算7.3.3温度均匀度恒温器的温度均匀度按公式(3)计算6Timax——第i次测量时,测得的被校恒温器各测8校准结果表达恒温器校准后,应出具校准证书。c)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f)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h)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j)温度偏差、温度波动度、温度均匀度的校准结果及其扩展不确定度;k)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或等效标识。9复校时间间隔复校时间间隔由用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行确定。7附录A原始记录参考格式依据技术文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校准地点:A.1校准用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设备编号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证书编号有效期设定点温度:单位:℃次数恒温器示值测得温度值第i次A0CD最大值最小值123456789修正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温度偏差:℃温度波动度:℃/20min温度均匀度:℃温度波动度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校准员核验员校准时间8附录B校准温度温度偏差温度波动度温度均匀度测得值扩展不确定度U测得值扩展不确定度U测得值扩展不确定度U以下空白JJF(浙)1149—20189附录C温度偏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测量方法温度传感器插入恒温器中心测量孔,设定校准点温度,待恒温器的温度达到设定点温度并充分稳定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恒温器的显示值和实测值,每隔2min记录一次,测量10次。分别取平均值作为显示值和实测值的结果。C.2测量模型C.3灵敏系数与方差C.4标准不确定度评定被校恒温器示值分辨力为0.1℃,其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5℃,按均匀分以校准70.0℃为例,待恒温器稳定后,重复测量恒温器的示值10次,测量i(测量次数)123456789i(测量次数)123456789由温度测量标准的校准报告可知,其70.00℃修正值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C.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5.1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不确定度来源符号u(x)/℃被校恒温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ta)0.029被校恒温器示值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0.016温度测量标准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0.003温度测量标准示值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0.019温度测量标准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o)C.5.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以上各输入量互不相关,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C.5.3扩展不确定度计算附录D温度波动度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D.1测量模型i(次数)123456789温度测量标准分辨力为0.01℃,则不确定度区间因以上两个分量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则由△Tomax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ATomx)=√u²(△Tomx)+u₂²(△Tomx)=0.085℃。D.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D.4.1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不确定度来源符号u(x)/℃温度测量标准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温度测量标准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D.4.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D.4.3扩展不确定度计算附录E温度均匀度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E.1测量模型Timax——第i次测量时,测得的被校恒温器各测量孔中的实际最大值,℃;Timin——第i次测量时,测得的被校恒温器各测量孔中的实际最小值,℃;E.2方差由于公式E.1中,各输入量△Tmax、△T₂max、.....、△T10max之间存在相关性,对其求全导数,得:则其方差为:E.3标准不确定度评定u(△Timax)的来源为其测量值的重复性、温度测量标准分辨力以及温度测量标准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i(次数)12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