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一选择题2025届新高考生物热点冲刺复习题型归纳与解题技巧01概念原理类高中生物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准确、全面地掌握其概念的本质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是高考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这类试题可以“示意图(概念模型)的形式”呈现,来展示概念(原理)间的层级关系(如集合形式、知识树形式),也可以“文字描述形式”给定中心概念(原理),围绕概念原理组织材料、建立联系,让学生进行解释、制定或进一步推测。题型概述这种题目以概念设问,如细胞器、酶、细胞分化、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周期、基因、等位基因、染色体、种群、种群密度、基因频率、群落、生态系统等一些核心概念。抓住了核心概念就等于抓住了高考的命脉,也就掌握了高中生物知识的精华。题型特点题型归纳方法1
解答集合形式概念模型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题眼”——概念,然后进行知识迁移,即回顾教材中对该概念的准确描述并进行思维拓展,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去验证题干与选项之间是否相等,最后做出准确判断。准确、规范地记忆基本概念,认真仔细地审出“题眼”,然后将题干与选项进行科学验证,是解答此类试题的“三步曲”。解题技巧方法2“知识树概念模型”试题从连线(箭头方向)关系上反映了概念与概念、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对立、从属、关联等关系。因而解题时找准关系,比较分析概念间(知识间)内在逻辑关系,再结合选项要求作答是准确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解题技巧方法3解答概念原理分析型(文字描述为主)试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题干文字传达的相关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和迁移,确定试题考查的主要生物原理、概念、规律等。解答此类试题的总体思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综合→联系实际形成应用能力。也就是说,在复习中要抓基础知识,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原理的内容、适用对象和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学会对相关概念、原理的迁移综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最后学会应用相关原理、概念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要培养应用能力。解题技巧[2022年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性别比例为1∶1时,种群数量就达到K值B.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C.相对稳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的特征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解析:A、K值是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的某个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此时性别比例不一定为1:1,A错误;B.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动态平衡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相对不变,B正确;C.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具有功能平衡的特征,故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C正确;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即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D正确。A真题链接[2023年北京高考真题]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解析: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这些属于非条件反射,A、C、D不符合题意。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属于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B真题链接[2023年辽宁高考真题]大量悬浮培养产流感病毒的单克隆细胞,可用于流感疫苗的生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悬浮培养单克隆细胞可有效避免接触抑制B.用于培养单克隆细胞的培养基通常需加血清C.当病毒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影响细胞的增殖D.培养基pH不会影响单克隆细胞的病毒产量解析:贴壁培养的细胞会发生接触抑制。悬浮培养是指通过振荡或转动装置使细胞始终处于分散悬浮于培养液内的培养方法,可有效避免接触抑制,故A正确。在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种类和所需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要加人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B正确。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才能完成自身的生命活动,当病毒达到一定数量时,细胞的生命活动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细胞的增殖,C正确。单克隆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需要适宜的pH,培养基pH会影响单克隆细胞的代谢,进而影响其病毒产量,D错误。D真题链接精准练习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②若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子杂交,子一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③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④A和A、b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⑤检测某雄兔是否是纯合子,可以用测交的方法⑥若F1的基因型为Dd,则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属于“演绎”的内容A.2项
B.3项 C.4项
D.5项D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所以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①错误;若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子杂交,子一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一定为显性性状,②正确;性状的表现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③正确;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如C和c,④正确;检测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以用测交方法,⑤正确;如果F1的基因型为Dd,则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属于“演绎”的内容,⑥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⑤⑥正确,故选D。精准练习2.嘉兴南湖放养着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青鱼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虫等为食;草鱼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或水草多的地方,主要以水草为食;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生活在水体的上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四大家鱼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物种生态位分化的原理C.南湖水生生物群落的边界与南湖的水体边界基本一致D.与鲢、鳙鱼间的生态位重叠相比,鲢、青鱼间的生态位重叠更多D解析:A、四大家鱼因为栖息地和食性不同而出现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B、池塘混养的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位置不同,提高了空间和食物的利用率,这是物种生态位分化的原理的充分体现,B正确;C、因为水体中的生物无处不在,因此,南湖水生生物群落的边界与南湖的水体边界基本一致,C正确;D、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生活在水体的上层,可见链、鳙鱼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多,而青鱼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可见,鲢、青鱼间的生态位重叠更少,D错误。精准练习3.“农谚”是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其中蕴含着很多生物学原理。下列关于“农谚”的分析错误的是()A.“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指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B.“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指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C.“不稀不稠,一挥(约15cm)出头”指通过合理密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D.“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指农家肥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和利用,减少生产成本和污染D解析:“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的增产措施主要是白天适当升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即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A正确;“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指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B正确;“不稀不稠,一柞出头”说明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总产量的有效途径,合理密植可以扩大叶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使光合产物增加,产量上升,C正确;“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指农作物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农家肥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盐后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D错误。02坐标图解类坐标曲线题大多是以知识的获得过程为背景,或以知识的发现过程为背景来设计的,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不是课本上现成的结论,有的还要求学生“现学现用”,这样的考查过程,实质上是在评价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读懂、读透图表、曲线等题中呈现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再理解、再整合、再升华的过程。以图、表、曲线等生物规律数学化的形式出现一直是近几年生物学试卷中的常见题型,由此不难看出提高学生生物图表题解题能力的重要性。题型概述此类试题是在借用坐标曲线图和坐标直方图等数学语言来直观描述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旨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对坐标图信息的分析、推理和应用能力。题型特点题型归纳突破“坐标曲线”的关键是“三看”(识标、明点和析线):
(1)识标。看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一般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也就是“横坐标”对“纵坐标”的影响。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2)明点。曲线实际上是许多“点”的集合。在这些“点”的集合中,有些特殊点,如起点、转折点、交叉点、顶点、终点等。明确这些“点”的特殊含义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析线。即分析曲线的走势:找到引起曲线上升、下降及平行变化的原因,是正确解答问题的根本所在。具体描述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小;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解题技巧突破“坐标直方图”的关键是:
(1)看清楚纵、横坐标轴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直方图所代表的意义,即分析直方图所蕴含着的生物学信息。(2)认真分析、对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3)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并进行“图→文”、“直方图→坐标图”等的转化,由此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解题技巧[2024年北京高考真题]某同学用植物叶片在室温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测定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若想提高X,可采取的做法是()A.增加叶片周围环境CO2浓度
B.将叶片置于4℃的冷室中C.给光源加滤光片改变光的颜色
D.移动冷光源缩短与叶片的距离A真题链接真题链接解析: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叶片周围环境CO2浓度可增加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A符合题意;B.降低温度会降低光合作用的酶活性,会降低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B不符合题意;C.给光源加滤光片改变光的颜色可能会使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降低,比如将蓝紫光改变为绿光会降低光合速率,C不符合题意;D.移动冷光源缩短与叶片的距离会使光照强度增大,但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最大氧气释放量可能不变,因为光饱和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D不符合题意。[2024年湖南高考真题]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可影响其兴奋性、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后,才能产生兴奋。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环境中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影响B.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后,钠离子通道才开放D.同一细胞在环境乙中比丙中更难发生兴奋C真题链接真题链接解析:A、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有关,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会影响动作电位峰值,A项正确;B.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有关,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时,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增大,钾离子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B项正确;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前,钠离子通道就已经开放,C项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与环境丙相比,细胞在环境乙中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更大,受到刺激后更难发生兴奋,D项正确。[2023年海南高考真题]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赤霉素在某种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只有A组是对照组B.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下降C.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D.三组实验中,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D真题链接真题链接解析:A组用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B组用赤霉素处理,为实验组:C组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C组的作用是排除内源赤霉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组也是对照组,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赤霉素处理组(B组)贮藏蛋白质含量下降最多,说明其蛋白酶活性最高;C组贮藏蛋白质含量下降最少,说明其蛋白酶活性最低。可说明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上升,三组实验中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B错误,D正确。由题意可知,蛋白酶可降解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经过分析可知,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抑制贮藏蛋白质降解,其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C错误。精准练习1.利用装置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绿色植物E、F的叶片制成大小相同的叶圆片,抽出空气,进行光合作用速率测定。图乙是利用装置甲测得的数据绘制成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图乙可看出,F植物适合在较强光照下生长B.光照强度为1klx时,装置甲中放置植物E的叶圆片进行测定时,液滴不移动C.光照强度为3klx时,E、F两种植物的叶圆片产生氧气的速率相等D.光照强度为6klx时,装置甲中E植物叶圆片比F植物叶圆片浮到液面所需时间短D精准练习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相关探究实验。根据图乙可知,F植物叶圆片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较低,适合在较弱光照下生长,A错误;光照强度为1klx时,E植物叶圆片的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装置甲中E植物叶圆片会吸收装置中的氧气,使液滴左移,B错误;光照强度为3klx时,E、F两种植物叶圆片的净光合强度相等,但E植物叶圆片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F植物叶圆片,故光照强度为3klx时,E、F两种植物的叶圆片产生氧气的速率不相等,C错误;光照强度为6klx时,E植物叶圆片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大于F植物叶圆片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故此光照强度下,E植物叶圆片释放的氧气多,故装置甲中E植物叶圆片比F植物叶圆片浮到液面所需时间短,D正确。精准练习2.蚊成虫可作为媒介传播多种疾病。某地区早期采用喷洒灭蚊剂M来控蚊,后又采用细菌控蚊,取得了理想效果。下图表示控蚊期间某种蚊成虫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灭蚊剂M直接作用于蚊虫的基因型并影响其基因频率B.与A点相比,C点时对灭蚊剂M有抗性的该种蚊成虫数量明显增多C.与灭蚊剂M相比,细菌不能定向改变该种蚊种群的基因频率D.DE段曲线表明细菌对该种蚊的进化和发展不再影响B精准练习解析:A、灭蚊剂M直接作用于蚊虫的表型,进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A错误;B、使用灭蚊剂M后,该种蚊成虫中对灭蚊剂M无抗性或抗性弱的个体会被淘汰,B点时的个体一般均具有较高抗性,增殖后,C点时对灭蚊剂M有抗性的该种蚊成虫数量明显增多,B正确;C、灭蚊剂M、细菌均能定向改变该种蚊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D、DE段曲线表明该种蚊成虫数量维持动态平衡,进而表明细菌与该种蚊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D错误。故选B。精准练习3.某同学用黑光灯诱捕法对农田中某昆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在该区域均匀放置适宜数量的黑光灯,每日统计捕获的该昆虫的数量,记为y,该种群的个体数随着捕获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导致每日捕获数依次递减,但捕获的总累积数在逐次增加,记为x,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方法的前提是调查期间没有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B.M点对应的数值可代表农田中该昆虫种群数量的估计值C.此方法还可以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黑光灯诱捕法属于调查种群密度方法中的直接计数法D精准练习解析:调查种群密度过程中,要保证调查期间没有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这样调查结果才会准确,A正确;当单日捕获量降到0时,捕获积累量约等于该昆虫种群的总个体数,即该曲线与横轴的交点M点对应的数值可代表农田中该昆虫种群数量的估计值,B正确;黑光灯诱捕法还可以用于捕获该农田趋光性昆虫,进而探究其物种数目,C正确;黑光灯诱捕法属于调查种群密度方法中的估算法,D错误。03表格分析类表格是信息呈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内容比较表、实验过程表、数据对比表等。表格题要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要求能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表格形式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常见表格除了数据表格,还有一种材料(过程)表格,是以材料(处理过程)作为主体记录的表格。常用“有、无、多、少”等词表述不同对象的材料(或处理过程)差异,读取表格信息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表格中数据或现象间差异形成的原因。(2)注意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总和等,表格中出现“0”等特殊值的地方要特别小心,一定要弄清原因。(3)要看清数据变化的规律,比如是上升、下降还是保持稳定,并分析原因。题型概述题型归纳表格题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表格的形式把生物学现象、事实、规律、原理及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呈现出来,常见的表格类型有两种:1、数据表格;2、材料(过程)表格。数据表格以数据记录为主体,材料表格以材料的记录为主体。题型特点题型归纳表格分析类题目常见的表格图有两种,一种是对现象或过程的分析,另一种是对数据的分析。两者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大致相同。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1)看清表格名称、行列标题及含义、数据单位,找出关键信息。(2)采取对比或分组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一定要进行纵、横双向比较,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3)要注意分析数据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和特殊值,结合题干的提示分析出现原因或作出相应的评价。(4)注意熟练运用图、表、线的转换,以此来分析出其中的变化规律。有多张表格或有多个项目比较的表格类题目,解答难度比较大,此类题目解题要点:结合题意理清主次点;其次,分析相关数据,并进一步对比选择项;最后,要仔细甄别文字内容,善于将表格内容转变成文字内容。表达要准确,尽量用课本上的生物学术语表述;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楚,同时也可把信息变成表格,即表格设计题,如过程表格设计、实验表格设计。解题技巧[2024年广东高考真题]现有一种天然多糖降解酶,其肽链由4段序列以Ce5-Ay3-Bi-CB方式连接而成。研究者将各段序列以不同方式构建新肽链,并评价其催化活性,部分结果见表。关于各段序列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注:—表示无活性,+表示有活性,+越多表示活性越强。A.Ay3与Ce5催化功能不同,但可能存在相互影响B.Bi无催化活性,但可判断与Ay3的催化专一性有关C.该酶对褐藻酸类底物的催化活性与Ce5无关D.无法判断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与CB相关B真题链接肽链纤维素类底物褐藻酸类底物W1W2S1S2Ce5-Ay3-Bi-CB+++++++++Ce5+++——Ay3-Bi-CB——+++++Ay3——+++++Bi————CB————真题链接解析:A、由表可知,Ce5具有催化纤维素类底物的活性,Ay3具有催化褐藻酸类底物的活性,Ay3与Ce5催化功能不同,Ay3-Bi-CB与Ce5-Ay3-Bi-CB相比,当缺少Ce5后,就不能催化纤维素类底物,当Ay3与Ce5同时存在时催化纤维素类底物的活性增强,所以Ay3与Ce5可能存在相互影响,A正确;B、由表可知,不论是否与Bi结合,Ay3均可以催化S1与S2,说明Bi与Ay3的催化专一性无关,B错误;C、由表可知,Ay3-Bi-CB与Ce5-Ay3-Bi-CB相比,去除Ce5后,催化褐藻酸类底物的活性不变,说明该酶对褐藻酸类底物的催化活性与Ce5无关,C正确;D、需要检测Ce5-Ay3-Bi肽链的活性,才能判断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与CB相关,D正确。故选B。[2024年湖北高考真题]研究者探究不同浓度的雌激素甲对牛的卵母细胞和受精卵在体外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结果说明甲抑制卵裂过程B.甲浓度过高抑制第一极体的排出C.添加1μg/mL的甲可提高受精后胚胎发育能力D.本实验中,以第一极体的排出作为卵母细胞成熟的判断标准A真题链接甲的浓度(μg/mL)卵母细胞(个)第一极体排出(个)成熟率(%)卵裂数(个)卵裂率(%)01067066.02840.011207965.84658.2101135346.91528.31001124842.8510.4真题链接解析:胚胎工程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μ/mL雌激素甲的组别,其卵裂率较高,说明低浓度的雌激素甲能够促进卵裂过程;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μ/mL和100μ/mL雌激素甲的组别,其卵裂率较低,说明高浓度的雌激素甲能够抑制卵裂过程,A错误。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μ/mL雌激素甲的组别,其第一极体排出率较高,而添加10μ/mL和100μ/mL雌激素甲的组别,其第一极体排出率较低,说明甲浓度过高抑制第一极体的排出,B正确。添加1μ/mL甲的组别,其卵裂数和卵裂率都比对照组高,说明添加1μ/mL的甲可提高受精后胚胎发育能力,C正确。卵子一般在排出2~3h后才能被精子穿入。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有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有的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本实验中成熟率=第一极体排出个数/卵母细胞个数,因此,在本实验中,以第一极体的排出作为卵母细胞成熟的判断标准,D正确。[2024年浙江高考真题]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C.随年龄增长雄黄鳝数量逐渐增加D.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约为1∶1B真题链接生长期体长(cm)尾数雌性雄性尾数比例(%)尾数比例(%)Ⅰ龄≤30.065663396.581.2Ⅱ龄30.1~50.051232763.911622.7Ⅲ龄50.1~55.06233.3466.7Ⅳ龄≥55.1400.04100.0真题链接解析:A、由表中信息可知:该黄鳝种群幼年(Ⅰ龄期)的个体多,老年(Ⅳ龄期)的个体少,说明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B、由题意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可推知: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B正确;C、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Ⅱ龄期雄黄鳝数量最多,Ⅰ龄期、Ⅲ龄期和Ⅳ龄期雄黄鳝数量非常少,C错误;D、表中信息显示:各年龄期雌性个体的总数明显大于雄性个体的总数,说明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不是1:1,D错误。精准练习1.科学家提取了鸡的输卵管细胞、红细胞和胰岛B细胞,对这3种细胞中的DNA和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注:"+”表示检测发现相应的分子,“一”表示检测未发现相应的分子。A.三种细胞所含基因种类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三种细胞分别表达了表格中三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从而导致三种细胞的功能不同C.三种细胞内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不完全相同D.根据表格中的结果可知,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检测的3种细胞卵清蛋白基因、珠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卵清蛋白mRNA珠蛋白mRNA胰岛素mRNA输卵管细胞++++--红细胞+++-+-胰岛细胞+++--+精准练习解析:三种细胞均来源于鸡的受精卵,所含基因种类相同,A项错误;分析题表可知,输卵管细胞转录出卵清蛋白mRNA,说明该细胞表达卵清蛋白基因,以此类推可知,红细胞表达珠蛋白基因,胰岛细胞表达胰岛素基因,体现基因选择性表达出不同蛋白质产物,使不同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B项正确;由题表可知三种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可推测三种细胞内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不完全相同,C项正确;同一个体产生不同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根据表格中的结果可知,三种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执行的功能不同,说明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项正确。精准练习2.医院检验科从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中随机选取312例,分析其中所含有病原体类型和病原体抗菌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参考。如表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从伤口的分泌物中分离细菌时要注意无菌操作B.培养细菌的培养基需要严格消毒C.可以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D.由表中数据可知万古霉素的抗菌性最好B抗菌药物表皮葡萄球菌(n=30)金黄色葡萄球菌(n=91)敏感株数敏感率(%)敏感株数敏感率(%)万古霉素30100.0091100.00左氧氟沙星2480.007885.71青霉素00.005661.54氯洁霉素2893.336470.33解析:分离细菌时为了防止污染应该进行无菌操作,A正确;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而不是消毒,B错误;可以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血细胞计数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C正确;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万古霉素无论是在敏感株数还是在敏感率上都是最高的,所以万古霉素的抗菌性最好,D正确。精准练习解析:分离细菌时为了防止污染应该进行无菌操作,A正确;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而不是消毒,B错误;可以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血细胞计数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C正确;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万古霉素无论是在敏感株数还是在敏感率上都是最高的,所以万古霉素的抗菌性最好,D正确。精准练习3.某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的血液检查,验血报告单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定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动态平衡B.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C.由表可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低会促进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患者可能是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腺肿,食盐加碘可以有效预防C名称检验结果参考值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0.41nmol/L1.3~3.1nmol/L甲状腺激素(T4)28nmol/L62~164n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22.7μIU/mL0.27~4.2μIU/mL解析:分离细菌时为了防止污染应该进行无菌操作,A正确;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而不是消毒,B错误;可以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血细胞计数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C正确;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万古霉素无论是在敏感株数还是在敏感率上都是最高的,所以万古霉素的抗菌性最好,D正确。精准练习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故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定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动态平衡,A正确;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起协同作用,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还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寒冷时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B正确;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腺垂体,调节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由题表可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低会减轻对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抑制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C错误;根据题表中激素含量可知,该患者T3、T4水平偏低而TSH水平偏高,TSH能不断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该患者可能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其病因是缺碘,故通过食盐加碘可以有效预防,D正确。故选C。04图示图解类生物图解图示也是一种语言,它是用特殊的符号、色彩和图形来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过程和相互联系,它浓缩了大量的生物知识、信息,是生物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它主要包括模式图和流程图两类。模式图是生物相关生理过程或局部形态结构的直观模式的典型展示;流程图是指描述生命活动和发展动态过程的图形。常用箭头、字母和数字表示复杂生命活动的过程。这两类图示都蕴含较多的信息,是高考命题的常用素材。题型概述图解图示型试题主要有两个特点。(1)新情境:以图像、图形或流程图为试题的信息来源,即通过图解图示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2)重能力:该类试题是以生物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作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而命制的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迁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图解图示的识别与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特点题型归纳模式图一般解题方法可归纳如下:先要知道题中的图像源于教材中的何种模式图,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然后根据题干和设问的要求,理清知识点,如该图涉及哪几个知识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需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在作答时一定要根据图中的序号或结构,应用教材中的相关生物名词作答。解答过程图、流程图类试题的第一步是要细读图解,准确辨析流程图中反映出的生物形态、结构特征或过程关系;第二步是认真分析图中流经的过程和关键点,把握过程或关键点所处的位置及特征,继而联系向相关知识;第三步是完成“图→文”转换即将教材知识与图解有机对接,结合题目要求,准确作答。解题技巧[2024年贵州高考真题]如图是某基因编码区部分碱基序列,在体内其指导合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AUG(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
CAU、CNC:组氨酸
CCU:脯氨酸
AAG:赖氨酸
UCC:丝氨酸
UAA(终止密码子)A.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其左侧是5'端,右侧是3'端B.若在①链5~6号碱基间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变长C.若在①链1号碱基前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不变D.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不可能相同C真题链接真题链接解析: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由于起始密码子是AUG,故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转录时模板链读取的方向是3'→5',即左侧是3'端,右侧是5'端,A错误;B.在①链5~6号碱基间插入一个碱基G,将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故合成的肽链变短,B错误;C.若在①链1号碱基前插入一个碱基G,在起始密码子之前加了一个碱基,不影响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的序列,故合成的肽链不变,C正确;D.由于mRNA是翻译模板,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故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也可能相同,D错误。[2024年江西高考真题]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冷库后,机体可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代谢(如下图)以适应冷环境。综合激素调节的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垂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级调节B真题链接真题链接解析:A、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从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调节生长发育等,A错误;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由此可知: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B正确;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不能直接作用于肾上腺,C错误;D.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应该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D错误。[2024年山东高考真题]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突变,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该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B.若Ⅱ-1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则Ⅱ-2一定为杂合子C.若Ⅲ-5正常,则Ⅱ-2一定患病D.若Ⅱ-2正常,则据Ⅲ-2是否患病可确定该病遗传方式D真题链接真题链接解析:遗传系谱图分析Y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只传男不传女,该家系中存在女性患者,故该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A正确。若Ⅱ-1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由于Ⅲ-3患病,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2,可推出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无论是哪种遗传方式,Ⅰ-1不患病,不携带致病基因,传递给Ⅱ-2个体的都是正常基因,故可推出Ⅱ-2一定是杂合子,B正确。若Ⅲ-5正常,根据Ⅱ-3、Ⅱ-4和Ⅲ-4均患病,可推出该病为显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5应该患病)。Ⅲ-3患病且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2,可推出Ⅱ-2一定含有致病基因,表现为患病,C正确。若Ⅱ-2正常,根据Ⅱ丁正常和Ⅲ-3患病可推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Ⅲ-2患病,则致病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Ⅱ-1应该患病);若Ⅲ-2不患病,则无法判断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D错误。精准练习1.在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病原体后,除了可以利用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直接杀伤病原体外,还可以启动细胞内不同的酶系统,通过代谢产物来杀伤病原体,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解酶、氧化酶等均属于溶酶体的成分B.酶系统通过代谢产物来杀伤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若敲除机体的诱导型NO合成酶基因,其免疫防御功能会受损D.病原体入侵可能会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A解析:分离细菌时为了防止污染应该进行无菌操作,A正确;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而不是消毒,B错误;可以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血细胞计数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C正确;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万古霉素无论是在敏感株数还是在敏感率上都是最高的,所以万古霉素的抗菌性最好,D正确。精准练习解析:氧化酶不属于溶酶体的成分,A错误;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病原体后,启动细胞内不同的酶系统,通过代谢产物来杀伤病原体,该过程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由题图可知,诱导型NO合成酶催化精氨酸产生NO,有助于杀伤病原体,若敲除机体的诱导型NO合成酶基因,其免疫防御功能会受损,C正确;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会启动氧化酶系统产生代谢产物,该过程会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D正确。精准练习2.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正常人群每70人中有一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以及胎儿(Ⅲ1)细胞的DNA经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A基因显示一个条带,a基因显示为另一个条带,基因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限制酶破坏的是DNA中的磷酸二酯键C.根据电泳结果推测,胎儿是基因型为Aa女孩的概率为1/3D.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现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20C解析:分离细菌时为了防止污染应该进行无菌操作,A正确;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而不是消毒,B错误;可以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血细胞计数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C正确;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万古霉素无论是在敏感株数还是在敏感率上都是最高的,所以万古霉素的抗菌性最好,D正确。精准练习解析:A、图1中显示,Ⅰ1、Ⅰ2表现正常生出了患病的女儿Ⅱ1,据此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Ⅱ1的基因型为aa,结合电泳图谱可知Ⅱ2、Ⅱ3的基因型均为Aa,A正确;B.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在特定部位切割磷酸二酯键形成DNA片段,即限制酶破坏的是DNA中的磷酸二酯键,B正确;C.根据电泳结果推测,Ⅱ2、Ⅱ3的基因型均为Aa,则Ⅱ2与Ⅱ3再生一个孩子,则胎儿是基因型为Aa女孩的概率为1/2×1/2=1/4,C错误;D.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现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A或Aa,二者的比例为1∶2,长大后与正常异性(正常人群每70人中有一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70×2/3×1/4=1/420,D正确。精准练习3.用洗耳球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此时可测量到眼眨肌电信号。对大鼠进行一段时间训练,发生了如图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气流信号是无关刺激B.声音信号是非条件刺激C.气流信号不再引起眨眼反射D.经过训练,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D解析:分离细菌时为了防止污染应该进行无菌操作,A正确;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而不是消毒,B错误;可以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血细胞计数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C正确;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万古霉素无论是在敏感株数还是在敏感率上都是最高的,所以万古霉素的抗菌性最好,D正确。精准练习解析:一、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二、无关刺激:无关刺激不引起机体产生反射;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能引起机体非条件反射。A.气流信号能引起眨眼反射,不属于无关刺激,A错误;B.声音信号引起大鼠出现条件反射,所以声音信号不属于非条件刺激,B错误;C.用洗耳球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故气流信号依旧能引起眨眼反射,C错误;D.用洗耳球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声音信号和气流信号能引起大鼠发生眨眼反射,经过训练后,当只有声音信号时,大鼠眼眨肌还能出现电信号,说明对声音信号建立了条件反射,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D正确。05情景信息类新情景信息题常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考生通过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重点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题型概述情景信息题重点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其特点可概括为“新情景、旧知识”,所以这种题型往往是高起点、低落点。题型特点题型归纳1.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
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对于题干较长而又没有次题干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于题干很长、信息纷杂,又有若干个次题干的题目来说,可先撇开题干不理,直接界定问题,再带着问题有目的地从次题干中直接读取有效信息,如有必要再浏览与设问相关的主题干的某一特定部分。3.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紧扣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知识迁移即考生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把已构建的知识有机地迁移整合到新的题干情境中来,从而实现新情境下结论达成。解题技巧[2024年湖北高考真题]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恢复功能性胰岛B细胞总量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策略。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向患有糖尿病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增殖,诱导少数胰岛A细胞向胰岛B细胞转化,促进功能性胰岛B细胞再生。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Ab的制备可能涉及细胞融合技术B.注射mAb可降低胰腺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C.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D.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升高血糖水平解析:血糖调节、动物细胞工程单克隆抗体制备需要运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A正确;mAb可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增殖,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B错误;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正确;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D正确。B真题链接[2024年山东高考真题]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为: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解析:A、该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由脑发出的神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C.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②属于交感神经,C错误;D.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活动不完整,该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C真题链接[2024年湖北高考真题]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DNA分子的重组模拟实验(实验三)中可利用剪刀、订书钉和写有DNA序列的纸条等模拟DNA分子重组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模拟正确的是()A.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C.实验三中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解析:遗传实验绿豆和黄豆大小不同,被抓取的概率不同,为保证被抓取的概率相同,实验一中不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A错误;着丝粒分裂并非纺锤丝牵引所致,B错误;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实验一中,需另加一桶,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C真题链接精准练习1.牙齿再生术的难点在于牙髓再生和牙周组织再生。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金岩教授率领团队经历多年潜心努力,从患者脱落的乳牙中获取牙髓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将形成的干细胞聚合体植入患者牙髓腔里,使得牙齿神经、血管再生,完全恢复牙齿原有功能。针对以上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技术的原理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相同B.此技术需要适宜的温度(36.5℃)和pH(7.35-7.45)C.牙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都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甚至产生个体D.对于牙髓干细胞的培养过程需要经历原代培养,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再用离心法收集悬液中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D解析:此技术为动物细胞培养,原理是细胞增殖,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二者原理不同,A错误;动物细胞培养需要营养、适宜的温度(36.5±0.5℃)和pH(7.2~7.4),B错误;牙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虽都是干细胞,但是二者不一样,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而牙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为特定的细胞或组织,C错误;对于牙髓干细胞的培养过程需要经历原代培养,然后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再用离心法收集悬液中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D正确。精准练习2.RNA编辑是表观遗传的一种类型,是指DNA序列未变,转录的RNA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等现象。RNA编辑的实例之一是载脂蛋白基因在肝脏和小肠中转录形成的mRNA不同,肝脏mRNA中的第6666个核苷酸为胞嘧啶,在小肠mRNA中被编辑为尿嘧啶,产生了UAA(终止密码子),导致小肠细胞中合成的载脂蛋白含2152个氨基酸。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小肠和肝脏细胞中合成的载脂蛋白结构不同,其功能可能有差异B.DNA、RNA和蛋白质等的修饰都可以导致表观遗传现象的发生C.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RNA编辑都有利于组织细胞特异化的形成D.小肠细胞中翻译载脂蛋白所用模板中起始密码子开始于第209个核苷酸D解析:据题意可知,小肠和肝脏细胞通过RNA编辑,从而使载脂蛋白基因表达出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载脂蛋白的结构不同,功能可能有差异,A正确。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DNA、RNA和蛋白质等的修饰均未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都属于表观遗传现象,B正确。据题意可知,RNA编辑后,导致小肠和肝脏细胞的相同基因表达出不同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分化,因此RNA编辑与细胞分化有关,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根据题意,肝脏细胞mRNA中的第6666个核苷酸为胞嘧啶,在小肠细胞mRNA中被编辑为尿嘧啶,产生了UAA(终止密码子),导致小肠细胞中合成的载脂蛋白含2152个氨基酸,氨基酸和编码的mRNA数量之间的关系为1:3,而如果小肠细胞中翻译载脂蛋白所用模板中起始密码子开始于第209个核苷酸,则产生小肠载脂蛋白的mRNA序列长度为208+2152×3+3(终止密码子对应的核苷酸)=6667,与题意不符,D错误。精准练习3.根边缘细胞是从植物根冠上游离下来的一类特殊细胞,可合成并向胞外分泌多种物质形成黏胶层。用DNA酶或蛋白酶处理黏胶层会使其厚度变薄。将物质A加入某植物的根边缘细胞悬液中,发现根边缘细胞的黏胶层加厚,细胞出现自噬和凋亡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根边缘细胞黏胶层中含有DNA和蛋白质B.物质A可导致根边缘细胞合成胞外物质增多C.根边缘细胞通过自噬可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D.物质A引起的根边缘细胞凋亡,是该植物在胚发育时期基因表达的结果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根边缘细胞是从…厚度变薄”可推知,根边缘细胞黏胶层中含有DNA和蛋白质,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根边缘细胞是从…形成黏胶层”以及“将物质A加入…黏胶层加厚”可推知,物质A可导致根边缘细胞合成胞外物质增多,B正确。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细胞可通过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根边缘细胞是从植物根冠上游离下来的一类特殊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物质A引起的根边缘细胞凋亡,不是该植物在胚发育时期基因表达的结果,D错误。06数据计算类从生物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将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计算方法同生物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大大增加问题的复杂性、灵活性和试题难度,以考查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同时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将成为高考的热点。正确解答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对图表的正确识别与分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运用,而且还需要运用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计算方法与技巧。题型概述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量化,涉及的定量计算题主要是依据生物学原理,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计算题的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题型特点题型归纳1.找原理:要建立知识体系,找准依据的原理。2.理关系: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化学反应,对题干进行合理分析,要明确主次关系,理顺数量关系。3.准计算:要确保计算过程的准确性。解题技巧[2023年重庆高考真题]甲乙丙三种酶参与葡萄糖和糖原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任一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相应酶功能缺陷,均会引发GSD病。图2为三种GSD亚型患者家系,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①同时患有红绿色盲,则其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8B.若②长期表现为低血糖,则一定不是乙酶功能缺陷所致C.若丙酶缺陷GSD发病率是1/10000,则③患该病的概率为1/300D.三种GSD亚型患者体内的糖原含量都会异常升高B真题链接真题链接解析:由题图可知,甲酶缺陷GSD女性患者的父母均正常,可推出甲酶缺陷GS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①患甲酶缺陷GSD,其基因型为aa,其父母均表现正常,则其父母关于甲酶缺陷GSD的基因型均为Aa。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与红绿色盲相关的基因为B、b,若①(男性)同时患有红绿色盲,则其关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为XbY,综合考虑这两种遗传病,测①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①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为3/4×3/4=9/16,A错误。若乙酶功能缺陷,则糖原不能转化为葡萄糖-1-磷酸,进而不能转化为葡萄糖,导致糖原在体内堆积,当糖原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血糖不再转化为糖原,最终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因此若②长期表现为低血糖,则一定不是乙酶功能缺陷所致,B正确。丙酶缺陷GD男性患者的父母均表现正常,说明丙酶缺陷GSD为隐性遗传病,由于丙酶缺陷GSD女性患者的儿子表现正常,可知丙酶缺陷G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D、d,则③父亲的基因型为Dd,若丙酶缺陷GSD的发病率为1/10000,则d基因的频率为1/100,D基因的频率为1-1/100=99/100,③的母亲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2×1/100×99/100÷(2×1/100×99/100+99/100×99/100)=2/101,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1-2/101=99/101,因此,若丙酶缺陷GSD的发病率为1/10000,则③患该病的概率为2/1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买卖合同模板:纠纷预防版
- 环保工程项目合同书2025
- 19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个人旅游消费借款合同示例
- 幼儿园教职工聘用合同范本
- Unit 1 Lesson5 In the Living Room(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有线电视频道合作合同
- 餐饮业装修工程合同
- 区域独家销售合同
-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2025年度光伏电站光伏组件回收处理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春季少先队工作计划及安排表(附:少先队每月工作安排表)
- 中央2025年公安部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招聘8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文
- 体育老师篮球说课
- GB/T 45015-2024钛石膏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 2025-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
-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第二版) 课件 -2-室外设备接口电路
- 未来畜牧养殖业人才需求分析与发展策略-洞察分析
- 2024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 《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房琪-读书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