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概述_第1页
中国汉字概述_第2页
中国汉字概述_第3页
中国汉字概述_第4页
中国汉字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

授课教师:常亮一、语言与文字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类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2、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3.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声音稍纵即逝。联合国规定使用的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共有6种:汉语、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罗斯语。文字是人类用来交际的符号系统,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形式。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有5000年的历史。现代汉字的字体都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汉字诞生以前,我们祖先记事的方法主要有:实物记事、符号记事、图画记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易经·系辞下》“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合。”——《易经·系辞下注》“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周礼·质人注》小结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与社会相伴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文字伴随着交际表达的需要而产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同的语言文字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但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字、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文化是平等的。二、汉字形体的发展

1.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只有少数卜人史官使用。它主要是用刀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由于龟甲兽骨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因为用尖刀雕刻,所以线条细而均匀。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具有早期汉字的特点图画性强,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

3.篆书篆书有大篆与小篆之分。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又称籀文,形体特点与金文大体一致,具有笔画繁多的特点。小篆,通行于秦代,也叫“秦篆”。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经过整理、简化,异体字大量减少,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4.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在秦代,隶书与小篆并行,是书隶日常抄录公文的便捷字体。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草书展示明宋璲覆岳翁札

明张弼草书“论书”

清蒲华草书轴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图为《兰亭集序》的唐人摹本。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小结汉字的发展起源于最初的甲骨文,经过了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直到当今的印刷字体和电脑字体。这既一部中国汉字渐变发展与演变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传承与演变的历史。透过对汉字演变的研究,我们看到了古人多姿多彩的汉字图形,懂得了汉字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演进历史,更用自己一颗虔诚而执著的心,感悟着古今文明的传承,文化的繁荣与兴盛。

三、汉字的组字原理——六书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作「嬰兒」講,像嬰兒的頭.背.身.腳的樣子兩隻腳省作一隻腳,是因嬰兒在襁褓之中,兩隻腳相併的緣故.而手臂不省,是因嬰兒喜歡揮舞雙手,說文釋為「拳也」其實以形而言,應是人手字形像五個手指張開連著腕部的樣子作禽類的通稱字形像鳥側立之形,上像頭眼喙,中像其身下像尾巴與腳說文釋為「蓏也」就是草本植物的果實字形內像瓜實,外像藤莖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下)形符(上)聲符忠=心+中

(外)形符(內)聲符口

=

口+

(左)形符(右)聲符伴=人+半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祭=又+肉+示

信=人+言男=田+力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文字未經統一之前,是由各地區各自逐漸發展而形成的,這些不同時空所造出來,語根相同、意義相同而形體不一樣的文字,都已在各地使用,於是就用轉注的方法來互相解釋、互相溝通,這就是轉注的來源。如:「考」和「老」、「頂」和「顛」互為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古人造字,如果已經有一個音,但還沒有造出這個字,只好借一個同音的字代替。有時是借了字來用,卻不還了。如:「來」也是假借本義是「麥」的「來」,以表示「來去」的「來」。「叔」原本是撿拾的意思,被假借成「叔父」的「叔」。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汉字数量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生僻汉字齉nàng意思是鼻塞而阐述不清。这个字36画。,zhé有64画,但不常用。同“讋”。

雷的古字笔画:128画小结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构造和使用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象形、指事、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