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教版-职业模块)高二语文上学期练习题--第六单元卷(含答案)
(2023高教版·职业模块)高二语文上学期
高二(职业模块)第六单元检测卷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语段中画线词语拼音正确的是
早早定了复习计划,但不到考前最后一晚就复习不下去。布置了作业,虽然自我祷告了几百遍“早点动手”,但多数是踩着最后的截止日期匆忙提交……等一会儿、拖一下,之后随着时间的累积,不断发酵的内疚、自责、挫败、愤懑等情绪将自己包围继而吞没其中。
A.发酵(fājiào)B.内疚(nèijiǜ)C.挫败(chuòbài)D.继而(jìěr)
【答案】A
【解析】B.“内疚”的“疚"应为jiù;C.“挫败”的“挫"应为cuò;D.“继而”的“而"应为ér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湿潮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
B.你们不能用迂回宛转的方法,探出他为什么这样神魂颠倒,让紊乱而危险的疯狂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吗
C.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就这样殒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
D.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涂脂抹粉的娼妇的脸,还不及掩藏在虚伪的言辞后面的我的行为更丑恶。难堪的重负啊!
【答案】D
【解析】A.“烦燥”的“燥"应为“躁”;B.“宛转"的“宛”应为“婉";C.“殒落”的“殒"应为“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昵称南方游客的“小土豆"小金豆”,喻指广西游客的“小砂糖橘”,成为媒介传播关键词,连续多日登上各类热搜、热榜。
在互联网上使用转喻的词语指代一个群体,尤其是地域群体,本来容易引发歧义。但此次“小土豆”“小砂糖橘"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情境,被赋予了一种“可爱”“萌新"的意味,传递了一种______甚至宠溺的氛围。
一些媒介传播、公共讨论的规律,正在被______广泛应用着。比如,对高共识性话题的甄别。从吃货人设开始讨巧时起,人们就慢慢发现,在以挂黑、互踩、拉黑、开撕为常态的新媒介社交中,饮食的讨论是难得的、参与度与和谐度双高的议题。打工人的辛酸与愤怒可以由一句“干饭去”收尾,各有立场的人不妨碍共同“吃瓜”,在其他议题上激烈对立的人群可以同看美食博主探店,而甜咸豆腐脑之争、甜咸粽子之争,几乎已经是网络媒介上最松弛的“争议”。淄博因为“撸串"而爆火,“小砂糖橘”引发善意“刷梗”,都是对共识度底层逻辑的会意。
这种放低身段以主导议题的方式,在去年夏天淄博的文旅宣传中获得过一次大规模的______,此次在哈尔滨文化形象的塑造中,又得到了一次明显的验证。文旅部门的策划推动固然是始动因,但大众在媒介社交中所获得的______训练,所推动的集体叙事,才是两座城市“出圈”的基础。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热闹普罗大众试验无意识B.热忱普罗大众试炼下意识
C.热忱芸芸众生试验下意识D.热闹芸芸众生试炼无意识
【答案】B
【解析】第一空:“热闹"和“热忱”的主体不同,前者一般形容场面,后者更关联人的情感,此处是哈尔滨人对游客的“宠溺”,更关联情感,选“热忱”更合适。
第二空:“普罗大众"意为“普通民众”,“芸芸众生"意为“众多的平常人”,两者都指向大众,但前者强调人的共性和普遍性,是对整个社会的总体描述,而后者则指众多的个体,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此处强调普通民众,用“普罗大众"更合适。
第三空:“试验”指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试炼"是“检验和锻炼”,此处是说淄博文旅去年夏天通过“烧烤"检验和锻炼过,选“试炼”更合适。
第四空:“无意识"是指没有意识参与,指人的意识范畴之外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如自动的生理机能;“下意识”指自动的思维模式、信仰和价值观等,这些自动化的内容是在人类的历史、文化和生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此处大众的训练是自动的,“下意识"用在此处更合适。
4.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小土豆”B.“吃瓜"C.“撸串”D.“出圈"
【答案】C
【解析】ABD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C.引号表示强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载荷专家,航天员桂海潮也成为了新晋的国民之星。
B.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通过社交平台,能让年轻人万事皆可“搭”,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交关系模式。
D.人们都具有创新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看能否培养人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答案】A
【解析】B.否定不当造成不合逻辑,去掉“切忌"或“不要”;C.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去掉“通过";
D.搭配不当,“就看能否培养人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一面对两面,可改为“就应培养人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①槐花落尽的季节,总有些离愁别绪萦绕心间。一路的槐花飘洒,仿佛是离家的游子在诉说离别的哀愁。②远行的路上,游子心中的思念如飘零的槐花,亦如细雨,纷纷扬扬,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沉重却又充满希望。③“槐”与“怀"谐音,更添守望家园的深意。④槐树就像是家园的消息树,时刻传递着对游子的召唤与期盼。
6.文段中提到,“‘槐’与‘怀’谐音,更添守望家园的深意”。“谐音"作为一种双关手法,在汉语中常被用来通过同音或近音字替代本字,以增添韵味与深层含义。下列诗句中,不包含谐音双关的一项是()
A.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B.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二》
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答案】C
【解析】A.“莲”与“怜"谐音,“莲子”意为“怜子”,诗句通过描绘女子采莲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她对意中人的爱恋;B.“烛”与“嘱"谐音,“围棋”与“违期"谐音,形容女子对远行男子的深深眷恋和殷切期盼,希望他早日归来,不要让她孤独等待;D.“晴”与“情"谐音,表达了少女听到青年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7.“槐花忽送潇潇雨,轻装又来长道。”这两句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答案】B
【解析】“槐花忽送潇潇雨,轻装又来长道"这两句描述的是槐花飘落时如同细雨洒落,以及人们轻装上路、再次远行的场景。因此,这两句应放在描写槐花落尽、带有离别和怀念意味的内容中。根据第②处前后文的内容“一路的槐花飘洒,仿佛是离家的游子在诉说离别的哀愁”和“远行的路上,游子心中的思念如飘零的槐花,亦如细雨,纷纷扬扬,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沉重却又充满希望"等信息可知,这两句应放在②处。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难忘,故乡的山
古道白杨
平仄成母爱的诗词
大小就烂熟于心
而今再吟字字泪侵
A.这首诗语言表达娴熟而有张力;构思新颖,如起句“平仄成母爱的诗词”,作者把故乡大大小小的、高低不平的山比作平仄的诗词。
B.“大小就熟烂于心",是指唐诗宋词早就在心里背得滚瓜烂熟,永远铭记在心。
C.“而今再吟字字泪侵”,尾句提升到位,节奏铿锵有力。以诗词喻山,以山喻母爱,强有力地表达了对故乡的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整首诗对感情的抒发自然、流畅、真挚,能激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答案】B
【解析】“大小就烂熟于心"是指故乡的山就像唐诗宋词一样早就在心里背得滚瓜烂熟,永远铭记在心。
二、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救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9.对文中句子断句处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纵不能增A益B德行C敦厉D风俗E犹为F一艺G得H以自资。
A.ABFB.CEFC.ABED.CEG
【答案】D
【解析】句意:即使不能增强道德修养,劝勉世风习俗,也仍然不失为一种才艺,可借此充实自我。“增益德行”与“敦厉风俗"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中间及后句句末CE处断开;
“犹为一艺”,动宾结构,句意完整,G处断开。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与下文“蛟龙生焉”“圣心备焉"中的“焉”用法相同。
B.爪牙,指动物的爪脚和牙齿,也比喻卫士、武臣,现在常用来喻指坏人的党羽。
C.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D.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与《师说》中“六艺"相同。
【答案】A
【解析】A.错误。“圣心备焉”中的“焉"是语气词。句意:风雨从这里兴起。/蛟龙从这儿产生。/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巧妙设喻,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两两对举,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
B.材料二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肯定地指出圣与愚的分界就在于是否从师而学。
C.材料二用“久矣”表达了作者对师道现状非常痛心,“惑矣"则表达了对耻于从师行为的批判。
D.材料三指出读书是广交朋友、见多识广的重要方法,只是很多人耽于空想,没有落实到行动中。
【答案】B
【解析】B.“肯定地指出”错,原文“其皆出于此乎?"意为“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韩愈的表述留有余地。
12.三段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概括。(3分)
【答案】①材料一侧重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②材料二侧重论述从师对学习的重要性。(侧重从反面论述不从师学习的危害)。
③材料三侧重论述读书对学习的重要性。
【解析】材料一,结合“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用心一也"等关键句给分析可知,侧重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材料二,通过圣人和普通人、择师而教其子和自身学习状况、百工之人和士大夫的三组对比,从反面论述不从师学习的危害,论述从师对学习的重要性。
结合“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可知,材料三谈到指出读书是广交朋友、见多识广的重要方法,侧重论述读书对学习的重要性。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材料一:
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当前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因内容新颖、节奏快、成本低等特点,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研究报告显示,重点网络微短剧2021年上线量为58部,2022年则增长至172部。全面认知和科学把握其内在的创作特点,是推动网络微短剧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网络微短剧结合了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的典型属性,既需要满足观众对于小体量叙事的要求,也需要呈现出富有吸引力的剧情。好的网络微短剧需要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
短视频的发展依托于受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催化出全新的媒介技术手段。网络微短剧的发展是短视频向高阶的递进,既符合大众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也借助影视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解决部分短视频内容低俗化、节奏拖沓等问题,满足网络用户的视听新需求。同时,网络用户期望从网络微短剧中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网络微短剧经常呈现出戏剧冲突集中、情感输出直接等鲜明特点,大多情节起伏落差大、振幅强,同时情节间隙小、反转多,动作连接紧密。网络用户从传统影视剧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中走出,在快速的开局、单刀直入的情节、不断迭起的高潮、直白的台词中迅速获得情感上的认同。
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发扬短小的叙事优势,遵循网络用户需要“留白"空间的需求。在保证叙事主干逻辑清晰度的基础上,留给网络用户适当的想象空间,既符合网络微短剧快节奏、精简叙事的典型风格,也满足了网络用户观看作品时参与式、沉浸式的心理需求。网络用户在观剧时置身其中,可与剧情完成互动,投入自身感受和认知,完成艺术的二次创作,实现自我求解。
网络微短剧的高情节强度决定其快节奏的叙事方式,从而产生与之相匹配的叙事视角。在故事开篇就将观众带入一个全知视角,让观众更快地进入故事,并沉浸在剧中人物的视角之中,在不同角色的反复切换中增强自身代入感,在多变的情节和高频的反转中感受剧情行进的紧张感。好的网络微短剧更加考验摄影师与剪辑师的专业能力,拍摄视角的逼真度、全面性,以及对交叉、对比、闪回蒙太奇的合理运用,都是提升网络微短剧叙事能力的关键。
网络微短剧作为网络文艺的新生业态之一,对于推动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当前网络微短剧不同程度上存在文化内涵薄弱、剧情浮夸、题材猎奇、与现实生活脱节、内容同质化、视听语言缺乏专业性等突出问题。网络微短剧亟待在创作质量上持续发力,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相比传统的电视剧、网络剧,网络微短剧压缩了内容时长,但仍然需要在“小体量”中突显“大主题"、追求“大格局”,提供深层次的思考,以满足受众的精神体验。继续强化价值引领、拓宽题材范围、增强叙事策略、深入挖掘网络用户需求等,是实现网络微短剧健康发展、有序发展的主要途径。
(摘编自张智华、曹馨丹《网络微短剧:“小体量"追求“大格局”》)
材料二:
在注意力稀缺的网络时代,微短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像飓风一样迅速到来,也可以像潮水一样快速退去。微短剧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吸引人的同时还得留住人。笔者在此想再强调两点:
首先,微短剧作者在创作中要坚持“内容为王”,树立精品意识,不能走网剧、网络电影那种“先粗犷发展,再提质升级”的老路。具体而言,作品要贴近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反映群众关切,让作品彰显温暖现实主义的底色。比如,以北京大杂院生活为背景的《胡同儿》,一方面融合了奥运会等大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立足百姓真实生活,聚焦家庭职场热点话题,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让人耳目一新,成为播放量突破3亿的爆款作品。又如,医疗题材短剧《仁心》,虽然每集仅有短短的2分钟,但展示了主人公不仅治愈疾病也治愈“人心"的价值追求,好看而又富有温情。这种不拜金、不炫富、不猎奇、不洒狗血的作品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说明温暖的现实主义能够赋予微短剧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发挥好平台的规范引领作用,压缩劣质作品的生存空间,为优质作品提供更多传播机会。微短剧的传播高度依赖渠道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汇聚了大量作品的平台,不仅是单纯的播放渠道,也是创作力量的“蓄水池”和行业人才的“孵化器"。平台鼓励什么、禁止什么、限制什么,会直接影响创作者对于题材和创作方向的选择。我们看到,一些微短剧平台常常通过平台号召、创作扶持的方式来吸纳和培养创作者;还有一些平台通过举办微短剧大赛来发现和培养创作人才。这些都为优质微短剧的涌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平台要加强对微短剧内容的审核把关,提升自身发现、审核、处置问题内容的能力。
(摘编自刘俊《微短剧,吸引人更要留住人》)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网络微短剧具有内容新颖、节奏快、成本低等特点,正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B.网络用户选择网络微短剧可以获得“替代性满足”,他们认为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C.摄影师与剪辑师的专业能力会影响网络微短剧的品质,因而聘用好的摄影师和剪辑师可能提升网络微短剧的叙事能力。
D.如果微短剧作者缺少精品意识,不讲究作品内容,走网剧、网络电影“先粗犷发展,再提质升级"的老路,很难有大的发展。
【答案】B
【解析】“他们认为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无中生有,原文为“网络用户从传统影视剧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中走出,在快速的开局、单刀直入的情节、不断迭起的高潮、直白的台词中迅速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并未提到“……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1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网络微短剧结合了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的典型属性,如果剧情富有吸引力,就更易于满足大众的情感需求。
B.网络用户沉浸在微短剧剧情中,将自身感受和认知投入其中,使微短剧叙事主干逻辑清晰并实现自我求解。
C.网络微短剧压缩了内容时长,但不能压缩主题,需要继续强化价值引领作用,不断提高作品创作质量。
D.如果劣质的作品在微短剧平台泛滥,就会挤占优质作品的传播空间,也会影响微短剧的健康发展。
【答案】B
【解析】“使微短剧叙事主干逻辑清晰"无中生有,结合“网络用户在观剧时置身其中,可与剧情完成互动,投入自身感受和认知,完成艺术的二次创作,实现自我求解”可知,此处并未涉及其作用是“使微短剧叙事主干逻辑清晰"。
1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中以研究报告为论据,通过具体的数字展现了网络微短剧蓬勃发展的现状。
B.材料一在介绍网络微短剧时,主要介绍了其优点,而对其具有的问题并没有详细展开论述。
C.材料二以《胡同儿》《仁心》为例,展现了具有温暖现实主义的微短剧作品的魅力。
D.材料二使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将微短剧平台比作“蓄水池”“孵化器”,使论述生动形象。
【答案】D
【解析】“类比论证”错误,是比喻论证。
16.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网络微短剧,请结合材料分析二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于讲述网络微短剧的创作特点和优势。②材料二侧重于论述网络微短剧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方面的做法。
【解析】结合“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当前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因内容新颖、节奏快、成本低等特点,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可知,材料一侧重于讲述网络微短剧的创作特点和优势。
结合“在注意力稀缺的网络时代,微短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像飓风一样迅速到来,也可以像潮水一样快速退去。微短剧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吸引人的同时还得留住人。笔者在此想再强调两点”可知,材料二侧重于论述网络微短剧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方面的做法。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
阜平的天气冷,那里不种棉花。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那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有一天早晨,我登上石头,砸开冰口,正要洗脸,听见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
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泅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
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纺了半年线赚的,还够做一双袜子。"
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和这一家人渐渐熟了。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我去帮忙。一天女孩子说:“半月了,你们赚了多少钱?"一数票子,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回来吧!”
这以后,女孩子就跟着八路军女同志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
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看着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
“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你给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女孩子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有删改)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女孩子与“我”因在河中洗脸、刷牙引发的关于卫生问题的争执暴露了城乡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解放后还存在。
B.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场面,但从“我"和女孩子在河边的对话中,依然能感受到战争的惨烈,敌人的凶残。
C.“我”大清早就遭到女孩子的训斥非常生气,但听说她要为我做袜子后,我非常感动,军民间的隔阂也随之消除了。
D.女孩子的率真质朴、善良单纯、勤劳好学让人感受到普通老百姓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依旧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答案】C
【解析】“军民间的隔阂也随之消除了"错误。女孩子呵斥“我”,反映出百姓在与八路军战士相处时的自在,没有隔阂,也就不存在消除之说。
18.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设置的好处。(6分)
【答案】①使文章真实亲切,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亲历者,整个故事都是“我”的回忆,让故事真实可信。②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感。“我"被呵斥了生气,在交谈中逐渐平静下来,听说要给“我”做袜子感动,对女孩子一家的感激敬佩之情都在“我"的叙述中得以表达。
【解析】文章写到“我”回忆自己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写到女孩子与“我"因在河中洗脸、刷牙引发的关于卫生问题的争执,女孩子给“我”做袜子,“我"帮女孩的父亲去曲阳卖枣,“我”同大伯去百货公司买布。“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亲历者,整个故事都是“我”的回忆,让故事真实可信,同时也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文章写到“我"回忆自己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并且记起很多人,说明这段岁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写到女孩子与“我"因在河中洗脸、刷牙引发的关于卫生问题的争执,“我”很愤怒,在交谈中,“我"逐渐觉得女孩子人很好,心里很高兴,后来女孩子说给“我”做一双袜子,自己觉得自己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然后,又写到“我"和这家人熟悉之后,帮忙去曲阳卖枣,给女孩买织布机,女孩子将纺织的全套手艺全学会了。文章最后写买布要送给大伯一家人,“我”对女孩子一家的感激敬佩之情都在叙述中得以表达,所以,以第一人称叙事,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19.请分析“布"这个物象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案】①从行文结构上看:“布”贯穿全文,文中的主要情节都围绕“布"展开。从买布,到用布做袜子再到女孩子学会织布,最后女孩子的爹要用布做国旗均围绕“布”展开。(或答成“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由买布引发回忆,又由买布收束全文,升华主旨"也可得分)②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用纺线半年换的布给“我”做袜子,后来要求买织布机,学会织布,突出了女孩子的率真质朴、善良单纯、勤劳好学的优秀品质。③从主旨上看:无论是解放后送给女孩子一家布,还是抗战时期女孩子用布为“我"做袜子,都反映出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
【解析】文章开篇写到自己要送给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几尺布;在回忆的过程中,写到女孩子用布给自己做袜子,接着写到女孩子用卖枣的钱买了织布机,并且学会了纺织的全套手艺,最后写到“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买布,大伯要用布做国旗。文章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布"展开的,所以“布”贯穿全文,是本文的线索。
文章开篇写自己要送给从阜平乡下来的一位农民代表几尺布,结尾写到“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买布,大伯要用布做国旗,所以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由买布引发回忆,又由买布收束全文,用布做国旗,升华主旨。
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女孩子,女孩子看到“我”没有穿袜子,于是说用自己的布给“我"做一双袜子,而这布是她纺了半年赚的,后来又写到女孩子要求买一张织布机,并且学会了纺织的手艺,突出了女孩子的率真质朴、善良单纯、勤劳好学的优秀品质。
文章写到女孩子看到“我”没有穿袜子,于是说自己的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综合练习(数与代数)1-7
- 广东省揭阳市华侨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1卷物理试题含解析
-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交通运输商务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汽车保险与理赔》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应收账款流程管理图解
- 上海建桥学院《声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科技大学《兽医微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西方文艺美学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25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股骨干骨折中医护理查房
- 原始点医学(201904第15版)
-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 军事理论课件教学
- 《电网生产技改大修项目全过程管理典型案例》笔记
-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
- 氧气吸入操作评分标准(中心供氧)
- 入股到别人私人名下协议书
- UG NX12.0基础与应用教程 课件全套 单元1-8 UG NX 12.0 软件的基础知识 - 工程图操作基础
- 2023版29490-2023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