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铜牙曾剑

十七岁这年,我报名参军。

“你为什么要当兵?"一个穿军装的人问我。

“找到我二爷。”

“你要到部队去找你二爷,他在我们部队吗?"

我摇摇头,一脸茫然。

二爷是烈士,但我们后人没有找到他的遗骸。

我二爷徐绪银,十二岁时,还是个放牛娃,那天跟红军的队伍去了军营。二爷瘦小的身影跟在红军队伍后面奔跑,显得那么弱小。我小脚的二奶,在他身后追,队伍越行越远,二爷越来越小,最后成一个黑点,眨眼间,二奶就看不见他了。

二爷再也没回来,直到许多年后,政府给我家送了一块牌匾,一个烈士证明,这成为我二爷的全部。

我很快知道,接兵干部叫李健一。我们要去的部队在苏北,徐州。真是巧合,我二爷就是牺牲在苏北。

新兵下连,李健一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问我想不想到师史馆。

“你不是要到苏北来找你二爷吗?在师史馆,也许更容易找到他。”

我心里一动。新兵训练,太苦太累,我都忘记了我的二爷。

走进师史馆。那么多烈士的照片静静地挂在展板上。

我凝望着这些照片,我为他们感到自豪,但同时也替他们难过,毕竟他们太年轻了。有的烈士比我还小,不过十五六岁。很多烈士,无名无姓。那简短的文字,记录着他们在革命路上的壮举。

有一天,李健一指着墙上的一张照片,说:“徐东亮,你看,你像这个人。"

我抬眼看,照片上是一位年轻军人,约二十五六岁。他身着新四军军装,站在一排木门前,意气风发。细看,他方脸,眉毛很黑,大眼睛散发着坚毅的目光。的确,我像他。我说不清眼睛、鼻子、嘴角的轮廓哪里像他,但就是感觉像,可能是神似吧。

他莫非就是我二爷?

我失望了。我二奶说,我二爷叫徐绪银,而这个人,叫徐光明。

除了参与师史馆的正常工作,我每天晚上,把自己关在史馆,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里找寻,我渴望找到更多关于徐光明的资料。

与众多个夜晚一样,我百度“徐光明”,网页跳出一则“寻亲"新闻,网上说,红安籍烈士徐光明,一九四○年九月在苏北一场战役中牺牲。刘北江自一九八○年起,几乎每年都要到昔日战斗过的苏北,寻找老团长徐光明的遗体。一九八六年春天,刘北江在一具遗骨中发现了一颗黄铜假牙,他确认他就是老团长徐光明,徐团长这颗假牙,他闭着眼就会想起。

网上这些消息让我血流加快,一连几天彻夜难眠。

我二爷也有一颗铜牙。二奶说,二爷放羊,摔断了一颗牙。不久,有乡村牙医游走到我们竹林湾。二奶想给二爷把那颗断牙镶上。无奈那牙很贵。牙医说,用自家的材料,便会便宜些。二奶问什么材料,牙医说,比如黄金、白银、黄铜……

爷爷拿出一块铜,有火柴盒那么大,放着金色的光。牙医从那块铜上切下一块,牙齿大小,放进二爷嘴里,比量比量,用细铁锤捶捶打打,将那块铜安放在二爷嘴里,竟然严丝合缝。

好在那颗牙不是门牙,而是门牙下右第四颗牙。那牙平时是不露出来的,二爷只有特别开心快乐之时,才露出半颗铜牙,像嘴里射出一道金色的光。

“你二爷嘴里有光。”我记得二奶向我们描述二爷时的情形,她脸上飞起少女般的酡红。她低声细语,旁若无人地吟唱道.“早起开柴门,红日往上升。今天送郎当红军,小妹喜在心……"

多么熟悉的旋律!这是一九三〇年在红安传唱的《送郎当红军》,我不知道二爷走时,二奶是否已经会唱这首歌,她的歌声,是否留在二爷的记忆里。

我立刻把这个情况告诉李健一,一刻都等不得。我说:“李干事,我二爷找到了,他就是徐光明,‘徐光明’之前,他应该叫徐绪银,这是我二爷最先的名字。”

第二年春,李健一干事代表老部队,我代表徐光明的后人,我们一同前往苏北这家烈士陵园。我们带回了二爷的骨殖。我们把二爷安葬在竹林湾的后山坡。安葬二爷那天,天空晴朗,满山的松树青翠欲滴。松树旁,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

附录:

鄂豫皖革命烈士纪念园名录之徐光明:徐光明,湖北红安(旧称黄安)人,一九一二年出生,十四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起义,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连长、营长和红二十五军某团团长等职。抗日战争初期调入新四军工作。一九三九年奉命进入苏南东部,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团参谋长。一九四○年,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独立团团长。同年九月六日,在对敌反击战中牺牲。时年二十八岁。

徐光明原名徐绪银,高桥镇竹林湾人。

名录上最后这句话,与上面字体一样,但字的色泽新鲜醒目,显然是后补上去的。

后记:

今年清明节,我回去祭拜我的二爷二奶。宋春芳听说我回了红安,过来小坐。她是我高中同学,现在在医院工作,牙医,医学博士。她看着我手机里收藏的图片和文字,目光停在徐光明留下的那颗铜牙上。

“你二奶说你二爷那颗铜牙是右下第四颗?"宋春芳问。

我点头说是。

“这是右下第五颗牙。”她的语气不容置疑。

“也许是我二奶记错了。"我说。

“你要想弄清楚也容易。”

我不语。

“DNA。"她说。

我说:“那还得刨坟,算了,不折腾了,让逝者安息。”

“万一不是,你二奶能安息吗?"

“我想,我二奶会认同我们的做法。”

“早起开柴门,红日往上升。今天送郎当红军,小妹喜在心……"二奶的歌声在我耳畔响起。她佝偻的身影,在我眼前渐行渐远。他们合坟那天的情景,在我脑海里呈现,那么明晰:两只金黄色蝴蝶在坟头翩翩起舞,羽翅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我相信我二奶旁边沉睡的,是我们朝思暮想的二爷,他叫徐光明,他最初的名字叫徐绪银。

愿二爷在地下安息!(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我”和接兵干部的简单对话,引出了“二爷"这一故事人物,从而巧妙地切入对二爷参军及牺牲故事的叙写。

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如写二爷“瘦小的身影”奔跑,突出了二爷对革命的向往和“我"对二爷的怀念。

C.小说正文以“那天”“二奶说"我记得”等语句,提示了小说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的不同,丰富了小说的叙事层次。

D.“后记"写合坟时蝴蝶飞舞的场景,以“羽翅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暗示化蝶者就是“嘴里有光"的二爷,富有浪漫情调。

2.下列对文中二奶吟唱《送郎当红军》部分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怀疑二奶送别二爷时是否会唱这首民歌,其实是不确定二爷的参军时间。

B.文中两次写二奶吟唱的歌声,二者一实一虚,都写出二奶深情温婉的形象特征。

C.这首歌与《党费》中黄新所唱歌谣的歌名相同;内容相近,其传唱背景也类似。

D.歌词中“红日往上升"一句,与古诗“孔雀东南飞”一句手法相同,意蕴丰富。

3.小说中的“铜牙"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4.本篇小说由正文和“附录”“后记"三部分组成,这样的处理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材料一: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②也,自经③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④,官事不摄⑤,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节选自《论语》)

材料二: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⑥,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五伯莫盛于桓、文⑦,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文公死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注】①公子纠:齐桓公之兄长,齐桓公与之争位,最终杀了他。管仲曾是公子纠的家臣。②谅:小小的诚信。③自经:自缢。④归:藏钱的府库。⑤摄:兼任。⑥竖刁、易牙、开方:齐桓公的三位宠臣。⑦文:指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5.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文公死A晋B袭C文公之余D威E得为诸侯之盟F主G者H百有余年

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在材料一中的意思是辅佐,与“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一句中的“相”词义相同。

B.被发左衽,指头发披散,衣襟向左开,文中代指华夏将沦为文明未开化的夷狄之族。

C.弹冠而相庆,含贬义,指“三子"在管仲死后为自己将得到齐桓公的重用而相互庆贺。

D.手足,文中借代举动,与成语“情同手足”“手足之情"中的“手足”词义不相同。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从一臣不事二主的立场怀疑管仲是个仁者,而孔子则从造福天下百姓的角度肯定了管仲的历史功绩,言外之意认为他有大仁。

B.孔子认为管仲“器小”,批评他不俭,家有“三归”且“官事不摄";还批评他不知礼,在有些生活享受上甚至超越了齐桓公。

C.苏洵认为,从源头上考量齐国的成败,成功起于鲍叔而不是管仲,衰败则起于管仲而不是受齐桓公宠幸的竖刁、易牙等三个奸臣。

D.同为春秋霸主,晋文公之才没超过齐桓公,手下大臣又不如管仲,然而在两人死后,晋、齐两国的国运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2)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二)文言文阅读二(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三月,吴王召越王入见。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吴王谓范蠡曰:“寡人闻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绝灭之国。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为奴仆,来归于吴,岂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弃越归吴乎?”范蠡对曰:“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今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此时越王伏地流涕,自谓遂失范蠡矣。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复置子于石室之中。”范蠢曰:“臣请如命。"吴王起入宫中,越王、范蠡趋入石室。越王服犊鼻,着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夫斫剉养马,妻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面无恨色。吴王登远台,望见越王及夫人、范蠢坐于马粪之旁,君臣之礼存,夫妇之仪具。王顾谓太宰嚭曰:“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虽在穷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礼,寡人伤之。”太宰嚭曰:“愿大王以圣人之心,哀穷孤之士。"吴王曰:“为子赦之。”后三月,乃择吉日而欲赦之,召太宰嚭谋曰:“越之与吴,同土连域。勾践愚黠,亲欲为贼。寡人承天之神灵,前王之遗德,诛伐越寇,囚之石室。寡人心不忍见,而欲赦之,于子奈何?"太宰嚭曰:“臣闻无德不复,大王垂仁恩加越,越岂敢不报哉?愿大王卒意。”

(节选自《吴越春秋·卷七》)

材料二:

宰嚭[注]王安石

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

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

【注】宰嚭:又称伯嚭、太宰嚭,吴王夫差的宠臣,吴亡后被越王勾践处死。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今越王A不奉大王B命号C用兵与大王D相持E至今F获罪G君臣H俱降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岂不鄙乎"与“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鄙"字含义不同。

B.“蒙大王鸿恩”与“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两句中的“蒙”字含义不同。

C.“夫人衣无缘之裳"与“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缘"字含义相同。

D.“王顾谓太宰嚭曰”与“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王用贞妇不嫁破败的家庭、仁人贤士不做亡国的臣子来劝说范蠡,表示愿意宽恕他的罪过,希望他能够改变心意,弃越归吴。

B.吴王保全越国君臣性命,范蠡致谢并表示自己愿意效命吴国,越王听罢泪流满面,以为即将失去范蠡,吴王却怀疑范蠡的诚意。

C.越王夫妇穿着下等人的服装,丈夫铡草喂马,妻子挑水除粪,他们虽然生活又苦又累,但三年不曾恼怒,没有露出怨恨的神色。

D.吴王见越王等人虽处窘迫之境,仍然保持君臣之礼、夫妇之仪,心生赦免想法,太宰嚭知其意,极力逢迎,希望吴王放了他们。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复置子于石室之中。"

(2)臣闻无德不复,大王垂仁恩加越,越岂敢不报哉?

13.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___贺新郎刘克庄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①。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注】①韩五: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浑号。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用极形象的比喻表现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再不拯救,将后悔莫及。

B.“闻说北风吹面急"一句中,“北风”暗指北方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敌军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

C.作者用“问"未必”“试看取"岂……也……”等词,既增加了词章的感染力,又如一篇环环相扣的论说文,逻辑严密。

D.全词多处用典,有古人古事,如唐代安史之乱时坚守睢阳的张巡、许远等;也有化用的诗句。用典使表达含蓄委婉,因此这是首婉约词。

15.有人说本词是时事策,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本题共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2)《登岳阳楼》中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而报国无门、内心哀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陵号称六朝古都,无数文人墨客游历于此,留下了不少感慨“物是人非”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两句:“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某年路过一家县城的中药铺,看到一副字体烫金的对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乃摘星汉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为济生郎

“启明”“长庚"南箕”“北斗"是神话的四方星宿;“牡丹”“芍药"菊花”“梅花"是中国的四季名花。这样的联句挂在中药铺里,上联中的“摘星汉”应该是指医师,下联中的“济生郎"应该是指草药。

我深为所动:一家县城中药铺有这样高远的专业追求,让人刮目相看。

很多年后,偶翻闲书,见到一则逸闻:1789年清廷殿试后,皇上见高中探花的考生一只眼大一只眼小,龙心不悦,当场出对子难为他: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该考生当即应对: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

皇上以四方星宿入题,以“摘星手”自称,显摆的是所谓“帝王气象";而该考生以四时名花应对,“探花郎”一语不失为“妙对"。

不过,谁都不会想到,多少年后,这副堂而皇之的对联会被一个小县城的中药铺借用,而且用得真是地方:医生是白衣天使,以星宿称之,恰如其分;()。

17.下列句中的“难为”与文中加点的“难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吴承恩《西游记》)

B、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曹雪芹《红楼梦》)

C.难为你亲自端来,不吃太对不起你了。(巴金《春》)

D.欧阳雪:于科长,佟小姐,干吗这样难为他呢?(老舍《面子问题》)

18.文中为什么说“‘探花郎’一语不失为‘妙对’”?请简要说明。(4分)

19.请仿照画横线部分的句式,在文中括号内补写三个恰当的语句,以完成对中药铺对联的评价。(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通常来说,台风登陆后最终的宿命是逐渐减弱消亡。A,一方面,陆面相较海面更加粗糙且有很多障碍物,掠过陆面的摩擦力会消耗掉台风的能量;另一方面,海面上有充足的水汽不断B,而登陆后水汽等能量来源迅速减少。然而台风未必总是如此“潦草收场"。

台风登陆后,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气流引导下,可以继续北上,但如果途中遇到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它的残余环流可能长时间被拦截滞留在某地,以至形成极端降水。例如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C,副高与西部另一个高压脊互相连通,形成一道“高压坝”横亘于北方,受陆地摩擦影响已经“元气大伤"的“杜苏芮”,无力冲破这一阻拦,只得在华北地区放慢脚步。同时在“杜苏芮"残余环流及其东北侧的副高之间形成一条急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输送到华北地区,为持续降水提供充足的“原材料”;①而急流遇到太行山、燕山等被迫抬升,②水汽凝结,③为强降水助一臂之力,④最终在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一场持久的暴雨。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文中第2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分)

四、作文(本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谚语往往在通俗易懂的话语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但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再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吃”等等。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3分)D

(3分)C

3.(6分)

①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铜牙是确认徐光明和找到二爷的关键,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铜牙展开。

②使情节出现新的波折。“后记"中所述的铜牙位置与正文并不相同,这使故事出现了出人意料的新波澜。

③使故事有余味。铜牙的位置不能确定,徐光明是否是二爷也最终成谜,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6分)

①“附录”的人物介绍和“后记"的补叙,与正文情节交错关联,使小说故事曲折丰富。

②“附录”“后记"的记述,使徐光明、二爷与所有革命烈士形象融合在一起,揭示了英烈形象的普遍意义。

③“附录”“后记"具有的纪实笔调,能增强小说的现实意义。

④小说这一结构形式新颖独特,能带给读者新鲜的审美体验。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6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本题共4小题,17分)

5.AEH6.A7.B

8.(1)管仲辅佐桓公,(使他)称霸于诸侯,(并且)完全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如今还享受着他的恩赐。

(2)齐桓公耳朵中从来没停止过音乐,眼睛中也从来没断过美女,然而如果没有这三个人的话,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

(二)文言文阅读二(本题共5小题,20分)

9.CEG10.C11.B

12.(1)吴王知道范蠡不可能成为吴国的臣子,说:“你既然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我再次将你安置在石屋子中。”

(2)我听闻没有有德行的人不会报答别人的恩惠,大王对越国施加仁义恩惠,越国怎么敢不报答您呢?

13.①越国有范蠡这样忠心耿耿的臣子,所以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②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的妇人之仁,所以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③关系国家安危的太宰嚭劝说吴王放了越王,才导致了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答案:D

15.答案:

①词开头就尖锐地指出国家的安危存亡已经到了紧要关头,统治者却麻木不仁,“问长缨"句提醒统治者应关注请缨报国志士的呼声。②“闻说”两句写出了蒙古军队攻势的凶猛和情势的危急,以边境战事点明时局。③“投鞭"句借典故具体写出了时局的危险。

16.(8分)(1)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4)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或“吴宫花草埋幽静”晋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或者“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怀古》刘禹锡),或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7.(3分)D

18.(4分)

示例:

“探花郎"一语双关,一指进士及第中的第三名,二指探寻名花的雅士;自称“探花郎”,贴合身份,工整而巧妙地应对上联的“摘星手"。

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3分)

示例:

草药享日月精华,以名花代之,适得其神

答对一个语句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20.(6分)

示例:A这是因为B为台风补充能量C在其残余环流北上途中答对一处给2分。

21.(2分)

④最终使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一场持久的暴雨

四、作文(本题共60分)

【立意参考】

世间很多看似矛盾的事物,实则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情境不同而区别对待,不搞绝对化、一刀切;

生活中“矛盾”“悖论"重重,学会化解与转换;

尽信书不如无书,应有理性辨析、甄别应用能力;

对待传统经验(间接经验),不可机械理解,生搬硬套;

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灵活运用,转化为直接经验。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贡问道:“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没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又

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他)称霸于诸侯,(并且)完全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如今还享受着他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也要披头散发,衣襟向左开了。哪像普通男女那样为了小节小信,在沟渠中上吊自杀也没有什么人知道他们。"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藏金库,家中的管事也没有兼职,怎么谈得上节俭呢?”“既然如此,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会晤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材料二:

功业的成就,并不是成就在成就这一日,必然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于它发作的这一天,也一定会有它的起因和先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等到它发生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他们固然是使国家动乱的人,只是那个重用他们的人,正是齐桓公。而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人,正是管仲!管仲病危时,齐桓公询问他宰相人选。正当这个时候,我认为管仲将推荐天下贤人来回答齐桓公,但是他的话竟然不过说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没有人之常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齐桓公果真会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多年了,也该知道齐桓公的为人了吧?齐桓公耳朵中从来没停止过音乐,眼睛中也从来没断过美女,然而如果没有这三个人的话,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在他最初即位时不重用他们的原因,只是因为有管仲在朝廷上罢了。一旦没了管仲,那么这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